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總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兩只手協調配合地撕面條,并粘貼在大碗相應的位置上。
2.樂意參與撕紙活動,體驗給小動物過生日的快樂。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
紅、黃、綠、藍等彩色方形紙若干;小碗的圖片若干。
教學重難點:
引導幼兒在撕撕玩玩中,掌握撕長條的基本技能。
教學方法與手段:
方法:多媒體輔助法、談話法、示范法。
手段:實物輔助教學。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師:今天是小貓的生日,可是它的媽媽不在家,他好想吃面條啊!誰愿意給它做一碗面條?
分析:在組織幼兒藝術過程中,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游戲化的手段,使教育語言成為孩子能聽懂的游戲化語言,使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得到發展 ,讓他們感到美術活動本身就是輕松愉快的游戲。
二、觀察面條的形狀
(1)、師:你吃過的面條是什么樣子的?
——長長的、細細的、白白的。
(2)、師:那你們吃過彩色面條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長長的、細細的、五顏六色的。
三、撕面條
(1)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彩色的紙,寶寶們用這些彩色的紙一起來撕面條,比一比誰撕的面條是長長的、細細的!撕下來的面條貼在大碗里!
(2)教師示范操作(撕紙時: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緊捏紙,撕一撕、移一移,重復到完成為止。)
(分析:通過老師的示范利用兒歌進行撕紙能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撕紙的方法,從而訓練幼兒手、眼、腦協調并用的能力,發展幼兒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使幼兒的小肌肉群得以發展;還可以培養幼兒細心、專心、耐心的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
(3)提出活動要求,幼兒動手操作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幼兒每人一張紙,按老師撕得樣子開始撕,先把大的紙撕成一條一條,把撕好的面條裝飾在大碗里,粘貼時,輕輕地摸上膠水粘貼在上面。
(4)幼兒自由撕面條,邊撕邊說:“請你吃面條”、“面條長又長”。
(5)教師巡回指導。
四、在《生日歌》的聲音中,大家一起來歡慶,祝小貓生日快樂!
(1)給小貓過生日,送面條。
師:好了,現在讓我們一起把做好的面條送給小貓吃吧!
分析:在《彩色面條》這節課上,我們為幼兒準備了鮮艷的彩色紙,漂亮的盤子。請他們將彩色紙大膽地撕成一條一條,再粘到盤子上,孩子們特別感興趣。因為本節課的內容和難易程度很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且面條也是他們最熟悉的東西。很多小朋友一開始圍著我說:“我不會,我不會。”在我的鼓勵下,孩子們膽子大起來,大膽嘗試各種撕的方法。小朋友在互相比較中,激發了制作的興趣,從而激發了他們將作品完成,沒有半途而廢的現象。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當我問到:“誰愿意給小貓做一碗面條?”時,小朋友們都爭先恐后地叫著:“我,我,我…” 孩子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都有了學習的興趣。在第二個環節中,我首先復習了兒歌《撕面條》,讓孩子們鞏固撕面條的技巧。同時強調要把面條撕得長長的、細細的。當我請孩子們自己撕面條的時候,孩子們就忙開了,拿起彩色紙就“唰”“唰”地撕開了,撕出的全是塊狀,我著急了,我不斷地提醒他們要撕得細細的、長長地,甚至讓他們停下來再次看我的示范,但是孩子們根本不理會我,還是自顧地撕著,不肯停下。時間倒是花了不少,但成功率不高。課后我在想當時我在示范講解撕面條這個重點時,如果請個別幼兒上來試一試,就可以及時了解幼兒的掌握情況,就可以“對癥下藥”了。
小百科:面條起源于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制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老鼠阿姨送的禮物是什么?”這是貫穿整個故事的線索,在謎底揭曉前不斷激發著3歲幼兒的好奇心。故事中兔子的長耳朵、小豬的大鼻子、青蛙闊闊的嘴巴以及松鼠的靈巧小手,暗示著它們能用各自的本領解決問題。同樣,送禮物的環節也讓幼兒學會如何正確地待人接物。
整個活動設計始終讓幼兒與故事的情感脈絡保持同步發展,以感知覺(看、聽、聞、摸、嘗)為基礎,通過實際操作不斷進行推測,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創造力。首先,猜動物、認識動物的不同特征,為解決問題埋下伏筆;接著,用蒙上眼罩的探索游戲喚醒幼兒對自己感官的再認識;最后,用變魔術的方式鞏固認識,使現場歡樂的氛圍與作品融為一體。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對故事充滿期待與好奇。
2.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活動準備
盒子一個(中間有蓋子,便于開啟);糖果多于幼兒人數(圓形的、方形的,硬糖、軟糖都要準備一些;其中六顆糖放在盒子里,其他放在某位教師那里);眼罩人手一個,沙球和鈴鐺各一個;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的卡片,黑板、磁鐵;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聚焦禮物,激發興趣
1.主要提問:你收到過禮物嗎?
