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咿呀咿呀喲》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辨識音樂中反復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喲”。
2、主動參與,積極表現,感受節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小貓、小狗、青蛙、小鴨子)、音響、音樂《咿呀咿呀喲》、黑板。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一班的小朋友,準備好。跟著JoJo老師一起去農場玩游戲吧,出發。
二、感知音樂
音樂一:
師:“聽一聽,農場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用什么好聽的聲音跟我們打招呼的呢?
音樂二:
師:“小動物在用什么好聽的話和你打招呼?”
幼:我聽到了狗的叫聲、我聽到了貓的叫聲......
出示動物圖片:“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用好聽的聲音和小動物打打招呼吧。”
師:我們可以用咿呀咿呀喲的聲音跟小動物們打招呼!
幼:咿呀咿呀喲.....
師: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喲。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喲。
跟著音樂跟小動物們打聲招呼。
幼: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喲。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喲。
音樂三:出示小貓、小狗、小青蛙、小鴨子,模仿動物的叫聲打招呼。
音樂四:動物聲音打招呼
音樂五:孩子聲音打招呼
三、幼兒跟隨音樂創編動作,表現音樂節奏。
《咿呀咿呀喲》可以用我們身體的“頭、肩膀、膝蓋、小屁股、腳來做游戲。
幼:用我們的肩膀跟著咿呀咿呀喲打聲招呼吧!
音樂六:完整表現音樂。“讓我們一起跟小動物問個好吧。”
四、結束環節:
音樂七:互動游戲,“我們和好朋友用《咿呀咿呀喲》打個招呼,問個好吧!”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雷神
設計意圖:
《雷神》即為英國作曲家愛爾加所作的雄壯有力的《威風凜凜進行曲》,是大班打擊樂演奏活動,這首進行曲非常形象,有感染力,所以現在已經為許多國家軍隊儀式所采用。全曲速度雖然過快,但是曲調是大調式,節奏也為較簡單的2∕4拍。樂曲分為三個部分,是ABA結構,幼兒較能掌握。本活動是按照第二教時設計,它需要幼兒在運用身體動作和樂器演奏的同時嘗試為樂曲配器和指揮。活動重點是根據節奏朗誦內容匹配相應聲勢動作,如:搖手、拍腿、拍肩、拍手、拍頭等動作,在熟練掌握節奏的基礎上,根據所提供樂器的特點進行匹配演奏,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在分段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和表現。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及性質,學習語音總譜和身體動作。
2.能根據總譜的結構及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進行節奏表演。
3.表演中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使自己的節奏與同伴保持一致。
活動準備:
1.《雷神》圖片、樂曲圖譜。
2.樂曲《雷神》。
3.幼兒人手一個樂器。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雷神》的兩幅畫面場景,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快看:天上怎么了?
幼兒:閃電、打雷、下雨……教師:那打雷時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誰來學一學?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學念句子:雷聲轟隆隆。
教師:下過了雨,天又會變得怎樣?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兒:開心、高興……教師小結:有一首樂曲講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評析:通過兩張簡單的圖片,在幼兒直觀感知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單的交流,然后直接進入主題,引出《雷神》這首樂曲。 )
(二)幼兒完整欣賞樂曲《雷神》。
教師配上說詞和身體動作表演。
(評析: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幼兒對樂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采用視聽欣賞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通過大的圖譜,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喜悅、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意境里,并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
(三)理解A段音樂,嘗試用語言圖譜和身體動作來表演。
1。教師配樂念圖譜。
教師:樂曲中都說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卡,并逐句練習。)(評析:這一環節教師起到了示范作用,為下一環節幼兒跟念做好了鋪墊。)
2。幼兒跟著音樂念圖譜。
教師:小朋友也一起跟著樂曲說一說吧。(播放音樂,幼兒集體念語音圖譜1—2遍。)
3。教師示范身體動作。
教師:現在小手也想來參加呢!我們一起看一看。(教師示范動作。)教師:剛才小手都做了哪些動作?
