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案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的教案應該怎么設計?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案,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案1
教材分析:
《頤和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一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壯觀的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課前準備: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及圖片。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以測代檢 預習引路
1.精彩一分鐘:
小組同學相互展示瀏覽搜集的相關資料及圖片。
2.教師談話導入并檢測預習情況:
課下同學們都通過資料了解了“頤和園”這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要想飽覽名勝,就要先認識她的名字(板書)《頤和園》(邊寫邊說“頤”字的寫法)。不知大家在預習中是不是也像老師這樣仔細觀察,老師想先檢測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分發測試卷)。
《頤和園》課前檢測
一、看拼音,寫漢字
diàn láng zhù diāo zhù dī shī gé
大( ) 長( ) ( )子 ( )刻 建( ) ( )岸 ( )子 佛香( )
二、讀解釋,填詞語(可以查閱課文)
1、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 )
2、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 )
3、樣子各不相同。 ( )
4、青翠茂密。 ( )
5、往遠處看。 ( )
3.小組自我對照、檢查,請正確的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記住生字和理解詞語的。
4.教師表揚預習好的同學。
二、畫圖通絡 初識名園
1.提出自主閱讀的要求,弄清作者游園的景點與路線。
(1)課文主要記敘了哪幾個景點?(讀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2)找出課文中有關作者游園路線的詞語。(進了、繞過、走完、來到、登上、下來、走過等)
2.邊讀邊想,嘗試畫出《“頤和園”旅游示意圖》。
3.學生匯報、展示自己畫出的旅游圖。
4.師生共同閱讀課文中有關旅游地點變換的語句,教師隨手在黑板上畫出旅游圖(見板書設計中圖示),學生對照,選出最相似的表揚。
5.多媒體播放頤和園畫面,學生按圖看景。
6.作業:選出你最喜歡的景點,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課時
一、畫境解文 欣賞名園
1.自己選擇喜歡的景點,美美地讀一讀,體會語言美。
2.指名朗讀有關段落(隨機指導,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三部分都要涉及),學生談感受[學生品評、互動,從文本的語言中體悟景物特點,教師適當補充,師生合作板書(參見板書設計中有關內容),并隨機將課文插圖或搜集到的有關圖片粘貼到板書的圖中。這一部分是學習重點,應注意圖文結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賞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教師還可以用品味課文中的“滑”字為例,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品讀其它詞句]。
3.學生總結三部分的景物特點,板書:長長的畫卷 立體的畫卷 鋪開的畫卷
4.開火車(每部分一名同學)朗讀相關段落。
5.嘗試背誦喜歡的段落。
二、畫面回放 介紹名園
1.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本文中自己喜歡的景點,加入搜集到的資料,討論確定這一景點的導游詞。
2.每組選一名導游,帶領全班同學游玩相關景點(指圖或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畫面解說)。
3.根據導游情況,評出導游的等級(特級導游、一級導游。二級導游等)。
三、畫筆再展 暢寫景觀
1.閱讀課文第一和最后一個自然段,想想他們有什么關系(前后照應)?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討論總結這一課的敘述順序。[總,分(地點轉換),總]
3.畫一幅自己熟悉的一處景點游覽圖,并利用學到的敘述方法寫一篇游記(作業)。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
《頤和園》這篇文章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學生對本單元“我國的世界遺產”為專題的知識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學習方法也掌握了一些,容易產生新鮮感降低,興趣減小的現象。因此,設計本課,一是在學法上堅持以新穎促進學生注意,激起興趣,融入情境;二是在教法上注重適當放手,多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課文導入采取了直接進行書面測試的方法,對學生的課前預習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引領他們逐步懂得:扎實的識記基本功,才是發展自身語文能力的基礎。
有效探究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方法,這一課設計中的“畫圖通絡 初識名園”和“畫境解文 欣賞名園”兩部分,就充分考慮了這一點。一是手腦互動(畫圖通絡部分),利用讀中想,構思并畫出游園的輪廓,達成在探究中趣味記憶游覽順序的教學目標。二是圖文互動(畫境解文部分),通過圖(課文插圖和學生搜集的圖片以及多媒體播放等)與文本溝通,挖掘文本中的賞析因子,含英咀華,讓學生既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畫面美,又從畫面中體會到文字表達的意蘊美。
圍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這一教學難點,設計始終滲透以“會寫”為突破的思路。在“畫面回放 介紹名園”中,通過激勵(評選導游等級),激發創作熱情,經過對導游詞的加工改進過程,鍛煉、提高學生景出言隨的能力。最后的“畫筆再展暢寫景觀”設計,是建立在總結寫作方法的基礎上,從熟知的景點入手,使學生感受到頭腦里有景可繪,寫作中有法可循。其實,將課文第一和最后一個自然段放到第二課時的末尾一起分析,也正是基于讓學生能夠懂得寫文章要回歸總體架構的“用心”之筆。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案2
教材分析: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課文重點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同時作者對頤和園中的景物只進行概括性的描述較為抽象,學生對頤和園景物沒有感性認識,不容易理解
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游記感知不多,寫作手法接觸較少,應加以指導。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1個會寫。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敘述的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4、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5、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訓練重點領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導入新課
(出示頤和園全景圖)
同學們,在我們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你們知道是哪里嗎?