輔助提問:你收到過什么禮物?是誰送給你的?
幼兒:我收到過象棋,是媽媽送的。
教師:啊,媽媽好愛你哦,你說謝謝了嗎(幼兒點點頭)?
幼兒:圣誕老人送給我一個球。
教師:哦,你見過圣誕老人嗎?
幼兒:沒見過,他來送禮物的時候我已經睡著了。
教師:你可以在心里謝謝他。
幼兒:我收到過抱抱熊,是好朋友送的。
教師:對呀,好朋友之間也可以互相送禮物……
教師:小朋友會收到各種各樣的禮物,有爸爸媽媽送的,有朋友送的,有老師送的,也有圣誕老人送的,收到禮物后我們都要表示感謝。
[幼兒喜歡禮物,從談論禮物入手,容易打開他們的話匣子。此處為導入部分的談話,需簡短些,教師要關注的是對話中幼兒的應答。】
2.教師:看看今天誰要來送禮物(PPT呈現老鼠阿姨的圖片)?
幼兒:是老鼠。
3.教師介紹故事名稱《老鼠阿姨的禮物》,幼兒跟讀(PPT同時出現漢字)。
4.一起數數盤子里有多少份禮物。
【文字是圖書內容的一部分,閱讀中可適度出現文字,但不宜過多。】
二、突顯局部,仔細觀察
1.主要提問:老鼠阿姨今天要把禮物送給誰呢?
幼兒:給小老鼠。
教師:有可能。
幼兒:給貓咪。
幼兒:不可能,貓咪要吃掉它的。
幼兒:給大象。
教師:原來還可以送給這么大的朋友呀。
【幼兒的回答能反映出他們的認知水平,教師應及時歸類和引導。】
2.PPT逐一呈現動物(兔子的長耳朵、小豬的大鼻子、青蛙闊闊的嘴巴、松鼠的靈巧小手),從局部到整體。 主要提問:看看誰來了?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對小班幼兒而言,辨認兔子的耳朵沒有難度;辨認小豬的鼻子主要突出它的鼻孔;辨認青蛙時它的顏色容易與鱷魚混淆,所以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它闊闊的嘴巴;最不容易辨認的是松鼠,可以通過播放PPT(答案)巧妙地讓幼兒在關注局部的同時聚焦動物具有代表性的感官,再整體辨認。】
3.聽故事(配樂講故事)。
教師:老鼠阿姨要來送禮物了。看,兔子、小豬、青蛙和松鼠都高高興興地過來了。老鼠阿姨說:“不急不急,一人一個,正正好好。今天,我要和你們玩一個游戲,我的禮物在盒子里,你們不能用眼睛看,要用其他的辦法猜出禮物是什么。”
【將故事內容作為教學情境,現場充滿新奇感和期待感,讓幼兒始終期盼著活動繼續進行。】
三、操作體驗,再識感官
1.教師:平時我們都是用眼睛看東西,現在把眼睛蒙起來還能猜出禮物是什么嗎(在白板上呈現“眼睛”的卡片)?
【教師要充分估計幼兒可能說出的答案,可能有的幼兒會說能,有的幼兒會說不能。對說能的幼兒要予以追問,可順勢導入下一個環節——“是用什么辦法猜出來的?”】
2.教師: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吧(出示眼罩),把眼睛蒙起來(拿出沙球和鈴鐺),猜猜它們在哪里?
