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匯總十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根是孩子們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在幼兒園的種植園里,在和媽媽奶奶逛菜場時,在幫媽媽奶奶撿菜時,都能看到各種蔬菜的根,但是,這個“看見”,是孩子的無意注意,通過本次活動,我們將孩子的無意注意提升到有意注意的高度,不但豐富了孩子的知識,也激發了孩子探索的興趣。
在活動中,我們將孩子的自我管理融入到教學中,從幼兒的第一次探索到他們的第二次探索,都能看到孩子自主管理的影子。尤其是孩子的第二次探索,從他們的自我結合分組、組長的選出、工作的分工、回答問題的人選等等,教師都只是一個旁觀者,讓孩子充分自由發揮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根的不同形態,知道植物的根生長在土里。
2、在活動中能大膽表述,體驗探索不同植物根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樹根、黑板、籃筐。
2、園內種植園
3、幼兒問卷《列舉三種根的樣子》(用圖文結合的方式)
四、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樹根,讓幼兒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2、你們還知道什么植物有根?
3、教師小結:原來,大部分植物都有根。
(二)、第一次探索
1、幼兒動手找青菜的根
(1)今天,我們來到了種植園,那你們知道我們的種植園都有哪些蔬菜呢?
(2)你們真棒,那我要考考你們:請你們找一找青菜在哪里,它的根又在哪里?請你動手拔一拔,看誰的動作最快。
2、集合,提問:請你說一說青菜的根在哪里?你從哪里找到青菜的根?
2、小結:原來根喜歡住在泥土里。
(三)、第二次探索
1、請你說一說青菜的根長得什么樣子。
2、小結:青菜的根是直直的,旁邊有許多小毛毛。
3、我們的種植園里有那么多植物,是不是每種植物的根都和青菜的根長的一樣呢?想不想一起去探索發現根的秘密呢?
4、接下來給你們一個任務:請你去找一找、拔一拔、看一看,(教案 ) 菜園里其他植物的根。要求:(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選好組長到老師這里拿筐。(2)每種植物只能拔一顆,并且拔的時候把它記錄下來(出示記錄紙)(3)聽到鈴鼓聲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三人坐在一起。
5、集合:幼兒分組介紹自己的記錄(從幼兒記錄的方法、形式上進行點評)
6、幼兒觀察自己拔的蔬菜的根。
提問:你們找到了哪些植物的根?他們的根分別是怎樣的?(每組一個代表發言回答,其他組員補充)
7、根據幼兒觀察到了不同根的特征進行分類。
小結:我們今天都發現了根的秘密,想菠菜、青菜這樣直直的根,他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直根系。像韭菜、大蒜的根,像老爺爺的胡須,叫須根系。像蘿卜這樣的根粗粗大大的,叫變態跟。
(四)、結束
剛才我們發現了根的秘密,那你們知道根有什么用途嗎?回家查查資料,我們下次再討論。
五、活動結束: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種植活動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教案目標:
1、教育幼兒在生活中關心、幫助他人,懂得助人為樂的道理。
2、繼續培養幼兒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3、理解內容,記住大體情節,學習詞:助人為樂。
教案準備:
多媒體課件、字卡
活動分析:
這個語言淺顯易懂,情節生動有趣,適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學習這個的重點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懂得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難點是體會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以提問法、引導法突破重難點,在導入時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理解在什么時候心情會很快樂。以欣賞課件為切入點,引起幼兒興趣,講述,進行提問:的名字?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分段欣賞課件并進行提問:金龜子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小魚、大龍蝦和蝴蝶是怎么做的?他們的心情怎么樣?進行生活延伸:你想想還有什么辦法來幫助它?在生活中應該怎樣來幫助有困難的人?
教案過程:
一、導入
提問:小朋友,你們遇到什么事時,心情會很快樂?
二、展開
1、展示課件,幼兒聽
提問:
(1)的名字是什么?(出示字卡:百花公主)
(2)中有誰?(出示字卡:百花公主、魚、金龜子、龍蝦、蝴蝶)
(3)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分段欣賞
提問:
(1)金龜子是怎樣做的?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2)魚兒們聽到公主的哭聲是怎樣做的?魚兒、龍蝦幫助公主后,心情怎么樣?為什么?
(3)蝴蝶是怎樣幫助公主的?幫助后的心情怎么樣?
(4)你喜歡中的誰?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詞語:助人為樂)
3、擴散思維
提問:還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百花公主?
