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精選2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練習立定跳遠
活動準備
場地
重點指導
1.學習正確的跳遠的方法
2.鼓勵幼兒向遠眺
通過直觀的照片和具體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詞匯,以照片為媒介,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地學習興趣,在過程中教師還不能夠積極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需要老師在孩子主動學習這塊進行積極的思考。
活動反思:
小班是發展幼兒跳躍能力的極佳時期,而且多以雙腳跳的動作為主。對于幼兒來說,模仿小動物是他們很喜歡的事情。小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慣是他們所能理解、喜歡的,賦予幼兒“小青蛙”角色來練習跳的動作,符合雙腳跳動作的特點。青蛙跳活動還能滿足幼兒運動、娛樂、交往、創新等多種需要,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以體能為主的身心和諧發展。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2
小青蛙請客(5以內數量)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添上的方法使5個以內的兩組物體變的一樣多。
2、在操作中進一步體驗兩組數量之間的多少關系。
3、樂于探索,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小青蛙頭飾一個;布置一個娃娃家(里面有4小板凳,其他根據情況設置)
2、學具準備:木珠若干。
3、《操作冊》第5—6頁。
活動過程:
一、預備準備。
師生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找朋友。教師帶領幼兒一邊念兒歌《找朋友》一邊走線。
二、集體活動。
1、變的一樣多。
創設情境:小青蛙請客。
請5名幼兒上前來,一名幼兒頭戴小青蛙的頭飾,師說:“小青蛙今天請了許多客人到家里做客,大家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客人?”
請小客人 坐小板凳(先只放3張小板凳)請幼兒自由討論。一個客人坐一張小板凳,4個客人坐3張小板凳,夠嗎?怎樣變的一樣多?
“對不起,對不起,小青蛙趕快又搬了一張小板凳,現在夠了嗎?”請4個小客人坐板凳。
教師小結:一個小客人做一張 板凳,現在小客人和小板凳一樣多。
2、游戲“坐板凳”。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組擺放比幼兒少1-2張板凳或比幼兒多1-2張板凳。放音樂,當音樂停止時,請幼兒坐在板凳上,比一比,每組是幼兒多還是板凳多,怎樣變的一樣多?
三、分組活動。
第一、第二組:出手指。幼兒兩人一組,兩人一起出手指,誰出的手指數多,誰出的手指數少,怎樣變得一樣多?一樣多時,雙手擊掌,以示祝賀。
第三、第四組:做《操作冊》第五頁的活動“整理書架”。
第五、第六、第七組:擺木珠,比多少。兩個幼兒面對面,一起從左到右擺木珠,在規定的時間內,比比誰擺的木珠多,誰擺的少,少幾個,添上缺的使木珠一樣多。
四、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要把兩組物體變得一樣多,可以先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用1個對應1個的方法添上缺少的,或者數數少的物體少幾個,少幾個就添上幾個.。
引導幼兒將學具及分組操作材料收拾整齊。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學習2的形成》
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引起數數的興趣。
2.培養按數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實際意義,在操作的基礎上嘗試用語言來表達“2”的形成。
活動準備
1.課件:大樹、小鳥;
2.在教室里擺放許多小兔(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小兔來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有一種小動物到我們班里來做客,它是誰?在哪呢?請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開
1.體驗2的形成
(1)請幼兒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師: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個小朋友找一只小兔來。
--你找到了幾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請幼兒再找一只小兔
教師:這一只小兔有些孤單,請小朋友再給它找一個伙伴好嗎?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們的教室里,請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兒找到另一只小兔。
(3)現在你有幾只小兔?
(現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師:先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來又在草叢中找到1只小兔,變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幾?
(1添1是2)
(4)請幼兒復述:1添1是2。
2.課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來我們班做客,我們應該為小兔準備愛吃的蘿卜和青菜
(1)課件播放:
先請1一只小兔吃1個蘿卜,再請另一只小兔吃1個蘿卜,
1個蘿卜添上1個蘿卜是幾個蘿卜?1添1是幾?(1添1是2)
()
(2)教師用貼絨教具演示2的形成過程:
先請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請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幾棵青菜?1添1是幾?(1添1是2)
3.認讀數字2
2只小兔、2個蘿卜、2棵青菜用數字幾來表示?(用數字2來表示)
幼兒認讀數字2,2像什么?(2像小鴨水中游)
4.理解2的實際意義。
(1)問2能表示2只小兔、2個蘿卜、2棵青草,還能表示2個什么?
小結:2能表示所有數量是2的物體。
(2)課件播放若干數量是的畫面,幫助幼兒理解2的實際意義。
三、結束
播放音樂,請幼兒在教室里尋找能夠用2來表示的物體.
教師:在我們的教室里有許多物體能夠用2來表示,請小朋友聽著音樂去找找吧,
音樂停止,到老師身邊來說給小伙伴聽,自然結束!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游泳圈的多種玩法,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和創造意識。
2、培養幼兒動作訓練協調性和靈敏性。
3、通過游戲,指導幼兒學習雙腳并跳的方法和技能,發展跳躍能力。
4、發展身體協調性。
5、鍛煉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
1、青蛙頭飾若干 、害蟲若干。
2、游泳圈若干、小籃子四個。
3、相關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小朋友(青蛙寶寶)在老師(青蛙媽媽)的帶領下進入場地
音樂聲中,青蛙寶寶和媽媽背著游泳圈做各種游泳動作。
二、小青蛙玩游泳圈
1.激發幼兒對游泳圈的興趣。
青蛙媽媽:剛才游泳時游泳圈幫了許多忙我們真要謝謝它呢!(如:抱抱、拍拍、靠靠、摸摸、把游泳圈高高舉起抱著游泳圈輕輕轉一圈等)啟發幼兒進行相應親近動作表示感謝
(評析:這一環節在教師啟發下幼兒進一步對玩泳圈產生了濃厚興趣)
2、幼兒自由玩游泳圈(個別玩、小組玩、大組玩、集體玩)
(1)青蛙媽媽作假聽狀神秘地說:聽一聽游泳圈在說話呢!哦游泳圈說了它想和我們一起玩好嗎?
(2)青蛙媽媽鼓勵引導青蛙寶寶想玩游泳圈方法。
拋接游泳圈
滾動游泳圈
游泳圈套在身上
游泳圈自轉
游泳圈壘高
游泳圈拼圖(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或帶全體孩子集中學3—4個動作)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幼兒能積極想象、大膽創新教師給與了充分肯定從而使幼兒主動性發揮到了極至)
3、玩“游泳圈接龍”游戲
(1)青蛙媽媽:如果把這些游泳圈一個一個都連起來那一定很好玩我們來試試吧!(鼓勵小青蛙和媽媽一起合作把游泳圈一個一個接起來)
(2)青蛙媽媽:看看這么多游泳圈連接在一起象什么呀?(幼兒自由回答:象小路、象火車、象帶子、象長龍等)
(3)青蛙媽媽:對象一條小路我們在小路上走走看!(引導幼兒在“小路”上變速往返走提示幼兒行走技巧、腳尖落地、掌握平衡等讓幼兒自由感受開火車、玩帶子、舞長龍等玩法)
(評析:在幼兒想象力發揮到一定時候教師適時提出新問題讓幼兒去面對、去挑戰使幼兒興趣點得以延續多數幼兒對于新挑戰已躍躍欲試充分感受到了體育活動樂趣)
三、小青蛙學跳一片荷葉的本領
1.激發幼兒學本領的欲望。
有件重要的事要跟寶寶們講,今天媽媽收到一封信,是農民伯伯寫來的,信上說:“田里呀有許多害蟲,農民伯伯可急壞了,他們要請寶寶們去幫忙捉害蟲,在幫忙之前要練好自己的本領,因為,在池塘里有許多片荷葉,我們先要學會跳過荷葉。
2.探索跳荷葉的多種方法。
請能力強的寶寶展示他的不用跳法,給予肯定。
3.青蛙媽媽示范講解小青蛙跳荷葉的方法和技巧。
雙腳并攏,手臂用力前腳掌落地,輕跳到荷葉中間,再雙腳并攏跳出荷葉,媽媽告訴你們,這叫“雙腳并跳的方法”,跟媽媽一起說:“雙腳并跳”。
4.鞏固學到的知識
提問:剛才媽媽在跳的時候,我的腳是怎樣的?(并攏的)我的手是這樣的?(手是擺動起來的)我定的腳落地的時候是怎樣落的呢?(是前腳掌落地的)請一位寶寶來做一次,跳得好給予鼓掌。
5.小青蛙再練習跳荷葉的本領。
6.小青蛙跟著媽媽一起練習跳一次。
四、小青蛙練習跳二片荷葉的本領。
1.請一個寶寶嘗試跳過兩片荷葉。
請一個寶寶來試一試。跳得好的給予表揚。
2.找好朋友一起練習跳過兩片荷葉的方法。
五、小青蛙捉害蟲。
1.分四組站好隊,媽媽講解場地布置。
2.媽媽示范講解游戲玩法和規則
3.請一個寶寶來完成一次,媽媽講解指導游戲玩法和規則。
4.開始玩游戲“小青蛙捉害蟲”。
5.媽媽糾正寶寶們容易出錯的地方。
6.四片荷葉跳,玩“小青蛙捉害蟲”的游戲。
六、放松活動。
腳放松一下腳、腳踝。揉揉大小腿。手也累了,甩甩手。頭也累了,轉轉頭。
結束活動
1、青蛙媽媽:寶寶們我們剛才在小路上行走過了也開過火車又舞過長龍和游泳圈一起玩得真開心也很累來讓我們坐在游泳圈上休息一下吧!(幼兒隨著輕音樂坐在游泳圈上做各種放松動作)
2、青蛙媽媽:作觀天氣狀哎呀天要下雨啦!我們趕快背著游泳圈回家吧!(隨著“下雨”音樂小青蛙一起背著游泳圈做游泳動作回家)(評析:自然界現象“下雨”在這里加以運用既符合故事情節又能激發幼兒興趣幼兒聽到“雨聲”都幫著 “青蛙媽媽”抬泳圈忙得不亦樂乎游戲化教學過程非常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都十分投入,因為這是一個來源于他們自身興趣的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以“青蛙媽媽”的身份參與活動,沒有過多地對他們的活動進行干預,而是充分調動幼兒與游泳圈親密接觸的熱情,幼兒通過自己的大膽嘗試,初步感受到游泳圈的不同玩法,激發了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了動作協調性。在自由玩圈時,教師對能積極想象和大膽創新的幼兒給與充分的肯定,從而使幼兒主動性發揮到了極至。最后,教師采用“下雨了”結束教學活動,既符合故事情節又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整個活動改變了以往一板一眼,照搬教材的狀況,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大膽探索,積極投入,每個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獲。
從活動效果看,由于活動目標、環節設置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在活動中也注意到了動靜交替、寓教與樂,所以大部分幼兒表現出積極主動,參與熱情高,較好地發展了幼兒的多方面能力。通過這次活動我體會到真正來源于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百科:青蛙屬于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于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意參加體育活動,體驗學蛙跳帶來的快樂。
2.鍛煉身體的平衡能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練習雙腳向前跳躍的技能。
活動準備:
1.音樂:大家一起做
2.平衡木四個、沙包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今天老師做青蛙媽媽,你們是小青蛙,和媽媽一起去莊稼地里捉害蟲吧!
