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看圖示,用正方形紙折、剪的方法制作馬。
2、培養幼兒的耐心做事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范例一個,折紙圖示一張。2、正方形紙張、剪刀(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范例,引起興趣。
二、教師示范折馬。
1、現在老師教你們怎么樣折嗎?我們先來看折紙圖示,小朋友你們能看出怎么樣折嗎?你能看懂哪個步驟呢?
2、教師講解示范。
(1)首先我們要將正方形紙張對邊折,變成長方形。我們再把長方形對角折一下,再打開
(2)然后我們再把它折成雙三角形。一個往外折一個往里折。對到中線來,輕輕壓平。
(3)我們那周放在中間變成了菱形,用剪刀把雙三角形的中間對半剪開。
(4)將雙三角形的四個角分別向四個斜下方拉開。
(5)將上面的兩個角分別折出馬的頭和尾巴。
3、小朋友你們看,你們知道怎么樣折馬了嗎?現在老師再示范折馬,請小朋友仔細看。
4、教師再次示范折馬。
三、分發紙張和剪刀。
小朋友你們想來折馬嗎?現在老師給小朋友分發剪刀和紙張,小朋友拿到剪刀后,不能拿來玩,在使用剪刀的時候要注意安全。
2、幼兒折紙,教師巡回指導。
請小朋友按照圖示的方法來折馬,在用剪刀剪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剪的太下了。折馬的頭和馬尾巴的時候,馬的頭應比尾巴折得更短。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完成作業。
四、幼兒作品。
我們一一看、比一比誰的馬折得最漂亮。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與同伴的分享交流中,鞏固對常見昆蟲名稱和主要特征的認識。
2、培養觀察辨別細節的能力,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利用各種工具在校園里捕捉過昆蟲,和爸爸媽媽參觀過昆蟲館。
2、材料準備:多媒體制作——昆蟲小博士、昆蟲小偵探圖片數張或昆蟲錄像。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喚起回憶。
最近你們和爸爸媽媽參觀了昆蟲館,請給大家介紹看到的昆蟲名稱。
二、學當昆蟲小博士
1、挑戰一:看陰影猜猜我是誰?
2、挑戰二:躲起來猜猜我是誰?(出示昆蟲局部明顯特征)
(交流:天牛的觸角是它們年齡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帶刺的刀。瓢蟲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蟲是益蟲,二十八星瓢蟲是害蟲等)。
3、挑戰三:看看誰的眼睛最厲害?
亮眼睛一:快速看圖片,合上圖片回憶有哪些昆蟲?
亮眼睛二:哪些昆蟲躲在里面?
亮眼睛三:再次打開圖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種昆蟲?
4、挑戰四:從以下圖片中猜一猜什么昆蟲會和它們在一起?
(出示花、雷鳴記號、燈泡,猜出蜜蜂、蝴蝶、螢火蟲等昆蟲。)
為自己當上昆蟲小博士而高興。
三、建造昆蟲館
1、昆蟲是個大家族,雖然它們有不同的名稱,可是家族成員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從以上昆蟲中歸納發現昆蟲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貼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蟲館里來了許多蟲子,有一些不是昆蟲也混在里面,請小博士把它們找出來。
(教師將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獨角仙、蝸牛等都放進原來出示的昆蟲中,請幼兒分別把不是昆蟲的蟲子找出來。)
4、共同對照檢查對錯,說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蟲的朋友告別:“對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蟲館。”
(例如:蜘蛛八條腿、蝸牛沒有腿都不是昆蟲,蜜蜂符合昆蟲的特征要求,是昆蟲。)
5、蟲館開館。播放錄像,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和理解故事,通過故事,知道把一件事情說完整地重要。
2、嘗試根據故事內容,用語言和繪畫的形式較完整地表達出小狐貍家的外型特征。
3、能大膽地嘗試續編故事,體驗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知道把事情說清楚的重要性。
能根據故事情節,用繪畫和語言的形式較完整地表現表達出小狐貍的家的外型特征和周圍景物的分布位置。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1~10。
2、故事活動教具盒,小狐貍頭飾一個。
3、幼兒添畫材料若干。
4、歡快的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及情節,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1、以小狐貍的出現,引起幼兒觀察圖片的興趣,引導幼兒大膽根據畫面說說自己的想法。
(1)出示小狐貍,引起幼兒興趣(出示掛圖1)
(2)小狐貍搬進了新房子,真高興,他想請好朋友們來家里玩,他會請誰?他是怎么邀請好朋友的?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說一說。
2、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觀察掛圖2~5,根據畫面,大膽講述。
3、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看法。
二、欣賞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知道把事情說清楚的重要性。
1、教師邊操作故事盒邊講述故事1~5段。
2、引導交流:
(1)小狐貍都請了誰?他是怎么說的?好朋友是怎么回答的?