三、結束:
進行生活滲透,請幼兒講一講如何在生活中幫助有困難的人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創編節奏型的能力,提高使用節奏樂器演奏樂曲的技能。
2.激發幼兒欣賞、感受、表現音樂的興趣和能力。
3.初步認識瑤族的服飾特征,節奏譜,瑤族服裝一套。
【活動準備】
錄音機、所需磁帶、節奏譜、瑤族服裝一套。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入活動室進行律曲表演
二、復習節奏型
1.用體態律曲復習語言節奏《小毛驢》。
2.復習照譜視奏。(出示節奏譜)
小貓:× × | × 0 ||
小鴨: × × | × ××||
小雞: × × × | × × ×||
公雞: × × × | × × ×||
青蛙: ××××× | × × ×||
3.啟發幼兒按以上節奏型創編語言節奏:
例:× × | × × × || ①
我 愛 幼 兒 園
××××× | × × ×|| ②
夏天到來了 荷 花 香。
三、復習節奏樂《金蛇狂舞》
四、請幼兒聽音樂《瑤族舞曲》,談感受
1.請幼兒說說音樂的節奏是幾拍子的?整個音樂分幾段?兩段有什么區別?
2.教師講解《瑤族舞曲》的音樂性質及特點。
3.請一名教師扮演瑤族客人表演舞蹈,幫助幼兒認識瑤族服裝特征理解音樂,激發幼兒演奏興趣。
五、教師、幼兒為樂曲創編節奏
第一樂段
1.請幼兒聽音樂,加深熟悉程度。啟發幼兒根據音樂的性質和自己樂器的音色創編節奏型。
2.用樂器合奏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1.聽音樂加深印象。
2.請幼兒拍腿、拍手、跺腳照譜視奏。
3.用樂器照譜合奏。
六、老師指揮幼兒用節奏樂器完整地演奏
1.配班老師用大鼓合奏。
2.幼兒伴奏請瑤族客人跳舞。
七、在歡樂的樂曲聲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兒歌《蟲蟲蟲蟲爬》簡單、有趣,每一幅圖畫聯結起來就像是一幅慢慢展開的分格漫畫,陸續出場的角色將兒歌內容一波一波地推進。采用了循環兒歌的形式,有很強的節奏感。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開頭呼應,非常有利于幼兒進行預測。同時在知識經驗方面,還展現了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特征,用“爬、飛、跳、游”等動態詞描繪了小動物的活動方式。
針對同一教學內容,讓教師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次調整活動的設計,重新組織重、難點,這對于幼兒教師來說也是一次不同尋常的“經歷”。這一活動設計我們根據兒歌的節奏框架,在難度和重點方面進行了調整,使它更適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并根據語言學習領域里提倡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將這個學習活動的目標定位在:
1.通過游戲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圖片的內容,體驗兒歌的韻律和節奏。
2.感受圖片分格線的格式,以此猜測兒歌的內容并學習仿編兒歌。
3.體驗參與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伴奏旋律、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模仿小動物
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音樂,咦,我們一起聽聽這段音樂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又是怎樣走路的?(老師提醒幼兒用節奏來念)帶領幼兒聽音樂模仿小動物的“爬、飛、跳、游”4種走路方式。
(首先,創設情境,以一首聽上去輕松而且節奏感很強的旋律導入,并借助于問題:這段音樂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動物,他們又是怎樣走路的,來調動幼兒最直接的經驗回憶。帶領幼兒模仿小動物,雖然這個環節比較簡單,但需要幼兒不斷適應新的動作模式,因此老師的示范、鼓勵等策略由而此介入:看,誰來了,它是怎樣走路的呀?等等,幫助幼兒初步感知了兒歌的節奏型,為后面的活動做了很好的經驗準備。)
(二)看圖學兒歌,了解分格線的格式
老師:“剛才你學了哪些小動物,它是怎樣走路的?”
老師:“我們還可以把這個好玩的游戲變成一首很有趣的兒歌呢?這首兒歌在哪兒呢?就藏在老師帶來的圖片里,我們一起來看看。”
1、出示第一張圖片:
老師:“圖片上有誰?它在干什么?它爬到誰的家?”
(這張圖片可以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蟲蟲蟲爬,爬到蝴蝶家。”老師帶領幼兒集體學說。)
2、出示第二張圖片:
“蝴蝶是怎樣走路的?它又會飛到誰的家呢?”