孩子們,出發啦!
(1)圍繞“池塘”練習走隊形。
(2)教師與幼兒一起做準備活動。
(重點活動腳腕和膝關節)
二、展開
1.訓練幼兒跳躍技能。
教師:孩子們快看,這里有一條小河,我們怎樣才能過河呢?
(引導幼兒想想青蛙的運動方式,知道可以跳過小河)
(1)請幼兒在河邊練習跳躍的本領。
(2)教師重點指導幼兒雙腳向前跳躍的技能。
動作要領: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屈膝,雙手彎曲至肩上,成蛙狀,雙腿用力蹬地向前挑起,落地時,雙腿自然彎曲緩沖站穩。
2.教師講述游戲玩法:
教師:在河對岸有一片莊稼地,地里有很多害蟲,小青蛙們都是捉蟲的能手,我們一起去消滅害蟲吧!
玩法:到達莊稼地必須跳過小河,走過小橋(平衡木),跳進莊稼地,捉一條小蟲原路返回。
規則:聽到指令才可以出發,每次只能捉一只小蟲,將蟲子放到指定位置。
3.請個別幼兒示范游戲玩法。
教師強調路線和安全常識:注意過小橋時注意安全,可兩手平伸保持平衡,眼看前方,以免掉進小河。
4.幼兒開始游戲。
(1)幼兒分成四組依次進行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2)可組織進行游戲3-4次。
三、結束
教師:孩子們,莊稼地里的害蟲都被你們消滅了,你們可真是捉蟲能手!我們一起來鼓掌慶祝吧!
活動結束!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在游戲中體驗小蝌蚪變青蛙的樂趣。
2、發展幼兒原地彈跳能力。
3、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重難點:
發展幼兒原地彈跳能力。
幼兒能按口令進行模仿游戲。
活動準備:
青蛙生長過程的圖片一幅、背景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1) 請幼兒欣賞故事《小蝌蚪變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 生長變化過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 引導幼兒在場地上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的小蝌蚪、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形態,并啟發幼兒進行原地彈跳的探索活動,為游戲活動做準備。
2、在游戲中練習原地彈跳,體驗游戲的樂趣。
(1)示范講解游戲玩法
教師以青蛙媽媽的身份,邊示范邊講解游戲的過程和玩法,引導幼兒聽口令進行模仿游戲。
“我是小蛙卵”——“小蛙卵變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來了”——“小蝌蚪又長出兩條前腿來了”——“小蝌蚪變成小青蛙了”。
重點練習原地彈跳,掌握動作要領:起跳時雙腿屈膝,落地時再屈膝進行緩沖。
(2)師生在歡快的音樂背景下進行游戲,體驗小蝌蚪變青蛙的樂趣。
①教師指導幼兒按游戲規則進行游戲,引導幼兒根據教師的口令及時模仿小蛙卵、小蝌蚪、小青蛙的樣子。
②進一步練習彈跳動作,幼兒運動量達到頂峰。
3、放松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在輕柔的音樂伴奏下進行放松活動,使幼兒運動量逐漸降低下來。
教學反思:
幼兒初步掌握“從高處往下跳”的動作要領后,需要通過游戲或提高難度來保持他們的興趣,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鞏固跳的動作,避免枯燥的純動作練習,因此,教師分別提出跳得高、遠、輕的要求,使每次練習各有側重點。
小百科:蝌蚪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下期,幼兒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但他們的動作協調性以及靈活性還需要加強鍛煉。本班個別幼兒在平時的活動中不合群,性格比較孤僻。本活動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幼兒的動作靈活性和協調性,引導離群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活動目標
1、練習甩布塊,鍛煉上肢力量,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2、讓幼兒體會到集體合作游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活動中的靈活性和協調性的培養鍛煉。
難點:幼兒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個別幼兒協調性的培養。
活動準備
氣球10個、青蛙頭飾、一塊大布、活動音樂
活動過程
1、開始:
青蛙媽媽帶著孩子跳入場地,帶領幼兒做準備活動。
2、游戲:
(1)荷葉與風(布塊的游戲)
教師出示布塊,引導幼兒將布塊展開變成大荷葉。幼兒分別站在布塊的外邊,根據教師的游戲指令做布塊游戲。
(2)荷葉與露珠(氣球的游戲)
教師將氣球放在布塊上(模擬露珠出現了),引導幼兒數一數露珠有幾顆。觀察它的大小,模擬露珠在荷葉上輕輕滾動。
(3)青蛙躲雨(躲在布塊下的游戲)
教師:“哎呀,下雨了,怎么辦呢?”
引導幼兒提出到荷葉下躲雨的方法。引導幼兒將布塊高高拋起,鉆到荷葉(布塊)底下躲起來。
3、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1、幼兒在活動中大部分能主動參與進來,個別甚至能主動協助老師完成活動;有些幼兒在活動中能自主創造一些動作,使得整個活動能很好的發展下去;幼兒的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得到了鍛煉;一些平時不合群的幼兒也能參與到活動中,孤僻的行為有所改觀。
2、在活動中個別幼兒對老師的指令理解不清時,我親自到其身邊進行解釋和示范,對個別不能達到要求的幼兒降低對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兒都能配合老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因此活動也得以順利開展。
3、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度較高,但是對一些發展較快的幼兒來說,活得相對較簡單,因此出現了個別幼兒的熱情持久度不高的現象,在今后的活動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4、如果以后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細致的考慮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在基本活動的過程中適時的提高一些活動的要求,讓發展較快的幼兒能全程投入到活動中來,比如:讓他們來發號指令,指揮幼兒的活動節奏等。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7
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嘗試雙手同時在鈴鼓上隨樂一下一下地演奏。
2、通過找害蟲的游戲情境及教師的語言提示,能隨樂用樂器表現青蛙跳,用動作表演躲貓貓和吃蟲。
3、體驗樂器活動帶來的快樂,并能正確使用樂器。
準備:
1、拴好繩子的鈴鼓16個。
2、16名幼兒圍成半圓坐。
3、音樂《快樂的一只小青蛙》
4、小池塘圖片、稻田圖片。
5、彩虹傘。
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出示池塘背景圖):今天天氣真好呀!青蛙媽媽要帶小青蛙寶寶們出門去玩。我們跳呀跳呀,跳到池塘里,與媽媽玩捉迷藏吧!咦,看見一條小蟲子,啊嗚一口吃掉它。
二、動作創編。
師:小青蛙的小腳可喜歡在荷葉上跳啦!我們的身體是一片小荷葉,你們想在身體的什么地方跳啊?
三、教師帶領幼兒隨樂律動。
師:小青蛙在哪里啊?哪個小朋友找到了?
師:現在我們去找一個蟲子吃吃吧!(教師再次帶領幼兒隨樂律動。)
師:咦?這次我們吃到了一條什么蟲子呢?
師:又發現一條蟲子,我們快去吃掉它!(教師第三次帶領幼兒隨樂律動。)小結:蟲子和青蛙都隱藏在小池塘圖片中,露出身體一部分方便幼兒尋找。
四、樂器加入。
1、教師出示樂器,并引導幼兒使用樂器。
師:你知道嗎?我們每只小青蛙都有一片小荷葉呢!現在媽媽這里有一片小荷葉,媽媽先把小荷葉慢慢地掛起來,你看媽媽哦,我會在荷葉上跳啦!
2、幼兒嘗試使用樂器。
師:小青蛙,你們會在荷葉上跳嗎?拿出你們的小荷葉掛在脖子上。(教師檢查鈴鼓佩戴情況。)
五、增加新的游戲情境:稻田里捉蟲子。
師:接下來我們要去幫農民伯伯到田里去捉蟲蟲了,農民伯伯的田里啊,有蟲蟲了,要請青蛙寶寶們去幫忙啦!蟲蟲到底長在綠色的田里還是黃色的田里,我也不知道,我們等下來找找看吧。
(游戲4遍,每次結束請一位幼兒上去找一塊顏色的田反過來看有沒有蟲蟲。)
師:原來蟲蟲都生活在什么顏色的稻田里呀?(綠色)六、放松。
師:農民伯伯說要獎勵你們一朵五彩田田,我們到五彩田田上來捉蟲蟲。請寶寶們起立,站到五彩田田的邊邊上。
師:現在請青蛙寶寶們輕輕跪在五彩田田上。(游戲1遍)師:捉到蟲蟲高興嗎?
師:蟲蟲捉完啦,請寶寶們把捉蟲蟲的神器拿下來,輕輕地放到媽媽這里。
實錄:
一、引入
T:呱呱,我是誰啊?
S:小青蛙。
T:對了,我是青蛙媽媽,你們是?
S:青蛙寶寶
T:今天啊,媽媽要帶你們到池塘里去玩,玩一個好玩的游戲,最后我們還要捉蟲蟲。最后我們要干什么啊?
S:捉蟲蟲。
T:對了,最后我們要捉蟲蟲。
T:青蛙最喜歡的一個本領就是跳,對不對?那現在我們的小身體就是一片小荷葉,你們想在哪里跳?
S摸摸肚子
T:哦,那我們就在肚肚上跳一跳。
二、律動(師帶幼兒共同游戲一遍。語言提示:捉住了一只小蟲蟲,啊嗚一口吃掉它。)
T:剛我們在哪里跳啊?
S:肚肚。
T:那你們還想不想在肚肚上再條一遍啊?剛剛媽媽跟你們玩了一個什么游戲啊?
S:捉蟲蟲。
T:哦,捉蟲蟲的游戲,在這個之前還玩了一個什么游戲?(提示:教師做躲貓貓的動作,"躲"、"呱")
T:捉迷藏,躲貓貓的游戲。
總結:T:媽媽帶你們出門,先跳,然后玩了一個躲貓貓的游戲,然后又捉蟲蟲了。那我們再去捉蟲蟲好不好?再去吃好多好多蟲蟲。(師帶幼兒第2次游戲。)師帶領幼兒強化第三段音樂的動作,語言提示:捉住了一只小蟲蟲,啊嗚一口吃掉它。
T:媽媽說,這個池塘里藏著我家青蛙寶貝呢,你們找找它藏在哪里啊?你們怎么發現的?
