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學設計與反思「兩篇」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與反思【1】
設計理念:
晏子,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敘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斗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寫楚王只好認輸。課文中晏子是怎樣智斗楚王的,為什么晏子的話會駁得楚王無言以對?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綜合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通過讀、思、演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悟晏子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維護國格和個人尊嚴。
教學目標:
1、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感悟晏子成功反駁楚王的辯論技巧和思維方式。
2、體會晏子維護國家尊嚴的思想品質,培養民族自豪感。
重、難點:
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再明脈絡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晏子使楚》。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晏子出使楚
國,和楚王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根據學生的回答進入下一個環節。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鞏固前一節課的內容,再次明確課文的脈絡,對進一步感知晏子的出眾才華起了很好的的鋪墊作用。)
二、潛心體悟,研讀晏子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描寫晏子和楚王較量的段落,分別找出楚王和宴子的幾次對話。(學生有大聲朗讀、有的輕聲速讀、有的默讀……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研讀。)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課件提示:(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2)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結果怎樣?)
[設計意圖]:(開放的要求,能激起了學生讀文的興趣和自信,給了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研讀,大大豐富了讀的內涵和方式,提高了讀的質量。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合作學習,發揮小組學習的功效,注重生與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檢驗。)
3、全班交流:
(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1、過渡。
(1)下面就先來看看晏子與楚王的第一次交鋒,好好欣賞一下晏子這位外交家的語言魅力。請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晏子說的話。
(2)指導朗讀。
晏子剛到楚國,楚王就叫人把城門給關了,讓晏子從一個五尺高的洞里鉆進去, 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后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怒發沖沖地 心平氣和地 冷靜地 )該怎么把它讀好呢?請同學們自己先練一練。
(出示幻燈):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①指名讀,指導朗讀。(第一句要肯定,當然,到底要強調)(點評)
②齊讀。請大家學著他的樣子來讀一讀。
③誰能站起來把自己當成外交家,手指著這個城門,加上動作、神態讀一讀。
④指名讀。
3、轉換角色練習,體會弦外之音
(1)練習傳話。(速度慢)你們說,接待的人會怎么把晏子的話傳給楚王呢?你們能不能當當接待的人傳傳話呢?請同桌同學先練一練,一個當楚王,一個當接待的人,待會兒換過來,看看哪桌同學練得最認真!
(2)現在我就是楚王,誰愿意當接待的人上來報告。(師敘述:今天那五尺來高的晏子肯定得從那洞里鉆進來,可有好看的啦!……)
(3)同學們,楚王聽了接待的人的稟報后,會怎么想呢?請大家想一想,用上老師這里的句式,(幻燈:楚王想:晏子說─────,如果──────,那────── ,哎─────。)輕聲地說一說。誰來說?最后結果是----(齊讀結果的句子)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們對晏子佩服嗎?