請一名幼兒上來,幫其戴上眼罩,聽指令在桌子上取出教師所需要的一種樂器,幼兒很自然地會用手摸。
教師:原來可以用手摸(在白板上呈現“手”的卡片)。
3.教師:不用眼睛、不用手,你還有其他辦法猜出它們是什么嗎?
幼兒:沒有了。
教師:真的沒有了嗎(教師將樂器放在黑板后,逐一讓其發出聲音,讓幼兒猜猜什么樂器在唱歌)?
教師:原來還可以用耳朵聽(在白板上呈現“耳朵”的卡片)。
4.教師:如果不用眼睛、手、耳朵,還有辦法嗎?
教師:我們再來試一種辦法吧。
教師請1~2名幼兒聞一聞沙球(聞上去有油漆味)和鈴鐺(聞上去有鐵銹味)的氣味,鼓勵他們記住兩樣東西的不同氣味,再請幼兒戴上眼罩,將兩樣樂器一一放在他們的鼻子下,讓他們猜猜是什么樂器。幼兒果然猜中,全場一片掌聲(在白板上呈現“鼻子”的卡片)。
5.教師:看,現在我們又發現自己有那么多的本領。想一想,我們還有什么本領?
幼兒(指著自己的嘴巴):用它也可以。用嘴巴嘗……
教師:對,嘴巴可以嘗出味道(在白板上呈現“嘴巴”的卡片)。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身上有那么多有用的器官,要好好愛護噢。
【2~5環節可以不分前后順序,小班幼兒最熟悉的方法是用手摸、用鼻子聞,用嘴巴嘗的方法需教師在操作中予以引導,可現場根據幼兒的反應靈活調整和引導。】
6.教師繼續講述故事:小動物也在學你們的好方法。看!兔子用耳朵聽,小豬用鼻子聞,松鼠用手摸。青蛙問:“這樣東西能吃嗎?”老鼠阿姨說:“可以的。”看!青蛙用嘴巴嘗(PPT呈現相應圖片)。
【小結時教師可將重音放在“聽、聞、摸、嘗”上。】
四、猜測禮物,感受快樂
1.出示禮物盒:這里也有一個禮物盒,里面裝的禮物和老鼠阿姨的禮物一模一樣。
教師發給幼兒眼罩,請想玩的幼兒一起來玩,通過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的辦法猜猜盒子里到底藏的是什么禮物。
【通過在真實情境中的操作,進一步復習鞏固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大部分幼兒能通過“摸”“聞”,或者根據教師說的“是可以吃的東西”猜出是什么禮物。】
2.倒出盒子里的禮物,同時伴隨音樂、PPT,教師繼續講述故事:原來禮物真的是糖哦,大家高興地說:“謝謝你,老鼠阿姨!”老鼠阿姨說:“不用謝,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好孩子。”
3.教師:數一數,一共有幾顆糖。(和幼兒一起數)1、2、3、4、5、6,夠不夠呀?
幼兒:不夠,我也想吃糖。
【此時幼兒的心情與故事中的小動物一樣,喜歡禮物,想得到禮物,于是教師要有機整合一一對應等數概念,引導幼兒數數糖、數數小伙伴,感受“多和少”。】
4.教師:我是一個會變魔術的老師(教師打開盒子,鼓勵幼兒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盒子里是否有東西。最后請旁邊的教師摸一摸,摸的同時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糖果)。
(再讓幼兒鼓起小嘴用力吹,教師假裝用手接住往盒子里一扔。當教師打開盒子倒出糖時,現場一片歡騰。)
【魔術充滿神秘與期待,與故事所營造的氛圍吻合。伴隨著音樂,教師需用心演繹一位自信而沉穩的魔術師。活動中,幼兒不僅體驗到作品結尾的歡樂,也通過聽、聞、摸等方法判斷盒子里是否有東西。】
5.教師:現在糖夠不夠?
