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編8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激發幼兒交新朋友的愿望,感受新朋友的快樂。
2、進一步了解名片的作用。
3、能大膽地介紹自己,與同伴分享、合作。
活動準備:
1、錄音帶:歌曲《友誼舞》《找朋友》。
2、幼兒和家長一起制作一張名片,自帶一件物品。
3、請幾位幼兒不認識的老師做客人。
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猜我是誰》,引入活動。提問:
1、剛才參加游戲的小朋友,蒙上了眼睛,為什么都能很快猜出后邊的小朋友呢?(因為我們都是一個班的同學,天天都在一起,很熟悉了,我們都是老朋友了。)
2、我們菠蘿隊的老朋友天天都在一起,你們快樂嗎?
3、為什么很快樂?
4、那如果我們有了更多的朋友會怎么樣呢?
5、你們想認識新朋友嗎?
二、兩位鄰班教師(本班幼兒不認識的老師)帶著禮物出現。
“當當當……”響起敲門聲,老師打開門“真巧,一說到新朋友,現在就有新朋友來了。請進!”
新老師與小朋友打招呼,并分別作自我介紹。
三、幼兒做自我介紹
1、剛才我們認識了新老師,現在怎樣讓新老師認識我們呢?
2、請幼兒分別用名片、口頭介紹。
3、名片上面有些什么內容?(姓名、電話號碼、住址……)
4、師小結名片的作用。(名片能讓別人記得更清楚,更長久。)
四、自主交往活動
老師聽說香橙隊的小朋友也在尋找新朋友,老師和他們約好了在教室見面,現在,讓我們帶上名片和禮物,一起去認識新朋友吧。
1、音樂開始,兩個班的小朋友分別從兩個門進入。
香橙隊:你們好,我們是香橙隊的小朋友,香橙香橙,快樂心情!
菠蘿隊:你們好,我們是菠蘿隊的小朋友,菠蘿菠蘿,健康快樂!
兩個隊老師分別作自我介紹。
2、幼兒自主交往。
五、小結,請幼兒和自己新認識的朋友手拉手在一起。
老師:你認識了幾個新朋友?你是怎么去認識的?你和新朋友一起做了什么?你感覺怎么樣?
教學反思:和朋友在一起真快樂,朋友越多,我們的快樂也多。
認識了新朋友真高興,現在我們和新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吧!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物品放置的位置,會用自己專用的毛巾、茶杯。
2.認識并記住自己的標記,懂得標記圖的用處。愛護標記圖。
3.逐漸養戚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各種常見動物、花卉的標記圖,每人3張相同的標記圈(分別用來貼在茶杯架、毛巾架、晨檢牌上),全班每個幼兒的標記圖都不同。
2.晨撿牌人手1個,小紅星若干。
3.幼兒已學過歌曲《找朋友》,也可準備相應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標記圖,和標記圖做好朋友。
1.教師:今天有許多標記朋友來我們班做客,看看它們是誰?
2.教師(出示標記圖):請選擇一種你最喜敢的標記圖,和它做朋友,說一說你的標記朋友的名字。
3.教師:每個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標記朋友,現在我們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吧。請每個小朋友將標記放在桌子的中間,一邊繞本組桌子走,一邊隨音樂唱"找找找,找朋友,找到我的好朋友。敬個禮,握個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唱完歌,每人找到自己的標記圖,玩2-3遍。
二、引導幼兒了解標記圖的作用。
1.教師(出示毛巾和茶杯):這么多毛巾、茶杯都是一樣的,放在一起隨便取用很不衛生,容易傳染疾病,誰有好辦法找到自己的毛巾、杯子?(啟發幼兒說出把標記朋友貼在茶杯架、毛巾架旁邊)
2.教師小結:標記朋友能幫助我們記住自己的茶杯、毛巾在什么地方。
三、實踐操作活動:幼兒粘貼標記,確立毛巾、茶杯的位置。
1.教師:拿好自己的標記朋友,和老師一起貼在毛巾架的掛鉤處。(分組進行)
2.教師:小朋友的毛巾旁都有自己的標記了,以后擦手就不會用錯毛巾了,我們喝水的茶杯、還沒有標記,我們快快給它們貼上標記吧。
四、游戲"看誰找得快"。
幼兒分組找自己的毛巾、茶杯標記。教師給找得又對又快的幼兒發小紅星。
五、教師小結,引導幼兒以后用自己專用的毛巾、茶杯。
教師:小朋友剛才給自己的毛巾、茶杯標記。大家要愛護這些標記,不能隨便撕下來。這樣我們就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物品,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用自己的茶杯喝水.這樣做既清潔義衛生。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我為某某擦眼淚
一、心育目標:
使幼兒學會同情和關心同伴,掌握幫助和安慰同伴的簡單方法。
二、活動準備:
⒈木偶小兔、小熊、小羊、小狗。
⒉事先排好木偶表演。
三、活動過程:
⒈引導幼兒分段看木偶表演,并思考,教師分段提問:
表演講了一件什么事,小兔(小熊等)看到小羊(小狗)在哭時是怎么做的?
