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父愛之舟》優秀教案(通用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父愛之舟》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父愛之舟》優秀教案 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感受作者與珍珠鳥之間的那種和睦、信賴的境界,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感受作者與珍珠鳥之間的那種和睦、信賴的境界,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準備:
PPT課件心意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我們生活在鳥語花香的`世界中,鳥兒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人類的存在使鳥兒有了依托,鳥兒的存在,給我們的生活平添了許多情趣。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學習一首人與鳥和睦相處的贊歌——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珍珠鳥》。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同學們見過珍珠鳥嗎想看看嗎(出示圖片)再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詞語。
出示本課的生字詞,讓學生認讀:
一卷猜到撥開柜頂
相撞淘氣扭動伏案
信賴幽深愈發蓬松
指名讀,教師正音。
2、指導書寫“撥、案”
仔細觀察,和同桌說說這兩個字應注意的地方。
教師邊范寫邊指導,“撥”左窄右寬右邊注意與“犮”的區別。 “案”上下對正中間“女”的橫要寫的長,下面的“木豎稍出頭”學生描紅、臨摹。(教師提醒學生的坐姿)
同桌互評生字。
3、檢查句子朗讀
句子1: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晃動。(理解“神氣十足”)
句子2:看著這可愛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發出了一聲呼喚: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理解“不由自主”)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自由說。是的,課文講了珍珠鳥的外形特點及在“我”的愛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過程。
三、品讀課文。
過渡:同學們,馮驥才先生的散文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帶給我們美的享受,那這又是怎樣的一只珍珠鳥,讓作者開篇就如此情真意切的感嘆道“真好”。(板書:真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標畫出描寫珍珠鳥的句子,看看你能讀出它的哪些好,并在旁邊寫寫體會。
小結:是呀,珍珠鳥的憨態可掬,活潑可愛讓作者發出了如此感嘆!
四、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跟隨馮驥才先生認識了美麗可愛的珍珠鳥,也看到了珍珠鳥與馮驥才先生和諧相處的溫馨畫面,真好,其實感動不止在課內,我們更應該去廣闊的空間去尋找美,去創造美。
五、作業布置。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父愛之舟》優秀教案 2
梁啟超所倡導的“新文體”,具有“平易暢達”、“縱筆所至不檢束”、“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感情”等特點,這在本文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具體來說,有如下幾點值得特別注意:
1、類比、對比手法的嫻熟運用。
本文的類比、對比有兩大特點:一是不局限于一時一事,而是自始至終,一貫到底。可以說,類比和對比是全文意理建構的骨架。二是類比處處滲透、筆筆投射,對比多角度多層面,洋洋灑灑。
2、排比、設喻,連珠噴發。
語言形式是文章風格的重要體現。本文語言給人以滔滔滾滾之氣勢美,除總體上的平易暢達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設喻的連珠噴發。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較“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時,就一連用了幾十個排比句和幾十個比喻句。像這樣匯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和類比、對比、層進等表達手法于一體的語言形式,像這樣大面積連珠噴發的語言氣勢,可以說是梁啟超“新文體”的一個十分耀眼的特點。
3、激情滾滾,一氣呵成。
梁啟超的文章,得力于氣勢,而氣勢之來則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則得力于感憤之深重。有了真實、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氣,作者才能“縱筆所至不檢束”,“情”、“氣”所至自成妙文。
【教學設計】
1、能解釋下列詞語:惡、澌、硎、冤業、八荒。
2、能用現代漢語翻譯重點語句。
3、能運用比喻論證法和類比論證法來闡述道理。
4、能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
能運用比喻論證法和類比論證法來闡述道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課文
梁啟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學問家。“百日維新”失敗后,他流亡日本,創辦《清議報》,大力介紹西方近代資產階級政治學說,批判封建專制主義。《少年中國說》就是當時發表在《清議報》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響頗大,被公認為梁啟超著作中思想意義最積極,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視為自己“開文章之新體,激民氣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恥于當時中國之“老大”,對封建專制的黑暗腐敗深惡痛絕,對滿清統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惡痛絕,對國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對國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從內心爆發出一種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擊這一切令人厭惡的東西,并熱情呼喚一個充滿生機的“少年中國”盡快到來。這種昂揚的改革精神和深切的愛國情懷令人欽佩。
