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鄂教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太陽路》教學反思
幾年前,我曾經教過這篇課文,當時覺得文章含蓄雋永,孩子們一定很難讀懂太陽路到底指什么?今天再次教學這篇文章,通過再次研究教材,我心里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文中的孩子們心里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望,他們對大家習以為常,可望不可即的太陽有著太多的好奇,因為他們“猜不透”:那個“圓盤”“是什么繩兒系著的呢?”“那里一定是什么都是紅紅的,亮亮的”,對這么美好的一種東西,他們更想知道個究竟,不禁去問奶奶“那怎么個走法呀?”而睿智的奶奶用種苗兒的方法,讓孩子們知道了世上的萬事萬物都在通向光明、理想的路上奮力行走。在這種傾盡全力的攀登中,他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為有價值的一尊生命。在教學中,我分四步走:1、孩子們為什么尋找太陽路?2、孩子們怎樣找太陽路?、3、太陽路指的是什么?4、你自己在怎樣尋找自己的太陽路?我尊重孩子們的個性思維,他們將太陽路理解得非常寬泛。說太陽路指事業之路、攀登之路、奮斗之路、理想之路、溫暖之路、光明之路、追求之路等等,我都予以贊賞。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刻認識到:只有課前深鉆教材,做好充分地準備,課堂才會輕松、高效。
鄂教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我的寫作夢》教學反思
教學前,看了看本單元的單元導讀,“學習本單元課文,體會課文豐富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這一句話躍入我的眼簾。于是我以“結合課文內容,體會我的心情,感悟追求的樂趣和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為本課教學的難點目標。由于課文的詩句通俗易懂。在學生熟讀成誦之后,我讓學生思考:課文中的我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你怎樣看待“我”的這個夢?以此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在學生獨學時,再讓孩子們精讀課文,找到表現作者心情的語句,在書上畫出來,在旁邊批注上自己的體會。在巡視的過程中我不斷地發現了驚喜。以致我心中不斷地發出這樣的感嘆: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鄂教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我的房間》教學反思
對于這一課的教授我還是很滿意的。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一、授課前重溫了導學案,重新解讀了教材;二、制作了突出教學重點和主要內容的課件;三、這一課本來就和孩子們的生活緊密相聯,所以孩子們很感興趣。在授課思路上我有所調整,并沒有按課文的先后順序來學習課文,而是從課文中間的主要部分入手,(當讓孩子們暢談自己對房間的神奇想象時,孩子們回答的非常精彩),然后學習課文的1--4節和最后一節,感覺教學重點很突出,教學難點也已突破,課堂氣氛很活躍,孩子們學的投入、輕松、快樂!我的心里頗有成就感。
鄂教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話說長江》(節選)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節選的是介紹重慶的相關文字。以說明為主。對這樣的文章孩子們一直以來感覺比較枯燥。由于我們班有些同學是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他們來自各地,當然也有來自重慶的孩子。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我臨時改變了導學案上的導入部分。開課之前,我請這些來自重慶的孩子和曾經到重慶旅游的孩子們談談他們眼中的重慶,有的還操著重慶方言說,雖然他們的介紹凌亂,但孩子們聽得精精有味。帶著興趣再來讀課文,孩子們是一邊讀一邊笑。
并且很快概括出這篇課文介紹了重慶的什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深信這句話,并且已感受到這句話帶給我的愉悅。
鄂教版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6、《雷鋒之歌》教學反思
同學們雖然沒見過雷鋒,但聽過雷鋒的故事,看過《雷鋒日記》,所以對雷鋒還是比較了解。教學這一課,我重在引導學生朗讀。引讀、對讀、個人讀、齊讀,讓學生邊讀邊想,讀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讓學生抓住印象深的詞句進行品評。在重要的詞句理解中,我主要采用對比法。我讓學生比較朗讀,學生很快發現了前一列反映了雷鋒的年輕、平凡,后一列反映了雷鋒精神的偉大。雷鋒有哪些精神呢?學生很快從文中找到了答案。為了激發學生寫詩的興趣,我再讓學生做小詩人仿寫這一節。孩子們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舉手說:“他啊,是才點燃的火苗,卻能夠照亮億萬人的心!”“他啊,是才開的花,卻能夠美化整個世界!”……聽著孩子們的詩句,我知道孩子們懂得了雷鋒精神。