S:大眼睛。 T:青蛙寶寶,來玩躲貓貓,捉蟲蟲了。
T:除了肚肚上,還可以在哪里跳?
S:胸口 T:胸口,可以嗎?
(師帶幼兒第3次游戲)
T:吃吃看,香不香。我要請一個寶貝來幫我捉蟲蟲了。
師請1名幼兒上來找蟲蟲(隱藏在圖中)
T:你怎么發現這個蟲蟲的?蟲蟲露出了什么?
T:蟲蟲露出了觸角。取出毛毛蟲。
T:那你吃吃看香不香,你在請其他小朋友都來吃一吃。
T:剛才我們是在胸前跳的,你們還想在哪里跳一跳?
S:腿上,肩膀上。
T:那我們先在腿上來跳一跳吧。(師帶幼兒第4次游戲)
T:誰來幫我找蟲蟲?(請1名幼兒上來找) T:你怎么發現它的?
S:頭露出來了。
T:這是什么啊?這是蚯蚓,弟弟你吃吃香不香?
S:香。
T:從那邊開始,給別的小朋友也吃一吃。
三、樂器加入
T:青蛙媽媽說,寶貝們,你們捉蟲蟲的本領真棒!馬上我們要去田里幫農民伯伯的忙啦!弄明伯伯的田里啊有蟲蟲啦!可是它的蟲蟲會長在黃色的田里還是綠色的田里呢,我也不知道。我們要請出一個捉蟲蟲的神器!
出示樂器,T:這個是什么?
S:鈴鼓。
T:哦,那這個鈴鼓啊,今天變成捉蟲蟲的神器了。你看啊,媽媽把它掛在脖子上。這個小鈴鼓的鼓面對著哪里啊?對著媽媽還是對著寶寶?
S:對著寶貝的。
T:那你等下帶的時候讓這個鼓面對著媽媽好不好?去帶吧!
幼兒自己佩戴鈴鼓,教師個別幫忙。
(師帶幼兒第5遍游戲)游戲完,請1名幼兒上來選擇一塊田,看看是不是青蛙寶貝愛吃的蟲蟲。
T:我們來看看,是黃地里還是在綠地里?(翻開黃地,面包)面包是不是青蛙愛吃的啊?
S:不是。
T:好,那我們再來找找。(師帶幼兒第6遍游戲)幼兒翻開綠地,
T:這是什么?哦,這是一只小蒼蠅。是不是小青蛙愛吃的?
S:是。
T:我們再去找找哦!(師帶幼兒第7遍游戲)幼兒翻開黃地,
T:是什么?是個大蘋果。這是不是小青蛙愛吃的?
T:這么多的地里,你們覺得小青蛙愛吃的蟲蟲躲在哪個顏色的地里啊?我們來找找看哦。先看這塊綠色的地,好不好?(翻開綠地)這是什么?哦,是一只小蚊子,青蛙愛不愛吃?
T:那我們再來看看這塊綠地好哇?(翻開綠地)這是什么?小蚯蚓。(翻開所有綠地)
T:那黃地里有沒有青蛙愛吃的?
S:有,沒有。
T:那我們來看一看哦。(翻開一塊黃地)原來青蛙愛吃的蟲蟲都在什么顏色的地里?
S:綠色。
四、放松
T:農民伯伯說,我要獎勵你們一塊五彩田。我們到五彩的田里去捉蟲蟲。(出示彩虹傘,鋪在地上)
T:媽媽說,青蛙寶貝輕輕起立!站到五彩田的邊邊上。
T:媽媽現在說,小青蛙寶貝,輕輕跪下來。(師帶幼兒第8遍游戲)
T:捉到蟲蟲,高興嗎?青蛙寶貝們給自己鼓鼓掌!
T:蟲蟲捉完啦,請每個青蛙寶寶把捉蟲蟲的神器拿下來,輕輕地放到媽媽這里來。
引入 1遍律動 3遍樂器 4遍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體育游戲中跳躍的樂趣。
2、學習雙腳并攏行進跳的基本動作。
3、在活動中能按老師的要求向前行進跳。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已經掌握鉆、爬、平衡、投擲等技能。
2、物質準備:蟲子若干,青蛙胸飾若干,塑料筐,錄音機,墊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每人佩戴青蛙胸飾蹲在青蛙的家(場地一角)教師扮演青蛙媽媽。帶小青蛙們跳《小青蛙》做準備活動。
(教師:青蛙寶寶們,天亮了,快起床了。今天天氣真好,快起床鍛煉身體了。)
二、中間部分
1、電話響了,教師假裝接電話。
(教師:孩子們,農民伯伯打電話來說他們的田里有好多害蟲,想請你們去幫忙捉害蟲,你們愿意嗎?
(幼兒:愿意)那先跟媽媽去練好本領吧。看,那邊有個池塘,走,到池塘練本領去!)
2、帶幼兒到事先布置好的池塘邊練習雙腳并攏跳,反復練習,發現跳的好的幼兒馬上示范看。
3、游戲:練習跳“荷葉” (教師:看,那邊有荷葉,我們去跳到荷葉上在跳下去好嗎?)
4、第一次捉害蟲。(教師:好了,孩子們,本領練好了,我們去幫著農民伯伯捉害蟲吧。)
要求:幼兒雙腳并攏行進跳著去捉害蟲,捉到后回到青蛙媽媽邊上,數數自己捉的蟲子有幾條,數完后,請幼兒把蟲子放到塑料筐里。
看哪一組的幼兒合作意識強,表揚按要求跳著捉害蟲的孩子。
5、再次捉害蟲。
教師:青蛙寶寶們,又有一個農民伯伯打電話來了,他聽說我們小青蛙本領大,也想請你們去幫忙捉害蟲,好不好啊?
(幼兒:好)這次媽媽要看誰是跳著捉害蟲的。
鼓勵幼兒相反之間互相幫助,看看哪一組的幼兒的動作最標準。
三、結束部分:
放松活動:天黑了,帶小青蛙回家。(引導孩子們做放松動作)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比一比。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在本設計中,我們開展了以發展幼兒的彈跳能力為主,同時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跳躍,為了增加練習的趣味性,激發幼兒主動練習的愿望,活動以游戲的形式開展,使幼兒真正融入到游戲過程中。
活動目標:
1、學習彈跳的方法,練習跳的動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跳躍;
3、喜歡參與活動,能遵守游戲的規則。
活動準備:
運用呼啦圈作為荷葉,可以根據孩子的彈跳能力適當改變圈之間的距離。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教師編兒歌《小青蛙》“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蟲本領大,手兒伸一伸,腿兒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蟲,跳起來— —吃掉它!”(活動四肢,鞏固向上跳的動作。)
二、游戲過程:
請幼兒分成男孩和女孩。“青蛙哥哥和青蛙姐姐今天我們要到河對岸去捉害蟲,看誰能從荷葉上跳到對岸。”
(1)請孩子從起始線開始,從一個圈跳到其他圈里,一邊跳一邊說,“小青蛙,要回家,跳——跳,呱——呱,跳—— 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家!”
(2)引導幼兒互相學習小青蛙的跳躍動作,說說那一只小青蛙跳的遠,他是怎樣跳得?(請幼兒個別示范)幼兒集體學習彈跳的動作,了解手臂和腿的動作要配合才能跳的遠。
(3)指導幼兒再次嘗試運用手臂和腿的配合進行彈跳的動作,進行游戲《小青蛙跳荷葉》;
(4)可以根據孩子的活動情況,改變增長圈和圈之間的距離;
(5)比一比看看誰先回到家。
三、放松部分:
《小青蛙游泳》模仿小青蛙的動作進行腿部放松活動,(抖腿、捶腿)。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彈跳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跳躍。孩子們在游戲中找到了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體育游戲:青蛙跳荷葉
名稱:
青蛙跳荷葉
玩法:
人兩張報紙,雙腳踩一張,再將另一張報紙放在前面,學小青蛙雙腳跳在前面的報紙上,再把后面的報紙放在前面,雙腳跳到前面的報紙上…看誰最先到達終點(學習雙腳并朧跳躍)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親近自然,喜歡小動物。
2、初步了解小青蛙的主要特征,知道小青蛙是益蟲,培養淺顯的環保意識。
3、通過游戲,練習雙腳連續向前跳的能力,發展彈跳力,嘗試縱跳觸物。
活動準備:
1、多媒體、幻燈片、錄音機、磁帶、音樂《走路》、2、青蛙頭飾、麥田的背景圖、“害蟲”若干、荷葉墊(10片)、平衡木(2組)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走路》組織入坐——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學一學,引導幼兒回憶對小動物的認識,激發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二、可愛的小青蛙——在調動孩子的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課件來認識小青蛙的特征:
1、聽一聽、猜一猜、學一學:通過聽聲音,引出小青蛙,了解青蛙的叫聲,引導幼兒學一學青蛙有節奏的叫聲。
2、通過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青蛙的外形特征:身穿綠衣服,白白大肚皮,眼睛圓鼓鼓,唱歌呱呱叫。
3、學一學,看一看:了解小青蛙的本領跳躍:調動幼兒學一學游泳:教師講述動作要領,幼兒學一學捕蟲:觀察青蛙捕蟲的動畫圖片,了解小青蛙是益蟲,能夠捕捉害蟲而且動作很靈敏。
4、教師:青蛙不僅會唱歌、會跳躍、會游泳、還能捕食害蟲,激發幼兒熱愛小青蛙的情感。
三、可憐的小青蛙:通過幼兒觀看幻燈片,教育幼兒愛護小青蛙,不亂扔垃圾,培養淺顯的環保意識。
四、游戲:能干的小青蛙規則:幼兒戴頭飾雙腿齊跳跳下河岸,跳過荷葉,到達稻田后,雙腳跳起來,捉到害蟲后從兩邊返回,把害蟲放到筐中,繼續去捉。
五、結束部分:知識拓展,讓幼兒知道小青蛙是要冬眠的師: 冬天到了!許多小動物吃得飽飽的,要冬眠了,小青蛙也要冬眠了,等明年春天天氣暖和時再出來捉害蟲,我們一起學小青蛙去冬眠吧!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搭盒子,練習跳的技能
2、發展與同伴的合作能力,體驗活動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3、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游戲的樂趣。
4、鍛煉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每人一個廢舊紙盒(分大、中、小三類)、青蛙頭飾及荷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演小青蛙,聽音樂入場
2、律動--青蛙舞
二、小青蛙學本領
1、自由練習跳盒子(幼兒自由跳、教師觀察,并示范方法)
2、雙人練習跳盒子
A、用兩個盒子搭一搭、跳一跳
B、幼兒分散練習
C、教師:你們是怎樣搭的?跳的過嗎?試一下
三、游戲--小青蛙跳過河
1、用盒子搭一條小河、一條中河、一條大河
2、幼兒自由練習小河、中河、大河
3、你跳什么河?怎么跳的?感覺怎么樣?