幼兒:搖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師:你們想來試一試嗎?我們來試試看。(教師可用夸張的動作提醒幼兒注意音樂的轉換部分。)
4。幼兒聽音樂做身體動作。
(評析:本環節教師結合譜圖通過自身的示范,幼兒模仿并創編多種方式的節奏表現形式,既避免了幼兒單調的節奏練習,同時又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理解B段音樂,并練習身體動作。
1。傾聽B段音樂,猜測故事情節。
教師:轟隆隆的雷聲過后下雨了,雨滴會滴在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呢?雷聲又會在什么時候再次響起呢,我們從第二段音樂中聽一聽,找一找。
教師:從這段音樂中,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找出雨滴落到的身體部位,雷聲響起的節奏點)
2。幼兒嘗試練習身體動作。
教師:我們把這段音樂也用小手表演一下,雨點落在頭上我們做什么動作?落在肩上做什么動作?落在腿上做什么動作?落在全身又做什么動作?雷聲響起做什么動作?(引導幼兒分別用拍頭、拍肩、拍腿、拍手等動作來表示。)
3。難點過渡句練習。
教師:小朋友有沒有發現雷聲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前面兩次打雷分別發出一聲,后面的兩次打雷分別發出兩聲。)教師:聽一聽,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后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教師動作示范,引出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四聲開始打雷,后面兩次從閃電第二聲開始打雷。)教師:我們來用小手試一試。重點練習。
(評析:這個環節是一個難點,教師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幫助幼兒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一定的情境也使幼兒在學習起來能保持良好的興趣,通過細致的引導幫助幼兒辨別和記憶雷聲的不同。)
(五)教師出示C段圖譜,引導幼兒學習語音譜C段和身體動作。
1。教師朗誦語音圖譜。
教師:雷聲停了,天氣終于放晴了。我們聽聽第三段音樂說的就是這件事。(教師配樂朗誦圖譜。)
2。幼兒跟著音樂朗讀圖譜。
3。幼兒自主看圖譜做身體動作。
教師:你們能看著圖譜動作提示,讓小手也參加第三段的表演嗎?("陶陶"這個地方用什么動作表演,拍手。)教師分別問:這是什么動作?
(評析:本環節比較簡單,幼兒有一定的前期經驗,因此主要讓幼兒在自主看圖譜進行學習練習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的提煉和總結,既是對前面經驗的一次鞏固,又是本環節的一個練習。)
(六)教師引導幼兒邊說邊做動作來感知整首樂曲。
教師:現在我們把A、B、C三段的音樂連起來,把打雷、下雨、雨停都說進去。
(評析:這個環節是將分段式的學習進行匯總,讓幼兒進行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做進一步的指導,掌握的好的繼續鞏固,掌握不夠的教師進行再次引導,這樣有利于幼兒接下來的分組表演。)(七)教師引導幼兒分組表演《雷神》。
1。教師引導幼兒看指揮,分聲部做身體動作,幼兒分成三大組。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做得很熟練了。現在小朋友分成三組進行練習,第一組做手部動作(搖手、拍頭動作由這一組完成)、第二組做腿部動作、第三組做肩部動作,拍手動作我們一起來。圖中有幾次需要我們一起演奏的地方。(重點引導幼兒說出三個地方需要幼兒共同演奏。)
2。不聽音樂,空手進行練習,熟悉各自的.演奏內容。
3。聽音樂,教師指揮,分部進行練習。
教師:剛才在演奏的時候有什么問題嗎?可以怎樣解決?
(評析:這個環節是讓幼兒不聽音樂先空手練習不僅可以鞏固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了解幼兒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避免了樂器合作演奏時的雜亂現象。)
(八)配上樂器一起演奏《雷神》。
1。 教師指揮,幼兒分三大組、三種樂器演奏。
教師:現在就請出我們的樂器一起來演奏吧!準備好了,一邊看老師的指揮,一邊跟上節奏,整齊的演奏才好聽呢!
2。 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演奏樂器中的困難。
教師:在剛才的演奏中你覺得自己什么地方有困難?誰能幫助他?
