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教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會用“屹立”、“郁郁蒼蒼”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你都到過哪些地方?又想去哪些地方? (板書:黃山)
2、你對黃山了解多少?談你的感受?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的松樹。(板書:奇松)
3、根據課題提出問題。
(二)自讀課文:(出示自學要求)
(三)檢查學習情況:
1、檢查生字:出示生字:(略)
2、指名朗讀課文,即時評價。
3、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課文中介紹了黃山的那些特點?重點寫了哪一點?
(2)文中寫了哪些松樹?是在哪一節寫的?
(3)每小節主要寫了什么?
第一段: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
第二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
第三段:千字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美。
(四)學習第一段。
1.這一節有幾句話?你從這兩句話中知道了什么?(理解“四絕”“情有獨鐘”)
2.第一句中是怎樣引出黃山的?第二句與第一句有什么聯系?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節。
(五)引讀迎客松,自學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圖片。
2、請同學們自讀這段文字,并結合邊上的圖,你能從哪些句子和詞語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3、學生交流討論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詞語。
4、聽你們背誦,真是一種享受。
5、歸納學習迎客松的方法。
6、用剛才學習迎客松的方法學習另外兩種松,四人小組進行討論,然后把你較喜歡的一種介紹給大家。
7、學生介紹另兩種松,說出奇,并讀出奇,最后熟讀成誦。
五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法,激發了解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學習過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應的寫作手法。
2.激發學生熱愛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
2.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
教學時數
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侯、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燦爛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學生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并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么看了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預測:
(1)什么是絲綢之路?
(2)那是一條怎樣的路?
(3)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課外與課內結合,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問題。這些都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想,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這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感性的認識。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寫了陜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闡明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最后遐想不同兩國互贈禮品的友好場面)。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第1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
(1)絲綢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門外。
(2)由這幅巨雕,聯想到當年絲綢之路的商旅不絕的場面。
(3)抓住精神飽滿、栩栩如生、滿載貨物、商旅不絕等詞語想象當年絲綢之路的絡繹繁華的場面。
(4)指名讀這一自然段。
學習2―13自然段:
1.默讀課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作者在遐想古絲綢之路上與安息國互贈禮品的那一幕,你感受到了什么?絲綢之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哪里感受到的,劃一劃,讀一讀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不計其數”“浩浩蕩蕩”“夾道歡迎”“一片歡騰”等詞中,體會安息國歡迎場面的隆重。
(2)從兩國使者的互贈禮品的場面描寫,體現了這條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來之路。也體現了這是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之路。
(3)張騫的兩次出使西域,奠定了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使他們能夠互通有無,贊揚了絲綢之路,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通過這一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想象到絲綢之路的熱鬧與繁華的場面,感受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4.指導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內容,邊讀邊想象當時那種熱鬧繁華的場景。體會絲綢之路的偉大意義。
5.同學們在課前收集資料的時候,已經了解到張騫在開發絲綢之路是歷盡了千辛萬苦,但可以說他創造的是一條偉大的路,那么,此時的你,面對這偉大的創舉,最想說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學交流一下,并說出來。
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省略的內容會是什么?
這不盡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來想象一下,說一說,并寫下來。
四、體會寫法感讀課文
1.讀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體會到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在體會一下文章的首尾與中間一部分的聯系。
3.再一次品讀全篇,感受絲綢之路的偉大歷史意義。
五、師生總結,明確文章主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六、置留作業,激起熱愛西部之情
絲綢之路給我國的經濟帶來許多好處,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對絲綢之路了解多少,把他們不知道的講一講,他們會夸獎你的。
練習設計
1.請你仿寫文中這樣的詞語。
如栩栩如生、( )( ) ( )( )
( ) ( )( ) ( )( )。
2.望著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1)畫出句子中的有關聯想的內容。用────標出。
摹寫句子:
(2)望著高高的五星紅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導游,你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絲綢之路嗎?現在你就帶著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們介紹一下。把你的導游詞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級語文教案3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朗讀課文,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課前準備
1.搜集一些有關鯨的文字、圖片或錄象.
2.有生字、新詞和重點語句內容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出示鯨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種動物嗎?你們對它有什么了解嗎?請和同桌談一談,自由發言.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鯨》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你對鯨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學習生字,讀順課文
自由讀課文,認準本課生字,不認識的字解決.有些字的音容易讀錯,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寫的字11個,注意重點指導容易寫錯的字.如:“肺”字右邊不是“市”,而是“市”,右半邊的筆順是一、廣、斤、市.
認識生字后再讀一遍課文.看看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畫出來,一會兒提出來大家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么?指名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的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對鯨有了哪些了解?
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自由讀第l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后讀一讀.指名匯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從這兩個數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這段話中還有描寫鯨很大的數字嗎?
出示句子: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
自己試著讀一讀,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舉數字方法來說明的好處.
你還從哪兒看出鯨很大,把有關語句讀一讀.自由讀第1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
小結寫作方法:作者運用了作比較和舉數字的方法把鯨的大描寫的非常具體.
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舉數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試著用舉數字的方法說明一事物.
第二課時
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學生匯報:我們鯨在很遠古的時代,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境發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并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快速讀第3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匯報,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把這些讀給大家聽一聽.
鯨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魚,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習性方面又有什么特點呢?默讀4~7自然段,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課文從吃食、呼吸、睡覺、生長這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鯨分為兩類,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有什么不同嗎?自由讀第4、5自然段用“——”畫出須鯨的生活習性;用“~~~~~”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填好表后在小組內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點)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共同點 都吃魚蝦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從鼻孔噴氣須鯨 小魚小蝦吞進吃的多 噴出的水柱垂直細高齒鯨 大魚海獸咬住兇猛 噴出的水柱傾斜粗短
鯨在睡覺時是什么樣呢?學習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鯨睡覺的樣子,并把它畫下來.
輕聲讀一讀第7自然段,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么?
回顧內容,朗讀記憶
我們對鯨的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看看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下來.
出示資料,延伸擴展
出示“資料袋”的內容,自由朗讀,談談感受.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著同學們去探索.布置同學搜集課外資料,以“鯨的自述”為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五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二、介紹作者
蕭紅的《呼蘭河傳》,就是對故鄉的一本回憶錄。也就在寫完后的一年,這個女子就從世間消失了,只有31歲。但她把她對鄉土農家的愛戀,把她對生活的嚴肅思考,傳達給了她的讀者,世世代代的讀者。在《呼蘭河傳》里,她用了許多的文字寫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點描寫了家里的園子,她稱它為祖父的園子,自己的后花園。為什么她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這個園子給童年的蕭紅留下了什么呢?讓我們隨著作者美好的回憶,走進她魂牽夢繞的祖父的園子。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學課文:
請按閱讀要求默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作批注。
2、檢查自學:
自學生字,生詞的情況。
四、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1、這篇文章中的哪些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
2、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么樣的,你是從哪體會到的?