四、聽音樂,集體一起跳過河
五、舒展活動,盒子舞。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采用了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對今日活動的興趣。根據“兔子舞”的節奏,讓幼兒和家長在熱身運動中大致了解今日所學內容,接著示范活動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并且挑選個別親子組做示范,讓幼兒充分理解活動內容和方式。在活動最后以比賽形式加強訓練,鍛煉幼兒的榮譽感,讓幼兒充分體驗本節課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己感覺有些單一,游戲的這段時間是較長的,有些幼兒學得很快所以后期似乎沒那么感興趣了,下次可以設計使活動更豐富一些,也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這在今后的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嘗試一下不同角度、形式的跳躍。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12
設計意圖:
本班幼兒比較活潑,非常喜歡在戶外活動,每次上體育游戲,小朋友們都表現出很興奮的樣子,在游戲活動中每個孩子也都能積極參與,本活動主要內容是讓幼兒學習用雙腳向前行進跳,鍛煉腿部力量。
(一)活動目的:
1、學習用雙腳向前行進跳,鍛煉腿部力量。
2、復習走平衡木的技能。
3、懂得遵守游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青蛙頭飾一個、蛋糕一個,磁帶一盒。自制蟲子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師以“青蛙媽媽”的身份談話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當青蛙媽媽,小朋友當小青蛙,好嗎?(好)。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媽媽準備了一盒生日蛋糕,想和小青蛙們一起過,你們高興嗎?(高興)那你們想怎樣給媽媽過生日呢?(捉蟲子給媽媽吃)
2、師:那捉蟲子之前,請小青蛙們和媽媽一起來做運動。(放磁帶)
3、學習新動作:青蛙跳。
(1)教師講解、示范青蛙跳動作
A、師示范怎樣捉蟲子(師:小青蛙們先仔細看看媽媽是怎樣去捉蟲子的?等一下,媽媽要來問問小青蛙。
B、提問:媽媽是怎樣去捉蟲子的?
C、師講解、示范小青蛙跳舞動作。
(師:小青蛙們都很聰明,媽媽就是跳著去捉蟲子的。今天,媽媽來教你們學這個新本領:青蛙跳。)
(師:請小青蛙們跟媽媽一起做:兩腳并攏,屈膝,兩腳同時跳起來,這時候腳要伸直的;落地的時候,前腳掌輕輕的著地,一拍一拍往前跳。
(2)幼兒練習青蛙跳動作,師指導。
A、先讓幼兒自由練習一遍。
(師:現在,請小青蛙們在原地練習一下,跳的時候要注意雙腳不能勾起來,要同時落地,輕輕地跳。
B、分角色練習。
(師:媽媽想請男孩子青蛙先來練習一下,比一比到底是男孩子青蛙厲害還是女孩子青蛙厲害?)
4、幼兒游戲,師指導并提出要求。
師:小青蛙們都認真地學會了跳的本領,現在可以去捉蟲子給媽媽了。但捉蟲子的路上要經過一座小橋,小青蛙們怕不怕呀?走過小橋后媽媽有幾個要求,請小青蛙們記牢了:
A、用媽媽教的本領“雙腳并攏,輕輕跳”
B、跳到田地時不擠不搶,互相幫忙
C、每只青蛙先捉一條蟲子,捉完蟲子直接跳回來找媽媽。
5、(1)師:好了,小青蛙們可以出發了,媽媽要看一看哪只小青蛙最棒,捉蟲子捉得又快又好。
(2)師小結,指出幼兒所存在的問題,強調青蛙跳的基本動作要領。
(3)幼兒又一次集體到田地幫媽媽捉蟲子。
6、以“青蛙媽媽過生日”結束。(小青蛙們捉了這么多的蟲子真厲害,媽媽很高興,現在讓我們一起跳舞,然后跟媽媽回家過生日好嗎?)(放磁帶)
活動反思:
幼兒在這次活動中,都能懂得遵守游戲規則,在活動中幼兒表現活潑,學會了用雙腳向前行進跳的本領,鍛煉其腿部力量。但教師在讓幼兒做準備運動時,沒讓幼兒距離拉開來,幼兒放手不開,在以后活動中要求注意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13
設計意圖
游戲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形式。在《綱要》中也明確提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的發展。小班幼兒活潑可愛,他們喜歡爬行、蹦跳、奔跑……,并喜歡在一定的情景游戲中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達到快樂的目的。本次活動創設“小青蛙捉害蟲”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動形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熱情參與活動,通過學習小青蛙捉害蟲學習點數1到4,以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點數1到4,并能說出總數。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小青蛙圖片,小害蟲圖片。
2、幼兒學習資源5第9頁及操作卡,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游戲:小蝌蚪變青蛙
2、師與幼兒一起做模仿動作:聽《小蝌蚪找媽媽》音樂,輕聲哼唱。
3、“小蝌蚪要長大啦,先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跳一跳,細尾巴沒有了,變成了誰”?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了解青蛙的特征:“頭上一對大眼睛,寬嘴巴,長著四條腿,穿著綠衣裳,露著白肚皮”!
2、教師問幼兒:小青蛙不僅會唱、會跳,而且還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呢,你們知道是什么嗎?(青蛙捉田野、莊稼地里的害蟲,是農民朋友的好幫手,青蛙是益蟲,大家都保護青蛙)。
3、教師出示四張青蛙圖片,請幼兒觀察這幾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說出它們的明顯區別(每只青蛙身上的數字不同)。
4、請幼兒根據青蛙身上的數字,取出相應數量的“小害蟲”,分別貼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導幼兒互相觀看并討論作品,數一數,看看做得是否正確。
6、請幼兒幫小象套圈,復習1到4的點數。
(三)結束部分
1、游戲:“小青蛙捉害蟲”
2、幼兒學青蛙跳。兒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蟲本領大。胳膊伸一伸,腿兒蹲一蹲。腰兒轉一轉,眼睛仔細看,害蟲找到了,跳起來吃掉它。
“一跳、兩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壞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兒自由回答“蒼蠅,蚊子……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體育游戲活動,活動的目的是使幼兒學習、掌握青蛙跳的姿勢,發展幼兒的跳躍能力,并在游戲中體驗快樂。小班幼兒對模仿動物比較感興趣,幼兒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對幼兒來說比較新穎,可以充分的調動幼兒的興趣,在選材方面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發展特點。
活動前我準備了大荷葉和“害蟲”。在準備部分,我扮演青蛙媽媽來找我的蝌蚪寶寶,帶領寶寶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運動,寶寶從蝌蚪變成了青蛙。準備活動是為內容服務的,我設計的準備環節與內容一致,這是比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處,青蛙喜歡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動作,準備活動可以更好。
基本過程我主要設計了小青蛙練本領,我先帶領幼兒去荷葉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樣跳,然后再進行動作講解,邊講解的時候幼兒邊做動作,然后幼兒自由練習。運動后請幼兒坐到荷葉上面休息,休息時告訴青蛙寶寶最大的本領是捉害蟲,請幼兒學習捉害蟲的方法,幼兒學的非常認真,積極性很高,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幼兒練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姿勢做的不到位,我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處于興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氣氛達到了。整個活動比較符合孩子們的身心特點,發展了孩子的協調能力,齊心合力消滅害蟲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通過這次體育活動,孩子們感受到了快樂,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身體,掌握了技能。
本節課始終貫穿于游戲中,使活動生活化,便于孩子接受,避免了枯燥乏味,把體育活動變成了孩子們喜歡的活動。
不足:
1、過平衡橋時教師沒有示范,幼兒比較三隨意。
2、語言不夠童趣化。
3、害蟲貼的太高了,幼兒很難捉到,應該降低高度。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故事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
2.理解詞語: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跳。
3.愿意大聲地在集體中發言。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課件。
2.《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一、導入:傾聽音樂感受安靜的氛圍。
提問:你們知道什么時候要安安靜靜的?
幼兒自由回答(睡覺、吃飯、看書等)
過渡:聽故事的時候應該怎么樣呢?引出《小青蛙聽故事》
二、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誰?他們是怎么聽故事的?
2.教師演示多媒體教學課件第二遍欣賞故事。
提問:故事里有誰?他們是怎么聽故事的?