(2)引導幼兒模仿故事中角色之間的對話,加深對故事的印象。
(3)第二天,好朋友們都去了嗎?為什么?
3、出示掛圖6,教師講述故事第6段。
4、引導交流:
(1)小狐貍都準備了什么招待好朋友?可是好朋友們來了嗎?這是怎么回事啊?
(2)引導幼兒大膽猜測好朋友沒有來做客的原因。
(3)出示掛圖7~10,引導幼兒發現和說說好朋友們沒來做客的原因。
(4)教師小結:當我們說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能只說其中的一個方面,要把各個方面說清楚,這樣才能讓別人分辨清楚。
三、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用語言和繪畫的形式完整地表達小狐貍家的外型特征。
1、畫一畫、說一說小狐貍的家,重點引導幼兒嘗試完整地說出小狐貍家的外型特征和周圍景物的分布位置。
2、交流分享。
3、以扮演小狐貍鼓勵幼兒大膽介紹小狐貍的家。
四、鼓勵幼兒大膽根據自己的想象續編故事,體驗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1、請幼兒想象好朋友們又遇到小狐貍,會發生什么事情。
2、請個別幼兒講述。
3、一起到狐貍家做客,表演《朋友來了真高興》,體驗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4、為故事取名字,自然結束活動。
附故事:《小狐貍請客》
小狐貍搬進了新房子,真高興,他請好朋友們來家里玩。
小狐貍對小兔說:“小兔小兔,明天請到我家來玩,我家的屋頂是紅色的。”小兔說:“謝謝!明天我一定去!”
小狐貍對小狗說:“小狗小狗,明天請到我家來玩,我家的門窗是綠色的。”小狗說:“謝謝,明天我一定去!”
小狐貍對小熊說:“小熊小熊,明天請到我家來玩,我家的門前有條河。”小熊說:“謝謝,明天我一定去!”
小狐貍對小松鼠說:“小松鼠小松鼠,明天請到我家來玩,我家的屋后有棵樹。”小松鼠說:“謝謝,明天我一定去!”
第二天,小狐貍準備了蘿卜、骨頭、蛋糕、松果等招待好朋友。可是,從早上等到中午,從中午等到晚上,好朋友們都沒有來,小狐貍納悶了:這是怎么回事呀?
教學反思:
由于故事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幼兒發現小狐貍講述的不完整性,能完整地表述出小狐貍家的外型特征。在活動的最后環節,為孩子們想象的空間,大膽的續編故事,再次用完整的語言復述。在完美的結局中自然結束活動。
小百科:狐貍的眼睛能夠適應黑暗,瞳孔橢圓,發亮,類似于貓的眼睛,這一點狐貍和其他擁有圓形瞳孔的犬科動物不同。狐貍具有敏銳的視覺、嗅覺和聽覺。大部分狐貍具有刺鼻的味道,由尾巴根部的臭腺放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并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愿意為維護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重點:
幫助幼兒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教學難點:為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錄像短片兩段(整潔和臟亂的小區環境錄像;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科技短片)
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勞倫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環節一:了解垃圾的來源
放錄像(整潔和臟亂的小區)提問:“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為什么?”“垃圾從哪兒來?”“垃圾有何危害?”
環節二:了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提問:“垃圾可以分成幾類?”“那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么做?”
環節三:游戲——送垃圾“回家”
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垃圾桶內。
提問:你們認識這個垃圾桶嗎?為什么它們有不同的顏色?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顏色的?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顏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顏色的?有害垃圾桶是什么顏色的?你們能將這些垃圾送回它們的“家”嗎?
環節四:設計環保標志
結合自身說說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標志。
導入: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該做些什么?