3、請默讀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這一段寫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學生交流、匯報。
五、感情朗讀,積累語言
讀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把他背誦下來。
六、課外延伸
師讀《呼蘭河傳》的另一個關于園子的片段,學生談感受,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童年的快樂。
七、總結全文
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純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畫,絢麗多彩;童年是一首詩,耐人尋味。讓我們齊聲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五年級語文教案5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體會他的偉大人格。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一艘名為“諾曼底”號的郵船在夜晚航行時被撞開一個大窟窿,情況萬分危急。船上會發生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九課。
板書:9*“諾曼底”號遇難記
二、整體感知
1.看誦讀動畫,進入意境,感受故事內容。
2.自己讀課文,繼續感悟。
3.初步交流。
(1)讀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說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說說還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三、深入學習
1.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2.小組交流。
3.匯報探究結果。
“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
(1)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讀船長的這番話。
(2)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效果怎樣?
(3)船長采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樣?
看圖,理解“這尊黑色的雕像”:
(l)“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
(2)反復讀,抓住“鋼鐵鑄成的,紋絲不動”,體會船長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形象;再聯系前面船長爭分奪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認識船長的人品。
(3)船長是一個舍己救人、臨危不懼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長則更加可敬可愛,他的形象與品質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4)用“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長這一人物的品質與壯舉深深刻在人們心中,永不磨滅。
四、布置作業
1.摘抄最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2.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激趣導入,抓住相關的段落反復讀、感悟,小組討論“諾曼底”號被碰撞后船長是怎樣做的?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師巧妙地引導、點撥。學生活動設計豐富:讀書、感悟;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探究活動
在世界地圖上找一找英國和法國,再在英國的南部沿海找一找南安普敦。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默讀、感悟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圖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船長犧牲時場面的壯美及他的美好心靈。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相機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與討論交流相結合。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諾曼底”號被碰撞后船長是怎樣做的?
(二)疑點
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
(三)解決辦法
抓住相關的段落反復讀、感悟,小組討論并聯系《跳水》一課中船長的做法去考慮,交流中加上教師巧妙地引導、點撥。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激趣導入,調控學生學習活動,相機點撥,隨機評價,提供媒體展示,布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讀書、感悟;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五、教學步驟
(-)激趣導入
一艘名為“諾曼底”號的郵船在夜晚航行時被撞開一個大窟窿,情況萬分危急。欲知詳細情況,請看第9課。
板書:9*“諾曼底”號遇難記
(二)整體感知
1、聽范讀錄音,進入意境,感受故事內容。
2、自己讀課文,繼續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讀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說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說說還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問題:①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②“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義?……)
(三)深入深究
1、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2、小組交流。
3、匯報探究結果。
關于“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這一問題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進行:
(1)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個人救出去。”)
引導:從這簡短有力的語言中,悟出點什么?
(能悟出至少兩點:①工作安排得有順序,有目標;②船長一心為他人著想,絲毫沒有考慮自己。)
指名朗讀船長的這番話。
(2)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效果怎樣?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你推我搡,險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們都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在這樣的情況下,船長想到用槍幫助維持秩序。“哪個男人膽敢沖在女人前面,我就開槍打死他。”這樣一威脅,效果果然不錯。“大家立刻不作聲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么爭執。”)
(3)議一議船長采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樣?
(①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必要。因為如果亂下去,可能死路一條,誰也救不出去。②船長用槍威脅男人,是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內的船上的所有人。結果證明船長沒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員當中。③船長采取這種做法反映了他的機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長一樣機智。)
針對“這尊黑色的雕像”,應探究出如下內容:
(l)“這尊黑色的雕像”,指隨船深入大海的船長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結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反復讀,抓住“鋼鐵鑄成的,紋絲不動”,體會船長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形象;再聯系前面船長爭分奪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認識船長的人品。
引導:綜合全文,船長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
(3)船長是一個舍己救人、臨危不懼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長則更加可敬可愛,他的形象與品質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4)用“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長這一人物的品質與壯舉深深刻在人們心中,永不磨滅。
(四)總結拓展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復述這個感人的故事。
2、把學文后的感受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五)布置作業
1、摘抄最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2、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之一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默讀、感悟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圖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船長犧牲時場面的壯美及他的美好心靈。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相機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與討論交流相結合。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諾曼底”號被碰撞后船長是怎樣做的?
(二)疑點
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
(三)解決辦法
抓住相關的段落反復讀、感悟,小組討論并聯系《跳水》一課中船長的做法去考慮,交流中加上教師巧妙地引導、點撥。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激趣導入,調控學生學習活動,相機點撥,隨機評價,提供媒體展示,布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讀書、感悟;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五、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
一艘名為“諾曼底”號的郵船在夜晚航行時被撞開一個大窟窿,情況萬分危急。欲知詳細情況,請看第9課。
板書:9*“諾曼底”號遇難記
(二)整體感知
1、聽范讀錄音,進入意境,感受故事內容。
2、自己讀課文,繼續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讀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說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說說還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問題:①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②“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義?……)
(三)深入深究
1、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2、小組交流。
3、匯報探究結果。
關于“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這一問題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進行:
(1)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個人救出去。”)
引導:從這簡短有力的語言中,悟出點什么?
(能悟出至少兩點:①工作安排得有順序,有目標;②船長一心為他人著想,絲毫沒有考慮自己。)
指名朗讀船長的這番話。
(2)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效果怎樣?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你推我搡,險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們都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在這樣的情況下,船長想到用槍幫助維持秩序。“哪個男人膽敢沖在女人前面,我就開槍打死他。”這樣一威脅,效果果然不錯。“大家立刻不作聲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么爭執。”)
(3)議一議船長采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樣?
(①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必要。因為如果亂下去,可能死路一條,誰也救不出去。②船長用槍威脅男人,是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內的船上的所有人。結果證明船長沒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員當中。③船長采取這種做法反映了他的機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長一樣機智。)
針對“這尊黑色的雕像”,應探究出如下內容:
(l)“這尊黑色的雕像”,指隨船深入大海的船長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結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反復讀,抓住“鋼鐵鑄成的,紋絲不動”,體會船長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形象;再聯系前面船長爭分奪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認識船長的人品。
引導:綜合全文,船長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
(3)船長是一個舍己救人、臨危不懼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長則更加可敬可愛,他的形象與品質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4)用“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長這一人物的品質與壯舉深深刻在人們心中,永不磨滅。
(四)總結拓展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復述這個感人的故事。
2、把學文后的感受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五)布置作業
1、摘抄最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2、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之二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體會他的偉大人格。
教學重點
了解“諾曼底”號遇難的經過;體會和學習船長臨危不懼、沉著鎮定、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大海是美麗的,大海是雄放的,但大海又是無情的,有關大海中的故事說不完也道不盡,,在《跳水》中我們認識了一位遇事沉著,機智果斷的船長,今天我們又將認識一位新船長,一個英雄——哈爾威船長,以及和他有關的另一個海上故事——“諾曼底”號遇難記。
2、生齊讀課題。
3、師:讀了課題,同學們你們會想到哪些問題呢?
