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在朗讀中準確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通過調整語速、語調和節奏,讓朗讀充滿感情。
2、學習褒義詞和貶義詞兩種詞語的不同表達效果。
3、體會頓號和逗號的不同用法。
4、學會把字寫得工整、漂亮,積累成語。
教學重點
1、學習在朗讀中準確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通過調整語速、語調和節奏,讓朗讀充滿感情。
2、學習褒義詞和貶義詞兩種詞語的不同表達效果。
3、積累成語。
教學難點
體會頓號和逗號的不同用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語文園地四給我們帶來了多種學習方法的指導。現在就讓我們去看看吧。
板書:語文園地四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交流平臺(出示課件2)
同學們,本單元的課文充滿了濃濃的愛國情感。我們怎樣通過朗讀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呢?
生總結、匯報師總結:(出示課件3)
①要準確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如,《圓明園的毀滅》表達的是________之情;《少年中國說》表達的是___________感情。
②可以通過調整語速、語調和節奏等來體現課文的感情。如,《圓明園的毀滅》的第一自然段,可以讀得________一些;《少年中國說》的第三自然段應該讀得________________一些。
板書:痛惜豪情壯志緩慢、沉痛高昂
2、詞句段運用
(1)每組詞語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選擇其中一個詞語寫一段話。(出示課件4)
小組活動:
A、朗讀這些成語,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B、這兩組詞語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異同。
C、選擇一個詞語寫一段話。
生查字典,并說明兩組詞語的異同。
生匯報:(出示課件5)
每組上下兩個成語的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們的感情色彩。上面的成語是褒義詞,用作褒揚、贊美;下面的成語是貶義詞,用作貶斥、斥責。
生展示自己寫的話。
板書:褒義詞、貶義詞
(2)體會頓號和逗號的不同用法。再給最后一句加上標點。(出示課件6)
A、讀這兩個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頓號和逗號,看看它們分別用在什么地方。
B、體會它們的不同。
C、給最后一個句子加上標點。
生總結,匯報
板書:頓號、逗號的異同(出示課件7)
師:逗號、頓號均表示句內停頓,但停頓性質不同。
逗號屬句內一般性停頓,而頓號有專門的用途。
逗號所表示的停頓不外乎三類:一是表示分句之間的停頓,二是表示句中成分之間的停頓,三是表示句子成分內部的停頓。
而頓號呢,在句子里,一個頓號相當于一個連詞,停頓時間比逗號短,有時也用來表示次序語之后的停頓,如一、二、三等
頓號用來隔開并列的詞或短語,表示的停頓比逗號小。
生給最后一個句子加標點:(出示課件8)
毽子越做越講究,有黑雞毛、白雞毛、蘆花雞毛等。各種顏色的毽子滿院子飛。
3、書寫提示(出示課件9)
我們在書寫一首詩的時候發現可以橫寫也可以豎寫。橫寫的時候,我們要從左到右寫,豎寫的時候,要從右到左。要注意居中寫,注意上下左右的文字要對稱,使篇章看起來美觀。
每個字要做到筆順正確,結構合理,使每個字看起來很美觀。
展示相關書法作品。
學生臨寫
點評學生作品。
4、日積月累(出示課件11)
(1)朗讀這些成語。
(2)借助工具書理解這些成語的意思。
(3)感悟兩組成語所描繪的不同生活狀態,珍惜美好生活。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2)
師總結:這兩組成語分別描繪了不同的生活狀態。第一組成語描繪的是“太平盛世”下人們幸福快樂的`生活場景;第二組詞語描繪的是 板書:幸福生活---悲慘生活----珍惜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明白詞語的不同感情色彩,以及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還明白了頓號和逗號的區別,積累了許多成語,收獲不小。希望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積累更多的知識。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根據語文園地的內容,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握住詞語、句子的意思,并根據要求完成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效果較好。
2、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借助工具書解決問題的意識。對于一些成語的意思,我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來理解其意思,讓學生對成語有個較為深刻的認識。這樣訓練,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很有幫助。
3、美中不足的是對個別知識點講解不到位,致使一些基礎不牢固的同學理解不透徹。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胚、禍”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楚“我”發現的過程。
3.找出自己覺得有趣的部分談感受,并體會作者童年時善于提問、樂于探索的精神。
4.說說自己有過的“發明與發現”,和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爛漫的時節,在玩樂的時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發現。今天,讓我們走進童年,去回憶童年的發現吧!(板書:童年的發現)
2.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大家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走進課文,去尋求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文中的生字詞你們都認識了嗎?誰來當小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生字詞?你們都會了嗎?讓我們開火車來讀好不好?看來大家預習得非常好,老師為你們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發現是什么?他又是怎樣發現的呢?一起走進課文去看一看吧!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有關的句段,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三、理解發現。
1.大家讀完課文了嗎?誰來向大家匯報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課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正好是九個月。
請大家仔細地讀一讀這幾句話,并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2.再次讀課文,找一找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指名說。
課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請大家把這兩句話分別朗讀一下,看看這兩句話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3.師小結:我們在平時寫作時,就應該注意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四、了解過程。
1.“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呢?老師擬定了學習計劃,請大家按要求分小組合作學習。
2.課件出示:(1)找出有關的句段。(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個四字短語。(3)在白紙上畫出四字流程圖。
3.小組匯報,課堂交流。
師:剛才大家的合作學習真是熱火朝天呀。現在請每一組用一個詞來概括發現的過程。
一組,夢見會飛。(板書:夢見會飛)
二組,請教原因。(板書:請教原因)
三組,癡迷研究。(板書:癡迷研究)
四組,發現原理。(板書:發現原理)
師:大家真會學習!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大家的合作探究進行得非常棒!
4.從“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根據板書回答:敢于提問、不斷探究、大膽想象)
5.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有沒有什么想對作者說的呢?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給自己一雙善于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這么豐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你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說不定,你還會成為未來的發明家、科學家呢!
2.課后請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發現,并把它寫出來。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夢見會飛 請教原因 癡迷研究 發現原理
敢于提問 不斷探究 大膽想象
教學反思
《童年的發現》一文,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課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說,才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學本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積累本課重點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3.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孫臏獻計中,領會到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錄像,導入新課
請大家觀看《田忌賽馬》錄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描寫這場比賽的課文。(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理解內容
1.抽學生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認讀下列詞語。(課件出示詞語)
3.通過預習,你都知道了什么?
4.小組合作學習。(拿出課前準備的馬,演示比賽的經過,說出比賽勝利的原因。)
5.指名朗讀,指導理解兩句話。
(1)孫臏看了幾場比賽后發現,打架的馬腳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2)一天,孫臏對田忌說:“將軍,我又辦法,保證能讓您在賽馬時獲勝。”
6.假設:
(1)如果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快得多,孫臏的計策能成功嗎?為什么?
(2)如果要進行加賽,齊威王看破了孫臏的計策,調整了馬的出場順序:中下中;下上中,田忌要想取勝,應該怎么辦?(黑板連線)
7.讀一讀最后一自然段,說說你認為齊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角色朗讀,升華認識
表面上是馬的競賽,實際上是人的智慧的較量。課文在寫賽馬這件事的過程中,把每個人物的特點刻畫得很是鮮明。下面,我們就來把課文中人物的對話部分再用心地讀一讀,讀了以后看看會有什么新的認識或發現。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示注意過渡語的理解,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
2.指名角色朗讀,并說說是怎樣處理的。(為什么這樣讀?有什么新的'認識?)
3.學生評價并朗讀。(啟發說出理由)
4.教師范讀,學生評價。
四、課外練習,鞏固認識
查找孫臏、田忌的有關古詩資料,請同學們聽。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名叫田忌的大將特別喜歡賽馬。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個與他相關的歷史故事。
2.田忌和誰賽馬?最后贏了嗎?
二、學習“賽馬”部分
1.找出賽馬的段落。
(1)有誰知道本文寫了田忌經常同誰賽馬,大家的馬腳力相差多嗎?
(2)打開書,快速瀏覽一下全文,看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交待了賽馬背景。從哪兒到哪兒寫的田忌賽馬取勝?
(學生快速瀏覽交流總結:1~2自然段交待了賽馬的背景;13~14自然段寫田忌聽取了孫臏的主意,在賽馬中取勝。)
2.自學這兩部分。這兩部分內容,老師不講,相信大家通過自學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能弄懂。
(1)出示學習要求:
①大聲朗讀1~2自然段、13~14自然段。
②按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田忌賽馬取勝的經過。
田忌聽取了孫臏的主意,先用對齊威王的,接著用對齊威王的,最后用對齊威王的。由于,所以田忌。
③四人小組中,選一人說,另選一人用紙馬演示比賽取勝的過程。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
①老師要檢查大家自學的情況了。先請人來讀1~2自然段。認真聽,讀完了,我要請人到臺上來講一講田忌取勝的前提條件是什么?