(這張圖片也可以像第一張圖片一樣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誰來說說,請幼兒個別講述——“蝴蝶蝴蝶飛,飛到青蛙家。”)
(將第一幅和第二幅圖片放在一起講述因為這兩幅圖片的內容、畫面、句式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問題簡單明了,對幼兒來說,圖片兒歌的內容是簡單的,富有節奏的句式是有趣的。因此,這個環節我不斷地提醒幼兒將注意力集中在兒歌的句式節奏上。通過這一環節,幼兒也會初步感知到這種首尾呼應的句式。)
3.了解分格線的格式
(1)請幼兒比較第一、二張圖片:“這兩張圖片和我們平時看的圖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能發現其中的小秘密嗎?”
(2)向幼兒介紹分格線。
老師:“這個分格線有什么用呢?”
小結:當我們把幾幅小圖片放在一起,用分格線隔開,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小動物在做這些事情的連續過程了。
(3)出示第三幅圖片:
老師:“這幅圖片上也有分格線,誰來用一句好聽的話把這幅圖片的內容像前兩幅圖片一樣說出來呢?”
——“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魚家。”
(這個環節重點是解決分格線這個難點。分格線對于幼兒來說知識性含量大,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個大環節中單獨解決掉,同時也是想讓幼兒帶著初步掌握的知識經驗潛移默化地在后面的環節中慢慢地消化理解。)
4.第四、五張圖片:
老師:“咦,小青蛙跳到小魚家,它找小魚干什么呢?”原來,青蛙要告訴小魚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
老師:“在小魚的身邊出現了什么呀?”———魚網要來網小魚了。
“小青蛙會對小魚說什么?”
“小魚會害怕嗎?”
“小魚小魚游,游到誰的家呢?魚網是它的家嗎?它的家又在哪兒?”
“小魚究竟有沒有被抓走?我們一起看看”
“小朋友在干什么?哦,小朋友跑呀跑,跑回了自己的家。”
(這兩張圖片的內容和前面圖片的內容相比略有不同,因此一系列的提問采用了遞進的形式讓幼兒在聯系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猜測、推斷。建構了有效的師生互動。)
5.完整地學說兒歌一遍。
老師:“我們一起來聽著好聽的音樂把兒歌完整地說一說。”
(形象生動的圖片配上韻味十足地旋律,能在瞬間調動起幼兒的視聽感官,培養了幼兒欣賞性的傾聽能力,促使幼兒在傾聽和欣賞畫面過程中油然而生一種愉悅感。給了后面創編活動帶來無限想象的空間。)
(三)創編兒歌
1.集體創編。
老師:“在這首兒歌中講了4種小動物不同的走路方式,在一開始的游戲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小動物的走路方式。咦,我們能不能把這些會爬的、會跳的、會走的小動物編進兒歌中,讓它變成一首會變化的兒歌。我們來試試,好嗎”
“好,我們先來看第一張圖片,除了毛毛蟲會爬,還有誰會爬?”
(幼兒說出小動物的名稱,老師相應地貼上圖片。)
幼兒一起把新創編出的兒歌說一說。
2.個別創編
老師:“大家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圖片,大家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放在圖卡上來創編新的兒歌。
要求:
(1)新兒歌中幾種小動物走路方式要不一樣。
(2)貼圖片的時候,想一想,前一幅分格線后面的圖片應該和后一幅分格線前面的圖片怎么樣?你的新兒歌能不能連貫地講下去。
幼兒分別操作。
3. 幼兒展示自己的兒歌
(這個大環節應該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由集體創編——小組展示幫助孩子更好地遷移作品經驗。這也是實現教育活動目標的一個重要手段。這種講述遷移更好地幫助幼兒把書本經驗轉化為實踐生活經驗。同伴之間的合作,創編出一個個有趣的兒歌。一個幼兒的表述,有啟發了其他幼兒的想象,開拓了思路,從而引發更多的新組合。)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對于純粹以“數字符號”進行“運算”的數學活動尚顯吃力。這種吃力,有時候表現在運算時的猶疑和出錯,有時表現在偷偷摸摸的手指掐算中,還有時候表現在偏愛加法運算、回避減法運算中,等等。究其原因,是與他們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年齡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在相關的課程安排和活動設計中,為了減少孩子在數的運算學習中的困難,我們慣常的做法是:從比較簡單的2的加法開始學起,在活動中盡可能豐富的材料、反復的操作,為他們的運算思考形象的支撐和盡可能多的知識歸納和演繹的機會。然而,對于孩子的數學運算學習而言,收效并不明顯。
從孩子們屢禁不止的“掐手指”運算中受到啟發,筆者利用孩子們生活中熟悉的“10個手指頭”,作為他們學習加減法的形象具體、使用便捷的“操作材料”,來支撐他們運算思考,以期孩子從相對固定的操作對象、持續漸進的運算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漸產生從“手指在眼前”到“手指在心中”的相關10以內數運算的概括、內化。同時,本著“每一位幼兒都是其他幼兒的重要資源”的思考,引導孩子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輕松的手指游戲表演、記錄等的互動情境中,共同梳理出10的減法算式,體會同伴合作學習帶來的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勝任感。這些相關運算活動的積極情感和學習技能的積累會潛移默化地遷移到日后的2~9的加減法學習活動中去。
活動目標
1.以同伴10個手指的“藏起”為情境進行10的減法算式的記錄,體會減法算式在記錄數量變化中的簡單、便捷。
2.比較同伴間10的減法算式記錄條目的多、少、一樣多,體會“有順序”的操作活動給記錄帶來的幫助。
3.在游戲活動反復進行中,增進幼兒對“一”、“一”等符號的理解,激發幼兒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兩兩結伴進行合作運算和記錄的經驗。
2.教師自制10只手指分別藏起1個到9個的圖片,以及對應的10的減法算式ppt課件。
3.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手指游戲。
和幼兒一起玩他們所喜歡的手指游戲。
師:你有幾個手指頭?你喜歡它們嗎?你會用手指頭擺造型嗎?這個造型要用幾個手指頭?