學生提問。
4、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都很有價值,要讀懂一篇文章,除了會“質疑”,還要學會自己通過閱讀理解來“解疑”。在《跳水》中我們采用了初讀感知,合作探究,品析體會(逐步出示課件)的學習方法,今天這些問題,我希望同學們用這個方法靠自己來解決,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你們說呢?
二、初讀感知
1、師:下面請同學們初讀課文,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自讀。
3、交流。
4、師或生小結:1870年3月17日,“諾曼底”號郵輪被“瑪麗”號撞出大窟窿,哈爾威船長鎮定自若地指揮大家脫離危險,使船上的所有人獲救,而他自己卻隨著沉船犧牲了。
三、精讀課文
1、師:海難的發生,始料未及,在課文的描寫中一定有許多地方讓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屏幕上出示的三個問題讀這些地方,讀中的感受你可以用筆在書上寫下來,不明白的地方做個記號,待會我們小組討論。
2、學生自讀。
3、師:請同學們把自主學習的收獲和同學一起分享一起探究吧!
4、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四、細讀探究
1、大家合作的那么默契,那么愉快,相信大家的收獲一定很大,老師由衷地為你們高興,就讓我們一起來交流吧!
2、學生交流。
過程:
(1)你們小組想交流對什么問題的看法呢?
(2)你是怎么理解的呢?從哪些地方看出的呢?
(3)你能讀好嗎?
(4)其他小組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話,也來談一談吧!
(5)場面是如此的混亂,這里有一個錄象片段,同學們可以一起感受。這是人類歷史上一次悲慘的海難,豪華巨輪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船上二千多的人在一片混亂之中,拼命掙扎。
(6)看完后,你們又有一些什么感受,能告訴我們呢?
(7)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再讀課文第7、11節,邊讀邊體會。
(8)場面混亂到極點,再不用槍威脅大家,一定會不可收拾,在這種情急萬分的情況下,用槍脅迫是必然。從課文第9,30,31,32節,我們也體會到了。
(9)在船長鎮定指揮的20分鐘里,一個個生命被挽救,而惟獨自己卻隨著輪船沉入大海,難道他忘了自己了嗎?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10)師小結:撞船后,哈爾威想到的是船上的人們,想到的是他們的生命,完全把自己拋在了一邊。
(11)凝望著在夜色中隨著輪船一起沉入大海的哈爾威船長,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眼前出現了怎樣一幅畫面呢?
(12)這個黑色的雕像牢牢地刻在了脫險的60個人心中,也深深印在了我們心中。讓我們懷著敬意齊讀課文32-40節。
五、悼念船長
1、師:船長是可歌可泣的,船長是可敬可佩,就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懷念船長吧!你可以寫一首詩獻給他,也可以寫一兩句話追悼他,也可以畫一幅話贊頌他!
2、生寫。
3、交流。
4、千言萬語道不完我們對船長的無比懷念,無比敬意,就讓我們獻上少先隊員最崇高的敬意。全體起立,敬禮!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之三
教學設計思路:
教育家皮亞杰認為能創造情境就是發明,發明存在于構建求知情境的過程中。對學生來說,這樣的學習也具有一定的創造性。皮亞杰認為,創造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強調學生獲得的每個真理都是由學生重新發明或至少是重新建構的。為此,我注意創設情境化的教學氛圍:
課堂伊始,借助課件和老師的詩情描述,將學生引入到“出航船破”的場景,從而感受慌亂,體驗逃生。
↓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引導學生第一次尋找“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文本內涵”的契合點。
↓
研讀課文,領悟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圍繞主問題:“你眼中的船長是個怎樣的人?”找到文中重點語句,在形式多樣的反復品讀中,結合課件直觀演示,領悟人物美。
↓
探究質疑,升華情感,引導學生“實話實說”,最終獲得知行教育的“潤物細無聲”。
↓
最后,凄美的《鐵達尼號》音樂響起,教師完善板書,課堂結束,學生胸中的情緒仍在涌動……
語文教育,是充滿激情如詩樣的藝術,我追求的就是這種理想的境界。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遇難一刻的驚險;
2、通過研讀人物言行重要語句的方法領悟人物形象,提高默讀、感悟的能力。
(反思:在合作學習中缺少“自學策略”的提示、規范,以致學習效果欠佳,甚至失誤。)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四)美育滲透點
感受船長犧牲時場面的壯美及他的美好心靈。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難點
船長是個怎樣的人?
(二)疑點
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
(三)解決辦法
1、抓住相關的段落反復品讀、感悟;
2、小組討論(甚至小辯論)、班級交流中發表自己的見解;
3、媒體展示驚險現場,幫助理解特定環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體驗,傾心感受
1、(課件:船行出海,優美音樂)師詩情口述:
出海啰——陽光下的海面,碧藍碧藍的,一望無際的大海,波浪跌宕起伏,煙波浩淼,同遠處的藍天白云連在一起。啊,風的輕弓拉響了波浪的琴弦,海浪在盡情地歡歌,那美妙的音響,飛進了我的心房……
大海漲潮啦,海浪此起彼伏,無數銀白色的浪頭從遠處滾來……(課件:海浪聲)(課件:“呯!”)
