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分析文章層次結構,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分清作者列舉了對方哪些“新解”。又是怎樣逐一加以反駁的。
2.了解什么是論證。學會使用論證的方法,如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等。
3.理解并學習本文中“質疑”的問句手法和豐富的語言。
教學建議
批駁論證的方法
駁論文就是證明“敵論”是錯誤的,批駁與揭露是駁論的方法。批駁的方法多樣,本文主要運用的是批駁論證。
批駁論證就是駁斥“敵論”在論證過程中邏輯上所犯的錯誤。表現在文章、言論中是論據和論點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關系,或者是錯誤的邏輯關系,因而,從這樣的論據中推導不出它所得出的結論。
批駁論證,主要是批駁敵論的歪理,所要批駁的是一個議論的過程。因此,我們就要善于把它的議論過程透視,從而找出它的破綻之處;破綻找到了,批駁它邏輯上的荒謬也就好下手了。
批駁論證,基本上有三種方式:一種是批駁“推不出”的錯誤;一種是反駁“循環論證”的錯誤;一種是“偷換概念”的錯誤。
批駁“推不出”的錯誤,這是批駁敵論在論證過程中違反推理原則,所運用的論據導不出要證明的論點,但是他又要硬推,就必然產生邏輯錯誤。例如《〈楓橋夜泊〉新解質疑》一文中“考據家對這首詩中‘烏啼’‘江楓’‘愁眠’作的考證”。
批駁“循環論證”的錯誤,就是批駁敵論在論證過程中以論點的正確來證明論據的正確,使論證出現了“倒置”現象。它不象正常的論證那樣是以論據的正確可信來證明論點的確鑿,而是反之。魯迅先生對“循環論證”是深惡痛絕的。1925年初,他根據當時頑固派和許多改革者的思想“邏輯”,寫了《論辯的魂靈》一文,列舉了他們詭辯式的奇怪言論,并活畫出了他眾叛親離在論證上所犯的錯誤。
批駁論證過程中的“偷換概念”就是本來論證的.是甲,但是在論證的過程中卻偷偷換成了乙,當然也就證明不了甲了。
比較閱讀教學建議
把《〈楓橋夜泊〉新解質疑》與《短文兩篇》這兩篇課文進行比較閱讀,體會兩篇課文的寫作意圖或寫作目的,了解兩篇課文的寫作手法。
拓展閱讀教學建議
組織學生查閱搜集一些古詩(文言詩)和新詩(白話詩),進行有選擇性的批判地閱讀,從而予以質疑。本著“懷疑與學問”的精神,提出自己的“見的”,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楓橋夜泊》新解質疑》。“見的”的正確與否并不重要,無非是一種嘗試而已。
重點與難點:
1.學習在駁論文中使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方法。
2.體會反問句式在駁論文中批駁敵論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新的一課——《〈楓橋夜泊〉新解質疑》。作者為了“質疑”,在這篇駁論文中竟用了20多個問句,其中有設問句、反問句等問句。反問句也叫反詰句或激問,它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語氣強烈,感情激越,色彩鮮明,增強了批駁敵論的力度。請同學們打開書,我們學習這一新課,并體會本文的論證特色。
二、預習課文
學生各自默讀課文并做下面的練習,教師引導作答并投影或用小黑板顯示。
①給下面加粗的字注意
A.招徠(lái) B.揆(kuí)情度(duó)理 C.慚愧(kuì)
D.烏啼(tí) E.玄(xuán)學 F.江楓(fēng)夜泊(bó)
G.糟蹋(tà ) H.愁眠(mián)
②解釋下列詞語
A.索隱:探索隱秘的事情。
B.索引:把書刊中項目或內容摘錄下來,每條下標注出頁碼,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供查閱的資料。
C.索然無味:形容枯燥乏味。
D.揆情度理:揆、度:估量、推測。按照情理來估量、推測。
E.膾炙人口:膾:切細的肉。炙:烤肉。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大家都稱贊。
F.招徠:招攬。
三、研讀課文
請若干學生依次朗讀全文,在教師的指導下,經同學們研討,解答下列問題:
①解釋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
明確:張繼的《楓橋夜泊》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其魅力在于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幅意境優美的秋江夜泊圖。首句即從視覺、聽覺、觸覺三個方面描繪子秋江夜泊的環境和詩人的感覺。第二句不但寫了當時典型的景物江楓和漁火,點明了地點,更重要的在于寫出了詩人漂泊異地的羈旅之情,未寫人而人在其中。滿懷愁思,輾轉難眠,不是詩人自己還是誰呢?最妙句在于末句,既承接上句“寒山寺”寫了鐘聲,又暗示了聽見鐘聲者乃詩人本人。秋寒霜重,夜闌人靜,忽然一聲幽遠清晰的鐘聲傳入正在輾轉難眠的游子心中,引起怎樣的感覺不言自明。這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不禁細細體味當時的環境和詩人的心境。這首詩就是這樣通過一系列常見卻又典型的景物、細節,情景交融,描繪了一幅意境優美的秋江夜泊圖。
②分析課文
③閱讀全文,找出所有的問句,體會它們在批駁“敵論”(即論證)過程中的作用。(答案從略)
四、歸納小結(學生議論,發表看法,教師引導修正)
這篇駁論文的開篇新穎獨特,采用“誘入”的技巧,即先不讓對方馬上接受自己的觀點,而是繞開一筆,將對方的言論或行動加以弘揚,并連用了三個反問句吸引讀者。全文用設問、反問等20多個問句進行“質疑”,通過推理、證明、分析等手法,對“敵論”逐一進行批駁,從而確立自己的主張和觀點。
五、作業(略)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理解文中關鍵句子的含義。
2、初步了解文章的結構和寫作特點。
3、感受背書的樂趣,能主動積累語言材料。
教學重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感受背課文的樂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個性化備課:
一、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過渡:通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作者對背課文一直是充滿熱情和興趣。第一部分中,因為所背內容簡單有趣,在作者看來背書就像唱歌一樣。可隨著課文越學越多,越來越長,背書的難度不斷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對背書仍然充滿熱情呢?請自由讀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這個問題。
2、生自由讀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為預設的教學板塊,不分先后順序。)
(1)所背課文雋永有趣。
品讀義小引用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廠,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
4、結合文中描寫作者感受的句子,體會作者對《匆匆》的喜愛。
(1)指導學生把感受帶進朗讀。
(2)教師的示范激發了“我”背書的興趣。
扣住“一字不差”體會作者當時的驚奇、佩服。教師可以適當介紹《匆匆》,讓學生認識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導朗讀,突出“一字不差”。
(3)媽媽的激勵。
“媽媽拿著課本,很平靜地說:‘你學的都是白話文,念起來就像說話,不難背啊!”引導學生關注媽媽的語氣,體會到“平靜”的語氣說明媽媽的分析理智客觀,還要體會到媽媽的責備之情。
“媽媽接著說:‘我小時候,學的是古文。還不懂啊,就讓背。’說完,她就背起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師可以以結合作者引用的媽媽背的孔子名言展開教學:指名讀讀孔子的這句名言;教師給出這句話的譯文;比較古文和譯文,體會背古文的難度較大。
“我聽著很新鮮,看看媽媽,她容光煥發,背得那樣起勁。”理解“容光煥發”,說說為什么媽媽背得容光煥發,那樣起勁。
再指導朗讀,讀出作者的感受。
5、小結:雖然背書是個艱難的過程,但作者多找積極因素,不斷樹立背好課文的信心,童年的學習生活也因此變得趣味橫生。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讀第三部分,想想這部分寫了“我”背課文的哪些經歷和感受。
2、全班交流,重點指導理解兩個重點句子。
“書讀千遍,其義自見。”
(1)文中哪些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句話,請把它們畫下來。
(2)交流,教師相機介紹《桃花源記》,幫助學生理解“在我們的.腦海中,漸漸地活畫出那個捕負人有趣的經歷……”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4)指導朗讀第17自然段,注意感情的變化。。
“多背一些名篇,儲存在記憶里,在一次次的重溫中,不斷地加深著理解,就好像牛兒吃下草,經過多次反芻,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1)指名讀該句,說說“反芻”的意思。
(2)這衛把溫習背過的課文比成牛兒反芻好在哪里?從兩個“慢慢”你讀懂了什么?