3.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中的詞、句
(1)提問: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夜晚是怎么樣的呀?(靜悄悄)月亮婆婆在講故事給誰聽?(小魚兒)小魚兒他們是怎么聽故事的?(安安靜靜)小青蛙是怎樣聽故事的?(呱呱呱地又蹦又跳)請個別幼兒表演。
理解詞語:安安靜靜。集體體驗安安靜靜的感覺。
(2)月亮怎么樣了?(它生氣了)為什么會生氣?后來小青蛙是怎么聽故事的?(坐在荷葉上一聲也不吭)幫助幼兒理解詞匯:一聲不吭。
三、游戲"傳話"
1.現在小青蛙可好了不管聽誰說話都很認真,我們也來學一學小青蛙。聽人家說話時也要眼睛看著人家,不插嘴聽清楚每一句話,這樣才能知道很多的事情,把事情做的更好。今天,我們來做個傳話游戲,做這個游戲時你們一定要聽仔細聽清楚,人家說的話才能做游戲。
2.講解方法一組幼兒上來示范。
3.幼兒游戲。
4.簡單評價游戲情況
幼兒傳話內容從簡單的較熟悉的詞開始。
活動反思:
《小青蛙聽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并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為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本次活動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作為本課的重點。活動開始師我邊敲擊圓舞板邊有表情的說:“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有一只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為什么,好嗎?這一環節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游戲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講述故事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提問:“誰能看出這是在哪兒?為什么這樣靜悄悄?” “小魚看見月亮出來了,它心里怎么樣?”“它怎么做的?”這樣的問題讓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幼兒回答之后,我講述了故事中的對話,,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在孩子了解對話的基礎上,我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小青蛙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并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15
【設計意圖】
小班是發展跳躍能力的最佳時期,而且以雙腳跳的能力為主。怎樣讓小班幼兒有興趣的練習跳,是當前小班育活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對于幼兒來說,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慣使幼兒所熟悉的、喜歡的,賦予幼兒小青蛙的角色,不僅有利于幼兒雙腳跳的動作,而且有利于其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
【教學目標】
1、練習雙腳向前跳,發展彈跳力。
2、體驗游戲的快樂。
【教學用具】
1、小青蛙頭飾、撒在“池塘”里的圖片若干份、呼啦圈若干(呼啦圈當荷葉)
2、歡快的背景音樂磁帶。
【教學重點】
雙腳向前跳。
【教學難點】
恰當的跳進跳出時機。
【教學過程】
一、兒歌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組織幼兒做準備活動(幼兒在教師提示下活動全身)。
復習游戲《骨碌碌》:“我的頭骨碌碌,我的小手骨碌碌,我的小腳骨碌碌”。
二、練習“雙腳向前跳”的本領。
教師扮演青蛙媽媽,要帶小青蛙去捉害蟲,出發前先練練本領。
(動作要領:雙腿屈膝向前跳。)
三、和幼兒一起玩游戲“小青蛙捉害蟲”。
小朋友,池塘里有許多害蟲,小青蛙要跟著媽媽去捉害蟲,咱看看今天誰捉的害蟲最多、最棒。
1。小青蛙們跟著青蛙媽媽雙腳連續跳到“池塘”里捉害蟲。(提醒幼兒在捉害蟲的過程中不要擁擠,向小青蛙一樣雙腳連續跳。)
2。捉完害蟲后,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一起返回。
四、放松整理
師:好了,小朋友們跳了這么長的時間,是不是很開心啊?接下來,讓我們來做放松活動。
跟音樂做身體的拉伸及放松。
【活動延伸】
在戶外繼續進行青蛙跳的動作創編。
【活動反思】
在以后的戶外活動中,有意識的鍛煉和引導幼兒再創編多種玩法,整個活動過程中最好伴隨歡快的背景音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活動量調整游戲的次數或者在路途中增加一些活動障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使幼兒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靜態的圖片或觀看"青蛙"的錄相片段,了解青蛙一些活動及生活場景。
2、學習用毛筆畫各種動態的青蛙,能添畫上較合理的背景。
3、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幼兒最好分成一半教學;宣紙或毛邊紙按美術本頁面大小裁好;每人一支毛筆;綠、黑、紅、藍等其他顏色;水、擦布;作品展示區;教師操作用《青蛙》圖片幻燈、范畫及示范用的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孩子們,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人類的好朋友————青蛙的生活照。(點擊播放,邊放邊提問:青蛙在干什么?在哪里等)
二、律動《小青蛙》
三、教師講解、示范。
今天我們要用毛筆學著來畫一畫青蛙。怎么畫呢?
1、我們先來欣賞幾幅毛筆畫的青蛙圖。
2、示范繪畫方法:綠身子(整支毛筆按兩下完成),先長后腿再長前腿,(換色畫)大大的眼睛,穿花衣(黑色按三筆),一只可愛的青蛙就出現了。試著換個方向再畫一只……用其他筆添畫上背景即成。
3、請大家動手試試看。
四、幼兒繪畫教師巡視,及時表揚孩子的進步表現。
五、作品展示根據孩子先后,及時張貼出作品。等到大半孩子完成時,請大家自由欣賞并評價一下自己及同伴的作品。
教學反思:
我們上美術校本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喚醒學生對于生活的感受和熱愛,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將會繼續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素質,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認真上好每堂美術課。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注意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小百科:蛙體型較苗條,多善于游泳。頸部不明顯,無肋骨。前肢的尺骨與橈骨愈合,后肢的脛骨與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但四肢肌肉發達。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17
課程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健康領域明確強調培養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藝術的重要目標。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各種動作的發展日趨完善,跳躍能力增強了很多。本次活動創設“小青蛙跳荷葉”“小青蛙吃蟲子”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動形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熱情參與活動,以鍛煉幼兒的音樂節奏感能力。
怎樣讓中班幼兒有興趣地在鈴鼓上練習“跳”,并使其能夠根據音樂節奏進行做動作,是當前中班音樂藝術活動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對于幼兒來說,青蛙是他們所熟悉的、喜歡的,賦予幼兒“小青蛙”角色來練習“跳”的動作,不僅有利于訓練其各種跳的動作,而且有助于激發其對藝術活動的興趣。本次活動對幼兒動作訓練的內容主要是在鈴鼓上有節奏的跳及根據音樂節奏做動作,能鍛煉幼兒的肌肉力量、四肢配合的協調性和關節的靈活性,具有極大的價值。
課程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嘗試雙手同時在鈴鼓上隨樂一下一下地演奏。
2、通過找害蟲的游戲情境及教師的語言提示,能隨樂用樂器表現青蛙跳,用動作表演躲貓貓和吃蟲。
3、體驗樂器活動帶來的快樂,并能正確使用樂器。
課程準備
1、栓好繩子的鈴鼓20個。
2、20名幼兒圍成半圓坐。
3、音樂。
4、稻田圖片。
5、彩虹傘
課程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出示池塘背景圖):今天天氣真好呀!青蛙媽媽要帶小青蛙寶寶們出門去玩。我們跳呀跳,跳到池塘里,與媽媽玩捉迷藏吧!咦,看見一條小蟲子,啊嗚一口吃掉它。
二、動作創編。
師:小青蛙的小腳可喜歡在荷葉上跳啦!我們的身體是一片小荷葉,你們想在身體的什么地方跳啊?
三、教師帶領幼兒隨樂律動。
師:現在你們吃到蟲子了嗎?我們一起看看原來吃到了一條……蟲子哦!師:我們再去找一個蟲子吃吃吧!(教師再次帶領幼兒隨樂律動。)師:咦?這次我們吃到一條什么蟲子呢?師:又發現一條蟲子,我們快去吃掉它!(教師第三次帶領幼兒隨樂律動。)師:這次我們究竟會捉到一條什么蟲子呢?
四、樂器加入。
1.教師出示樂器,并引導幼兒使用樂器。師:你知道嗎?我們每只小青蛙都有一片小荷葉呢!現在媽媽這里有一片小荷葉,媽媽先把小荷葉慢慢地掛起來,你看媽媽哦,我會在荷葉上跳啦!
2.幼兒嘗試使用樂器。
師:小青蛙你們會在荷葉上跳嗎?拿出你們的小荷葉掛在脖子上。(教師檢查鈴鼓佩戴情況。)
五、增加新的游戲情境:稻田里捉蟲子。
(聽電話鈴音)師:青蛙媽媽,有好多小蟲子在我的稻田里,麻煩您快帶著小青蛙們來幫我捉蟲子好嗎?(游戲2-3遍)師:原來小蟲子都生活在什么顏色的稻田里呀?
六、放松。
師:我們還有一塊很大很大的五彩田地,請所有小青蛙走到田的邊上,我們一起捉蟲子咯!師:捉到蟲子高興嗎?
課程反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藝術領域的總體要求是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生活,貼近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小青蛙是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它的生長過程也是幼兒所熟悉和感興趣的。看到小青蛙它們就會不自覺的去模仿青蛙呱呱叫、跳躍、游泳、捉蟲子等與青蛙有關的動作。為此,我抓住幼兒這一興趣,選擇了《小青蛙》這一活潑、歡快的歌曲。
另外,我把活動場地布置成池塘模樣,讓幼兒在進入活動場地時,首先在視覺上給幼兒一個美的感受,同時也把幼兒的好奇心及興趣調動起來,從而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的各個環節。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鈴鼓、小蟲子,老師在活動中也充當幼兒的玩伴,和幼兒一起玩、唱、跳,分享快樂、體驗快樂。在歡快的氛圍下,幼兒間相互合作、相互學習,寓教育于游戲之中,達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
2、讓幼兒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3、使幼兒知道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
活動準備:
青蛙卡片、青蛙頭飾、稻田背景、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點:
了解青蛙的成長過程。
活動過程:
一、課題導入
找朋友。“小朋友,你們聽是誰在和你們打招呼呀?”播放青蛙的叫聲讓幼兒聽辯,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利用未見面的青蛙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發幼兒的興致,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認識青蛙
1、“小朋友你見到的青蛙是什么樣子的?”談談自己認識的青蛙。
課前幼兒在觀察發現:
(1)小蝌蚪長著大腦袋,長尾巴,尾巴外面包著一層薄薄的、透明的、軟軟的、象魚一樣的皮;
(2)小蝌蚪穿著黑衣裳,在水里游泳;
(3)有的已經長出了短短的后腿。
幼兒提出問題:
(1)為什么有的已經長出后腿,有的還沒有?
(2)小蝌蚪有牙齒嗎?
(3)小蝌蚪它需要吃什么?
課前幼兒繼續觀察發現:
(1)有的小蝌蚪已經長出了1條前腿,有的長出了2條前腿;
(2)有的怎么還沒長前腿呢?
(3)有的小蝌蚪四條腿長出來了,小尾巴變短了;
(4)怎么小尾巴還在呢?
幼兒提出新問題:
(1)小蝌蚪在什么時候才會變成綠色?
(2)是尾巴不見了以后才變成青蛙的嗎?
