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精選1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張。
2、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了解重點句子,指導學生默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認讀課后“讀讀寫寫”中的生詞,由此引出這就是《論語》中所說的:學而時習之。
二、請學生讀課文1、2自然段,布置問題:你對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過渡:看來我們對孔子以及《論語》已經不再陌生了,讓我們繼續往下閱讀,去領略故事中那些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吧。
三、學習新知
1、布置默讀要求。
2、學生開始默讀,師下課堂指導。
過渡:文中的著四個故事是可以獨立開的,所以等會兒你對哪個故事有自己的體會,就談哪個故事。
3、故事1:(1)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2)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齊讀這個故事。
(4)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書:推己及人
故事2:(1)談談自己的感受.
(2)引導學生理解:孔子是在什么情況下不喝“盜泉”的水?描寫孔子喝弟子們口渴的語句找出來讀讀。
(3)得出結論:嚴于律己(板書)
(4)讀這個故事。
故事3:(1)分角色讀讀這個故事。
(2)談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句子1“君子在窮困的時候……,小人在窮困的時候…….”的意思。
句子2“我們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解一個人實在不容易呀!”
詞語“假裝”能看出孔子遇事有什么精神?
(4)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書:敢于自省
(5)齊讀這個故事。
故事4:(1)你特別欣賞哪個詞或句?
(2)談談自己的感受。
(3)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書:學而不厭
四、小結:課文學習到這兒,我們對孔子創立的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學說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們要學會做“仁”者,要愛別人,寬以待人。過去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談,現在則有“半部《論語》學做人”之說。希望這節課的學習能給同學們以人生的啟示,智慧的啟迪!
五、齊讀課文,再次領略蘊含在字里行間的人生哲理。
六、課后作業:
默讀提示:這個故事表達了孔子怎樣的思想主張,注意聯系上下文抓住重點語句進行體會,感受最深之處可做簡單批注。
(一)課后延伸:
1、溫故而知新——復習本課生字詞,摘抄成語。
2、學而不厭——找一篇《論語》中的故事來讀一讀,想想這個故事給自己帶來什么收獲。
(二)讀讀《閱讀鏈接》,試著背一背。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2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張。
2、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指導學生默讀課文。
3、幫助學生認識“仲、儒、蔡、祭祀”;會寫“仲、育、儒、仁、核、怨、糧、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詞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默讀課文,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張以及他在中華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課前準備:學生可從不同途徑,網上、書籍、向家長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近來央視百家講壇,于丹教授在為我們解讀《論語》,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于丹教授說,《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其實《論語》在古代社會和政治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是一部傳世的經典,二千多年來它一直影著中國人的思想。
你們知道《論語》的作者是誰嗎?(孔子)
2、課前,同學們都從不同途徑了解孔子,請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全文,教師提醒讀準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學生依次朗讀各個自然段,師生共同評點朗讀情況,注意正音。
三、交流預習成果
1、學生交流易讀錯的字音,和易錯的筆畫
讀音:如仲(zhng)儒(rú)祀(sì)
筆畫: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詞意
儒家:崇奉孔子學說的重要學派。學說內容重視倫理道德教育,它的經典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最高教條,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也為后代保存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
仁:古代儒家的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人與人相互親愛。
隱晦:不明顯,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四、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結構)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講述孔子的幾個故事。
2、默讀1、2自然段,思考:為什么稱孔子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導學生一邊默讀思考,一邊畫下關鍵的詞句)
要點:(1)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早期儒家學說,教導人們怎么為人處世。因此,人們稱他為圣人。
(2)流傳于世的一部《論語》,其中許多思想,可讓人終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點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聯系這句話的意思,舉舉生活中的實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導我們做什么樣的人?
師總結:人要學會關愛別人,這就是儒家理論中最核心,最精髓的東西“忠、恕”,——寬容。
第二課時:
一、整體入手,回顧全文
1、指名讀課文,思考:文中講述了關于孔子的哪幾個故事?
(可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
(1)、與子貢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盜泉水
(3)、與弟子談君子與小人及“識人不易”
(4)、晚年讀《周易》
二、細讀課文,品讀感悟
1、默讀第2-5個故事,抓住重點的語句去品味,通過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組間交流(2-4人左右)
3、集體交流,教師點撥
第二個故事
1)為什么孔子口渴的厲害,卻不喝一口“盜泉”里的水?
2)第三個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窮困的時候能安守節操,小人窮困了就會為所欲為,可結合生活實際談。
(君子由于有修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小人心中無德,窮困時自然不擇手段,獲取利益)
引導學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窮困不要緊,重要的是有節操,有樂觀的生活態度。
2)孔子為什么說了解一個實在不容易啊?
孔子知道錯怪顏回,才有此感嘆,從他的感嘆中,你覺這是一位怎樣的圣人?
※引論語: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想像著孔子當時的心情,讀讀他對弟子們說的話,再指名讀,帶著理解。
3)第四個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點詞,試用一些成語或詞語,來形容孔子的學習精神?
[篤信好學,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活到老,學到老……]
三、整體回顧,總結結全文
這篇課文以幾個小故事的形式,讓我們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結合你學習生活中,談幾點感受。
總結:簡單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讓我們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讓我們的心靈被喚醒,我們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讓我們試著沉下來潛心讀讀關于孔子的書,試著讀讀《論語》。
作業:1、推薦閱讀同步閱讀中的《孔子的故事》、《莊子傳奇》,
2、如有興趣,可閱讀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并寫讀后感。
板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盜泉水安守節操
君子與小人識人不易
晚年讀《周易》學而不厭
正所謂教無定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3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認讀“日夜兼程”、“風塵仆仆”、“傳授”等詞語。
2、正確、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
3、簡單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生談話,相互認識
2、學生說說自己姓氏的名人,教師相機引出孔子。
3、教師簡單介紹孔子,引出課題,學生齊讀。
4、看了課題,你能想到什么?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學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仔細聽,并圈出生字和讀不準的`詞語。
2、學生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生字。
①讓學生說說認識哪個字?怎么認識的?