(3)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說說“背課文”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3、小結:在背課文的過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學的讀書方法,從背書中獲益頗多。
二、你原來對“背課文”持什么態度?學習課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嗎?
三、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課后練習:理解重點詞句。
板書設計:
4、背課文
第一次:背簡單的課文有趣
第二次:朱自請的《匆匆》激勵
第三次: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熟能生巧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增強口語表達的能力,培養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2、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把近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選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
3、能抓住場景特點進行描寫。
【教學重點】
把近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抓住場景的特點,進行習作,順序清晰,生動具體。
【教學時數】
3課時。
【課前準備】
課前從電影、電視、書籍、報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異域風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導入新課
談話引入:
本組課文讓我們領略了亞洲、歐洲、非洲的風情,你還想了解其他一些異域風情嗎?我們本節課就把你課前從電影、電視、書籍、報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異域風情介紹給大家。
二、讀課題,明要要求
1、自讀課題:
弄明白說話的主題是什么。
(“聊聊熱門話題”。)
2、圍繞這個中心,要說清楚哪幾個要點呢?
⑴ 可以是國際、國內的重要新聞。
⑵ 可以是學校、艦艇、社區中人們關注的事情。
⑶ 還可以是好人好事好風尚,可以是不良傾向新聞題等。
三、分小組討論
1、按課前設計表格讓學生分類(學校里、家庭中、社會上)填寫各自最感興趣最想說的`話題,把話題相同者組合成一個個小組進行討論。
2、提出要求:
圍繞中心話題進行討論。
分工合作,團結協作。
對聽的同學要求認真傾聽,抓住要點,聽后表明自己的看法
3、每組推薦一名在全班交流。
(在學生講述時教師要指導把事情的過程說清楚,說具體,引導學生打開思路。)
4、評出最佳演講者。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一、題目引入,質疑問難
1. 讀題,說說你從中了解到什么?
2. 什么是詞?結合課文鏈接了解詞與詩的不同之處。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詩詞,想想詩詞給我們講了什么,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 檢查朗讀情況。
三、細讀課文,理解句意
學習《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 借助注釋說說詞的意思。
2. 想象詞中描寫的景象。
3. 讀詞,從詞中你感受到什么?
4. 讀讀,背背。
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 欣賞音樂,聽范讀。
2. 聽了這首詩你感受到什么?
3. 讀一讀,結合注釋說說詩句意思。
4. 再讀詩,把詩中描寫的景色畫一畫。
5. 讀讀,背背。
四、背誦默寫,拓展感悟
1. 朗誦全文。
2. 說說本課中的詩與詞有何異同。
3. 背誦、默寫詩詞。☆關于作者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是辛詞的主調,亦有作品寫農村生活小景,清新可愛。有的作品流露出托靠老莊求得與世相忘的消極情緒。在藝術上,他繼承發展了蘇詞的'風格和南宋初年愛國詩人的傳統,融會詩歌、散文、辭賦乃至口語,或用比興,或用典故,或直抒胸臆,抒情、議論、狀物都不拘一格,又意境宏大,感情抑揚頓挫,形成獨具一格的豪放詞風,并開啟了后來的辛派詞風。詞集有《稼軒長短句》(十二卷)與《稼軒詞》(四卷)兩種刊本。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他平生力主抗金,秉性剛直,立朝廉潔,遇事敢言。他做詩主張師法自然,構思新穎奇特,筆調幽默詼諧,語言通俗活潑,風格爽朗輕快,人稱“誠齋體”。他工于七絕,以寫景詠物見長,著有《誠齋集》。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楓橋夜泊》講詩人張繼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夜優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游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啟:楓橋鐘聲越千年
師:當代詩人陳小奇寫過一首歌,歌名叫《濤聲依舊》,大家聽過嗎?這首在上個世紀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還能受到大家的歡迎。這首歌,不但曲子好聽,歌詞也寫得相當出色。大家看,這是其中的兩句——
(大屏幕出示)
留連的鐘聲
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
始終不會是一片云煙
——陳小奇《濤聲依舊》
師:誰來讀一讀?大家注意看,歌詞中有一個詞叫“無眠”,誰知道“無眠”的意思?
師: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那么,這是從哪里傳來的鐘聲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十年舊約江南夢,
獨聽寒山半夜鐘。
——【清】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
師:其實,早在兩百多年前,清朝詩人王士禎就寫到過這樣的鐘聲。誰來讀一讀?注意,這是古詩。你在讀的時候,要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和味道來,誰再來讀一讀?
師:讀得好!那么,從詩中看,這是哪里的鐘聲呢?
生:寒山寺的。
師:沒錯,這是寒山寺的鐘聲。為了獨聽寒山寺的夜半鐘聲,詩人盼啊望啊、夢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十年。
師:十年,整整十年,可見這鐘聲的魅力!那么,這鐘聲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幾度經過憶張繼,
月落烏啼又鐘聲。
——【明】高啟《泊楓橋》
師:其實,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詩人高啟就在一首詩中寫過這樣的鐘聲,誰來讀一讀?
師:高啟所寫的鐘聲,也是寒山寺的鐘聲。讓人奇怪的是,每次經過楓橋,每次聽到寒山寺的鐘聲,高啟總會想起一個人,誰?
師:張繼?張繼何許人也?為什么幾度經過都要憶張繼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鐘。
——【宋】陸游《宿楓橋》
1.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詩人陸游就寫到過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來,我們一起讀!
2.從詩中看,七年前陸游曾經到過哪兒?
3.沒錯,寒山寺又名楓橋寺,因為它就在楓橋的邊上。他到過寒山寺,聽到過什么呢?
4.七年之后,詩人陸游又到了哪兒?又聽到了什么?
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變的是南來北往的客人,不變的卻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楓橋寺,詩人還會怎樣寫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詩人還會怎樣寫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師:十年不變是鐘聲,百年不變是鐘聲,千年不變的還是鐘聲。
(大屏幕出示)
留連的鐘聲
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
始終不會是一片云煙
——陳小奇《濤聲依舊》
十年舊約江南夢,
獨聽寒山半夜鐘。
——【清】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
幾度經過憶張繼,
月落烏啼又鐘聲。
——【明】高啟《泊楓橋》
七年不到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鐘。
——【宋】陸游《宿楓橋》
師:聽!陳小奇的筆下有鐘聲,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陳小奇的歌詞)
師:聽!王士禎的筆下有鐘聲——
生:(齊讀王士禎的詩句)
師:聽!高啟的筆下也有鐘聲——
生:(齊讀高啟的詩句)
師:再聽!陸游的筆下還有鐘聲——
生:(齊讀陸游的詩句)
師:問題來了!問題來了!你的問題是什么?
二、講授新課
師:讀讀這首詩,自由讀、反復讀、讀清爽、讀通順。(生自由讀)
師:好,字字落實。注意了“眠”是前鼻音,“寺”是平舌音,這叫清清爽爽,還要有板有眼地讀。(生讀)
師:一起來讀讀,你們讀前四字,老師讀后三字(師生合作讀)。
師:再反過來讀(師生再合作讀)。
師:老師讀題目,你們讀詩句(生齊讀)。
師:就是這樣,讀出味道,讀出節奏。讀詩不僅要讀出味道,讀出節奏,還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你讀后的情緒是怎樣的,用一個詞說說。
生:愁緒滿懷、失落、孤獨、憂愁、凄苦……
師:對比著想想,讀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會孤獨嗎?讀杜甫的《絕句》會憂愁嗎?為什么讀《楓橋夜泊》讀出的是凄苦、悲傷呢?靜靜默讀,一邊讀一邊看看注釋,更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是詩中那些詞給你這樣的感受,向你傳遞這樣的情緒?