用老年人來類比“老大”的中國,用少年人來類比“少年”的中國,并從少年人必將取代老年人,認識到少年中國必將取代老年中國,這是進化論的觀點。這種進化論的社會發展觀,使梁啟超在極其黑暗、衰敗的時代,看到了一個腐朽王朝的必將滅亡,并充滿希望和信心地迎接新時代的到來,其積極因素不能抹煞。但進化論有待于發展為歷史唯物主義,否則,它就只能是社會改良主義的思想武器。梁啟超一生的`政治思想多有變化,這恐怕正是進化論觀點和改良主義思想在其社會改革實踐中得失消長的體現。對此,我們應當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另外,與進化論相聯系,他認為老年人一切都不好,青年人一切都好,這雖多半出于社會改革的宣傳鼓動,但思想方法畢竟簡單化、絕對化,亦當予以辯證看待。
二、個性化吟誦
請大家自由地吟誦《少年中國說》,然后相互評價。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要繼承這一優良傳統教法,落實到操作層面上,就是要突出誦讀的地位,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從而受到感染,獲得啟示。通過自吟、分段朗讀和表情讀等多種形式,以聲傳情,活化出鮮活的人物感情。)
三、自主翻譯
1、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自主翻譯課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交流翻譯的結果,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做上記號。
3、全班交流。
4、教師在全班交流過程中要適時點撥,和學生共同商量出需要重點掌握的詞語和句子。
(翻譯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自我學習中發現問題,通過自學、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變老師“滿堂灌”為學生“自己喝”,引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四、個性化感悟
剛才大家誦讀了《少年中國說》。讀書,要為我所用,要從中獲得感悟,獲得啟示。下面希望大家多角度談出各自獨特盼讀書感受。
(思維一旦被激活,生生之間又相互啟發,鮮活的感悟就會異彩紛呈。個性化感悟就是要為展示學生對文本原生態的理解提供平臺。同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第二課時
一、個性化品讀
師生共同探討本文的特點,最后擬定品讀的提綱,分小組探究答案。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欣喜地發現,一旦放開束縛學生思維的繩索。就會激發出他們智慧的火花。學生很快就分成主題探究、語言品味兩1個大組。展開了討論。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在一邊坐視不理,而應和學生一起討論,提醒學生探究時不要架空文本,應從文本中去找答案。)
二、交流小組討論結果
要能允許有不同的觀點存在,但要求學生能從文中找到依據或聯系時代背景解讀。有疑點的地方全班共同商討。
三、個性化論壇
課文中把老年與少年、封建古老的“老大中國”與大有希望的“少年中國”作對比,極力贊頌少年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針砭老年人消極保守的思想。有人認為,梁啟超的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偏激的。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個性化論壇是自由表達、思維碰撞的平臺,是個性化感悟的具體展開。在這里,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依據;在這里,聽與說雙方互動,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在具體的交際情景中進行;在這里,有個性的張揚、情感的流露。形成了學生個人獨特的價值判斷。)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父愛之舟》優秀教案 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蠶繭、考試、糖葫蘆、暑、煮”等詞語。
3. 借助文字想象畫面,說說我的夢中出現了哪些場景。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蠶繭、考試、糖葫蘆、暑、煮”等詞語。
2.借助文字想象畫面,說說我的夢中出現了哪些場景。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討論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關于母愛的文章,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了自己的母親;也學會感恩母親。那你們的父親對你們的愛,你看到了嗎?與母親的愛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請大家想一想,說一說。(預設:父親的愛,含蓄······)說的都非常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有關父愛的文章吧,看一看作者的父親是否和我們的父親一樣。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1)大聲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圈出標注不理解的詞。
(2)小組朗讀互相糾正、交流詞語的含義。
(3)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眼中的“父親”是什么樣子的。
(4)課文圍繞父親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出示生字促成的詞。采用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方式進行朗讀。
(2)朗讀中,重點指導“蠶繭、考試、糖葫蘆、暑、煮”等詞語的讀音。
(3)指導“暑”的寫法和筆順。
(4)課文寫了“我”在夢中夢到了兒時的`場景,父親為“我”付出了很多,也表達了對父親的感激和愧疚。
(5)說說你最喜歡那部分內容,簡介原因。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根據課文內容,說說“我”夢中都出現了哪些場景。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標注。
1. 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句子,并作簡單的批注。
2.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 小組交流,取長補短
4. 全班交流,引導提升。
預設一:買枇杷,住旅店。
父親是如何給“我”買枇杷的?
從哪里能看出父母的辛苦?
父親對“我”寄予厚望,總會及時送我去學校,給“我”添置裝備。住旅店,也是選擇最便宜的房間,卻發生了什么事?
父親面對我,又是什么樣的表情和心情?父親心理會想些什么?
這時候的“我”,又是怎么做的?作者小時喝又是個怎樣的孩子?
從哪里,你感受到了父愛?
指導朗讀,注意語氣。
預設二:吃豆腐腦,玩萬花筒。
來到廟會,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小孩子都是愛吃的,看到琳瑯滿目的食物和玩具,“我”卻不忍開口。為什么?