鼓勵幼兒爭做“小小環保宣傳員”,設計“環保警示標志”,張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宣傳畫。
活動延伸:
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游戲內容:科學游戲《會爬高的蝴蝶》 觀察要點:通過實驗,探索讓紙蝴蝶會爬高的方法,了解摩擦生電的秘密。活動背景:這是《動感天地》主題中的一個科學游戲,主題的大目標是通過引導幼兒進行各種有關運動的小實驗,激發幼兒對物體的各種運動現象產生興趣。而《會爬高的蝴蝶》這個科學小游戲,是以紙蝴蝶與繩子的相互摩擦生電而產生了向上爬的現象,可以說是主題目標的一個延伸活動。
觀察記錄:
游戲開始了,洋洋和皓皓來到了科學區,兩個人選擇材料,開始制作《會爬高的蝴蝶》。皓皓拿了一張紙,開始畫蝴蝶并用蠟筆涂上漂亮的顏色。皓皓畫好蝴蝶不動了。我問:“怎么了?”皓皓說:“我忘了,蝴蝶畫完還要怎么做了?”我指了指墻上的示意圖并說:“你看看示意圖里下一步要做什么?”一邊的洋洋說:“我知道,要把剪下來,還要貼上吸管、穿上線呢。我說:“洋洋你說得很對,你都會看示意圖了。洋洋這個辦法很好,皓皓也可以看著示意圖來制作。”洋洋和皓皓繼續制作,只見兩個孩子邊看示意圖邊制作,終于蝴蝶制作好,線也穿好了,現在開始要試驗了。皓皓拿著制作好的蝴蝶不知道要怎樣玩?我說:“你看看洋洋是怎么玩的?”只見洋洋拿著蝴蝶,將蝴蝶一邊的線掛在墻上釘子上,然后開始拉著兩根線依次前后拉,小蝴蝶爬上去了,洋洋開心的說:“老師,我的蝴蝶爬上去了。”看到洋洋的成功,皓皓也模仿著洋洋的玩法開始嘗試了。可是洋洋的蝴蝶沒有很快的爬上去。看到這時,我說:“皓皓的你的蝴蝶怎么沒有爬上去啊!”皓皓說:“我也不知道,我看到洋樣也是這樣做的呀。”我對洋洋說:“你來試試皓皓的蝴蝶看看能不能爬上去。”洋洋接過皓皓的蝴蝶開始實驗,只見小蝴蝶一會就爬上去了。我說:“皓皓,你看你的蝴蝶是沒問題的,是能爬上去的。那為什么你玩的時候,蝴蝶就不會爬呢?你有沒有發現洋洋玩的時候手是怎樣的?”皓皓說:“好像比我用力,他的線拉得很直、很快。”我說:“對啊,原來讓蝴蝶爬上來與我們實驗的方法有關,力氣越大,繩子拉得緊,繩子和蝴蝶之間的摩擦就大,蝴蝶就會很快爬上去。力氣小,線拉不直,蝴蝶就爬得慢,或者不動。”聽了我的話后,皓皓又嘗試了一次,這次成功了。可是兩個人玩了一會似乎沒有興趣了。我說:“除了把蝴蝶的一頭線掛在釘子上玩這個游戲,還可以在哪里玩?”他們看了看四周說:“老師可以用小椅子背來游戲,門的把手也可以。”我說:“你的方法行不行,一會你們再去試一試,看看他們在不同的地方小蝴蝶爬高有什么不同?”聽了我的話,兩個孩子去換不同的地方去實驗。
幼兒行為分析:
⒈案例中發現幼兒對《會爬高的蝴蝶》這個游戲很感興趣,能力強的幼兒和能力弱的幼兒之間存在差異。對于能力強的洋洋能很快的掌握實驗的方法進行游戲,而能力弱的皓皓對于制作的方法還是不太了解。
⒉雖然后面兩個幼兒都能進行實驗了,但對于科學原理還是不知道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的提煉。
⒊孩子們只會最基本的玩法,還不能感受小蝴蝶在不同地方爬的不同變化。
教育策略與建議:
結合以上情況的分析,我運用了一些教育策略來解決。
⒈運用語言提示、示意圖暗示,激發幼兒自主游戲。
對于大班孩子來說,我們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指導方面,老師不是直接介入告訴幼兒怎樣做,而是用語言的提示,引導能力弱的幼兒向同伴學習。案例中皓皓在不知道怎樣繼續制作時,老師用語言提示孩子可以像成功的同伴學習,皓皓獲得了制作的經驗。此外,利用實驗的示意圖,為幼兒的自主學習了一些暗示的作用,實驗圖示間接的指導了幼兒的自主游戲。
⒉運用對比法,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在案例中,當皓皓的蝴蝶沒有爬起來時,老師沒有直接給幼兒做演示,而是請成功的洋洋給皓皓示范,在兩次實驗不同效果的對比下,引發皓皓思考其中的原因。這種對比的方式,會讓幼兒更加清楚、加深記憶。此外,老師及時梳理幼兒說出來的經驗,幫助幼兒理清思路,有助于經驗的提升。
⒊細心的觀察,調整游戲的玩法,拓展幼兒的游戲經驗。
在區域游戲指導過程中,教師的觀察也是很重要的。在幼兒都能成功的讓自己的小蝴蝶爬高以后,應該說游戲的目標已經達成了,此時老師觀察到幼兒的興趣開始變淡了。為了調動幼兒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幼兒的經驗,就需要老師對游戲的玩法進行調整。在案例中,老師用語言:“除了把蝴蝶的一頭線掛在釘子上玩這個游戲,還可以在哪里玩?”這個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幼兒去思考新的游戲玩法。老師接著說:“看看在不同的`地方小蝴蝶爬高有什么不同?”這個問題給幼兒一個新的游戲觀察要求,為拓展幼兒的經驗,了支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探索繩子的多種玩法。
2、發展幼兒的平衡協調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長繩短繩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熱身操。
二、基本部分:
1、導入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玩繩子,看誰能想出好玩的方法。
2、自由玩繩: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自由玩繩,探索一人、兩人和多個人玩繩的方法。
3、介紹玩法:
(1)跳繩:
幼兒可以一個人練習跳繩,還可以練習花樣跳繩。
(2)踩繩跳:
每人一根一米長的繩子,兩手捏住繩子的兩端,雙腳踩在繩子的中間部位,兩手拉緊繩子,雙腳用力前跳。
(3)走小路:
兩條繩拉成相距有一定距離的平行線做小路,幼兒在小路中間走,踩繩、出繩為犯規。
(4)走鋼絲:
把繩子拉成直線或S形,幼兒踩繩前進。
三、結束部分:
1、小結。
2、放松活動。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幼兒活潑好動,讓他們長時間坐著聽你講,肯定不會有很大的收獲。只有動靜結合才能讓活動效果最好。此活動符合孩子的現有發展水平。每個孩子都在活動中興趣盎然、生動、活潑、主動地玩耍,在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游戲的快樂,能夠主動積極參與探索繩子的變化,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是以往的老師教,幼兒被動地學。培養了幼兒的探索精神,創造了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了探究活動,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自主性,并獲得了自我認知、身體運動、語言、思維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相關發展。
活動培養了幼兒的探索精神,創造了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了探究活動,感受到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了發現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2、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養學生上網搜集信息、整理資料,調查訪問等綜合能力;
5、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協作精神;
6、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活動重難點:、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活動時間: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二、活動過程
1、討論你對元宵節還知道那些內容?
(吃元宵、猜燈謎、逛廟會等)
2、你還想知道有關元宵節的那些內容?
小組討論制定研究課題方案
3、交流課題研究方案
(1)、元宵節的來歷
(2)、元宵節的歷史發展
(3)、各地元宵節的習俗
(4)、有關元宵節的詩詞對聯
4、小組修改自己的研究方案
三、小結
第二三課時
一、導入
通過你們的調查研究,你們一定取得了不小的收獲,我們用兩節課的時間來分享你們的收獲。
二、活動過程
1,交流元宵節的來歷
一說,元宵節是漢文帝為紀念平呂而設,因為平息呂氏之亂是正月十五; 二說,元宵節是人們為慶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圓之夜而設,又稱上元節;
三說,元宵節起源于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
2,交流元宵節的歷史發展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
3、交流元宵節的習俗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元宵節是春節后第一個重要節日,由于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于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4)、元宵節舞獅子
(5)、元宵節猜燈謎
(6)、元宵節踩高蹺
(7)、元宵節祭門、祭戶
(8)、元宵節走百病
(9)、迎紫姑
(10)、逐鼠
4、交流元宵節的詩詞
詩詞兩首關于元宵的:
詞之首:《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詩之首:《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游妓皆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三、完成課本p3表格
第四課時
一、活動內容展示與評價
1、通過這次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2、你在這次活動中的表現
二、完成p4表格
三、總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擠花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種很特別的作畫工具
二、幼兒探索使用作畫工具的方法
1、提問:你在畫的時候,發現了什么?
2、教師小結
三、引導幼兒欣賞范例
1、以故事引出:“有趣的臉”
2、提問:什么地方很有趣?
3、如果你是畫師,你想畫一張怎樣的臉?
四、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講評
1、你畫了一張怎么樣的臉?
2、你還喜歡哪張臉?為什么?
4大班語言小松鼠拜年
目標:
1、讓幼兒交流了解過新年的感受,分享節日的快樂。
2、通過故事和游戲培養幼兒講禮貌的好習慣。
過程:
一、國外與國內歸春節風俗的對比:
1、介紹國外過年的習俗。如英國人年前打掃廚房、大掃除;意大利人砸盆瓶等;啊根廷人要洗新年浴,引起幼兒了解本國過年風俗的欲望。
2、與幼兒一起回憶中國的春節的風俗: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小孩拿壓歲錢等
二、故事“小松鼠拜年”
1、小朋友你們過年說了哪些話,別人給你們壓歲錢應該說什么?
2、聽故事“小松鼠拜年”
3、小松鼠學了什么新本領?
它看見老松鼠爺爺后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老松鼠爺爺怎樣夸獎小松鼠?為什么要獎勵他呢?