師:老師提一個問題考考各位。張繼楓橋夜泊是睡覺時,這個夜晚他睡著沒有?
生:沒有。
師:詩中哪個詞告訴了我們?
生:愁眠。
師:“愁眠”是什么意思?找一個近義詞。
生:失眠、無眠、難眠、不眠。
師:齊讀“愁眠”這個詞(生齊讀);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讀(生齊讀);輕一點(生再齊讀)。
師:在“愁眠”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按照詩的順序說。
生:月落
師:月亮落下去后,天地之間一片幽暗,一片朦朧,在幽暗朦朧中詩人在江邊看到了什么?
生:江楓。
師:江楓在你眼里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生:火紅的楓葉在江風中瑟瑟搖曳。
師:因為愁眠在江中看到了什么?
生:漁火。
師:怎樣的漁火?
生:忽暗忽明的、隱隱約約的。
師:愁眠啊愁眠,因為愁眠,他聽到了什么?
生:鐘聲。
師:在哪?(生:姑蘇城外寒山寺)什么時候(生:半夜) 師:愁眠啊愁眠,因為愁眠還聽到了什么?
生:烏啼。
師:那是什么樣的烏啼? (生: 孤獨、凄慘)
師:愁眠啊愁眠,因為愁眠詩人還感到了什么?
生: 霜滿天
師:霜應該在地上,所以李白才有這樣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滿天呢?是不是張繼感覺出了問題?
生:是因為愁眠,所以感覺霜滿天。
師:所以,不是滿天的霜,而是滿天的——
生:是寒滿天,冷滿天。
師:看詩句。月落是景,烏啼是景,江楓是景,漁火是景,霜天是景,鐘聲是景。這景那景都圍繞著(生:愁眠),都伴隨著(生:愁眠),都籠罩著(生:愁眠)。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生:對愁眠。)
師:對是什么意思?體會過對的味道嗎?
有人說這里的“對”是指“伴”。換上去讀一讀(生讀),通嗎?(生:通)。行嗎?(生:行)。味道一樣嗎?(生:不一樣)。
師: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聽老師讀這首詩,一邊聽一邊感受,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背井離鄉的張繼,浪跡天涯的張繼,無法入眠的張繼,最希望誰來陪他?(師范讀)
生:最希望朋友來陪他。
生:母親、家人、妻子 ……
師:但是,漫漫長夜,這里沒有親朋好友相伴,沒有父母兄弟的相伴,沒有妻兒的相伴,這里沒有伴,只有——(生:對),只有——(生:對)。師:這一“對”,對出的是張繼心中的無限——(生:愁、悲傷、憂愁、寂寞、孤獨)。于是情動于衷而辭發于外,《楓橋夜泊》就這樣誕生了。(配樂,吟唱)、(生齊讀)。
師:月亮西沉烏啼聲聲,霜氣布滿了整個秋天;江楓瑟瑟漁火點點,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劃破了寂靜的秋夜。此情此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張繼情不自禁在心中輕輕念道——(生讀詩)
師:姑蘇城外寒山寺——(生接讀:夜半鐘聲到客船)(反復三次,聲音一次比一次輕)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教材分析:
文言文《活見鬼》是教材“破除迷信”單元板塊中的第二篇課文。這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內容淺顯、借小喻大、幽默風趣,共有三個層次:一是雨夜兩人同行;二是互相懷疑,一人撩試后把“鬼”擠下了水;三是兩個人相遇后相視而笑。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為主導,激活學生的想象,實現多元對話,從而引領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增強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信心,并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了解重點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大意。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讀出古文的韻味,并感受文言文與現代文在表達上的不同。
3.理解兩人為什么會“相視愕然,不覺大笑”,從而得到不要疑神疑鬼,世上根本沒有鬼的啟示。
教學重點: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讀出古文的韻味,并感受文言文與現代文在表達上的不同。
教學難點:理解兩人為什么會“相視愕然,不覺大笑”,從而得到不要疑神疑鬼,世上根本沒有鬼的啟示。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活見鬼》
2、通過預習,你知道題目的意思嗎?
二、研讀文本,讀出滋味
(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出示字詞:撩 趨 俄頃 踉蹌 愕然 號呼 奔入
2、出示句子: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 俄頃,復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蹌而至,號呼有鬼,亦投其家。
3、有沒有信心把整篇文言文正確地讀一遍?--齊讀
(二)讀懂意思,讀對停頓
1、讀完文言文,相信同學們一定和我一樣感覺到:它不像白話文,能一眼看出在哪應該停頓,對不對?
2、沒關系,只要你們能闖過以下三關,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好停頓,讀懂文意。
第一關:文白對讀。組內自由分配,一句文言文,一句白話文對讀。
過渡:老師要恭喜你們第一關闖關成功,但別高興得太早呀 。
第二關:字義對讀。師讀“持蓋、蔽、撩、偶、愈、趨、亟、俄頃、不覺”,生說意思。 過渡:有點難度了吧?不過,真是“團結力量大”呀!看來,難度得再加大了。
第三關:討論:“值大雨、偶不相值、值炊糕者”中三個“值”分別是什么意思? 師:古文有一字多義的特點。
3、 現在,你們對文言文的理解了嗎?那么,請你們根據理解,試著畫一畫停頓?--巡視--出示正確的畫法,如果有不同意見的,可以提出來討論一下。--現請同學們按節奏自由讀一讀--齊讀--聽老師讀輕聲跟讀。
(三)品味讀,表演讀
過渡:現在理解文言文了,停頓也讀對了,可這樣的朗讀好像少了點什么?(感情)要想讀出感情,得抓住讓你體會到人物害怕的重點句體會。我們一起找找。
1、畫出:久之,不語,疑為鬼也。 如果是你,此時你心里會想?誰能用文言文回答?(此乃鬼也?)--想完,你心里一定更加地?(害怕)--誰來讀一讀?(評:聽得出你是真的害怕了;聽得我心里也毛毛的.;看來你還沒遇到過這種恐怖的事!)--齊讀。
過度:懷疑是懷疑,撐傘者還是不敢相信,于是怎么做呢?
2、畫“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 怎么做是撩呢?誰愿意來演一演嗎?--你為什么要撩?那撩的時候你害怕嗎?撩不到時心里可能更加地?(恐懼)--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句話--齊讀--此時嚇得說不出話的撐傘者心里一定會不停想?(一定是鬼)--指名回答--齊讀
過渡:嚇壞了的撐傘者把他擠到橋下后一陣狂奔,來到糕點店門口怎么做呢?
3、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驚恐萬狀的撐傘者會怎么說?(評:你讓老師感覺到你既害怕又慌張、你真大膽,好像不怎么害怕呀。)--齊讀 過度:那同行的人呢?
4、踉蹌而至,號呼有鬼。
“號呼”又什么意思?誰來喊喊看?--齊讀 過渡:誰來演一演這兩人狼狽的樣子呢?那這兩人叫完后看到對方,會怎么樣呢?會說什么呢?
5、畫:二人相視愕然,不覺大笑。 你猜他們在笑什么?--指名回答--引導:你在笑什么?(笑自已把人當鬼)你又在笑什么?(笑自已太多疑)為什么兩人都會誤認為對方是鬼呢?(太迷信)
6、小結:這個故事對大家有什么啟發?