7、《向五星紅旗敬禮》--升旗儀式的獻詞 教學反思
十一長假結束后的星期一就該我班升旗了。在挑選主持人的時候,同學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我靈機一動,何不以這一課的誦讀比賽來挑選主持人呢?要求一宣布,同學們就讀開了。那個認真勁兒高出平時的好幾倍!趁著同學們的朗讀熱情,我出示了幾個閱讀思考題:1、你最喜歡讀哪一段?為什么?2、讀你最喜歡的語段時,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3、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經驗理解“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這句歌詞。我請每個主持候選人讀完一段自己做喜歡的語段后,任選一個閱讀思考題來回答。有的以讀代講,有的回答精彩而且有深度。由這一課的教學我認識到“讀”在語文課教學中的重要性。
8、《遲到》教學反思
準備上《遲到》這一課之前,我上網查閱了有關林海音的相關資料。林海音在她70多歲的時候曾經說過:“我七十多歲了,一生經歷的事不少,但這件?遲到?的事,對我應當是刻骨銘心的,如果爸爸影響了我,我又影響了讀者,該是一件多么好的事!”。看到這段話,我的心為之一振,是呀,學習就是一個受影響、受教育的過程!我們班的馬駿、董遠念最近老是遲到,我何不借這一課影響孩子們,讓他們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呢?
于是有一天,他倆又遲到了,我用相機拍下了他倆遲到的樣子,還做成了課件。開課伊始,孩子們從這張照片的課件很自然地引入到課題中,在全班同學饒有興趣地哄笑聲中,吳哲小聲地喊著:“老師,我抗議!”“很多孩子都有過遲到的經歷,臺灣女作家林海音讀小學一年級時經常遲到……”我話鋒一轉,很快將孩子們引入到文中。帶著探究的興趣,孩子們認真地開始了本節課的學習之旅。
在學生理解了父親的愛的情感之后,我又在本課結束之時把林海音的這段話展示出來,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希望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要認真、冷靜地去看待錯誤,虛心地接受和認真地改正錯誤,把缺點變為優點。
本節課,我的課堂結構是由:靜心回顧,溫故知新--疑則有進,大膽質疑--靜心生悟,合作探究--聯系生活,拓展思維四大環節組成。開課很順利,但是在進行第二個環節的時候,我的預設出現了偏差。課前,我預設將學生的問題綜合成三個大塊,即:1、從哪些地方體現出爸爸對我很嚴?當時爸爸心里是怎樣想的?2、爸爸為什么對我那么嚴?當時我心里是怎么想的?3、從哪些地方體現出爸爸很疼愛我?當時爸爸心里會想些什么?我的心里又會想些什么?課中,學生在“本課積分要求”的刺激下,大膽質疑,提出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問題。如:爸爸對我很嚴,很嚴很嚴。為什么又說他疼愛我。這不是很矛盾嗎?我為什么要感謝韓老師?……這些問題是孩子們認真思考之后提出來的。在課堂上,我不能把學生生硬地遷到我的預設中,對每一個提出的問題,我都讓學生寫在紙條上,并在展示平臺上展出。問題相似的進行歸納,簡單的問題學生當場解答。最后剩下的疑難問題,再在小組內通過獨學、交流,得以解答。因此,在第二個環節花費了大量時間。導致后面的拓展沒有時間進行,
從而留下遺憾。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在導學案的設計時,不僅要深鉆教材,而且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這樣自己的預設才會更精確。才更利于課堂的順利進行。
9、《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初步用小組合作和導學案來上這種情感很濃的散文,的確很有挑戰性。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導學案和上課流程稿及課件,本以為會有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到了具體的生成的課堂,孩子們和我所呈現的狀態非常令人失望。主要問題有:對學時,老師給出的問題指向性不明,學生匯報時也沒有體現出對學的特點;老師對孩子們的匯報不能及時概括提煉,及時引導;尤其到了第二課時又回到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孩子們匯報形式單一;整個課堂朗讀訓練不夠到位,沒有讓孩子們進行充分的朗讀。總之,這堂課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對導學案的設計和實際的課堂操作,有待更加努力去學習。
10、《被袋里裝的是什么》教學反思
“家書抵萬金”!文章以“信”為主線,反映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教學這一課時,讓我收獲到了意外的驚喜!
