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6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1
教材分析: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在空中的對話,說明雨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滋潤環境才會變得更美了。
教學目的:
1、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3、聯系生活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聯系生活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的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方法:
激趣引導、組織討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一些生字寶寶,今天我們再來與它們見見面好嗎?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
師:小朋友們真棒,這些生字寶寶已經是你們的朋友啦,你們千萬別忘記它們,接下來,我們一起去聽聽雨點兒在空中聊些什么?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1、學生自由讀第一段
2、出示下雨課件。
師:這些雨點多么可愛,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多少,好嗎?(學生數)
師:哎呀,老師眼都數花了也沒數清有多少雨點兒,你們數得清嗎?(學生回答;數不清)
3、除了雨點兒:“數不清”還有什么數不清?學生匯報。
師小結:數不清的東西真多,我們再來看看這些數不清的雨點從哪來的?(空中飄落下來的)“飄落”是什么意思?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東西從空中落下來也可以用上“飄落”?(樹葉、雪花、羽毛等)是啊,這些東西可輕了,從空中飄落下來時都是慢慢的,所以這段該怎樣讀?
(生讀后評價:聽著你讀,我仿佛看見了雨點兒從空中飄落下來了,你讀得真棒。)
4、練習仿寫句子
課件出示: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小松鼠從樹上跳下來。
(1)請學生讀以上句子。全班齊讀。
(2)出示句子:小草從 。師質疑:小朋友,你看這個句子說完了嗎?誰幫老師來說完?
(3)進一步出示: 從 。誰再老師說說這個句子。
師小結并過渡:小朋友真會仿寫句子,“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它們要到哪里去呢?
(二)學習2-4段
1、老師范讀2-4段。
2、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2-4段
3、讀了這三段話?你知道它們要到哪里去嗎?
(學生回答師板書:小雨點 有花有草 大雨點 沒有花草)
4、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從文中找出有關句子嗎?(找出后全班齊讀)
5、大雨點是怎么問小雨點兒的?小雨點兒是怎么回答的?“你呢”?(小雨點兒反問)大雨點兒又是怎樣回答的?(這一問一答就叫做對話)
6、指導朗讀小雨點兒與大雨點兒這間的對話。
7、生生對話。
(同桌兩個小伙伴一個當大雨點兒,一個當小雨點兒進行角色朗讀)
8、師生對話。
(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讀,我當水雨點兒,你們當小雨點兒,好嗎?)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師:通過剛才對話,我們知道小雨點要到有花草的地方,你知道他們要去干什么嗎?想象一下,小雨點兒來到有花有草的地方,這里會發生什么變化?
2、播放課件(感受小雨點給花草帶來的變化)
3、齊讀:“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4、師:小雨點的功勞真大,我們真該謝謝小雨點兒。那么大雨點兒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那地方又會變得怎樣呢?
5、播放課件:你們看到什么啦?
(生齊回答:“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師:大地變得好美呀,蝴蝶也高興地飛來和花兒交朋友了,大地一下子充滿了生機,大雨點兒真了不起呀!我們再來一起讀讀第五段吧)
三、總結全文
1、假如你是花草,你想對雨點兒說些什么呢?(贊雨點、謝雨點)
2、是呀,花草離不開雨點兒,在雨點的滋潤下花才會更紅,草才會更綠,大地才會變得生機勃勃,其實,何止是花草,世界上任何植物都是離不開雨點的。讓我們帶著對雨點兒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吧
3、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和小伙伴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2、雨點兒
小雨點 有花有草 大雨點 沒有花草
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雨點兒》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再來回顧自己的課堂,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收獲:
1、在理解“數不清”這個詞語時,我讓學生聯系生活說一說,有什么是數不清的,孩子們說出了:“天上的星星,小河里的魚兒,樹上的葉子”等等。
2、讓學生多讀是本節課收到一定成效的關鍵,我認為書是學生讀懂的,而不是老師講懂的。學生對文本不熟老師講得再多也枉然。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充分運用讀的手段,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引讀,分角色讀等,朗讀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學會朗讀,學會合作。
3、讀說結合是這節課的主要環節,我設計了很多給學生說得主題,如:補充句子訓練;贊雨點、謝雨點。從現在開始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不足之處:沒能完成教學任務,在引導學生贊雨點,謝謝雨點時就下課了,時間把握上做得還不夠,我重視感情朗讀,但在指導上,示范讀上做得有所欠缺,如:在朗讀時沒有讀好兒化音。總有一些學生會讀錯。我又進行了示范,但是效果不太明顯。在句子中的兒化音學生總是不能適應,因此在讀句子的時候還有許多學生沒有讀準。另外,要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要面向全體,要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等。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2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生字“巴”。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教學重點】
認字和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
在讀中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幾個淘氣的字寶寶,它們可太貪玩了,連家都找不到了,你能幫助他們找到家嗎?(出示課件,指名操作并領讀)
二、激趣導入
同學們表現的真是太好了。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做個游戲吧!我們來猜個謎語:“千條線,萬條線,數不清,剪不斷,落在田間秧苗綠,掉進河里看不見。”這是什么?
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第12課《雨點兒》。(師板書課題,生齊讀)
三、學習課文
1、感知課文:
⑴ 想知道“雨點兒”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嗎?請看動畫片(出示課件,播放課文)
⑵ 你記住什么了?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⑶ 想不想自己把這個故事讀一讀?請打開書第105頁,注意讀準字音哦。
2、學習第一段:
⑴ 這么可愛的雨點兒,我真想一個個都認識他們,我們一起數一數好嗎?一、二……我數得眼睛都花了,你們數清了嗎?原來是(課件:出示句子并讀一讀)。不清”(識除了雨點兒“數不清”,你見過什么東西也是“數不清”?你能用“數不清”說句話嗎?(練習用“數不清”說句子)。
⑵ “飄落”什么意思?你知道還有什么東西從空中落下來也可以用上“飄落”這個詞呢?是啊,這些東西可輕了,從空中飄落下來,都是慢慢的。誰來試著讀一讀這句話?(指名讀)
⑶ 讓我們看著雨點兒慢慢飄落的可愛樣子,一起來讀好這句話(齊讀第一節,邊讀邊做動作)。
3、學習第二、三、四節
半空中,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見面了,聽!它們在聊什么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2~4自然段。(生自由讀文)
⑴ 大雨點兒問小雨點兒什么呀?(課件出示對話)
⑵ 小雨點兒是怎么回答的?