⒉請幼兒教小動物并模仿小動物,幫助和安慰同伴的簡單方法。
⒊引導幼兒討論:
(1)你喜歡哪些小動物?為什么?
(2)學習他們什么呢?
(3)我們應該怎樣關心別人?
(4)我們還可以在什么時候關心別人?
⒋教師總結。
⒌設置情景,請幼兒關心、幫助遇到困難的小動物,教師給予鼓勵、表揚。
四、親子活動:
在家庭中設置一定情境,讓孩子來關心和安慰家人,家人給予鼓勵、表揚。
五、活動評價:
⒈幼兒學會了同情和關心別人的一些具體方法。
⒉學會了用簡單的語言來安慰別人。
⒊初步感受到了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愉快心情。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目標:
1、初步了解服裝的起源與演變。
2、知道服裝從面料制作到成衣加工最后到穿衣的過程。
3、知道服裝來之不易,懂得愛護服裝的道理。
過程:
1、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你知道遠古時代,原始人身上穿衣服嗎?后來,古代的人們穿什么呢?(用樹皮、樹葉以及草織成的衣服,還有野獸皮衣)
1、討論:現代我們穿的衣服是怎樣的?我們穿的衣服是從哪里來的?制作服裝需要什么材料?服裝是怎么做出來的?
2、教師利用收集的資料和教學掛圖供幼兒觀看,了解服裝加工制作的過程。
3、觀察后,教師提下列幾個問題:
(1)衣服的面料是用什么加工出來的?
(2)做衣服要做哪些事?(旨在讓幼兒明白需要量尺寸,裁剪布料,縫合加工,燙衣服等)
(3)衣服做好了,送到哪里去?我們穿的衣服從哪里來的?
4、組織幼兒討論:我們穿的衣服要經過這么多的程序,要經過這么多叔叔,阿姨的辛勤勞動,才成為我們現在穿的衣服,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做?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學習和生活活動,滿足幼兒各方面發展的需要,要讓幼兒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識,學習保護自己。中班孩子由于年齡特點,對于保護自己,珍惜生命的意識還是比較缺乏的,孩子過馬路也不肯拉著大人。本次活動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符合幼兒的興趣,可以讓孩子感悟到生命的珍貴,萌發保護自己的安全意識,減少幼兒身心受到意外傷害的可能性。讓幼兒在有安全意識的基礎上,時時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交通安全。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認識簡單的交通標記。
2.通過游戲,引導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知道不能亂穿馬路,增強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3.愿意參與交通安全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認識簡單的交通標記,并能在游戲中鞏固認識交通信號燈,遵守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
1.課件;
2.兒歌《去郊游》音樂;
3.道具:大眼貓頭飾、斑馬線貼紙、紅綠燈牌、小圓環方向盤。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視頻情景感知
觀看《過馬路》的視頻
教師提問:小藍為什么要拉住小紅?過馬路應該走哪里呢?
教師歸納:過馬路要走斑馬線,沒有斑馬線就走天橋或者地下通道。
二、活動展開
1.出示圖片認識集中常見交通標志
2.觀看視頻《大眼貓過馬路的故事》,體驗交流。
(1)教師:大眼貓在十字路口有沒有走斑馬線?
為什么大眼貓走了斑馬線還是差點被車撞到?
教師歸納:大眼貓過馬路的時候不看紅綠燈,差點被車撞到,這樣太危險了。
(2)教師:十字路口有斑馬線,我們是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走呢?該什么時候走呢?
教師歸納:過十字路口要看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3)教師:大眼貓在過馬路時遇到了一些危險,你們知道怎樣才能避免那樣的危險嗎?