幼兒:夠了。
教師:加上后面的老師,糖夠嗎?數一數。
幼兒:(回頭看)不夠。
教師:請小朋友帶著禮物先回教室,讓老師留下繼續為大家變糖。
【當幼兒帶著禮物愉悅離場時,之前所創設的教學情境隨新奇感的滿足而結束,整個過程如同一本書讀完了,大家心滿意足地合上書。】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探索,主動思考問題。
2、引導幼兒感知球的主要特性:彈跳、能滾動、在水中會浮起來。
3、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皮球若干,場地、一盆水、廢報紙、布、毛巾、木塊、橡皮泥等。
活動過程:
一、設問導入:
看,這是什么(各種空心的皮球)如果我把它放在水里,如果我把球放在地上拍打,小朋友樣都來猜猜會怎么樣?
二、反互探索,感知球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自由探索
師: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的球,請你們每人拿一個球去試一下吧。
讓幼兒自由的探索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2、第二次有目的的探索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用球進行了實驗,現在誰來告訴老師你都發現了些什么?
(讓幼兒進行討論,并回答老師的問題)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把球寶寶放到水里,它會怎么樣呢?(它就會浮在水面上)
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拍打,球寶寶又會怎么樣呢?(會向上彈起來)
現在讓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做游戲,進行觀察吧!
(1)把球放到水中,觀察球是否浮在水面上,和其它實心物體比較,感知球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2)讓幼兒在地上拍球,球會彈跳起來,感知球有彈性,所以能跳起來,學習名詞“彈性”
(3)讓幼兒把球放在不同物體上向前滾,比一比哪一個球能滾得更遠?感知球滾動的快慢和地面有關。
3、小結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都開動腦筋和老師一起想!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了,球在水里水浮在水面上、用手拍一拍拍就會向上跳起來,還會向前后左右不同的地方滾動。
活動延伸
師:現在小朋友都知道了球寶寶在水里的時候會浮在水面上,用手拍打它,它就會跳起來,還有球寶寶可以前后左右的滾動,真的是太神奇了,現在我請小朋來幫老師想一想哪一些球寶寶會浮在水面上的?哪一些球寶寶拍拍它會跳起來?還有哪能些球寶寶可以前后左右向不同的方向滾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交流,自主發現蛋卷的制作方法。 2.嘗試用團、搓、壓、卷等方法制作常見點心,并能夠借助有關輔助材料。 3.體驗自主完成泥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具:PPT《一盤點心》,《餅干歌》音樂,輕音樂。 2.學具:橡皮泥人手一份,各種輔助材料 如印章……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交流,自主發現蛋卷的制作方法。
2.嘗試用團、搓、壓、卷等方法制作常見點心,并能夠借助有關輔助材料。
3.體驗自主完成泥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具:PPT《一盤點心》,《餅干歌》音樂,輕音樂。
2.學具:橡皮泥人手一份,各種輔助材料如印章、吸管、小花片等每組一份。
3.經驗準備:平時吃過各種點心。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智慧樹中的“紅果果”和“綠泡泡”來我們班做客了,還要和我們一起來唱歌、跳舞,來,我們一起來表演《餅干歌》吧!
(二)幼兒觀察、認識點心。
1.幼兒看一看,說一說。
教師:你吃過這些點心嗎?他們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形狀的?
逐一認一認,請幼兒說說各種點心。
2.教師小結。
教師:這些點心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扁扁的,有的是卷在一起的,有的上面還有一些圖案。
(三)幼兒嘗試制作蛋卷。
1.引導幼兒討論蛋卷的制作方法。
2.幼兒自主嘗試制作蛋卷。
3.交流(動作示范)制作方法,教師語言歸納。先搓圓、壓扁再卷起來。
(四)制作其他點心,能夠借助有關輔助材料。
1.經驗回憶。
問:你還吃過其他的點心嗎?
2.教師介紹一些輔助材料,如吸管、紐扣、印章等。
3.幼兒操作,教師進行巡回指導。
(五)展示交流,結束活動。
1.教師:現在請你們來說說你做的是什么點心?