②猜字游戲。
4、默讀課文,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領讀,男女生對讀,開火車讀。
5、出示帶有這些詞語的句子,指名讀。
6、誰還有讀不準的詞語?指導讀讀不準的詞語。
7、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三、指導寫字
1、課文69頁,田字格中的生字要求我們會寫,一起來讀一讀。
2、如果按結構分類,哪些字可以放在一起?
3、學生說說哪個字容易寫錯,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4、這類生字,哪個最難寫?想跟老師一起寫?
5、教師范寫,學生練習。
6、投影展示,學生評價。
四、課文小節
總結本課內容,對學生提出搜集孔子和老子材料的要求。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孔子拜師的原因,經過和結果,激發對孔子刻苦好學的學習態度和老子誨人不倦的教學品格產生崇敬之情并體會到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點:
1、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做出簡單的評價。
教學難點:
從文中體會到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讀好課題。
二、回顧課文內容,填一填
1、生快速回顧課文,完成題目
孔子()歲的時候,從()前往()拜()為師,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了人們的()。
2、師引導生讀這一段話,生再次觀察課題和這一段話,提出自己的疑問。
師預設:①孔子為什么要拜師?
②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受到了人們的敬重?
3、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心句,用﹏勾畫出來。
4、出示中心句,生讀。
三、品讀課文,學習孔子和老子崇高的品行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為什么要拜師?
生交流,理解詞語(淵博)
問:孔子前往求學的時候,他的學識怎么樣?
生交流,理解詞語(遠近聞名),師學法指導:聯系上下文
2、出示第一自然段,抓重點詞語(年輕、已經、遠近聞名、總覺得)感悟孔子(謙虛好學)的品行。
3、師補充:孔子30歲時已博學多才,成為當時比較有名氣的一位學者,可他依然堅持求學,說說你心中的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4、生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5、出示中心句: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生讀)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生小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勾畫你覺得精彩的句子和詞語,體會孔子崇高的品行,找出精彩的句子多讀幾遍,說說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
2抽生交流
①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②抓關鍵詞“相距上千里”體會行程之遠,抓詞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走”體會行程之難。
③出示地圖,學生利用地理位置直觀感受“行程之遠”。
④想象情景,師生對話
師采訪:假如你是孔子,會怎么做?
驕陽似火的中午,孔子,你已經汗流浹背,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好嗎?
冰天雪地的夜晚,孔子,停一停吧?
……
⑤指導學生入情入境朗讀,以讀促悟,感悟孔子“求知若渴”的品行。
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生讀)
⑵學習“師生相見”
師:功夫不負有心人,孔子終于在洛陽城外,見到了自己的恩師,出示插圖,想象:孔子會對老師說什么?
①師讀文,生一邊聽,一邊勾畫作者描寫孔子的句子。
②抽生交流:
③抓詞語“風塵仆仆”了解孔子的外貌,再次體會行程艱難。
④從動作(上前行禮、再次上前行禮)體會孔子的謙遜有禮
⑥出示孔子的幾句話,從語言體會孔子的謙遜有禮。
師學法指導(表現人物的`品行,可以從外貌、語言、動作來表現)
出示句子: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師引導學生突破難點)
師預設師:孔子把老子的知識學完了,是不是就到了學習的盡頭了呢?
生:不是
師:你們現在上小學,將來還要上中學,再讀大學,學習就完了嗎?
生:還要上研究生,就是以后工作了,也還要學習。
師:這就叫“學無止境”師板書
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生讀)
3、談“老子”,感悟老子高尚的品行
⑴生交流“老子”的資料
⑵同桌合作學習,感悟老子的品行
出示學習提示:小組合作學習提示:
①邊讀邊畫,畫出描寫老子言行的句子。
②說一說,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對所劃句子的理解。
⑶交流老子的品行
從詞語“頭發胡子全白了”“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
(體會老子重視人才、謙遜有禮的高尚品行)
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生讀)
⑷角色對話,補充資料(生了解古人自稱稱名,以示謙虛有禮,對別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稱。)
⑸角色朗讀(分小組朗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配樂讀)
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生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抽生讀、評價(抓關鍵詞:每天、隨時,體會孔子求學孜孜不倦,從詞語“毫無保留”體會老子的誨人不倦。)
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生讀)
四、小結升華
1、出示孔子畫像(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并影響到世界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然而,人們不僅佩服孔子的學問,更敬重他高尚的品行。)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論語》的精典句子,學生感悟中國的傳統文化
2、師生吟誦論語:
溫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5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1、認寫生字。
2、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詞語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圖片及資料;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題,交流資料。
1、師引入課題。
問:通過預習,了解到課文中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為師的事。
2、 老子是我國歷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則是我國最偉大的教育家,誰對他們有所了解,趕緊介紹給大家。
3、 生介紹。(再介紹過程中分別出示“老聃”、“孔丘”,并認記“丘”。)
4、看來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學問,了不起的大學者。那為什么孔子會拜老子為師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到課文中去了解。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生自讀課文,說說讀懂了哪段?這部分主要講的什么?
2、生匯報交流,師總結:
孔子絕意拜師-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認真求學-受到人們的敬重
3、問題探究,引入對全文的品讀。
師提問: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生思考、交流。
三、細讀課文,品讀詞句。
(一)、齊讀一段,提問思考。
1、老師提出閱讀要求:
課文一來就向我們介紹了孔子當時的地位及拜師的原因,齊讀第一段,邊讀邊思考。
2、有了這些了解之后,你覺得孔子怎么樣?
3、自己再讀第一自然段,看你還能有什么了解和收獲。
(二)、反復品讀,揣摩詞句。
1、師引入:
決定拜師以后,孔子便毅然趕往洛陽,一路上歷盡艱辛,孔子最終來到洛陽,拜師成功了嗎?我們一起細細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2、提問:這一段寫得很詳細,用詞十分準確,請你自己反復地讀一讀、品一品,看看哪些詞語讓你最感動,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最深刻。再結合書上的內容,看你能不能說說詞語的意思。
3、生讀文、勾畫、體會、交流。
(1)、重點詞語理解:
風餐露宿:這個詞語一般用來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說明孔子一路上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終于: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遙遠,因此用終于。
提問:為什么如此艱辛,孔子仍要不遠千里去拜師呢?你從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優秀的品質?