午飯又是如何解決的?父親又是怎么做的?豆腐腦,他吃了嗎?
玩具,父親想給他買嗎?為什么沒有買?最后又是怎么做的?
你和爸爸媽媽出門玩,看到吃的和玩的,又是怎么做的?
從哪里感受到了父愛?
預設三:父親雨雪天氣背我。
邊讀邊想象畫面,在有雨有雪的天氣,出行不便,父親是怎么做的?
我在父親的背上,內心又有什么樣的感受?
這里為什么提到了母親的陪嫁“汗巾”,有什么作用?
你有從哪些地方看出了父愛?
5. 采用范讀、齊讀等形式進行朗讀,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父愛之舟》這篇課文,知道了“我”在夢中,夢到了父親賣蠶繭給“我”買枇杷、住旅店、給我買豆腐腦、給我做萬花筒以及父親雨雪天背我上學等事情,感受到父親對“我”無聲的愛,我對父親也有說不盡的感激。那在“我”的夢中,還會有哪些難忘的事呢?我們下節課繼續討論。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搜集吳冠中的其他文章,閱讀。
六、板書
父愛之舟
買枇杷住旅店
吃豆腐腦玩萬花筒
背“我”上學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父愛之舟》優秀教案 4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通過課文別有情趣的語言文字,感受父愛的偉大以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3.聯系課文內容,說說為什么以“父愛之舟”為題,并學會感恩父母。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父愛的偉大以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為什么以“父愛之舟”為題,并學會感恩父母。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討論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喚醒舊知:
1.課件出示生詞“蠶繭、考試、糖葫蘆、暑、煮”等。
采用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進行朗讀,鞏固生字詞。
2.指名說說上節課文學習的主要內容。
學生互相補充
師總結:“我”在夢中,夢到了父親賣蠶繭給“我”買枇杷、住旅店、給我買豆腐腦、給我做萬花筒以及父親雨雪天背我上學等事情,感受到父親對“我”無聲的愛,我對父親也有說不盡的感激。
二、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學習課文6-10小節
1. 出示任務:
1)默讀課文6-10小節,邊讀邊想象畫面。
2)還有哪些場景,讓我淚灑枕邊?圈畫相關語句,并做簡單的`批注。
2.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 小組互學,取長補短。
4. 全班交流,引導提升。
預設一:心酸的哭了。
1)這段文字,你喜歡哪些詞句?簡要說說原因。
2)邊讀邊想象畫面,“我”為什么心酸?我心底會有什么樣的想法?
3)這里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心酸的滋味,湊錢很艱難但是全家都愿意把錢花我身上;感受到父親對我的關愛,也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很沉重)
4)為了回饋家庭,我做出了怎樣的努力?有怎樣的收獲?
預設二:父親劃船送我上學。
1)為什么選擇劃船?這里第二次提到借船,你感受到了什么?
2)這時候,父親和姑父輪流為我搖船,卻讓“我”去睡覺,能睡著 嗎?你覺得“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3)為了維護“我”的自尊心,父親又做了什么?(預設:船不靠靠近學校就停)
4)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考取了。你能想象到,父親看到錄取通知書的樣子嗎?
5)這里第三次提到了姑父的船,作者也是位非常出色的畫家,把這船畫出來了。這船為什么出現這么多次?和課文題目有什么關系?
6)課文為什么以“父愛之舟”為題?(預設:小船作為全文的線索,出現的頻率高,這船也是情感的載體。承載了父親的愛與無盡的期盼,也承載了我對父親的無限感激之情。緊扣文章主題,突出父愛的偉大)
預設三:父親為我縫補棉被。
1)你們家如果出現縫補的工作,一般都是誰來做?
2)在這里,父親也承擔了母親的職責,艱難地為我準備行囊。父親有怨言嗎?他在縫補時,會對“我”說些什么?
3)我面對父親的背影,又有何感受?他會對父親說些什么?
4)為什么姑爹地小船那么親切,那么難忘?