當幼兒感覺困難無法解決時,教師可以放慢速度,用哼唱方式帶領幼兒進行打擊樂演奏活動。
(評析:在幼兒徒手練習情況已經掌握較好的情況下,幼兒配上樂器,就能看著老師的指揮較為熟練的進行演奏,這樣的方式對于人數較多的班級來說是比較適合的,使得孩子都能體驗到合作演奏帶來的成就感,增強其信心,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打擊樂的演奏興趣。)
活動延伸:
1.音樂活動:幼兒交換樂器,再次進行演奏。
2.區角游戲:小舞臺表演中增加次節目,讓幼兒進一步鞏固練習。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活動中能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積極參與活動。
能夠大膽、獨立地運用圖標、語言等方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通過欣賞一首樂曲的多種表現形式,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感。知道相同的音樂,在不同的演奏方式下,能夠表達出不同的情緒、情感。
活動準備
電腦多媒體、影音光盤、圖表及標記(附后)。
舞曲版:摘自陳美小提琴《康康舞曲》。
歌唱抒情版:剪輯自香港電影《河東獅吼》片斷。
交響樂版:選自音樂光碟《世界名曲集》——《地獄與天堂》。
活動過程
1.引入課題,導語。
前兩天,老師聽到一首好聽的音樂,是在手機上有的,好像是……”(播放樂曲)
2.欣賞樂曲,《地獄與天堂》(片斷)。
(1)、教師:“這首曲子你們聽過嗎?在哪里聽到過,叫什么名字?”
(2)、幼兒欣賞樂曲《地獄與天堂)(片斷)。
①教師:“老師這兒也有3段和這段音樂一樣的曲子,我們先叫它《菠菜歌》吧,你們想不想聽?”
②討論: .
(a)這3首樂曲聽起來一樣嗎?(實際上3首樂曲曲譜相同,讓幼兒籠統的感知,描述同一首樂曲有三種演奏、表現形式上的不同)
(b)我們來討論一下,所聽的3段曲子有什么不同?
我們先看看在速度上這3段曲子有什么不同點?(有的快,有的慢……)再看看在強弱上它們有什么不同?(有的聽上去聲音很強,讓人覺得有點吵;有的聽上去較柔弱,讓人聽得很舒服……)
最后看看所聽3段音樂在感覺上有什么不同?(有的音樂聽過后讓人很開心,想笑;有的音樂昕上去讓人很興奮,想跳舞;有的音樂聽上去感覺很溫柔,很抒情……)
(3)、幼兒再一次完整地欣賞樂曲。
①介紹圖表和卡片,幼兒了解使用的方法。
教師:“下面,我們聽這3段音樂玩一個好玩的游戲。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張卡片,在這張卡片的反面有許多符號圖標,我們現在一段一段地按順序來欣賞這三段不同的音樂,請你在聽過音樂以后,在卡片反面選擇一張你認為最能夠表現這段音樂的符號圖標,貼在正面代表那段樂曲的號碼和格子里面。”幼兒教育網()
②幼兒逐段欣賞樂曲,分別根據三段樂曲的風格選擇一張相應的圖標貼在卡片正面的格子里。
(a)鼓勵幼兒根據自已的感受,獨立地選擇圖標,不受其他人的影響。
(b)幼兒根據自己選擇的圖標,大膽地表述自己選擇這張符號圖標I撤理由,并能夠和大家交流對每一段曲子的感受。
③播放3段樂曲,讓幼兒逐段驗證樂曲風格和自己的感受是否一致。
(4)、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再次討論:
①教師:“我們都能聽出這3段曲子能夠給人不同的感覺,那我們來討論一下,這3段曲子比較適合在什么時候聽呢?”(快的曲子,適合在購物、鍛煉的時候昕;抒情的曲子,適合在睡覺前或者傷心的時候聽;節奏很強的曲子,適合跳舞;幽默的曲子在難受、傷心的時候聽……)
②幼兒再次欣賞音樂與音像畫面,驗證自己的討論結果是否正確。
3.了解樂曲的作者,欣賞樂曲最初的演奏風格。
“這段樂曲,人們給它起了好多名字。我們聽到它時,因為里面有‘我是一棵菠菜’的歌詞,我們就叫它《菠菜歌》;當它用來給別人跳舞時,名字又叫做《康康舞曲》;其實,這首樂曲真正的名字叫《地獄與天堂》,它是由法國的一名叫奧芬·巴赫的作曲家寫出來的。后來人們覺得這首曲子非常好聽,就把它變化成不同的節奏和風格,在不同的場合進行演奏,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感覺。現在,你們想聽聽這首樂曲最初是怎樣演奏的嗎?”