(2)、分角色朗讀對話,說一說通過朗讀感受到他們說話都怎么樣?
(謙虛禮貌)
(3)、對比理解兩組近義詞的不同用法。
學生找出這兩組近義詞:“拜訪”-“拜見”,“迎候”-“等候”。
①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
②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
通過對比朗讀,細細品味:“拜訪”是敬辭,“訪問”的意思,“拜見”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
①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
②多謝老師等候。
老師講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等候”則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體會:老子說:“我就在這兒迎候”“迎候”這個詞讓你對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謝老師等候”換成“迎候”好不好?為什么?
(三)、齊讀三段。
1、學詞“毫無保留”、“傳授”。
2、說說通過學習了這一段,你對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誰能把你從課文中了解到的'對孔子和老子的認識完整地說一說,先練一練,再舉手匯報。
三、所以課文最后一段告訴我們(生讀):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四、再讀全文,再感受。
第二課時
一、學習生字。
1、認字,并提示重點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組詞競賽。
3、學字。
重點指導:
塵: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
迎:沒有一撇,或一橫。
等:中間幾橫應長短不一。
境:右邊是“竟”。
授:形聲字,右邊是“受”,不是“愛”。
4、學生說說其他字應該注意些什么。
5、練習。
二、交流名言。
1、書上的名言。
(1)讀一讀。
(2)背一背。
2、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簡單地說一說,這句名言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3、小組推代表交流。
第三課時
(綜合性學習)
一、教師激情導入。
1、我們的祖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你都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文化?
2、生舉手匯報。
3、進一步指出:傳統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們的生活中就有許多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它就在我們身邊,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4、設疑進入課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課文中給我們例舉了。
二、自學綜合性學習。
1、自己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你覺得提示了哪幾個方面?請用筆作上記號。
2、匯報交流。(師:板書分類)
3、師生擴展開再說一說。
剪、扎、編織
民間工藝 繡 (泥人、彩繡、陶藝、微雕、篆刻)
雕塑、繪
……
傳統文化
戲劇
民族藝術 園林建筑
民族舞蹈
……
節日風俗
風俗習慣 各地風俗
各族民族風情
……
三、確定目標,準備開展綜合性活動。
1、設想開展活動的方式。
(1)、學生說一說。
(2)、教師建議。
2、組成活動小組。
(1)、自我選擇合作伙伴,確定負責人。
(2)、確定活動目標。
(3)、擬定活動計劃:
A、確定內容
B、確定活動方式
C、確定哪位同學負責哪一部分
D、設計出活動計劃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6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課前準備
1、搜集孔子的相關知識
2、做好預習,理解字詞義。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 我們泱泱中華,從古至今,涌現過許多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今天老師就要向大家介紹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 (出示孔子簡介)他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影響了我們兩千多年,在世界也有很大影響。他被稱為“萬世師表”、“至圣先師”,受到人們的廣泛尊敬,后人修建了孔廟紀念他。有些國家和地區還把他的生日作為教師節。
3、 你能猜出他是誰嗎?(板書:孔子)對,他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圖像及名字。)孔子又名丘(qiu),字仲尼(zhong ni)。古代人的姓名比現代人復雜一些,名和字是不一樣的,自稱常用名,為表示對別人的尊敬,稱呼別人用字。
4、 你還知道關于孔子的其他知識嗎?
5、你想知道為什么孔子能成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嗎?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6、 讀題,質疑。
孔子為什么拜師?
孔子拜誰為師?
他是怎么拜師的?
……
二、初讀感知
1、 通過朗讀解決你的好奇和疑問吧!放聲朗讀課文,把字詞讀正確,句子讀流利。邊讀邊思考,自己解決疑問。
2、 開火車讀課文,并正音
遠近聞名 淵博 曲阜 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 老聃(聃是老子的字,補充老子的資料)納悶
迎候 等候(兩個詞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區別) 止境 毫無保留 傳授 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們高尚的情操和行為品德。)
三、學習第一段
1、 文中有一個地方把“孔子為什么拜師?孔子拜誰為師?”這兩個問題一起解答了,你找到了嗎?(出示第一段)
2、 指名讀
3、 用“因為……所以……”說說孔子為什么拜師、拜誰為師。
4、 從這字里行間,你感受到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孔子的好學精神并板書:好學)
“遠近聞名”卻“總覺得……知識不夠淵博”:他的學問已經出名了,卻總覺得不夠,說明他很好學。
5、 感情朗讀:
是啊,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讀(指名讀第一段)。
這就是勤奮求學的孔子,讀-。
四、學習第二段,體會孔子“不畏艱辛”的好學精神。
1、 于是,勤奮好學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師之路,一路上出現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讀讀第二段,把感動你的此句劃出來,并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
2、交流: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1)“上千里”、“幾個月”:上千里的距離在50萬米以上,可見孔子拜師的.路途是多么的遙遠。古代沒有汽車、沒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雙腿、馬車一步步艱難的行走著。
(2)“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生活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趕路。
(3)同學們,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嗎?(配樂想像說話)
(4)腦中想像這樣的畫面,來讀這句話。
(5)還有什么詞讓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風塵仆仆)
(5)孔子就這樣在這千里迢迢的求師路上,面對炎炎的烈日、凜冽的寒風,一直行走,(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我聽到同學們讀到“終于”這個詞時松了口氣,你們有什么感受?(體會不易)是什么在支持著他走到洛陽?(強烈的求知求學的欲望)
五、小結,寫字
1、 這節課,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著求知好學的學生,那老子又是怎樣的一位老師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 寫字:聞、塵、仆、納悶、丘。理解“納悶”的意思是因為奇怪而發呆,用納悶造句。注意“塵”上部分沒有鉤,找“仆”的形近字“撲”。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1、聽寫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引讀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句)。
二、學習2-3段,品味“感動”
上節課,我們被孔子好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這節課我們繼續交流,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一)研讀第二段,體會孔子和老子的謙虛有禮
1、劃出孔子和老子的對話,指名讀。
2、孔子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你讀懂了嗎?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學無止境。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看法。
3、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想說的嗎?你是從哪個詞里看出來的呢?