②指名讀13~14自然段。
③另一生上臺講述田忌賽馬取勝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4)教師適時傳授寫作方法:我們今后寫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表達。
三、質疑,推理
我們來做個實驗。請四人小組長拿出信封里的紙,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假如我們不按孫臏的計策,換一種方法安排出場順序,結果會怎樣呢?用筆在紙上照樣子寫一寫,推算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
四、學習“孫臏獻計”部分
1.這么好的主意,為什么田忌想不出來,齊威王也想不到,孫臏卻想出來了?
(出示問題3:孫臏為什么能想出這個好主意?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呢?)
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按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3~14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語氣。
比較:夸耀——夸獎。
2.四人小組練讀——指名四人讀——評價——全班齊讀。
3.小結:誰說一說為什么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
(①善于觀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
4.在田忌、孫臏、齊威王三個人中,你最喜歡誰?
五、總結積累
1.指名總結全文,教師適時指導。
2.田忌賽馬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呢?
(①善于觀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④從全局出發,不怕犧牲局部利益⑤遇到困難,不灰心……)
六、懸念作文。(選做)
(1)田忌贏了賽馬,非常高興,正想與孫臏回家暢飲一番,忽聽齊威王在背后大喊:“孫臏,慢著!”……田忌將如何應付?孫臏還能幫得上忙嗎?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續寫課文。
(2)假如你是齊威王的謀士,你有什么方法幫齊威王在第二次競賽中獲勝嗎?請同學們拿筆將第二次競賽改寫一下。
[教學板書]
16田忌賽馬
前提條件:馬腳力相差不多,且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田忌(贏)齊威王(輸)
下上
上中
中下
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教學反思]
《田忌賽馬》是一篇歷史故事,田忌聽取孫臏的主意在賽馬中取勝是教學的重點,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分角色讀,也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等。學生在體會語言文字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實現用人物的神態、語言來體會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為了尊重學生個人閱讀的體驗,讓學生自由釋放各自閱讀體驗,我說:“在田忌、孫臏、齊威王三個人中,你最喜歡誰?”學生各抒己見,充分展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我不做統一結論,只是引導。
在課上我設計了:還是原來的馬,田忌如果要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還會有哪些方式?結果又會怎樣?學生很興奮,又擺弄起學具馬來,課堂學習得到延伸。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談讀完這個故事的收獲,做到了“語思融合,文道統一”。通過這一堂課,感受到自己評價語言的匱乏、評價方式單一。如果在這方面提升一下,相信整個課堂的氛圍會更加活躍,課堂效果更好。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4
課時目標
知識與技能:讀懂難理解的字詞。
過程與方法: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寫,體會祥子的善良樸實和他對生活的希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祥子老實、堅韌、自尊好強、吃苦耐勞的性格特征。
教學重點: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寫,體會祥子的善良樸實和他對生活的希望。
教學難點:通過人物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學習《他像一棵挺脫的樹》,“挺脫”是什么意思?
挺脫:強勁結實;挺括舒展。
2.作者簡介: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老舍的文學語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賞,幽默詼諧,具有較濃的.北京韻味。
3.這篇文章選自《駱駝祥子》,題目中的“他”指的就是祥子。
二、精讀肖像描寫,品讀人物形象。
1.學生讀課文,解決課文中難理解的字詞。
2.出示自學提示: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祥子的,從中看出祥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自學、勾畫、批注、交流)
3.學生匯報。
(1)文章從裝束、體態、體型、容貌等方面來對祥子進行外貌描寫。(板書)
(2)“殺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褲……露出那對‘出號’的大腳!是的,他無疑可以成為最出色的車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這兩句話把祥子刻畫得有血有肉,鮮活豐滿。
4.從以上的描寫中可以看出祥子(起初):健壯、樸實、老實、堅韌、自尊好強、吃苦耐勞、充滿生氣,充滿活力,對生活充滿信心的舊中國北京人力車夫的形象。(板書)
三、拓展延伸。
1.祥子本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他曾經是那么要強的頭等車夫,他熱愛生活,熱愛北平,他善良純樸,對生活具有像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后來他又變成什么樣了呢?
2.出示資料:
祥子,多么體面的祥子,變成個又瘦又臟的低等車夫。臉,身體,衣服,他都不洗,頭發有時候一個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車也不講究了,什么新車舊車的,只要車份兒小就好。拉上買賣,稍微有點甜頭,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車的不答應,他會瞪眼,打起架來,到警區去住兩天才不算一回事!獨自拉著車,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幫兒車,要是高興的話,他還肯跑一氣,專為把別人落在后邊。
在這種時候,他也很會掏壞,什么橫切別的車,什么故意拐硬彎,什么別扭著后面的車,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車一把,他都會。原先他以為拉車是拉著條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險。現在,他故意的耍壞;摔死誰也沒大關系,人都該死!
3.體會祥子的性格特點,并說說什么原因造成祥子性格的變化。
祥子漸漸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直到最后,祥子成了自暴自棄、行尸走肉般的無業游民。原因是舊中國的黑暗,文章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了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平底層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淵中的圖景。
4.同學們課后可以找來《駱駝祥子》這本書讀一讀。
四、板書設計
他像一棵挺脫的樹
祥子:健壯樸實堅韌
吃苦耐勞充滿活力
課后反思:
《他像一棵挺脫的樹》選自《駱駝祥子》,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讀自悟,抓住人物的裝束、體態、體型、容貌等方面來對祥子進行外貌描寫,學生大都基本能完成這一目標。都是,在學習祥子的外貌時,如“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臉上永遠紅撲撲的,特別亮的是顴骨與右耳之間一塊不小的疤——小時候在樹下睡覺,被驢啃了一口。”只是簡單地說了說這是外貌描寫,給學生沒有留下健康、威猛的祥子形象。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芝、遂”等1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呵”。
2.默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詞句試著猜一猜。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為猴王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播放《西游記》片頭曲《云宮迅音》)
聽到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記)說起西游記,我們都知道《西游記》講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孫悟空本領高強,大家對他一定非常了解。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孫悟空。那么,石猴到底是從哪兒來的?他又是如何成為猴王的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猴王出世》。(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相關資料)了解作品和作者。
2.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為文章劃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個跳入瀑布發現了水簾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眾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3.再次瀏覽課文,說一說,課文按照什么順序寫的。(事情發展的順序)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第一部分。
(1)說一說,石猴是怎么來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產一個石卵,因見風,化作了一個石猴。)
(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樣的?(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幾筆就勾勒出一個自由自在、快活逍遙、喜好交友而又頑皮可愛的石猴形象。
2.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搖身一變,成了猴王,發生了什么呢?(一天,群猴發現一個瀑布。)和石猴成為猴王有什么關系?(有猴子說誰能進去找到源頭且不傷身體,就拜誰為王),聽到這句話,石猴的表現如何?(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爭強好勝)。
3.說完,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又發生了什么?齊讀相關片段,找出問題答案。
(1)發現了這樣一個好地方,石猴很高興(喜不自勝),連忙出來告訴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帶進了水簾洞。
(2)群猴進洞,發現了此等好地方,都興奮得不得了。這時,石猴提醒群猴(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于是,群猴拱伏無違,稱其“千歲大王”。從中可以看出石猴(聰明、機敏、爽朗、坦率,做事有計謀,是天生做首領、頭目的.材料)。
現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么成為美猴王的了嗎?(發現洞天—敢于挑戰—被拜為王)
4.思考: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語言、動作、神態描寫方法,把猴王寫得非常生動。
小結:正是因為作者妙筆生花,才塑造出孫悟空這樣個性鮮明、形象飽滿的人物形象。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應該恰當運用這樣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語言更加生動,更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從課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機敏、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石猴。《西游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從19世紀開始,《西游記》被翻譯成日、英、法、德等十幾種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們喜愛。希望同學們能讀一讀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經典魅力。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活潑可愛
敢作敢為
教學反思
教學時,以各種形式的讀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然后圍繞“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等問題討論探究;接著再讀課文,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遺憾的是沒有為學生拓展《西游記》中的其他內容。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運用本單元學習的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學寫一篇簡單的說明文。
2.學習有序觀察,并在觀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3.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受到熱愛科學的教育,陶冶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
1.運用本單元學習的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介紹一自己喜歡的一種事物,要突出這種事物的特征。
2.在介紹事物特征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順序。
教學難點
能按一定順序寫作,將說明文的表達方法恰當運用到習作中去。
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受到熱愛科學的教育,陶冶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精美的物品,大家看:(出示課件1)香甜可口的水果、營養豐富的蔬菜、美觀實用的電器、漂漂亮亮的玩具……
多美呀!你最喜歡什么?你了解它嗎?想給我們介紹介紹嗎?