(不要疑心太重、世上是沒有鬼的)--是啊,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鬼,但有些疑心太重的人,往往會無中生有,自已嚇自已,真是可笑呀!最后,老師想用文言文總結一下這個啟發:世上本沒鬼,疑心生暗鬼,庸人自擾之!------齊讀這句――――師:后來,當人們遇無中生有的事,會說“活見鬼”,遇到特別離奇的事,我們也會說“活見鬼”。
三、拓展延伸。
我們身邊有沒有迷信的人或現象?誰來說說。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種現象。 有人信佛教,有人信基督教,這些宗教是一種信仰,是一種精神寄托,但都應以科學為基礎,依靠科學才能取得進步,走向成功
四、作業:
1、把《活見鬼》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拓展閱讀:《鬼是一棵矮杉樹》《試膽量》
五、板書設計
活見鬼
赴飲者 投傘者
互疑為鬼 疑神疑鬼
相信科學 反對迷信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由于“我”為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精心地呵護它們,逐漸得到了它們的信賴。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描寫珍珠鳥外形和動作的語句。
4、產生喜愛小動物的情感,領悟信賴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基礎,要愛護動物、善待生命。
教學重點:
了解珍珠鳥由“怕人”到“不怕人”的變化過程,并探尋其變化的原因。從而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要靠彼此的信賴。
教學難點:
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優秀文化傳統,誠信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什么是誠信呢?就是互相忠誠、互相信賴。其實不單是人與人的交往需要它,就是與動物交往也需要如此。下面先請欣賞一組配樂的畫面:百花盛開,百鳥爭鳴。這是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也是人類追求的美好的生態環境。人的存在,使鳥兒有了依托,鳥的存在,給人平添了多少情趣!鳥類是人類的朋友,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色彩和情趣。尤其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鳥豈止是人類的朋友,簡直就是疼愛有加的兒女。不信嗎,那么我們一起來欣賞曾經是專業籃球運動員的當代作家馮驥才寫的散文《珍珠鳥》。 讀題目,師生共同介紹作者。
二、課前預習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珍珠鳥外形和動作的語句。
3、找出作者精心呵護一對大珍珠鳥的內容。
4、試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5、試著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三、展示交流
1.學生自主匯報字詞:
垂蔓、蔥蘢、啄著、撞得、嚓嚓、較遠、扒開、趴在、顫動、好熟、呷呷嘴
“巢”的筆畫,訂正“框”的筆順。
結合課文相關語句,理解詞語意思:決不、神氣十足、再三、信賴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課文描寫了“我”為珍珠鳥創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它們由怕人到能與我和睦處,說明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
3.師生共同介紹珍珠鳥,了解到它是一種怕人的鳥,閱讀課文中描寫珍珠鳥外形和動作的語句,練習朗讀。
品讀作者精心呵護一對大珍珠鳥的內容,初步感受作者對珍珠鳥的關愛。
四、反饋檢測
1、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給字注音
巢chao 蔓 man 駁bo 瞅瞅chou 雛兒chur
啄zhuo 呷呷xia 瞼jian 眸mou
3、畫出課文中描寫珍珠鳥外形和動作的語句。
五、板書設計
7 珍珠鳥
怕人 不怕人
信賴
美好的境界
第二課時
一、課前預習
1. 從哪些語句看出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簡要批注,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 劃出文中交代"我"的舉動的語句,從這些舉動中,你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4、找出在“我”的舉動下鳥兒的反應。
5、文章的結尾有何深刻含義?又有什么特點?
二、導入
播放珍珠鳥的視頻畫面,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寫珍珠鳥外形的?馮驥才先生飼養了一家三只珍珠鳥,在小鳥與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筆觸流瀉下了一時的感受,還記得是什么嗎?齊讀——“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展示成果,匯報交流。
1.檢查自學情況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生質疑。
3、深入學習,感悟理解
(一)從哪些語句看出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簡要批注,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1)“探腦袋”:小珍珠鳥的好奇心多強呀!
(2)“屋里飛”:
自由讀,指名讀。
(3)“喝茶水”:
它的這一系列舉動,確實有了很大變化。看來大家越來越了解它了,它先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鳥。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鳥。它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鳥。
(4)“啄筆尖”:同桌合作朗讀這一段。
(5)“肩頭睡”:
(馮驥才先生的話:“我的生活秩序是很嚴的。無論有多么忙,我還是要保證每天有寫作的時間。”)(馮驥才將呵護小鳥看得比寫作更重要)
指名讀本段。
四、品讀感悟,拓展延伸
學生分組賞讀文章,思考:
1、文章開頭為何強調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
("怕人"是珍珠鳥的突出特點,由于"我"對鳥兒的愛護、尊重,鳥兒才會有由膽小--漸漸膽大--開始親近我--完全信任我這樣的變化過程。這為下文做了鋪墊,前后形成對比也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2、文章的結尾有何深刻含義?又有什么特點?
(這句話富有深刻的哲理,不僅僅是人與動物,人與人也是如此,尊重對方的生存空間,真正做到不以強凌弱,不以大欺小,這是建立信賴關系的前提條件,而有了信賴無疑會使世界多一抹溫柔的色彩。這種結尾特點叫做卒章見志。)
3、既然人與動物尚能如此,那我們人與人要創造這種境界應該如何?
(要點:彼此尊重 真誠相待 相互信賴)
(二)關注描寫人的語句,體會信賴是彼此創造的:
1、不論是大珍珠鳥,還是小珍珠鳥都對“我”產生了信賴,但這珍珠鳥一家為什么會對“我”產生信賴呢?(因為是“我”精細呵護它們的緣故)畫一畫描寫“我”精心呵護珍珠鳥的語句。歸納出:不看——不管——不傷害——不停——不寫
2、此時,我們再來體會作者的感受。你感到僅僅是鳥信賴人嗎?
五、反饋檢測
1、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回憶自己的生活中,親身經歷或讀到過哪些人與動物,人與人彼此信賴的事,寫下一篇日記。
板書設計: 7.珍珠鳥
大鳥信賴探腦袋
珍珠鳥————————————人屋里飛
小鳥愛喝茶水
啄筆尖
肩頭睡
課后反思:
教學《珍珠鳥》一課,我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朗讀采用了自由讀,指名讀,同桌合作朗讀,學生分組賞讀等形式,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了解珍珠鳥由“怕人”到“不怕人”的變化過程,并探尋其變化的原因。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對話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讓其思維在互動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華,從而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要靠彼此的信賴。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能夠獨立認識17個生字,會寫18個生字,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3.初步學會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等理解詞語意思。例如:一籌莫展、無地自容、嫣然等。
重難點
能夠在閱讀中識字,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樂學善思辦法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比賽,小組對抗等形式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在輕松、愉快中學會知識,同時在小組合作中感受到集體力量的強大。
教學流程
一、直接導入,走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上一節字詞檢測課。我們已經預習了,小1.組內交流預習情況,組長按照預習要求檢測,組長記錄預習中存在的問題。
2.匯報交流,師生解決問題:
強調:邀---遨
蓬---篷
二、讀寫檢測,強化鞏固。
1.檢測認識的字。
同桌互考認讀,開火車讀,賽讀。強調黍shǔ字,cán蠶字
2.交流自選詞句,練習用給的詞語說話:一籌莫展、凄風苦雨、
3.聽寫生字:指名兩名同學到黑板前聽寫,其余同學在本上聽寫。
艾蒿珊瑚聯合籌集杰出顫動挪威邀請
至于桑樹皆是緣分蓬松飲酒臘肉社會
聽寫完畢集體訂正,老師指導易錯的字,同桌互相批改。
三、綜合檢測,學以致用。
1.給下面的字注音
曼黍圃蕭嫣
2.聽寫:
邀請緣分蓬松籌集顫動挪威社會
3.寫詞語:ABB式:空蕩蕩
補充詞語:一()莫()頭()眼()
()()長夜風()雨()
凄()苦()()()自容
4.我能寫:仿照《修鞋姑娘》一課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描寫寫片斷進行練筆。(任選一項)
5.小組間互相批改,老師點撥,講解,評出優勝組,獎勵一面小紅旗。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3.理解課文內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說出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閱讀障礙。
2.通過反復品讀課文重點語句,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鄉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和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
同學們,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難忘的,回憶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種享受,充滿了樂趣。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3、介紹桂花:
二、出示自學指導
1、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桂花的名句。
2、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3、默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幫媽媽搖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
2)默讀2~6自然段,看看桂花給作者帶來了哪些快樂?勾出有關的詞句。
3)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三、討論交流,檢查學習效果
(1)重點理解搖花時的樂趣:
為什么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畫出“我”搖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為什么說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①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為什么?
