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人之初》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人之初》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不錯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蘊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教師范讀生字和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停頓,讀好節奏,讀出韻味。
2.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字圖片或場景布置等形式,創設古典文化氛圍,有效激發學生識字學文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明白教育和學習對成長的重要性,知道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才能使自己成為有用之材;激發學生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書寫、組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蘊含的道理,懂得教育和學習對成長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三字經》是經典國學讀本。同學們當中有誰讀過《三字經》?你知道《三字經》里都講了些什么故事嗎?(學生舉手,教師指名回答)這些故事都告訴了我們哪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去感受《三字經》里的智慧吧!(板書課題)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重點指導生字中的前鼻音“近”,后鼻音“性”和翹舌音“之、初、善、專”。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玉、器”等字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遠、近、貴”等字時,可以通過學生集體表演的方法;學習“近”字時,還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學習“相、義”等字時,可以用形近字對比的方法。
謎語示例:
斥字少一點,行走在外面,關系很親密,距離不算遠。(謎底:近)[來源:學科網]
形近字對比示例:
相—目(目光)—淚(眼淚)
習:勻(均勻)—刀(刀刃)
玉—王(國王)—主(主人)
義—叉(叉子)—又(又香又甜)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之”首筆點寫在豎中線左側,橫撇角度稍窄,最后一捺宜寫得平而長。
“習”橫折鉤寫得略長些,折鉤略向左下傾斜,點止筆與田字格中心,提畫長而有力。
“玉”書寫時要注意三橫的間距和長短,三橫均略向右上方傾斜;中橫最短,起筆于橫中線上;最后一點緊靠橫中線下方運筆。
“義”是獨體字,注意筆順,先寫點,再寫撇捺;點緊靠豎中線左上部中間;豎撇緊鄰豎中線右上部起筆,寫得長而舒展。
易錯提示:
“相”右邊是“目”,中間有兩橫,不要多寫或少寫。
“習”的橫折鉤里面是一點一提,不要寫成一點一撇。
“遠”第四筆是豎彎鉤,不要寫成了豎彎。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獨體字是以筆畫為直接單位構成的漢字,是一個整體,切分不開,一般由圖畫演變而成。如:
習(學習)玉(玉器)義(意義)之(一走了之)直(直尺)為(因為)立(站立)不(對不起)川(山川)車(車站)午(中午)片(片段)(4)多音字。
(5)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6)文言詞語釋義。
①人之初:指人剛出生的時候。
②性:文中指人的本性。
③相近:相去不遠,差不多。
④相遠:有很大的差別。
⑤乃:就。
⑥遷:文中指不好的改變。
⑦貴:以某種情況為可貴。
⑧專:有恒心,專心。
⑨子:文中指為人子女。
⑩不學:不肯讀書學習。非所宜:不應該如此。為:作為,成就。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成器:比喻成為有用的人。義:理義,指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簡單介紹《三字經》。
明確:《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并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國人奉為經典并不斷流傳。
2.安排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節奏。讀準字音,同桌互相糾錯。
朗讀指導:每句都只有三個字,讀的時候慢一點,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速度可以稍快一點,還可以邊讀邊打節拍。
第一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注意重讀“善、習、遠、遷、道、專”等字,強調教育、學習的重要性。
第二節:“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注意重讀“幼、玉、器、人、義”等字,強調小時候學習的重要性。“老何為”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生字,然后通過朗讀訓練,感受了《三字經》的韻味。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蘊含了深深的道理。同學們可以仔細回味一下,想想課文中這兩節講了什么內容,有什么道理。下節課,我們再揭曉答案。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人之初性相近習相遠玉石意義
2.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的形式,整體感知了《三字經》,同學們知道這兩節主要講了什么?(指名回答)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一下。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引導學生結合朗讀感受,初步理解這兩節《三字經》的內容。
明確:第一節:講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說明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第二節:講了一個人如果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就會一事無成,是要后悔的;一個人只有經過刻苦磨煉,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2.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句。[來源:學科網]
明確: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善良的本性,每個人都相同,后來因為個人的學習、成長環境不一樣,性情便產生了很大的差別。
3.理解“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一句。
明確:如果在一個人幼小的時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會因為受到過不好的影響而有所改變。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
4.理解“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一句。
明確: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因為年少不肯及時學習,將來長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為呢?
5.理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句。
明確:玉是一種可以用來當裝飾品的石頭,如果不打磨、雕刻它,就不能使它成為人見人愛的美器。同樣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奮求學,就不會懂得禮節和道義。
6.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加一加”識字法。
明確:“加一加”識字法就是利用以往學過的獨體字加上偏旁變成新字的方法。如本文中的生字“初”,就是“刀”加上衣字旁“衤”變成的;“性”是“生”加上豎心旁“忄”變成的;“近”“遷”“遠”,分別是“斤”“千”“元”加上走之旁“辶”變成的。運用這種方法識字,既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學習生字的樂趣,也可以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掌握生字的寫法。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談話總結:本文通過兩節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讓我們懂得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明白了從小用功學習、刻苦磨煉,長大后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人之初》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操場上》語文教案01-17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說課稿11-17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語文教案02-15
一年級語文下冊新人教部編版《豎》教案08-26
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25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案10-19
部編版小學語文下冊教學計劃08-26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案設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