板書:介紹一種物品
師:要把你喜歡的物品介紹清楚啊,就要用到前面我們前面學過的`一種文體——說明文。大家還記得嗎?
二、方法指導:怎樣寫說明文
1回憶一下學過的說明文——《太陽》《松鼠》等,總結學過的說明方法及說明文中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等特點。(出示課件2)
2、出示習作要求:介紹一種物品,選材方面:可以是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電器等。(出示課件3)
提示寫作方法: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要抓住所要介紹物品的特點來寫。運用我們學過的一些說明方法。語言要準確、生動。寫完后認真修改。(出示課件4)
板書:選材 寫作方法
三、師生討論歸納(出示課件5)
師:我們應該從哪幾方面介紹商品呢?讓我們一起讀讀習作要求,看看文中給我們提示了些什么?
第一步:確定好要寫的物品。
第二步:認真觀察,找到物品的特點。
1、介紹蔬菜、水果,應重點介紹形狀、顏色、味道,還可以介紹種類、產地、產量、營養價值、保鮮等方面的情況;
2、介紹玩具、文具、電器,應重點介紹形狀、特點、構造、用途以及使用過程中應
注意的問題等等。
第三步:具體描寫,結構有條理
四、小組交流,練習表達。(出示課件7)
1、出示物品,思考物品的特點。
2、同桌間交流:把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物品向同桌介紹。
3、班上交流:如何在介紹物品時用到不同的說明方法。
4、打算介紹同一物品的同學自由組成小組,交流如何突出物品特點。
板書:突出特點
五、確定寫作對象,為作文擬提綱并練習寫作。(出示課件8)
1、在稿紙上簡單記錄交流后的收獲。
2、為自己的作文擬一個提綱,包括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如何結尾。
3、寫作。
六、組內評議,練習修改。(出示課件9)
1、展示自己的作文提綱,說說自己打算如何寫作,請同桌或寫同一物品的同學提建議。
2、用筆試著介紹你手中物品,注意,(出示課件10)
一、要有內容,二、要有順序,三、要有說明方法。
七、集體評議,作業安排。
1、展示優秀習作進行點評,總結優點。
2、繼續修改習作,寫好這篇說明文。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用精彩的圖片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通過指導寫作方法、選材等,來指導學生寫作,讓他們有的可寫,減輕了寫作的負擔,消除了他們的畏難情緒。
2.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精神,讓他們通過展示自己的作品,品評作品,在品評中發現優點和不足,從而完善自己的作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對寫作差的學生給予的鼓勵不夠,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有所改進。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交流,掌握更多閱讀名著的方法與技巧;能猜出古代名詞的意思,結合前后文描寫猜出詞語的意思,以及通過描寫猜出人物,并從中掌握一定的技巧。
2.通過朗讀,理解古詩《鳥鳴澗》,想象其所描寫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本單元,我們走進四大名著,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殘。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梳理一下吧!
二、交流平臺。
(出示“交流平臺”內容)
1.本組課文不同于現代文,所以一些語句我們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如果我們能掌握一些技巧,就能使閱讀更加順暢。大家回顧一下,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們都用到過哪些方法來理解?(猜讀、略讀、跳讀)
2.通過“交流平臺”了解猜讀的方法。(根據上下文猜測語句的意思)如何略讀和跳讀?(遇到較難理解的語句,不用反復琢磨,只要知道大概意思就好)
3.除了猜讀、略讀和跳讀三種方法,我們還可以通過別的途徑來理解課文。(借助資料了解歷史背景;結合電影、電視劇等影視資料)
掌握了以上幾種方法,相信大家以后再閱讀這類文章時,一定會更加順暢。
三、詞句段運用。
1.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我們還遇到了不少難以理解的詞語。
(出示“榜文、客官、印信”等詞語)你能說說這些詞語的大致意思嗎?
榜文:古代指文告。
客官:舊時店家、船家等對顧客、旅客的尊稱。
印信:官府的印章。
驛站:古代人們外出,中途供人短暫停留休息的地方。
伙計:舊時指店員或長工。
郎中:古代的醫生。
店家:古代的店主人。
客舍:古代的旅館。
貨郎:古代指賣東西的人。
墨客:古代指文人。
2.(出示第二題句子)讀句子,想一想,如何理解加點詞語的意思?
(1)請勿自誤:請不要自己傷害自己。
(2)喜不自勝:高興得自己都覺得受不了。
(3)瞑目蹲身:閉上眼睛,蹲下身子。
(4)拱伏無違:伏在地上,向上朝拜,沒有違抗的`。
(通過聯系前后文可猜出詞語的意思;先理解某一個字的意思,再放回詞中整體理解。)
3.(出示第三題句子)猜猜這三個句子描寫的都是誰,并說說理由。
(1)孫悟空。(重點詞:金箍棒)
(2)諸葛亮。(重點詞:頭戴綸巾)
(3)武松。(重點詞:萬夫難敵)
四、日積月累。
1.(出示相關資料)走近作者王維。
2.齊讀古詩,說一說,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鳥在山澗中鳴叫。)詩歌題目直接給我們提示了答案。(板書詩題)
3.詩中寫了哪些景物?(桂花,春山,月,山鳥,春澗)從詩的描寫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夜深人靜,桂花飄落,空山中升起了一輪圓月,被驚飛的鳥兒在這里鳴叫著。)這個意境美不美?(美)若你此刻身處其中,你覺得享受嗎?(享受)
4.(播放純音樂)讓我們隨著這悠揚婉轉的曲調,一起朗讀古詩,感受這美麗的夜晚,聆聽鳥兒的歌聲吧!
5.從詩的描寫中,你發現了什么?(詩中有靜態景,也有動態景。)這樣描寫有什么作用?(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描繪了春夜山中空寂、幽靜的景色。)
6.這首詩中,作者想要表達什么呢?
(想要表達對山中春景的喜愛之情以及陶醉其中的心境。)
7.帶著這種感情,讓我們再一次朗讀古詩,感受詩中的美景,體會作者的情感。
五、小結。
從古典名著到古詩文,無不展示著我們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的長河中,還有許多珍寶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究。
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有效交流,使學生掌握了更多閱讀名著的方法與技巧,為學生進一步閱讀名著打好了基礎。
2.分析了名著的語言特點和人物形象,讓學生初步體會了名著的魅力。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2.要求學生能根據自己選擇的場景,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辦法、曲折的過程寫具體,并能盡量將心理的變化融入其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觀看探險短視頻)同學們都看過有關探險的書籍或者電影吧?(看過)
里面有哪些有趣的情節?你覺得有趣在哪里?(學生各抒己見)
沒錯,里面的情節能抓住讀者的心,有一定的險情,而在最關鍵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聰明的人帶著大家脫險,配上獨特的畫風和夸張的情節,讓我們覺得驚險又有趣。
2.你想不想去探險呢?今天,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去探險。(板書:神奇的探險之旅)
二、啟發思路。
1.各位探險愛好者們,探險需要組隊一起的哦,那么,你們想跟什么樣的人成為隊友呢?
讀圖表及要求,理解題意,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參考:探險無小事,如果幾個人都是不專業的,都是沒有相關經驗的小孩子,在發生危險之時,很可能難以脫身;如果其他人都是探險專業戶,只有一個小孩子,怕沒有人可以交談,大人們甚至可能會幫忙擋掉所有的`危險,那就達不到探險的目的。)
2.探險的團隊十分重要,從兩列人物中各選一位,和你組成一個探險小隊。你選擇的是哪兩位?為什么?