5)“我什么時候能夠用自己手中地筆,把那只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就好了”,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作者對父親怎樣地情感?(預設:父愛深沉,偉大,無限感激)
6)作者回憶了這么多難忘的場景,哪個場景給你印象最深?為什么?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父愛之舟》這篇課文,知道了作者自小家境貧寒,但是父親一直用他地愛給我溫暖。他在回憶中也不斷涌現無數讓人難忘的場景,無不在訴說著父愛的偉大和無私。希望同學們留心觀察,認真體會父母對大家的愛,及時回應,懂得感恩。
四、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搜集吳冠中的畫,課后交流。
五、板書
父愛之舟
心酸哭泣
劃船上學
縫補棉被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父愛之舟》優秀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從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3、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
在字里行間感悟深沉的父愛。
三、教學難點
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四、教學方法
情感引入法、啟發式教學、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課時
兩個課時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小游戲:猜猜畫的名字(羅中力先生的代表作品)
過渡:這副畫作是著名畫家羅中力先生的畫作,名字叫父親。
父親是我們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人物,無數的藝術家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贊頌著他們,欣賞完畫作之后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關于父親的歌曲。
一、激趣導入
導入視頻音樂《父親寫的散文詩》
師;歌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父愛像傘為我們遮風擋雨
父愛如山無言但堅定......
過渡:看來在創作者的心中,父親的形象是永難磨滅的。那么在文學作品中又是怎樣描寫父愛的呢?接下來讓我們走進文學作品《父愛之舟》去細細的品味吧!
1、板書課題
2、作家簡介
吳冠中是我國杰出的畫家,優秀的散文家,讓我們來學習他的回憶性散文《父愛之舟》齊讀課題
二、感悟新知
1、課件出示開頭和結尾(男、女分讀)
2、通過標紅的兩個詞語你知道了什么?
生: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夢中。
生:文章采用了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師過渡:是的文章結構完整。那還記得作者都夢到了哪些場景?請同學們依次說說夢中的7個場景內容。
師過渡:一幕幕的場景,還原了一個個故事的情境,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全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卻都飽含著深深的父愛。讓我們一起走入場景,在字里行間感悟父愛的內涵。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統計了我們班同學印象最深的場景排行榜,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湊學費鋪床被、逛廟會糊萬花筒、送上學縫棉被。
3、讓我們首先走入排名第一的湊學費鋪床被。自由讀課文第6自然段,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父愛?勾畫下來。(課件出示6自然段)
師:當你看到“湊”字的時候你會想到哪些帶“湊”字的詞語。
(湊足、七拼八湊、東拼西湊)
過渡:父親為了給我湊學費糶稻,賣豬,要是還湊不夠,父親還會怎樣湊?(想象畫面)
生:向別人借錢(低聲下氣的湊)
賣家里的生活用品(傾盡全力的湊)
賣房子(傾其所有的湊)
師過渡:為了給我湊學費,父親付出的實在是太多太多。我們抓關鍵詞“湊”想象父親東奔西走湊錢的畫面,感受到父親是多么的不容易。在吳冠中的記憶中當時家里的錢很緊,緊到什么程度呢!讓我們來看一則資料。(課件出示資料鏈接)
4、同學們試想一下家里的錢都給我了誰就沒有錢怎么樣?
家里的錢都用在我身上
——沒有錢——
師過渡:家里都這么困難了還要把錢花在我身上支持我讀書,因為只有支持我讀書我的未來才會有希望。
5、同學們此時此刻你體會到獨愛是什么?
生:關愛,支持......
自行寫在小船上
小結:我們通過聯系生活感受到父愛的內涵,本段中還有哪些句子也讓你體會到父愛(抓細節)課件展示
......我第一次心酸的哭了
6、想想這個時候的吳冠中心中想到了什么?心中如此的悲痛竟流下了眼淚。(不舍、心疼、感動、愧疚、擔憂、倍感壓力)
師過渡;背負全家人的希望,所以我要好好學習,我要努力地實現父親的心愿。心中的不舍、感動心疼倍感壓力愧疚擔憂,所以吳冠中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課件出示)
......哭......哭......哭
這是以往截然不同的哭,這是一張新滋味了。
(播放音樂,走進吳冠中的內心去)......新滋味
三、板書小結
走入場景抓細節抓關鍵詞想象畫面聯系生活,我們感受到這份深沉的父愛,明白了父愛就是支持、關愛、關懷、理解
四、自主探究
師:接下來讓我們走進其余兩個音響深刻的場景。運用學到的`方法在字里行間體會父愛。
1、出示自主學習提示學生交流
2、逛廟會糊萬花筒、送上學場景
3、你從哪些句子體會到父愛?請把它劃下來。
4、你體會到父愛的詞語批注在旁。
師出示重點段4自然段,運用什么方法體味
關心孩子內心世界的父親
五、學習“縫棉被”場景9自然段
師:用聯系生活的方法了解到通常縫補之事大多是女子做的事,但父親卻將生活中的瑣碎之事做了,既當爹又當媽。(課件出示關鍵句)
師:這個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背影?(課件出示句子)
這個彎腰低頭縫補的背影會讓你想起哪一首古詩?(課件出示:游子吟)
過渡:父親也有著詩中母親的背影,父親的恩情我們作為兒女的永遠也報答不完的,文中的哪句話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課件出示句子)
小結:無形的父愛是畫不出來的,父親的恩情是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的
如果讓你再次回到夢中以上幾個場景中,你想對父親說點什么?請寫下來。
七、合作探究
1、想一想:那么多場景,那么多的,為什么作者單單把“舟”作為題目的一部分?
