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很多幼兒對于上課這件事情都不是特別喜歡,他們只喜歡玩,玩各種各樣的游戲,注意力不會集中在課堂上,所以,教師們要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對上課感興趣。
活動目標
1、練習跳,跑。
2、鍛煉幼兒思維能力。
3、養成團隊合作精神。
重點難點
開發幼兒的思維能力,練習跳、跑能力,了解團隊合作的意義。
活動準備
口袋。
活動過程
1、 一 聽音樂《健康操》,幼兒做熱身運動,引出活動。
教師根據音樂的節奏帶幼兒進行一些模仿動作動動手和腳,跳著進入場地,做熱身運動。
老師讓每一位幼兒拿起一個口袋,自已玩口袋,找到玩的方法,自已玩玩,開發幼兒的思維能力。
2、 二鼓勵幼兒探索口袋的多種玩法,調動參與的積極性。
老師提問:口袋可以怎么玩?請幼兒示范(可以踢著玩、可以扔著玩,還可以和小朋友互相扔著玩,還可以放到頭上頂著玩,還可以放到地上擺成圖形,大家一起跳一跳等等),其它幼兒照著樣子玩一玩。
老師告訴幼兒按自已找出的玩法,請幼兒一起玩。小朋友們學的真快,現在。跟老師一起來玩一個游戲吧
3、游戲: 接龍比賽
首先老師要說的是想贏得比賽,每組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合作,共同努力。
老師介紹游戲規則并示范游戲動作給幼兒看:讓幼兒雙腿并攏腳夾住口袋,同時雙手前后擺動,用腳把口袋扔出去,一個同學做完后,下一個同學接著扔,看哪一個隊最后把口袋扔的最遠哪個隊就是勝利的。老師給贏的一隊小粘貼表示獎勵。輸的一隊也要口頭鼓勵。
4、活動延伸:
老師問:今天的游戲好玩嗎?讓幼兒回去想一想口袋還會有什么好玩的玩法,想到了來告訴老師,我們下次再一起玩。
5、游戲結束:
音樂(小火車開了)起帶著幼兒在音樂中跳著舞,結束游戲。
幼兒園大班游戲活動教案,大班的孩子們比起小班的孩子們已經習慣幼兒園的生活了,他們都會很愉快的投入到幼兒園的游戲活動中去,游戲活動也可以鍛煉他們各方面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本活動結合根據大班幼兒年齡和認知特點,以《愉快的郊游》激發幼兒興趣,讓孩子在游玩中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學得知識、鞏固知識,寓教于樂,促使孩子主動參與活動,樂于探究學習。提高對數學乃至學習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給定的數量判斷同類物品的數量,學習估數。
2、能較積極地思考,進行合理猜測。
3、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有目測10以內數群的經驗。
2、物質準備
教具:聰聰人物形象玩偶一個,圖一、圖二、圖三(每幅圖上都有相同的盤子,盤子中分別四散地盛有橘子10個、20個、30個),大小栗子各一簍。
學具:鉛筆人手1支;第1組三盤數量分別為10個、10個和20個的栗子、記錄單;第2組人手1盤數量為10顆的糖果,記錄單;第三組兩盤數量為10個大小不同的栗子、操作單。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教師:星期六,聰聰一家到果園去郊游,果園里的水果成熟了,工人們正在把裝成筐的橘子往車上送,媽媽問聰聰:“你猜猜籮筐里裝了多少橘子?”可筐里的橘子太多了,聰聰想請小朋友來幫幫他。你們愿意嗎?