2、教師總結幼兒的回答,并引導幼兒觀察青蛙的外部特征。(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
詳細講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卵→小蝌蚪→中蝌蚪(長出前腿)→大蝌蚪(長出后退)→小青蛙→大青蛙
3、學學青蛙跳一跳。首先,讓幼兒觀察青蛙前腿和后腿的區別,通過課件展示、幼兒觀察、教師總結讓幼兒知道青蛙蹦跳的原因是前腿短、后腿長而有力。然后讓幼兒模仿青蛙的跳,進一步加深幼兒的理解。
三、總結
小朋友在這段時間里的觀察、記錄讓老師與小朋友都獲得很多收獲。每天都堅持、主動觀察小蝌蚪的變化,觀察得很仔細。比如:小蝌蚪的生長變化程度有快有慢,有的長出后腿,有的前腿也長出一條等。小朋友基本上能在同一時間把小蝌蚪的不同程度變化分別繪畫下來。小朋友對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通過自己直接觀察、記錄后,有了很深的印象,也初步證實了小蝌蚪可以變成青蛙。
活動延伸:幼兒把觀察到的青蛙生長過程按照順序畫出來。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蝌蚪和青蛙外形特征,能理解并簡單說出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2.能力目標:學會仔細觀察,并能用簡單的身體動作創造性地表現蝌蚪變成青蛙的情景。
3.情感目標:體驗到游戲的快樂,喜歡探究活動。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能理解并簡單說出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活動難點:可以用簡單地身體動作創造性地表現蝌蚪變成青蛙的情景。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與班級幼兒數量一致的小蝌蚪頭飾、青蛙和蝌蚪的小圖、蝌蚪變青蛙過程圖、歌曲《小蝌蚪找媽媽》、純音樂《小兔采蘑菇》、若干張荷葉圖、七個貼圖小磁鐵
經驗準備:幼兒園飼養區角養過小蝌蚪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播放《小蝌蚪找媽媽》音樂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有兩位客人來我們班啦!噓!我們聽一聽誰來了?(播放音樂《小蝌蚪》)你聽到了誰?(小蝌蚪和媽媽)小朋友們耳朵真靈。是小蝌蚪和它的青蛙媽媽來我們班做客。
2.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小蝌蚪的生長過程,知道小蝌蚪長大后是會變成青蛙。
教師:你還在歌里聽到了什么?蝌蚪長著長著變成什么樣了?(引導幼兒根據歌曲說一說)小蝌蚪長大后就變成青蛙了。
基本部分
1.出示蝌蚪青蛙圖,引導幼兒觀察,說一說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教師:我們一起有禮貌地鼓掌歡迎小蝌蚪和青蛙媽媽的到來吧!它們呀可喜歡別人說它長得漂亮了,你如果能用好聽的詞形容它的長相,它會很高興的。誰來說?(請幼兒根據觀察說一說)
教師小結:蝌蚪穿著黑色的衣服,頭上有兩只圓溜溜的小眼睛,還有一條細細的尾巴。青蛙是穿著花衣服,有兩只鼓鼓的眼睛,四條腿坐著的。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為什么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不一樣,提出假設并且記錄假設的內容
教師: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小蝌蚪和青蛙媽媽,有沒有小朋友有發現問題?小蝌蚪怎么和它媽媽長得不像呀?觀察一下哪里不一樣?我們把它在黑板記錄下來。之前我們在區角養過小蝌蚪,那我們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樣長成大青蛙的。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猜想記錄下來哦。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記錄?那我們畫下來。
3.一起分析幼兒猜想,教師出示蝌蚪的正確生長過程圖,幼兒驗證自己的猜想
教師:我們有這么幾種猜想,哪里不一樣?到底哪一個是對的?我們有請青蛙媽媽給我們說一說吧。大家看一看青蛙媽媽帶來的圖片也許就會知道了。蝌蚪變成青蛙有幾個過程呢?我們對比一下我們的猜想和這個哪里不一樣?
4.幼兒簡單說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排正確的蝌蚪變青蛙生長過程圖并
教師:我們小朋友很聰明哦,我們猜對了好幾個步驟。那你現在知道為什么小蝌蚪和它媽媽長得不一樣了嗎?大家記住了嗎?誰可以上來排出正確的順序后再用完整的話來描述青蛙成長的過程?
5.幼兒創編動作,用身體動作表現蝌蚪游、青蛙跳,引導幼兒了解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習性
教師:大家知道小蝌蚪和青蛙媽媽生活在哪里呢?(池塘里、河里)青蛙還可以生活在哪里?(在陸地上)小蝌蚪可以嗎?你覺得它們在水里是什么樣子?它們邀請我們一起去池塘里游泳呢。
結束部分
1.在《小兔采蘑菇》的純音樂中,戴上頭飾,幼兒一起玩游戲
教師:我們現在來扮演蝌蚪變小青蛙,大家戴好頭飾,準備好,小蝌蚪和青蛙媽媽要帶我們要出發去池塘里游泳啦。小蝌蚪和小青蛙們找到好朋友一起游游,跳跳吧。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對“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進行再次深入的探索。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20
設計思路:
通過這節課能夠培養幼兒的觀察意識和動腦思考的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其次讓幼兒學習正確運用量詞。
活動目標:
1. 通過學習,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計數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2. 培養幼兒的快速反應能力。
3. 學習運用量詞:一只、一張、四條腿。
4.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青蛙頭飾、響板
活動過程:
1. 律動:小蜻蜓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益蟲小客人,你們猜猜他是誰?幼兒猜
師:我們現在來看大屏幕,看看他究竟是誰?(大屏幕顯示青蛙)
2. 與幼兒一起分析青蛙的樣子(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
師:這只青蛙真可愛呀,還穿著漂亮的小衣服呢,誰能描述一下他長的什么樣子啊?
3. 利用課件逐步增加青蛙的數量,讓幼兒學會正確運用量詞
4. 分析兒歌內容,根據內容出示相應的課件圖片 師:我們的青蛙小客人肚子餓了,你們想用什么來招待他呀?一定是他最喜歡的才行呢!――青蛙捉害蟲不怕累(圖片:青蛙捉蟲)
師:你們看這只小青蛙吃飽了多么美啊!(圖片:青蛙吃飽摸肚子)小青蛙吃飽了要去運動運動了,你們知道他要干什么去嗎?――游泳姿勢多么美(圖片:青蛙游泳)
5. 教授兒歌 今天我們班來了這么多的青蛙,我們一起來聽兒歌《數青蛙》好不好? 幼兒學習兒歌。
師:老師有一種新方法來念這首兒歌,小朋友你們仔細聽劉老師跟剛才念的有什么不同。 教師拿響板打快節奏念兒歌
師:你們發現有什么不同了嗎? 幼兒答
師:這個方法好玩嗎?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6. 續編兒歌
a.請出幼兒扮青蛙,其余幼兒念兒歌
b.幼兒討論續編
師:哇!你們看我們班又來了一只青蛙,現在有四只青蛙了! 小朋友你們現在自己數一數他們一共有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
師:小朋友我們現在看大屏幕,看看正確答案是什么?
師:小朋友你們現在想想來了四只青蛙,這兒歌該怎么編呢?
幼兒討論續編
7. 幼兒隨音樂學青蛙跳回家
師:小青蛙現在要回家喝水了,我們一起來扮小青蛙回家喝水吧(音樂起)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21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青蛙的生長過程,知道小青蛙是怎樣長大的。
2、知道青蛙是益蟲,教育幼兒要保護青蛙。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青蛙成長過程的圖片
3、小青蛙的頭飾
4、青蛙捉蟲的影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教師:一位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時有腳沒有尾。
幼兒猜測。
二、欣賞圖片和幻燈片拿出小青蛙成長過程的圖片,讓小朋友觀看。
1、教師:你們看看青蛙小時候跟它媽媽長得一樣嗎?它們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呢?幼兒回答。
2、教師:打亂圖片順序,讓幼兒根據它的生長順序給圖片貼上相應的數字或是給所有的圖片排列順序,做得好的幼兒獎勵大蘋果貼紙。幼兒回答。
3、教師:播放幻燈片,讓幼兒再次記憶小青蛙的成長過程。
三、教育幼兒要保護青蛙
1、告訴幼兒青蛙是益蟲,是人類的好朋友。保護青蛙,人人有責。
2、簡單講解青蛙捕蟲的知識,在播放影片加深幼兒記憶。
3、討論:說說自己怎樣保護青蛙。
四、結束活動
1、游戲活動《我是小青蛙》。
老師戴頭飾扮青蛙媽媽,帶著小朋友們在樂曲伴奏下,蹦跳出教室做“小青蛙捉蟲子”的游戲。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身體得到了全面得鍛煉,同時培養了幼兒大膽嘗試的能力,發展了創造力此活動不僅體現了快樂體育的特點,還將生存體育蘊含于游戲中。使幼兒掌握了在不利的環境下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學會生存。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22
設計意圖
《小青蛙》是選自福建省中班領域教參里的一首歌曲,其詞曲天真活潑,難度適中。整個活動以“猜猜蟲子躲在哪”的猜測游戲中享受找到蟲子的驚喜,并學習歌曲。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松活潑的意境,嘗試用歌聲表達小青蛙快樂逍遙的心情。
2.能調動情感和想象投入“找害蟲”游戲中,并根據指令要求回到原位。
3.體驗猜測蟲子的樂趣和猜測成功的喜悅。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歌曲音樂《小青蛙》。
2.布置三個草地,草地里藏著自制的小蟲子。
3.寫著號數的小杯子5個,蟲子造型的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歌曲。
1.提出“咕呱”叫聲,引起幼兒對青蛙角色的猜想。
2.完整清唱歌曲,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及歌詞內容。
二、提出練習找蟲子技能的游戲情景,在游戲的過程中初步習得歌曲。
1.提出練習“找蟲子”的游戲情景。
2.和幼兒一起玩“找蟲子”的游戲3—5遍。
3.根據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歌唱的情況解決重難點問題。
三、增加游戲挑戰,引出三塊草地的游戲情景,請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進一步學習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1.講解玩法,提出要求。
2.跟唱歌曲,學習捉蟲。
3.反思游戲,再提要求。
四、引出“快樂逍遙”的歌詞,并請幼兒進一步理解和體驗,有感情的演唱。
活動反思:
《綱要》中曾指出“兒童是在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具有個性特點的、語言與非語言的表達和表現方式。”在日常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在學唱歌曲的時候,對于節奏的把握有時比較模糊。這讓我想到,其實音樂教學活動不僅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動表現、樂器演奏等等內容,節奏在音樂教育中同樣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掌握一些簡單的音樂符號,一方面幫助幼兒解決自身的音樂表現能力,另一方面也為他們更進一步的欣賞感受音樂作好基礎。于是,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次以節奏為基礎,滲透簡單的音樂常識的教學活動。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能圍繞感知休止符到實踐體驗運用休止符這兩個重點內容展開,通過幾個不同的環節,層層遞進,幫助孩子們感受休止。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23
活動設計背景
本活動由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小青蛙貫穿始終。歌曲《五只小青蛙》形象生動,這首歌曲把小青蛙看到蟲子時所發出的聲音,用變化的節奏形象地表現出來,并且幼兒比較容易感受歌曲中節奏的變化。
歌詞蘊含著數量遞減關系,這使幼兒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自然感知數量知識。
幼兒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感興趣。我抓住孩子的興趣點,設計了這節歌唱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潑、詼諧的情緒。
2、引導幼兒為歌曲創編襯詞。
3、培養同伴之間相互合作、團結友愛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學唱歌曲,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為歌曲創編襯詞。
活動準備
歌曲《五只小青蛙》,圖片(池塘、青蛙),錄音機,雙響筒。
活動過程
一、游戲進入活動室
師: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學學青蛙跳吧!注意按節奏跳。(幼兒隨著《五只小青蛙》的背景音樂進入活動室。教師通過手勢與每段依次遞減的雙響筒敲擊聲幫助幼兒感知數量的遞減關系。)
二、新授歌曲。
1、熟悉歌詞內容
出示圖片,做簡單的節奏練習,感知切分音。
師:好,請“小青蛙們”坐下來吧!看看,誰來了?
幼:小青蛙來了。
師:有幾只呢?
幼:有五只。
師:青蛙是怎樣叫的?(呱呱)
師:青蛙還可以怎樣叫?