教師板書課題并強調“頤”的`筆順。
2、提出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2)、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頤和園的?
(3)、再讀課文,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提出不懂的問題。
(4)、能結合對課文的學習,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提出展示要求:
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這節課,我學會的詞語有:“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
2、我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等詞語各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地朗讀課文。
4、我會解答(課后思考題、每課一練的題目)。
5、我會思考(提出問題,特別是有價值的問題)
(1)、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頤和園的?
(3)、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作用。
6、老師小結:這些有價值的問題就是我們下一節課的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找出能夠體現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便于理解課文,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作用,欣賞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二)練習:
1.組詞。
堤( )閣( )漆( )昆( )殿( )爽( )
提( )各( )膝( )混( )臀( )大( )
栽( )堂( )廊( )
裁( )黨( )郎( )
載( )賞( )朗( )
第二課時
一、承接上課時,導入本節課學習目標。
二、學文悟情展示
(一)匯報交流:
1、生1:我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并體會到它們在課文中的作用:
①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②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③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我體會到這些句子在課文中的作用:這些句子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這些句子可以幫助我們給課文分段。游記這類文章的特點是“移步換景”,一般是一處景觀為一段。
生2: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生3:我從“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知道這一句說明長廊的位置:離大門不遠。還說明長廊的特點是長,“一眼望不到頭”。作者是用具體準確的數字來說明長廊的長的。“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生4:畫的內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生5:。“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句說明了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量多;“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 “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
生6: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生7: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黃色、綠的琉璃瓦屋頂;朱紅的宮墻,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風景畫。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生8: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這段話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靜”的特點來描寫的。描寫得很具體、形象。“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靜、水波不興的特點。“綠得像一塊碧玉”寫出了湖水晶瑩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點。湖水非常綠,也說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質好。”“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滑”字與上面的“鏡子”一詞相得益彰。這是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強,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頭腦中就能浮現出昆明湖平靜的美,給人以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
生9:作者從萬壽山下來,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長長的堤岸;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倒垂的楊柳;湖心小島,十七孔橋。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并且這么多獅子姿態不一,各不相同。石柱上雕刻著眾多的獅子且姿態不一,獅子“姿態不一”的特點,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設計意圖: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按游覽的順序欣賞,能夠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2、學生展示朗讀能力。
(三)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小組展示自己贊頤和園的一段話。
3、給游客當導游,介紹頤和園。
(設計意圖:語言的學習需要不斷地朗讀,感覺,最后形成對語言的一種直覺的感受力,那就是語感。因此,在教學時應該有層次地進行朗讀指導,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覺。)
三、激發知識沖突(適時進行)
(1)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2)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設計意圖:相信學生,才能給學生表達的空間。釋放學生,才能讓學生有創造的空間。要學會交流、學會傾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四、知識拓展延伸
1、交流有關頤和園資料。
2、推薦閱讀書目:《中國名勝經典》。
(設計意圖:拓展他們的創造性,構建開放的課堂格局,使學生學得愉快、學有所獲。)
五、練習: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頤和園的迷人景色,下面句子中帶點的詞可以換成什么詞?換了以后句子的意思相同嗎?
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
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玻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四年級上冊《頤和園》教案10-24
四年級語文上冊《頤和園》教案設計03-19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頤和園》教案04-23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課件11-25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課件11-26
四年級上冊語文《頤和園》教案(通用9篇)05-27
四年級頤和園的教案11-24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學設計04-12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學設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