從:“行禮”、“再次行禮”的動作,“拜見”“ 等候”、“迎候”等話語中體會他們互相尊敬和禮貌。
3、 同桌分角色、全班分角色表演對話。
(二)學習第三、四段
1、孔子和老子謙虛有禮的品行深深感動著這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你還讀出了其他的感動嗎?
2、交流: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
2、 你因什么而感動?(孔子好學、老子無私教授)
三、學習最后一段
1、一次拜師求學,折射出孔子、老子高貴的人格品質,讓我們一次次為他們而感動,難怪課文中這樣寫到:(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2、《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學到這就結束了,但老子、孔子卻讓我們留下了刻深的印象。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四、拓展、寫字
1、孔子不僅品行流傳千古,還有許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讓后人傳誦。(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積累。
2、寫字
(1)孔子拜師讓我們深深的懂得了對待學習是永無止境的——(生:“學無止境”)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積累這個詞語,學習“止境”兩個字。
(2)寫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區分“迎”與“柳”。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7
教材解析
本課是一篇游記,是描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帶領弟子們到泗水河畔賞春,巧借河水誘導弟子的故事,表現了孔子對弟子的關愛及師生間真摯的友誼。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閱讀教學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貫穿一個“讀”字,瞄準一個“悟”字,緊扣一個“導”字。讀是閱讀教學的根本,教學中讓學生默讀、速讀、朗讀……反復讀、盡情地讀,讀中體驗,讀中感悟。
其次,注重“探究學習”。在探究學習中,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各種學習途徑“獲得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課文第8自然段孔子“論水”是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這一段的教學過程中,教者首先要以“孔子提倡學貴有疑”鼓勵激發學生通過自讀、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大家討論,而后將問題歸納、整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逐個解決(為什么說水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使教育?→為什么說水是真君子?→省略號省略了其他什么特點?→孔子論水的用意)。這樣,由易到難、步步深入,重難點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第8自然段。
2、理解生字詞,聯系上下文體會溫文爾雅、從容不迫、深思熟慮等詞語成語的意思。
3、體會第8節中孔子所說的那段意味深長的話語所蘊涵的道理,領會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及師生之間濃濃的情誼。
教學流程
一、簡介人物,解讀課題
1、板書課題:孔子,學生介紹課前搜集的資料。
2、看課件(孔子的介紹)。
師:現在春暖花開,正是出游的好季節。于是孔子便帶著他的弟子們去欣賞春天的美景啦!
3、板書課題:孔子春游。學生發現課題寫錯,師解題(古人稱之為“游春”,今人稱為“春游”,意思相差不多。)師改“春游”為“游春”。
設計意圖:簡介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為后面的學習作好鋪墊;解釋“春游”與“游春”,讓學生感受古今用語的差異。
4、生讀題;質疑(孔子與誰同道?他們看到了什么?說了些什么?玩得開心嗎?)。
設計意圖:課堂學習,給學生創設情境,建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本文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入文
1、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
2、解決問題,梳理課文內容。
板書:泗水春景——觀水悟道——河畔娛樂——暢談志向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地整體地閱讀課文,在語言環境中認字學詞,認認真真地把課文讀正確連貫,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三、深入品味,突出重點
(一)師生共賞春景
(1)自由讀一讀1、2自然段,說說你的感受。
(2)為什么說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大自然和母親還有什么相似之處呢?
(3)課件展示(欣賞大自然美景)。
(4)指導朗讀:提起母親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涌起一股暖流;感受到一份溫馨。而大自然也像母親一樣,默默地奉獻著她的一切。把你對母親的這份情懷表達出來吧!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重在讀,寫文章的人“情動而辭發”,讀文章的人要“觸辭而動情”,所以,以讀為主要手段,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入境動情,感悟“自然是偉大的母親”
(二)學生自學觀水悟道
師:孔子說:學貴有疑。自學第8段,看誰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與大家討論。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走進文本,親近文本,真正實現與文本對話
預設1:為什么說水是真君子?(重要)
預設2:為什么說水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育,是真君子?(關鍵)
預設3:省略號,水還有什么特點?(注意標點)
預設4:論水的用意(思考得更深)
再讀,討論解答。
1、(哺育生靈——有德行;流必向下——有情義;穿石鑿壁——有志向;蕩滌污垢——善施教育。水是真君子)
2、對于水你還有其他的感受嗎?能談談你眼中的水嗎?
生觀看“水”的視頻,補充省略號。
(生:水好像很勇敢。水好像很彬彬有禮。水好像很寬容大度。……)
師:水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風范。古人曾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從孔子的這段話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他敏銳的洞察力,充滿了人生的大智慧。那么孔子為什么跟弟子們說起這些呢?
3、他表面在講水,其實是想教育他的學生能作真君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激疑、點撥,引領學生帶著疑問讀,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實現師生、生生及文本之間的對話,將學生的思考和認識引向深入。
四、發揚個性,升華感情
師:同學們輕聲讀課文11—17小節,在讀懂的地方加注:讀懂什么了;不理解的地方做記號,有疑問提出來。
1、生發現子路和顏回的個性、志向不一樣。
2、理解子路和顏回的不同志向,小事跟志向有沒有關系?
師:志向不是看不見、摸不著、飄渺的東西,它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你我平時的一言一行里。你們說生活中的小事跟志向有沒有關系?