4、再聽一遍故事,利用桌面教具幫助幼兒理解內容。
三、游戲:拜年
教師交代玩法,請一些幼兒扮演大人,手持各種玩具,另一些幼兒要玩玩具必須給大人拜年,對他們說新年的祝福,得到禮物后一起唱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師節,了解教師節的意義。
2.學習用不同的方式祝賀節日,能大膽向老師表達感激之情。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與班級幼兒的合照,卡紙、油畫棒、水彩筆、貼畫、剪刀等美工材料
活動過程:
1.我們的回憶。
(1)播放教師與幼兒各種活動的合照。
(2)請幼兒觀察照片并對當時的情景進行回憶,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懷,回憶與老師之間的美好瞬間。
2.引出教師節話題,了解教師節的由來,討論如何向老師表達自己的謝意。
3.教師介紹教師節的由來。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向老師表達自己的問候和謝意。
4.小小賀卡。
(1)出示材料,引導幼兒制作謝師卡。
師:教師節是我們老師的節日,小朋友們可以自己制作漂亮的卡片送給老師,祝福老師節日快樂。
(2)教師出示卡紙、油畫棒、水彩筆、剪刀等制作材料,引導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制作謝師卡。
5.我們的悄悄話。
教師根據幼兒所說,幫助幼兒寫上一句表達感謝的話和祝福語。
活動延延伸
幼兒分別向全園老師贈送謝師卡。
課后反思
幼兒園社會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孩子們的愛心。愛心是一種情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她需要家庭、幼兒園,乃至整個社會的向上的、俱有情感的教育。
因而,在這個特定的節日里,充分利用小朋友一次表達情感的行動,發揮這個主題的內涵,給孩子們一個集創造和語言于一體的活動,表達孩子們的心聲,激發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的靈感。
這次活動,采用發生在孩子們身邊的真人真事為典型,具有真實感,更能讓孩子們體會:表達自己的心聲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是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做好的,最終提高孩子們的自信心,提高孩子們的愛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踩踏事故造成的原因。
2、幫助幼兒掌握防止踩踏及發生踩踏事故后的自我保護方法。
3、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教學準備
有關踩踏事件的錄像短片。
教學流程
1、觀看踩踏事件的錄像短片,了解踩踏事故造成的原因。
(一)通過短片讓孩子們知道踩踏事故是由于人流量過大,過于擁擠發生的意外事故。
(二)教師提問: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踩踏事故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什么樣的傷害呢?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引導:因為他受的傷太過嚴重了,如果不能及時被送到醫院救治,有可能會導致殘疾甚至死亡哦。
幫助幼兒掌握一些火災發生時自我保護和自救的方法?
(三)小朋友,如果不小心發生了踩踏事故,我們該怎么做呢?
(四)教師對正確的做法進行小結:
(1)發覺擁擠的人群向著自己行走的方向擁來時,應該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穩住雙腳。切記遠離店鋪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傷。
(3)遭遇擁擠的人流時,一定不要采用體位前傾或者低重心的姿勢,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貿然彎腰提鞋或系鞋帶。
(4)如有可能,抓住一樣堅固牢靠的東西,例如路燈柱之類,待人群過去后,迅速而鎮靜地離開現常
2、出現混亂局面后怎么辦?
(1)在擁擠的人群中,要時刻保持警惕,當發現有人情緒不對,或人群開始騷動時,就要做好準備保護自己和他人。
(2)此時腳下要敏感些,千萬不能被絆倒,避免自己成為擁擠踩踏事件的誘發因素。
(3)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馬上要停下腳步,同時大聲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當帶著孩子遭遇擁擠的人群時,把孩子抱起來,避免其在混亂中被踩傷。
(5)若被推倒,要設法靠近墻壁。面向墻壁,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后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
3、危急時刻如何保持心理鎮定。
(1)在擁擠的人群中,一定要時時保持警惕,不要總是被好奇心理所驅使。當面對驚慌失措的人群時,更要保持自己情緒穩定,不要被別人感染,驚慌只會使情況更糟。
(2)已被裹挾至人群中時,要切記和大多數人的前進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試圖超過別人,更不能逆行,要聽從指揮人員口令。發揚團隊精神,因為組織紀律性在災難面前非常重要,
4、事故已經發生該怎么辦?
(1)如果發生擁擠踩踏事故,應及時報警、聯系外援,尋求幫助。趕快撥打110、999或120等。
(2)在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前,要抓緊時間用科學的方法開展自救和互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理解、感知詩歌的基礎上,學會朗誦詩歌,并嘗試創編整首詩歌。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3、引導幼兒感受詩歌的美,抒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重點和難點:
1、重點:感受詩歌的美,學會朗誦詩歌。
2、難點:嘗試創編整首詩歌。
活動準備:
1、課前帶幼兒外出觀察,豐富有關的知識經驗。
2、背景圖一張及若干插入圖。
3、一張由各種顏色組成的抽象圖。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初步感受詩歌,獲取新知興趣1、教師出示戴在胸前的字卡,問:“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大地媽媽,今天我來考考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夏天是什么顏色的?”幼兒展開充分想象。
2、教師朗誦詩歌一遍。問:“好聽嗎?聽了感覺怎么樣?”“詩歌的名字叫什么?”“詩歌里有什么?”