2、議一議:小組內交流匯報。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父愛之舟》優秀教案 6
【教學目標】
1.認識“繭、棧”等14個生字,會寫“蠶、掀”等字,會寫“漁船、報考”等詞語。
2.默讀課文,能說出“我”夢中出現的難忘的場景。
3.理解課文題目的含義。
【教學重點】
能說出“我”夢中出現的難忘的場景,理解課文題目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說出“我”夢中出現的難忘的場景,理解課文題目的含義。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導學單。
【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著名畫家吳冠中一生特別喜歡畫小漁船,他不僅把小漁船畫在他的畫中,還寫進了他的文章里。吳冠中為什么對小漁船情有獨鐘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父愛之舟》,去尋找答案。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魯迅的故鄉》等。中國畫代表作有《春雪》《獅子林》等。
2.自學任務
教師明確要求:聽讀課文,借助已有經驗自學生字詞,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每一部分講了什么內容?
3.初讀反饋
(1)隨文識字:字詞檢測,讀準字音。
繭(jiǎn)子枇(pí)杷(pɑ)小客棧(zhàn)冤(yuān)枉(wɑng)
恍恍惚惚(hū)高蹺(qiāo)蚌(bàng)精偏僻(pì)委(wěi)屈
糊(hú)啟迪(dí)者扎(zā)緊褲腳撩(liāo)起扎(zā)在腰里
出嫁(jià)繳(jiǎo)飯費糶(tiào)稻榜(bǎng)搖櫓(lǔ)
兼(jiān)嘲(cháo)笑魯(lǔ)迅枕(zhěn)邊
點撥:
①在讀詞語“枇杷”“冤枉”的時候,后一個字要讀成輕聲。
②要根據字義讀準多音字。“扎緊褲腳”“扎在腰里”中的“扎”讀“zā”,“糊了一個萬花筒”中的“糊”讀“hú”。可出示認讀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多音字。如,認讀“扎褲腳、扎針、掙扎、包扎、糊風箏、糊弄、黑糊糊、糊涂”中的“扎”和“糊”。
(2)集中識字: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jiǎn zhànyuānwǎnghū qiāopìdíjià jiǎo bǎng jiān cháo zhěn
繭棧冤枉惚蹺僻迪嫁繳榜兼嘲枕
預設:
a.可以結合圖片識記。如,“繭”。
b.加一加來進行識記。如,“木+王=枉”“辶+由=迪”“木+旁=榜”“口+朝=嘲”。
c.換一換來進行識記。如,“沈-氵+木=枕”。
(3)學生交流不理解的詞語。
提示: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圖片理解“泥灶”“烏篷船”“搖櫓”;結合會意字的特點理解“糶”就是“把米賣出”的意思,“糶稻”是“把稻米賣出”的意思。結合資料理解“初小”“高小”的意思——民國時期,初小指小學1—4年級;高小指小學5—6年級。
設計意圖:高年級的字詞學習要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對容易出錯的地方要加以指導。這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且能提升指導的針對性。
(4)引導學生關注文章首尾,厘清層次。
①過渡:季羨林先生在談到寫作時說,在文章的結構方面,最重要的是開頭和結尾。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也要關注開頭和結尾。
②讓學生讀首尾兩段,提問:你發現了什么?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預設:文章開頭和結尾都是寫“夢醒”,首尾呼應;中間部分寫的全是夢境,回憶了自己與父親在一起的歷歷往事。
③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將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點撥并相機板書: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我”剛從夢中醒來。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回憶和父親在一起的一個個生活場景。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再次寫“我”夢醒,照應開頭。
設計意圖:根據課文表達特點,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結構,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理清脈絡,為深入分析文章做準備。
三、問題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務
默讀課文第2—9自然段,并借助導學單梳理作者夢中的場景。
導學單
2.過程安排
(1)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勾畫出每個場景中的關鍵詞,可以結合關鍵詞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填在方框里。
(2)小組內交流,互相補充。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場景間的內在聯系。
3.探究活動
(1)全班交流。學生按作者的敘述順序匯報文中的場景,師生共同明確導學單的填寫。
導學單
教師適時將七個場景板書到黑板上:添桑葉、買枇杷——花錢住旅店——逛廟會——背“我”上學——湊錢為“我”繳學費——熬夜搖櫓送“我”報考——為“我”縫補棉被。
點撥:教學時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學生可能出現對“場景”把握不準的情況,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發現除了第7—8自然段意思連接緊密,為一個場景外,其他每一段為一個場景,并且每個場景都是緊緊圍繞“父愛”來寫的。二是讓學生說場景大意時,要求能用完整、通暢的句子表達,不要強求學生用特別簡短的詞語概括。
(2)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場景間的內在聯系:黑板上的這七個場景,如果讓你按一定的順序擺放,你會如何擺放?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
①可把七個場景按時間順序擺成一條線,因為作者的回憶是按照一定順序寫的。如:讀初小的時候——考取了鵝山高小——報考無錫師范——考取了,父親送“我”去入學。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敘述很有條理。
②可把七個場景分成兩類,橫著擺成兩排。因為前三個場景是和生活有關的,后四個場景是和“我”上學有關的。
③可把七個場景擺成“心”形,因為每個場景都是圍繞父愛來寫的,都滲透著父親對“我”的愛,“父愛”就像一條看不見的線貫穿著所有的場景。
④可把七個場景按順序從低到高擺成“階梯”狀,因為作者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父親的陪伴和付出,是父愛陪伴著作者一步一步成長的,父愛是成長的“階梯”。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務
文章所有的場景都是圍繞父愛來寫的,可題目卻是“父愛之舟”。作者為什么把父愛跟“舟”聯系在一起?