⑶ “你呢?”這句話沒說完整,是誰問誰,問什么?(讓學生將問句補充完整)
大雨點兒想到哪里去?一起說。
⑷ 指導朗讀:大雨點兒和小雨點說得多好啊,我想請小朋友們來讀讀他們之間的對話(同桌分角色讀,男女生對讀)。
⑸ 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讀,我來當大雨點兒,你們當小雨點兒,好嗎?(師生合作。)
4、第五自然段:
⑴ 現在我們發現:小雨點兒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兒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這分別是怎樣的地方(板書:有花有草 沒有花沒有草)。
⑵ 說著說著,小雨點兒就和別的雨點兒們一起飄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兒也果真和伙伴們一起飄落到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了。不久發生了什么變化呢?誰能讀讀第五自然段?(指名讀第五段)。
⑶ 指導朗讀: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課件示雨后圖片)師:大雨過后,彩虹出來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兒更紅了,草更綠了。沒有花兒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兒,綠的草。在這美麗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鳥兒叫得更歡了。看到這樣的美景,你是什么心情?(指名說)。能把你的這種心情讀出來嗎?(指名讀)
⑷ 升華:為什么花更紅了,草更綠了?為什么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會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這一切都是誰的功勞?如果你就是小花、小草,你會對雨點兒說點什么呢?
5、再讀全文:
你喜歡雨點兒嗎?讓我們帶著喜歡雨點兒的感情去齊讀全文(生齊讀全文)。
6、學寫生字:
⑴ 師:同學們表現的真棒,雨點兒非常感謝你們,特意托我帶了兩件禮物。第一件就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小雨沙沙》(播放歌曲)。
⑵ 第二件禮物就是一個好看的字寶寶。(課件出示生字“巴”)我們要記住它的`樣子。(指導書寫)
四、總結全文
師:做雨點兒多好呀!小朋友們,讓我們也做一顆顆無私的小雨點兒,讓我們的大自然、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板書設計】
12、雨點兒
小雨點兒 有花有草
大雨點兒 沒有花沒有草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語言優美,講述了春雨過后大地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景象,滲透水和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 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本課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并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給學生描述出一個美麗的畫面。
小學語文低段教學面對的是以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兒童,本課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提供的各種豐富多彩的刺激調動和協調各種感官,提高學習效率。“懂得雨水和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顯然太抽象了,但借助課件,通過多媒體,就可以把小草發芽、果樹開花、花更紅、草更綠,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再加上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文,使課文融入學生的心靈。 “教科書 + 多媒體”的應用,創設了情境,激發了興趣,點燃了情感,達到了效果,使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3
教學目的:
1、復習認讀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4、學寫三個字。
教材重難點:
朗讀、寫字是重點,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是難點。
教學構想:
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教師注重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體驗成功。重點部分,讓學生多種方式賽讀、體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揭示本課學習內容,激發興趣。
二、復習已學的生字詞。
1、齊讀帶音節生字詞。(課件出示帶音節生字詞)
2、教師點撥學生鞏固讀音。
師:請小朋友再次把這些字音里藏著的秘密找出來和大家一起記一記。
學生回答,教師適時點拔。每次回答后,小老師范讀,全班跟讀,并給對應的組加上五星。
(1)“清”是后鼻音。
(2)“彩”是平舌音。
(3)“數”是翹舌音,是多音字。
(4)“點”、“彩”、“數”是三聲音節,要讀到位。
(5)“回”、“答”是二聲音節,要讀得短些。
(6)“方”的本身的讀音是一聲,組成詞地方時讀輕聲。
3、全班再次齊讀: 特別注意讀準剛才說過的字音。
4、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和同桌一起再次記一記生字詞。
5、去音節,老師指,學生搶讀。
三、讀課文,分清自然段。
1、自由讀通課文,要求:
(1)把書翻到105頁,立好。
(2)把平舌音,翹舌音、鼻音等難讀的音節讀準確,不加字,不減字。
(3)邊讀邊想:課文講的是誰和誰的故事。
(4)讀完馬上舉手,準備回答老師的問題。
(學生回答,提示把話說完整,評價。)
2、第二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學生聽老師讀課文,要求:
(1)聽聽讀音是不是正確。
(2)數一數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用1、2、3、4、5把自然段標出來。
老師讀,學生回答,評價。
大屏幕展示標自然段情況,學生對比檢查,做對的舉手,把掌聲送給自己。
3、分段讀課文。
(1)說明分段讀的要求。
(2)分段讀。
(3)評價,加五星。
四、分段學習課文,練習朗讀,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數不清”。
a、觀看動畫,數一數有多少個雨點兒。
b、引出“數不清”。
c、說說還有什么數不清。
(3)學習“飄落”。
a、觀看動畫,飄落就是飄著落下來。
b、說說還有會么飄落下來。
c、練習說話:
__________從__________飄落下來。
__________從__________跳下來。
__________從__________跑出去。
教學反思:
《雨點兒》一文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是從云彩飄落下來的,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識字、寫字、朗讀是本課的重點,難點是通過朗讀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
這節課共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即“談話導入”,“整體感知”,“識字讀文”,“體驗性朗讀”,“想像延伸”。整個教學設計是圍繞“學生主體”如何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設計的。諸如“看了這個畫面你想說些什么?” “這是誰的功勞?你不想對它說些什么嗎?”等等,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些教學理念。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境,通過教材這個文本載體,將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無拘無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思維在其間任意馳騁,“悟”出文本要表達的情感。教學《雨點兒》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課件演示雨點兒過后大地的美景,同時配上音樂。學生被眼前美麗的景色、優美的音樂所營造的氛圍深深地吸引住了,頓時進入了學習情境,為感悟課文內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情境學習中產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當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誰?有的學生說喜歡小雨點兒,因為小雨點兒使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有的學生說喜歡大雨點兒,因為大雨點兒使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在這堂課中還注重激勵的策略。摒棄常見的實物、小紅花、掌聲等外在激勵的方式,而采用師生情感共鳴、配合默契、體驗成功等內激勵的方式。外在激勵大多是淺層的、短暫的,而且往往是不公平的`,在鼓勵少數的同時打擊大多數。而內激勵是深層的、長久的、公平的,也是令人難忘的。在本課中,我十分注意自身的評價語言,包括對個別孩子的評價,以及對全班孩子的評價。就如在孩子們朗讀完一遍后,我這樣評價:“聽你們的朗讀簡直就是一種享受,你們不僅讀出了聲,還讀出了情,能讓老師再享受一次嗎?”這樣的語言評價,我相信比獎勵小花效果更好
當然,語文教學是一門永恒的藝術,需要不斷的探索。本堂課還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和遺憾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學生主動探究的環節很少。這主要是我不敢大膽放手,其實課文中有很多內容可以請孩子自己探究學習的。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需要給他們更多的信心,并且相信他們的潛力是無窮的。
2、 孩子們質疑的環節沒有。學生質疑很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課中我沒有設計,但是實際上文本中有一些地方能很好的質疑的,我沒有好好利用起來。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4
【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認字和練習朗讀是教學的重點。要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育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寫“半、巴”二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的生長有密切的關系。
3、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過程和方法
1、在自由讀、分角色讀、理解讀中讀通、讀懂、讀好課文。
2、朗讀發言時儀表大方,聲音響亮,表達時語言清晰流暢。
3、學會圈圈畫畫,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在表達與傾聽中學會尊重別人、欣賞別人、完善自己。
2、感受雨點兒的可愛,感悟雨點兒給人類、給世界帶來了美麗。
3、在具體的交際環境中,感受與人友好交往、合作的樂趣,在交際中學會尊重他人,形成好的人際關系。
【教學設計】
一、引入新課
噓、你聽!閉上眼睛仔細聽,聽到什么了?(錄音機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呀!真的下雨了,快伸出你的小手,仰起你的小臉,讓雨點兒輕輕地落在你的手上、臉上,你感覺到什么了?
