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語文教案 一年級語文《家》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語文教案 一年級語文《家》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語文教案 一年級語文《家》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認“啦、梅、蛙、睡”等11個生字。掌握“蟲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養成“邊讀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3、借助兒歌了解小雞、小鴨、小狗以及小馬四種動物爪子(蹄)的不同形狀,了解青蛙等冷血動物要冬眠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游戲鋪墊,揭題激趣
1、開展畫手印的游戲。老師談話:“小朋友愛畫畫嗎?上課前,老師先請小朋友根據要求,在白紙上畫一畫自己 的小手掌印。”(共畫三幅手掌印:1、五指并攏:2、五指張開;3、大拇指分開,其余四指并攏。)
2、揭題談話: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蓋在大地上,瞧,這就是雪后的大地!(出示雪景圖片)在這美麗 的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學生讀課題《雪地里的小畫家》。
3、鼓勵學生根據課題質疑。(教師板書問題概要:1、誰?2、為什么?)
二、閱讀探究,感悟理解
1、初讀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生字,讀對課文;2邊讀邊思考上述兩個問題。
(2)讀后反饋,結合訓練:1用“有……有……有……還有……”的句式說說雪地里的小畫家指的是誰?(板畫動 物圖片)2比一比,下面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A、雪地里來了小畫家。
B、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
(理解詞語:“一群”積累新詞:“三五成群”)
2、再讀探究。
過渡語:小朋友的學習還真有效率!接下來請大家再一次去讀讀課文,要求還是邊讀邊思考,想一想:為什么稱這 群小動物為小畫家?
(1)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個人學習成果。
(3)讀讀議議,感悟理解。
1、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從不同方面說說為什么稱這群小動物為小畫家?
2、重點句朗讀指導:第三句話讀時稍快,語調有起伏。第四句話朗讀時突出“幾步就成”。
3、討論一:小動物們為什么能畫出不同的畫面呢?(學生聯系課前游戲說一說,然后完成文后練習“讀讀連連”。)
4、討論二:為什么小青蛙不參加畫畫呢?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出示下列句段,進行閱讀拓展。
冬天到了,天氣寒冷。有些動物為了保持體內溫度,開始了長時間“睡覺”,這就是動物的冬眠。常見冬眠的動物 有:青蛙、蛇、狗熊……
三、課堂總結,學習生字。
1、引導學生說說閱讀課文時應“邊讀邊思考”。
2、教學生字。
1讀對生字;
2記一記“蛙、睡”;
3比一比,口頭組詞:
月()兒()同()我()力()
用()幾()洞()成()為()
四、教學板書
雪地里的小畫家
誰? 為什么?
小雞圖-------------- 竹葉(圖)
小狗圖-------------- 梅花(圖)
小鴨圖-------------- 楓葉(圖)
小馬圖-------------- 月牙(圖)
家語文教案 一年級語文《家》教案2
教學目標:
在認識環境問題的基礎上,意識到身上的責任,明白落實到行動的重要,明確我們應該采取的具體措施和行動。增強環保責任感,做合格小公民。
學生自主參與,自主行動,根據實際情況,在生活中具體參與環保行動,切切實實做環保公民。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復習舊課導入。
二、出示一組圖片,進一步直觀了解我國地質災害的嚴重性。
三、出示一組與前組對比的圖片,在心里產生震顫,促使思考。
1、由于自然資源長期以來遭到人類毀滅性的破壞,生態嚴重失衡。地質災害是自然對人類的報復,但自然對人類的報復遠不止于此。
2、造成此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如何做呢?