從孩子的周記和寫作中,一直以來,我總認為我們班的孩子們不善于觀察生活,特別不會思考生活,但從這一課的教學中,我發現我班的孩子們情商特別高。在品悟文章的重點語句中,孩子們的回答真是精彩不斷。讓我印象最深的有這樣兩句:“……他把我和妹妹抱在膝上,沒完沒了地逗我們,還讓我們玩他胸前佩戴的十字勛章和各式立功獎章,……”開始,有孩子說:“說明他很喜歡我和妹妹。”接著又有人說:“說明爸爸愛孩子勝過愛他的榮譽。”這時我插了一句:“爸爸這么愛家人,他肯定特別想回家,怎么還有心思作戰,而且獲得這么多榮譽呢?”。孩子們思考片刻,有的說:“老師,爸爸想當一位英雄,讓孩子們很自豪有他這樣一個爸爸。”有的說:“爸爸很愛家人,他在戰場奮勇殺敵,保護自己的國家和后方的家人。”特別是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同學們對媽媽心情的理解居然有四個答案。幸福、感動、心疼、欣慰,百感交集,使一向堅強的媽媽最終控制不住自己,放聲大哭起來。教學這一課時,我的內心非常舒暢,原來我的學生能思考、會表達。因此我要重新定義他們。
11、《黃河源》教學反思
今天教學《黃河源》,就好像把學生帶進了自然風光里,一同感受了祖國山河的壯美。課前,我讓學生先做好預習,查一查有關資料,并交流自己查詢的收獲。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有一定的感知。
在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時,我抓住重點句子“啊!令人向往的黃河源竟是這樣有趣。”請同學們畫出“有趣”的地方,說一說你的感受。同學們靜靜地讀書,很快找到了“一股清泉越來越細……像擺在棋盤中的棋子。”那么,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那一句寫出了作者的激動心情?學生很快找到了“我不禁跳下馬來……搭起萬里黃河?第一橋?。”這一句。
在學習第6自然段時,我也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抓重點句,談體會。)來學習。這樣把時間、空間都給孩子們,課堂效果很好。
12、《藏北草原》教學反思
《藏北草原》一課運用了“總-分-總”的寫作方法。開篇運用一段描寫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藏北草原的熱愛之情。接著作者從藏北草原的自然景色寫到草原人勤勞好客,美麗善良。最后作者再次以深情筆觸抒發自己對藏北草原的熱愛之情。文章的結構清晰,作者的感情線索十分明朗,而且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教學這一課,我在學生認真完成導學案的基礎上,添加了一點個人的設計:即把這一課與《黃河源》讓學生在寫作方法上比較異同。先知先覺的孩子沉思片刻馬上舉起了小手:“老師,這兩課作者都是一邊描寫,一邊抒情。”“不同之處在于《黃河源》在描寫中穿插了作者的聯想,而《藏北草原》沒有。”“《黃河源》是按作者的觀察順序寫的,《藏北草原》是作者抓住草原的特點分類來寫的……”孩子們自己發現,自
己歸納。很快地了解了寫景文章的寫作方法。這為本單元的習作“美麗的校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13、《索溪峪的“野”》 教學反思
一、創設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合作學習成為可能。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平等、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需要教師、同學合作交流的機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學習中充滿溫情與友愛,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和競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平等和寬松,才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大膽地進行交流與合作。
首先,我從建立師生之間平等關系入手,為合作學習做精神準備。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更應該與學生共同參與合作,與學生一起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此,我總是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教學《索溪峪的“野”》之前,我帶領學生進行了關于搜集張家界資料的小組合作。在合作中,作為一名合作的參與者,我和學生們一起進行資料的收集。和同學們一起上網瀏覽;和他們一道做資料整理等。通過這樣的交流與合作,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同學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愿意與我一起討論與解決,也敢于對我的看法提出質疑,師生間進行合作與交流成為了可能。
其次,引導學生相互尊重,形成平等氛圍。
在小組合作中,組員之間的平等與尊重是他們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在班級中引導學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以往成績好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常常獨領風騷。成績較差的同學存在著自卑心理,往往是一言不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從平時出發,讓這些差生多表現自己的優點,使他們自己樹立信心,讓那些優生發現他們的長處。我在平時的訓練中,開展組內評出“忠實聽眾”,“最佳主持”,“優秀組長”,“合作星”的評選活動,通過評選和老師的激勵,使學生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尊重,形成平等的學習氛圍。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將幾個人拼湊在一起,而應該對時間和人員等有合理的配置,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否則,小組合作只能成為幾個人的共同學習,而達不到小組合作所期望的交流與提高的目的。據此,我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有合作機制,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