天啦,大船撞上了什么嗎?“船進水啦!”(課件:水聲大)
“快逃!”救生艇!(拋出三個呼啦圈)
能踩到的、圈邊的就可逃生!時間不多了,30秒鐘!……
(課件:嘀嗒聲、急促、有力、緊張)
2、生情境體驗。
3、生歸位
師:剛才這一幕中,你看到了什么場景?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說。
(反思:最初,教師設計意圖重在營造一種與文本內容相近的氛圍,幫助學生體驗當時的特殊情境。但后來又改了,覺得為了營造情境,教師做了太多的工作。課堂中教師的語言太多,不適合于本堂略讀課文的教學設計。所以,一下子全部省略了教師激情的導入語、過渡語,完全讓學生在平靜的心態中進入課文,通過反復讀文,借助文本的力量引導學生自己進入特殊情境。
第一次授課,我在該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
1、板書課題,檢查預習情況,匯報課文主要內容;
2、初讀課文,競相匯報:什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感受驚險:找有關語句——匯報朗讀——聽眾互評——想象說話:我看到了這幅驚險鏡頭
高年級的小語教學,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對文字描繪畫面的想象能力。所以,盡管我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從《鐵達尼號》上剪輯了適合課文內容的畫面影片,但還是決定讓畫面不直接播放出來,驚慌逃竄的場面我只提供了聲響,將畫面隱藏了下來,目的是透過聲響讓學生去感受——不離開從課文描述文字中去感受。我想:這是用心靈的感受,不是僅憑借視覺的感受。視覺是人類重要的感覺器官,但視覺刺激太多,將使我們其他的感官能力降低。但是語文文字的魅力將更加打動人的心靈。我是一個愛讀小說不愛看電視的人,所以,在獨斷地認為:能通過想象體驗的場面決不直接用畫面刺激,這是扼殺孩子想象的行為,也剝奪了孩子用心感受的時空。在讓學生用心靈充分感悟的基礎上再引出直觀畫面,我想效果會更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天有不測風云。”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我們正被美好的生活所陶醉時,意外的遇難可能會讓我們不知所措。一艘“諾曼底”號的大輪船真的遇難了。板書課題。
2、學生開書,默讀課文,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全新感受
1、課文中有哪些語句描寫的內容和你剛才看到的、想到的相類似?用“——”線劃出來,試著讀一讀。
2、朗讀匯報,感受驚險。
品味:驚恐萬狀,一片混亂,……
課件配上慌亂場景的音,再次指導朗讀,幫助突破難點。
(反思:設計改為:續說訓練。教師提供引子:讓我們將鏡頭對準這群慌亂的人群吧。瞧:那位在奔跑的男人(女人、小孩)……然后教師小結:“人們都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你能預測一下將會發生怎樣的場景嗎?故事的結果是這樣的嗎?為什么?
平時教學,我喜歡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空白”,充分讓學生進行說寫訓練,即讓“寫”擠進課堂,將練筆的隨機性加強,也將練筆的頻率加強,不局限于每日的日記練筆。)
四、研讀課文,領悟人物形象
1、師:書讀至此,我相信,有一位人物形象肯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說出他的名字。
指名同學上臺板書。
2、你眼中的船長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請用“~~”線劃記→指名用詞語板書船長的特點。
3、朗讀匯報,反復品讀,領悟人物形象。
根據學生板書,隨機匯報。
(1)果斷(舍己為人)(關心婦女)……
對全船人員下達命令:乘客先走,船員斷后;乘客中的婦女先走,其他乘客隨后;決定救出60個人,忘記了他自己。
在危難時刻,船長首先想到的是乘客,是弱者,是他人。
(2)沉著、鎮定、精明、指揮有方。
船長和機械師、大副的對話,并對大副下了開槍的命令,可分角色朗讀的方式,體味語句的簡潔。
(3)威嚴、有人情味(關心孩子)
船長直至船沉入海里,始終沒有離開船長的崗位,沉船之前,還特意指示救出年幼的見習水手克萊芒。
對比反復品讀、評讀。
(反思:本環節隨機性很強,教師應特別注重課堂的生成性。
在第二次課中,教師在這方面做得挺好,真正地落實了關注學生。比如:學法“默讀”的肯定;糾正學生的誤導:哈爾威船長的死是應該的……這兒不再詳談)
五、探究質疑,深化認識,實話實說,升華情感
1、船長用槍威脅爭先恐后逃生的人,他這樣做對嗎?
學生競相辯論。
課件播放影片片斷:人群一片混亂;持槍喝令;威嚴指揮……
(再次感受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2、師:還記得,幾年前與朋友一起看《泰坦尼克號》(略談情節),當影片結束時,我已經熱淚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皺紋里的那雙含淚的眼睛和她那段飽含哀怨的訴說:鐵達尼號沉沒時,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一艘回頭,6人獲救,1500人才活了6個,后來,救生艇上的700個人只有等待,等死,等著活命,等著寬恕,可是永遠也等不到……(可播放課件有關畫面)。
今天,“諾曼底”號遇難了,船長哈威爾先生在指揮著眾人脫險后,自己隨船犧牲了,你有什么想說的?
3、“實話實說”,任選一種身分,想像說話。
你就是生還者之一,你想對船長說:……
你就是船長,當你隨著船兒慢慢下沉,你想說:……
你就是這艘在英倫海峽上堪稱最漂亮的輪船“諾曼底”號,當你身受創傷,目睹遇難的這一幕,你想說:……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默讀、感悟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圖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船長犧牲時場面的壯美及他的美好心靈。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相機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與討論交流相結合。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諾曼底”號被碰撞后船長是怎樣做的?
(二)疑點
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
(三)解決辦法
抓住相關的段落反復讀、感悟,小組討論并聯系《跳水》一課中船長的做法去考慮,交流中加上教師巧妙地引導、點撥。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激趣導入,調控學生學習活動,相機點撥,隨機評價,提供媒體展示,布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讀書、感悟;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五、教學步驟
(-)激趣導入
一艘名為“諾曼底”號的郵船在夜晚航行時被撞開一個大窟窿,情況萬分危急。欲知詳細情況,請看第9課。
板書:9*“諾曼底”號遇難記
(二)整體感知
1、聽范讀錄音,進入意境,感受故事內容。
2、自己讀課文,繼續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讀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說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說說還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問題:①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②“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義?……)
(三)深入深究
1、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2、小組交流。
3、匯報探究結果。
關于“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這一問題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進行:
(1)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個人救出去。”)
引導:從這簡短有力的語言中,悟出點什么?
(能悟出至少兩點:①工作安排得有順序,有目標;②船長一心為他人著想,絲毫沒有考慮自己。)
指名朗讀船長的這番話。
(2)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效果怎樣?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你推我搡,險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們都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在這樣的情況下,船長想到用槍幫助維持秩序。“哪個男人膽敢沖在女人前面,我就開槍打死他。”這樣一威脅,效果果然不錯。“大家立刻不作聲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么爭執。”)
(3)議一議船長采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樣?