(二)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并會整首跟念
1、出示背景圖。問:“詩歌里夏天有些什么?他們是怎么說?”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將荷花、大樹、枇杷的圖片插入背景圖。
2、教師再次朗誦詩歌一遍提問:“誰知道什么叫絢麗多彩?”“為什么大地媽媽說夏天是絢麗多彩的?”
3、集體朗誦詩歌1-2遍4、請1-2個幼兒再進行朗誦
(三)遷移經驗創編詩歌1、出示各種顏色組成的抽象畫面,引導幼兒把握規律,舉一反三。
教師以大地媽媽的口吻:“除了詩歌里說的那些顏色,我還有好多顏色,請小朋友想想看,夏天還有哪些“小寶寶”是什么顏色的?”
2、鼓勵幼兒與別人講的不一樣,培養幼兒思維的求異性
3、鼓勵幼兒以組為單位進行創編4、鼓勵1-2組的幼兒將創編好的詩歌講給大家聽活動結束:
教師將每組創編好的詩歌記錄下來,展示在墻上,讓幼兒相互欣賞與朗誦。
附:
詩歌《夏天的顏色》
荷花說夏天是粉紅色的,大樹說夏天是綠色的,枇杷說夏天是黃色的,大地媽媽說夏天是絢麗多彩的。
活動反思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有意識地讓朗讀水平一般的后進生,跟班里讀書讀得好的學生讀課文比試,領讀詞語比試,從而讓其經歷一次特殊的課堂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不光有老師的鼓勵和肯定,更有同學的真摯的評價和掌聲,這是最為自然和反普歸真的。課堂生命的活力,就是這樣在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跳躍著、涌動著,并激起新一層的浪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快跑能力以及身體的靈活性,增強平衡能力。2。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活動準備
皮球每人一個,錄音磁帶、收音機。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幼兒自帶球進入場地,迅速站成四路縱隊,老師交待:“今天我們拿著球做操,看誰動作有力,球不滾掉。”聽音樂,在老師帶領下做球操,球操可根據上肢、下蹲、體側、體轉、腹背、跳躍、放松幾個部分進行自編。
2、基本部分
(1)玩球——聽信號集體做拍、拋接、直線運球、跳過球的動作后,請幼兒分散自由玩球。教師巡回觀察,鼓勵幼兒,指導幫助他們較好地完成動作。發現新穎有趣的玩法,請幼兒及時在全班示范,加以推廣。
(2)繞球跑——集合幼兒成四路縱隊,站立在斜線上。老師交待:“今天我們玩繞球跑游戲。”老師邊示范邊講解繞球跑路線;請每隊排頭幼兒練習,大家看;進行繞球跑接力;進行繞球跑競賽。繞球跑中,如碰滾了球,要及時撿回,放在原地后方可繼續前進。
3、結束部分
放松整理運動:每個幼兒取一球,放在地上做盤球走的動作。
活動建議
1、用松緊帶縫成小圈,做球墊,不用時每人套在腕上,用時取下,十分方便。
2、熟練掌握繞球跑動作后,可增加所繞球的個數,縮短球與球之間的距離,加大難度。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3
設計意圖
本月我園開展了“小腳丫走北京”的展示活動,幼兒紛紛回顧了自己的“行走”經歷,可以看出很多幼兒都去了天安門,同時正值國慶節,花壇、標語隨處可見,對此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國慶話題隨之而來。大班幼兒喜歡聽老師和家長介紹社會熱點新聞、家鄉的變化以及祖國取得的重大成就。結合幼兒興趣和年齡特點,并根據幼兒親社會行為反映出急切的歸屬感方面的情感需求,開展了此次大班教育體驗活動《我的祖國70歲》。
活動目標
1.知道今年的十月一日是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了解中國成立的含義。
2.感受中國成立后的變化與成就,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3.愿意用行動及語言表達對祖國的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今年十月一日是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重大含義。
難點:通過觀看圖片討論中國成立后的變化和成就,產生愛祖國的情感,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的歸屬感。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1.知道十月一日是國慶節。
2.知道尊重國旗,升國旗行注目禮。
3.提前了解“成就”的意義,中國成就有哪些。
(二)物質準備:
1.PPT課件,包括:近期大街小巷國旗、標語懸掛的圖片;道路、房子、橋梁等明顯變化的圖片;中國各領域重大成就的圖片。
2.視頻,包括:新中國成立短片;天安門升旗儀式。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圖片,引出話題。
1.觀看圖片,提出問題:你看到熟悉的大街有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東西?