設計意圖:在學生似懂的地方生疑,認知引向更廣闊的境地
3、朗讀評議,表現兩個人的不同性格。
(子路是急性子,搶著說話。他很直爽。顏回呢,溫文爾雅,從容不迫。)
設計意圖:在評議中體悟急性子說話的語氣,在反復朗讀中理解溫文爾雅、從容不迫、深思熟慮等詞語的意思。同時,教育學生與他人相處,任何時候都保持溫和態度,文雅的舉止。此設計學生不僅在讀中體味了三個成語的'意思,還在讀書體驗中得到了心靈的滋養。
4、談志向。
師:有志之人就是令人刮目相看。同學們又有那些志向呢?生暢談
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記住自己的諾言、志向,做個真君子。聽同學們談志向,老師很高興。孔子聽弟子談志向有什么反映呢?為什么說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默讀14——16段后討論交流。(濃濃的師生情使春意更濃了;孔子教育弟子的深刻道理使春意更濃了;孔子與弟子的歌聲使春意更濃了……)
設計意圖;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已經悟得明,讓學生自己閱讀感悟到春意更濃的內涵,顯得水到渠成,豁然開朗。
五、研讀拓展,促進遷移
1、這學期我們的課文中有許多老師的形象,如《最大的麥穗》中的蘇格拉底、莫泊桑的老師福樓拜、《孔子游春》中的孔子,他們的教育方式怎么樣?你喜歡嗎?說說你的看法。
2、搜集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不畏艱辛及彬彬有禮的品質和老子謙遜有禮、誨人不倦的品質,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懂得學習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第五單元的課文為我們打開了這座寶庫的一扇門。我們可以認識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話故事,欣賞古代建筑和繪畫。今天,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去認識我國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題,讀題:孔子拜師:
為什么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二、復習回顧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課文寫了我過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
2、故事中最關鍵的人物是誰?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課文中還寫到了另外一個人物老子,他給你的印象又是怎樣的呢?
三、深入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
1、是呀,那么在孔子拜師的整個過程中,孔子和老子是如何的謙虛有禮,都還需要我們去細細體會。
2、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⑴讀句子,你認為孔子和老子的學問怎樣?
⑵他們的品行又怎樣?
3、學前指導。我們說一個人的品行往往從哪里可以看出來?(言談舉止)抓住人物的言行來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今天這節課,老師就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來研究課文中自己感興趣的人物,你可以研究孔子,也可以研究老子,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一兩個句子,認真地讀一讀,細細地體會體會。
4、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劃出讓你感動的一兩個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
5、交流匯報,教師點撥,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詞句,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問:你研究誰?你找到哪個句子來進行研究的?(根據學生回答,隨機進行交流。)
研究孔子:
⑴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理解字面意思,問:你認為怎樣的人才能算知識淵博呢?現在字面上的意思懂了,那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讀表達嗎?自己先去試試?(生自己讀)點名讀。我好像聽到他讀的時候強調了幾個詞語,你聽出來了嗎?(點名評)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試?想讀的站起來讀。)
⑵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來到了洛陽。
①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全班齊讀)
聽了你們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一幅畫面?(點名說,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動。)
②你是從哪幾個詞感受到的?(理解詞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于”)
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感受孔子趕路的艱難。(讀出孔子的不畏艱辛前往拜師的精神)
⑶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⑷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⑸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這么長的一句話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你覺得可以是哪個成語?)
⑹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小結談話:面對這樣的孔子,你有什么話想說呢?
研究老子(那老子又是怎樣一個人呢?你找到哪些句子進行研究的?)
⑴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⑵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教師小結:老子雖然不是課文的主角,但我們可以從孔子和老子的交往活動中感受到老子的博學多才和謙和大度,誨人不倦的高尚品行。
6、朗讀感悟: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孔子、老子高尚的品行,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
⑴學生自由練讀感受深刻的句子。
⑵分角色朗讀,進一步加深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①出示孔子和老子兩人的對話。(同桌互讀、指讀)讀是讀得很好,不過老師覺得如果能加上表情和動作會更好。你們認為呢?(試讀、指讀)有沒有發現這中間藏了一個新的符號?他的作用同學們剛才都已經不知不覺地讀出來了。你知道他的作用了嗎?理解破折號的作用。
②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看是不是這樣的。(師生分角色讀)
四、再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正因為孔子和老子一個虛心求教,一個誨人不倦,都表現了高尚的品行,所以獲得了人們的敬重,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段。(齊讀)
五、課后作業
下節課我們要召開“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讀書匯報會,希望同學們課外收集、背誦孔子、老子的名言,結合課文或課外資料從多方面談談自己對孔子、老子的認識。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9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1、掌握會認、會寫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勤奮的品行,并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
1、錄像(孔子畫像、孔子講學、孔子論著以及人們紀念孔子的場景)以及其他課件。
2、課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資料。
教學過程:孔子拜師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翻開課本66頁,請大家一起把第五組的單元學習目標讀一遍。想想看,它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嗎?(生齊讀單元導語)讀完后,你們知道了它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嗎?(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話故事……)
2、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在生活中,這些傳統文化又是怎樣體現的呢?現在讓我們來認識這樣一位古人。(板書:孔子)我們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師。)(板書課題:孔子拜師)
3、相信大家都回家預習過了,你們知道孔子是什么樣的人嗎?(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簡單介紹)
4、師概括介紹: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并正音:子讀zi)為什么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字音,讀好詞語,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語掌握情況。出示課件。
生字(認讀、擴詞):
詞語(多種形式的認讀):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請4名學生輪流讀課文,檢查同學們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想想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分別都講了些什么?
4、感知課文大意:課文講了些什么?
5、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呢?再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記敘順序。
孔子決意拜師-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認真求學-受到人們的敬重
6、再讀課文,通過查詞典、聯系上下文或請教老師、同學等方式掃除自己在課文人物、字詞理解方面的一些障礙。
(1)講解:古人的名、字與號:中國古人的姓名比現代人要復雜一些,大體有姓、名、字、號四項。名,是嬰兒出生后由父親取的。字,是男子二十歲成年舉行冠禮,及女子十五歲舉行筓禮時取的,是人的正式稱謂。號,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古人在名、字、號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則和習俗。不論尊卑,自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謙虛有禮;對別人則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稱。
(2)重點詞語:
風餐露宿:一般用來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
(3)對比理解兩組近義詞的不同用法。
師:老師剛才在聽大家朗讀的時候聽到了這樣幾個詞,大家體會一下,看看他們有什么不同嗎?