教師歸納:①行人要走人行道;②不能在馬路上玩耍;③過馬路時走斑馬線,還要看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沒有斑馬線的地方,我們就要走天橋或者地下通道。跟大人一起時要讓大人握著手走,不能亂跑。
3.玩游戲
播放音樂《去郊游》,游戲體驗《小司機》
老師配帶大眼貓的頭飾扮演大眼貓,請小朋友們扮演行人和司機,大家一起去郊游
大眼貓帶領行人一邊走一邊根據場景提問,鞏固對交通規則的認識。
場景一:人行道和車行道
教師(大眼貓):前面有兩條路,行人應該走哪條路?
幼兒(行人):人行道。
教師(大眼貓):行人應該注意什么?
幼兒(行人):靠右邊走,不能邊走邊玩,特別是不能到車行道上玩。
場景二:十字路口
教師(大眼貓):要過馬路了,我們應該怎么走?
幼兒(行人):找到斑馬線,看清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幼兒找到貼有斑馬線紙條的道路)
老師出示綠燈時,司機小朋友握著小圓環方向盤開著自己的車子到馬路上行駛。老師出示紅燈時司機小朋友把車停下。
三、活動結束
教師用自編兒歌進行歸納:我和媽媽手拉手,一起走到馬路口,紅燈停,綠燈走,還要左右瞅一瞅,斑馬線上慢慢走,交通安全記心上。最后教師評價幼兒游戲情況,結束。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交流今天了解的交通安全知識并思考行人走在馬路上還應該注意什么?
活動總結
設計這個活動時,我首先根據中班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與認知發展水平,將目標定位為:了解行人在馬路上應該遵守的一些交通規則,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由于中班幼兒注意力集中從事某種活動的時間也較以前延長,因而活動內容應設置的較豐富。為此,我選擇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場景,教育幼兒不在馬路上玩耍,要走人行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等。我采用直觀圖片、情景模擬游戲等引導幼兒參與活動,采用情景法和游戲法也可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提高幼兒的活動興趣,讓幼兒在游戲中了解交通知識,引發幼兒更有效的學習。正所謂實踐出真知,所以在活動后請家長在平時生活中引導幼兒,而且做給孩子看,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實現家園共育,以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我們現在幸福生活的背后是無數奉獻的人們,他們或許不是莫雄,不是超人,沒有光鮮亮麗的光環閃耀,也沒有豐功偉績在身,職業沒有普通,勞動也沒有平凡,讓我們的孩子們從現在開始,學會感謝創造我們生活條件的他們。學會從小尊敬身邊平凡的人,尊敬每位勞動者。
二、活動目標
1.關注并了解交警的工作特點,萌發尊重交通警察的情感
2.學習簡單的交通指揮手勢,了解其含義
3.遵守交通規則,懂得識別過馬路的手勢語
三、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幼兒長大想當什么?
(組織幼兒討論:如科學家、寧航員、警察等)
(二)基本過程
1.交警叔叔是在什么地方指揮交通的?
2.指導幼兒說出基本簡單的交通安全常識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行人過馬路走斑馬線,交督叔叔因為職業性質在馬路中間指揮交通,但是我們不能在馬路上逗留,避免危險)
3.扮演并模仿:我跟交警權叔學本領。
4.拓展提問:支警叔叔,除了指揮交通以外還會做什么工作?
5.引導幼兒進行總結性談話。
感謝交警權權為交通安全的付出,為我們創造良好的交通環境,向交警叔學習,不怕若,不怕累,做個遵交通法規的小朋友。
四、活動延伸
1.在角色區開展 “我是小小交通警”的角色游戲,增加幼兒的交通意識,
2.家長與幼兒外出時,遇到交警叔叔說聲:叔叔,您辛苦了!
五、活動反思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了解到了交警叔叔工作的辛苦,也知道了交警叔叔平常怎樣指揮交通。讓小朋友們要學會致敬身邊的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平凡人,但是這次活動不足之處就是沒有教具,活動時長太短,互動部分卻少游戲環節,很難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準備
表情娃娃面具哭、生氣、笑各一個。輕音樂,畫紙,油畫棒若干
活動目標
能積極交流討論生氣時怎樣使自己變得開心。
感知哭、生氣、發脾氣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
初步懂得處理消極情緒的方法,逐漸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活動過程
1、演示表情娃娃,導入活動。
(1)依次將表情娃娃的面具帶上并取下。
(2)提問:剛才老師帶了什么表情地面具,說一說,一般在什么情況下可能出現這樣的表情。
2、幼兒自由討論并發言
(1)提問:經常生氣好嗎?它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什么影響呢?