五年級語文教案6
《第一組》教學設計
改編之后的新語文教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按照專題組織單元。在教材整合的優勢下,單元內部各部分之間聯系更緊密,導語、課例、練習、資料鏈接、回顧、口語、習作一氣呵成,為師生整體駕馭把握材料,獨立學習思考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經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因為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的因素,普遍缺乏語文積累,閱讀量小,知識面窄,嚴重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在課堂上常常處于人云亦云的狀態,這對他們語文素養的提高非常不利。
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借助于新教材的得力編排方式,我嘗試以單元合并的方法進行教學,不再一篇篇文章單獨講解,而是圍繞一個大主題閱讀學習,把單篇課文放在專題的大環境里領悟,
以導語為依據,提高整體感知能力。在圍繞主題的閱讀過程中,學會取舍,加強對重點內容的提取處理能力,給了學生對課文進行橫向比較分析的機會,也因此為學生提供了更充分的獨立思考作業的空間和時間。這樣的辦法比常規分篇教學節省了時間,這些時間又可以還給學生進行閱讀和積累,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最大信息量。
具體操作一般分為四次不同層次的閱讀和一次自我反思回顧,細節上可根據學情適當調整。
1、第一讀(一課時):
通讀整個單元課文,初步認識生字,讀準字音,能把課文讀下來,基本讀通句段,大致了解每課內容。可以自由朗讀和默讀訓練交錯進行。
2、第二讀(兩課時):
⑴ 讀導語,體會導語中指出的重點,抓住核心詞匯,明確單元主題。教師根據主題確定閱讀提綱。
⑵ 學生根據閱讀提綱讀課文、選讀課文、資料袋等內容,提煉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整理,在筆記本上做記錄。
⑶ 通讀過程中,你還對哪些話題、內容感興趣?簡要列出,教師協助做適當刪減,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借助圖書館、校園網進行查閱,查閱以大量瀏覽為主,可做提要式記錄。
⑷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同時融合口語交際內容。
3、第三讀:
精讀品析與跳躍閱讀,品析精讀課文中的重要段落,結合課后練習進行指導,進行朗讀訓練。
4、第四讀:
處理略讀課文,結合主題解決1-2個問題。
5、回顧:
自我小結本單元學習收獲,在筆記本上整理列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的知識點以及每課應把握的重點問題。
6、簡要交流:
通過單元學習你對本專題有了哪些了解?
7、穿插:
字詞聽寫、精品段落背誦檢查、同步訓練知識性輔助練習、同步訓練閱讀內容。
這種方法省時省力,利于學生開展自學,但是小知識點的掌握不夠扎實,需要利用早午讀及有限的自習時間,憑借輔助練習冊加以鞏固。目前我正在嘗試進一步完善這種方法。匆忙成文,懇請指教。
五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理解課文中的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激發學生通過“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籍”,喚起學生與課文共鳴。
教學難點:
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難懂的句子,體會“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教師板書課題)
2、說說你對天窗的了解,你還想了解一些什么?
過渡:天窗到底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看看課文的哪部分內容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3、指名讀課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鄉下的房子只有一排木板窗,但碰上大風大雨或冬天,木板窗一關,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鄉下人在屋頂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引導學生看課文中的插圖,加深對天窗的理解。
齊讀課文第一到三小節。
今天我們所學習的課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所寫的。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 自學生字詞。藉、霸、宙。
2、理解詞語。(說說通過自學,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新的詞語。你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和同學一起交流一下。)
3、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三、默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默讀課文后,教師引導全班交流,理清課文層次。)
第一段:(1—3)鄉下人在屋頂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第二段:(4—7)夏天陣雨來了時,晚上,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第三段:(8—9)天窗是神奇的,想象豐富的孩子會因此產生種種聯想。
四、布置作業:
1、抄寫字詞。
2、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第二課時
一、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茅盾的名篇《天窗》。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說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哪些內容?
(學生讀課文后簡單交流自己已經讀懂的內容。)
二,默讀課文,質疑問難。
1、默讀課文,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2、交流匯報。
估計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1)為什么說天窗是神奇的呢?
(2)“天窗”、“有”、“無”、“虛”、“實”、為什么要加引號?
(3)為什么說“活潑會想的孩子會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
(4)為什么說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廣闊,更復雜,更確切?
(5)為什么說“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這些問題中有兩個問題是最關鍵的,弄懂了這兩個問題,其它問題就容易理解了。
3、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梳理問題。
(1)為什么說“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2)為什么說天窗是神奇的呢?
三、深入研讀,理解課文。
1、想一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該重點學習課文的哪部分內容?(第二、三部分)
下面我們就來認真讀課文第二、三部分。
2、默讀課文二、三部分,思考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四、交流匯報,深入理解。
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
(1)請兩個同學分別朗讀第二段中的兩個事例。
(2)“慰藉”是什么意思?(“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
(3)比較句子: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小小的天窗是慰藉。
(讀一讀,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老師引讀第4、6節)
2、為什么說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呢?透過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分別用“——”和“~~”在文中找出。
(1)(交流匯報:明確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內容。)
(2)教師引讀:我們把孩子的所看所想連起來讀一讀,注意老師的引讀。
3、根據這些內容,我們再來思考同學們剛才提出的問題:
為什么說“活潑會想的孩子會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他們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廣闊,更復雜,更確切?
小組討論,交流。
4、出示: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來宇宙的秘密;它會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情。
現在這句話理解了嗎?說說自己的理解,齊讀。
那是不是有了天窗,我們人人都能看到種種事情呢?
5、有了想象,我們才能看到更真切,更廣闊,更復雜,更確切的世界。實際上,我們周圍有許多機會,文章最后一節中加引號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機會,我們要抓主機會,積極動腦,展開想象。
五、體會文章中的想象。
1、怎樣才能想象得好呢?我們來看看文章中的孩子們是如何想象的?
我們先來看課文是怎樣描寫他看到的事物的?
“雨腳”是怎樣形容的?(卜落卜落跳)
“卜落卜落”寫出了什么?(聲音)
他怎么會寫得那么具體?(觀察仔細)
還從哪些方可以看出作者觀察得很仔細?
(帶子似的、一瞥、掠過)
現在我們知道了要想象得好,首先要仔細觀察。
2、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他又是怎樣展開想象的呢?
孩子通過天窗看到了雨腳和閃電,又怎樣會想到雷和風呢?(因為兩者有聯系。)他不僅想到了雷和風,還想到了什么?
個別讀,齊讀。
他怎么會從“一顆星”、“一朵云”想到“無數星”、“無數云”?(從數量上展開想象。)
還有什么?(從“一朵云”想象到千姿百態的云,從形狀上展開想象。)
齊讀。
為什么從“掠過的一條黑影”想象到“蝙蝠”,“夜鶯”,“貓頭鷹”?
(從黑色的顏色、大小、形狀想象,而且這三種動物都是夜晚出來活動的。)
男女生比賽讀書。.