(引導學生積極發言,說出自己想要結伴而行的伙伴是誰,原因又是什么。)
3.確定探險小隊的成員后,我們來討論一下去哪兒探險。
是茫茫大漠、熱帶雨林、海中荒島、幽深洞穴,還是南極冰川……(引導學生討論探險的相關地方,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4.選擇你想要去的探險地點,思考可能遇到的險情有什么?(遭遇猛獸、暴雨來襲、斷水斷糧、落石雪崩、突發疾病……)
5.了解這些之后,你還有決心繼續探險嗎?(有)那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呢?(交流)
三、習作指導。
(一)在整個想象的過程中,可播放背景音樂,營造氣氛。
1.經過漫長的奔波,我們終于來到了魂牽夢繞的探險之地。(板書:入險地)
2.想要遇到更有趣的事物,探尋沒有人知道的秘密,需要走到險地的深處,小隊走進了……突然……(板書:遇險情)
3.探險小隊的某個人說出了某個點子,全隊齊心協力、互幫互助,脫離了險境。(板書:脫險境)
多媒體呈現:
怎樣寫探險內容的作文?
(1)把探險過程寫完整。
到哪里去探險?和誰去探險?探險的過程是怎樣的?結果如何?這些內容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要完整。
(2)要寫出具體內容。
把探險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事?每個人的語言、動作、神情、心理變化等,都要寫出來,這樣文章的內容才會具體。
(3)寫出感受。
探險的過程往往是神秘而緊張的,要把這種特點表現出來,就需要時時關注人物的內心感受以及心理變化。這樣,人物心理的變化,也印證了探險過程的緊張氣氛。
(二)開始寫作。
聽起來咱們的探險之旅非常有意思啊!下面我們就拿起筆,一起記錄探險過程中難忘的時光吧。
寫的時候要把過程寫具體,結合人物的心理描寫。
四、習作點評。
選出兩三篇比較優秀的作文,在全班進行點評。習作的重點在于講清楚探險的過程,能使讀者身臨其境,語言通順恰當等。
五、小結。
學生由自己感興趣的探險活動開始想象,到達探險之處,接著發生險情,最后脫險。文章由此三部分組成,把事寫具體,也注意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六、延伸。
提議全班同學相互交換作文,哪些寫得不具體的,把它補充具體,哪些可以寫得更有吸引力的,可以運用修辭手法的,再改一改。把全班同學的作文集成一本書叫《神奇的探險之旅》或《探險日記》等。
板書設計
神奇的探險之旅
入險地
遇險情
脫險境
教學反思
1.通過這次習作,讓學生懂得了寫作文是十分有趣的事情,把自己喜歡的、想象的事情具體地寫下來,再進行修改,修改成能吸引人的文章,就算完成了。通過這節課的點評,同學們受益匪淺。
2.我也發現學生們對探險很感興趣,也看過相關電影、漫畫,但讀文學作品的較少,應注重對學生讀文學作品的培養,進而使其積累優美的詞語、句子、段落。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對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2.使學生明確自己想要描寫的是哪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了解其突出的特點。
3.使學生學會收集、歸類資料,并能夠從中挑選出最典型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去過哪些地方旅游呢?哪個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它又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2.有沒有同學參觀過中國的某個世界文化遺產呢?你知道中國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嗎?
長城、頤和園(北京)、天壇(北京)、故宮(北京)、敦煌莫高窟(甘肅)、秦始皇陵兵馬俑(陜西)、九寨溝(四川)、泰山(山東)、黃山(安徽)……
二、啟發思路。
怎樣寫介紹世界文化遺產類的作文?
截至2019年7月,中國已有55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項,這些遺產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怎樣把這些世界文化遺產介紹給大家?可參考下面的介紹。
例如: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占地72萬平方米,周圍有10多米高的城墻和50多米寬的護城河。整個建筑群氣勢宏偉,層次分明,主體突出,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
1.確定要寫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哪一處。有目的地查閱相關資料,如搜集歷史資料,了解基本現狀。把資料來源記錄下來。(板書:查閱資料)
2.這些令中國人驕傲的世界文化遺產,凝結著我們祖先的`汗水和智慧。根據要介紹的內容分類整理資料。(板書:整理資料)
(1)引導學生先說出要描寫的是哪一處文化遺產。
(2)這處遺產有什么突出特點?比如,外觀、結構等。(此處可引用,或運用修辭手法。)
(3)歷史上有何變化?(如修繕、毀滅等)
(4)歸納完這些細碎的信息之后,引導學生選擇一兩個相關故事。(注意:故事最好能夠體現文化遺產的特點或由來等。)
3.撰寫成文。將整理后的資料用自己的話寫下來,也可以引用別人的話,但引用要注明資料來源。注意使用圖片、表格等輔助形式,使介紹的內容更加生動、準確。(板書:撰寫成文)
三、習作指導。
1.整理思路:學生先打草稿,確定自己想寫哪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想想其突出特點是什么,有什么相關故事。
學生整理思路,列提綱。
2.教師以長城為例,從功能、建造、故事等角度展開介紹。
3.結構安排:如果選擇兩個故事來表現文化遺產的特點,可以寫得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4.學生自由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習作點評。
選出兩三篇比較優秀的作文,在全班進行點評。習作的重點在于介紹清楚中國的某一處世界文化遺產,資料準確無誤,能體現其特點,有相關歷史故事,語言通順恰當,等等。
五、小結。
學生通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景點,搜集相關資料進行整合,寫出介紹世界文化遺產的文章,表達了自己的愛國情懷與自豪感。
六、延伸。
將你的作文與同桌的交換,互評,看看你的介紹是否清楚通順,再根據同學的意見進行修改。
板書設計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查閱資料
整理資料
撰寫成文
教學反思
1.通過這次習作,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懷。
2.學生學會自主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為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多問為什么,多研究探討。
3.我發現學生對于國家的歷史、文物等方面接觸較少,對于古詩詞的積累也很少,以后要重視這方面知識的積累。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0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此,本課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旨在培養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并以文本的內涵熏陶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體會,在體會中學會表達方法。本教案的具體設計思路是: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然后抓住課文重點句段,體會“搖花樂”,并對其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品讀,突出“樂”,同時使學生對課文的重點和課題有深入的理解;接著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感受桂花香,體悟思鄉情,進而體會并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搜集有關桂花的資料,并作詳細的了解。
2.制作多媒體課件。
3.了解作者相關資料。
學生準備:1.搜集作者相關資料,對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等作全面的了解。
2.搜集關于桂花的資料,制作相關資料卡。
3.閱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閱讀期待
1.多媒體播放歌曲《童年》,引導學生感受童年的幸福美好。
2.過渡:是啊!童年是五彩繽紛的,那一幕幕往事會永遠珍藏在我們心里。現在,請你打開記憶的閘門,捕捉童年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間,談一談童年趣事,好嗎?學生自由表達。
3.導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著名女作家琦君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樂。
4.板書課題:桂花雨。
設計意圖:先用優美動聽的歌曲把學生輕松、自然地帶入那醉人的童年情境中,接著引導學生暢談童年趣事,最后教師飽含深情地引入新課,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引發孩子們產生與文本對話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提出要求,檢測學生自學字詞的效果。
(1)會讀、會認生字。
(2)理解字義、詞義,不理解的查工具書。
2.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通順。畫出生字、新詞,不懂的字詞問同學或查字典、詞典。
3.師生交流,檢測學習情況。
(1)掌握易錯的字音、字形。
籮:是二聲,不是四聲。
婆:讀pó,不讀pé。
浸:讀jìn,不讀qìn。
纏: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2)借助工具書并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語。
①指導學生解釋詞語時,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②讓學生聯系課文中的具體語言環境理解“欣賞、紛紛、浸”等字詞的
意思。圖片 要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浸”的意思喲!
4.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通順。
設計意圖:提出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語,教師適時點撥學習詞語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預設:課文主要寫作者回憶童年喜歡桂花和幫媽媽搖落桂花的事。
2.指導學生快速瀏覽全文,簡要說出文章的寫作思路。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簡要說出文章的寫作思路。
預設: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寫中秋憶桂花,思故鄉。
第二部分(3~6自然段):寫童年搖桂花,樂無窮。
第三部分(7、8自然段):寫“我”到杭州后賞桂花,思故鄉。
3.匯報交流初讀課文的情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討論。
4.鼓勵簡單的問題自己解決,比較難的問題同伴互相解疑。教師梳理課文的重、難點問題,準備在精讀環節解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了解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是初讀環節中應該達到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以學定教,培養學生自讀自悟、交流匯報、質疑問難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師示范,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課會寫字,動漫演示,引導學生觀察。
2.教師強調易錯點。圖片 巡視指導時要關注學生的書寫速度。
籮:最下面是“夕”,不是“歹”。
糕:左右結構,是米字旁,不是木字旁。
浸:右下是“又”,不是“友”。
3.教師范寫“婆、浸”,學生重點練寫這兩個字。
4.學生自由練寫其他生字,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寫好生字,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任務,因此,寫字后的評價尤為重要,學生要在評價中汲取寫字經驗,將字寫得更加美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教學
1.聽寫會寫字:懂 蘭 籮 婆 糕 餅 浸 纏 茶 撿
2.回憶課文內容:課文圍繞桂花講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
3.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桂花雨》。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課文重點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為深入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二、精讀品析,感悟思鄉情懷
1.看課文插圖,在課文中找到描寫插圖內容的段落,畫出有關的語句,大聲朗讀,批注自己的感受。
2.體會“搖花樂”。圖片 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象成琦君,體會搖花的快樂。
(1)自由朗讀課文第5自然段。想想從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喜歡搖桂花,以及從中獲得了無窮的快樂。用波浪線畫出描寫“搖花樂”的句子。對于那些感受較深的詞語,也可以圈圈點點。
(2)結合學生談話,教師相機引領學生精讀品析重點語句。
課件出示: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出示品讀提示,合作探究:
①讀句子,并說一說自己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出示課件——童謠《搖花樂》)
②為什么說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作者只是搖落了桂花嗎?她還搖出了什么?