四、學生討論:生活與環保
五、交流總結。
節約用水——隨時關緊水龍頭,別讓水空流
一水多用——讓水重復使用
阻止滴漏——檢查維修水龍頭
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水污染
支持綠色照明—— 人人都用節能燈
節用電器——為減緩全球變暖出把力
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車為榮
當“自行車英雄”——保護大氣,始于足下
減少尾氣排放—— 開車人的責任
珍惜紙張——就是珍惜森林
不寄或少寄賀卡——減輕地球負擔
買環保電池——防止汞鎘污染
選綠色包裝—— 減少垃圾災難
少用一次性制品——節約地球資源
自備購物袋——少用塑料袋
交換捐贈多余物品—— 閑置浪費,捐贈光榮
舊物巧利用——讓有限的資源延長壽命
垃圾分類回收——舉手之勞戰勝垃圾公害
保護自然——萬物共存
做環保志愿者——拯救地球,匹夫有責
六、欣賞歌曲《送給不懂環保的人》
1、欣賞歌詞
2、歌聲中總結
七、作業:觀看視頻《堅持環保,改變生活》,課后向本地區中小學生發一份“保護家園,從我做起”的倡議書。
八、結束本課時。
家語文教案 一年級語文《家》教案3
[教學要求]
1.導學生通過小揚科的悲慘遭遇,認識人剝削人的社會摧殘人才的罪惡,從而體會到自己童年的幸福。
2.鞏固剛學過的生字,學習本課生詞;體會比喻句在課文中的作用;繼續進行段的訓練。
3.能有表情的朗讀課文,注意學習描寫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活動。
4.啟發學生想象,描述畫面,并在感受形象的基礎上,進行邏輯思維的訓練。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揭示課題、激發學習欲望。范讀課文。讀后談感受。自學課文。討論段落劃分。講讀課文第一段。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第三、四段。
第三課時:講讀課文第五段,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習新課的興趣。
這一課我們再學習一篇寫人文章《小音樂家楊科》,(板書:小音樂家揚科)
揚科是個波蘭孩子的名字。這里的“揚”不是我們姓“楊”的“楊”,所以它不是“木”的偏旁,波蘭,你們知道嗎?它是歐洲的一個國家。
每當我們提起“小音樂家”、“小畫家”、“小書法家”,心里都很羨慕。但是,小音樂家揚科的命運卻是十分悲慘的。
(引導兒童帶著關注的心理學習新課。)
請你們打開課本,聽一聽,小音樂家揚科的命運是怎樣的不幸。
二、范讀課文。
三、讀后談感受。
(通過將題目作主語,讓學生把句子補充完整談感受。)
小音樂家揚科。
(這樣的句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全文。)
小結:把大家說的連起來,這個故事的大意就清楚了。小音樂家揚科是個窮苦的孩子。他非常愛音樂,因為他想看一看、摸一摸提琴,竟被地主打死了。
四、自學課文。
課文大意清楚了,還細道課文的層次,先寫什么,接著寫什么,然后寫什么。你看一看書后的第三題,根據那五個提綱把課文分成五段。
學生默讀,試分段。
五、討論段落劃分。
六、講讀課文。
第一段。
1.指名讀。
2. 揚科幾歲就當了牧童?最后一句再來讀一遍。深情地講述:同學們,你們現在幾歲了?哦!你們有的十歲了,有的十一歲了,揚科在比你們小兩、三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媽媽,到地主家里去放牛、放羊。揚科的媽媽怎么舍得呢!(利用兒童親身體驗,激發情感,使學生在剛接觸課文時,就朦朧地覺得揚科是值得同情的,這樣一步步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3.默讀課文。
啟發邊默讀邊想象畫面:
課文一開始就描寫了揚科的形象,你們讀讀課文,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什么地方,有個什么樣的.牧童在放著牛羊。(并不立即要求學生描述,只是通過想象,進入情境。)
4.提問:揚科長著一雙“閃閃發光”的眼睛,顯然,他是個聰明、可愛的孩子,可媽媽卻為什么讓揚科到地主家去做牧童?(解釋:“短工”,引導學生讀有關的句子“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會在哪里。”)
5.講比喻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寄居”是什么意思?居,是居住,寄居,本來的意思是借了住。課文上是說媽媽今天在這家干活,明天在那家干活,一切都得聽主人的擺布,隨時隨地都可以叫她離開。這就像燕子寄居在人家的檐下。從這個比喻里,使我們知道,揚科的媽媽生活很不安定,沒有保障。
6.齊讀本段。
小結:課文一開始就寫了揚科和媽媽窮苦的生活。
第二段。
1.過渡:揚科雖然是個窮孩子,但非常愛音樂,他怎么愛呢?大家默讀課文第二段。
2.這一段的意思,我們可以用書上的哪一句話概括?
(讀后以能找出“揚科很喜愛音樂,無論走到哪里,他總能聽到樂聲”概括全段內容的答案為最宜。)
3.根據第二段的內容,具體說說走到哪里,聽到什么樂聲。走到哪里,又聽到什么樂聲,最好能用上象聲詞。
例句:
(1)小揚科在樹林里,聽見“噢咦、噢咦”的聲音。
(2)小揚科來到小河旁,聽到青蛙“呱呱呱”地叫著。
(3)小揚科在果園里,聽到麻雀在“唧唧喳喳”地為他歌唱。
4.誰能把這些內容排成一連串的句子,最好先說一句,“無論……總……”;接著,具體說,無論走到哪兒總能聽到什么樂聲;最后再說一句,“凡是……。”
(貫穿語言訓練,使學生進入情境的感受分外明確,語言能力亦在其中得到培養、提高。)
板書:
總“無論……總……”
他來到……聽到……
分他來到……聽到……或“在……在……在……”
他來到……聽到……
總“凡是……”
5.學生描述
6.指點:揚科無論走到哪里,總能聽到樂聲。凡是鄉村里能聽到的一切響聲,他都注意聽著,他覺得這些聲音都是音樂。
從這兒我們知道揚科對聲音特別敏感。這說明揚科具有音樂的天才。難怪大伙兒都叫他“小音樂家”。
小結:楊科很愛聽自然界的音樂。
第二課時
講讀第三段。
1.設問過渡:第三段一開始又說揚科在聽音樂,這次他在哪兒聽?
2.默讀課文。
3.小揚科他在哪兒聽音樂?是在旅店的里面,還是在外面;是門邊,還是窗口?