②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分明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四、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五、課堂總結
1.課文通過回憶小時候搖桂花時的有趣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童年往事的無比懷念以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一、撥動情弦,思維點燃
記得小時候,我們學校里來馬戲團,團里有一個矮子演員,二十多歲,不到一米高,頭大四肢短。走起路來很可笑。我們幾個男孩子覺得好玩,放學后,一直跟在他后面,嘴里還不停地喊著:“矮子,矮子……”有一個調皮鬼竟在白紙上寫了一個大字“矮子”,貼在他背上。我總覺得太過份了,可這個矮子卻不以為然,絲毫也不生氣,面對孩子的譏笑,卻說:“我是矮子,先天不足,身不由已嗎?”
晚上馬戲團開演了,首先出場就是哪個矮子。他一出場,全場發出一陣“哈哈哈”的嘲笑聲。一會兒場上豎起了一只熊熊燃燒的火圈,只見矮子從火圈的六、七米遠的地方直沖向火圈,在離火圈一米左右時,腳猛一蹬,兩手向前一伸,從火圈中鉆了過去。真不愧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哇!真行!厲害!好!一片喝彩聲。這時的我,感動了,矮子不矮啊!胸懷寬廣,技藝精湛,令人折服。從此我改變了對他的看法。這件事雖然不在眼前,已幾十年過去了,可還在我的腦海中永遠不能抹去。
為什么不能抹去,是因為在心靈中感動過。感動,大都來自人對人的感動,我們看電視劇,看書的時候,對其中的人物產生同情是感動,產生崇敬是感動,看到非凡精神是感動,體會到高尚的品質是感動。感動后對你會產生一種力量,一種敬仰等。感動,也可以是人對物的感動,看到螞蟻搬青蟲,多么的不容易,感到團結就是力量。從物的身上看到人的品質,人的精神。感動,也可以是物對人的感動,當某一種物體,我們人類倍加關心、愛護,它似乎很有靈性,深受感動后感謝你,報答你。
二、思維碰撞,火花四射
師:同學們,你有過感動嗎?
生1:我被燕子的母愛精神所感動過。一次,我家做了一個燕子窩。一個星期天,小燕子出巢后,剛剛學會飛。一只小燕子掉在地上,我們抱在手掌里覺得好玩。這時,一只母燕飛來了,見到這個情景,就在屋內低飛盤旋著,嘴里不停得“嘰、嘰、嘰”地叫著,好像在罵我。我們領會了這個意思,移來桌子,端來凳子放在桌子上,把小燕子放回巢里。這時母燕馬上飛進巢里護住小燕子,親熱情兒甭說了。母愛,感動了我,從此,我決不會去損害小動物了。
生2: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文章中的這位母親對待盲童兒子使我感動了。事情是怎樣的:“一位盲童,在打彈弓,打得很差勁,他的母親卻鼓勵他干下去。路人見了,要求教他,可他的母親拒絕了。母親如此回答:“他是一位學生,他不比一般人差,他的智力,細胞和肌肉都跟平常人一樣,只是眼睛瞎了,盲孩子也絕沒有因為盲而不干。”這種無私的愛,對人生的愛深深地感動了我。我那此事與周圍的人作比較,深深感到:母愛的偉大,盲孩子的堅強。
生3:我曾經被動物的友情感動過。去年,我去海洋生物館,參觀8歲的海豚聰聰頂球表演,精彩的頂球表演使我拍麻了手掌,喊啞了嗓子。表演結束了,又去看望了它。今年暑假,我又去了海洋館,可不見了海豚聰聰的表演,我去后臺問了阿姨,阿姨告訴我,聰聰得病了,沒法表演。阿姨帶我去看,只見聰聰沉在水里一動不動。阿姨告訴我,聰聰第二次手術又要開始,手術時,我一直陪在聰聰身邊。醫生從聰聰身上取下一塊硬東西,可手術不是很成功,聰聰流血過多,快要死亡了。在這臨死之前,它看著我,輕輕地摔了幾下尾巴,好像在與我說再見了。這時,我心里一陣難過,其實動物也知道好歹,也有感情,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
師:同學們,聽感動的事太多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物與人之間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只要你去細心領悟,很多地方都有感動的心情。
三、它山之石,供你借鑒
一個令我感動的“偉人”
他,不是因普通人表現出來的堅強不屈而被我感動;他也不是因世界名人散發出來的愛國熱情而被我感動;他既不平凡也不特殊,他是一所重點初中的優等生,學校的佼佼者,老師的得力助手,家長的孝順兒子。也許,你會認為他很幸福,但他在心里卻天天籠罩著烏云,在臉上卻日日見不到燦爛太陽。
初三,最重要的考試,他的作文分數全扣!這是為什么!?老師和家長睜大了眼睛,“有沒有批錯!?是不是分數記錯了!?”其實,什么也沒錯,他的作文分數是全扣!馬上,老師的批評,家長的指責,勁敵的嘲笑,以及校長的嘆氣,像狂風暴雨,飛沙走石地向他刮來!什么,他做錯了什么?實際上,作文題目是《初三——那一段快樂時光》。其實誰都知道,初三那繁重的作業早已淹沒了課余時間,還有什么快樂時光?學生們只好幻想天空的燦爛,空氣的清新,或者從童年里提取一些加以改編寫上去。而他,天天壓在作業山下,什么也寫不出來,便鼓起勇氣傾瀉他真正的心聲!然而,他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再一次在初三奮斗——重讀!
也許,你認為他很傻,在這么重要的考試里竟敢“抗天逆命,在黑暗中尋找一線生機!”但我不這么認為,我被他感動了。我被他那種真真切切情感而深深地感動了。你知道,你知道嗎?他提起筆,需要多大的勇氣,多少次思想斗爭啊!而且,他那句話使我打骨子里對他產生銘心的感動!“我不后悔我寫這篇作文,因為我寫出了自己真實的心情——殘酷的現實!”我真是太感動了,那種感動我一生都忘不了!我想,這件事也許可以感動全中國。他,比小草還渺小,比宇宙還偉大。我終于看到了他——一個令我感動的“偉大”!
點 評:這是一篇課堂當堂作文,當我叫他把文章讀給大家聽,來當堂點評他的文章。我真是不相信,我馬上指責他是抄來的。他哭了,哭得很傷心,他說沒有抄。我一下子制止不了他的哭。我突然想出一個辦法。我說:“你真的沒有抄,我真的被你的文章寫得如此好而感動了。你沒抄,停止哭,就證明你是事實。”他馬上拭干眼淚,終于把哭止住了。 這篇文章我有兩點感動:一、中學生在中考中有如此膽量,敢把人生前途置之度外,向現實的教育提出挑戰,敢說實話,——殘酷的現實,又成了現實的犧牲品,不后悔。二、寫文章者也敢這位初中當作崇敬的偶像,把他當作“偉人”。感動,真是感動。初中生感動作者,作者又感動了讀者,這就是文章的精妙之處。這位小作者的文筆也相當不錯,突出某一點有很多的語言鋪墊,還有語言中情感流動“你知道,你知道嗎?他提起筆,需要多大的勇氣,多少次思想斗爭啊!”整篇文章充滿了感動與情感,使得文章渾然一體。
蝸牛精神感動了我
我看到過許多動物,唯一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就是一只不起眼的小蝸牛。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在樹下乘涼,旁邊有一口井,里面沒有一滴水,井底有兩只小蝸牛,由于我對蝸牛比較感興趣,便仔細地觀察了起來,大約過了十五分鐘左右,我發覺稍大一點的蝸牛一直呆在原地不動,而一只小一點的蝸牛卻在很努力地往上爬。
它爬著爬著,已經爬到了枯井的一半了,但是,又馬上掉了下來。掉下后,它又重新地爬起來,繼續往上爬,這次還沒爬到一半就又掉了下來,這樣,爬了幾次也不知道,連我都有點感到不耐煩了。
這只小蝸牛掉下去后,那只稍大點的蝸牛慢吞吞地爬了過去,用觸角碰那只小蝸牛,好象在跟它說:“你怎么這樣傻呀?爬上掉下,爬上掉下,累不累啊,要是換作我的話,我才不會像你那么傻呢,我會舒舒服服地在井底痛快地睡一覺,我勸你好漢不吃眼前虧,還是別爬了吧。”我原以為這下這只小蝸牛應該不會再爬了吧,沒想到,它還是爬個不停。我想它這樣再爬肯定很累,我讓它休息一會吧,但是,怎樣才能讓它好好地休息一下呢,經過我的苦思冥想,終于有了一個主意,我迅速拿來幾顆小石子和一根長樹枝。我先用長樹枝去輕輕地挑一下蝸牛,但是連續幾下,也不能把蝸牛弄下去,我就扔了樹枝,把小石子一顆一顆地扔向蝸牛,起初它粘在井壁上,弄不下去,我繼續扔了好多把小石子,終于把蝸牛弄到了井底,但是它還是再斷續往上爬,一點也不氣餒,我終于等得不耐煩了,夜色汽漸漸暗了下來,我回家了。
到了第二天清晨,我又迫不及待地跑向枯井,結果發現那只小蝸牛竟已在井外,而那只大蝸牛還在井底,可想而知,這只小蝸牛已經成功了。
我對小蝸牛佩服極了,它是那么的頑強,摔倒再爬起來,不達目地,誓不罷休,我被它那種頑強的意志,深深地感動了,我想,我們要向蝸牛學習,能有和蝸牛一樣的頑強意志,做什么事,都會成功的!