學生找出這兩組近義詞:“拜訪”——“拜見”,“迎候”——“等候”。(課件出示句子)
①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
②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
(通過對比朗讀,細細品味:“拜訪”是敬辭,“訪問”的意思,“拜見”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
①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
②多謝老師等候。
(老師講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等候”則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三、指導書寫
1、同桌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注意“丘”與“兵”的區別,“塵”上面的寫法。
2、請學生當“小老師”,指出書寫生字的注意點,如,“迎”字不要多一點,“塵”字上面的“小”不要帶鉤。
3、請書法好的學生到田字格內范寫生字,注意生字的結構特點。“仆、授”等字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4、學生寫字并寫詞語。
四、作業:抄寫詞語,熟讀課文。
板書:17孔子拜師
孔子決意拜師-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認真求學-受到人們的敬重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初步認識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創始了儒家文化,開創了興辦私學的先河,以他對東方文化的卓越貢獻被中國人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這里有一段關于孔子的錄象,請看:(放錄象)
2、此時,你的心中對孔子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呢?(生自由談)
3、人們對孔子的感情和你們一樣,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課件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誰愿意讀一讀?大家一起讀。
4、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之處就在于學問深、品行高。課文在介紹他們的學問和品行時,更側重于哪一方面呢?(品行高)
二、研讀感悟
1、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課文的哪些詞句能讓你感受到他們品行的高尚?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朗讀感悟。(首先我們一起來談談孔子吧)
A、談孔子。
(1)孔子為什么要去拜師呢?能從文中找到原因嗎?學生匯報課件出示句子。
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并且此時孔子多大了?(三十歲),到了成家立業的而立之年,遠近聞名的孔子還背井離鄉去追求學問,你們感受到了什么嗎?(謙虛好學、永不滿足……)
能讀出謙虛好學、永不滿足的孔子的形象來嗎?自己試一試——誰愿意帶著自己的感受,表演讀一次?——齊讀
(2)孔子前往洛陽拜師,一路上容易嗎?
課件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求學的艱難,孔子拜師決心大、意志堅……)
你是從哪些詞中讀出來的?理解“上千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終于”等詞語。(課件變化,顯示這幾個關鍵詞為紅色)
(出示課件——中國地圖上曲阜和洛陽的位置,在“上千里”上鏈接)理解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在沒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況下一步步、一天天走到洛陽的,深入理解孔子求學的艱辛。
誰能讀出孔子求學的艱辛來?(指名讀,分男女生讀)
(3)指導朗讀,全班齊讀。
①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寫孔子的語句讓你感動嗎?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出示課件中的其他句子: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
“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②學生找到哪一句,就練習朗讀哪一句。
重點學習第3句:“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一個成語怎么說?板書:學無止境
正因為學無止境,所以永不滿足的孔子在已經成名的而立之年還要去拜師學習,其實學無止境是孔子拜師的真正原因。
③小結:從孔子決意拜師,到他見到老子后的一言一行,我們都認真地進行了朗讀和感悟,此時,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孔子呀?(謙虛好學、永不滿足、尊敬老師、講究禮儀……)板書:謙虛好學
B、談老子。
(1)老子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能結合文中寫老子的有關句子談談嗎?
課件出示句子:
“你就是仲尼呀,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2)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相機顯示“迎候”“毫無保留”為紅色字體(老子謙和大度、誨人不倦、關心晚輩、真誠無私……)板書:誨人不倦
(3)小結:正因為孔子和老子謙虛好學、誨人不倦的品行,才贏得了后人對他們的敬重。學到這,誰還想再來讀讀這句話?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指名讀,齊讀。
3、表演對話,指導朗讀。
(出示課件:課文中的孔子拜師圖)找到了課文中和這副圖相關的段落和句子嗎?同桌兩人為一組,先準備準備,待會兒請兩位同學上臺來表演表演。
指名學生上臺表演,再次感悟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行。
三、拓展延伸,倡導經典。
1、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許多反映自己思想的名言,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收錄在《論語》中,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其中的幾句,先自己試著讀一讀——誰來讀讀自己喜歡的一句?——齊讀
(課件出示)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明智)也”
“學而不厭,誨(huì,教導)人不倦。”
2、今后希望同學們能去讀讀《論語》,在孔子的言論中更多的去感悟他的學問思想和高尚品行。
板書:
17孔子拜師(老子)
學無止境
謙虛好學誨人不倦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10
教學目標:
1、了解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2、積累相關“如”“夫”“則”“爾”“方”“然”等實詞虛詞及句式等文言文知識
3、初步了解孔子。
教學重點:
學習文言文的'翻譯方法
教學過程:
一、查查(查缺漏)
檢查《國學誦讀》論語部分。
二、讀讀(讀全文)
正音,全文誦讀,培養語感。
1、字音:
俟,音 莫,音 甫,音 哂,音 相,音
鏗,音 沂,音 喟,音 雩,音 冠,音
顙,音 皋陶 要,音 累累 殯,音
三、練練(練方法)
進行文言文的翻譯訓練。黑板展示。呈現成果和問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11
1、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古人,他是誰呢?你們看。
2、播放有關孔子的圖片,學生觀看。
3、了解孔子。
師:書上的資料袋也有一些關于孔子的介紹,老師已布置你們預習了,誰能從這里找出一句話來評價孔子?
出示資料袋內容,生用一句話評價孔子。
投影: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們把這句話讀一讀。
二、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揭題: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有關他的故事,更深入地來了解他。
板書:孔子拜師。生齊讀課題。
2、正音:子是古代對有學問的人的尊稱,要讀第三聲。跟老師讀孔子。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師板書。
師:同學們真會思考!待會兒我們就一邊學,一邊解決這些問題。
三、學習生字,讀通課文
1、學生提醒容易讀錯的字。
師:要讀好課文首先要讀準字音,你們在預習中覺得哪些字難讀準,能給大家提個醒嗎?
師補充:(佩服)
2、全班齊讀生字詞。
3、指名分段讀課文,師正音
師:你們讀準了生字,還能把課文讀通順嗎?
指名分段讀課文。
四、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1、師:我們已經把課文讀通順了。接下來,我們再來仔細讀讀課文,解決問題。孔子為什么要拜師?我們讀讀第一自然段。
2、解決問題:孔子為什么要拜師?
生:因為孔子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所以才要去拜師。
師:淵博是什么意思?板書:淵博
他是不是真的知識還不夠淵博呢?誰來說說,你從哪里讀懂的?
和聞名意思相近的詞有哪些呢?
3、小結:是啊,孔子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卻還要去拜師,他多么好學啊!