教師啟發、引導幼兒感知切分音
× × ×∣
呱 呱 呱
師:小青蛙在池塘邊干什么呢?你們猜一猜。
幼:小青蛙在池塘邊蹦蹦跳跳做游戲。
幼:小青蛙在池塘邊捉蟲子吃。
師:對,它們在抓蟲子作美餐!(按節奏學說歌詞)
2、朗誦歌詞。
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3、引導幼兒學習襯詞,感知節奏。
× ××∣×―∣
師:小青蛙看到這么多的蟲子大餐,會怎么樣呀?
幼:會很高興;會流口水。
師:它們會發出什么聲音?
幼:啊――;嗯――;嘖、嘖、嘖………
教師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嗯――嘖、嘖、嘖!
我們把它加到兒歌里一起來說一說吧!
4、多種形式歌唱。
(1)師清唱一遍。
師: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名字叫《五只小青蛙》。我們來聽一聽。
(2)幼兒隨鋼琴唱。
(3)幼兒唱襯詞部分,與教師合作歌唱。
三、創編襯詞,嘗試歌唱。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小青蛙見到好吃的東西還會發出什么聲音?(請幼兒自由創編)
師:剛才,小朋友想出了許多有趣的聲音,有………
有………還有………。那么你們最喜歡小青蛙發出的哪種聲音?選一個你們最喜歡的,我們完整地唱一唱。
四、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通過游戲,使幼兒進一步理解、掌握歌曲,并在游戲中體驗合作的樂趣。
師:現在,請五個小朋友一組圍成圓圈來扮演小青蛙。大家找到伙伴后,小聲的商量好誰做第一只小青蛙跳進池塘,誰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只小青蛙跳進池塘。
教學反思
本活動由幼兒所喜愛的小動物―――青蛙貫穿始終。孩子感覺既熟悉又新鮮,無論是初期的模仿青蛙、欣賞歌曲、學唱歌曲,還是在歌曲中游戲,他們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積極地參與。每次有效的提問都能激起幼兒新的思考與想象。
在導入活動中,我利用手勢和敲擊雙響筒幫助幼兒感受數量的遞減,為后面學唱歌曲作鋪墊;新授歌曲時,我通過有節奏地朗誦歌詞再次為幼兒學習歌曲建構橋梁。有趣的故事情節淺顯易懂,幼兒直觀地從活動式的圖片中感知青蛙跳進池塘中數量的遞減,因此幼兒對歌詞部分把握得較好。
《綱要》中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計劃活動,鼓勵他們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幼兒自由組合,五個一組進行游戲,并商量好青蛙跳進池塘的順序。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商量著,很快意見得到統一。進行游戲時,“小青蛙”們按照自己商量的順序隨著音樂跳進“池塘”。孩子們出色的表現使活動得到升華。
整個活動中幼兒從以往“教師示范,幼兒學樣”的舊教育模式中擺脫出來,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發揮。同時在活動中,師生感情融洽,幼兒專注投入,這是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良好基礎;又由于教師對每個幼兒的創造都給予肯定、鼓勵,使得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24
活動目標:
1.在掌握歌表演的基礎上,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使用3種樂器為歌曲《五只小青蛙》配伴奏,并能較連貫地演奏。
2.能借助對"數青蛙"段落配器方案的討論,了解為歌曲配器與記錄配器的方法。
3.合作配樂時,能進行協商、共同嘗試,體驗合作演奏帶來的挑戰與成功感。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圖譜:《五只小青蛙》第一段歌詞圖譜(見文后)、壓好膜的空白底版1個(見圖1)。
2.3張桌子,每張桌上分別放有1支黑水筆、1張幼兒用的小圖譜(與教師圖譜相同)。
3.樂器:木魚(6個)、沙球(6個)、小鈴(6個)。
4.幼兒事先學過《五只小青蛙》的歌表演。
活動過程:
環節一:回顧、重溫階段出示大圖譜,引導幼兒進行歌表演,再次感知、回顧歌曲中"遞減式數青蛙、嗯咂咂咂及呱呱"等段落的節奏。
環節二:集體討論配器方案階段結合所提供的樂器(木魚、沙球和小鈴),集體討論、交流適合的配器方案,學習記錄配器的方法,為幼兒分組創編提供工作模型。最后,教師在大圖譜下面的空白底板上畫出相關樂曲的標記,目的是為幼兒后續記錄配器方法提供示范(見圖2)。幼兒嘗試使用協商好的樂器(如木魚)演奏"數青蛙"處的節奏,驗證配器方案。
環節三:小組合作階段1.教師提出合作配器的要求,引導幼兒分組進行配器活動。
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共同合作,用這3種樂器來為歌曲配伴奏!
師:用幾種樂器?
幼:3種。
師:老師給每組都提供了一只筆和一張小圖譜底版,小底版和老師的大底版是相同的,用來記錄你們大家共同討論的配樂方法。
師:今天合作配樂記錄時有3個要求。第一,每組必須有這3種不同的樂器,每人手里只能拿一種樂器,所以要先商量由誰先去拿樂器;第二,選好樂器后,還要商量怎樣用這3種樂器來伴奏,并且要確定由誰記錄配樂方法;第三,最后要能將你們設計好的配器方案跟隨歌曲演奏出來。
(教師提出上述3條要求后,還要通過反問,引導幼兒復述這3條要求,幫助幼兒強化小組合作配樂的任務意識。)師:第一個任務是什么?
幼:商量好誰先拿樂器。
師:第二個任務是什么?
幼:推選一個人來記錄。
師:第三個任務是什么?
幼:聽著音樂自己演奏出來。
師:你們畫的時候,我會用倒計時的方式提醒,倒數10下時,你們的方案就要設計好。哪組快,哪組的方案就會先被貼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幼兒6人一組,分成3組,分別圍在相應的桌子旁進行協商與配樂活動。)2.教師圍繞上述3條合作要求,督促每組幼兒明確分工,爭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活動。
師:想一想,先商量什么?誰來拿樂曲?
幼:我拿!
師:檢查一下,你們組是不是3種樂器都有了?是不是每人都有樂器了?
師:趕快商量一下哪里可以配樂?由誰記錄?
(教師通過語言督促,引導幼兒學習快速合作,并記錄配器方案。)師:我要倒計時了110、9、8……1。
3.教師連續放歌曲第一段3遍,一邊觀察各組配樂情況,一邊引導幼兒按照自己小組的配器方法合作演奏。
環節四:反思與評價階段教師將每組幼兒的配器方案圖貼在黑板上,分別邀請3組幼兒輪流嘗試跟隨音樂合作表演本組設計的配樂方案,并反思小組合作演奏中的困難。
表演組1師:剛才第三組最快完成!先請他們組表演,看他們能不能聽著音樂,按照他們組的配器方案演奏!
(教師邀請第三組的6位幼兒各自拿著相應的樂器,在黑板前站成一橫排,并提示他們持相同樂器的幼兒站在一起。)
師:"你們準備好了嗎?需要看圖譜嗎?"
幼:需要!
師:看清該怎樣演奏了嗎?檢查一下,是不是拿相同樂器的小朋友站在了一起?
(教師引導此組幼兒再次對照圖譜,重溫配器方案"木魚、木魚、小鈴、沙錘、沙錘、小鈴",為即將的合樂演奏做好心理準備。)
師:看他們能不能把每個配樂的地方都演奏出來!
(教師剛一放音樂,此組幼兒就沒有銜接上,于是教師中斷音樂,引導大家反思。)師:他們在前奏就遇到困難了?怎么回事?
幼:沒準備好!
師:前奏該誰演奏?
幼:我!(手持木魚者)師:木魚是嗎?需要再試一次嗎?
幼:要!
師:能準備好嗎?
幼:能!
(第三組幼兒演奏結束后,教師再次拋出問題,引導大家反思小組合作的情況。)師:這次,他們組演奏的怎么樣?
幼:不太好!
師:還有什么問題?每個地方都演奏出來了嗎?
幼:他們老是停頓,不連貫。
師:你們發現是哪個樂器在演奏時出現了停頓、不連貫?
幼:小鈴。
師:小鈴怎么回事?
幼:沒有敲!
教學反思
本活動由幼兒所喜愛的小動物―――青蛙貫穿始終。孩子感覺既熟悉又新鮮,無論是初期的模仿青蛙、欣賞歌曲、學唱歌曲,還是在歌曲中游戲,他們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積極地參與。每次有效的提問都能激起幼兒新的思考與想象。
在導入活動中,我利用手勢和敲擊雙響筒幫助幼兒感受數量的遞減,為后面學唱歌曲作鋪墊;新授歌曲時,我通過有節奏地朗誦歌詞再次為幼兒學習歌曲建構橋梁。有趣的故事情節淺顯易懂,幼兒直觀地從活動式的圖片中感知青蛙跳進池塘中數量的遞減,因此幼兒對歌詞部分把握得較好。
《綱要》中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計劃活動,鼓勵他們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幼兒自由組合,五個一組進行游戲,并商量好青蛙跳進池塘的順序。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商量著,很快意見得到統一。進行游戲時,“小青蛙”們按照自己商量的順序隨著音樂跳進“池塘”。孩子們出色的表現使活動得到升華。
整個活動中幼兒從以往“教師示范,幼兒學樣”的舊教育模式中擺脫出來,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發揮。同時在活動中,師生感情融洽,幼兒專注投入,這是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良好基礎;又由于教師對每個幼兒的創造都給予肯定、鼓勵,使得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25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了解蝌蚪的生長變化。
2、蛙類的成長過程圖片。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在自然角的魚缸里,養數條小蝌蚪。
2、蛙類的成長過程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蝌蚪的特征請幼兒猜謎:河里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頭來,細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里的蝌蚪,并提問:蝌蚪長什么樣子?(頭大大的、圓圓的,有一條長尾巴,像個音符)2、請幼兒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長的一樣?幼兒自由發言。
3、蝌蚪是怎樣運動的?是用身體的哪個部分讓它前進呢?(游動、尾巴)二、觀察蝌蚪的生長過程1、觀察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后提問:
⑴從小蝌蚪到青蛙會經過哪些變化?
⑵蝌蚪變青蛙是先長出前腳還是后腳?
⑶身體的哪個部分會消失?
⑷變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以幼兒用書中蝌蚪的生長過程圖統整概念。
三、比較青蛙和蝌蚪1、教師請觀察比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問:
⑴青蛙長什么樣子?(有四只腳,嘴很大、眼睛凹凸的)⑵青蛙是怎樣運動的?
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運動方式有什么不同?