3、通過學習,我們發現文章根據看到的事物想象相關的事物,根據看到事物的大小、顏色、形狀等展開想象,這就告訴我們想象要從各個角度開展,這樣多角度的想象才會豐富。
4、大家要不要也像文中的孩子那樣展開想象?老師也為大家打開一扇天窗,讓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5.學生讀下面一段話,練習說話、寫話
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你的想象中展開。
教師引導學生用“也許……也許……也許……”練習說話,寫話。
六、總結課文。
剛才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會想的人一定是個有創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夠抓住身邊一切想象的機會展開想象的翅膀,去認識更廣闊的世界。
七、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拓展閱讀:《童年,再這里留下腳印》、《月光餅》
八、板書設計。
來歷
天窗唯一的慰籍(陣雨來臨、被逼上床)
神奇
五年級語文教案8
1、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提高學生提問水平。
2、 運用比較法幫助學生理解父親的兩段話,體會落花生的品格。
3、 以“我想做蘋果(或落花生)那樣的人”為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的爭辯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前準備]
1、 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了解落花生有趣的特點。
2、 制作一幅落花生從落花到鉆入土中結果的電腦軟件。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質疑問難,重點學習父親介紹落花生特點的一段話。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1、 落花生有什么有趣的特點呢?
2、作者許地山對落花生有著特殊的感情,并且把自己的筆名也叫作“落華生”,他為什么對落花生有這么濃厚的感情呢?等學完課文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質疑問難
教師提示:
1、 就詞質疑。
“居然”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居然”不用“果然”呢?用“居然”一詞說明了落花生是有什么特點?
2、 就句質疑。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父親和我們一起吃飯應是經常的,為什么“很難得”呢?說明了什么?
三、學習課文重點部分
1、 幻燈(或小黑板)也示父親介紹落花生特點的一段話。
2、 指名學生讀這段話,同時思考:落花生和蘋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
板書(或在出示的文字上用符號劃出)
落花生:埋 矮矮 地里 一見就生……
蘋果:掛 高高 枝頭上 不能立刻分辨……
3、 從剛才的詞句中你體會出落花生具有什么特點?
板書:樸實無華、默默奉獻、不圖虛名
4、 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教育學生學習落花生的品格,引導學生開展講座和爭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過程 ]
一、繼續學習重點部分
1、 父親僅僅是介紹花生的特點嗎?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2、 “我”聽了父親的話領會到什么道理?
3、 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①“體面”是什么意思?
②“講體面”是什么意思?人要不要講體面?
③“只講體面”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沒有“只講體面”不講工作的人呢?請舉例說明。
二、提供論題,發散討論
1、 現代社會,你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還是想估蘋果、石榴那樣的人?為什么?請各小組討論,實話實說,各抒已見。
2、 請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上臺,想做蘋果那樣的人坐在下面,分成兩個陣營展開討論、辯論,老師充當主持人角色。
三、完成練習
以“我想做 那樣的人”為題寫一兩段話,要求實話實說,有真情實感。
附板書設計 :
主板書 副板書 學會提問
①意思?
落花生 埋——掛 1、“居然” ②為什么?
③說明?
樸實無華 矮矮——高高 為什么?
不圖虛名 地里——枝頭 2、“實在很難得” 說明?
默默奉獻 一見就生——不能立刻分辨
分辨
落花生
五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閱關于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分析】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設計流程】
本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設計思路是:
1.學生匯報查閱的絲綢之路的相關資料。
2.檢查字詞讀音書寫、課文朗讀的情況,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絲綢之路的意義;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4.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
5.拓展絲綢之路上的故事資料。
6.最后聯系課文做學習樂園上相關練習。
“絲綢之路”這段歷史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沒有感性材料,學生很難理解。如何幫助孩子走近歷史,更好地去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是我是本堂課要解決的重點。
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影視資料。也鼓勵孩子們自己查資料,讀課后資料袋。使他們初步了解了“絲綢之路”的路線,知道了張騫的豐功偉績。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讀書收獲,從把握主要內容入手,說說“絲綢之路給你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著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然后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深入體會課文內容,如,作者在遐想古絲綢之路上與安息國互贈禮品一幕時,字里行間都體現了這條路是中西方的友好往來之路:安息國大軍列隊奏樂迎候來使,互贈禮品,彼此彬彬有禮,驚喜連連;這是一條經濟、文化交流之路:中國的綾羅綢緞,西方的鴕鳥蛋、魔術表演,都代表著雙方不同的經濟文化發展。
【自我問答】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主要通過張騫這一人物的事跡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開辟過程和意義。教學本課時我依據課后的問題“課文主要寫張騫和絲綢之路的故事,為什么還寫愷撒大帝看戲?”和金鑰匙:“很多課文的題目很精彩,不但簡潔、鮮明,而且能啟發讀者聯想到很多事情。”這兩點入手,讓學生感悟寫作中的一些技巧。
五年級語文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矗凹”等七個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閱關于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四、課前準備:
掛圖,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學生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4.帶著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如果能說說理由,就更好了。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1)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①出示句子:“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②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③你是怎樣理解“聯系”這一詞語的。文中描寫“我們”是怎樣“聯系”的?
④再讀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為有價值的地方。
⑤集體交流
(預設:學生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為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如果個人學生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四)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①安息國與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②小組匯報表演,再讀文章。
③通過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學生充分交流。
(預設:學生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④引讀:這一場景的實現,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五)結合資料,深入理解
①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②交流小組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③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穿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后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就是的──張騫。
④齊讀課文13自然段
⑤你有什么體會?
⑥再讀13自然段。
⑦回答課前兩個問題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六、教學結束
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自然段。
五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認識生字10個,從文中找出一對近義詞“吝嗇”“自私”,并知道它們的區別。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質疑問難的學習方法。
3、體會作者思故鄉念親人的情感,同時贊賞故鄉村民純樸的民風。
教學重點:
繼續學習質疑問難的學習方法:能讀懂課文內容,能提出不懂的地方,或已經讀懂,但能提出一些問題考考同學。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睹物思人、睹物思鄉的濃濃情意。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媒體出示“紅櫻桃”圖,師簡單介紹有關紅櫻桃的知識。
2、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輕聲讀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紅櫻桃是怎樣的?
2、抽生分小節讀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及時正音。
3、交流:課文中的紅櫻桃是怎么樣的呢?預設答案:紅櫻桃初春開花,3月紅熟,同春筍一起上市。紅櫻桃能帶給我們快樂,我們常常從這個果園奔到那個果園吃櫻桃,把小肚子吃得鼓鼓的。紅櫻桃很可愛,鮮紅透亮,小巧玲瓏,長在纖細的綠色果柄上,就像用絲絨拴著的紅瑪瑙球兒。
4、根據回答,隨機出現相應小節,指導朗讀。學習生字:“爹”“售”“拴”正音;“絨”注意字形;“玲”“瓏”注意音形義
三、小組學習,學習提問
1、默讀課文,要求:讀讀課文,根據文章的題目、中心、內容、詞句等,試著提些問題;如果你都讀懂了,也可以提些問題考考同學。
2、小小組交流,合作解決問題。
3、大組交流,提出小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或至少選擇已解決的一個問題考考同學。預設:關于詞語的:區別“吝嗇”“自私”的含義關于理解文句子的:什么叫“櫻醉,桃飽,李傷胃”
關于理解文章中心的:為什么文章結果尾“我”要求阿媽“再在眉心印個紅櫻桃一樣的紅點兒”?關于題目的:課題叫“紅櫻桃”,為什么開頭和結尾寫媽媽給“我”點紅點兒呢?