1、合理配置合作時間。
為了避免小組合作流于形式、走過場,在小組合作的時間配置上我引導學生進行了合理的安排,以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討論、交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在組織學生匯報自學體會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感悟、質疑,以產生對所需討論的問題的見解,然后再組織學生在小組進一步合作,形成小組的統一結果,在此過程中,我根據合作內容的需要,給予學生適宜的時間配置,以達到合作的充分。
2、合理配置合作內容。
合作內容是指每一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的具體問題。制定的合作內容的好壞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敗。因此,我在學生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先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讓每個學生都有信心表達。交流之后,提出合適的具有一定探索價值的認知目標,在《索溪峪的“野”》這課中,學生或感悟索溪峪的語言美,或領悟作者怎樣寫出索溪峪的野的,或質疑解疑。這樣,在合作內容上體現出層次性,難易程度,使學生保持合作學習的興趣。
三、采取適當的評價方法,使合作學習充滿活力。
沒有反饋,漢有評價,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長
久地進行,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應及時地給予反饋。展現優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快樂與成功,提高學生進行合作的信心和興趣;糾正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
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學生合作學習后,我首先對他們的合作過程給予積極的評價:最活躍的小組、最有收獲的小組、最團結互助的小組等,還將合作學習的評價和班級的“合作星”評比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在合作過程評價的同時,反饋合作學習的成果。小組派代表匯報展示合作成果,老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和激勵性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合作的愉悅和成功的喜悅。
在小組合作的初涉中,我和我的學生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魅力。我們積極地融入其中,體會艱辛、享受樂趣。“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一次又一次地獲得了合作的勝利!
14、《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傳說》 教學反思
本文文字淺顯,但細節描寫卻十分精彩。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許多的孩子閱讀不仔細,閱讀時往往流于表面。因此在教學本文時,初讀課文后,請孩子們說說你覺得花珊是個什么樣的人?從孩子們的回答看,他們對花珊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因深究課文中的細節,對花珊的認識也僅停在美麗、勇敢、善良上。因此,我對孩子們說,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如果我們仔細研讀描寫花珊的句子,你會發現花珊遠遠不只善良、美麗、聰明、勇敢,她還有很多品質隱藏在文字中。接著,我引領這孩子們潛心閱讀,認真研究描寫花珊的語句。課末,再次讓學生說說花珊是個什么樣的人。孩子們發現,原來花珊除了善良勇敢,還堅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有孝心,膽大心細,舍己為人……此刻,孩子們猛然發現,原來我們認真研讀句子后,對事物會有更多的認識。
15、《刷子李》 教學反思
這樣簡單生動的文章,怎樣設計才能吸引住孩子們的目光,緊緊抓住孩子們的心,從而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呢?課前備課時,我反復研讀教材,最終將本課的教學設計定位為:設計思路清晰、簡單明了,緊緊抓住一個“奇”字,讓學生在“讀”中曉“奇”,在“議”中悟“奇”,從種種“奇”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如,在引導學生感悟“刷子李”是一“奇”人時,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品味--“衣著奇”、“效果奇”、“動作奇”各體現在哪些方面?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課上學生找得非常認真,畫出體現“衣著奇”的語句有:“干活前,他把隨身帶的一個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開,果然一身黑衣黑褲,一雙黑布鞋。穿上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膠較上了勁。”孩子們在找的過程中不僅僅感受到了“刷子李”的奇特之處,還感受到了作者幽默的語言,學起來更加帶勁了。
