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
〖“需要”
有位老師上一年級新教材《雨點兒》一課。前面采取多種形式朗讀了雨點兒的對話后,為了讓孩子們深刻感受雨后的變化,她別出心裁地創設了一個開放的課堂。比如:喜歡唱歌的學唱《小雨沙沙》;喜歡繪畫的則在大展板上描繪雨后美景;喜歡表演的可以帶上頭飾演演課本劇。學生們看似都按自己的個性愛好各就各位去活動準備了,但你很快會發現沒多久,唱歌組的同學聲音越來越輕,無精打采起來;繪畫組的看似從頭到尾饒有興趣,忙個不停,但除了彩虹就是小花小草,色彩與形狀也無多大變化,畫有否美感是不敢恭維;表演的同學雖然帶上了頭飾,但顯然進入不了角色。這樣大約過了二十分鐘,學塵們終于捱到了時間,然后就來了個“綜藝大觀”,效果如何自然是不必多說的了。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的教學創意不錯,可是她沒有把孩子們的真正需要放在首位,學生無非是在被動地執行命令,不能夠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試問他們的個體得到了多少發展。
學生到底需要什么,并不是我們教師僅憑個人意愿可以猜測的。陶行知多次告誡教育者:“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謂“會變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師要盡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用“學生的需要”去選擇!
〖借助媒體,培養語感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出示一些生動形象的畫面,引導學生練習朗讀,學生不但興趣濃厚,而且更容易理解語境,如在教學《雨點兒》一課,通過圖片展示雨過天晴的畫面:滿眼是紅艷艷的花,綠油油的草,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種子開始發芽、長葉、開花,田野里冒出各種野花,讓學生看著畫面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適當范讀,引導學生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的喜愛、感激情感表達出來。
〖角色朗讀,注重個性
小學生的表現欲望一般都比較強,角色朗讀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學生會努力使自己的朗讀更符合角色特點,如教學《雨點兒》一課,教師有意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戴上頭飾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兒的滋潤,它們會對雨點兒說什么?分角色朗讀課文對話后,并相互評價,哪里讀得好,為什么要這樣讀,如:“你要到哪里去”這一句,不同的理解完全可有不同的讀法,可以讀出大人關心小孩的語氣,也可以讀出焦急的語氣,還可以讀出好奇的語氣等等,讓小朋友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為應該讀怎樣的語氣,就怎樣讀。
實踐證明: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出自己的不同感受,這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自由去探索、研究,真正實現自我發現和發展,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所以朗讀不是機械的見字讀音,而是學生個人情感的宣泄。
〖激情設疑,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創新活動的根本。想象是人們通過觀察所得到的表象和已掌握的知識相結合的結果,也是人腦對已有的表象的再造加工而形成的創造新形象的過程,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就是加強了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多媒體融聲、光、情、景為一體,具有聲像并茂的特點,多媒體教學能借助文字、圖像動畫、音樂等信息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形成堅實的想象基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激發情感,以疑活思,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領域,激活并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又如,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一冊有這樣一篇課文《雨點兒》,講述的是小雨點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各種形態。課上,我分別演示了雨點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里“睡覺”“散步”“奔跑”和“跳躍”的動畫。精美的畫面,給了學生美的享受。在教學最后一個環節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是小雨點,你會到哪兒去,做什么?”學生紛紛各抒己見,有的說小雨點落到小花上,親吻她美麗的小臉蛋;有的說小雨點落到小朋友的花雨傘,開心地滑滑;還有同學說到小雨點落到臭水溝里,嗚嗚地哭泣;小雨點落到沙漠里,很快被吞噬了……這樣具有創新氛圍的課堂,是動態的、充滿樂趣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提高了課堂效率,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生生互動,讓思維在共振中引發