4.邊欣賞音樂,邊做游戲。
(1)、這首樂曲真是好聽,我們一起來邊聽音樂,邊玩個游戲放松一下吧。
(2)、請幼兒在3段不同風格的樂曲中,選擇1段進行游戲(唱歌或者跳舞)。
5.討論過程中,感受音樂。
引導幼兒注意在前面的討論過程中,別人與自己不同的感受和觀點,明白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各人對音樂的感受是不同的。
(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其實是不一樣的,比如:你們在難受的時候,想聽幽默的音樂讓自己笑起來,而有的人可能更愿意聽一些抒情的音樂,讓自己好好放松心情……)
作品分析
這首由法國作曲家寫作的交響樂曲,旋律歡快、活潑,經后人的改變后,廣泛運用于舞蹈、影視作品及電子音樂產品中,為人們欣賞、接受和傳唱。本次欣賞活動中所采用的這段音樂的三種表現形式,分別具有抒情、搖滾、幽默的風格,特點鮮明,接近幼兒的感知經驗,有利于幼兒感受和表達,并能較好地進行交流。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①區分歌曲中的“勤勞人”和“懶惰人”對“勤勞”和“懶惰”有一個初步概念。
②會唱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準確把握歌曲節奏。
③喜歡音樂活動,能夠融入到集體音樂表演活動中。
【活動重點】學唱歌曲,做個快樂的勤勞人。
【活動難點】準確把握歌曲節奏,唱準節奏。
【活動準備】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故事《勤勞人和懶惰人》。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根據歌曲《勤勞人和懶惰人》改編故事,勤勞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懶惰的人因為懶于動手,最后餓死的結局,引導幼兒做一個快樂的勤勞人,遠離懶惰的人。(可以對“勤勞人”和“懶惰人”進行討論,對“勤勞”和“懶惰”進一步認識)
二、教師彈唱歌曲,進入音樂教學
師:寶貝們老師不僅會講勤勞人和懶惰人的故事,還會唱勤勞人和懶惰人的歌呢!不信你們來聽聽,聽聽老師唱了些什么!(初次試聽)
教師再次彈唱,幼兒帶著問題聽歌曲(第二次聽歌詞),導入的故事中的內容大多和歌詞內容相仿,幼兒應該可以很快說出歌詞大意
分句彈唱,熟記歌詞,學唱歌曲(這里需要反復幾次,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把握節奏)
三、表演唱
此環節為游戲環節,幼兒可進行分組唱或者歌詞接龍等方式在游戲中熟練歌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民族樂器琵琶與二胡,了解它們的異同(構造、音色、演奏方法)
2、欣賞琵琶、二胡所演奏的樂曲,對民樂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琵琶、二胡各一把,樂器展示架兩個,民樂演奏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在學樂器?”(鋼琴是外國人發明的,是西洋樂器,而古箏、二胡可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制作出來的,我們叫它民族樂器)
二、感知民族樂器琵琶與二胡,了解它們的構造、音色、演奏方法。
(1)展示琵琶:
1、這是什么樂器?(它是我們中國的民族樂器——琵琶)
2、琵琶它像什么?(像半個切開的梨,上面大,下面小)
3、琵琶的聲音是怎么發出來的?(請幼兒上來摸一摸)
4、介紹琴弦,摸了一下這幾根像細繩一樣的東西就會發出響聲,這是什么?(它叫琴弦,琵琶有幾根琴弦)
5、琴弦上面是什么?(琴軸)猜猜琴軸有什么用?
6、介紹琵琶的音箱(抱琵琶在幼兒耳邊撥琴弦,感知音箱的功能)。
7、老師彈琵琶,讓幼兒感知琵琶的音色。
8、欣賞VCD(演奏家演奏琵琶名曲“高山流水”)
提問:
1、你們覺得叔叔彈得好不好?為什么會彈得這么好?