不僅如此,在設計本課時,還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作家馮驥才是怎樣寫出?刷子李?技藝高超的?”這一問題既是對文章的回顧,又是對文章表達方法的總結,無形中還訓練了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從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來看,本課的教學設計是非常成功的。當然在關注弱勢學生方面做的還不夠扎實,以至于個別學生上完課之后還不能流暢地將文章朗讀下來,這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仍需改進。
16、《格列佛游記》教學反思
我覺得課外閱讀不是單獨存在的,它觸及每一節課、每一篇課文。教學時,對于課文的作者、國籍、主要內容這些基本的常識,都要求學生掌握。還有,讀書要思考,所以我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說出來,記在筆記本上,不管正確也好,錯誤也罷;幼稚也好,成熟也罷,都要留下點自己的東西,不要人云亦云。
教學本課時,課文內容的理解并不是難點。通過閱讀文中作者對于國王的細致描述,學習從外貌、年齡、服飾上去描寫人物、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我還現場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好朋友。在后面的段落,感受格列佛的寬宏大量,切身感受小人們的害怕和無禮,明白格列佛能夠有所為但是卻不為的高尚品質,練習朗讀。
但是我想,這篇課文只是節選,將它選出來,編者的用;17、《用目光傾聽》教學反思;《用目光傾聽》是金波先生寫的一首兒童詩歌,教學內;一、對教學內容的分析;對本節課講授,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要進行對本課的課前;二、對教學過程的分析;我認為在學習該篇課文時,應該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通過反思,我感覺整個教學過程應該分為四個環節:第;三、對教學效果的分析;本節課教學的亮
但是我想,這篇課文只是節選,將它選出來,編者的用意應該是激起學生閱讀這本書的興趣。因此課前我就讓學生查閱資料,看看為什么這本小說被稱為“諷刺小說”,寫了哪些內容。這樣一來,教學時,既有助于理解文中人物,又能激發學生閱讀整本小說的興趣。今后的教學中都可以這樣來聯系課內的文章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
17、《用目光傾聽》教學反思
《用目光傾聽》是金波先生寫的一首兒童詩歌,教學內容主要是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平凡的一句話教導孩子,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引導孩子們要理解“用目光傾聽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的做人道理。授課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文,運用抓重點的學習方法,自讀自悟,不會的問題通過相互討論和老師點撥解決。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體會作者是如何“用目光傾聽”,并從媽媽的教誨中體會媽媽的偉大,懂得與人交往要真誠,把媽媽的一句話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一、對教學內容的分析
對本節課講授,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要進行對本課的課前預習及資料收集,引導孩子們抓住明晰的寫作線索逐層的梳理寫作方法,勾畫標注出不懂的地方。也為孩子們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授課中孩子們一下子就能提出“什么是目光傾聽?為什么要用目光傾聽”的重點問題,緊緊圍繞著這一中心問題逐層深入。孩子們思維活躍,回答積極,使得教學內容沒有偏離主旨。教學環節過渡自然,層層深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我感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準,但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方面還有遺漏,其次就是考慮時間的關系,沒有充分的給孩子們討論的時間。不過,我想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也不能面面俱到,還是要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加深理解,讓學生學得充分,學得深刻。
二、對教學過程的分析
我認為在學習該篇課文時,應該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因此,我設計的教學環節是:明確目標、自學指導、合作探疑、精講點撥、練習達標、拓展提高。但是經過課后反思我覺得其中還存在著不足,主要是合作探究時,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小組內融會、達成共識,再由小組長組織在全班進行交流,老師予以點撥;練習達標環節應講求實效,以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當堂教當堂會;知識點也在本課結束時再展示一次,加以鞏固、深化。