(此環節意在激起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你喜歡這些雨點兒嗎?快和它打個招呼?(板書課題:雨點兒)
真能干,雨點兒的名字是很難讀的你們都讀對了。我們再一起來招呼他一下。(齊讀)
這堂課我們繼續和雨點兒做朋友,好嗎?
二、學習第一段,練習朗讀
1、可愛的雨點兒我真喜歡,我來畫一畫,你們幫我數一數好嗎?(師簡筆畫一朵云,然后畫上大小雨點,學生數。教師接著用點代替雨點,在黑板上點點,讓學生數不過來)
雨點兒多得數都(生齊說數不清)
(以學生的親身體驗代替教師枯燥的講解,學生理解更深刻。)
2、你知道還有什么是數都數不清的嗎?出示句式:數不清的。
3、理解飄落:你知道哪些東西是飄落下來的嗎?(雪花、樹葉、花瓣等)它們是怎樣飄落下來的呢?(慢慢地、輕輕地)用飄落說一句話。(什么時候,什么從什么地方飄落下來)
4、朗讀。數不清的雨點兒輕輕地、慢慢地飄落下來,你能加上動作把這句話讀一讀嗎?(自讀──齊讀)
三、朗讀對話,引導質疑
1、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半空中,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在說悄悄話呢。
請小朋友讀讀課文第2、3、4自然段,拿出鉛筆,用直線畫出大雨點和小雨點說的話,并練一練該怎么讀。(引導學生明確哪句是大雨點說的話,哪句是小雨點說的話。)
2、對話練習:
⑴ 下面我們來讀一讀,我是大雨點,你們來做小雨點兒好嗎?(師生對話)讀得真好聽,把問號都讀出來了。大雨點還想聽一聽,哪顆小雨點兒問得最好聽,最可愛?(生讀)
我聽明白了,你們是在問我( )(生說:你要到那里去?)
我們來換一換好嗎?(再師生對話)
⑵ 帶頭飾分角色對話。誰愿意來當一當大雨點,來問一問小雨點呢?
4、你聽了大雨點和小雨點兒的話之后,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他們嗎?(引導學生質疑──自答出雨水與植物的生長關系)
(這一環節設計生動活潑,形式多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這一環節中,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敢讀敢說,大膽地表現自己,在交流中提高,在交流中成長。)
四、自主合作學習,探究雨點兒落下后的變化
1、朗讀 說著說著,小雨點兒就和別的雨點們一起飄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也真地和伙伴們一起飄落到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了。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和小朋友們剛才說的一樣呢?我們來讀一讀第5自然段。
2、合作畫畫 要是我們能把這些美麗的變化用我們的彩筆畫下來那一定很棒,想試一試嗎?
好,老師已經給你們每組準備了一張白紙,一盒水彩筆,小組商量一下,希望像小雨點兒那樣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就畫有花有草的,希望像大雨點一樣讓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紅的花,綠的草的就畫大雨點去的地方。
合作畫畫。
3、小組代表展示 說一說:我們是( ),我們去過的地方( )。
4、雨點兒看到這些變化,心情怎么樣?(高興)
你能帶上高興的語氣再把這段話讀一讀嗎?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不再是簡單的朗讀,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想象中說一說,唱一唱,畫一畫,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拓展
1、如果你就是那些花啊,草啊,現在你最想說什么?
雨點兒又會說些什么呢?(小對話練習)
2、要是你也是一滴雨點兒,你想去哪里?
(在拓展中、在對話中教師作了無聲的教育的導向,使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此時學生的語言是因為情感的內在需求而生成的,是一種全新的,鮮活的'語言,是語言發展的實踐過程。我們說不斷的語言實踐會進一步推動學生語言的發展。)
六、練習寫字
1、指導讀帖。
2、示范指點。
3、按筆順臨寫。
【課后反思】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我在教學《雨點兒》這課時,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通過創高及情境,引得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供學生機會,提供學生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課文進行二度制作。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再來回顧自己的課堂,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收獲:
1、在理解“數不清”這個詞語時,我創設了一個小小的情景,即我在黑板上先畫了一朵云,然后在云底下畫大小雨點,學生自然而然地跟著數了起來,最后我用點代替雨點兒在黑板上快速地點點,學生數不過來時,我再引出:“雨點兒多得數都”學生很自然地接上來“數不清”。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經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詞語。接著我又進行適當地創高,讓學生聯系生活說一說,還有什么是數不清的,效果就出來了。
2、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我認為書是學生讀懂的,而不是老師講懂的。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強調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充分運用讀的手段,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引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朗讀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學會朗讀,學會合作。一句話,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明理,在讀中得法。
3、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語言。在本課教學中,我問:“如果你是雨點兒,你會做什么?”,在品讀課文時,我又問:“如果你是花草,你會對雨點兒說什么?”一連串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們在學習課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學生在說到如果自己是雨點兒時,有的說“我要到黃土高原去,讓那里的山坡不再是黃色的,讓那里變成綠色的世界”;有的說“我要到北方去,因為書上說北方經常有沙塵暴,我去了可以減輕干旱”;有的說“要是我是大雨點兒,我要到農民伯伯的莊稼地里去澆灌禾苗”……
誰說一年級的孩子還太小不懂事,他們的話卻真的讓人感動。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5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的關系。
教學難點:
知道雨水與植物的關系,(機動體會大、小雨點作用的不同)。
課時:
2
教學過程:
一、設疑揭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雨點兒》,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預設:為什么叫他們雨點兒呀?雨點兒有什么作用呢?他們去干嗎了啊?為什么他們去的地方不一樣啊?這是些怎么樣的雨點兒啊?
整理問題:這是怎么樣的雨點兒?雨點兒有什么作用?為什么他們去的地方不一樣?
二、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小朋友提的問題可真多,下面就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讀課文吧。
(一)自由讀課文,說說讀懂了什么?
