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教育學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養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3、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難點:
1、在理 解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寓意。
2、培養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指名講學過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亡羊補牢》
二、教師邊作圖邊講故事,學生猜故事結尾。
三、這個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該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的鈴鐺。)
四、給故事取個題目。
板書課題:掩耳盜鈴
五、釋題
掩耳:捂住耳朵。 盜:偷。
掩耳盜鈴: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別人的鈴鐺。
六、翻開課本讀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結合插圖板書“想偷鈴鐺”。
2、讀第二自然段,想想、議儀。
1)偷鈴鐺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那他是想出一個什么辦法去偷鈴鐺的?(結合插圖板書“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3)那個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結果怎樣了?(結合插圖板書“被人發覺”)
3、小結:結果當然會被別人發現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鈴鐺,鈴鐺還是照樣會響的,不過只是自己聽不見, 別人還是照樣聽得見的。哪個偷鈴鐺的人只是自己欺騙自己。
4、用一個成語說說偷鈴人的行為。(自欺欺人)
八、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想欺騙別人,結果只是欺騙了自己的人,所以說是自欺欺人。
九、學生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這堂課上的比較順利,學生也理解了寓意,不過課后想來,我并沒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整堂課,雖然我的講解并不多,全是讓學生探討交流,可是每一環節的問題是我設置的,學生還是被我牽著鼻子走,處于被動地位。如果上課伊始,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質疑,提出問題,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思索,探究的過程,我相信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 理解童話故事內容,感知一波三折有趣的故事情節。
2.積極參與討論,知道水從哪里來。
二、活動準備
1.根據故事內容制作的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2.一組是小熊、小鹿、山羊哭泣的圖片;一組是它們笑的圖片。
三、指導要點
1. 活動重難點:理解故事情節和內容,感知一波三折有趣的故事情節。
2. 指導要點:通過圖文結合、啟發提問、討論等方式讓幼兒理解作品。
四、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激趣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們怎么啦?是什么事情讓他們又哭又笑?
2. 初步感知故事教師完整講述一遍故事。
提問:故事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為什么哭呀?講了一件什么事?
3. 分段理解故事看圖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1)出示圖片一,講述故事開頭至"他心里一急,就哭了起來。"提問:小熊在做什么?(它在小河邊甜甜地飽喝了一頓,然后,舒舒服服地躺在河灘上休息。)他想到了一件什么事?心情怎樣?
(2)出示圖片二,接著講述故事至"小鹿和小熊一起哭起來"。
提問:小熊對小鹿說了些什么?小鹿是怎么回答的?聽了小鹿的話,小熊怎么說?
(3)出示圖片三,讓幼兒觀察,提問:小熊和小鹿遇到了山羊,說了什么話?
山羊會怎樣回答呢?小熊又會問什么問題?(調動幼兒已有經驗與回憶進行遷移講述。)教師:請你們仔細聽聽,故事里說的和你們說的一不一樣。
接著講述故事至 "天上的雨水總有一天也會下完的呀"。
(4)出示圖片四,繼續講述故事至最后,提問:小熊、小鹿和山羊為什么都哭了?
聽了它們話,狐貍表情怎樣?它是怎樣做的?
教師:河里的、湖里的水會不會流完,天上的雨水會不會下完,小熊、小鹿和山羊為這些問題接二連三的哭。小狐貍為它們解決了難題,讓它們懂得水是不會流完,雨是不會下完的道理。
4.幫助幼兒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與有趣 。
聽完整故事錄音一遍。
提問:
小熊提了哪三個問題?為什么小鹿、山羊聽了會又笑又哭呢?
小鹿、山羊、狐貍它們是怎樣笑的?(小鹿直笑、山羊笑個不停、狐貍笑得渾身發抖,可讓幼兒用動作表現。)河里的、湖里的水從哪來?雨從哪里來? (引導幼兒按順序用故事里的語言回答)5.討論在我們的生活中,水有哪些用途?如何節約用水?(引導幼兒調動已有知識經驗用完整的語言在集體面前講述)
五、要素是否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
六、活動建議
1.鼓勵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角色表演,講述故事。
2.與家長一起查找關于有關水的來源、用途等資料。
附故事:
水從哪里來一天,小熊渴了,他來到小河邊,甜甜地飽喝了一頓,然后,舒舒服服地躺在河灘上休息。忽然,他想到一件事:"小河的水天天這么流,如果有一天流完了,我不就沒水喝了嗎?"他心里一急,就哭了起來。
小鹿走過這兒,問:"喂,你哭什么呢?""我想,總有一天,小河的水會流完的,那喝什么呢?"小鹿笑了:"讓我領你去看看吧。"小鹿帶小熊走啊走,來到一個很大很大的湖邊,小河的水就是從湖中流出來的。"小熊,這下子你放心了吧?""可是總有一天,湖水也會流完的呀,那怎么辦呢?""是呀,湖水流完了,又怎么辦呢?"想著,小鹿和小熊一起哭起來。
山羊路過湖邊,看到小鹿和小熊在哭,感到很奇怪:"你們在哭什么呢?""你想,小河的水就是從湖中流出來的。湖水總有一天會流完的,那怎么辦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體驗、感受10以內數組成中所蘊涵的數學關系,如總數與部分數的包含關系、等量關系、互換關系、互補關系以及分合的有序性,是幼兒園大班開展數組成教學活動的關鍵所在。
2、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過程:
大班數組成教學要強調相關經驗的獲得和積累,同時重視對各種數學關系的理解,重視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從中探索發現規律,切忌把學習數的組成變成一種死記硬背的過程。教師在設計大班10以內數組成教學活動時,可參考如下步驟:
1.第一階段:分與合的經驗積累建議選擇數量"5"作為幼兒開始學習數的組成的內容,因為5大小適中,而且它可以避免幼兒常規的"平分"思維。教師可以向幼兒提供大量有關5的分合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各種探索活動,如"分水果"、"剪貼格紙"、"撒花片"、"分玩具"、"翻片片"、"組成連線"等,使幼兒通過這些活動理解分合的意義及基本的操作規則,如什么是分、什么是分兩份,以及記錄的內容要與分的結果一樣等。
當幼兒積累了相當多的"5的分合"操作經驗時,就可引導他們遷移運用5的分合的經驗,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完成2~4的分合學習。由于2~4的分合組數均不如5,且幼兒對于分合活動規則已熟悉,因此讓他們獨立完成學習并不困難。