③如果你的童年有這樣快樂的事,你長大后想起來的時候,會是怎樣一種心情呢?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④你現在知道題目為什么叫“桂花雨”了嗎?題目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4)學生匯報。
(5)指導朗讀,讀出快樂、興奮的感覺。
3.感受桂花香。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我”喜歡桂花的句子讀一讀,思考:
①“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②哪些詞語寫出了桂花的香?
(2)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①從桂花很香和桂花的用途兩方面來感悟。抓住“浸”“全年”“整個村子”來品讀。
②品讀“浸”字的好處:課文指桂花的香氣濃郁,向四周彌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氣里似的。
(3)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在讀中理解、感悟。
4.體悟思鄉情。
(1)過渡:其實,不光是作者,就連作者的母親也很留戀家鄉的桂花。她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2)合作探究。
①同樣是桂花,為什么母親說外地的桂花沒有家鄉的桂花香呢?(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獲桂花,吃著用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體驗著桂花帶給“我們”的快樂。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樹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此時,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桂花。在母親心中,家鄉的桂花是最香的。這表達了母親對家鄉的無限眷戀之情。)
②作為老人,母親除了思念家鄉的桂花香,還在思念什么?(思念鄉親和家鄉的山、水……)
③“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一個“又”字說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表達了她對家鄉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①指導朗讀:“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引導學生注意,這句話要讀出母親的什么感情?
圖片 要引導學生再次質疑:為什么桂花的香氣有這樣的差別?
預設:要讀出母親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引出故鄉的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時桂花已充滿母親生活的全部空間,不難看出家鄉在她心中的分量。
②引讀:讓我們飽含深情地齊讀第8自然段。“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指導朗讀該段)通過“又”讀出作者不止一次想起童年的“搖花樂”和“桂花雨”,這已經成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記憶。
(4)小結:是呀!都說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家鄉的一切都牽動著這對母女的心,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去體會那濃濃的思鄉之情吧!(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5.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1)想一想: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2)學生匯報,教師小結:敘事和抒情。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本環節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重點詞句進行質疑探究,把指導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想象,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回歸整體,總結升華情感
1.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我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搖花樂”,以及她對故鄉的思念和對童年的懷念之情。我要像作者琦君那樣,用仁愛的胸懷愛家鄉,愛親人,愛大自然。同時,我還學會習作時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做到“句句有情”。
2.總結:同學們,桂花是故鄉的香,月亮是故鄉的明,溪水是故鄉的甜,人兒是故鄉的親。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這一場場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讓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芬芳、香甜、快樂、溫馨,更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一種長長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牽掛,一種人生的幸福。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旨在幫助學生達成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領悟敘事和抒情的表達方法這一教學目標。
四、拓展延伸,推薦閱讀
1.同學們,老師還讀過臺灣女作家琦君的其他作品,她特別愛寫親人、朋友、花草樹。現在,我向大家推薦她的另幾部作品,如《煙愁》《家鄉味》《留予他年說夢痕》等。
(1) 《留予他年說夢痕》中有這樣一段話:
面對著姹紫嫣紅的春日,或月涼似水的秋夜,我想念的是故鄉矮墻外碧綠的稻田,與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香。我相信,心靈如此敏感的,該不止我一個人吧!
(2)《家鄉味》里面有這樣一段話:
戀鄉的人,終于忍不住喊出:“故鄉,我們哪一天回去?家鄉味,我們哪一天能再嘗呢?”
2.請大家聯系《桂花雨》,說說琦君是個怎樣的人。
預設:故鄉的每一寸土地,每一處景觀,每一株花草都讓她難以忘懷。她是熱愛故鄉、熱愛父母的人;她關注親情、友情,是個有愛心的人。
3.摘錄并背誦文中的優美詞句。
設計意圖:強化“語文本體”,不僅探究文章寫什么,探究其人文價值,而且拓展延伸,追根溯源,探究作者是怎樣表達情感的。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通過自主閱讀、批注感悟和對重點字、詞、句的剖析,以及文本情境再現等多種靈活的方法,牢牢拴住學生的心,使他們讀在其中,感在心中,情蘊其中,最大限度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使教學效果倍增。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會認16個生字,讀記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文前“閱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了解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性格特點。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猴王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味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閱讀興趣。
2.難點: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言詞語,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查字典、找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并做出注釋,標注出不理解的字詞
第一課時
一、目標解讀,預習反饋
(一)、談話導入
1.(播放《西游記》片段)大家對《西游記》都不陌生,那么在《西游記》中,你最喜歡誰?你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語來說一說你心目中的孫悟空嗎?(生自由交流)
2.是呀,他神通廣大、機智勇敢的形象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關于他的課文《猴王出世》,齊讀課題,介紹作者。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根據文前“閱讀提示”,明確問題。
(課件出示: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為猴王的?)
2.課文是一篇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所以有些句子會覺得不好讀,不好懂。自由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交流自學情況,說說自己通過什么方法知道了什么。或現在還有什么不懂的?
教師引導學生大概了解詞語與句子的意思。
3.交流學習課文主要內容。
(1)學生用課文中的句子說說石猴是哪里來的。(板書:出世——仙石迸裂)
(2)學生嘗試說說石猴是如何成為猴王的`。(板書:成王——跳水尋源)
(3)留在你腦海里的是一個怎樣的猴王?(神奇、活潑、勇敢、無畏、自信……)
4.小結過渡:仙石迸裂,化出一個石猴,往水簾洞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從這里開始,一個美猴王的形象,走進每一個人的心里。那么,作者吳承恩先生又是用怎樣的語言,把一個猴子的形象寫得深入人心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石猴的生活,去發現,去感受。
三、精講點撥,學科建模
(一)學習“猴王出世”,感悟語言的“精煉”。
1.指名讀第1自然段,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想想為什么喜歡。
2.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指名讀,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讀這段話,讀出石猴的快樂和自由。
3.師提問:你發現這句話有哪些特點?
引導學生從三方面觀察發現:(1)關注語言形式——對偶;排比;精煉。
(2)關注語言內容——飲食、交友、起居。(3)關注語言節奏——三個字(動賓結構),短促有力。
4.細細品讀這句話中的語言規律,讀出活力。
5.你讀到了一只怎樣的石猴?寫在句子旁邊,做上批注。
6.小結:作者寫的是一只歡快跳躍的猴子,用的語言也非常短促、跳躍、有節奏。或者說,從這樣的語言,我們讀到了一個活潑可愛、頑皮跳躍的猴子。像這樣內容與語言高度統一,這就是經典。課文還有哪些這樣經典的句子呢?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感受語言的魅力。
(二)研讀“猴子稱王”,感受語言的魅力。
1.快速瀏覽“石猴稱王”的內容,請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在旁邊寫上批注。
2.組織交流,引導品悟語言。
(1)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①石猴跳是怎樣跳進水簾洞的?體會石猴進洞動作的輕巧。
②朗讀體會。
(2)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
①讀句子,圈出動詞。理解“伸頭縮頸、抓耳撓腮”。
②指導朗讀,體會猴子的“膽小”。
四、當堂訓練,鞏固新知
見本課《課堂練習案》。
五、歸納總結,拓展提升
(一)、總結提升,整體把握猴王形象
1.我們了解了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相信大家對孫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猴子?用四字詞語說說。
(活潑可愛、機智勇敢,敢作敢為,身手不凡……)
2.課文記敘的只是孫悟空的出生,是古典小說《西游記》的第一回,那你還知道《西游記》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學生講述《西游記》的故事)
3.播放《美猴王》主題曲,師:讓我們在歌聲中再一次感受猴王的風采!