(這一環節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從對手指游戲、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現中’,豐富和加深幼兒有關手指和數量的.特殊表象,為接下來的數的運算活動建立“跳板”。)
2.看“圖”玩游戲——手指頭,藏起來!
(1)介紹游戲玩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老師喜歡一個“藏起來”的手指游戲。我來藏,你來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師藏了幾個手指頭。
(2)教師演示,幼兒猜測。幼兒猜測后,教師追問:你怎么猜得這么準的呢?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觀察、思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們一共是4個,所以藏起了4個”。
(3)鼓勵幼兒自主玩這個游戲。教師可以用激將法,比如說:你們會玩這個游戲嗎?讓你看“圖”玩“藏手指頭”的游戲你能行嗎?
(4)出示“圖卡”,逐張和幼兒討論圖畫的意義: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們藏幾個手指頭?
(5)幼兒自主看“圖”游戲。
(由“藏起”的游戲,自然引發到對“少掉”的直觀理解,再分別與數學符號“10”、“一”、“4”等之間建立更進一步的聯系,引發幼兒自主建構“10一4”這一算式中所隱藏的數學運算意義,并通過自身的實踐——也來玩“藏起”游戲,在動作表現中不斷鞏固和加深對減號以及減號前后數字的理解認識。這個過程必須以孩子自身的反復動作為基礎建構,孩子的理解認識才能深入透徹,日后的應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暢。)
3.“示意圖”大變身——看看“?”來回答。
(1)將“10一1”變化成“10一1=?”,引導幼兒觀察思考:你發現了什么?這是什么意思?如果讓你來回答這個“?”你會怎么回答?
(2)結合情境“10—1=9”所表達的完整意思:原來是10個手指頭,藏起了一個手指頭,還剩下9個手指頭。
(3)通過追問,引導幼兒理解各種符號的意義:“一”后面的數字是什么意思?“=”后面的數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圖片“10一4=?”,引導幼兒思考:你會回答嗎?你怎么回答出來的?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5)請幼兒自主出題進行運算:讓你來出“題目”考考大家,你還會出些什么題目?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書寫算式,并引導集體中的其他幼兒及時回答。
同時引導幼兒思考:哪些題目我們回答比較快?為什么?有沒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讓我們“回答得慢”的題目再快一點呢?
:如果讓你給今天我們玩的這個游戲取個名字,你說是什么游戲?(10的減法)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圖”就是“減法算式”。
(至此,孩子們對于10的減法算式的完整結構才有了整體認識和理解。回顧這個逐步建構的過程,是以孩子的操作游戲為基礎,讓孩子主動觀察發現、積極猜測理解的動態的過程。抽象的減法運算因為有了孩子手、眼、.腦的相互協同、互為補充,因而在理解時孩子感覺自然、輕松。另外,運算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內化的過程,教師鼓勵孩子將“感覺回答得快”的題目提升出來,并結合手指的形象進行印證、點評,既能夠分享個體的學習與經驗,又收獲了來自集體的智慧解析。)
4.你來玩,我來記——10的減法算式還有哪些?
(1)引導幼兒分組自主玩減法游戲:10的減法算式可不止“10—1=9、10—6=4”這幾條。現在請你和你身邊的小伙伴一起,一個表演手指游戲,一個來記錄算式,想想怎樣表演記錄的算式多、而且不重復。
(2)交流、展示與分享:看一看、比一比,哪些算式你們都找到了,哪些你沒有找到?為什么?