2.學習估計數量:
(1)教師手拿聰聰玩偶,以聰聰的口吻問幼兒:“謝謝小朋友愿意幫助我。我們一起來看看橘子吧!”教師出示圖一(一盤10個橘子),問:“這兒有多少個橘子?”引導幼兒猜一猜、數一數,了解盤子里面有10個橘子。
(2)教師出示圖二(一盤20個橘子),問:“猜猜看這個盤子里有多少個橘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勵幼兒先自由猜測并說出理由。根據幼兒猜測的情況,引導幼兒講圖二的橘子數量與圖一橘子數量進行比較,然后再合理猜測。
(3)教師:大家猜得對不對呢?我們數一數橘子到底有幾個就知道了。師生共同點數驗證數量。
(4)教師出示圖三(一盤30個橘子),問:現在在試試,估計這兒有多少個橘子呢?想一想,怎么猜才能猜得比較準呢?
引導幼兒觀察,用戶與10黃染橘子對比的方法猜測數量。
3.小組操作活動
(1)栗子有多少
活動的規則:將栗子分成10個、10個和20個分盤裝,先估算第1盤10個栗子的數量并做記錄,再數數實際的數量,最后估算第二盤10個栗子和第3盤20個栗子的數量并做記錄。
教師指導語:先估算一下第一盤有多少栗子,請在記錄單的數字下面用“O”表示你認為最接近的數字;再數一數栗子的實際數量用“√”表示,最后用眼睛估算第二盤和第三盤栗子的數量,并在記錄單的數字下面用“√”表示出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培養探索木制品的興趣。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自由討論,了解木頭在生活中的用處
策略:出示一小截的木頭,讓孩子進行觀察。
指導語:1.這是什么?
2.木頭可以做成什么東西?
3.小結:原來木頭可以做成那么多的東西,所有用木頭做的東西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木制品。
二、認識各類木制品,并嘗試給木制品進行分類
策略:1.出示木制品圖片(六大類各一張),以散放形式張貼在黑板上。
2.出示分類表和標記:生活用品類、家具類、玩具類、建筑類、交通工具類、樂器類,在黑板上依次排列。
3.孩子人手一張木制品圖片,讓孩子進行觀察后進行分類。
指導語:1.老師這里也有許多木制品的圖片,你們認識它們嗎?
2.我們來這些木制品分分類?
3.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凳子底下也放了一張木制品的圖片,請你們拿出來仔細地看一看,你所拿到的圖片上是什么木制品,它屬于哪一類,也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相互討論一下。
4.小結:在我們的生活周圍處處都有木制品,這些木制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用途。
三、通過觀察、比較,了解木制品的特征
策略:1.出示木頭圖片和小紅花,引導孩子討論為木頭貼小紅花
2.實物的對比:(1)可塑性強——借用已出示的裝飾品圖片
(2)輕便——鐵和木頭的比較
(3)牢固、不易碎——玻璃碗和木頭碗的比較
指導語:1.那你們知道為什么大家都喜歡用木頭做東西呢?
2.木制品有什么優點呢?看看木頭都能得到幾朵小紅花?
3.小結:因為木頭有這么多的優點,所以大家都喜歡用木頭來做各種東西。
四、延伸活動
策略:讓孩子回家和爸爸媽媽找生活中的木制品。
指導語:我們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再找找,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還有哪些木制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課題生成:
現代家庭的孩子大多為獨生子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兒的玩具越來越多,很多嶄新而有趣的玩具被永遠地關進了玩具櫥。但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大班幼兒對別人的玩具,無論是新的還是舊的都很喜歡。還有的幼兒常常將自己有趣的玩具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分享。因此,我們設計了該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索買賣玩具的方法和策略,激發創新意識。
2、愛惜玩具,體驗變舊為寶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自帶玩具2、3種,并共同為玩具標上價格。袋人手一只,內裝“錢幣”若于(與所帶玩具等值)。方簍子人手一只。
2、活動前請兩名教師(也可請另外的大班兩名兒童)和本班一名幼兒排練情境表演《賣玩具》。
活動過程:
1、設置情境,引發問題:
(1)幼兒觀看情境表演:小兔不想玩娃娃,想出辦法將它賣掉小豬也想賣,可是小紅卻買了小兔的娃娃……
(2)組織幼兒討論:小兔和小豬做了一件什么事?小兔的玩喜賣出去了嗎?小豬呢?為什么?誰來幫助小豬。
(3)請2~3名幼兒幫小豬賣玩具,操作演示后提出:誰還有喜歡他的方法來吸引顧客?