(二)、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積累欲望
1.《西游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她的語言非常優美。從19世紀開始,《西游記》被翻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幾種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們喜愛。希望同學們都能讀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經典的魅力。
2.同學們讀過《西游記》后,我們要召開一個故事會,每人準備好一個故事,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出世:仙石迸裂——頑皮可愛
成王:跳水尋源——敢作敢為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漿、傅、袱”等7個生字,會寫“漿、傅、袱”等15個字,正確讀寫“粉刷、絕活、半信半疑”等14個詞語。
2.默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刷子李這個人物的特點。
3.體會課文是怎么寫出刷子李的特點的。
4.開展群文閱讀,學生小組學習《泥人張》,課后閱讀《快手劉》,激發學生閱讀《俗世奇人》的興趣。
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刷子李這個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是怎么寫出刷子李的特點的。
教學策略
1.識字寫字
隨文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粉刷、絕活、半信半疑”等14個詞語。其中“袱”字是二聲,但在“包袱”這個詞中讀輕聲。“露餡兒”指導讀出兒化音。本文要求會寫“漿、傅、袱”等15個字,除了“餡”和“傻”這兩個易寫錯的字,老師做重點指導,其他的字學生可以自學。
2.朗讀教學
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默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刷子李這個人物的特點。著眼全文,自主探究,研讀重點句子,憑借對曹小三內心世界的揣摩,了解曹小三心理活動的變化,感受刷子李之“奇”。
3.語言運用
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作者用徒弟曹小三的心理變化為暗線推進故事情節。既抓住了刷子李技藝高超的正面描寫,又抓住了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變化的側面描寫。讓學生學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詞語卡片、小說《俗世奇人》。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漿、傅、袱”等7個生字,會寫“漿、傅、袱”等15個字,正確讀寫“粉刷、師傅、絕活”等17個詞語。
2.默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刷子李這個人物的特點。
教學過程
板塊一對聯導入,激發興趣
1.請同學們默讀這副對聯,結合大家對第14課的預習,猜猜這副對聯寫的是誰。
課件出示
上聯:白壁光滑,刷板顯功底;
下聯:黑衣無瑕,絕活傳真諦。
橫批:俗世奇人
2.學生猜出:刷子李。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刷子李》,教師板書課文題目,學生齊讀課文題目。
4.簡單介紹作者及本文出處。
5.從課文題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預設:
生1:我知道他姓李。
生2:我知道他是刷墻的。
生3:我猜他刷墻刷得很好。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課文題目中提取信息,使學生感受課文題目的“獨特”,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板塊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出示由會認字組成的詞語,指名學生認讀。
課件出示
刷漿師傅包袱蘸水露餡狡詐發怔
3.重點指導“餡”和“傻”的書寫。
學生先觀察字的結構和需要注意的筆順,再由老師范寫,最后學生練寫。特別注意“餡”的右下邊是“臼”,不是“曰”;“傻”的右下邊是“夂”,不是“又”。
4.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預設:
生1:刷子李收了一個徒弟叫曹小三,曹小三覺得師傅刷墻刷得很好。
生2:有一天,曹小三跟著師傅干活,發現師傅身上有個白點。
生3:一天,曹小三跟著師傅干活,開始他居然連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現,后來他竟然發現師傅身上有個白點,最后他才知道白點是里邊的白襯褲從外邊的褲洞里透出來的。
5.默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刷子李這個人物的特點。(刷子李技藝高超)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理清課文脈絡,初步感知刷子李是俗世中的一位奇人。
板塊三正面描寫,感知技“奇”
1.用橫線畫出描寫刷子李的語句,體會課文是怎么寫出刷子李的特點的。
2.學生交流匯報句子。
課件出示
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別不信!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l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像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l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
l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l每刷完一面墻,必得在凳子上坐一會兒,抽一袋煙,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墻。
3.學生品讀這些句子,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刷子李技藝高超的。
4.學生歸類、交流表現刷子李技藝高超的三個方面。(板書:規矩奇效果奇動作奇)
5.師小結:原來作者是從規矩奇、效果奇、動作奇三個方面直接描寫了刷子李技藝的高超。這種表達方法叫正面描寫。(板書:刷子李正面描寫)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直接描寫刷子李技藝高超的句子,了解作者在寫人的文章中運用細節描寫和正面描寫的方法。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體會課文是怎么寫出刷子李的特點的。
2.開展群文閱讀,學生小組學習《泥人張》,課后閱讀《快手劉》,激發學生閱讀《俗世奇人》的興趣。
教學過程
板塊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
1.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愛讀書的孩子一定會變得更有智慧,更有創意,更有氣質,更有內涵。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馮驥才的《俗世奇人》,走進“刷子李”這位奇人的故事之中。
2.出示由會寫字組成的詞語,指名認讀。(課件出示詞語)
3.上節課我們知道了作者馮驥才從三個方面寫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是哪三個方面
作者是從規矩奇、效果奇、動作奇三個方面正面描寫了刷子李技藝的高超。
【設計意圖】回顧上節課學習的正面描寫的表達方法,激發學生繼續深入學習《刷子李》的興趣。
為學習側面描寫的表達方法做好鋪墊。
板塊二精讀課文,感悟寫法
1.(板書:規矩奇效果奇動作奇)這三個方面,哪一個令你印象最深刻呢先欣賞刷子李刷墻的效果。(課件出示描寫刷子李刷墻效果奇的3個句子)
指名學生讀這三句話,你能讓大家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到效果的不同凡響嗎(能)
2.再體會刷子李刷墻的動作。
課件出示
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
指名學生讀這句話,思考:你覺得刷子李僅僅是個粉刷匠嗎(刷子李還是個藝術家)
3.最后學習刷子李刷墻的規矩。
課件出示
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別不信!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l每刷完一面墻,必得在凳子上坐一會兒,抽一袋煙,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墻。
讀了這兩句話,你覺得用哪個詞來形容他的規矩最貼切(讓人叫絕)
4.以上都是對刷子李的正面描寫,接下來我們要側面感受刷子李的`技藝高超。這篇文章的主角是誰
(刷子李)那馮驥才先生為什么要寫曹小三呢用波浪線畫出描寫曹小三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課文是怎么側面寫出刷子李的特點的。學生交流匯報。
指名讀描寫曹小三心理活動的句子,感悟他一波三折的心理變化。
5.找出描寫曹小三心理活動的關鍵詞,填空。
課件出示
(半信半疑)→()→()→(五體投地)
學生交流匯報。(板書:半信半疑→一落千丈→發怔發傻→五體投地)
6.作者為什么要寫曹小三的心理活動(側面烘托刷子李的技藝高超)
7.教師小結:寫曹小三的心理活動就是側面描寫的表達方法。(板書:曹小三側面描寫)正是在對刷子李的正面描寫和對曹小三的側面描寫中,刷子李的形象才變得越來越豐滿,馮驥才先生寫人敘事的高超技藝真叫人拍案叫絕。所以有人這樣評價:馮驥才的筆就像女媧的手。我希望同學們也能將這種寫作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設計意圖】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作者用徒弟曹小三的心理變化為暗線推進故事情節,吊足了讀者的胃口。這個教學環節既抓住了刷子李技藝高超這根明線,又抓住了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變化這條暗線,讓學生更能深刻感受作家筆下人物形象的鮮活,體會作家描寫人物方法的奇妙。
板塊三運用學法,拓展閱讀
1.《俗世奇人》是一本十分有趣的小說,在我們認識了技藝高超的“刷子李”后,現在你們四個人一個小組,再來學習大作家馮驥才筆下的另一位奇人《泥人張》。(課件出示《泥人張》這篇文章)2.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課件出示
l默讀《泥人張》,想想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l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用筆畫上橫線。