根據學生所感悟的,隨機出現句子進行教學,在理解句子的同時解決學生所提的問題。
(二)深入理解,學習課文
[出示]: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1、理解數不清,如學生說我知道雨點很多?師問你是怎么知道的?誰愿意上來畫畫這些可愛的雨點兒啊?指名上臺畫,在請同學上臺畫……師問,這畫得完嗎?(畫不完)是啊,雨點多得數都(生齊說數不清)。
2、理解飄落
A你知道哪些東西是飄落下來的嗎?(雪花、樹葉、花瓣等)
B看課件樹葉飄落下來的情景,此時你想說些什么啊?體會慢、輕、柔的感受。讀讀飄落。再看雪花飄落的情景,用飄落來說一句話,并引導學生說得更具體,加上什么時候,雪花從什么地方飄落下來。
C知道嗎,雨點也是這樣飄落下來的,你們看,(看課件)再來讀讀這句話,可以站著讀,也可以加動作,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最后齊讀。
課中操:課件出示小雨沙沙。
這么美的雨點兒,小朋友愿意來唱一唱嗎?跟課件邊唱邊做動作。這首歌告訴我們了雨點的什么啊?(作用)
那課文中又是怎么寫雨點兒的作用的呢?請小朋友在課文中找一找。
[出示]不久,有化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A自由地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這段話有幾句?
B選擇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C指名讀,體會更、不久、等詞的意思。
D讓學生看著畫面內容,感情朗讀第五小節。引導學生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于朗讀之中。
機動:為什么大雨點跟小雨點去的地方不一樣啊?
演示出示一盆小花,讓他們說說小花需要的是是大雨點兒還是小雨點兒?他們能換嗎?你們能告訴我哪些地方更需要大雨點呢?(引導學生說出干旱的地區,沙漠地區那里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點去了更遠的地方,去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讓那里也能長出花草。感受關心、友愛的情感)
(三)拓展
你就是那些花啊,草啊,此時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可以戴上頭飾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點兒的滋潤,它們會對雨點兒說些什么?先請小小組合作排練,再選一、兩組向全班小朋友交流。
反思:
一、朗讀的還不到位、
在讀“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我按上面的步驟,讓學生感悟,數不清處理得還不錯,但飄落這個詞,我讓學生先聯系生活,說說哪些東西也是飄落下來的,然后就讓他們看課件,一副樹葉飄落的情景圖,當時學生只是看圖說話了,說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秋天樹葉黃了……等這方面去說了,根本就沒體會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的那種輕、柔、慢。學生沒感悟到,就讀不出那種感覺,當時我也想到了讀得不到位,但因為想到本課的重點應該是后面的句子教學,感悟雨點的作用,所以在這沒創設情境,也沒范讀,所以這個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好。
二、質疑不是很有價值
因為學生太小,所以我不敢讓學生質疑后就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教學,而是通讀課文后,說感受引導學生學了兩句話。所以這個質疑不是很有價值,不過學生提的問題很有價值,如“為什么課文中要說是大雨點跟小雨點呢,平時生活中的雨點應該是差不多的”,“為什么大、小雨點要去不同的地方?”“為什么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等等。如果當時我能直接讓學生解決提出的問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再帶入課文中,帶著問題學,那就更好了。
三、拓展不夠
我除了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數不清,哪些東西是飄落下來的,以及最后如果你是小花小草想對雨點說些什么。當然這些拓展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引導學生理解雨點作用的時候,“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讓學生說說雨點還落到了哪里,此時你感受到了什么?既可以引導學生感悟雨點的作用,又可以指導好朗讀。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6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雨點兒》的教學。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11個生字。
2、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地讀好對話。
3、讀懂課文,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個性化學習,讓學生懂得雨點兒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教學重點:
正確認字和練習朗讀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學生能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雨點兒圖片,小花、小草生長的圖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學生唱歌:歌詞:大雨嘩啦啦,小雨淅瀝瀝……(師指揮)
師:同學們唱的歌可真好聽。
師:同學們知道能“嘩啦啦、淅瀝瀝……”唱歌的是誰嗎?
生1:大雨。
生2:小雨。
師:誰來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
生:雨點兒。
2、引出課題,學寫“點”字。
師:剛才小朋友給它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雨點兒”。我們一起來叫叫它。注意兒化音:“兒”字要讀得短、輕。
生:雨點兒。
師:雨點兒特別想跟我們交朋友,如果你再美美地叫它一聲,它就會跑出來跟
我們見面呢!誰能大膽地站出來,叫一叫這個好聽的名字,愿意的小朋友一起來吧。(貼圖畫:課題上面的那幅圖畫)
生:雨點兒。
師:瞧!,雨點兒出來跟我們見面了。多可愛的雨點兒呀!同學們想不想和它成為好朋友啊?
生:想!
師:要想和雨點兒成為好朋友,就得記住它的名字。它的名字是這樣寫的:請同學們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師板書課題:雨點兒,生按筆順書空“點”字)讓我們再帶著甜甜的微笑,再來叫一叫這個好聽的名字。(齊讀課題)
生:雨點兒。
反思:情境的創設建立在文本的基礎上,我圍繞文本,讓學生齊唱已經學過的歌曲《大雨和小雨》,自然而且有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再配以擬人化的圖畫、兒童化的語言,巧妙地引入課題。“兒化音”的指導符合兒童的學習特點。
師:誰來說說你想怎樣記住雨點兒名字中的三個字呢?
生1:“雨”字上面的橫就像是白云,下面的四個點就是雨點兒。
師:想象得很好,不過,是白云嗎?
生1:是烏云。
師:有烏云才能下雨,對吧?
生2:“點”字下面有四個點,就是雨點兒。
生:……
師: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幾個字中,什么筆畫最多?
生:點兒。
師:那我們現在就來學學這個“點”字。誰來說說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寫法呢?
生1:“點”字上面是個“上”字。
師:你仔細看看,是個“上”字嗎?
生1:比“上”字少一橫。
生2:中間是個“口”。
生3:下面還有四個點。
師:有誰看出來了,在寫這四個點時要注意什么?
生:第一個點朝左點,后面三個朝右點。(生說一部分,師就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寫出一部分,并提醒學生注意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師:還要注意四個點要寫勻稱。(寫字指導:師示范寫,特別注意筆順。)
師:來,翻開課本第89頁,在田字格中描一描“點”字。來,我們先描第一個田字格,第二個田字格……在后面的四個田字格中都寫上“點”字。
反思:針對課題中出現的生字,直接細致地指導學生學習寫這個字,學生很容易記住這個字。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同學們記住了雨點兒的名字。瞧,雨點兒笑得多甜呀!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之間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88頁,趕快讀讀課文,注意要用手指著書,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2、指名讀課文,適當進行評價。(先組織教學:看誰坐得最好!)
師:現在,誰能把課文讀上來?
指生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他讀得怎么樣?
生:很好。
師:怎么個好法?
生:聲音大、沒錯字……(指導學生學習評價朗讀)。
3、引導學生說出識記生字的方法,學生邊讀課文邊圈出生字。
師:你能把課文讀得這么好,老師真佩服你,能說說你遇到不認識的字是怎么解決的嗎?
生1:拼拼音。
師:辦法不錯。還有誰有好方法認識生字呢?
