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所見教案
《所見》這首古詩中有這樣一句詩:“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我是這樣引導學生自讀感悟的。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我們圖中的牧童騎在牛背上,他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這是“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的大意。)那接下去會發生什么故事呢?請小朋友們自己讀讀“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邊讀邊看看我們59頁這幅精美的圖畫。想想它是什么意思,把這句詩讀熟、讀透,再讀給同座的小朋友聽。
(生自由讀,互相讀)
不一會兒,一雙雙小手就舉起來了。
師:請你說說看。
生:牧童看見樹上有只知了,他想去把它抓住,就不唱歌了。
(一年級學生的古詩學習重在吟誦,對于古詩內容的理解,只需了解大意就可,其實古詩大意的理解是為了幫助學生更有感情地朗讀。)
當我正想要對這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時,卻發現了一只高高舉起的小手。
師:有什么問題,請說吧。
生:老師,我覺得這句古詩的意思是“蟬為了怕被牧童捉住,它突然把嘴巴閉上了。”
(我吃了一驚,覺得這位學生的想法不可思議,單單聯系上面一句詩就可推斷出是“牧童忽然閉口立”而不是“蟬忽然閉口立”。雖然對這位學生的想法持否定態度,但我還是微笑地請他坐下。)
師:小朋友們,現在請你們當當小裁判,評評哪位小朋友說得有道理。(一石激起千層浪,生爭相表明自己的想法。)
(班里大多數學生“擁護”第一位學生的想法,但有幾位學生還是很“頑固”的站在了第二位學生的“陣營”。這個時候,我在想:自己是直接將答案告訴給他們呢,還是采用其它的方法?比如“裝傻”。)
師:小朋友們,老師也被你們搞糊涂了,你們說怎么辦呢?
生:老師,我們去找課外書,看看到底誰對,好嗎?(第二位學生仍不服氣地說。)
師:好!老師請小朋友們各自下課后向我們的課外書爺爺請教(或老師請小朋友們各自下課后到課外書中去找找答案,趙老師,麻煩您幫我看看哪句話放在這里更合適!謝謝!),看看到底哪位小朋友說得是對的,好嗎?
又有只小手舉起來了。
生:老師,我還有問題?
師:你說。
生:那如果兩位課外書爺爺說不一樣的話(或如果兩本課外書上說的.不一樣,趙老師,麻煩您幫我看看哪句話放在這里更合適!謝謝!)你說怎么辦呢?(學生用俏皮的目光看著我。)
師:那我們就寫信給出版社專家,請他們再來評評到底誰說得對,你們看好嗎?(我心里偷著樂,這個小鬼甭想考倒我!)
生:好的!
(學生回答得異常響亮,目光執著而又充滿好奇。)
第二天早上,當我還沒走進教室的時候,學生們就迫不及待的喊起來“應老師,我找到‘證據’了!”
師:什么“證據”啊?
(我疑惑地問)
生:就是課外書啊?
(學生邊得意地說邊揮舞著他手中的書。)
師:原來如此!
(我被他們所謂的“證據”逗樂了。)
師:好!哪一位“小福爾摩斯”來說說看?
(我順勢推舟)
生:課外書上寫著“他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歌唱,一聲不響地站在了樹下。
師:書上的“他”是誰啊?
(我明知故問)
生:牧童。
(生齊答)
師:哦,原來如此!
(我“恍然大悟。”)
師:小朋友們,這下子你們明白這句詩的意思了嗎,有沒有把它牢牢地記在我們的小腦瓜里啊?我們再把這句詩有感情地背一遍,好嗎?
生: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案03-16
小學一年級語文《所見》教案04-02
西師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所見》教案09-05
《所見》綜合資料一年級語文教案08-23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所見》說課稿09-21
《所見》二年級語文教案09-13
小學二年級語文《所見》教案09-02
所見二年級語文教案08-30
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設計2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