(3):有順序地表演手指游戲,所有的l0的減法算式都會被一條條地記錄下來。
(4)再次結伴活動,展示作業成果。在這過程中追問:你的小伙伴在記錄10的減法算式時記得怎么樣?錯了沒有?你怎么幫助他的?
(利用結伴分組來討論一個已經明確了目的的活動——10的減法,能讓孩子們以更加專注的狀態,在分別作為說話者、傾聽者、記錄者的角色轉換中,思考自己和合作伙伴的想法、表現,形成和回答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梳理提升出操作游戲中的經驗、結果。這種“幼一幼”互動中動態的、變化的探索過程,較之于“幼一作業紙”的靜態作業活動,能給予孩子活動的積極性以及濃厚的興趣,更能促進他們相關數的減法知識的自主建構。)
5.延伸——10的減法算式還能記錄什么?
(1)拓展幼兒的思考:10的減法算式不止是能記錄10個手指藏起來的游戲,還能記錄、表示很多事情呢,你猜猜看。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問題情境并配上完整的減法算式記錄。
(3)結伴討論:還有什么事情可以用得上這些減法算式?
(“藏起”本身所帶來的“減少”相對于手指游戲情境是特殊的。而數的減法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應該具有一般的、普遍的應用意義。從當前的學習出發,引導孩子將已有的減法知識進行遷移、演繹,這既是當前的數學學習活動的必要環節,也是日后的所有的數的加減學習活動所必須注意的。)
附:
大班數學10的加減法
學習進程建議
1.10的減法(4周)
2.10的加法(2周)
3.5的減法(1周)
4.5的加法(1周)
5.6的加減法或9的加減法(2周;根據幼兒的選擇定前后的學習順序)
6.5以內的加減法(3周)
7.7的加減法(2周)
8.8的加減法(2周)
9.復習6-10的加減法
l0.復習l0以內的加減法
進度安排原由
1.將10的減法作為加減法運算的開端,其內容本身的煩雜和細碎能為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回顧學習經驗且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熟悉這些經驗的機會。隨著回顧次數的增多,幼兒熟悉的不僅僅是對10的減法熟練掌握,更有對減法算式中符號的深入理解和生活游戲應用中的自然滲透(比如娃娃家、超市等游戲中的“購物”),甚至能在大數量的反復運算中漸漸累積起個性化的“數感”的直覺。
2.有了“減法”運算作鋪墊(整體一部分一部分),在加法的運算學習中,孩子較容易遷移前面學習的經驗進人到后續的學習(部分一部分一整體),在新的學習中的勝任感和成就感會帶動他們在整個運算學習中的積極性。
3.學習的進度緊緊圍繞“手指”這個特別的操作材料展開,圍繞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有靈活的調整,這能讓孩子在相對單調的學習活動中形成主動性并獲得自我挑戰的信心。這些情感、態度,對孩子的學習影響頗遠。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對平衡現象感到好奇,有探索的欲望。
2、嘗試保持平衡的方法。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4、了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水彩筆,蝴蝶20只;每組回型針、橡皮泥若干。
活動過程:一、第一次操作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蝴蝶想穩穩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行嗎?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引導幼兒觀察手指抵在蝴蝶的什么部位,才能保持平衡,并在此位置上用筆作上標記。
二、第二次操作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不抵在這個部位,但能讓蝴蝶穩穩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行嗎?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得出結論:將手指抵在加上重量的翅膀一側。
三、第三次操作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在蝴蝶的一側加上重量,蝴蝶還能穩穩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嗎?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得出結論:在蝴蝶另一側加上相同重量的物品。
重心移動,將手指抵在加重的翅膀一側。
四、結束部分
1、給蝴蝶涂上顏色。
2、在音樂聲中,蝴蝶停在幼兒手指尖上翩翩起舞。
活動反思
剛看到《小兔逃跑》這一故事時,首先被這個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笑過之后才發現其中蘊涵的深刻道理。活動中我與幼兒一起感受故事情境,對本次教學活動總結如下: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我不忘說到:“小兔為什么要逃走,是因為不喜歡家和媽媽嗎?”小朋友都覺得不是,有的說小兔想自己出去玩玩,媽媽不允許;有的認為小兔子是在跟媽媽玩捉迷藏。這樣一來,兔媽媽和小兔的關系就不僅是你逃我追,而是兔媽媽對小兔獨自外出不放心,想陪伴守護著它。所以,小兔變成鳥,媽媽就是鳥兒棲息的大樹;小兔變成魚,媽媽就是釣魚人或是追逐魚兒的浪花;小兔變成蝴蝶,媽媽就是最美最香的花朵,哪怕小兔變成一只小老鼠,媽媽也會變成大花貓脖子上的鈴鐺!