生2:問問老師。
師:辦法也很好。
生3:也可以問問爸爸媽媽。
師:同學們說的這些辦法都很好,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把生字圈出來,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它們,好嗎?開始吧。
生讀課文圈生字。
師:老師看同學們已經把生字圈出來了。現在,你能不能把它們認出來呢?來,我們再一起讀一遍課文。看看你能不能認出課文里的生字娃娃。
4、帶拼音讀生字(課件出示),并采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師:同學們讀得可真準!這些生字娃娃在課文里,同學們能認出它們。可它們太調皮了,從課文媽媽的家中跑出來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請同學們看小黑板,誰來帶著拼音讀讀這些字?這么多同學想讀?那能讀上來的就大聲讀,讀不上來的同學小聲跟讀。每個生字帶著拼音讀兩遍。
diǎnshǔqīnɡcǎilubàn
點數清彩落半
kōnɡwènhuídáfānɡ
空問回答方
生:齊讀帶拼音的生字。
師:(指名讀生字,領讀生字。)請其他同學聽仔細了。他要是讀對了,你們就跟讀2遍,讀錯了,就幫他改過來,好嗎?
生再拼讀生字。
師:誰來說說他這個小老師當得怎么樣?
生:很好。
師:你跟他學會了嗎?
生:學會了。
5、去掉音節讀生字。
師:同學們,有拼音的幫忙,我們都能認出這些生字娃娃。現在,這些生字娃娃頭上的拼音帽子沒有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
生:能!
師: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去掉拼音的生字。
師:同學們讀得可真棒!
6、小組或同桌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師:同學們一起讀,都能讀出來,那是不是所有的同學都能認出這些生字娃娃呢?現在,老師想請同桌倆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要是讀不上來,你就教教他,好嗎?
生同桌之間互相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師以讓生舉手的方式了解學生的認字情況)
師:有的`同學還沒有認出這些生字,不要緊,下面我們再讀詞語、讀課文的時候,再注意這些字的讀音。
7、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
師:這些生字娃娃很熱情,它們各自找到了一個好朋友,和它組成了詞語,正急著和同學們見面呢?你們想認識它們嗎?
生:想!
師:那我們就一起來認一認,把它們讀出來,好嗎?
生:齊讀詞語。
8、游戲:開火車讀詞語。(師拿詞語卡片)
反思: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了識字教學的重要性,“識字教學的重點在低年級”,只有識字量大,才有可能大量閱讀。課程標準中加強了“識字寫字”在情感態度方面的要求,在第一學段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識字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本環節的設計,我注意以兒童化的語言“生字娃娃”、“課文媽媽”|“拼音帽子”等,使學生感到生字的可愛,并變換各種方式認讀生字,使學生對生字的接觸處于一種常識常新的狀態,也使學生無形中接受了由字到詞的訓練,設計層次感強。并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現欲,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既完成了對學生(檢查個體、兼顧全體)的反饋檢查,又真正實現了在愉快中扎實地識記生字的目的。在本節課中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就是在師拿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詞語時,由于準備的卡片上的字面朝學生,因而,學生有時讀錯了,教師也了解不到,沒有及時糾正。困此,在以后的生字卡片設計時,最好能在正反面都寫上詞語,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認讀情況,及時矯正。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再讀課文的時候,就會更準確了。下面,我們再這樣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能讀幾遍就讀幾遍,別忘了每讀完一遍就在書上畫一
顆小星星獎給自己。開始讀吧。
生:自由讀課文,并標出自段。
反思:在這一環節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讀一遍課文就在書上畫一顆星星獎給自己。這一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讀書熱情,取得了良好的讀書效果。
2、檢查朗讀情況,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師:現在,有誰知道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生:(齊答)五個。
師:誰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指五名同學分自然段讀課文)站起來讀的同學,把書端起來,坐著的同學用手指著書認真聽。注意眼睛離書本的距離。
生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你覺得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很好。
師:怎么個好法?(指導學生學習評價:正確、流利、有感情。同時師也給予激勵性評價。)
反思: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強調了學生的讀書姿勢,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給學生以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有成就感,從而以更高漲的熱情投入到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中。
3、理解、感悟課文。
(1)學生交流讀書收獲,并質疑。
師:讀了課文,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生1:我知道了課文中有大雨點兒。
生2:還有小雨點兒。
……
師:同學們可真會讀書!那你們還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沒有提出問題的。
反思: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里。我讓學生自己說出讀書的收獲,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在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后,學生的心里有了自豪感,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質疑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再加上平時的訓練較少,因而,學生不會提出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2)指導學生感悟第一小節。
A、指導理解詞語“數不清”。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個忙。課文里有這樣一個詞語,你們看:(詞語卡片出示“數不清”。生讀一讀)老師找不著它在課文的什么地方了。誰能幫老師找一找,這個詞語在課文的哪句話中?我們一起來讀讀。
生讀。
師:那有誰知道課文中指什么數不清呢?
生:雨點兒。
師:有誰知道在生活中還有什么數不清呢?
生1:星星。
生2:葉子。
生3:雪花。
……
師:天上的星星數不清,秋天的落葉數不清,漫天飛舞的雪花數不清。同學們知道得可真多!那我們一起再讀讀這一句話,好嗎?
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B、指導理解詞語“飄落”。
師:剛才,我們讀的這一句話中還有一個詞語:(出示“飄落”,生讀。)誰能說說課文中是指什么飄落下來呢?
生:雨點兒。
師:你知道生活中還有什么是可以飄落下來的嗎?
生:雪花。
師:雪花從什么地方飄落下來?
生:從空中。
師:你能把這句話完整地說一說嗎?
生:雪花從空中飄落下來。
師:還有什么可以是飄下來的?
生:葉子。
師:你說的是樹葉吧。樹葉從什么地方飄落下來?
(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方法同上)
反思: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搜集信息,在生活中尋找“數不清、飄落”的現象,幫助學生理解詞義,體會情感,同時也是語文運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體現。同時,指導學生指導話說完整,注重了對學生的語言訓練,增加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3)指導學生學習第2—4自然段。
A、引導學生讀課文的第2—4自然段。
師: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它們要到哪里去?干什么呢?請同學們在課文里找出來,自己讀一讀。
B、指名讀。指學生讀好疑問的語氣。
(指名讀,生評價、師評價。)
C、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
師:我們再來讀讀這一部分,這一次,我們這樣讀:男同學讀大雨點兒的話,女同學讀小雨點兒的話,其余的話老師讀。好嗎?
師生合作讀課文。師作激勵性評價。
D、指導學生懂得雨點兒對植物生長的作用,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師:讀了這一部分,你們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同學們:為什么大雨點
兒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而小雨點兒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生1:大雨點兒大,它要是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草就被壓壞了。它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就能長出花和草。
生2:小雨點水少,它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
師:哦,現在老師明白了,花啊,草啊的生長需要水分,就像人要吃飯一樣,人吃不到飯就會餓,如果好多天不吃飯就會餓死,對吧?埋在地下的種子,需要足夠的水分才能長出來,所以,大雨點兒就要到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而長出了花和草的地方,只要有少一點的水分就能長得很好,所以,小雨點兒就去有花草的地方。
那么,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到過的地方,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
(4)指導學習第五自然段。
A、
指導學生看圖(出示圖畫)。
生:啊,真美呀!