通過反思,我感覺整個教學過程應該分為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激趣導入:1、觀看和主題有關的動畫設問導入,2、交流資料。第二環節是設疑自探:1、圍繞目標設疑,2、默讀課文,思考預設的問題。第三環節解疑合探:根據自學提示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練習鞏固,深入理解課文重難點。第四環節是質疑再探,運用拓展:思考課文不理解的地方質疑,老師也適當的根據內容,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體會其中含義小組合作、教師點撥、練習鞏固、課外拓展。
三、對教學效果的分析
本節課教學的亮點在于我把知識樹呈現給學生,這樣清晰地將本單元的知識重點有層次地提出,幫助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足之處在于由于在分析句子等細節之處上給孩子時間不足,導致學生沒有充分時間去自己交流、體會。今后,還要提高教學效果,講求實效。
18、《雪地賀卡》教學反思
一 、抓住主要問題,層層深入的體會作者和劉玲的內心世界。
這是一篇細膩地描寫人物內心感受的文章。人物的心情變化很豐富。體會人物內心情感是重點,為了不讓學生們瑣碎地去分析人物內心情感,使教學顯得零散,我設計了一個大問題,“作者為什么第二次不給劉玲回信了呢?”來貫穿全文,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圍繞此問題層層深入地與文本對話。體會作者回信與不回信背后的良苦用心。 而且,我把學生自由討論該不
該回信放在理解作者不回信之前。我覺得這樣做,學生先自己經歷一個難以抉擇的過程,可以更深刻地去理解作者矛盾的心情,更能去理解“別樣心情”的深意,從而為后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 聯系生活實際,喚醒學生對童真的記憶,去感受童年的美好,童心的珍貴。
其實,文章是一個大人在看到劉玲這個善良的孩子時,喚起了他自己對于童心美好的一種珍惜,回憶。故事雖美,可是學生是難以感受當人們長大成人以后對單純,對童年的回憶與珍惜之情。所以,我在課前讓同學們收集自己小時候童真童趣的故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去回憶自己的童年。在回憶交流中,重溫兒時的天真快樂。
三 抓住文章重點詞句去體會,還做得不夠。
雖然學生都找出了文章的重點詞句,可是摳詞摳句還不夠深入。理解文章的重點詞句,不能僅僅是就這一句來理解,還應該聯系上下文來理解,還要理解文字背后含著的意思的。學生要層層深入的把一處語句說透了,讀好了,才可以進行下一處的學習。課堂上,我的環節過得過快,沒有給足學生深入實踐的時間,以至提前結束課文。比如“我應該小心并且罷手了”這一句,為什么小心?為什么要罷手?從中說明了什么呢?等等,還應該讓學生充分去與文本對話,體會文字背后的意義。
四 教學內容安排還不夠飽和。
拓展的部分可以給學生推薦相關的詩歌散文等作品進一步讓學生去感受童心童真的美好。教學中還可以用老師的語言去滲透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 閱讀能力。
19、《快樂王子》教學反思
(一)取舍之道,彰顯智慧。
《快樂王子》是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得意之作,也是近百年來世界公認的優秀童話之一課文雖對原文進行了刪減,但篇幅還是較長如何40分鐘的一節課里,實現長文短教,低耗高效?這是本課教學難題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方法那就是“取舍”。
1.對課文主題及內容的取舍。
在本課教學中,我對課文主題做了取舍,以感悟王子形象為主,將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文章的5—19自然段,也就是王子看到女裁縫、年輕人、小女孩以及小孩受苦難過,于是快樂王子求燕子,并竭盡全力去幫助他們這幾件事情上。通過這幾件事情,讓學生感悟王子的那一顆悲憫之心、真誠之心、善良之心,讓王子的形象扎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
2.對人物的取舍。
課文出現了好幾個角色:王子、燕子、市長、上帝等等。燕子是文章中一個重要角色,作者匠心獨運,以小燕子送寶石為線索,展開了曲折生動的描寫。但由于課時容量有限,教學時間上有困難,并且加進了燕子,對王子的形象的感悟與理解有所沖淡,所以我在教學中僅取“王子”這一主要人物,舍棄其他傾全力“一點”上突破。
3.具體教學環節中的取舍。
本課教學中,在“丑惡”和“窮苦”,在“求”和“幫”的教學上,我都采取了以點帶面的方法這樣做既簡化了教學內容,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我想,實現長文短教,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取舍取舍之道也就是智慧之道
(二)扣住語言,感悟人物形象。
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根!“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我喜歡那種在語文課上推敲文字的感覺,從語言,逐漸進入到人物的內心,達到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1.扣住“哭”,感受王子的悲天憫人。
王子的眼中看不得別人受半點苦難,見到別人受難,心里就很痛苦并且哭得是那么傷心:只見他眼淚汪汪,淚珠沿著金黃的臉頰流下來。于是教學中我就抓住這個“哭”字,以及哭的原因的關鍵句子“我死后,他們把我豎在這里,讓我看到這個城市的丑惡和窮苦,我忍不住要
哭”,反復回扣到王子的“哭”并抓住“丑惡”和“窮苦”兩個關鍵詞語,進一步體會王子哭的原因。讓王子的悲天憫人形象扎根在學生心里
2. 扣住“求”,感受王子的真誠與善良。
王子形象還體現在他竭盡全力去幫助窮苦人的過程中,體現在他的幾次“求”和“幫”上我抓住“求”做文章,通過學生的情境表演,將“幫”和“求”形成一個強烈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感受王子的善良和偉大。這也是讓學生補白“再三央求”、“連聲央求”的內容的過程,讓學生走進王子的內心,去感受那一顆真誠而善良的心,從而被王子所深深感動。這一過程既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感悟了人物形象