2.探究方法
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文中關于“小漁船”的句子,邊畫邊思考,并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3.探究活動
(1)“小漁船”在文中出現了多次,父親在小漁船上為作者做了什么?
預設:作者報考和上學總是離不開小漁船,父親在小漁船上搖櫓、做飯、縫補棉被,這一切都是為了省吃儉用供作者上學。
(2)全班交流:課文為什么以“父愛之舟”為題?
預設1:通讀課文后,我知道“舟”指的是“小漁船”。“小漁船”在文中出現了四次,不僅貫穿了全文,而且還把往事串聯在一起,是本文重要的線索。
預設2:我從第3、8、9自然段中知道,父親總是用“小漁船”送作者報考、入學,還在上面為作者做飯、縫補棉被。作者的成長離不開小漁船,更離不開父愛。
預設3:從第9自然段中我知道,作者想起小漁船就會想起父親,哪里有小漁船,哪里就有父親的身影。在作者心中,父愛和小漁船已經融為一體,成為作者永遠難忘又溫暖的回憶。
教師總結:“父愛之舟”這個題目既作為文中線索,串聯課文內容和結構,又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揭示了文章的主題,也承載著作者對父親的思念感懷。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后第一題,找出作者夢中出現的場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同時聯系全文,理解課題的含義。
四、生字書寫
1.組織學生交流容易寫錯、寫不美觀的字。
預設:
(1)“蠶、畢、煮”都是上下結構。
蠶:上兩橫宜短,撇捺舒展開張,“蟲”口扁,大小適中,豎畫居框正中。
畢:下部“十”字的橫要長,托住上面的“比”。
煮:“老字頭”的“丿”是長撇,下面的部件要寫在“土”字的正下方。
(2)“枕”是左右結構。“丿”要穿插和避讓左邊的部分。
2.學生練習書寫,師生共同評價。
3.教師對書寫不正確或不美觀的生字進行示范指導。學生再次練習書寫。
設計意圖:高年級的字詞學習要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對容易出錯的地方要加以指導。這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且能提升指導的針對性。
五、課堂小結
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詞,梳理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并通過導學單概括了作者夢中的生活場景,通過關注課文內容,理解了課題“父愛之舟”的含義。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沉穩內斂,不易察覺,真是這樣的嗎?下節課,我們再深入課文學習,在一幕幕生活場景中去感受那濃濃的父愛!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注意書寫規范、美觀。
2.品讀課文《父愛之舟》,感受濃濃父愛。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父愛之舟》優秀教案 7
【教學目標】
1.借助“拍鏡頭”活動,品味印象深刻的場景,體會深切的父愛。
2.理解部分語句的含義。
【教學重點】
借助“拍鏡頭”活動,品味印象深刻的場景,體會深切的父愛。
【教學難點】
借助“拍鏡頭”活動,品味印象深刻的場景,體會深切的父愛。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提問:作者以夢境的形式回憶了哪些難忘的生活場景?