2、教師總結幼兒回答并統整概念。
四、觀察不同蛙類
1、觀察不同的蛙類后,提問:
⑴蟾蜍長得好像青蛙,有沒有發現它們哪里不一樣?(顏色較深、皮膚有疙瘩)⑵樹蛙和青蛙哪里不一樣?(居住環境不同、腳趾沒有蹼有吸盤)
2、讓幼兒思考后回答,教師再總結說明幼兒的討論。
活動反思:
能說出青蛙的生長變化,能排列出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根據觀察幼兒用書上的內容,能說出兩種不同蛙類的外形特征。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2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練習雙腳連續向前跳。
2、讓幼兒樂意參加體育游戲。
3、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4、培養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青蛙胸飾一個(紙折),紙做青蟲若干。
2、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天氣多好啊!小青蛙愿意跟媽媽到外面曬太陽嗎?好,走羅……聽,多么好聽的音樂,小青蛙跟媽媽隨著音樂來活動一下好不好?幼兒和老師一起做操(音樂“七色光”上肢、下蹲、擴胸、體轉、腹背、跳躍、整理)
二、基本部分。
1、師:啊!真舒服,以后媽媽常帶你們鍛煉身體,高興嗎?時間、師:小青蛙,你們現在已經長大了,那么我們青蛙有一個本領,誰來告訴我我們青蛙會干什么?(捉害蟲)那怎么捉,大家學一學?(幼兒自由練習)。師:誰來給大家表演一下?(幼兒個別示范)
2、師:奧,我們青蛙在學捉害蟲的時候,有的小青蛙只往高處跳,大家想一想,害蟲是會跑的,如果你不向前跳,能捉到害蟲嗎?只有跳得遠遠的,連著跳得快快的,才能捉到害蟲,小青蛙現在跟著媽媽來跳。老師講解動作要領:雙腳并攏,腿稍弓,腳后跟抬起,腳掌用力蹬地,然后向前連續跳,注意落地要輕。幼兒跟老師練習正確的連續跳。3、師:小青蛙都跳累了,那邊有個大池塘,小青蛙跟著媽媽跳到池塘里,每只青蛙找一片荷葉站到上面休息一會兒。(幼兒連續跳到池塘的荷葉上)師;小青蛙邊休息邊跟媽媽說:池塘有只小青蛙,圓眼睛寬嘴巴,岸上住水里劃,唱起歌來呱呱呱。
三、游戲“捉害蟲”。
師:小青蛙真能干,今天都學會了一個本領,能夠連續跳得遠遠的、快快的。剛才,媽媽接到一個通知:我們周圍莊稼地里有許多大青蟲,農民伯伯請我們去幫忙,把大青蟲消滅掉,小青蛙愿意嗎?在行動之前,媽媽有個要求,我們青蛙小,每只青蛙只能捉一條青蟲,把捉到的青蟲放在籃子里,然后跳回到自己的荷葉上,我看哪只青蛙最聽媽媽的話,好,小青蛙瞪大眼睛,看一看哪里有青蟲,出發!(第二遍游戲)師:剛才,捉害蟲的時候,我發現有的青蛙沒有按媽媽教你們的方法去捉(第三遍游戲,糾正個別幼兒錯誤)師:小青蛙看一看,還有沒有害蟲,這次把它們全部消滅光!
四、結束部分。
師:小青蛙今天真能干,表現得真棒,把害蟲消滅掉了,保護了莊稼,我代表農民伯伯謝謝你們,小青蛙今天都一定累了,來,都到媽媽跟前來,吆,這只青蛙的小臉都累紅了,這只青蛙的頭上、背上都出汗了,現在小青蛙劃著水,吹著泡泡,跟著媽媽回家休息休息。幼兒跟著老師做放松動作,青蛙劃水、吹泡跑、回家休息。
活動反思:
就孩子們參與程度來分析,孩子們積極的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但是在活動中孩子們的運動量太大,有些體質偏弱的孩子整個活動下來很吃力,孩子們對老師準備的活動非常的感興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27
活動背景:
在班上自然角里擺放著各種植物,每天早上孩子們都會給這些植物澆水。上周一,樂樂又帶來了許多小蝌蚪,這下可熱鬧了,孩子們都圍上去看。他們每天觀察,并熱烈地交流著:“看,小蝌蚪長腿了。”“好像有兩條呢。”“它再過幾天就要離開我們了。”“是回到小河里去吧?”“對,以后還會變成大青蛙呢。”“不是大青蛙,有的會變成癩蛤蟆。”“啊,癩蛤蟆,太難看了。”……孩子們在一起饒有興趣地談論著有關青蛙的話題。為了幫助幼兒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等相關知識,我便和孩子一起開展了此活動——《小蝌蚪變青蛙》。
活動目標:
1、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初步萌發愛護青蛙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小蝌蚪變青蛙的生長過程演示圖,幼兒操作用圖,音樂磁帶等。
2、經驗準備:活動前請家長帶幼兒觀察小河里小蝌蚪,并飼養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比較,引發幼兒思考與討論。
1、小蝌蚪從哪里來?
2、小蝌蚪的腿是怎么長出來的?
3、小蝌蚪的尾巴到哪去了?
二、根據已有經驗,推測青蛙的生長過程。
1、提供操作小圖片,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進行圖片排序。讓幼兒看看、排排、說說小青蛙是怎樣長大的。
2、提出要求(小朋友在排圖的過程中不要看別人怎么排,也不要討論,自己動腦筋,每個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樣。)
3、幼兒排圖,完成猜想過程。
4、講評卡片,組織討論。
三、觀看動畫課件,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生長過程
1、播放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給予幼兒感性和完整的經驗(引導語:我們來看一下動畫,看看從青蛙媽媽產下卵開始,是怎么一步步變成青蛙的。)
2、幼兒和老師一起排圖,完成小蝌蚪變青蛙的生長過程。(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輕輕地講,“青蛙媽媽先在池塘里產下卵,接著變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先長出了后腿,又長出了前腿,尾巴慢慢變短,變成了一只小青蛙。”)
3、提升經驗,并激發他們愛護青蛙的意識。(引導語:小青蛙有哪些本領?它喜歡吃什么?為什么說青蛙是保護莊稼的能手?如果沒有青蛙,莊稼會怎樣?我們應怎樣保護青蛙?)
四、表演游戲:《小青蛙你唱吧》
1、商討游戲的玩法。一部分幼兒戴頭飾扮演可愛的小青蛙,一部分幼兒扮演有愛心的小朋友。
2、設置情景,鼓勵幼兒自己設計動作,在音樂的伴奏下表演游戲。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體現了幼兒觀察在前,教師引導在后的理念。思路清晰,各環節過渡自然、流暢,達到了預期效果。這次活動的亮點是:
1、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高。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特點,結合季節特征來選擇和設計活動,把科學領域的活動用故事情節貫穿下來,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在排圖的過程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猜想,有的說先長前腿,有的說先長后腿,各抒己見,爭論熱烈,更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注意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活動中創設了一種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氛圍,教師能夠深入、有效的參與和引導,并始終給予幼兒積極的關注,使他們的活動動靜結合,由觀察討論——排圖猜想——欣賞故事——語言描述其成長變化——到體驗游戲,順應了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參與活動,把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
3、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在設計活動時我注意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多種教學方法:演示法、游戲法及情景教學法,能夠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學一學、玩一玩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幼兒不知不覺對小蝌蚪的成長變化產生了興趣。而游戲體驗法,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小蝌蚪慢慢長大,小朋友愛護小青蛙的快樂心情,進一步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 篇28
設計背景
春天來了,春風吹著,春雨下著,花兒開著,樹發芽了,各種各樣的小蟲也出來了。池塘里,小河邊出現了小動物——小蝌蚪,這一切吸引著我們農村的小朋友,他們覺得小蝌蚪真好玩,小蝌蚪為什么和媽媽長得不像呢?什么時候才長得跟媽媽一樣?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小蝌蚪和青蛙》的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蝌蚪的生長過程。
2、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
3、讓幼兒了解青蛙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它。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幼兒了解蝌蚪的生長過程。
難點: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故事磁帶。
2、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欣賞錄音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了解青蛙生長變化過程。提問:這個故事里面都有誰?青蛙媽媽在水里種下了什么?長出什么來了?最后變成什么了?
三、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
卵→蝌蚪→長出兩條后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青蛙
小結:(1)、蝌蚪要變成青蛙先——再——后——最后——
(2)青蛙生活在哪里?(水里、地上)
(3)青蛙吃什么?(蚊子、蝸牛……)
四、教育幼兒要愛護小青蛙。
(它是捉害蟲能手,是莊稼的好朋友,是有益的。)
五、幼兒繪畫《蝌蚪》、《青蛙》
六、結束部分:
小青蛙餓了,我們送它們去捉害蟲吧。
教學反思
孩子對青蛙和小蝌蚪比較熟悉,能說出蝌蚪的外形,生活習性,通過活動在了解蝌蚪的生長過程的同時,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2、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小蝌蚪變青蛙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開學初上課的時候講在家吃什么的時候,陳金權小朋友把小手高高的舉起來說“老師,我爸爸給我煮青蛙吃,特別好吃。”聽到這樣的回答讓我想要激發幼兒愛護青蛙的情感因此我開展此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3.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教學難點:小蝌蚪變青蛙的操作步驟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成長過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聽聲音導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請幼兒說一說小青蛙長什么樣子呢?
(頭頂上有兩只眼睛、披著綠衣裳、露出白肚皮、四條腿)
(2)它有什么本領呢?
(捉害蟲)
(3)想一想小青蛙小時候是誰?
二、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并分發小蝌蚪變青蛙的步驟卡片進行操作。
(1)引導幼兒討論小蝌蚪是怎樣變青蛙,在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后教師把操作卡分發給每位幼兒。
(2)幼兒分步驟操作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教師巡回指導。
三、與幼兒一起欣賞小蝌蚪變青蛙的視頻,加深幼兒對小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幫我們保護莊稼,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不能傷害小青蛙。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討論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青蛙。
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幼兒的情緒高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短短活動運用了一系列活動方式,使得幼兒無暇分神,樂此不疲。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并且進行了反復練習。在活動過程前,我還擔心會出現混亂的現象,但在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用多媒體教學,并且掌握住了幼兒年齡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的都很積極。
二、不足之處通過這節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還需要提高,在活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幼兒的操作時間較短暫,雖然有動手操作可是操作過程中幼兒的協作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如果讓我在重新上這節課我想在活動中幼兒操作的環節可以讓幼兒一整組進行分步驟的操作,加強幼兒協作能力的培養;在活動完成后可和幼兒進行小青蛙保護莊稼的故事創編,并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兒保護青蛙的意識。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青蛙教案08-25
青蛙幼兒園小班教案08-25
幼兒園的小班青蛙教案08-25
幼兒園小班小青蛙教案08-26
青蛙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8-25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青蛙跳荷葉03-08
幼兒園小班音樂《小青蛙找家》教案03-31
小青蛙幼兒園小班教案 (精選28篇)05-20
小青蛙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20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