點評:蝸牛的什么感動了作者,也感動了讀者,是它摔倒了再爬起來,無數次的摔,無數次的向上爬,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意志力。作者又由蝸牛及人的聯想,深化了立意,除了小蝸牛的頑強的`意志力以外,還有小蝸牛的耐“寒”力也會令人欣慰,你看,它面對大蝸牛對他“勸慰”,其實是嘲笑,面對“我”對它的捉弄,它都不屑一顧,仍舊勇往直前,多么的耐挫折,多么的寬宏大量,難道你讀了不受感動嗎?所以,小作者緊緊圍繞中心“感動”,而寫足了為什么感動,寫明了嘲笑和捉弄把感動具體化了,也由此聯想到,感動不僅只有人的舉動感動人,還有物的精神感動人,使得感動的渠道進一步開寬,選材多了,好中選優,感動點找到了,上升到人類所需要的精神,故事可以想像了,具體也有了,動筆寫就容易了。
四、擬題寫文,個性展示
從感動的心理現象分析,一般來說是一種精神,一種風格,一種品質,一種情誼等,引得你心里震撼。不過感動也有一個度,十分感動,是感動;三分感動,也是感動,你要取震撼力最大的。還有對于某一件事,有的人有感動,有的人無感動;有的人十分感動,有的人一點點感動,這都是固人而異。不過,感動也有一個發現過程,有人對某一件事產生了感動點,認為可喜;有人則沒有體會到感動點。所以,提高人的感悟能力也得靠每個學生長期的訓練而成,讓你的眼睛,讓你的身體的每一部位都充滿感悟,處處都有觸動,你才是最聰明的。
《 --------- 感動了我》。這個半命題題目,所填范圍很廣,有如下幾條線索可以考慮:
一、精神方面,如:母愛、頑強、拼搏、顧全大局、臨危不懼……
二、品質方面,如:不計前嫌、心胸寬廣、愛助于人、善良仁愛……
三、情感方面,如:友誼、深情……
當然還有更多方面,更多內容。該題可以寫人對人,人對物,物對人的感動。人對人的感動,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寫書中看到的,電視中看到的;人對物的感動,可根據物的特征反映出精神品質而感動;物對人的感動,可以寫物受人的照顧,資助后,物不忘恩情,具有人的感恩。
除了上面半命題以外,更歡迎你以感動為核心,自已命題。同學們,希望你打開思維閘門,情感滾滾而來,提筆寫文,輕松自然,揮灑自由。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A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樂園六》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并鞏固所學的詞語,積累詞語。
2、學習并掌握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的寫作方法。
3、閱讀《仰望布達拉》
4、說一說自己不喜歡或喜歡的課程以“一堂 課”為題寫一篇習作
教學重點
按照一定的順序表達習作,并能夠突出這節課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教學難點
把印象深刻部分寫具體,寫生動。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西藏的資料,制作課件。
教學課時:
4課時
教學過程:
語文樂園六(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教學語海拾貝和自主閱讀部分。
教學重點:鞏固所學的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掌握從不同角度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詞語超市
1、學生自由讀詞語,要求讀準確。
2、出示詞語卡片,指名個別讀,檢查學生認讀的情況。教師強調下列字的讀音。
“炯”讀作“jiǒng”,不能讀成“jǔn”;‘’燼“是前鼻音;”俑“
3、教師出示詞語卡片,大家一起讀一讀。
4、引導學生觀察要求會寫的字的書寫要點。
注意區別”宏,和“弘”;“考,字下面不能多一橫,寫成”與“;‘’慮”字注意和“虛”區別;毀“字的左邊書寫要注意,特別是”臼‘的書寫順序要注意;’煌“是火字旁,不要寫成”光“。
二、金鑰匙
1、學生自由讀一讀。
2、指名反饋:讀了這段文字,你發現了什么?(原來,表達人物的心理活動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寫。)
3、教師:那么:段中為我們介紹了哪些主要的方法呢?請大家把相關的語句畫出來。
4、指名反饋。
(1)直接寫感受。
(2)通過動作來寫心理。
(3)直接寫心里的想法。
(4)通過側面描寫他人的強烈反應,烘托人物的內心。
5、教師:這段話中編者分別列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呢?(指名反饋)
6、教師:你能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這樣的例子來嗎?(學生到學過的課文中找一找)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不同的角度描寫人物的心理,不僅避免了重復,而且生動地再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得文章的表達更加的生動。
三、詞語接龍
1、學生自主完成練習。
2、集體反饋。
3、學生一起讀一讀,讀中積累。
四、自主閱讀
1、教師板書”布達拉宮“,導讀:同學們,對”布達拉宮“,你們一定不陌生吧,你們能用收集到的資料簡單的介紹一下嗎?
教師一邊展示相關的圖片,一邊簡單的介紹布達拉宮。
教師導讀: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那”高原圣殿“--布達拉宮。
教師提綱導路,學生自讀: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布達拉宮的? 畫出表達作者心理感受的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集體反饋,深入探究。
指名反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布達拉宮的? 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概括,教師適當的引導:作者先后從四個方位仰望布達拉宮(宮前,紅山西側,紅山北麓,八角街,主要寫宮前所見,其他三處又各有不同)
教師小結:同學們,布達拉宮氣勢恢宏,莊嚴神圣,作者身臨其境的心理感受是什么呢?找出體現作者內心的語句。
引導學生各抒己見。
指導學生由感情的朗讀。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祖國幅員遼闊,使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噢們還有許許多多向布達拉宮這樣聞名世界的名勝古跡。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超市的詞語。
2、收集中國名勝古跡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互相傳閱。
3、預習語文樂園六中沒學的部分。
語文樂園六(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談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課程。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明確說話要求,相互交流。
教具準備:課程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同學們,我們都學習過哪些課程?(學生自由地說一說)
2、教師導:這么多的課程,總是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的課程。 。
二、讀題目,明確要求
1、指名讀題目,其他人思考本次要求說的內容。
2、指名反饋,教師歸納。
(1)說不喜歡或喜歡的課程,說出自己不喜歡或者喜歡的地方和原因。
(2)說一說記憶深刻的課堂經歷,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
三、以小組為葷位,互相溝通
四、指名反饋,其他人補充或質疑
五、指導表達
1、引導學生回憶剛才幾位同學表達存在的不足。
2、教師對這些不足進行總結。
(1)注意語畜的表達要清晰、洪亮。
(2)把喜歡或不喜歡的地方及原因講清楚。
(3)把印象深刻的'地方說具體,并適當地說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3、小組內相互提建議,然后再說一說。
4、指名集體反饋。
六、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個人的喜好不同,所以對所學科目的情感也不相同。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一點而重某些學科,輕某些學科。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各方面知識、各種能力的培養都是很重要的。老師希望同學們不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都應認真對待每一課程的學習。
七、布置作業
1、課后和你的朋友交流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課程。
語文樂園六(第三、四課)
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寫好習作
教學重點:按照一定的順序表達習作,并能夠突出這節課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教學難點:把印象深刻部分寫具體,寫生動。
教具準備:上節課的筆記
教學過程:
一、復習,激活思維
1、教師:通過上節課的交流,同學們的腦海里一定留下許多發生在課堂上的愉快的、不愉快的、有趣的、傷心的畫面吧!能簡單地說一說嗎?
