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材簡說】
《畫》這一課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的第一篇課文,也是整個教材體系中出現的第一篇古詩課文。上好這一課對于整個語文閱讀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課文安排了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緊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這樣的安排是希望學生能夠循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述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受到美的熏陶,引起學生對古詩及祖國古代文學作品的濃厚興趣。如何才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讀文,讓學生喜歡上在閱讀中識字學文呢?我仔細進行了思索:古詩教學向來是語文課文教學中比較難的一塊內容,但教材卻把古詩安排在課文教學的第一位。這樣的安排無非是要激起我們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讓他們熱愛、喜愛漢語。那么怎樣才能讓他們從拼音的動畫王國里走出來愛上課文學習呢?我想古詩的深厚內涵、文化背景以及謎語詩的趣味性將是我入手教學的好切入點。但是古詩離我們又有一定的距離,怎樣讓學生自己喜歡上這么遙遠的東西?本單元主要是美的自然景象的熏陶,如果配上人文資源是不是會更好,于是我設計了這個教案,并對自己班的學生進行了教學。
【學生分析】
1、大部分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讀順。
2、學生對謎語有濃厚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探究發現詩句的意思,并猜出謎底。
3、學生學習的.難點是了解詩局和畫之間的關系。
【設計思路】
依據課改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人文素養,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指導,設計上體現以下幾點:
1、根據學生的實際環境結合教材創設情境,盡可能給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的形象感受,把學生帶進一個觸手可及的故事世界。
2、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進行教學表演,激發學習的主動性。
3、先扶后放,初步培養學生的質疑、釋疑能力。
4、在美讀課文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目標】
1、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3、初步感受古詩文化的優美,激發學習古詩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導入課文
師:(出示照片)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狀元橋嗎?對,那就是離我們學校不遠的一座橋,我們這個地方就因為這座橋才叫狀元鎮的。你們知道為什么這座橋叫狀元橋嗎?這里面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呢,今天這節課老師就給你們講講這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就在我們這個地方有一個很貧困的書生,雖然他家里很貧困但是他讀書很用功,十年寒窗苦讀之后他要去考狀元了。因為他平時很努力學習所以他考中了第一名,第一名就是狀元呀,書生可高興了。但是皇帝還想再考一考這個書生是不是真的有文化,于是他把書生叫到宮殿里,給他看了一幅畫,要求書生馬上根據這幅畫寫一篇文章。讓我們先來看看皇帝給書生看了什么畫。(出示畫的幻燈片)
教學開始通過一個結合本地事實的故事創設了能把學生領入課文意境的學習情境,利用兒童對于故事的喜愛和好奇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指導看圖,循圖說話
1、看了這幅畫,你有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2、誰來說說這幅畫上都畫了些什么?注意你是按什么順序來觀察圖畫的?
3、書生要看圖寫文章,那你能根據這幅圖編編兒歌嗎?
通過指導看圖說話,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語言組織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成功的喜悅,同時給予字音和語句上的指導。
三、認讀生字,初讀課文
師: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說得真好,那我們回到故事里,書生只看了幾眼這幅畫,就拿起大筆“刷、刷、刷”寫下一首詩,皇帝看了直叫“這不僅是首詩,還是一個謎語,用詞還很有意思,好好好,真好呀!”,你們想不想看看書生到底寫了什么詩讓皇帝這樣連說三個好呀。(出示古詩正文)
1、請小朋友先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
讓學生自讀文章,同時圈圈點點,主要是引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的習慣。
2、(出示生字卡片)請誰來當當小老師教小朋友們這些字要怎么讀,讀時要注意什么。
由“小老師”來教學生讀生字,教師僅是在一邊指點小老師的遺漏,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并且生教生的形式也充分引起了學生聽、讀的積極性,同時培養的學生的自學自教能力。
3、既然都能讀好這些字了,那么誰能來讀讀這首古代人寫的古詩?
4、學生自評正音:重點區分平翹舌音和前后鼻音。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背誦
1、指導理解詩意:讀了這首詩我真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們有不明白的地方嗎?你們先說還是我先說?(學生質疑)
⑴ 書生是怎樣來寫“山”、“水”、“花”、“鳥”這些景物的
⑵ “山有色”,那山會是什么顏色?
⑶ 流水回發出嘩嘩的聲音,為什么書生卻說走近流水仍然聽不到聲音呢?
⑷ 這首詩描繪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
⑸ 鳥兒為什么看到人來也不驚飛,這是一種什么境界?、
……
在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并讓他們自己通過讀詩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2、范讀:這么美的畫,這么美的詩,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一讀,可以嗎?(師范讀)你們注意到老師讀的停頓和重音了嗎?(板書停頓、重音處)
根據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通過范讀給學生的朗讀指明方向。
多形式學生讀:個別讀,小組讀,組合讀。
3、聽你們讀著讀著,我腦袋里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情,皇帝不是說這也是一個謎語,我已經知道這個謎底是什么了,你們知道謎底是什么嗎?(根據生答板書:畫)為什么是這個謎底是畫?
4、找出反義詞:我們明白了皇帝說這首詩是謎語的原因,但是他還說了一句話,我就不明白了,為什么說用詞也很有意思呢?我們一起來想一想。
教師走來走去口中念念有詞,好象在思考。學生若答不出來教師可以裝作無意地念念“遠”“近”這些詞,再找不到就裝作自己找到原因,點明一組,讓學生找出其他組。
五、拓展練習,指導背誦
1、指導看圖背誦,同桌背誦。
2、拓展升華:小朋友,你們說這首詩好不好呀?為什么好?這么短的時間做出這么好的詩,這個書生真不愧為第一名,皇帝可高興了,就馬上封他為“狀元”,還在他的家鄉造了座狀元橋。這就是我們這座狀元橋的由來。其實我們古代的中國人是很有才華的,歷史上有很多很多這樣的謎語詩,不信,我就念兩首給你們猜一猜。
風 鵝 雨
解落三秋葉, 頭戴小紅帽, 千條線,
能開二月花。 身穿大白袍。 萬條線,
過江千尺浪, 走路搖搖擺, 落在水里看不見
入竹萬竿斜。 游泳穩又快。
六、總結本課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聽了一個故事,學習了一首謎語詩,其實我們中國古代的詩文化是非常有意思,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謎語詩,下課你們自己去找一找,看誰找的謎語詩能難得到別人。
【板書設計】
畫
山 遠看/山有色,
水 近聽/水無聲。
畫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課后反思】
積極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故事情境中快樂學習,在生活化的學習情景中體會成功。我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將教材與學生生活的實際聯系在了一起,讓學生能在觸手可及的故事中體會漢語的魅力,激起他們對于古詩的熱愛。這也是符合語文教學中的大語文觀和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中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給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舞臺和,學生真的成了課堂的主人,他們自己教自己,教師只是提點他們學習。另外,我如果能用課件表現故事,將會更加有趣,效果會更好;在學生讀不好的時候,我應該要在別的學生評價的基礎上再讓他讀,真正讓他掌握,再讓他自信地坐下。
【《畫》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玲玲的畫》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一課時)04-07
《玲玲的畫》教學設計第一課時04-05
《玲玲的畫》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5-09
《小鷹學飛》教學設計與反思(第一課時)05-18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與反思「第一課時」05-12
《比尾巴》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有反思)05-24
《菜園里》教學設計與反思(第一課時)05-31
《畫》教學反思03-30
《天火之謎》教學設計及反思(兩課時)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