通過這個故事,幼兒理解了小兔渴望證明自己長大的情感,也體會到了媽媽疼愛、保護孩子的心意。最終小兔放棄逃跑,是因為知道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媽媽的心永遠會追隨著它。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一開始出示封面圖畫,引導幼兒質疑,幼兒老是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這跟畫面單調的內容有關系,利用這幅圖來引導幼兒質疑,似乎有點“為質疑而質疑”之嫌。再如,幼兒在創編對話時,個別幼兒還不能很好地體會兔媽媽那份濃濃的母愛之情,以至于當一個幼兒說“我要變成一棵大樹”,另一個幼兒卻說“我要變成一個砍樹的人”。這說明前面幾幅圖討論分析還不夠透徹,幼兒對兔媽媽這一角色變化始終是出于對孩子的關愛這一點理解還不夠深刻。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還會繼續深刻思考,爭取用更有效的方法讓幼兒在活動中快樂地學習知識,體會樂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幼兒能愉快地和教師、同伴一起游戲,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
3、幼兒能有節奏地朗誦象聲詞“吡嚦叭啦、吡嚦叭啦、蹦叭”。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能簡單復述兒歌。
活動準備:
鞭炮一串,與兒歌內容有關的圖片若干,貓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鞭炮,引導幼兒模仿鞭炮聲,教師念象聲詞“吡嚦叭啦、吡嚦叭啦、蹦叭”并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
2、學習兒歌《老鼠娶親》
(1)教師出示老鼠(戴著大紅花,穿著新郎的衣服)圖片,引導幼兒回憶《還珠格格》中娶親的場面。(幼兒回答:有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鑼打鼓、花轎等)
(2)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教師邊出示圖片邊朗誦兒歌,并引導幼兒拍節奏。
(4)教師念兒歌每句前半段,幼兒念后半段,并交換一次。
(5)師幼一起邊拍節奏邊朗誦兒歌。
3、游戲《貓捉老鼠》
(1)教師介紹游戲玩法。
教師和幼兒扮老鼠,配班老師扮老貓,老鼠有節奏地朗誦兒歌,當念到“蹦叭”時,老鼠全體蹲下,老貓出場,當老貓念到:“一口一個全吃掉呀全吃掉”時,老鼠則立刻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老貓去捉老鼠,當老鼠上位后,老貓則不能抓。
(2)師幼共同游戲2—3遍(次數視當時幼兒情況而定)。
4、師幼一起去戶外游戲。
附:兒歌:《老鼠娶親》
八只老鼠抬花轎呀抬花轎,
四只老鼠來吹號呀來吹號,
兩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
吡嚦叭啦、吡嚦叭啦、嘣叭。
老貓聽了來賀喜,“恭喜!恭喜!”
一口一個全吃掉呀全吃掉。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先出示鞭炮和炮燭,問:它是誰呀?會發出什么聲音?引出課題,然后以一種神秘的口吻告訴幼兒,今天我的鞭炮會發出很有趣的聲音,并讓幼兒學念鞭炮和炮燭發出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并為后面有節奏的念兒歌做好鋪墊。第二環節讓幼兒回憶現實生活中叔叔阿姨結婚的場面,并觀看老鼠娶親的視頻,請幼兒說說看,你看到些什么?接下來我把老鼠娶親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邊念兒歌邊出示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圖片,說說小老鼠們在干什么?有幾只小老鼠在抬花轎?幾只小老鼠在吹號?放鞭炮呢?引導幼兒用完整的句式來回答,為后一個環節學念兒歌做好準備。第三個環節,通過拍手、學做小老鼠娶親的動作(如抬花轎、吹號、放鞭炮)有節奏的學念兒歌,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后半部分兒歌,我先讓幼兒自由想象,猜一猜,老貓來會做什么呢?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并把最后那兩句兒歌教給小朋友。然后等大部分小朋友都學會了這首兒歌之后,我們又進行了換角色念。最后以《貓捉老鼠》的游戲結束活動,游戲中孩子們真情投入,但免不了成為老貓的美餐。
活動中通過圖片、動作和游戲,使幼兒很快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會有節奏的朗誦兒歌。在游戲中進一步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欲望。整節活動,孩子們的興趣很高,活動氣氛也比較活躍,孩子們都能主動地去說,大膽地去說,有想說地欲望,有說的氛圍。并能樂意表現自己,在游戲的輕松環境中,掌握知識。
但在活動中還有諸多的不盡完善之處,如圖片的布置不是很規范。在今后的活動中要不斷的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不斷的改進自己。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夠說出一些重要交通安全標識的名稱。
2、了解各種標識的圖案、意義,知道標識給人家生活帶來的好處。
3、體驗游戲時的愉悅情緒。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5、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一些重要交通標識的卡片若干、黑板一塊、布一塊、標識相應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指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個交通小游戲。想玩嗎?告訴我!可以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好!(可選擇你喜歡的交通工具)出發嘍!