2.通過圖片內容,發現很多國旗、標語,引出國慶節就要到了。
(二)了解國慶節的含義,中國七十周年的含義。
1.提問:國慶節是哪一天?為什么叫國慶節呢?
2.提問:我們的祖國是什么時候過的第一個國慶節?
3.觀看新中國成立的短片,了解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就是十月一日。
小結:國慶節在每一年的十月一日。新中國成立在十月一日,以后每年的十月一日就作為中國的生日,我們中國人都會為祖國慶祝生日,因此把十月一日叫做國慶節。70年過起了,今年的十月一日,就是祖國的七十歲生日。
(三)談論中國的變化及重大成就,激發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情感。
1.體會新中國成立后的發展變化。
(1)提問:你知道中國的變化有哪些嗎?
(2)看PPT圖片,了解道路、房子、橋梁等的變化。
2.體會新中國成立后的重大成就。
(1)提問:你知道中國的成就有哪些嗎?
(2)看PPT圖片,“中國天眼”、“中國載人飛船太空生活”、“奧運冠軍”等。
3.提問:看到中國的變化與成就,你有什么感受?
小結:我們的祖國成立以后,不斷地發展、壯大,有著讓很多國家羨慕的成就,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我們作為中國人,非常的自豪。
(四)為祖國送祝福。
1.以一同起立,行注目禮,觀看升國旗,表達對祖國的尊重。
2.為祖國送祝福語,結束。
(五)活動延伸
開展后續的系列活動。
1.利用區域活動,為祖國70歲生日送祝福。
2.利用國慶節假期,尋找祖國70周年的社會氛圍,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記錄下來,與同伴共同分享。
活動總結
目標落實情況——整個過程,幼兒沉浸其中,興趣濃厚且深感自豪,并能用語言表達情感,最后行注目禮升旗時莊嚴鄭重,說明歸屬感的核心經驗及活動目標已達成。
幼兒參與情況——活動內容的選擇,過程中幼兒對活動的專注力級高,慧心的微笑、表情的莊嚴、聲音的激昂、語言的活躍都體現出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
學習方法:觀察法、渲染法、表達法
觀察法:利用照片,視頻,吸引幼兒興趣點。同時更直接,明確情感體驗。
渲染法:通過音樂、視頻的渲染與照片的結合,升華情感。
表達法:說祖國的變化與成就,說出自己是中國人自豪,驕傲,激動,開心,幸福……一些列感情詞語,使歸屬感到達頂峰。
活動調整—— 經驗準備從兩條調整成為三條。之所以這樣,原因在于大班初期,幼兒對于成就的意義并不理解,提前理解成就含義,為孩子們理解教學活動內容奠定基礎。因此需要提前經驗滲透。
將目標懂得五星紅旗是中國的國旗,升國旗時應嚴肅,行注目禮,調整到經驗準備中,原因在于我園實際情況,每周一升國旗已成常態,以此為目標簡單了,但幼兒莊嚴、專注有時做不到,所以經驗準備中還應滲透。
活動過程中將討論升國旗應怎樣做刪減掉,改為直接看視頻,一同升國旗,起立,行注目禮。在此不用滲透國旗問題,有前面活動內容的鋪墊,幼兒的莊嚴與專注力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
教學方法選擇——情感為先的社會領域活動,利用談話法貫穿整個活動、利用直觀觀察法作為活動遞進升華、觀看新中國成立短片,觀看天安門升旗儀式更能達成情感目標。因此教學方法選擇是的適宜的。
教什么——教學理論:幫幼兒理解的基礎上,內化新知識的過程。想到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互動式教學的觀念。將幼兒的情感表達更直白、明確。
怎么教——教學手段:幼兒對事物充滿好奇,卻缺乏準確的客觀認知。從身邊出發,集體教學,多媒體輔助,談話的一步步深化,讓幼兒理解祖國的變化,祖國的成就,最終表達對祖國的愛。
細節思考——教學當天教師衣服有細致思考,與活動相呼應。所謂生活即教育,潤物無聲,小小細節,體現出教育的無處不在,為此活動的完成添磚加瓦,也是活動的獨到之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4
大班幼兒對影子這一趣味的光學現象異常感興趣,他們喜歡和影子做游戲,所以我們經常會開展有關影子的科學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是圍繞著影子產生的原理展開,幼兒較難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我們運用反證的方法,經過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讓幼兒自我對有關影子的錯誤或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理解紙擋住光就會出現影子,而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就能透過等粗淺的科學知識。
教學目標
1、探索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明白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
2、能與同伴合作觀察和記錄,并對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現象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塊、幼兒記錄紙若干。
2、教師演示材料:關于動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頭、手電筒、團體記錄紙一份。
教學過程
一、說說影子,引起興趣
1、師:這幾天我們都在玩影子游戲,你們發現影子有哪些趣味的現象
幼:影子有時會變得很長,有時又會變得很短,有時又會消失不見。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來影子也會停下來。
幼:影子的顏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淺。
2、小結:影子真像一個魔術師,有時會出現,有時又會躲起來;有時會變長,有時又會變短。
(分析:在本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首先對剛剛結束的影子游戲進行交流,教師在提問時特意突出“趣味”二字,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特性的興趣。經過教師的小結,幫忙幼兒回顧關于影子的各種經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準備。)
二、比較不一樣的影子,記錄各種猜測結果
1、教師演示關于動物影子的PPT,幼兒根據局部特征猜測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個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么不一樣。
3、猜猜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會有眼睛,幼兒結伴商量并記錄猜測結果。
4、交流各種猜測記錄。