預設:作者以夢境的形式,回憶了父親賣了繭子便給“我”買枇杷吃、住旅店被蟲咬時父親想為“我”換房間、和父親逛廟會,還有關于上學的幾個場景:雨雪天背“我”上學、湊錢繳學費、送“我”報考師范、為“我”縫補棉被等場景。(相機板書七個生活場景)
2.過渡: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父親早已去世,只留下記憶中一幕幕難忘的生活場景,“動人心者莫過于情”,讓我們走進這些生活場景,細細體會其中蘊含著的情感吧!(板書:父愛之舟 生活場景)
二、問題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務
假如你是攝影師,要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拍下來,你最想拍哪些鏡頭?拍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過程安排
(1)學生思考后,全班交流拍攝時的注意事項。
(2)學生根據自己想拍的場景,組成活動小組。
(3)小組匯報,展示交流鏡頭里的“父愛”,教師相機指導、點撥。
3.探究活動
(1)學生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梳理拍攝時的注意事項:
①要認真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當時的畫面來拍。
②要把細節凸顯出來,可以通過特寫鏡頭來表現人物的情感。
③要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語進行想象,豐富畫面內容。可以拍靜態的鏡頭,也可以拍動態的鏡頭。
④文章沒有語言描寫,可以在拍鏡頭時加上內心獨白。
(2)學生根據自己想拍的場景,組成活動小組。
教師提出小組活動要求:
①再次細讀文本,用心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
②小組圍繞選定的場景,討論交流:打算拍什么樣的鏡頭?要突出哪些細節?為什么要拍這些?
(3)小組匯報,展示交流鏡頭里的“父愛”,教師相機指導、點撥。
拍攝“添桑葉、買枇杷”場景的小組匯報
①學生匯報要拍的鏡頭。
a.預設:
鏡頭:父母半夜起來添桑葉和父親賣了繭子給“我”買枇杷吃的鏡頭。
理由:從“父親和母親在半夜起來給蠶寶寶添桑葉……”中,可以體會到父母養蠶很艱辛,那么辛苦掙錢卻愿意給“我”買枇杷吃,可見父親對兒子的愛。
b.提示:由于生活和時代的不同,學生可能不知道養蠶的辛苦,教師可以相機補充相關資料。
資料補充:你聽!“沙沙沙”……那是蠶在大口大口地吃桑葉。你看!一匾又一匾的蠶,每天要吃多少桑葉。每一片桑葉都要擦干凈,剪成碎塊均勻地撒在匾里。大量的桑葉,重復的手工,每次都要耗費不少時間。還要給蠶清蠶沙、把蠶捉到麥稈扎成的山上、摘繭子。
c.提問:根據剛才的材料,如果讓你補充一些鏡頭,你會補充什么?又有哪些體會?
預設1:可補充擦桑葉、清蠶沙、把蠶捉到麥稈扎成的山上、摘繭子這些鏡頭。
預設2:父母養蠶那么累,掙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可父親“每年”賣了繭子“便”給“我”買枇杷吃,沒有絲毫舍不得,從中可感受到父親很愛“我”。
②小結:這一個場景作者用的筆墨不多,只有兩句話,還有兩個省略號,但是通過資料的補充,我們會有更深入的感受。
拍攝“逛廟會”場景的小組匯報
①學生匯報要拍的鏡頭。
a.預設:
鏡頭1:廟會熱鬧的景象。
理由:讀到描寫廟會熱鬧的部分,我好像看到了一個小孩子在廟會上看到各種各樣糖果點心、雞鴨魚肉時的饞樣,還有面對琳瑯滿目的玩具時的戀戀不舍。
b.追問:這些熱鬧的場景和父愛有什么關系呢?
預設1:作者寫廟會的熱鬧,是因為自己對當時的場景記憶深刻,他記住的不僅是廟會,還有父親的愛。
預設2:廟會上琳瑯滿目的小吃和父子倆吃涼粽子形成了對比,從中可以感受到“我”家境的貧困。盡管家里沒錢,可父親還是給“我”買了碗熱豆腐腦,這也讓人感受到深深的父愛。
c.預設:
鏡頭2:父親回家后用幾片玻璃和彩色紙屑等給“我”糊萬花筒。
理由:父親雖然買不起玩具,但想盡辦法給“我”做玩具,從這里可體會到父親對“我”的愛。
d.提問:如果你是父親,會有怎樣的內心獨白?如果你是作者,又會有怎樣的話對父親說?