師:你覺得這畫怎么樣?
生:很美。
師:快找找,課文里是怎么說的?誰來讀讀?
生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師:誰來說說,他讀得怎么樣?
生:很好。(指導生評價)
師:(指圖)請同學們看圖,因為有了雨點兒的滋潤,所以,花開得——更紅了,草長得——更綠了(板書:花紅草綠)
B、師范讀,指導朗讀。
師:面對這么美的景色,老師也想讀了。能給老師這個機會嗎?
(師范讀)
師:你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
生:很好。
師:怎么好?
生:聲音大,有感情。
師:你能過哪個字、或詞,聽出了老師讀得有感情?
生: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師:你真會聽課。那,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讀得一樣好?
生:想。
師:好就自己先練習練習。
生練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部分。
C、對照圖畫,說出課文內容。
師:請同學們把書放下,注意要輕放。現在,誰能對著圖畫,把課文里的話說出來?
生對著圖畫說出課文的這一部分內容。師激勵性評價。
反思:圖畫的出示。極大地激發孩子的朗讀興趣和欲望。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十分注重學生引導學生學習對同學、老師朗讀的評價,旨在使學生從評價中找到朗讀的技巧和方法。
四、拓展:說話練習。
師:如果你就是小花,你就是小草,你想對雨點兒說些什么?
生:謝謝雨點兒。
師:為什么要這么說?
生:因為雨點兒給了我很多水,我就長高了。花就更紅了,草就更綠了。
……
師:那就讓讓學生帶著對雨點兒的喜愛或感謝的感情,把課文再讀遍,好嗎?
反思:本環節是承接上一環節,遵循學生感知──思考──朗讀個性化進行設計的。朗讀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在表現,教師在引領學生看圖畫,述情景,說感受,使學生從心底迸發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再將情感釋放于朗讀中
五、小結。以激勵為主。
《雨點兒》教后反思: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文筆優美,是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和閱讀很好的教材。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尤其重要。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境,通過教材這個文本載體,將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無拘無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思維在其間任意馳騁,“悟”出文本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雨點兒》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
1、讓學生齊唱已經學過的歌曲《大雨和小雨》,自然而且有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再配以擬人化的圖畫、兒童化的語言,巧妙地引入課題。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雨點兒到過后大地的美景以圖畫的形式出現,學生被眼前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頓時進入了學習情境,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看到滿目秀色忍不住發出“啊!真美呀!”地贊嘆聲。此時,我讓學生看看課文里是怎么寫的?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轉入到課文中,積極地朗讀課文中描繪圖畫美景的部分。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情境學習中產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雖然課堂上的語言符合兒童的特點,但我的表情仍然很嚴肅,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課堂上,齊讀課文的次數多了一些,不利于了解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易讀出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學生在課文的朗讀時,“雨點兒”的兒化音讀得不準,我沒有及時給予矯正。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如:寫字的教學究竟是隨教隨學,還是安排在這堂課的最后一個環節?如何教給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等等,都有待于我們在課堂上進一步探索。
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獲;有付出就有回報。只要不停地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最終一定會適應新課程的改革,取得成功。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7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12個生字。
2、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個性化學習,讓學生懂得雨點兒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學地點:
教室(一年一班)
教學手段:
利用課件,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感悟語言文字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1、揭課題
(1)播放電腦課件,欣賞《小雨沙沙》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會唱的同學請跟著唱。
(2)問:看了課件后,你有什么體會?
(3)板書課題:雨點兒
師:你知道怎么讀題嗎?(這一教學過程通過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巧妙地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2、知全文
(1)自由閱讀課文
要求:讀正確,讀通順;畫出不懂的詞句;標出自然段。
(2)交流
師: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從整體入手,以讀為主。充分的自學為合作學習和全班交流做好準備,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3、巧識字
(1)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詞句。
(2)引導學生理解,如“數不清”、“飄落”、“云彩”等詞。
a、出示“數”字,問:在哪兒見過這個字?出示“清”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b、出示詞語“數不清”,讀一讀,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數不清。
(3)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數不清。(如天上的星星數不清,秋天的落葉數不清,漫天飛舞的雪花數不清)
(4)認讀“云彩”“飄落”。
(播放課件:落葉飄落。)“飄落”就是飄著落下來。再用“飄落”練習說話。
(5)在文中找出帶有“數不清”“云彩”“飄落”這三個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4、讀理解“問”、“回答”。
(1)出示生字“問”,讀一讀,找一找,文中寫的是誰問誰?問什么?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2)交流,指導朗讀問句“你要到哪里去?”
(3)讀課文找一找,小雨點兒是怎樣回答的。出示新詞“回答”,指導學生讀正確。
(4)小雨點兒回答大雨點兒的話后又問道:“你哪?”引導學生讀大雨點的話,把這句話補充完整:“你要到哪里去?”
5、讀“方”。
仔細讀課文中帶有“方”的句子,引導學生讀“地方”這個詞中“方”讀輕聲。
6、桌間相互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借助課件閱讀,使各種感官都沉浸在課文中,調動視覺智能、語言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等形象感知事物,從而獲得豐富、生動、獨特的感受。)
7、讀中悟
(1)學生自主讀第5自然段,說說讀懂了什么。
(2)教師邊范讀第5自然段,邊演示雨后草長花的動畫,讓學生初步感受雨點兒給植物帶來的變化。
(3)出示句子:“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讓學生結合動畫情景,展開想象,模仿該句子說說雨后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4)順承說話練習形成的語境氣氛,讓學生在自由練讀的基礎上齊讀第5自然段。
(5)討論交流:這都是誰的功勞?你想對雨點兒說些什么?