猜測一:在兔子頭像上畫兩只眼睛;
猜測二:在兔子頭像上貼兩只眼睛;
猜測三:在兔子影子上畫兩只眼晴;
猜測四:在兔子頭像上剪兩只眼睛。
5、教師在團體記錄紙上記下幼兒的各種猜測,并提出要求。
師:請你們用商量好的辦法試一試,然后再用手電筒照一照,看看小動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師經過演示動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引發幼兒對兩種影子進行比較,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猜測、記錄階段。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大膽猜測“如何才能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并在教師的鼓勵下開始初步驗證自我的各種設想。)
三、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幼兒運用猜測的方法進行驗證,并進行記錄。
師:請你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記錄下實驗結果。試過自我的方法后,也能夠試試別人的方法。
2、幼兒根據實驗情景交流自我的發現。
光透過動物頭飾上的小洞后影子上就會有“眼睛”。
師:為什么給動物頭飾畫眼睛、貼眼睛都無法讓我們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個小洞就能看見呢?
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紙上的小洞后影子就會有眼睛,而畫眼睛或貼眼睛都會將光擋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間的關系。
師:小動物的眼睛都一樣大嗎為什么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結:剪的洞越大透過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過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實驗驗證后,當幼兒開始交流實驗結果時,教師的開放式提問能有效引導幼兒進行細致觀察,并鼓勵幼兒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較為復雜的光學原理。教師預設的一些關鍵提問,能夠幫忙幼兒對光和影子的一些錯誤或是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并經過同伴間的引導、自我的操作,從而進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現眼睛”的光學現象。)
四、延伸活動:手影游戲
1、出示手影游戲的PPT,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么。
2、幼兒在區角中模仿手影動作進行游戲。
教學反思
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的提問設計至關重要,有效提問不僅僅有利于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構成良好的多向互動和活躍的教學氛圍,并且在活動的猜測驗證階段,教師的有效提問還能幫忙幼兒正確理解科學現象,獲得初步的科學知識。
一、提問應服務于活動目標
在團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夠采用多種提問方式,如鼓勵式、開放式和啟發式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也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工具”之一,它能激勵幼兒專注于探究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預設的提問緊緊圍繞著活動目標,并隨著活動的開展不斷交替出現,如“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能看到它的眼睛”這一提問引導幼兒探索在影子上找“眼睛”的方法,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很多幼兒否定了自我原先的各種猜測,經過不斷的嘗試,最終找到了正確的方法,明白“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的原理,幼兒的探究欲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滿足。
二、提問應促進幼兒與材料的互動
“這兩個影子有什么不一樣”是一個比較性的提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兩個影子的不一樣之處,從而為后面的探究做好鋪墊。而教師在實驗驗證階段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不斷引導幼兒帶著問題與材料互動,進取探索并觀察影子上出現“眼睛”的原因。
三、提問應做到層層遞進
提問的設計應當具有層次性,要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入手,使幼兒逐步加深認識,建構概念,從而使整個活動過程結構嚴謹、層層遞進。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在每一環節的提問都旨在不斷推進幼兒對于“影子”的認識,如“什么方法能夠在小兔的影子上找到眼晴”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表達各自的猜測,而當幼兒在探索中找到正確的方法后,教師又進而提出“為什么畫和貼的方法都不行,而剪兩個小洞就能在影子上看見眼晴”,這樣的提問是教師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幼兒能夠理解的表達方式,利用直觀的材料,從另一個角度引導他們思考光的穿透現象。
提問的層層深入,使幼兒在操作中自發地探究、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具有層次性的提問使整個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地向活動的最終目標邁進。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1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模板12-14
蚯蚓幼兒園大班教案12-11
國旗幼兒園大班教案12-08
幼兒園大班其他教案12-08
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總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