預設1:父親的獨白——看到孩子在廟會上期盼的眼神,我知道他是多么想要一個玩具。但是家里窮,買不起,那就給他做一個吧,不能委屈了孩子。
預設2:“我”的獨白——我很想要一個玩具,但是知道家里窮,父親平時已經節省到了極點,怎么還能讓父親花錢給我買玩具呢,還是不要了,別難為父親。
預設3:“我”的獨白——我太喜歡父親給我做的萬花筒了。父親不想讓我失望,盡自己的能力滿足我,這個萬花筒對我來說是最珍貴的。
②朗讀這一部分,再次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父愛。
拍攝“湊錢為‘我’繳學費”場景的小組匯報
①學生匯報要拍的鏡頭。
預設:
鏡頭1:父親糶稻,賣豬,四處湊錢、借錢的動態畫面。
理由:從這一自然段的“家里糶稻,賣豬”“湊”來的學費中可以看出家境的貧困。拍攝這些畫面,更能讓人體會到父親的不易。即使這樣艱難,父親還是愿意“把錢都花在我身上”,供“我”上學,可見父親對“我”的愛和希望。
鏡頭2:“我”站在校園里,看著父親遠去的背影,偷偷地哭了。
理由:我關注了“我偷偷哭了”“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新滋味”等詞句。看到父親遠去的背影,拿著他湊來的學費,想起往日父親的辛勞和節省,“我”的心中五味雜陳,忍不住哭了,這個畫面可以體現“我”的感激和愧疚。
②追問:“我”偷偷哭了,如果此時加上內心獨白,作者會說些什么呢?
預設:
a.拿著父親湊來的錢“我”真想哭,那是父親辛苦掙來的血汗錢,那是家里的吃飯錢。現在稻也糶了,豬也賣了,家里值錢的東西都賣了,家里人怎么辦呢?(擔憂)
b.父親平時已節省到極點,現在每學期都要為“我”湊錢繳學費,他一定會更加節省,一家人的生活也肯定會更艱難。家里人為“我”作出這么大的犧牲,“我”感到很愧疚。(愧疚)
c.父親明明知道給“我”湊錢上學后,家里的生活會很艱難,卻依然竭盡全力支持“我”上學。(感動)
d.家里這么艱難才湊夠這些錢,“我”一定要盡最大努力好好學,用好成績回報父母。(感激)
③小結: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想象當時的畫面,走進人物的內心,能更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感受到父親對作者深深的愛,鏡頭也就能拍得感人。
④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再次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
(4)其他小組交流他們拍攝的鏡頭。
點撥: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如果一邊讀一邊抓住關鍵詞,想象場景,體會細節,并結合生活經驗,把自己當作作者去思考、去感受,就能更好地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情感。
設計意圖:“拍鏡頭”的活動旨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就著“鏡頭”說“理由”,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會,可使“活動”與“情感體驗”“語言表達”合為一體。其中,“添桑葉、買枇杷”這個場景在文中作者著墨不多,但是依然體現了濃濃的父愛。在學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停一停,根據學情適當補充資料,可促進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務
自由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思考:通過“我什么時候能夠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那只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就好了”這句話,作者想表達什么?
2.過程安排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小組交流這句話中所蘊含的情感。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歸納。
3.探究活動
(1)引導:作者是著名畫家,一生酷愛畫船,課文中的兩幅插圖都畫著小船,但是在這里卻發出這樣的感嘆,他真正想表達的是什么呢?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理解。
(2)全班交流。
預設:
①“什么時候”“能……畫出來就好了”這些語句說明作者感到非常遺憾,即使他是享譽世界的畫家,也畫不出那載著父愛的小船。
②作者內心充滿了悲傷。他想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可父親已經去世,真是“子欲養而親不待”。
③作者表面上是在說畫小船,實際上是在表達對父親的懷念和感恩之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深沉的父愛是報答不完的。
(3)小結:父親的愛,沒有那么驚天動地,卻蘊含在一件件普通的、瑣碎的小事中。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父親已經永遠離開了他,只留下一幕幕難忘的生活場景,只留下無盡的懷念與感激,如滔滔河水綿延不盡。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父愛之舟》優秀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會認“棧、冤”等12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萬化、紙屑”等詞語。
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并從中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難點: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通過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父愛之舟》。
讀文識字:學生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認識生字新詞,教師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哪幾件事,從這些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并畫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再讀課文,理清脈絡:學生分小組討論,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教師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
布置作業:學生背寫課文的生字,繼續閱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教師聽寫上節課所學的.生字詞,回顧上節課內容,說說在“我”的夢中出現了哪些難忘的場景,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品讀感悟,體會父愛: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父親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父親的情感,感受父親對“我”的愛;再找出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體會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領悟寫法:教師引導學生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總結全文,升華主題:教師總結全文,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意,升華主題。
布置作業:學生完成課后練習題,寫一篇關于父愛的作文。
四、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情感,感受父愛的深沉和偉大。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學會感悟。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父愛之舟》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語文《父愛之舟》教學反思范文通用(通用11篇)11-21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優秀02-16
《父愛之舟》說課稿通用04-07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優秀08-28
部編本五年級語文上冊《父愛之舟》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2篇)11-15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29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