(6)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帶著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謝或佩服的感情,把第5自然段讀給好朋友聽。
(7)請學生推薦讀得好的朋友為師生做朗讀表演。
(尊重學生生活經驗、認知水平的差異,不設定統一感受知目標,放手讓學生自由讀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說什么,了解多少說多少。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價值,增強做學習主人翁的意識。)
8、悟中品
(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2)全班交流,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樣讀。交流中,引導學生評價自己,互相評價。
(朗讀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表化表現,應該帶有濃厚的個性化色彩。應引領學生充分進行語言實踐與體驗,是學生個人情感的宣泄。)
教學反思
在執教完《雨點兒》一課后,我發現在課上有兩點考慮不充分,而耽誤了時間,影響了教學效果:
1、兒化音的指導。
受環境影響,平時學生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與人交流時,很少用到兒化音,所以在學習《雨點兒》一課時,為了指導學生讀好“雨點兒”一詞花費了不少時間,但效果并不顯著。畢竟習慣一旦成形,再糾正就困難的多了。但在課上,我有些急功近利,總想著一下就幫孩子們改正過來,所以這一環節較拖拉,浪費了不少時間,其實這并不是什么大問題,完全可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此方面的訓練。
2、備學生不充分,沒有提前化解難點。
《雨點兒》一文雖然篇幅不長,但朗讀并不容易。首先文中有幾處長句子:“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學生開始不知道怎么停頓,所以開始大部分孩子這幾處都沒有讀好。這是課前我所沒有預設到的,沒想到這幾處是學生朗讀的難點。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之后又浪費了不少時間。
所以,要想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教師課前必須進行充分的備課:備教材、備學生,預設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突發事件。只有準備充分了,才能合理利用每一分鐘,從而達到堂堂高效。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8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雨點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以擬人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了孩子們植物的生長與雨水的關系: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識字、寫字、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教學本課需要兩課時。我上的是第一課時。
2、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個多月的學習,對帶拼音的課文基本能讀通,但還沒有多少識字方法。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短,同時對于故事性的文章還是第一次接觸,從教學進度上看,中間跳了兩個多單元的課。所以教學中,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必須根據學生特點,積極地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完成第一課時的學習。
3、學習目標:
⑴認識11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詞,會寫生字“方”。(重點)
⑵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難點)
⑶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的識字、讀文興趣,學習合作。
4、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提倡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大量識字,大量閱讀,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閱讀的愿望。在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通過有效的教法和學法,調動學生的興趣,給予他們充分學習的自由空間、挖掘潛能的機會,以促進學生能主動、有效地學習。
二、教學片段
【片段1】
師:誰來讀課題?
生大聲讀課題。
師:多可愛的雨點兒啊!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雨點兒是從哪里來的?
生:我想知道雨點兒在干什么?
師:你們真會提問,我們想知道的內容都藏在課文里呢。請大家輕輕打開語文書第105頁。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怎么辦呢?
生:可以拼拼音呀。
師:對了,拼音可是我們識字的好工具。現在就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認真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開始吧!
評析: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因為種種原因,老師不愿或不敢讓學生質疑,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總覺得他們太小了,提不出好問題來,甚至會干擾到課堂。如果長此以往,學生更不會或不想質疑了。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放下這種害怕,注意培養學生想問、要問、會問的習慣。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全面、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片段2】
師:現在我要請同桌讀記生字。同桌在一起學習時要怎樣做呢?
學生不知道怎樣做。
師:現在我想邀請一名同學做我的同桌,我們一起給大家示范怎么對子合作學習。誰愿意做我的同桌呀?
生舉手。
師邀請一名同學合作示范。
評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但一年級學生的知識經驗少,對合作交流的認識幾乎為零。那么,要在他們大腦中建立起合作學習的概念,教師必須事先作好示范。只有教師示范在先,學生合作起來才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片段3】
出示生字:“方”“半”
師:可愛的孩子們,你們還認識這兩個生字朋友嗎?
生讀生字。
師:我要怎樣寫才能把這兩個字寫漂亮呢?請大家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呆會兒當我的小老師,教教我好不好?
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師提示要注意觀察生字的筆順和占格位置。
師:現在誰來教我寫“方”字?
生1:方的'點要點在豎中線上。
生2:橫折鉤的起筆和收筆也要在豎中線上。
生3:橫折鉤要寫斜一點。
師:現在你們舉起手來指揮我寫,好不好。
生舉起手來大聲說筆順并書空,師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寫字。
評析:在生字書寫時老師一句“呆會兒當我的小老師”激起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熱情,個個仔細觀察,所以才有后面精彩的指揮。使枯燥的書寫生字的過程增添了情趣,達到了良好的寫字效果。
三、教學反思
一年級教學要求大量識字、大量閱讀,本課的識字教學就需要指導學生認讀十一個生字,以及由它們組成的生詞,同時學寫兩個生字“方”“半”;但一年級的學生,對學習沒有多少概念,許多學習習慣也及待養成。他們的年齡特點促使教師在課堂中要能借助課文學習這個平臺,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通過掀起比賽的活動串起學生的學習活動,或讀,或看,或寫,或說,或問,培養了學生識字讀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從中習得方法;同時使學生在張馳有序地教學氛圍中,快樂地學習,有效地學習,與生字、課文交上了朋友。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想要盡可能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善于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式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使孩子們樂起來并主動參與學習,最終與語文交上朋友。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9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2.有興趣地寫“問、有、半、從、你”5個生字,進一步寫好漢字的基本筆畫。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學前準備:
1.制作生字、新詞卡片。(師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用時:5分鐘)
1.課件出示下雨圖,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結識了一位新朋友,它叫——雨點兒,這節課我們要和雨點兒一起去進行一次旅行。
2.過渡:想和雨點兒一起去旅行,先要和剛認識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要不,它們會攔住你們的。組織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
二、品讀課文。(用時:25分鐘)
1.指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自由朗讀,啟發學生思考:這么可愛的'雨點兒,我真想一個個都認識他們,你們幫我一起數一數好嗎?你們數清了嗎?
(2)過渡:除了雨點兒“數不清”,你見過什么東西也是數不清的嗎?你能用“數不清”說句話嗎?引導練習用“數不清”說話。
(3)引導學生齊讀這個自然段。
2.指導學生學習二至四自然段。
(1)過渡:半空中,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見面了,聽!它們在聊什么呢?組織學生自由讀二至四自然段。
(2)出示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的對話,指名分角色朗讀,并適時評價。
(3)組織同桌分角色讀。
(4)組織男、女生分角色讀。
3.指導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
(1)過渡:說著說著,小雨點兒就和別的雨點兒們一起飄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兒也果真和伙伴們一起飄落到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了。不久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2)課件出示雨后圖片,引導學生欣賞,并交流感受。
(3)引導學生齊讀這個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用時:10分鐘)
1.啟發學生思考:如果你是雨點兒,你想到哪里去?給那里帶去什么變化?
2.引導學生把剛才說的話寫下來,可以寫一句,也可以寫幾句,愛畫畫的小朋友還可以為你寫的句子配上美妙的插圖。
板書設計:
略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的思考服務。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10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感受閱讀的興趣,初步產生喜歡閱讀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認字和練習朗讀是教學的重點。要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云媽媽有許多孩子,他們特別愛唱歌,你聽,這會他們又唱起了歌:滴答滴答,沙沙沙……他們是誰呀?
你也喜歡小雨點嗎?那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雨點兒》吧!
二、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正確,讀通順。
同桌互相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讀,糾正字音。
三、在語境中、在生活中識字
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借助拼音讀一讀。
同桌互讀互聽互糾正。
出示字卡,檢查正音。
(1)出示帶拼音的詞語,請學生認讀。
(2)去掉拼音再讀生字。
四、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大雨點和小雨點去了哪里?