四、深入閱讀,探討中心
討論:作者想通過寫家鄉的紅櫻桃,告訴我們什么呢?
1、指導學生讀課文第一節和最后一節,想一想,這2節寫什么?是寫紅櫻桃?媽媽?家鄉?
2、讀讀課文,找一找,你從哪些內容中能看出作者濃濃的思念家鄉、懷念親人之情?請同學們找出作者由紅櫻桃想到了哪些人、哪些景,以體會睹物思人、睹物思鄉之情。五、總結這是一篇帶著濃濃思鄉之情的散文。作者回憶了童年時對家鄉紅櫻桃的印象:紅櫻桃成熟上市時老爹用扁擔挑著去賣;和小伙伴在果園里貪吃紅櫻桃;紅櫻桃好看又好吃,阿媽常用紅櫻桃待客。課文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情感。
板書設計:
賣櫻桃的老爹
紅櫻桃貪吃櫻桃的孩子懷念故鄉懷念親人
用紅櫻桃待客的大人們
作業:
1、熟讀課文。
2、完成上海作業。
3、家長報聽寫:詞語18個。
4、預習第38課(查生字,給生字組詞、解釋詞語、熟讀課文、完成課后習題)
五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胚、豈、癡、嬰、窘”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童年的發現。
教學難點:
文中較難理解的幾個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過什么發現?將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發現吧!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全文。
把課文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思考:童年時“我”發現了什么?
(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2、交流
三、細讀理解課文內容
(方法一)
1、按照課文的不同內容給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講了“我”在九歲時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然而這一發現卻給“我”帶來了懲罰。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問過老師后仍沒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觀察,思考發現了人類進化的規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課上當老師講到人的起源時,“我”想到了自己的發現便笑出了聲。老師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便把“我”轟出了教室。
2、細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內容。
“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
(a)“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b)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c)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d)“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e)“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3、從“我”的發現過程中,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他善于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并有著執著的精神。)
(方法二)
順著學生交流的結果,追問: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的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內容讀一讀。
學生交流。
從作者的發現過程中,你覺得他是怎樣的孩子?(根據回答板書)
4、課文最后說:“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試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師簡介有關史料
布魯諾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布魯諾為了他的發現,為堅持真理而獻出了生命。
四、通過學習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緦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板書設計:
過程
童年的發現——胚胎發育的規律!
費奧多羅夫求知若渴
好問善思
大膽想象
五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抓住課文對鳥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榮譽不是“爭”來的,只有踏實做事、默默奉獻的人,才配得到榮譽,才最受人尊敬;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訓練學生感悟并運用通過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回憶課文,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告訴大家:鳥國迎來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圍繞金獎章,課文詳細寫了兩個場面,分別是什么?(板書:爭獎章、頒獎章)
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閱讀課文,看一看鳥兒們在使者到來前后有哪些不同的表現,我們又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發?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文中鳥兒們的不同表現,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通過描寫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三、自學·探究
得知使者要來鳥國頒發獎章的消息后,群鳥是怎樣爭獎章的?他們的表現又體現出怎樣的性格特點?請同學們借助學習提示自主學習這一部分。
出示自學提示1:默讀文中鳥兒爭獎章的部分,劃出描寫鳥兒表現的生動語句,并從中體會鳥兒的性格特點。
交流:
(1)你覺得哪些語句對鳥兒的表現描寫很生動?(生自由讀句子)這句話抓住了對鳥兒的什么描寫?(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你感受到這只鳥兒的什么特點?(生談體會)你能通過朗讀讀出鳥兒的特點嗎?(引導學生帶著表情、動作生動朗讀)
小結:在得知使者要來頒發獎章的消息后,鳥兒們一掃往日彬彬有禮的樣子,爭得不可開交,展現出了他們驕傲自大、自私自利、阿諛奉承等性格特點。
(2)分角色朗讀這部分課文。如果把鳥兒們的表現想象成一幅畫,你想給它起一個什么名字?(爭名奪利)
(3)所有的鳥兒都在“爭”嗎?哪一只鳥兒與眾不同?
(烏鴉),請你找出描寫烏鴉的句子讀一讀。如果把烏鴉的表現也想成一幅畫,也請你給它起個名字?(默默奉獻)
四、過渡:使者捧著獎章來到了鳥國,面對金獎章,鳥兒們前后又有怎樣不同的表現呢?(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示2:默讀頒發獎章這部分課文,劃一劃鳥兒們前后表現有怎樣的變化,思考從他們的表現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交流:
1)讀一讀你劃出的描寫鳥兒表現的精彩句子,說一說你體會到鳥兒怎樣的心情?(生結合句子中出現的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體會群鳥面對金獎章時的強烈渴望與迫不及待)
(2)然而使者并沒有如愿以償地將獎章頒給這些鳥兒,而是出乎意料地頒給了——烏鴉。對于即將掛在脖子上的金獎章,烏鴉又是如何表現的呢?你從中感受到烏鴉怎樣的品質?(生讀句子,體會烏鴉的謙虛)
(3)面對功勞如此大,卻又如此謙虛的烏鴉,群鳥最終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鳥國的一員,看著眼前“美麗”的烏鴉,對比自己剛才的表現,你想對自己、烏鴉或大家說些什么?(角色換位深入體會主題)
五、討論·解疑
我們來回顧一下群鳥和烏鴉在頒發金獎章這件事情上的不同表現(出示幻燈片,對比顯示)作者通過鮮明的對比,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小組交流討論。
(明確:榮譽不是“爭”來的,只有踏實做事、默默奉獻的人,才配得到榮譽,才最受人尊敬)
六、反饋·總結
1、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獲。(生自由談)
2、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像文中烏鴉這樣踏實做事、默默奉獻的人,你能想到誰呢?課下,請同學們做一個小練筆,抓住人物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描寫一個人踏實做事、默默奉獻的情景。
五年級語文教案14
一、教材解讀:
1998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人民群眾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戰洪水,斗惡浪,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大江保衛戰》一文主要贊頌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們在到處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樣忘我地保衛大江、救助人民群眾的事,謳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全然不顧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再現了他們光輝的形象。同時也表達了子弟兵與人民的魚水情深。
戰,即戰斗。將抗洪搶險比成戰斗,可見災情的嚴重性和斗爭的緊迫性,它反映了黨和政府對人民利益的莫大關心,表現了人民子弟兵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奮不顧身的可貴精神。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把握課文的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心系人民,團結抗洪,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理解,感受課文采用的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災中所體現出來的英雄氣概,既全面有真實生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其他有關的視頻材料。
五、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學習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學習第一段。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師述:曾經有這樣一首歌唱遍祖國大江南北,許許多多的人為之留下了感動的淚水。請聽——《為了誰》。(利用電腦播放歌曲)
2、過渡:這首歌贊頌了抗洪救災中英勇無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1998年抗洪救災的課文。
3、板書課題:大江保衛戰
讀題,解題,質疑:
戰,即戰斗。
課文什么比成戰斗?(把抗洪搶險比成戰斗。)
將抗洪搶險比成戰斗,說明什么?(災情的嚴重性和緊迫性。)
4、教師簡介背景
1998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人民群眾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戰洪水,斗惡浪,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讀課文:
同學們,你覺得,你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想知道什么?