2、這首曲子聽起來有什么感覺?節奏怎么樣?好象聽到了什么?
(2)展示二胡:
1、你們知道它叫什么樂器?(它也是中國的民族樂器——二胡)
2、它長得什么樣?和琵琶有什么一樣,有什么不一樣?
(也有弦,只有二根;有兩個琴軸;有一琴筒即音箱;有琴弓。)
3、二胡是用琴弓在弦上推、拉演奏曲子的。(請幼兒上來嘗試)
4、欣賞二胡曲“賽馬”,并請幼兒說說二胡的聲音及聽了曲子后的感覺。
小結:琵琶、二胡都是中國的民族樂器,琵琶用指甲彈叫彈撥樂,二胡用弓拉叫拉弦樂,它們的聲音都很優美、動聽,能演奏各種曲子。
三、辨聽琵琶與二胡的音色。
(老師放幾段音樂,幼兒認真傾聽后分辨出是琵琶還是二胡的聲音。并模仿它們的演奏方法。)
四、延伸活動:
中國的民族樂器還有很多,你們知道嗎?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園用自然聲音唱歌,吐字清楚,唱好附點。
2、通過學習歌曲,教育幼兒要認真學習,不驕傲。
3、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螃蟹、小鴨、小兔、大馬貼絨教具;錄音磁帶;準備每人一份需改正的畫;請一名幼兒扮演丁丁。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丁丁的故事,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你們知道丁丁嗎?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講一講丁丁的故事。”教師根據歌曲內容編一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直觀學習歌詞。
1.教師出示四條腿的螃蟹問:“這是什么?這只螃蟹畫的對么?錯在那里?
2.依次出示小尖嘴的鴨子、圓耳朵的小兔子和沒尾巴的大馬,進行逐個提問。
幼兒回答后,教師說:“我們把丁丁的故事編成幾句話來說一說吧!引導幼兒按歌曲節奏來學說歌詞。
(三)啟發幼兒為歌曲起名字,并學唱歌曲。
1、教師啟發引導幼兒說,丁丁這個小畫家畫畫太粗心,一點都不認真,我們應該叫他什么樣的小畫家呢?引出《粗心的小畫家》。
2、教師范唱一遍歌曲。
3、進行發聲練習,復習歌曲《畫媽媽》
4、在教唱過程中,重點學習附點音符的正確唱法,學習節奏型:××××|×××|
5、欣賞錄音機里的歌曲。
6、變換多種形式教幼兒演唱(如:拍手、拍腿、分大、小聲、集體演唱等)。
(四)現場操作,請幼兒改畫。
1、丁丁這么粗心,又不愛動腦筋,把畫畫錯了,請小朋友動動腦筋,幫丁丁把畫改正過來好嗎?請個別幼兒上前進行改畫。
2、為了使每個小朋友都有改畫的機會,老師給每人準備了一份錯誤的畫,回家后幫丁丁改正。
(五)情景表演,增強活動的感染力。
1、把丁丁請進教室,丁丁看到小朋友幫他改了畫,他表示感謝,并向大家承認了錯誤,表示以后要認真學習畫畫,改正粗心的毛病,在也不驕傲。同時也是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2、丁丁為感謝大家,來為幼兒跳個舞《娃哈哈》,幼兒欣賞。
3、小朋友為了表示和丁丁的友好,跳起舞蹈《友誼舞》。
(六)請丁丁和小朋友一起跳起歡樂的舞蹈,共同體驗其中的快樂,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學生們很喜歡這首歌,在笑“丁丁”的同時告訴自己不要像他一樣粗心。在這首歌結束后,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把這首歌創編下去,如:畫的小猴、小豬、小山羊等小動物又會被丁丁畫成什么樣呢?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目標:
1.感受將生活中的物品運用于音樂活動中所帶來的創意性的表達方式。
2.嘗試運用多種方法讓紙杯發出不同的聲響,表現出一定的節奏。
3.能與同伴協商、合作。
準備:
1.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欣賞用紙杯作打擊樂材料的表演視頻,嘗試模仿視頻中的不同動作讓紙杯發出不同的聲響。
2.將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欣賞的視頻資源添加到音樂區PPT節目菜單中,便于幼兒自主欣賞、學習。
3.紙杯4~6個,便于幼兒擺放、敲擊紙杯的操作臺。