20、《奇異的激光》教學反思
《奇異的激光》是一篇介紹科普知識的文章。在教學初,我引導學生交流查找的相關資料,豐富了解,激發興趣。接著,我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說明層次。在引導學生進一步讀書的時候,我適時地把課后思考題“為什么說激光是奇異的光?”這個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從讀中感悟,然后在全班交流,進一步體會激光的奇異及激光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在讓學生交流學習收獲時,我引導學生弄明白:為什么說激光是當前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它們分別有什么用處?鼓勵學生結合課外知識補充自己的發言,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科學的奧秘,激發探索的興趣。在交流學習收獲時,我還讓學生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來介紹:我是激光,我的特點是……這樣一來,單調的說明文字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
21、《太空醫院》教學反思
我在執教這節課的時候,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搜集材料,激發興趣。愛讀科幻故事,愛看科幻影片,是小學生的共同特點。課前,我組織孩子們自己搜集有關材料,并引導學生暢談自己閱讀過的科幻故事或觀看過的科幻影視片,再交流搜集的有關太空的知識,有效地激發學生情趣,引發情感興奮,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同時,也借此交流,讓學生從感性上明白什么是科幻故事,初步了解太空的特點,為閱讀理解作好鋪墊。二、整體入手,直奔重點。初讀質疑,整體感知。本文故事較長,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抓住故事情節,把我內容。教學中我從文章第一句“當我醒來時,已經置身在一個奇異的環境里了”入手。緊扣“奇異”一詞,組織孩子們圍繞“說說太空醫院的奇異、神奇之處”這一中心問題進行閱讀探究,由此直接導入重點內容——課文第二部分的教學。三、以讀為主,體驗感悟。根據課文故事性強,情節曲折生動的特點,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自主地讀、說,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掌握新知,在讀中體驗、感悟。
22、《最后一只白鷺鷥》教學反思
這堂課最為精彩的是對廣告詞和遺失啟示的體會和領悟。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讀法去讀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品評廣告詞與遺失啟示的好與壞,真與假,虛與實,喜與憂。然后,隨著作者的筆鋒一轉,那只原來不想走的白鷺鷥為什么也飛走了呢,現實所呈現的情境是滿目瘡夷,文中最后告訴大家白鷺鷥沒有了棲息地,沒有了生存的場所,最后一只白鷺鷥也終于飛走了,接著我讓大家和一群痛心疾首的環保工作者大聲疾呼: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保護美麗的家園。整個過程行云流水,學生走進了作者的心里,隨作者的情感一起跌宕起伏,大聲疾呼,還我家園,從而課堂推向高潮。
但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學生對于廣告詞與遺失啟示的品評,絕大多數是以議為主,而忽略了讀,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與文本相結合,從文本中找到依據,因此在讀方面顯得較為欠缺。
23、《心愿》教學反思
《課標》中指出:教學中要以讀為主,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思想。因此,
我是這樣設計《心愿》的教學過程的:
一、初讀課文,理清寫作順序。
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預習情況,弄清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作的。在這個教學步驟中,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確實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以自學為主,給他們動腦、動口、動手的時間,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條原則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二、再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
文章緊緊圍繞“心愿”這條線索展開,在理解的過程中,有一些反映法國人民心愿的句子我把它作為重點來處理。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時要聯系上下文,把句子放在文章的整體中去理解。
1.讀。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從課文整體入手,根據課后閱讀要求,找出反映法國人民心愿的句子,并帶著感情朗讀。“我完全理解小姑娘的語言和感情了。是那些不說話的中國人,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人的家庭,而且生根發芽,開出美麗的花朵。”這個句子感情充沛,要指導學生讀出語氣和感情,“不說話的中國人”、“真誠的友誼”要讀重音,“生根發芽”既要讀出重音,又要放慢速度,通過朗讀讓學生從中體會句子的意思。維勒尼克的爸爸從中國帶回了泥人,陳列在家中,所以小姑娘一眼就認出“我”是中國人,表明了爸爸對中國人民真誠的友愛,連小姑娘也成了“中國迷”。