帶領幼兒在教室內走一圈,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小結:告訴我,如果我們真的是走在或者你們在馬路上開車的話,能隨便開,隨便走嗎?
二、認識標識
指導語:瞧!老師這有很多交痛標識圖片,誰說說,你都認識哪些?(掀開布,幼兒自由說)
指導語:我們現在一個個來認識。(逐一認識并解釋其主要作用)
請幼兒說說認識的標識,指出標識并說說標識的名字,把字卡貼在相應的標識卡片下面。
三、走迷宮圖
指導語:好了,羅老師現在要給我們變一個魔術了,看看,你們還記得這個標識叫什么名字嗎?(一名助教老師:羅老師,站在黑板后面,老師隨意的逐一復習標識的名字,再認一認標識,幼兒回答對一個隨即往后傳給羅老師,羅老師在黑板后用標識卡片拼出一幅迷宮圖)
指導語:瞧!羅老師給我們變出了一幅迷宮圖,哦,小朋友你們想去這個開心樂園玩嗎?那必須通關啊,我們一起闖關吧!(把迷宮圖路線上的標識逐一認識就可算通關)
四、認識其它標識
指導語: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些交通標識,生活中還有很多標識,誰說說你還見過哪些?在什么地方見過?
教師可出示幾張標識(如:麥當勞、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等)
五、游戲
指導語:誰能快快的說出我手里拿的是什么標識,我就請他向我邁進一步。
教學反思:
近期對于幼兒的安全問題放在了幼兒園工作的首位,我園一直重視幼兒的安全教育,我們每星期都會給幼兒上交通安全課,還利用走廊把交通安全知識用兒歌貼出來。在外操場畫了模擬交通安全圖,平時讓幼兒去走一走。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找出排序規律。
2.學習將兩種物體按交替重復的規律排序。
3.愿意參加操作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游戲、PPT、圖片(蘋果、梨),音樂、幼兒操作卡。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師幼問好。
4.游戲環節《紅燈綠燈》。
5.掛燈游戲,PPT演示到小豬家,小豬請小朋友幫助它把燈掛在房子前,引導幼兒發現ABAB規律,并學習排序。
6.集體活動:水果排排隊,教師出示圖片蘋果和梨,示范2組排序“蘋果梨蘋果梨”,請幾位小朋友完成2組。
7.幼兒操作環節,一人一份操作材料排序:葡萄草莓葡萄草莓。
8.交流分享。
9.活動結束,開車離開小豬家。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團隊成員合作的快樂。
2、感知“錢幣”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3、能用多種方法進行10以內湊數購物的活動。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會用多種方法進行湊數購物的活動。
活動難點:
遵守游戲規則,感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教具:
各種玩具、價格標簽、人民幣代用券、白色即時貼、地墊2塊
學具:數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種,每種相同的若干張;按鈴;兩盒人民幣幣,分別為5個“1元”、5個“2元”。
經驗準備:
幼兒有用替代物進行游戲的經驗。
環境準備:
布置成玩具店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集體談話討論“玩具店”。
(1)師:你們有愿望嗎?你的愿望是什么?
(2)師:彭老師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夠擁有一個“玩具店”。
(3)師:我希望我的玩具店可以賣“毛絨兔子玩偶”,“益智玩具魔方”……你們呢?