玩法說明:
幼兒在欣賞視頻的基礎上充分探索讓紙杯發出聲音的方法,形成自己的一種演奏方式和節奏型后,協商演奏的順序,合作表演。
指導要點:
1.教師要給予足夠的時間,鼓勵幼兒自由探索讓紙杯發出聲音的方法。
2.引導幼兒通過協商共同明確演奏的順序,知道一輪演奏完后要重頭開始、循環表演。
小貼士:
在網絡上搜索關鍵詞“節奏紙杯”,即可獲得多個用紙杯進行演奏的視頻,教師可選擇其中動作易于觀察、時長較短的視頻給幼兒欣賞,豐富幼兒的經驗。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感受不同節奏的小雞叫聲,在游戲中感應小節末拍節奏。
2.能用(輕、慢)和洪亮的聲音表現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緒。
活動準備:
1.母雞孵蛋的音樂,雞蛋三個,三種不同形象小雞的圖片
(棒棒雞、打嗝雞、害羞雞)。筆。
2.鈴鼓、絲巾每個小朋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熟悉歌曲《母雞孵蛋》歌曲旋律
師:今天母雞要孵蛋了,我們來聽聽母雞孵了幾個蛋?
教師《母雞叫咯咯》音樂律動進場。
師:母雞孵了幾個蛋?
二、認識三個不同特征的小雞寶寶,并能模仿各種形式小雞的叫聲。
師:你們看看母雞的蛋都一樣嗎?
1.棒棒的小雞——感受1/4小雞的叫聲,能用洪亮、有力的聲音表現自信。
(1)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雞?為什么?
(2)傾聽棒棒小雞的叫聲,教師用簡單圖示表示,幼兒模仿。
(3)鼓勵幼兒唱出有力的聲音。
(4)想象自己是身體很棒的小雞并演唱。
2.打嗝的小雞——感應小節末拍節奏。
師:這只雞喜歡打嗝,它的名字叫打嗝雞。
(1)聽出打嗝小雞在小節末拍打嗝的規律,教師用筆畫出打嗝雞的叫聲。
(2)幼兒學會在結尾處做打嗝動作。
(3)唱歌時對著別人打嗝禮貌嗎?怎樣能讓別人聽不到打嗝的聲音?
(4)練習唱準小節末拍的休止符。
3.害羞的小雞——用輕、慢的聲音進行表現害羞。
師:他是什么樣子的?聽聽害羞雞唱歌是什么樣子的?
(1)用拖小尾巴的圖示表示害羞雞的慢。
(2)師:害羞雞在介紹自己的時候是這么樣的?他的聲音呢?
(3)學習害羞雞唱歌
4.集體歌唱,模仿三種小雞的叫聲。
師:這三只小雞的叫聲合起來是一首好聽的歌呢,名字叫《母雞孵蛋》。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三、介紹鈴鼓和絲巾的特點,用鈴鼓和絲巾表現各種特征的小雞叫聲。
1.師:你們覺得絲巾可以用來表示什么小雞?鈴鼓呢?
什么樣的聲音可以給棒棒雞伴奏?
怎樣給打嗝雞伴奏?到了打嗝的地方可以怎么辦?
怎樣給害羞雞伴奏?
2.借助樂器、道具表現歌曲《母雞孵蛋》。
四、拓展經驗
出示雙胞胎小雞
師:雞媽媽除了孵出了那三只小雞,還孵出了這對雙胞胎小雞。聽聽他們的叫聲是什么樣的?
師范唱雙胞胎小雞的叫聲。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8篇】相關文章: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六篇01-23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九篇01-18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范文五篇01-28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9篇01-23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匯編六篇01-22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六篇01-21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合集7篇01-21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六篇01-27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8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