(4)討論后得出:小兔和小豬真能干,把自己的舊玩具賣出去成了別人的新玩具;把別人的舊玩具買回來,成了自己的新玩具這樣,大家都有新玩具了。
2、探索買賣玩具的方法和策略:
(1)教師:“今天小朋友也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你們想不想把它們賣掉?你想怎么賣?”
(2)請幼兒上來操作演示賣玩具的方法。
(3)提出買賣玩具的要求: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為買方,另一生為賣方。鼓勵賣的幼兒動腦筋想出各種辦法,買的幼兒看清楚自己想買哪一樣。
(4)嘗試買賣玩具:觀察幼兒沒賣掉玩具的原因。
(5)組織討論:你的玩具有沒有賣掉?你是怎么賣的?
(6)兩組交換買賣玩具,沒賣掉玩具的幼兒繼續賣。
3、再次嘗試操作,體驗變廢為寶的快樂。
(1)教師提問:你們高不高興呀?為什么?
(2)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玩具賣出去,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新玩具,大家都擁有了新玩具。
(3)教師:你對自己的新玩具滿意嗎?為什么?如果人們在商店里買的東西不滿意,還可以退貨呢!
(4)幼兒再次操作,直到滿意為止。教師觀察幼兒表現。
(5)小結:今天,我們真高興,知道了舊玩具的用處也很大,它可以給其他人帶來快樂,所以小朋友們要愛惜玩具,讓它給每個人都帶來快樂。
(6)一同回教室欣賞自己的新玩具。
活動延伸:
1、每周五舉行“商品交易會”,幼兒將玩具帶到幼兒園來,大家交換玩。
2、可采用繪畫、談話的形式,讓幼兒表達變廢為寶的快樂。
課題評價:
一、效果分析
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高漲,為了賣掉自己的玩具,熱情地大聲吆喝,拉攏顧客,宣傳自己玩具的優點,甚至不惜降價……孩子真正體會到買到新玩具的快樂,更懂得了舊玩具的作用。活動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分析能力。更擴大了孩子問的交往,為孩子今后走人社會打下了基礎。
二、專家點評
變廢為寶人人都知道,但是自己的舊玩具變成新玩具,可能人們還沒想到。本活動教師將環保教育、創新教育、人際交往、數量關系等方面的內容綜合在一起,以玩具買賣會為形式,實現上述的目標。
再次嘗試操作,體驗變廢為寶的快樂。
(1)教師提問:你們高不高興呀?為什么?
(2)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玩具賣出去,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新玩具,大家都擁有了新玩具。
(3)教師:你對自己的新玩具滿意嗎?為什么?如果人們在商店里買的東西不滿意,還可以退貨呢!
(4)幼兒再次操作,直到滿意為止。教師觀察幼兒表現。
(5)小結:今天,我們真高興,知道了舊玩具的用處也很大,它可以給其他人帶來快樂,所以小朋友們要愛惜玩具,讓它給每個人都帶來快樂。
(6)一同回教室欣賞自己的新玩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圈畫數數活動學習區分單雙數。
2、能正確判斷、區分單雙數。
3、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單雙數。
難點:掌握單雙數的區別。
活動準備
1、圖片十張,1—10的數字卡一套,筆一支。
2、箱子一個,小布袋若干。(里面各種物品,數量1—10不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組織教學,用說夢引起課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1、教師展示十張圖片,集體點數每張圖片上的圖畫,并貼上相應的數字卡片。
2、請幾名幼兒上來給圖畫圈,要求兩個兩個圈在一起,重點讓幼兒會兩個兩個圈在一起,邊圈邊讓幼兒數數。
3、引導幼兒觀察已畫過的圖片,是不是每張圖片上的畫都被圈起來了?那幾張圖片是全圈完的?讓幼兒說一說是哪幾個數字?沒有圈完的是那幾張圖片?是哪幾個數字?