那他拜師的經過又是怎樣的'呢?我請一位同學讀讀第二自然段。
4、師:孔子要從曲阜到洛陽拜師,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容易嗎?請你從這個自然段找出一句話。
5、交流句子,體會情感:
⑴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①師:我把這個句子改一改,你們覺得好不好?師出示第二句話,生對比句子。
l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l曲阜和洛陽相距很遠,孔子走了幾個月,才走到了洛陽。
②哪些詞語寫得具體、生動,給它們作上記號。
③交流詞語,你從哪個帶點的詞體會到什么?
④a 、相距上千里說明路途遙遠。(出示地圖)講解長度單位里:別看地圖上好像不遠,實際上孔子要走大約50萬米。你們平時在操場上跑一圈兩圈有什么感覺?孔子要走的路程相當于學校操場2500圈。
表示距離很遠很遠的還有哪些詞:遙遠、千里迢迢、迢迢千里
b、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一讀。
(師引讀: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
c、填補文本空白:想一想,孔子走這么長的路,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大風、大雨、下雪、寒冷、猛獸、饑餓)
是啊,他可能遇到種種困難,但他并沒有被困難嚇倒。誰再來接著說。
⑤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說明孔子生活很艱苦。
⑥體會:日夜兼程
日夜兼程是指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可以看出孔子求學的急切心情。
他是多么珍惜時間哪!
師:是啊,盡管山高路遠,孔子堅持(指讀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不管日曬,還是雨淋,孔子依然
哪怕再苦再累,孔子仍然
⑦終于說明他好不容易才走到了洛陽。
⑧想象情景:此時,你們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情景?先跟同桌交流交流。
句式訓練:孔子餓了就,累了就,不分,不停地趕路。
小結:是啊,怪不得孔子到洛陽見到老子的時候已經是風塵仆仆
⑨有感情朗讀:孔子堅持不懈,終于走到了洛陽,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我們把句子連起來讀一讀。
4、那你覺得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不怕困難)
5、他在洛陽見到了老子。他們見面時會是什么情景呢?找出他們的對話,用橫線劃出孔子的話,用波浪線劃出老子的話。
6、你們找對了嗎?(課件出示對話)孔子說的這一句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概括為學無止境。正因為孔子知道學無止境,所以他還要去拜師。這個問題明白了嗎?(擦去問號)
能不能聯系實際說一說,你身邊還有誰也在不斷地學習?
7、下面請你們找小伙伴分角色讀讀他們的對話。
8、指名分角色讀。
這兩個同桌讀得很投入,請你們站起來大聲讀一讀。
9、師生互換角色讀:
師:我也想讀一讀,可以嗎?我當孔子,誰愿意當我的老師?
10、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看出了孔子怎么樣?(彬彬有禮)
11、學到這里,孔子一定還給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們來讀一讀:
()的孔子
小結:孔子的這些品行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
下節課我們再來了解:老子具備怎樣的品行,值得孔子學習呢?
12、播放課件,學生觀賞。
師:雖然孔子知識淵博,但他的一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知識的追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我們把孔子的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在世界人民面前。
四、選做題
1、讀一讀孔子的名言。
2、摘抄課文中我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3、找小伙伴演一演孔子拜師的情景。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12
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一、繼續學習、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學會辨析文言字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進一步提高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準確理解課文中孔子關于修身養性的基本觀點、主要內容和修身的方法,進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強自身在傳統文化方面的修養。
三、了解、借鑒課文中“內省”“忠恕”“誠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貧樂道、信念堅定、胸懷坦蕩、注重自省的崇高風范,提高自我修養、道德完善的自覺性。四、學習本文言簡意賅,善于運用比喻、對比等方法闡明深刻道理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掌握的文言詞語:窮、過、患、興、濫、誅,諸、也、其。
二、著重理解課文中關于修身養性的思想觀點,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蕩的胸懷。
三、難點:文言語句的翻譯、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歷史的局限等等。
[教學方法]
在學生反復誦讀、自學討論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引導、點撥、提示。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本課時主要是朗讀、翻譯課文,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理解,積累文言詞語。
一、導入。
初中時同學們學過《論語》的選段,此外,大家還通過書刊、電視、網絡等途徑,對孔子和以他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同學還能背誦《論語》中的不少經典語句。首先,請同學們談談你所了解的孔子,還可以談談你對《論語》中的某句話的理解。學生發言。教師可讓同學們放開講,不必作過多評論。
教師歸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XX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修身養性”是《論語》中的重要內容,道德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文明古國,是禮儀之邦,講究個人修養有幾千年的良好傳統。構建和諧的社會,也必須使每一個公民都加強道德修養,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才能使人與人的關系更加融洽和諧,社會更加和睦和穩定。孔夫子所說的修身,就是學習做人的道理,他說得很多話,即使是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希望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認真體會。
二、閱讀理解。
在老師的指導下,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課文,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首先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并分別找不同同學將每段話翻譯成現代漢語。翻譯不準確的地方其他同學可以糾正,老師強調重點字詞的讀音、意義、用法。全文分為四節,每節有五段話。
1第一節要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意義。
六十而耳順:耳順,指能正確對待別人對自己的各種評價。
不逾矩:逾,超越;矩(jǔ),規矩。
朝聞道,夕死可也:朝(zhāo,不讀cháo),早晨。
莫能興:興,起來。君子固窮:固,堅持,堅守;窮,困窘,走投無路。
2 第三節要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意義和用法。
巧言、令色、足恭:令色,滿臉堆笑的樣子;足,過分,過度。
左丘明恥之:恥,意動用法,認為可恥。
以直報怨:直,公正無私。
3 第四節要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意義和用法。
質勝文則野:質,樸實,與“文”相對;文,文采,指對儀容舉止進行雕琢修飾;
野,缺乏文采,鄙陋。
文勝質則史:史,虛浮。
君子泰而不驕:泰,平和;驕,自高自大,盛氣凌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蕩蕩,寬廣的樣子;戚戚(qī):憂愁,悲傷。
居處恭,執事敬:恭,恭敬,端莊,這里可理解為守規矩;敬,謹慎、認真。
雖之夷狄:之,動詞,到去。
三、課文探究:
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次誦讀課文。要求每個同學都要大聲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內涵的理解感悟。
第三節主要內容:
講忠恕之道。這是孔子思想體系中最核心的內容之一。
對每段話的理解:
1第一段話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以“忠恕”二字概括孔子的“道”,這個道就是“仁”。忠,就是忠誠于自己的理想和原則;恕,就是寬容之心,不能為了實現自己的追求而強加于人,