你喜歡大雨點還是小雨點?為什么?
五、指導書寫
學生觀察“方、半、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反思: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本課內容淺顯,情節性強,文中第五小節給我們留下了研究空間,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時根據自己的審美體驗加以探究。
在朗讀方面,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同桌讀、指名讀、表演讀等力求達到以讀悟情的教學效果。另外,我還讓學生通過想象大雨點、小雨點分別去了哪里?都做了什么?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意識到同樣的雨點能滋潤不同的萬物,能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大雨點還是小雨點,并說出原因,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意識到雨水與植物的生長有密切的關系,有了雨水,花草樹木才會更紅更綠,更生機勃勃。
在指導書寫方面,我讓學生先觀察生字的占格位置,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再進行范寫,注重起筆、落筆,強調筆順,讓學生書空后再練習書寫,效果較好。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雨點兒》,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雨點兒給大自然帶來的美好變化。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雨點兒給大自然帶來的美好變化。 難點: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雨點兒帶來的情感變化。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播放雨聲錄音,引導學生想象雨天的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自主閱讀:學生自讀課文,圈出生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生詞讀音,討論課文內容,互相解答疑問。
講解釋疑:教師講解課文中的難點,解答學生的疑問。
情感朗讀:通過角色扮演,指導學生帶著感情朗讀課文,體會雨點兒帶來的情感變化。
拓展延伸:引導學生想象雨點兒還可能帶來的其他美好變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課堂總結:總結課文內容,強調保護環境、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
四、作業布置
背誦課文《雨點兒》。
繪制一幅雨天的畫作,展示雨點兒給大自然帶來的美好變化。
教學反思:
在本次《雨點兒》的教學設計中,我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情感體驗,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但在實際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在合作學習環節,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需要我進一步引導和激勵。其次,在情感朗讀環節,部分學生的感情表達還不夠到位,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指導和訓練。
為了改進這些不足,我計劃在未來的教學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和引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二是通過更多的朗讀訓練和示范,指導學生更好地表達情感;三是結合課文內容,設計更多有趣的拓展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準確認讀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并能簡單復述。
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雨天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準確認讀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感受雨天的美好。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展示雨天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雨天的感受,引出課題《雨點兒》。
認讀生字詞:教師出示生字詞卡片,學生認讀并記憶。
理解課文:學生自讀課文,嘗試理解課文內容。教師適時引導,幫助學生理解難點。
討論交流:學生分組討論課文內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復述課文: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拓展延伸:引導學生思考雨天的其他美好之處,如雨水滋潤大地、雨水洗滌心靈等。
四、作業布置
復習生字詞。
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教學反思
對于《雨點兒》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深感教學設計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密切相關。在第一篇教學設計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由于基礎較差,難以跟上教學進度。因此,在第二篇教學設計中,我更加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同時,我也意識到教學過程中的靈活性非常重要,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確保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閱讀的樂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雨天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雨天的美好。 難點:體會雨點兒的形象,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設備、雨聲音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雨聲音效,創設情境。
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雨天嗎?為什么?
引出課題:《雨點兒》。
二、新課呈現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感受語言美。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生字詞,教師巡回指導。
分段講解課文,引導學生理解雨點兒的特點和形象。
組織學生討論:雨點兒像什么?它們為什么會落下來?
角色扮演:請學生扮演雨點兒,用動作和語言表達雨點兒的特點。
三、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雨點兒,你會落在哪里?做些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并選派代表匯報討論成果。
教師點評,肯定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意。
四、課堂小結
總結本課學到的知識點。
強調雨天的`美好,呼吁學生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但在拓展延伸環節,部分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可能是由于我對問題的設置不夠具體明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問題的針對性和引導性,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課堂效果。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準確認讀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課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感受雨天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 難點:感受雨點兒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雨景視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展示雨景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提問:你們喜歡雨天的景色嗎?為什么?
引出課題:《雨點兒》。
二、新課呈現
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借助生字卡片自主認讀。
教師領讀生字詞,學生跟讀,確保讀音準確。
學生合作探究課文內容,教師巡回指導,解答疑問。
集體討論:雨點兒給大地帶來了哪些變化?它們為什么能帶來這些變化?
觀看課文插圖,引導學生感受雨點兒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鞏固拓展
開展背誦比賽,激發學生背誦課文的積極性。
組織學生討論:雨天的環境對我們有哪些好處?我們應該如何珍惜和保護?
學生分組進行創作,畫出自己心中的雨景圖,并進行展示交流。
四、課堂小結
總結本課學到的知識點和情感體驗。
強調環保意識的重要性,呼吁學生愛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比較流暢,學生在探究課文內容時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但在鞏固拓展環節,部分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可能是由于我對活動的組織不夠充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活動的多樣性和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同時,我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15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識字寫字,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理解雨點兒對植物生長的作用,體會大自然的奇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下雨的音頻,讓學生聽聲音猜是什么。
引出課題《雨點兒》,板書課題,并指導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檢查生字詞的讀音,糾正發音。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他學生評價。
三、深入研讀,理解感悟
學習第一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雨點兒的多。
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通過角色扮演、情境對話等方式理解雨點兒對大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作用。
學習第五自然段,感受雨點兒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四、總結提升,拓展延伸
總結雨點兒的`作用,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
拓展延伸:讓學生想象自己是一滴雨點兒,會去哪里,做些什么。
五、指導書寫,布置作業
指導學生書寫本課的生字。
布置作業:背誦課文,完成相關練習。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設計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通過聽、說、讀、寫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部分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不夠扎實,需要在后續教學中加強鞏固;二是學生的想象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需要在拓展延伸環節更加開放和多元。針對這些問題,我將調整教學策略,更加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 16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雨點兒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展示下雨的圖片和視頻,營造下雨的氛圍。
提問學生關于雨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興趣。
二、自主閱讀,感知內容
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嘗試理解課文內容。
小組討論交流,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等方式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小組合作完成相關任務,如繪制雨點兒旅行的路線圖,講述雨點兒的故事等。
四、拓展延伸,發揮想象
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是一滴雨點兒,描述自己的旅行經歷。
開展“我心中的雨點兒”繪畫活動,讓學生用畫筆表達自己對雨點的理解和感受。
五、總結評價,布置作業
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肯定學生的表現。
布置作業:寫一篇關于雨點的'短文或日記,記錄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設計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通過創設情境、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氛圍活躍,教學效果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部分學生在自主閱讀時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需要在后續教學中加強指導;二是拓展延伸環節的時間安排不夠充分,導致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針對這些問題,我將調整教學策略,更加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拓展延伸環節的合理安排。同時,我也會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有所獲。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12-12
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優秀12-13
《雨點兒》語文教學設計10-03
語文下冊《雨點兒》教學設計12-19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的教學設計12-29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設計12-06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教學反思04-09
一年級語文《雨點兒》的教學設計【熱門】02-24
一年級語文上冊《雨點兒》教學設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