2.請個別幼兒講述。 3.教師:這些點心可以用來干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述。
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繼續提供皺紋紙等材料,讓幼兒在游戲時制作各種點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單雙數的規律,進行折疊風車。
2、鼓勵幼兒獨立制作,體驗制作風車的樂趣
3、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正方形紙、雙面膠、小棒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風車
二、幼兒模仿探究
三、老師示范
1、讓孩子發現雙數與單數。并且提醒幼兒按順時針的方向,按書序書寫數字1——8
2、一幼兒操作把雙數往中心線折,折出風車的雛形
3、另一幼兒操作把雙數往中心線折,折出風車的雛形
四、幼兒練習
五、互相玩耍
反思
風車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玩具之一,他們更多的是看到外面買來的用塑料片制作成的風車。這一次卻要求孩子們用紙來制作風車。根據以前的情況,總有孩子會說,老師我不會太難了,結果又是老師一個個手把手的教。如何讓孩子獨立完成呢。我的腦子里立刻呈現出一個好方法。有了!
接著我先把正方形的四個對角分別剪一刀,然后我拿出勾線筆,從左上角開始,沿著順時針從1寫到8。然后驚喜的一幕出現了。下面我請一個小朋友把這幾個數字中的.雙數折向中心線。一個孩子很快的把2、4、6、8折向中心。然后讓他把這4個角用雙面膠粘起來,哇,一個風車的大致雛形就出來了。如果是4個單數的角粘起來,會變成一個風車嗎?我先賣賣關子。接著另一個孩子把四個單數角也粘了起來。我們又成功了!!
這個風車的制作毫無懸念,每個孩子都獨立完成了一個風車。多么巧妙的單雙數,這就是學以致用。教師要做個有創新意識的人,只要自己肯動腦,一個個小驚喜就會展現在我們眼前。如何讓幼兒的難點不成為難點,這就要我們老師多一些生活的靈感,這些靈感來自老師對孩子的關注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孩子們都喜歡玩游戲,音樂游戲不僅給孩子們提供了情節,而且充滿了趣味性,并且給了孩子音樂的享受。《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這個音樂游戲的由來是這樣的:我班幼兒很喜歡聽故事,有一次在講過《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后,他們對故事中出現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非常喜歡。因此本人就設計了這節音樂活動《高人走矮人走》。
活動目標:
1、初步分析音的高低,并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
2、通過游戲產生對音樂活動的愛好。
活動準備:
1、電視機、電腦、大巨人和小矮人圖片、音樂
2、前期經驗:熟悉音樂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
1、提問:音樂有幾種聲調?(高音和低音)
2、能根據音的高低,做上下拍手的動作。
二、故事進入主題
1、教師出示大巨人和小矮人圖片引起幼兒愛好。
2、“大巨人和小矮人是一對好朋友,他們要去森林參加走走走舞會。但是大巨人和小矮人對音樂不熟悉,他們不知道哪一段音樂是巨人走的,哪一段是小矮人要走的音樂。巧的是他們參加的這個舞會音樂就是我們剛聽的音樂。小朋友你們能幫助他們嗎?”
三、幼兒和老師共同來創編巨人與小矮人走路的動作。
孩子們能用高的動作(踮著腳、舉起手等動作)表現大巨人走路,矮的動作(蹲下去、彎著腰等動作)表現小矮人走路。都能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現巨人走和矮人走
四、聽音樂看大巨人什么時候走出來,小矮人什么時候走出來。
1、“聽音樂,仔細聽聽高音和低音分別由巨人和小矮人誰來走比較好?