小結:是啊,面對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的反駁,不卑不亢地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又不傷了兩國的和氣,讓我們一起冷靜地來讀讀晏子的反駁,再次認識一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晏子!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采用了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個別讀,齊讀,表演讀,接著同桌互說,然后安排轉述說,為學生創設伙伴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在互相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激活了課堂,使學生真正感悟到晏子說話的技巧及話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1、課件出示晏子和楚王的對話,學生自由朗讀。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說:“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
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
楚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
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說完他故意笑了笑
1、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以下訓練,引導學生感悟晏子的口才和智慧。
①引導學生明白,后人在晏子說的這個簡短的一句話里面找出三個成語——(幻燈出示:張袂成陰 揮汗成雨 摩肩接踵,)我們來對號入座,“張袂成陰”的意思是----( “張袂成陰”的意思是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摩肩接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揮汗成雨”就是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
②、把這三個成語趕緊寫下來,看誰一邊寫一邊記在心里。(待學生寫完)一起讀一遍。
③、我們仔細看,在這段話中,用了一個詞語——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會有“因為”。請你把“因為”送進去,再來讀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注意讓學生積累語言。)
2、面對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針鋒相對,巧妙反駁,這樣的場面真是既緊張又精彩。請學生用表演來再現當時的情景(四人小組,要把當時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動作、神態、語氣通過表演體現出來。)
3、學生表演,演完后,師生對“晏子”和“楚王”進行采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相機點評。
[設計意圖] (表演是體驗課文內容的方式之一,表演是為理解內容服務,是活用文本的體現,能使更多的同學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更是激活課堂的首選手段之一。學生在準備演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自己的感官,進行了豐富的想象。演完后,對“晏子”和“楚王”進行采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用自己的語言把課文含義表達出來,這樣設法把學生引入教學過程,鼓勵學生發表獨特見解,把語言訓練同思維拓展密切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在語言教學過程中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的目的。)
(三)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合較量
1、課件出示: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2、學生自讀、自悟,自由交流學習體會。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己研讀、歸納、思辨和梳理、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原來晏子的反駁是那樣的富有邏輯,富有哲理。同時,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的評價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引導學生從兩個“水土土同”的含義去體會晏子的話巧妙之處。
4、小結:面對楚王的侮辱,晏子不慌——不忙,胸有——成竹,沉著——冷靜,憑著他的三寸不濫之舌,使楚王不得不認輸。最后的結果是誰來讀最后一句?
(幻燈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①引導學生多種形式進行個性朗讀:(強調楚王的心情“不得不” ;表現我尊重的人是誰;再自由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齊讀)
②把這句話劃下來,再齊讀一遍。 “尊敬”換個詞可以說是?(敬重、敬佩、……)
③ “不敢不”可以換什么詞?——可以換成不能不尊重。還可以怎么說?(楚王必須尊重晏子了。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
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說——(口才)我想用一句話來說晏子的口才:“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齊讀一遍這句話)
5、評價晏子:晏子是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的語言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用好語文重在積累。本環節的設計既是為了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也達到了口語訓練的目的。)
三、總結課文,升華主題
親愛的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讀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究竟是什么?僅僅是口才?(還有智慧)”讓我們再次為晏子的這種智慧喝彩!在這次外交活動中,晏子憑著他個人的智慧贏得了楚國的尊重。他告訴我們首先自己要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在這里老師送給你們一句話:
(幻燈出示)每個人努力的、首要的是做一個——有尊嚴的人!(一起讀一遍)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體現了語文課程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熏陶作用,目的是要讓學生明白: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尊、自信、處變不驚是取得成功的保證;出色的語言表達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具備的重要才能。)
四、拓展延伸 積累運用
1、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也是一個出色的外交家,他的語言藝術令外國人都驚嘆不已。現在請大家快速瀏覽有關周總理的幾個小故事,然后說說自己的感受。
(課件出示)巧答記者 一次,周恩來接見的美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馬路?”他聽后沒有急于用刺人的話反駁,而是妙趣橫生地說:“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之路,簡稱馬路。”這個美國記者仍不死心,繼續出難題:“總理閣下,在我們美國,人們都是仰著頭走路而你們中國人為什么低頭走路,這又怎么解釋呢?”周總理笑著說:“這不奇怪,問題很簡單嘛,你們美國人走的是下坡路,當然要仰著頭走路了,而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當然是低著頭走了。”
對!牛彈琴 有一次,周恩來總理同國民黨政府談判。在我方義正詞嚴面前,對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說同我方談判是“對牛彈琴”!周恩來總理當即靈機一動,利用對方拋來的詞語,將計就計,巧妙地回敬了對方:“對!牛彈琴!”在這里,周恩來總理把對方拋來的”對牛彈琴”這個成語巧妙地進行了結構上的調整,變成了一個內涵豐富的“對!牛彈琴!”,從而既擺脫了困難,又迫使對方陷入無地自容的窘境。
2、同學們,讀書明理。課外請你們去閱讀《晏子春秋》這本書,你們會從晏子的身上有更多的收獲。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