2、自主參與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準備出售。
(1)師:在我們的教室周圍也有一些玩具請你們幫我把他找出來放在我們的柜臺上。
(2)師:根據玩具的大小、質地貼上相對應的價格標簽。
二、嘗試參與
1、教師引導小朋友自主分組。
(1)師:在玩游戲之前教師要求小朋友分成兩組。
(2)要求:每組7個人,兩組人數相同;每組都要有男孩和女孩。分組完成后在白線后舉手示意。(幼兒自主分組。)
(3)師:分組完成了嗎?請每組的排頭點一下人數。現在人數都一樣多,你們兩隊在人數上是公平的。
2、初步嘗試湊數購物。
(1)師:我們要玩的游戲叫“湊錢買玩具”。女孩表示2元,男孩表示1元,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代表“錢”的代用券。
(2)游戲規則:聽到我報出“×元錢”以后,能湊出這些錢數的人站到自己組的墊子上,其他隊員站回線后,全隊舉手示意才算確定答案;先舉手且湊數正確的隊才算優勝隊,才能拿走商品
3、師幼共同游戲。
(1)教師任意出示,觀察幼兒的湊數方式,指導幼兒相互檢查別組情況,并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依次完成玩具價格為“6元”的玩具。
(2)對于兩隊湊數方法不同、但都正確的情況。
師:現在已經出現兩種正確的湊數方法了,如果哪一隊還能想出第三種方法,就有權利確定下一回合出售什么商品。
師:對于兩隊湊數方法、速度相同的情況。
師:我說“變”以后,如果哪組先變化出另外一種湊數方法,就獲勝。
三、鞏固提升
1、師:現在,還剩下不少商品。接下來,我準備兩件商品一起賣。
規則是:每隊站到墊子上的隊員湊出的錢數要正好能買下兩件商品,其他規則跟前面一樣。
(教師同時報出兩個數字,要求先計算總數再湊數。第一次的要求是:兩件商品的總價為9。幼兒分出勝負后,教師引導。)
師:雖然這組已經贏了,但我要對你們兩隊繼續提出要求:想一想有沒有別的方法。
師:如果你們兩隊組合起來湊數會怎么樣呢?(將兩塊墊子合在一起,讓幼兒繼續游戲,嘗試9的幾種湊數方法。)
師(小結):你們任何一個人憑借自己的力量都不能買走我這里的玩具,必須有同伴的幫助。請你們先和自己小組的隊友擁抱一下。同時,我們后來遇到的比較大的數字,是依靠所有同伴的力量才找到這么多方法的。今天的游戲不僅需要本組隊員的合作,也需要所有同伴的力量。所以也請你們和今天的對手擁抱一下。
2、拍賣游戲
(1)準備材料:數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余玩具);象征玩具的卡牌六種,每種相同的若干張;按鈴;兩盒人民幣幣,分別為5個“1元”、5個“2元”。
(2)幼兒在桌子兩邊面對面而坐,中間一側放玩具卡牌,人民幣盒置于各人面前,按鈴擺放在兩人中間。
(3)兩人互相商量,一人拿數字骰子、一人拿物品骰子,共同發出口令將自己的骰子投到按鈴兩側。
(4)迅速觀察骰子上的數字,例如,數字骰子上顯示“6”、物品骰子上顯示“玩具卡車”,則說明只要一方先湊出6元,就可以得到“玩具卡車”卡牌。
(5)確定答案后迅速按下按鈴。沒有按鈴或后按鈴的一方檢查對方所拿出的代幣是否符合湊數要求。
(6)檢查確認后,最先按鈴的一方獲得一張玩具卡牌。最先獲得4種不同玩具卡的為勝利方。
四、活動延伸:
1、將本節活動延伸至區域活動中繼續開展。
2不斷更新物品調整價格,加強各活動區之間的分工與合作。
3、逐步投放10元以上的商品,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增加游戲的挑戰性。
活動總結
活動開始時,教師通過環境的創設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學習過程。教師沒有直接把每一件物品都標上價格而是讓孩子根據物品的大小、質地貼上相對應的價格標簽。在錢幣的運用上教師沒有把10元、5元、2元、1元錢發給孩子而讓幼兒自主去取,既照顧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又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使幼兒能夠情緒愉快地參與活動。
活動中讓孩子在觀察、擺放、思考、調整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將抽象的數學符號生活化、游戲化。這說明教師確實做到了心中有孩子,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將當前的教育目標與幼兒的興趣點有機結合。此外,多種方式的湊數游戲體現了教師對個體差異的關注,引發了幼兒與材料的有效互動。尤其是兩件10元以上玩具的投放,引發了新的認知沖突,促進了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斷進步。在活動的過程中,自然地整合了社會及語言領域的多個教育目標。
整個活動中教師將角色游戲與幼兒的學習自然融合,使幼兒自始至終都貫穿在游戲性的操作過程中。游戲情景的創設使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理解了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到數學對生活的意義及趣味性。教師對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有正確地認識,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數學,而是為了生活而學習數學。
【【精品】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匯總十篇】相關文章:
【精品】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匯總十篇02-27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十篇03-07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總八篇02-27
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總十篇02-27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模板匯總十篇02-26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總十篇03-05
【精品】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總10篇03-07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五篇03-05
【精品】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總10篇03-02
【精品】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合集十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