2、指名說一說。
3、教師導: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堂--課“。
二、讀題,明確要求
1、指名讀題目,其他人思考本次習作的要求。
2、指名反饋,教師歸納。
(1)把題目補充完整。
(2)表達有一定的順序。
(3)把主要的事情寫清楚、寫詳細。
(4)寫出自己在課堂上的所見所聞,還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所思所想。
三、指導表達
1、學生閱讀《別了,語文課》,想~想:這篇課文對我們寫這篇習作,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
2、指名反饋,教師歸納。
3、教師再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如何把主要事情寫清楚、寫詳細。
(1)寫好細節,把內容寫具體。
文章中,往往有最能表現中心的小章節,把這部分寫詳細,不但有助于很好地展現中心、表達感情,更有助于把內容寫具體。寫好細節的例子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比比皆是,我們應認真地體會其作用和寫法,并努力把它運用到我們的習作中,幫助我們把內容寫具體。
(2)要多問自己幾個”怎么樣…’什么樣的…‘怎樣地“。我們不少同學,在作文中常常用”高興極了“、”難過極了’‘等字眼,給人以非常模糊的印象,為了使印象變得清晰起來,同學們可以問一問這個人高興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難過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把什么樣子寫出來了,內容也就具體了。
四、學生習作,老師巡視輔導
五、布置作業。
語文樂園六(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練習用毛筆字寫“海…’綠…‘錢”,掌握相關的部首的寫法。
教具準備:毛筆、墨水、紙。
教學過程:
一、認清字形,掌握部首
1.教師出示本課要練習寫的字,學生讀一讀。
2.教師:這些字都是什么結構的字呢?(左右)
3.指名說說這三個字的部首。
4.教師:今天,我們不僅要練習寫這三個字,還要掌握三個部首。
5.指導寫好這三個部首。
(1)讀一讀文中的書寫要點。
(2)教師一邊示范書寫,一邊講解部首的書寫要點。
(3)學生練習寫部首,教師巡視輔導。
二、把握結構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海’,”綠“”錢“這三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海”:左右結構,左讓右;“每”橫畫比較多,橫要寫出變化‘
“綠”:左右結構,左讓右;右邊下邊“水”的橫撇要變成點、提。
“錢”:左右結構,左讓右;兩橫和一撇間的距離相等,點不能丟。
三、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輔導
四、集體評議
五、布置作業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課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回,編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人物描寫一組”中,其意旨有三:一是了解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二是嘗試性接觸古典名著《紅樓夢》;三是進一步感受文學語言和文學形象的美。
《“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課:
(1)在人物形象方面,主要人物--“鳳辣子”潑辣張揚,極具個性,而林黛玉不言不語冷靜淡然,賈母兩次發聲穿針引線,使情節頗有波瀾;
(2)在情節方面,簡潔快捷,但非常獨到--以“林黛玉的視角”“映現”王熙鳳(馬瑞芳語)--在林黛玉聞其聲、見其人、感其行、聽其言中,快速完成典型事件“初見”;
(3)在語言文字方面,雖有生僻(尤其是描寫“鳳辣子”的外貌)但淺白曉暢,而在描寫“鳳辣子”的話語時,卻“話中有話”意味深長;
(4)在塑造人物方法上,將人物置于典型事件中,畫其外貌、狀其行止、摩其言語--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黛玉、賈母、眾丫鬟的反應--結合,刻畫主要人物形象、表現個性特點,使其呼之欲出、躍然紙上。
《紅樓夢》作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書中大量描寫封建社會的建筑、飲食、服飾、社會民俗等面貌,其節選《“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文,不能忽視對人物形象進行美學欣賞。王熙鳳富貴華麗的出場服飾,活潑漂亮的言談舉止不僅表現她的貪婪虛榮、流利圓轉,熱鬧周到,更是符合其貴族少婦,當家人形象塑造的必需。在欣賞小說人物時,鼓勵學生不受局限,連結生活從多個角度,以不同眼光看人物,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在形象塑造方面的獨特性。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激發閱讀興趣,引導有策略地閱讀,才能讓他們滿懷信心地走進經典。因此,感受人物形象,讀出“言外之意”,了解作者的敘事藝術手法,獲得審美體驗,取得一把開啟《紅樓夢》閱讀之門的小小鑰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若要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有賴于教師對《紅樓夢》的研究以及所采取的適切的閱讀策略,比如,連結、提問、對比、圖像化等等,讓學生饒有興趣地窺探“紅語”之精妙。
教學目標
1.比較熟練地根據標題或小說的特點概括故事內容。
2.初步了解作者通過正面描寫(如置于典型事件中的外貌、行為舉止和語言)和側面烘托(如黛玉納罕、賈母戲笑)來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現手法,嘗試運用對比、提問等策略體會王熙鳳語言的“言外之意”所表現的性格特點。
3.訓練學生基于文本材料推導觀點的能力,享受文學審美體驗,激發閱讀《紅樓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比較熟練地根據標題或小說的特點概括故事內容。
2.初步了解作者通過正面描寫(如置于典型事件中的外貌、行為舉止和語言)和側面烘托(如黛玉納罕、賈母戲笑)來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現手法,嘗試運用對比、提問等策略體會王熙鳳語言的“言外之意”所表現的性格特點。
教學過程
課前簡單介紹《紅樓夢》,并交待《“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故事的背景。
一、了解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形成整體感知
1.讀課題,知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2.瀏覽課文,了解其他人物。
3.聚焦王熙鳳,了解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二、聚焦“鳳辣子”,重點窺探言外意,感知人物形象
1.聚焦王熙鳳的外貌,品味王熙鳳其人--形與神。
(1)跳讀短語,遠觀鳳姐。
頭上戴著攢珠髻 綰著掛珠釵
項下戴著瓔珞圈
裙邊系著玫瑰佩
身上穿著窄裉襖
外罩銀鼠褂
下罩洋縐裙
(2)還原細描,近看鳳姐。
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 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
項下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
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魚比目玫瑰佩
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
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
下罩翡翠撒花洋縐裙
(3)察覺矛盾,感知“雙面”鳳姐。
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
身量苗條體格風騷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啟笑先聞
(4)聽老師戲曲化朗讀,想象鳳姐形象。
(5)合作朗讀,感受文學語言和人物形象之美。
2.聚焦王熙鳳的語言,品味王熙鳳形象--言與神。
(1)呈現“見面”四句:“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
A.這四句“表面意思”是什么?(夸贊黛玉“標致”、可憐黛“命苦”)
B.對比:把中間兩句刪除行不行?中間兩句主要說給誰聽?(奉承賈母、討好賈母,足見熙鳳心思縝密)[“言為心聲,語言的流利圓轉,正是心態的游龍變幻的反映。”(呂啟祥《王熙鳳的魔力與魅力》,《紅樓夢十五講》劉夢溪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年8月版第257頁)]
C.學生交流討論,師生對話。
D.教師梳理討論結果。
E.角色朗讀,感受形象。
小結:曹雪芹的語言處處都有“玄機”--尤其是寫王熙鳳的語言。王熙鳳這個文學人物形象之所以無比復雜、無比豐富、幾近完美,就是這樣塑造出來的。遷移運用于其它三處鳳姐語言的品味,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一處讀:琢磨字面意思→字面外意思。可以采用對比策略、連接策略、提問策略以及朗讀體會等等。然后集中反饋提升。如,★“轉悲為喜”一句:“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
質疑:王熙鳳真的“一心”都在林黛玉身上嗎?她“忘記了老祖宗”嗎?她“該打”嗎?