正直寬容之心,就是忠恕之道。忠和恕是辯證的關系,既要堅持理想,又不能為所欲為。忠是對己,恕是對人。
2第二段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對“恕”作了具體闡釋,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對孔子道德觀的高度概括。它既是對“仁者”自身的約束,即要求一個人要有推己及人的“換位思考”,同時也是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原則,即要尊重他人,體貼他人。這一思想即使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對于建立一個和諧融洽的社會人際關系,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3第三段話
(“巧言、令色”),是從反面告誡(“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君子決不能虛偽諂媚,而應當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不應掩飾自己的好惡。這實際上是從另一個角度闡釋“忠恕”的內涵。
4第四段話
(“人而無信”),是講“信”的重要性。“信”是孔子道德范疇乃至中國傳統道德范疇中的重要內容。“民無信不立”,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到了今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社會的穩定和諧,對外貿易與交流,誠實守信仍是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5第五段話
(“以德報怨”),主張公正平等。孔子雖然主張“恕”,但絕不是無原則地寬容忍讓,甚至委曲求全地“以德報怨”。他主張“以直報怨”就是堅持原則;他主張“以德報德”就是公平公正。這表明孔子在真理面前時不退讓的,是不提倡以犧牲原則來求得友誼和睦的。
第四節主要內容:
通過與小人的對比,說明君子所應具有的風范、氣度、胸懷和表現。對每段話的理解:
1第一段話
(“質勝文則野”)是講“質”與“文”的關系,即儀容舉止與內在素質的關系。
孔子認為君子要講究儀表,但又不能過分修飾,要做到“文質彬彬”,即既樸實又有文采,達到內在美與外表美的高度統一。直到今天,這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2第二段話
(“君子泰而不驕),以“泰”與“驕”的對比說明君子與小人的不同。
“泰”與“驕”似乎只是一種表象的區別,但實際上是內在本質的不同。
“泰”,即平和、安適的樣子,表明君子的曠達,虛懷若谷,胸有成竹;
“驕”是驕狂,自以為是,盛氣凌人,但其內心卻很空洞,很虛弱。
所以,真正有知識、有內涵的人常常顯得很平靜,甚至“大智若愚”;而愈是表面張狂、驕縱的人,愈是無知淺薄的人。
3第三段話
(“君子坦蕩蕩”),是君子與小人心理狀態的不同:君子胸懷寬廣,無所掩飾,不追求虛名富貴,因而是坦蕩的,豁達的;小人總是考慮個人利益,患得患失,顧慮重重,言行不一,心胸狹隘,因而總是憂愁、悲觀的。
4第四段話
(“樊遲問仁”),是說君子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處于怎樣的環境中,都能保持始終如一的做人準則。
“居處恭”,應當就是儒家提倡的“慎獨”。君子即使在無人監督的獨處情況下,也要謹受規矩,嚴格自律。
“執事敬”,是講做事要認真,一絲不茍。
“與人忠”,是講與人交往、共事的基本原則,要忠誠、守信。
“雖之夷狄,不可棄。”即使到了荒蠻之地,也絕不改變做人的準則。
“不可棄”三個字,表現出孔子對信念、對道德行為準則的堅定不移。
5第五段話
(“子夏曰”),是孔子的弟子對他的評價。“三變”,表明孔子在弟子心目中的印象:他既是溫和的,又是嚴肅的;他既充滿情感,和藹可親,又嚴格要求,堅持原則。這是一個令人可親可近,又令人敬畏的長者形象。
請同學們談談學習的體會和感悟(應讓同學們暢所欲言,鼓勵發表獨到的有深度的見解,可就某段話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不要求全面)。
四、當堂練習:“之”的用法
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
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與妻書》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
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臣之妻私臣。(《鄒忌諷齊王納諫》)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
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齊桓晉文之事》)
五、作業思考
同學們,在這短短的語錄中你悟出人生的啟示了嗎?請結合自身經歷和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受。以“走近孔子”或“孔子我想對您說”為題,展開聯想,寫一段話。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的引領及史料的運用,能說出孔子的主要思想。
2.通過圖片及史料結合的方式,營造時代環境,認識孔子思想含義。
3.通過本課學習,感受先人的智慧,理解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精神境界,感悟傳統文化的精髓。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孔子的思想。
難點:“仁”的含義。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播放于丹在百家講壇中講《論語》的視頻。提問學生:中國古代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那么《論語》這部著作主要記載了誰的.言論?他思想的主要內涵是什么?給當時帶來了影響?由此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孔子的核心思想
教師出示《論語》及其《孟子》的相關史料,提問:結合孔子的言論和課本知識,說一說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怎樣理解其內涵?
學生回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認為仁就是愛人,要求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愛護,融洽相處;實現“仁”,要做到待人寬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教師出示孔子關于政治思想的言論,提出問題:孔子在他的核心思想“仁”之下,提出了哪些政治思想?
學生回答:孔子強調“為政以德”“以禮治國”,統治者要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教師補充:孔子還希望恢復西周時的禮樂制度,主張“克己復禮”,使每個人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
(三)教育思想
教師繼續提問:孔子不僅是思想家還是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帶來了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認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資格,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
過渡:孔子創立早期儒學后,到了戰國時期又出現了兩位重要的儒學思想家。那么,將儒學進一步發展的代表人物是誰呢?他們的主要思想主張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們繼續學習儒學的發展。
(四)影響
教師展示史料,并提問:孔子的思想產生了哪些影響?請學生以歷史小組為單位,8分鐘時間進行討論。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辦學形式等方面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奠定了中國古代的教育傳統;“為政以德”“以禮治國”的政治思想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傳統政治的理論基礎;以仁、禮、道義為核心的儒家構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除此之外,對后世的中國與世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2.作業:儒學為什么能夠經久不衰?請同學們課下思考,下節課分享。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06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0-27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11-14
五年級上冊語文《鯨》教案02-23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2-10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02-28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0-12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29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3-24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