2、巨人走路的聲音很重,矮人走路的聲音很輕。”
五、游戲:參加舞會
1、八個人一組,分三組,手拉手分別圍三個圓圈,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按順時針方向,聽音樂學巨人和小矮人走路。
2、拉兩個圈圈。十個幼兒手拉手圍一小圓圈,外圈十五個幼兒手拉手圍一大圓圈,分別跟音樂學巨人走和小矮人走。
3、親子互動:幼兒手拉手分別圍兩個圓,家長站在自己孩子邊上,家長和孩子互換角色跟音樂學巨人走和小矮人走。
活動延伸:
邀請小動物參加舞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對生活中圓形和方形物體感興趣。
2.理解故事主要內容和情節,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圓和方相結合的物體。
3.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是**形狀的。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能簡單復述故事。
教學準備:
課件。
重點難點:
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圓和方相結合的物體,并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是**形狀的。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觀察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一、出示人物圖片,激發興趣。
1.出示長方形與老公公圖片。
師:這是什么形狀呀?咦,誰來啦?誰來說說看這個老公公長得什么樣子呀?我們一起來幫他取個名字吧。
2.出示圓形與老婆婆圖片。
提問:這個老婆婆長了張圓臉蛋,可以叫什么名字呀?
二、引發思考,講述故事。
1.觀看圖片。
提問:你們覺得方臉公公喜歡什么形狀的物體? 圓臉婆婆呢?
2.有一天,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進行了找圓形和方形物體比賽,到底誰贏呢?讓我們來聽故事吧!
3.教師放錄音,幼兒欣賞故事。
提問:
(1)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找到了哪些東西?
(2)比著比著,他們都笑了,一起說了一句什么話呀?
三、完整講述故事,并對物體進行配對。
1.根據畫面,播放錄音,完整地欣賞故事。
提問:哪些東西是方的?哪些東西是圓的?用好聽的話來說一說。
2.出示圖片,進行配對。
師:誰能來幫這些物體找到自己好朋友,并用故事中好聽的話來說一說,
3.師小結: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圓形和方形的東西,它們合在一起就變出許多有用的東西,圓形和方形都是我們的好朋友。
四、活動結束。
師:我們身邊還有許多圓形和方形的東西,我們一起出去找找吧。
教學反思:
整個故事非常有趣味性,幼兒的注意力一直緊跟著老師沒有轉移過,而且在活動設計中,每個環節設計的問題都有循序漸進的效果:第一個環節中,教師的提問是為了啟發幼兒觀察老公公和老婆婆的主要外貌特征——老公公挺瘦,長著長臉盤;老婆婆挺胖,長著圓臉盤。在第二個環節中,教師的提問更是讓幼兒懂得了圓有圓的用處,方有方的用處,就像方臉老公公和圓臉老婆婆不能返家一樣,方和圓缺了哪一樣,就發揮不出它的作用。而最后一個環節,則是對整個活動的一個延伸。通過趣味性的故事更是讓幼兒區分開了圓形和方形,而且在尋找周圍環境中的物體形狀時,也了解到了其他幾個圖形,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老師的講解,幼兒在活動結束后在腦子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圖形概念。所以本次活動開展的非常成功。
小百科:臉初指兩頰上部,到唐宋時期開始指整個面部,另外又指表情,面子和物體的外部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形,初步感受音樂中的相同于不同,并學習用動作表現音樂的稚拙、平穩和歡快活潑。
2、學習找好朋友一起跳舞,體驗交往的樂趣。
重難點:
感受音樂中的相同于不同,并學習用動作表現音樂的稚拙、平穩和歡快活潑。
活動準備:
四肢能活動的小熊絨布玩具一只;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觀看布熊表演,傾聽音樂。
1、老師播放音樂,同時用絨布小熊表演跳舞,幼兒仔細傾聽和觀看。
2、再次聽音樂看表演,感受音樂的旋律、節奏。
提示:小熊跳一樣的動作時,音樂是怎樣的?
二、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表現音樂的不同特點。
1、學習創編兩種動作,隨樂表演。
提示:老師可用手勢或語言暗示幼兒在樂曲的前奏、間奏處不做動作。
2、幼兒自愿創編動作,為大家表演。
提示:老師指導幼兒盡量在相應的樂曲處作出笨拙或快樂的樣子。
三、結伴表演,體驗交往的樂趣。
1、幼兒自由結伴,用老師指定的兩個動作跳舞。
提示:對一時找不到朋友的幼兒,老師應耐心等待或給與幫助,等全部結伴后再開始播放音樂。
2、繼續結伴表演,幼兒用自己創編的動作跳舞。
提示:老師指導兩位幼兒學習做一樣的動作,即一個人先做,另一個人馬上模仿。
3、用幼兒中的榜樣引導幼兒注意朋友間的表情交流,注意找空地方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跑的能力,且不與他人碰撞。
2.使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快樂。
3.能在游戲中充分發展幼兒的智慧、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
4.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5.培養機智、勇敢、靈活及遵守紀律的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一條圍巾;小雞頭飾若干;小雞和狐貍的家場景;狐貍頭飾1個;蟲子若干;
草地、樹、草叢。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小雞跟著雞媽媽從家里走出來。
2.雞寶寶在雞媽媽的帶領下隨音樂活動身體(頭部、肢體等)
二、小雞學本領
1、雞媽媽示范提蟲子。
提問:媽媽示范是怎么過去提蟲子的?