2.想。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獨立思考這些反映法國人民心愿的句子。維勒尼克的爸爸說:“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有永遠值得引以為榮的歷史和文化,但是現在確實需要發展。你們的國家有巨大的潛力,這是誰也比不上的。”說明爸爸對中國燦爛的文化和現狀了解得很清楚,對中國有著深厚、誠摯的感情,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對于這類句子的理解,可設計幾個問題分層理解。
3.議。以小組或同桌互議的形式,交流學習體會,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和認識。“我希望她學中文,以后到中國留學,做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通過朗讀,討論弄清什么是“友誼橋梁”,“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表明爸爸希望女兒長大后做促進法中人民友好的工作,為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作出貢獻,表達了鞏固和發展兩國人民友誼的美好心愿。 4.講。以討論小組為單位選派發言人,講解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和體會。教師點撥,給學生以正確答案。
本單元教材的重點是圍繞“心愿”這一主題,抓住這一點,進行《心愿》這課的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朗讀,自主去體驗文章的重點內容。
24、《健忘的教授》教學反思
這一課其實很容易提高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一、板書課題,直接導入新課學習,在讀課題中,讓學生發現矛盾之處,健忘怎么會和教授聯系起來。二、初讀課文,檢查學生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三、學生品讀課文,在充分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辨論教授到底是健忘還是不健忘。四、理解健忘和不健忘的內在聯系,認識到成功來自專注的工作態度。其中第三步是教學的重點,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重點詞句體會,在學生的辯論中教授健忘和不健忘的特點更加鮮明,為找出兩者間的內在聯系打好基礎。但是如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并沒有做深入的思考。第二天,我上課時,學生配合很好,有幾個學生很會辯論。由于我要求小組派代表進行辯論,結果課堂成了這兩個孩子的天地,其他學生開始還很有興趣聽著,時間長了,就開小差了。由于課前沒有充分考慮辯論中會出現的狀況,面對這樣的情景,我也沒有進行有效的調整課堂,任由局面發展。又因為在第一、二步中用的時間過多,這節課沒有完成教學,當下課鈴聲響的時候,我也無心上完后面的內容。看來,對于課堂的預設真的不容忽視。
25、《友誼的航程》教學反思
《友誼的航程》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美國圣迭戈港的經過。展示了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同時表現此次出訪帶去了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課文緊緊圍繞“友誼”這一主旨,選取了與美軍民的聯誼及旅美華僑見到中國海軍的激動心情兩個場面來記敘,表現我國海軍艦艇編隊此次出訪的意義。下面,結合我的教學方法談一些想法。
一、小組學習效果顯著
這篇課文,我著眼與“要教給學生什么”,經過研讀文本,我發現點、面結合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文章主要講了兩方面的內容:與美軍民的聯誼及旅美華僑見到中國海軍的激動心情。而這兩方面的內容又通過“中國海軍的出訪,不僅贏得了美國人民的友誼,也使廣大旅美僑胞倍感振奮與自豪”這一句連接起來。這一句話即第3小節這。于是,我設計了這一環節:小組學習找一找有關點面結合的句子。通過教師的教(第二小節)讓學生學(第四小節),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他們的興致一下子就被提起來了,每個小組都積極探究,很快掌握了這一方法。
二、情境創設目標達成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以充滿激情的話語、配以圖片、音樂來渲染氣氛。借助這些真實動人的畫面和激情飛揚的旋律,我引領著學生穿越時空,來到了1997年中美兩國官兵在圣迭戈相聚聯歡的現場,在身臨其境中進一步催生了學生的自豪、驕傲之情和無上的光榮之感,催生出了學生熱愛和平、追求平等、崇尚友誼之情。乘機,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中描寫中國海軍“艦容整潔,士氣高昂”的語句,以及美國海軍贊美中國海軍的語句,表達自己對祖國海軍的贊美之情,表達自己的自豪、驕傲之情。通過朗讀,我充分感受到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與贊揚,對友誼的向往與贊美。這一感情開始在學生的心底里扎根、開花。
二、讀中感悟情真意真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已充分感受到了祖國日漸強大,中美兩國建立起了誠摯的友誼。此時,讓學生自主學習第四小節,感受旅美僑胞對祖國的感情。不需要老師多說,學生自然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