(引導學生對揚科在墻角這意想不到的處所聽音樂的感而為之動。)
指點:連門邊、窗口都不讓站!(激起學生情緒)他在哪兒呢?(“揚科悄悄地躲在鄉村旅店的墻角下靜聽。”)
4.這一句中有一個動詞用得特別好!(躲)他為什么要躲呢?他曾經有過什么教訓?這個“躲”字說明了什么?
(聯系第二段中因為聽風吹木叉而被監工毒打,點出了資本主義制度對天才兒童的摧殘。)
5. 指點:盡管是躲在墻角下,還是在“靜聽”,而且“常常”去聽,說明他對音樂愛的程度之深。
6.借著旅店的燈光,我們仿佛看到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在哪兒聽音樂?同學們想象一下那個情景,先交代清楚時間、地點,然后描繪一下,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在聽音樂,他怎么聽著,聽著……最后點明他是誰。(啟發學生結合第一段中所描繪的小揚科的形象加以想象描述。)
7.學生描述。
8.他靜靜地聽著。在樂聲中,什么聲音最吸引他?(小提琴的美妙的聲音。并抓住“覺得”一詞幫助學生理解。小提琴的聲音吸引了揚科,他簡直聽入了迷。以至覺得“每一根柱子都在顫動,都在歌唱,都在演奏”。這是他想象中的奇妙的情景。
9.齊讀“小提琴奏出輕快柔和的樂曲……”兩句。
10.揚科用什么做了一把小提琴?樹皮和馬鬃怎么能做小提琴呢?但為什么他還是做了?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揚科多么愛小提琴!
11.教師深情地描述:小提琴使他著了迷,他愿“用自已的一切去交換”,然而他知道,除了這瘦弱的身體,除了這破舊的衣服,他是一無所有的。于是他把要求降低了又降低,“只要讓他摸一下,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夠心滿意足的了。”
(教師用語言描述情境,不僅渲染了課堂氣氛,同時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情感。)
12.指導表情朗讀,(進一步強化感知)“小提琴的聲音多么美妙呀”一節,在“揚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換”一句后停頓長些。突出“多么”、“要是”、“真愿意”、“一切”“摸一摸”、“摸一下”等詞語,把小揚科對小提琴的情感表達出來。
指名讀本段二、三兩段。
小結:揚科在旅店外面聽音樂,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
第四段。
1.過渡:自己做的一把畢竟太小,像蚊子在哼似的。剛巧地主的仆人有一把小提琴,每當小提琴聲響起時,小揚心里會怎么想呢?請看課文第三段。
2.指名讀。
3.小揚科心里怎么想?照我們的想法:看一看總是可以的。可是事情并不那么簡單。揚科為了看個提琴,發生了什么事呢?請同學們默讀下面三個小節。
學生默讀,要求把寫揚科愛小提琴的句子畫出來。
4.這三小節主要寫了什么?(并理清揚科動作程序:望、走、闖、跪)
5.揚科是個牧童,他住在草堆邊,地主的食具間是不允許進去的。但是,他終于走進去了,課文中打了一個什么比方,把小揚科當時的恐懼和情不自禁的心情寫出來了。
6.講比喻句“自己好像是闖進籠子的小動物。”
(1)用“籠子”比喻什么?
(2)小揚科就像什么?
(3)籠子中的小動物的命運怎么樣?(失去自由,隨時都可能遭到主人的鞭打、殘害。)
(4)照應“他怕”、“他不敢動”、“恐懼越來越緊地抓住了他”。突出揚科的“怕”。解釋:恐懼,就是害怕。所以課文上說“夜靜得可怕”,主要是說揚科心里害怕。
(5)他是這樣的害伯,但他卻走進了地主的食具間,句子中的“闖”告訴我們什么!(他對小提琴強烈的愛,戰勝了“怕”,
這種“愛”已經到了沒有辦法阻擋的程度,這就是課文上所說的“無法抗拒的力量”。)
(6)照應:“眼巴巴地望著”、“望了很久”、“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推著他往前走”、“向門口移動”。
(7)指導朗讀。這兩節寫了揚科心里的怕和愛。寫揚科的“怕”,進一步寫出地主的殘酷,也更襯托出揚科對小提琴的愛。我們朗讀時,寫“怕”的情緒,要讀輕聲,好像不敢出聲;寫“愛”的感情,要讀得深沉、強烈。(示范。)
7.提示:小揚科深情地望著小提琴,只是想做什么?
(他只是想仔細地看一看小提琴。照我們的看法,看一看總可以吧!)
8.默讀本段三、四節。
9.揚科在小提琴面前跪下了。指導看插圖。(注意他的動作,想象他的眼神。)
【家語文教案 一年級語文《家》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語文家《家》教案03-30
一年級語文《家》教案03-16
《家》一年級語文教案03-31
蘇教版語文一年級《家》教案03-30
一年級語文教案《家》03-07
一年級語文《家》教學教案03-12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家》教案04-01
一年級語文《我的家》教案范文05-12
小學一年級語文《可愛的家》教案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