(幼兒學習跑的動作,雙手握空拳,前后自然擺動,雙腳跑動)
2、請四個雞寶寶去草地上學習提蟲子
(提示雞寶寶不與別人碰撞,注意安全)
三、游戲《小雞提蟲》
1、第一次游戲
請一個寶寶前去觀察狐貍是否在家,然后再一起去草地上提蟲子
2、第二次游戲
一個雞寶寶被狐貍提去了
3、商量營救的方法
提問:一個雞寶寶被狐貍提去了,怎么辦呢?
①第一次營救(失敗,再與寶寶們商量)
②第二次營救(媽媽去狐貍那里搶寶寶,寶寶們用棒、石頭來幫忙救同伴,成功救回家并指出為什么會被狐貍提去的原因)
3、講評結束(寶寶們,我們有這么多的蟲子,我們給鄰居雞媽媽送去好嗎?)
活動反思:
活動的形成是一次我看見孩子們在操場上自發的進行打怪物的活動,一個孩子做怪獸,另外幾個孩子去找怪獸并打怪獸。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因為這樣的活動不僅滿足了孩子們奔跑、躲藏的欲望,也滿足了孩子們扮演角色的欲望。我當時就想何不就次進行一次有趣的體育活動,在老師的有遞進的活動中獲得更多能力的發展呢?于是《小雞學本領》這一活動就出來了。活動的目標是能夠進行初步的投擲活動,鍛煉孩子們四散奔跑的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活動開始部分,孩子們還都能夠圍在我的身邊,聽我講解要求,跟我做一些熱身的動作。也許是我太關注孩子們活動的紀律了,多次停頓進行等待,孩子們的興趣明顯有了游離。匆匆出示了小雞的頭飾、匆匆講解了要求和投擲的方法后,我就讓孩子們進行自由的練習。拿到紙球開始練習,我心里就后悔不迭。孩子們投擲的方向我沒有統一要求,這就發生了問題,紙球到處飛,很多飛到了孩子的身上,弄的一會就有一個小朋友來向我告狀,誰又將球砸到了別人的頭上。練習活動顯的有些混亂。于是我讓孩子們再一次回到了我的身邊,及時的補充了要求。我來扮演大灰狼,請小雞們到外面找吃的時候看到大灰狼要及時跑回圈中的家。大灰狼這一角色的出現讓孩子們很興奮。第一遍游戲是按照我的要求進行的,當我這個大灰狼出現的時候,孩子們都尖叫著跑回了圓圈中。可當第二次,我要求孩子們用軟球打大灰狼的時候,鵬鵬卻冒出了一句:我來打大灰狼,一下就把你打死了。這下可好,全體都來打我這個大灰狼了,讓我哭笑不得。
整個活動,孩子們的興趣是好的,表明我選擇的這個活動的目標和形式是好的。只是現在想想,角色的設置還是值得我好好考慮的。看來小雞、大灰狼對現在的孩子真的有些過時。另外,在體育活動中,我班的活動常規的培養還需要加強。相信多次的活動,孩子們的游戲常規會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得到培養!
小百科: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于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總9篇】相關文章:
【必備】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10篇03-29
【必備】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八篇03-28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編四篇03-29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九篇03-27
【必備】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匯編8篇03-24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八篇03-23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九篇03-23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總八篇03-23
【必備】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錦集10篇03-29
【必備】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