l小組討論交流泥人張有什么過人之處。
3.全班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教學生運用閱讀《刷子李》的方法讀《泥人張》,群文閱讀給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教師僅僅是學生的引導者、陪伴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快樂地閱讀、快樂地交流、快樂地分享。
板塊四激趣導讀,引入奇書
1.課后請同學們讀一讀《快手劉》。
2.《俗世奇人》是馮驥才先生寫的一本民間奇人小說。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去讀一讀。(課件出示《俗世奇人》簡介)
課件出示
《俗世奇人》是馮驥才創作的小說集,全書由短篇小說連綴而成,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帶有“三言兩拍”之意。書中所講之事,多以清末民國初天津衛的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于長期流傳在津門的民間傳說、奇人異事,如刷子李、泥人張、快手劉、風箏魏、機器王等。每個人物之奇特,聞所未聞;故事之精妙,嘆為觀止。
【設計意圖】激發興趣,讓學生因愛讀《刷子李》《泥人張》《快手劉》,進而愛讀《俗世奇人》這本小說,推薦學生閱讀《俗世奇人》。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刷子李》選自馮驥才的《俗世奇人》。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藝為話題,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我在教學中緊緊抓住一個“奇”字,讓學生在“讀”中曉“奇”,在“議”中悟“奇”,從種種“奇”中感悟刷子李的高超技藝。如,在引導學生感悟“刷子李”是一個“奇”人時,先引導學生品味“規矩奇”“動作奇”“效果奇”各體現在哪些方面
2.我把本課教學定為兩大板塊:聚焦文本資料,從細節描述中感知“技藝高超”;聚焦表達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內心活動中感知“一波三折”。我始終思考學生的需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對教學資料進行了整合,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心里有文本,眼里有學生”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應是可行的、有效的。
3.本課中我滲透了閱讀方法的指導,教學生運用閱讀《刷子李》的方法讀《泥人張》《快手劉》,激發學生愛上《俗世奇人》這本書,進而愛上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群文閱讀給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教師僅僅是學生的引導者、陪伴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快樂地閱讀、快樂地交流、快樂地分享。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學習與人交談的禮儀,懂得如何圍繞主題與他人交流,并從中獲得有用的信息。
2.能根據整理的記錄有條理地表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記者采訪的視頻)看完這段采訪視頻,大家認為采訪需要注意哪些技巧?(要有禮貌;提出有用的問題;認真聽別人說完;提出新的問題,并耐心等待別人回答。)嗯,看來大家都明白了!今天,我們也要來當一回小記者,不過,我們不是去采訪同學,而是去采訪我們的父母、鄰居等大人,采訪的主題就是“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板書課題)
二、明確要求。
1.個人展示,明確交際要求。
老師邀請一位同學上臺來介紹自己采訪所用的“問題清單”,說說采訪內容。如果其他同學認為他的采訪內容符合主題,而且對其采訪的內容也非常感興趣,請鼓掌表示支持。如果聽完以后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覺得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可以大膽舉手提問。
2.評價交流,提高口語水平。
(1)鼓勵上臺展示的同學,大方表達,講的時候可以出示相關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幫助其他同學更好地了解采訪內容。
(2)請同學說一說支持的理由。
(3)在評價交流中進一步肯定采訪的重點:可以從不同方面提問,也可以圍繞一個話題提出更多的問題。
(4)思考總結。
小結:最好給大家介紹內容全面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要只局限于一兩個方面。
三、規范語言,有序表達。
1.回顧教科書提供的信息,明確采訪時的技巧:要認真、耐心地聽別人講話,一邊聽一邊做簡單的記錄,不要隨意打斷別人,不明白的地方或感興趣的內容可以適當追問。
2.照顧在口語交際方面存在困難的學生,可以提供規范的.語言表達方式,有一定的句式輔助。
四、模擬演練。
1.現在大家手中都有了問題清單,請以老師為采訪對象,來模擬一下采訪的情景吧!
生:老師您好!請問您小時候在哪里上小學?
師:××學校。
生:那您最喜歡哪個學科呢?
師:我最喜歡的學科是××。
生:為什么呢?
師:因為這個學科的老師很和藹,上課很有趣。有一次……(老師講起小時候的故事來)
生記錄。
2.現在,大家了解采訪的流程了嗎?(了解了)剛剛老師所說的信息,大家有沒有記錄呢?(有)那么,對于老師所說的童年記憶,你們有什么感受呢?(學生自由回答)
3.學生自由模擬練習。
五、小結。
想要了解別人的故事,就必須先了解與人交流和傾聽故事的技巧。作為小記者的同時,不要忘記你也是一名傾聽者。大家今天回家之后,去采訪一下你的爸爸媽媽或者家里其他長輩吧!記得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板書設計
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
認真傾聽
有條理地表達
教學反思
在整個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多樣的評價,并引導學生互相評價,評價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過程。只有鼓勵學生大膽評價,積極營造民主、寬容、和諧的交際氛圍,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獲得身心的解放與自由。這樣,他們在交流時才會毫無束縛,暢所欲言,進而迸發出智慧與創造的火花。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筷、恰”等1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泊”,會寫“岡、饑”等15個字,會寫“一飲而盡、性命”等9個詞語。
2.默讀課文,遇到不懂的詞句試著猜一猜。
3.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講講武松打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適當的語氣、表情和動作。
4.了解課文內容,對課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評價,并說明理由。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播放《好漢歌》,導出名著《水滸傳》)
上一課,我們學習了《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片段,感受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足智多謀。今天,讓我們來走進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一部——《水滸傳》,看看今天,我們在景陽岡上,會遇到誰?(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詞)指導學生識字。
(1)學生自由練習讀生字,練習完畢,隨機指名檢查練習成果,指導正音。
(2)注意:
多音字“泊”讀bó時,多是動詞,停泊;讀pō時,指水域,如湖泊,所以,梁山泊中的“泊”應該讀“pō”。
3.瀏覽全文,了解文章內容。
(1)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喝了酒之后趁著酒興上了岡,遇見老虎并與之搏斗,最后殺死老虎并挨下岡來。)
(2)根據故事情節,你認為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四個部分)如何劃分?第一部分:喝酒(1~4自然段);第二部分:上岡(5~7自然段);第三部分:打虎(8~12自然段);第四部分:下岡(13自然段)。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齊讀1~4自然段,說說課文第一部分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武松去店里喝酒,酒后不聽店家勸告,執意過岡。)
1.大家在讀這部分時,有沒有遇到什么不懂的詞語?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篩、客官、如何、但凡、吊睛白額大蟲)大家遇到這些不懂的詞時,會用什么方法理解呢?其實,我們可以聯系上下文,比如說,篩了一碗酒其實就是說倒了一碗酒。按照這種方法,我們就不難理解這些詞語了。
2.我們從這部分的內容了解到,武松趕了幾天的`路,到了陽谷縣的時候,時間已經是(晌午),這時他感到(肚中饑渴),這時,他望見了一家酒店,酒店門前掛著一面旗,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岡)。這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一起接著往下讀。
3.武松到了店里坐下,招呼了店家點了牛肉,又叫了酒,不過,酒只上了三碗,就不再上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武松沒錢了嗎?(不是)那是因為什么?(店家說這酒喝三碗就會醉,過不了前面的山岡)原來,三碗不過岡是這個意思呀!那么武松信不信呢?(不信)于是,他前后喝了(十八碗),多么豪爽又倔強的性格呀!
四、小結。
喝完了酒,武松想要過岡,店家阻止了,因為——(岡上有老虎)。然而武松還是不信,所以,趁著酒興,他便上岡了。上岡之后發生了什么呢?下節課為大家揭曉!
- 第二課時 -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到武松在門前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岡”的酒店,喝了十八碗酒,感受到了他豪爽倔強的性格特點。我們把這部分的內容,用一個小標題概括出來,那就是——喝酒。那么,接下來,他上岡之后又發生了什么呢?
