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學設計附反思
一、談話導入。
1、了解閱讀《西游記》的情況。
提問:看過《西游記》電視連續劇的請舉手?動畫片?電影?的請舉手?看過《西游記》改編版的請舉手?看過原著的呢?請舉手。作者是誰?你說。也許大家看過的版本很多,但是文字的版本很重要。
2、我想問問,你們最喜歡西游記里的誰?為什么,能不能用四個字的詞來形容。(本領高強、神通廣大、懲惡揚善、有勇有謀、降妖除魔、積極樂觀)
3、好,那同學們,我們都喜歡孫悟空,孫悟空是從哪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呢?今天王老師就大家一起學習《西游記》當中的第一個故事?
4、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課文預習了嗎?說說你是怎么預習的。
三、瀏覽課文,初步感知。
1、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篇文章前面有一個閱讀提示,閱讀提示里有這樣兩個問題,你注意了嗎?
出示:閱讀提示
1.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2.他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尋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在關鍵地方畫出記號。
3、討論、交流
A、我們來交流一下,石猴是從哪兒來的?誰能用文章中的話來告訴大家?
簡單的說這個石猴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神奇、奇妙、非同一般)
B、它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用自己的話來說。
C、石猴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又能安然無恙的出來,成就了他當王。讀完這里,這石猴又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勇敢無畏,一心為公自信)
四、認真細讀,品味語言。
1、一蹦,蹦出一個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這猴王的`形象已經活靈活現的留在了我們的腦海里。那么,吳承恩先生是用怎樣語言把他寫下來的呢?請同學們自由的、放聲地讀讀第一自然段,感受感受。
2、在這一段中有一句話寫石猴寫得特別生動,你知道是哪一句嗎?(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3、讀這樣的句子,你仿佛看到石猴在干什么?
(在山中活蹦亂跳的、在山中采果子、在山中嬉戲玩耍、自由自在采一朵山花, 飲一點澗泉。)
4、如果是你的話,你喜歡當這樣的石猴還是后來跟師傅一起去取經的孫悟空呢?
師:快樂老家,自由天堂。誰再來讀一讀,讀出他的快樂來,讀出他的自由來。
同學們,請你把目光聚焦在語言文字上,從怎么寫的角度你發現了什么秘密?(文字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5、指導朗讀,繼續發現。
A、能讀給大家聽嗎?作者吳承恩在寫石猴遣詞造句上非常講究,里邊有很多秘密。你發現了一個。讀一讀,你還能發現什么?
(每句話都是三個字,前邊的字是動詞,后兩個字是名詞。)
B、要怎么讀?誰能讓石猴在你的聲音里跳起來,動起來?繼續讀,你還有什么發現?(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
C、讀到這,你讀到一只怎樣的石猴呢?在這個句子旁邊寫下批注。(板書:頑皮可愛),同學們,文章寫的是活潑跳躍的石猴,用的語言也很有節奏,活潑跳躍,就是這樣的語言,讓我們讀到一只頑皮可愛、活潑跳躍的石猴,內容與語言高度融合,就叫做經典。
6、請大家看第二個問題,讀——課文是怎樣寫“石猴成為猴王的”。
師:請你抓住一二個關鍵的地方進行研讀。用心體會語言的一體,,并做上記號。待會兒我們交流。
A、同桌可以交流一下,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研讀“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預設:吳承恩在寫這里的時候,是用了擬人的手法,猴子不會說人語的,但是他把這種手法用到了猴子的身上,猴子活靈活現。再加上“他瞑(míng)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中,“縱”,把石猴的動作寫得十分生動。
誰也研讀了這句話的舉手?我們一起來讀讀,也來感受感受。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B、我建議大家再讀讀猴子的語言,猴子的話,誰再來讀?讀完后,你們發現了什么了嗎?(猴子非常很自信,無所不能,從字面上看,寫得?(非常有活力。好像是我能進去,就一定能出來。)換一種寫法,能有這樣的感覺嗎?變成“算了,我進去吧”,讀讀。感覺怎樣?(感覺到強人所迫、猶豫不決、被逼進去的)讀這樣的句子特沒勁,還是來讀讀原文中的句子吧!(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
難怪有一位大師說: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相差幾個字。同學們像這樣的描寫石猴的語言,還有很多。再讀讀。誰讀到了?
(石猴喜不自勝,急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同學們,什么是“大造化”?怎么讀?
師:還有嗎?
C、學生匯報:
五、小結:同學們,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僅僅是一只猴子,更像一個人,他敢作敢為、智慧超群。走進《西游記》,你會更強烈感受到他是一位神,他神通廣大,神意出眾。喜歡這樣的猴王不需要理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在這篇經典中,語言的珍珠隨處可見,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挑選自己認為最經典的背一背。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
《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教學時,我以讀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首先,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中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然后圍繞“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等問題讀讀議議。接著再讀課文,讀中感受形象。最后以原著的標題引領學生進行讀悟,并適度拓展,開展語文活動。孫悟空,學生大都比較熟悉,幫助學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注意結合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的孫悟空的形象,將讀、想、做等有機結合,讓孫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明地樹立起來。如,“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讓學生邊讀邊聯系平時所感受的孫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想象后說一說,說后再讀,這樣,猴王形象就會在學生頭腦中樹立起來。在這一點上我鋪設得較成功。
問題一,評價不夠中肯。例如,在提問題讓學生思考時應指向明確,如看了好幾組分類的詞語后,提問道:“讀著讀著,你發現了什么?”學生答為:“從這些詞語中看出美猴王很自在。”就學生的回答來說,老師無法中肯評價。這些詞語結構規律,讀起來朗朗上口,如:“拖男挈女,喚弟呼兄;食草木,飲澗泉;狼蟲為伴,虎豹為群;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多么富有節奏,就如古代對聯的對仗,詞性相對,意思相吻。課后,我想老師在這詞的美感上可讓學生斟酌感受,注重于語言文字的錘煉,這也是古代名著之所以獨具魅力的原因之一吧!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附反思】相關文章:
《猴王出世》優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1-08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04-02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06-01
求《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06-28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匯編04-16
猴王出世語文教學反思02-05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精選25篇)05-27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精選10篇)03-31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精選8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