2.第二階段:探索發現數的分解規律在幼兒學習5以內數的分合經驗基礎上,開始學習6的分合時,教師應引導幼兒探索數的分解規律。首先要引導幼兒探索將一個數分成兩份時,如何能窮盡所有的分法,例如5分成兩份有4種分法,6分成兩份有5種分法……在操作和觀察的基礎上,再通過分析、比較不同的分合記錄單,發現哪一種方法分得既快又不會遺漏,從而引導幼兒體驗分合的有序性。
3.第三階段:掌握數的分合結構當幼兒已能熟練進行8以內數的分合后,教師要打破幼兒的認知平衡,引導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各組分合的異同點,感知和體驗兩個部分數的互補和互換關系。
針對數的組成學習中需處理和解決好的幾個問題,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但要明確每個階段的重點和幼兒需要積累的相應經驗,還要清楚地認識到每個階段應運用何種教學方法引導幼兒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每個階段應提供何種適宜的教學具幫助幼兒理解其中的數學關系:
(1)當幼兒不理解什么是分兩份時,教師可采用情景演示法,運用一些實物和幼兒一起進行分合活動,幫助幼兒理解什么叫分,什么叫分兩份,充分體驗分和合的過程,體驗數的`可分性。
由于幼兒已有平均分的經驗,為了避免干擾,教師應有意識地選擇一些不易進行平分的物品,如圖書、長毛絨玩具等進行操作。以游戲"分書"、"分皮瓊"的形式為例,在引導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物品及數量的同時,讓幼兒思考將5個皮球分成兩份的分法,再分別邀請兩名幼兒根據各自的辦法演示分合過程,并鼓勵幼兒用簡明的語言表達分球的分合過程。
(2)當幼兒在一次操作活動中不能做到取一定數量(總數)的物體分兩份時,教師可在分物板上為每個幼兒提供兩個人物或動物形象,使"分兩份"的要求具體形象;然后,邊請幼兒按要求操作嘗試,邊在絨板上進行演示,強調先要取總數,然后再分,幫助幼兒明確規則,體驗總數與兩個部分數的關系。
(3)在幼兒多次活動后,當教師發現一部分幼兒對分合活動規則仍不很清楚時,教師應在幼兒完成小組活動后,展示幾份存在不同問題的分合記錄,引導幼兒觀察,通過逐條對照規則檢驗,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提出改正意見,使分合的規則在此過程中得以明確、強化。
(4)當幼兒在某個數的分合活動中不能窮盡所有結果時,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操作活動,如分玩具、分花片、分水果、分豆子等,讓幼兒進行充分的探索,積累豐富的相關經驗。在幼兒進行多次操作活動后,展示3~4名幼兒的作業,通過強調分合規則,引導幼兒共同觀察、討論,找出遺漏和重復,并分析不同的答案。
(5)當大部分幼兒已能窮盡數的所有分法時,教師應在評價活動中,展示部分幼兒的作業,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嘗試將無序的分合記錄調整成有序的分合記錄。
(6)當幼兒對某些活動不感興趣時,教師應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原因,適時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如將"分玩具"、"分水果"等游戲內容和操作材料更換成"剪方格"、"翻片片"或"按特征分類并記錄",促進其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斷豐富相關的數學經驗。
(7)當多數幼兒在多次分合活動中,既能窮盡所有分法,又能反映不同的分合順序時,教師應在評價活動時,展示部分幼兒的作業,以"誰的分合最容易記住"為話題,引導幼兒觀察討論,體驗分合的有序性,觀察兩個部分數的互補關系。
(8)當多數幼兒在分合活動中能注意到進行有序的分合時,教師應啟發和鼓勵幼兒用符號記錄,并表達自己所尋找發現的相像的分合式,同時肯定幼兒的創造,讓幼兒進一步體驗互換關系。
活動反思:
“10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8、9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課本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并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主要有兩點不相同:一是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因為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二是將10的組成提前到寫數前面,這樣既有利于在教學中利用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組成,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集中練習10的書寫。由于我們采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教材先讓學生擺小棒,并根據擺的過程填10的五種組成,然后又讓他們推想出10的另外四種組成,這樣逐步加深學生對10的組成的理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的實際特點,我在設計“1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課時,力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舊知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3、巧妙設計游戲,引導學生探究新知。
一節課下來,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但還有一些值得進一步改進和研究的問題:
“10以內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其中有一點是不相同的: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的教學,因為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 熟悉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10的序數意義還要不要拿來當作新授部分來講還是點到為止呢?新課程下的教材如何來正確把握,如何讓教學在第一線的老師來挖掘這個有效素材呢?這是我從事新課程教學幾年來的一個困惑。
2、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時,能讓學生順著數和倒著數。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并將它們捆成一捆,讓學生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在處理這個難點時,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忽視了10還是個計數單位的教學。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三篇】相關文章: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八篇03-29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九篇03-29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七篇03-28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5篇03-28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八篇03-27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5篇03-31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錦集八篇03-30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7篇03-29
【必備】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四篇03-28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合集九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