(2)小結:生氣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定的危害,所以當遇到讓我們生氣的事情時,我們要學會改變自己,努力讓自己從生氣中走出來,變得開心和愉快一點。
提問: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自己變得開心呢?
小結:每個人都會遇到不開心 事情,這沒關系關鍵是要善于將自己從不開心的狀態中解救出來。
3、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剛才討論的結果
(1)提示語:剛才小朋友說得真好,現在老師想請你們把剛才說的畫出來,,張貼到走廊上,讓爸爸媽媽和被的小朋友也知道生氣,傷心對身體不好,當遇到傷心生氣時,怎樣做才能使自己變得開心起來。
(2)幼兒作畫,教師播放背景音樂并巡回指導。
4、幼兒互相欣賞作品,請部分幼兒介紹作品,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建議
1.收集一些幼兒開心微笑的照片張貼活動室的矮墻上,布置成一幅燦爛的"笑臉墻"。在活動室門口設置一個情緒表,準備笑、哭、生氣、郁悶等不同的表情娃娃卡若干,請幼兒每天根據自己的心情選擇相應的情緒娃娃卡片插在自己的名字袋中,增進幼兒對自我情緒的認知。在美工區布置作品展示墻,請幼兒想同伴介紹自己的繪畫作品。說說讓自己不生氣、變得開心的辦法。
2.請家長隨時提醒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緒,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注意疏導。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在“五一”假期,我們讓幼兒統計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等環節所花的時間。結果孩子們所花費的時間最長為90分鐘,最短的為12分鐘,大部分幼兒需要60分鐘左右。從統計表上可以看出,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干什么”。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過程:
一、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么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鐘走一分鐘吧。
二、體驗:一分鐘能干什么
1.一分鐘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鐘畫面,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1)(教師出示鐘面)我們都認識鐘,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么知道一分鐘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鐘。
2.一分鐘能做什么?
師:人們在一分鐘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鐘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AY~JL園出發到伊勢丹商廈。)
一分鐘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到哪里有700米?(幼兒園總部到分部一個來回。)
3.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
(1)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里能干些什么。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鐘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鐘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鐘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JL的報數。)
C.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為什么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么?(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鐘。誰知道課間十分鐘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延伸活動:
在區角投放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規定時間內操作,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幼小銜接教育非常重要。在這兩個活動中.陳老師認真分析了幼兒從“小朋友”到“小學生”角色轉換過程中的問題.依據“我要上小學”的主題目標.充分考慮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培養的需要.力圖在這一重要的過渡期給予幼兒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問題。遵循需要
幼兒園有序而寬松的生活節奏.使幼兒對時間意義的理解和時間長短的體驗較少;幼兒園、小學截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和要求.使幼兒面臨著種種入學適應問題的考驗。陳老師在“我要上小學”的主題活動背景下.設計了“一分鐘有多長”“整理書包”等系列活動,以幫助幼兒熟悉小學生活.萌發對當小學生的向往之情。
重視認知.整合實施
“認識時鐘.逐步建立時間概念”是上學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認知經驗學看課程表,并嘗試整理書包”是入學之所急。陳老師順應情景需要.導入了對“時間”的感知.運用問題引導.展開了對“課程表”的認識,通過兩次操作讓幼兒經歷了“書包整理”中的問題。體現了在主題背景下整合幼兒各種經驗、豐富體驗、積累新知的思想。
設計嚴謹.層層推進
時間的長短必須通過比較來感受.書包整理應該親歷而為.形式化的比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陳老師在設計時力求邏輯嚴密、環節相扣、步步推進。例如,為使幼兒懂得“在擁有同等時間的情況下.抓緊時間者完成的任務就多”,陳老師安排了如下環節:一分鐘能做些什幺事的資料分享―+一分鐘做事的操作體驗―,一分鐘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鐘所做相同事的數量比較,等等,使幼兒初步理解了影響單位時間辦事效率有多種因素(是否抓緊時間、動作快慢等).從而引發幼兒思考“如何安排課間十分鐘”等問題,幫助他們克服過渡期中的時間運用障礙。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編8篇】相關文章: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編5篇02-17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10篇02-17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編8篇02-17
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編五篇02-16
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編9篇02-19
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編九篇02-24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總7篇02-21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合集7篇02-16
【實用】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編六篇02-21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編6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