4、請幾名幼兒回答后,那幾個是全圈完的,那幾個是沒圈完的,全圈完的2、4、6、8、10、是雙數,沒圈完的1、3、5、7、9、是單數。
教師小結:兩個兩個全部數完的是雙數,2、4、6、8、10是雙數;1、3、5、7、9是單數。請幼兒說一說1—10數字中的雙數有哪些,單數有哪些?
三、幼兒一起做游戲:摸寶
1、教師講解游戲的規則:幼兒從箱中摸出寶貝后,打開數數里面有幾個,是單數還是雙數。并提問為什么是單數、雙數。
2、一起做游戲1—2遍。
四、復習鞏固延伸尋找身體上和活動室內
的單雙數。
1、身體上找一找那些東西是單數,那些是雙數。例:一個頭是單數,兩只手是雙數,鼻子是單數等。
2、請幼兒尋找活動室內什么東西是單數?什么東西是雙數?
教學反思
1、幼兒的發展并不充分,只實現了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能基本區分單雙數,但是在第二環節執教中,由于我的話語引導不夠到位,幼兒在尋找身體上單雙數的時候,并沒有牽涉到身體的器官,所以對于身體的探索欠缺。
2、教師在引導時,例如過程中,有幼兒提出一雙手去雙數,教師可及時反應,那我們的十個手指頭是單數還是雙數呢?
3、在引導的話語方面,本次活動的目標是發現身體上的單雙數,活動是在從頭到腳這一主題內,在第二環節引導時,教師可從兩個方面開始引發幼兒探索:
1、我們身體上長著的,哪些是單數?哪些是雙數?
2、我們身體上穿著的,哪些是單數?哪些是雙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表格、卡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觀察發現、引出課題。
師:這些算式我們學過嗎?
生:學過
師: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幾的算式
師:以前學習了哪些幾加幾的進位加法呢?
生1:學過8加幾的進位加法。7、6、5加幾的進位加法和……
生2:7、6、5加幾的進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識、總結規律。
1、師:請同學們觀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點?9+2、9+6、9+9
生:一個加數都是9。
師:另一個加數有怎樣的變化?你能說說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師:第2列算式分別是什么?生:8+4……8+9
師:觀察這兩列算式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加數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個加數又逐漸多1。
2、 師:它們的和又是怎樣變化的呢?(和也逐漸多)共同整理20以內進位加法表
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3: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4:4+7= 4+8= 4+9= 3+8= 3+9= 2+9=
3、 觀察表格、發現規律,教師小結。
三、幼兒操作。
1、教師分發藍色計算本子,請有兒完成地17-18頁20以內加法練習。
2、幼兒操作教室巡回指導,作業批改。
活動反思: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幼兒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好的成效。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接起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學習用語言講述減法算式所表達的圖意,體驗“還剩”的含義。
觀察圖案的排列規律,依樣接著畫。
活動準備:
教具:三幅實物圖,貼絨數字及符號。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出示圖一。
“這三幅圖講的是一件事,仔細看看誰能把每幅圖用一句話講清楚?”先講第一幅。(花上有4只蜜蜂。)“看看第二幅誰會講?”“到底是來了還是走了,你怎么看出來的?”(飛走了兩只蜜蜂。)“我們把第一幅與第二幅連起來說一說,再想想第三幅圖應該怎樣說?”(花心上還剩兩只蜜蜂。)“大家把三幅圖連起來說一說。”
用算式記錄,并表達圖意。
1、“誰會用一道算式來記錄這件事?大家看他記的對不對?”
2、“誰來說說這道算式里的每個數字和符號都表示圖上什么意思。大家把算式讀兩遍。”
小組活動看三幅圖列減法算式。
教后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能運用簡明的語言講述每一幅圖的圖意,并且學習用語言講述減法算式所表達的圖意,體驗“還剩”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