(交流: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進行必要的歸納。)
現在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等,通過劃一劃,注一注等方式,把它記錄下來,留待交流。
2、學生按要求自由讀課文。
(教師巡視)
3、檢查自由讀課文后的效果。
(1)多媒體出示生字,詞語指名朗讀,正音。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3)交流初讀的感受,收獲。(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三、再讀課文。
快速閱讀課文,按照為“什么戰——怎樣戰——戰斗的結果”這樣的敘述順序,給課文分段。并用一句話概括每一段的內容。
組織交流,教師點評歸納。
(第一段(1):寫長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響了大江保衛戰。
第二段(2~5):寫我部隊官兵在大江保衛戰中表現神勇,涌現出許多動人事跡。
第三段(6):贊揚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四、學習第一段
1、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的第一段。
2、讀了這一段,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交流,并找出重點的詞語句子,讀一讀。
災情危急:“暴雨”、“大暴雨”、“一場接著一場”、“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以及三個“!”
奔赴戰場:日夜兼程,挺進
3、指導朗讀。讀出情況的危急,讀出子弟兵們英勇無畏,大戰洪水的英勇氣概。
(指名朗讀,評點,再讀,齊讀。一定要指導學生用一字一頓的重音,把三個“!”讀出來。)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品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內容,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國家和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2、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齊讀第一段(媒體播放災情,渲染氣氛),說說主要內容。
二、學習第二段
(一)、快速默讀課文的第二段,思考:
這一段寫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衛中的動人事跡,主要寫了哪幾個典型事跡?
(1)默讀。
(2)交流概括。
大堤搶險
(3)板書:錚錚鐵漢(典型人物)
勇救群眾
(二)品讀課文——大堤搶險-
1、幻燈片出示搶險的圖片,學生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
2、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又是怎樣描述的,哪些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
3、學生談自己感動的內容,指導朗讀,感悟表現戰士們奮不顧身和樂觀主義的精神的詞句。
出示
(1)“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
朗讀,體會到戰士們意志堅強、奮不顧身的精神。
(2)“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賓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
(3)“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
(4)“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朗讀,體會子弟兵大無畏的樂觀主意精神,與人民心連心的本質。
4、小結過度:
這一層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句描繪了子弟兵的群體形象,體現了全體官兵為了保衛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了保衛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來,課文又是從哪個角度去描寫的呢?
(三)品讀課文——錚錚鐵漢
1、學生自由讀,說說這一層主要講了什么?
2、交流:
你覺得黃曉文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討論,結合學生的交流,出示:
“黃曉文大聲說:“來不及了!”說著,一咬牙,猛地把鐵釘一拔,一股鮮血涌了出來。黃曉文隨即從身上扯下一綹布條,三下兩下把腳捆了個結實,二話沒說,轉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好好朗讀,體會人物的內心。
3、齊聲朗讀——
“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啊!”
4、談談自己的感受。——像黃曉文這樣的鐵漢,這樣動人的事跡太多了,說明人民子弟兵個個都是錚錚鐵漢。
(四)品讀課文:勇救群眾
1、過渡: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啊!”
師:還有哪些感人的事跡,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2、指導朗讀,理解,背誦——
(1)“戰士們的沖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的房屋,飛向搖搖晃晃的電桿。”
抓住三個“飛向”引導學生體會到群眾正在危險中,戰士們迫不及待地進行營救。
(2)“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徽閃爍。”
抓住四個“哪里”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給人民,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師,他們真是無愧于“軍旗”、“軍徽”,他們不愧是人民子弟兵啊。所以——
(3)“滔滔洪水中的群眾,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
抓住“看到了……看到了……就像看到了……”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到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軍民魚水情。
如此令人感動的情景,如此感人的文字,我們能背出來嗎?
(五)小結: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英勇的子弟兵是怎樣不惜一切抗洪搶險的。
播放視頻《大江保衛戰》
三、導讀課文最后一段。
學生齊聲朗讀。
四、總結全文,作業
1、回全文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述說感動的理由。
2、摘抄排比句,體會句子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節。
五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和積累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段落,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對比寫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體會對比寫法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和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請同學們說說灰塵有哪些危害。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注意字的讀音
1、指名輪流讀課文。
2、正音:
模樣(mú)塵埃(āi)直徑(jìng)削弱(xuē)
朝暉(zhāo)干涸(hé)可惡(wù)惡劣(liè)
三、理清課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想每個自然段寫什么?(填表)
出示:
灰塵雖然令人討厭,但人類卻離不開它
小小的灰塵主要來自
灰塵的作用告訴我們:
2、看表默讀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塵令人討厭,人類卻離不開它。
第二段(2)小小的灰塵來自土壤和巖石。
第三段(3~6節)灰塵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塵的作用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灰塵的有關知識及其作用。)
四、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狼狽bèi 擦拭shì 氣候hòu 塵埃āi 削弱xuē 朝暉huī
循環xún 厭惡wù 裂開liè 討厭tǎo 環境jìng 飄蕩piāo
wù(可惡) xiāo(削皮)
惡:è(惡狠狠) 削:
ě(惡心) xuē(削弱)
五、再讀課文質疑
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業
1、抄寫字詞。
2、熟讀課文。
【五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習作六五年級語文教案02-03
《語文樂園》五年級語文教案02-25
《語文樂園三》語文五年級教案10-05
語文樂園三五年級語文教案02-03
五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教案07-27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語文《遲到》教案03-07
語文S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16
五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四》教案04-22
五年級語文經典教學教案12-09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