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交換思想的過程,它的運作方式是課堂上學生間的互相討論、互相切磋。這是構建和諧課堂生態的一種很有效的手段。首先,在生生互動中,每個學生都處于一種相對放松的心理狀態,不用擔心說錯,特別容易激活思維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暢所欲言”的機會。我們在學習《雨點兒》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出:“大雨點兒,小雨點兒為什么不到同一個地方去?”這本身是作者擬人化的寫法,按常理講,下雨的面積大不可能雨都落到同一個地方。我正想解釋,這時學生說了:“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所以大雨點兒選擇了沒花沒草的地方,小雨點選擇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講得多精辟啊!這完全是對生命的感悟!全班同學不由自主地為他鼓起了掌。
〖在學習過程中,營造開放的空間,讓學生去玩、去動、去演
我在教學《雨點兒》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讀了課文,誰來問一問,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同桌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并相互評價:哪里讀得好,為什么要這樣讀。(如你要到哪里去?這一句,不同的理解完全可有不同的的讀法,可以讀出大人關心小孩的語氣,也可以讀出聲音大而急的焦急的語氣,還可以讀出好奇的語氣等等。)可以通過圖片或電腦課件展示雨過天晴,滿眼是紅艷艷的花,綠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葉片上滾動,蜻蜓、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種子開始發芽、長葉、開花,田野里冒出了各色的野花,嫩綠的小芽的畫面。讓學生看著畫面內容,感情朗讀第五小節。教師適當范讀,引導學生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于朗讀之中。可以戴上頭飾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點兒的滋潤,它們會對雨點兒說些什么? 先請小小組合作排練,再選一、兩組向全班小朋友交流,最后集體評價。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多彩,使課堂顯出勃勃生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教學《雨點兒》一課,在指導學生品讀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看一個畫面,親自感受一下雨點兒給大地所帶來的這些變化。(出示動畫:春雨絲絲、萬物復蘇的情景)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看了畫面,你最想說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悟,在此基礎上老師進行引導:雨點兒不僅是大地的好朋友,還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下面我們一起把這段話美美地讀一遍,表達我們對雨點兒的喜愛之情。在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后,老師進一步啟發:你覺的這段話哪些地方寫的特別美?誰能夠一邊讀一邊做動作?在教學中,通過朗讀訓練,學生與語言充分地面對面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對課文中蘊涵的情感的感悟也就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在真切感受基礎上的品讀,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瀉,洶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園,鳥語花香,于人于己,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真正的享受呢?
〖利用繪畫創設情境,增添課堂情趣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它是用直觀的藝術形象打動人的心,而且美術在啟發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如學習《雨點兒》一課可以配上動聽的音樂,加上教師優美動聽的語言:“滴答、滴答,飄飄灑灑。云媽媽的孩子來了。小朋友,你們看看是誰來了?”教師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張著嘴巴“說話”的大雨點和小雨點。有趣的畫面逗得孩子們露出笑臉,學習的情緒馬上高漲起來。教師趁熱打鐵說:“它們說什么呢?請小朋友們快去讀讀課文,告訴你的小伙伴吧!”孩子們想學愛學的情感波瀾馬上掀起來了。
〖抓住知識要點,組織游戲
游戲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組織形式。寓知識于游戲中,不但可以調節氣氛,陶冶學生情操,更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教學課文《雨點兒》這篇課文的生字時,由于雨點兒是從天上落下來的,于是我就在每個孩子的課桌里藏了些雨點卡片,背后寫上一兩個詞語。開展“讀雨點的話”游戲時學生異常興奮,因為游戲規則是誰讀的最多、最正確。就能得到最多的落葉。不同的學習內容可以組織不同的游戲。如:找朋友、開火車、猜字、舉字、摘蘋果、打擂臺、插紅旗。”等等。深受同學們喜歡。在孩子們喜歡的游戲中進行教學,能保證孩子們在輕松、歡樂、有趣的氛圍中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語文上《雨點兒》教學反思02-10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03-17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范文04-09
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通用7篇)11-11
一年級語文《12、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06-01
《雨點兒》教師教學反思03-20
雨點兒教學反思(精選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