二、抓住細節,探究賞析。
1.請同學們齊讀文章第二部分,說一說,這部分講了什么。(武松上岡之后,看見官府榜文,才相信有虎,但仍繼續上岡。)
思考:為什么他在相信有虎之后,依然敢只身上岡?(喝了酒膽子大、他本來就不是膽小鬼、好面子)那么,我們就把這部分內容用小標題概括為——上岡。
2.很快,武松酒力發作,這時,他想休息一下。這時,發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我們一起來默讀文章第三部分。
(1)武松剛躺下,亂樹后就跳出了一只(吊睛白額大蟲),這一嚇,武松就清醒了。那大蟲如何攻擊他?武松又如何應對?出示“說時遲,那時快……又閃在一邊。”
①找出大蟲一開始抓人時的動詞。(撲、掀、剪)
②武松的應對。(三閃)
第一回合對陣,結果怎么樣?(大蟲勁兒泄了一半)為什么呢?(因為武松消耗了它的體力,挫傷了它的銳氣。)武松用“三閃”沉著應戰,體現了他的以退為進,有勇有謀。
(2)大蟲肯定不甘心,所以它又開始了第二回合的攻擊。出示:“那只大蟲剪不著……只拿著一半在手里。”這一回合,武松戰績如何?(哨棒折做兩截,只拿著一半在手里。)
(3)這時大蟲又展開了第三回合的攻擊。出示:“那只大蟲咆哮著……搭在武松面前。”
①武松沒了武器,他用什么應對大蟲?(赤手空拳)如何應對?出示:“武松把半截哨棒……只剩下口里喘氣。”
②從武松打虎的動作和經過中,你體會到什么?(武松勇武過人的英雄形象)
(4)在第三回合中,武松絕境反擊,但是這時大蟲還沒徹底死去,于是,他又找來了折斷的哨棒,把大蟲打死。經過這番激戰,武松已經手腳酥軟了。
(5)這一部分,可以用“打虎”作為小標題。自己練習講述這部分的情節給同桌聽,可以加上適當的語氣、表情、動作,使故事情節更生動傳神。
3.打死老虎之后,武松體力耗盡,而且,天色也已經黑了,所以,他只能把老虎的尸體放著不管,自己先(一步步挨下岡來)——下岡。
三、拓展延伸。
有人說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又有人說,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魯莽,不聽別人的勸告,虎口逃生只是僥幸。你覺得呢?說說你的理由。
(贊成前者:武松性格豪放,打虎時有勇有謀,從容應對。贊成后者:武松不聽別人善意的勸告,自以為是,好面子,太魯莽,武器折斷時情況十分驚險;在打死老虎之后,自己也沒什么體力了。)
四、小結。
無論如何,武松打虎這一壯舉,已經塑造了他勇武過人的英雄形象,而這一切也歸功于作者施耐庵,正是他塑造了這樣生動傳神的形象,有血有肉的英雄,我們才能讀到這精彩刺激的故事。
教學反思
本課作為精讀課文,除了需要學生掌握故事情節,更要體會人物形象,所以重點講解打虎部分,引導學生通過對武松打虎的動作描寫,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5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題。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3.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指導朗讀。
二、再讀課文,交流探究。
1.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2.互相交流:講述故事時要把哪些問題交代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事情的經過、事情的結果。)
3.了解時間、地點、主要人物。
(1)誰能說說文言文《自相矛盾》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戰國時期;
地點:楚國;主要人物:一個楚國人。)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楚人”)
(2)了解“楚人”。
①“楚人”是做什么的?(賣盾和矛。)
②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楚人有鬻盾與矛者”。)
③“鬻”是什么意思?(賣。)“者”是什么意思?(……的人。)
④是能把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連起來說一說。(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
⑤教師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學生說“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
4.了解事情的經過。
(1)韓非是怎樣描寫事情的經過的?(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譽之曰”是什么意思?(“譽”,夸耀;“之”,這里指盾;“曰”,說;“譽之曰”的意思是夸耀他的盾說。)
(3)那個人是怎樣夸耀他的盾的?(“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你能用自己的話替這個人夸夸他的盾嗎?(“吾”,我,我的;“之”,的;“堅”,堅硬,堅固;“莫能”,不能;“陷”刺破,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意思是“我的盾很堅固,無論用什么矛都無法穿破它!”)
(4)“又譽其矛曰”是什么意思?(那個人又夸耀他的`矛說。)他是怎樣說的?(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你能用自己的話替這個人夸夸他的矛嗎?(“我的矛很銳利,無論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
(5)指導朗讀。
①那個人是怎么夸耀自己的矛和盾的?(學生各抒己見。)他先夸自己的(盾——堅固得很—
—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著又夸自己的(矛——銳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②誰來讀讀這位楚國人的話。(多人朗讀,學生評價。)
③誰再來學學這位楚國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指名朗讀,師生評議,引導學生讀出“夸耀”的語氣,注意表情的變化,加上適當的動作。)
5.了解事情的結果。
(1)聽了這位楚國人的話,有人買嗎?為什么?(他們沒買,因為他們聽出了這位楚國人話中有問題。)有什么問題?(他說話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觸。)
(2)如果你就是其中圍觀的人,聽了那個人的話你會怎樣想?又會怎樣說?(學生自由發言。)
(3)文中“或曰”是什么意思?(“或”,有人;“曰”,說;“或曰”,有的人問他。)有人說了什么?(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以”,用;“子”,你;“之”,的;“陷”,動詞,戳、穿;“何如”,會怎么樣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么樣?)
(4)面對別人的質疑,那個賣矛和盾的人有什么反應?(其人弗能應也。)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其人”,那個人;“弗”,不能;“應”,回答。“其人弗能應也”,那個人被問得啞口無言。)那個賣矛和盾的人為什么張口結舌,回答不上來?(他說話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觸。)
(5)你認為,如果“以子之矛,陷子之盾”,會有什么的結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說明盾不堅固,這跟他說“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一句話相矛盾。
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說明矛不銳利,這跟他說的“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一句話相抵觸,這兩種結果,最終都使他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
(6)指導朗讀,讀好人物對話,注意表情的變化,加上適當的動作。
6.了解后人評價。
(1)后人是怎樣評價這件事的?(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表議論;“不可陷”,無法穿透;“無不陷”,什么都能穿透;“之”,的;“同世而立”,同時存在;“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什么矛都無法穿破的盾與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時出現在一起。)
7.你能用自己的話再一次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嗎?(楚國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無論用什么矛都無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無論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么樣?”,那個人被問得啞口無言。什么矛都無法穿破的盾與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時出現在一起。)
8.反復讀課文,熟讀成誦。
四、總結學習方法,課本劇小表演。
1.交流學法:通過學習《自相矛盾》這篇寓言故事,你覺得文言文好不好學?(好學)你是怎樣學習《自相矛盾》這篇文言文的?(初讀課文,識記生字;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借助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熟讀課文,讀準語氣,理解整個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反復朗讀,達到熟讀成誦。)
2.表演朗讀:學生自愿到講臺上表演讀課文,鼓勵學生分角色表演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賣矛盾先得意揚揚地炫耀自己的矛和盾,后來被問住,張口結舌的語氣、神態。
五、聯系生活,明白道理。
1.通過學習課文和剛才的表演你受到什么啟發?(說話、做事必須實事求是,講究分寸,而不能相互抵觸,或故意夸大其詞,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
2.那個楚國人說話前后矛盾對他會有什么后果?(東西賣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如果有,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后果?(學生自
3.拓展交流:看看下列句子有無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劉彪大概是生病了,所以沒來上學。(“肯定”和“大概”矛盾。)
(2)我估計今天一定會下大雨。(“估計”和“一定”矛盾。)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昨天”和“一夜”矛盾。)
(4)六一兒童節到了,會場上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紅旗。(“五顏六色”和“紅”矛盾。)
(5)我國的藝術珍品很多,清明上河圖就是僅有的一個。(“很多”和“僅有”矛盾。)
(6)我今天的作業全做完了,只剩下一篇日記沒寫。(“全部”和“只剩下”矛盾。)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通讀全文。
2.總結全文:《自相矛盾》說的是一個人同時夸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說話不顧事實,把事物夸大到絕對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尷尬境地的人。
3.課堂練習:
(1)我能說出下列加粗詞的意思,我還能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盾之固,物莫能陷也。
(固:堅固。莫:沒有。)
②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利:鋒利。物:東西。)
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子:你、您。何如:怎么樣?)
(2)快樂閱讀,開心做題。
學習之說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①填空。
“子曰”中的“子指(孔子),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的創始人,“不亦說乎中的“說”的讀意是(yuè)。這段話出自《論語》一書。這本書中關于學習方面的一句名言是(溫故而知新)。
②用自己的話寫出下面詞語和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a.說: (說。)
b.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c.有朋自遠旁來,不亦樂乎? (朋友從遠方來,難道能不高興嗎?)
(3)閱讀《徐孺子賞月》,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短文的內容,了解徐孺子的思維過程。
徐孺子賞月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注釋: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話傳說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樹等。
②嘗:曾經。
③瞳子:瞳孔。
④語:對……說。
⑤然:是這樣。
⑥戲:玩耍,嬉戲。
參考答案:
譯文:徐孺子九歲的時候,曾經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沒有,會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說“不是這樣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沒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徐孺子的思維過程:徐孺子的思維過程妙就妙在他避開了“月亮”這一概念,而偷換了“眼睛”的概念,以“眼有瞳仁”優于對方的“月中有物”,這是辯論中常用的技巧---“偷換概念”。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6-24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23
語文五年級上冊部編版教案01-16
部編版六上語文教案01-23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1-25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5-16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23篇)01-06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6篇)10-28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優秀03-31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慈母情深》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