★最后6句:“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么藥?在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
A.理解這一通話表達的意思。對比:
熙鳳問:“妹妹幾歲了?”黛玉道:“今年12歲。”又問:“可也上過學?”黛玉道:“只上了一年學。”又問:“現吃什么藥?”黛玉道:“打從吃飯起就吃藥。現吃人參養容丸。”這熙鳳道:“在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
B.朗讀感受。
3.整理閱讀歷程,形成整體印象。
三、了解“側面烘托”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1.重回課題,提出問題。
2.了解側面描寫,認識鳳姐全貌。
3. 對接原著,提供王熙鳳外號種種,激發閱讀《紅樓夢》。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過程與方法:、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得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了解三月的原野的景色特點。學習文章,抓住景物描寫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了解北國三月景物的特點。體會重難點句子,學習作者的描寫景物的描寫手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你喜歡春天嗎?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樣的?現在,讓我們一起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去尋找春天的蹤跡,共同領略著名女作家蕭紅筆下的春天的原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評議朗讀的情況。
3、默讀課文,讀后匯報: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還有哪些問題。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2、交流學習結果,讀準下列生字并組詞:
脹、籽、鴉、糞、覓、巷、坎
說一說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的?
3、你有哪些詞語不理解,請找出來,可以查閱字典、詞典或其他工具書,也可以仔細讀讀相關語句琢磨琢磨,還可以和同學、老師討論交流。同桌之間互相檢查朗讀課文,校正讀音。
四、作業:帶著自己的理解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春,預示著生機,預示著活力。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三月的原野,來感受北國的春天。
二、理解感悟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北國的春天到來了。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初春的景物有什么特點,讀完后有什么樣的感受,說一說。
三、交流閱讀體驗
(1)從小草的描寫感受到春來了[課件出示語句]“三月的原野已經綠了……媽媽驚喜地說:“那一定是向陽的地方!”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到了什么。抓住“透出”“轉折”“欣幸”等詞語感受小草表現出的頑強的生命力。從孩子和母親對話里讀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嗎?引導學生體會人們尤其是孩子的那份驚喜,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從對小草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嚴冬悄然退去,春意已近。我們仿佛聽到了春天的腳步聲。春天給土地、植物、動物、人類都帶來了希望。文中哪些景物也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感受?
(2)“搶根菜的白色的……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
理解“天氣一天暖似一天……”這句話,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師生交流。從河冰發了、苦悶而又奔放的流,烏鴉覓食,飛舞的楊花等,我們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希望,也仿佛看到了從大地下涌出的勃勃生機,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
作者對初春田野上的景物進行了仔細的觀察才把景物寫得如此生動、具體。作者是怎么觀察的呢?
你看,有動態的:羊羔的叫聲,河冰在流,烏鴉、楊花在飛;有靜態的:小草、蒲公英;有顏色:綠色的小草,白色的搶根菜籽兒,變黃的榆樹;還有石子打船的聲音。真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
(3)指導鑒賞、背誦課文。
四、激發觀察興趣,尋找身邊的春天
1、師: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春天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你睜開發現的眼睛,帶著一顆細膩的心去觀察,去體會,那么在校園,在公園,在山林,在路邊,甚至在自家的周圍……你都會發現春天的蹤跡:一陣春風、一場春雨、一棵小草、一個嫩芽、一朵小花、一個風箏、一只蝴蝶、一條小蟲,等等。從這些,你都會感受到陽氣升了,春天來了,以及春天里人們所特有的勃勃生氣。
2、作業:尋找春天,注意觀察事物的特點。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會認“喉”等六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劉三姐是如何用歌聲做武器與土豪劣紳作斗爭的。
認識和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激情四溢”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劉三姐是如何用歌聲做武器與土豪劣紳作斗爭的。
教學難點:了解土豪劣紳聽了劉三姐的歌聲如坐針氈,喪魂落魄,而鄉親們聽了卻揚眉吐氣,拍手稱快的原因。
教具準備錄音機 磁帶
預習題綱:
1、搜集有關壯族的風俗民情等資料。
2、讀課文三遍。①讀準字音,認清字形。②把句子讀通順,讀正確。③再讀課文,把自己認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語句多讀一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放《劉三姐》選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談話: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嗎?
(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點評、小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
1、讀準生字表中的會認字,并記住它們。
2、思考:課文是分幾部分寫的?重點部分寫了劉三姐的`哪幾件事?
3、全班同學在小組中交流,然后匯報初學情況。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為什么土豪劣紳聽了劉三姐的歌如坐針氈,喪魂落魄,而鄉新們聽了卻揚眉吐氣,拍手叫好?
2、劉三姐和鄉親們唱的山歌中你喜歡哪些?可以給同學們讀讀,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
四、鞏固練習
從課文中找出相應成語
⑴描寫劉三姐和鄉親們的:
⑵描寫土豪劣紳和秀才的: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異國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的美,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育學生時刻為他人著想,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高尚情超。
重點:
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
幻燈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外引入,揭題質疑
1.幻燈。出示一張德國哥廷根的照片:
這是德國的城市哥廷根。這個城市因一座大學而成名,那就是的哥廷根大學。這個大學已經孕育了三十位諾貝爾獎的得主。早在職1935年,我們中國也有兩位有志青年帶著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學于歌廷根大學。其中一位就是我們今天所學課文的作者──季羨林──當時他才二十五歲,滿懷雄心壯志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才回歸祖國。1980年,三十五年后,當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鄉,感慨萬千。后來,季老先生寫下了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
2.讀課題,質疑問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為什么要寫這樣一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指名讀通課文,對學生讀得不準,或沒有讀通的地方進行指導。
3.想一想: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的景色?
4.聯系第二、三兩段句子進行交流。
三、細讀課文,感悟“美麗”
1.1980年,當季老先生在闊別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們的主人問他:“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么變化沒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說的`話:“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3.自由讀,季老先生說的“美麗”并沒有改變指什么?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花之美?
4.讀第二自然段。從哪里看出德國人愛花?他們愛花的獨特之處是什么?請讀這一段,好好體味體味。
5.交流指導:“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為說明德國人愛花之“真切”?當你和季老先生一樣看到這奇異的異國風情時,會怎么說?會怎么想?引出描寫女房東的話:“莞爾一笑”是怎么樣一種笑?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讀了這一段,你覺得哥廷根之美,還美在什么?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說說哥廷根的美麗指什么?
二、品讀課文,再感“美麗”
1.引出第三自然段:出示: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這句話前后半句都指什么?這樣反
復寫的目的是為什么?請用肯定的語氣讀一讀。
2.讓我們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國人愛花之“真切”吧!再讀第三自然段:理解: “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體會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看著花語。身處異國他鄉的青年季先生,會有怎樣的感受?(懷念祖國和故鄉,思念親人)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讀出花之美。
5.僅僅是花美嗎?出示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6.理解:耐人尋味。這種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這句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當我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為我付出;互幫互利,互相贈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麗。這就是一種人生境界。花,使季羨林想到如何做人,這本身也是一種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背誦這一段。
三、前后呼應,三感“美麗”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一句。讀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對這句話又有怎樣的理解?
2.當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經留下生活的痕跡和情感的哥廷根,他會想起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四、總結全文,激發閱讀興趣
1.配樂朗讀全文,說說讀了文章的感受。
2.推薦讀書:《季羨林散文》、《季羨林先生》等。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7-09
五年級語文下冊經典教案11-06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0-25
五年級下冊語文習作教案03-20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鮮花》08-24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11-18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03-24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習作04-12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原》教案06-06
五年級語文蘇教版下冊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