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四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四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四年級語文教案1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學習通過典型事例表現谷物品質的寫法。
4、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2、教師制作能夠直觀反映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課件及課文插圖幻燈片。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這節課我們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就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誰能結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互相補充,對伽利略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1590年,看戲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就在這里做了舉世聞名的實驗(板書課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去感受這次意義重大的實驗。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想課文講了一伯什么事;著地、伽利略、信奉、亞里士多德、解釋、更改、的確、比薩城、膽大妄為、固執、
2、默讀課文,初步感知人物
默讀全文,畫出使你深受啟發的句子,反復讀一讀,并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3、小組內初步交流。
4、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同學們,我們已經充分朗讀了課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讀書感受。下面,就請同學們再一次放聲朗讀課文,可自讀,也可同桌互讀。(學生自主讀書)
5、把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得段落讀給大家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聽寫本課的新詞。同桌互相檢查。
2、結合重點語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結合上節課的內容交流填空,并說明理由。
(二)伽利略是一個()的科學家。
(三)集體主,引導結合重點語段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并指導有感情朗讀。如:
伽利略是一個(善于思考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并說明理由:伽利略在念書時就提出都是難以解答的問題,被同學們稱為”辯論家“;15歲時就對里士多德的話提出了質疑。亞里士多德在眾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話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經過嚴密思考后卻發現了疑點。所以說他關于思考。
教師引導:那就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可以與同學們討論,也可以請都是幫忙。(算式法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會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該比10磅的慢;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就有11個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快。圖示法等)
B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語,來突出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不是妄下結論。
伽利略是一個(執著追求真理)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在當時,眾都信奉亞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話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卻大膽質疑,說明他不迷信權威,只追求真理(教師引導理解”信奉“)
伽利略為了追求真理,反復做了多次實驗來證實,并且要面對無數人的譏笑與嘲諷,在比薩斜塔上公開試驗。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自然段。
伽利略是一個(勇敢)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面對眾的懷疑、嘲笑與譏諷,伽利略沒有退縮,仍然堅持公開試驗,他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現得十分勇敢。
B教師補充閱讀資料《布魯諾》,使學生了解到伽利略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樣做,是有著生命危險的,這更體現了他獻身科學的精神。
三、升華情感,體會寫法
1、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在比薩斜塔上做了這個著名的試驗。(出增示圖投影,教師范讀第六自然段)
2、請同學們把最后一句話抄寫下來,并反復地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我們應該尊敬知識淵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出錯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為)
3、伽利略做這個實驗的意義不公僅在于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從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著地追求真理。請同學們再鎰默讀課文,看課文是通過怎樣4描寫恰我們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學生默讀勾畫)
4、交流。如對人物的心理、動作、語言等的描寫。
樣說,怎樣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為題寫一段話,注意對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
三、推薦課外閱讀《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結識更多的偉人。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四年級語文教案2
一、結合重點語段,感知人物形象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請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你覺得伽利略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1、伽利略是一個(善于思考的)科學家。
伽利略在念書時就提出都是難以解答的問題,被同學們稱為辯論家;15歲時就對里士多德的話提出了質疑。亞里士多德在眾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話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經過嚴密思考后卻發現了疑點。所以說他關于思考。
那就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可以與同學們討論,也可以請都是幫忙。(算式法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會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該比10磅的慢;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就有11個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快。)
(反思:雖然閱讀課以學生的朗讀體悟為主,但教師也不能完全放棄講解。由于考慮到學生受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對理解伽利略是怎樣利用亞里斯多德的'一句話推出兩個結論的這一教學難點比較吃力,于是,在突破難點時,采用列算式來理解:,這樣理解既簡單又明了。同時這種方式也學科間的知體現出學科知識是相通的)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你注意到這些關聯詞了嗎?你能不能不看課本,說一說伽利略思考的過程?
出示 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
(讓學生用這樣的關聯詞語來說,能夠令他們感受到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不是妄下結論。)
2、伽利略是一個(執著追求真理)的科學家。
思考:
1)伽利略做了多少次試驗?
(無數次)
2)他的實驗成功了嗎?
(引導學生讀第4自然段,說明伽利略帶著上面的問題,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斯多德的那句話的確說錯了。)
3)為什么要作公開試驗?
讀課文第5自然段。
在當時,眾都信奉亞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話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卻大膽質疑,說明他不迷信權威,只追求真理。
(反思:這里可以結合作業本,令學生指導,信奉意義,信奉的反義詞是懷疑作業本還是要用起來,以后備課一定要記得連作業的內容一起備進去。)
總結:伽利略為了追求真理,反復做了多次實驗來證實,并且要面對無數人的譏笑與嘲諷,在比薩斜塔上公開試驗。
在比薩斜塔的公開試驗的目的是為了公布自己的試驗結果。
公開試驗的結果是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
那么伽利略在比薩斜塔的公開試驗的目的,只是為了公布自己的試驗結果嗎?
再次朗讀朗讀第五自然段。
得出結論:之所以要公開試驗,就是要向權威挑戰。
3、所以伽利略又是一個(勇敢)的科學家。
默讀課文思考:當時人們是怎樣崇拜亞里士多德的?人們又是怎樣議論伽利略的行為的?
讀課文2、5段,對比人們的不同態度。
總結:面對眾的懷疑、嘲笑與譏諷,伽利略沒有退縮,仍然堅持公開試驗,他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現得十分勇敢。
三、升華情感
1、 出示最后一句話。
說一說,你怎么理解這句話。從課文中你學習到了什么?
(我們應該尊敬知識淵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出錯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為
要敢于質疑,勇于挑戰。)
鼓勵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思考。
2、教師總結。
出示:伽利略做這個實驗的意義不公僅在于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從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著地追求真理。
四、小練筆:
伽利略終于成功地證實了自己的觀點,上塔前,人們對伽利略充滿懷疑,那么現在當伽利略走下比薩斜塔得時候,人們又會說些什么呢?現在我們就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為題寫一段話,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四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新詞,理解個別詞語。(重點)
2、熟練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難點)
3、設計有關基礎知識的練習題。
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嘗試)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老師手中有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如果同時從同一高度松開手,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誰得出了這樣的結果?
2、簡單介紹你對伽利略的了解。我所知道的他的情況有限,哪位同學向我詳細介紹一下他的`成就。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5課,看看伽利略是怎樣得出“兩球同時著地”這一結論的?
二、小老師檢查預習情況:小黑板出示預習目標逐項進行
1、對基礎知識的檢查
(1)小老師用自己的方式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是否正確、流利)
(2)小老師用卡片出示詞語指名讀、解釋詞語。(針對學困生)
(3)小老師聽寫典型的詞語。
2、對課文內容的檢查
(1) 課文主要內容寫了什么?
(2)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
(教師邊聽課邊做記錄,檢查工作完后作補充、指導、評價)
三、課堂反饋練習
1、分組交流設計的題目。(教師巡視指導。)
2、評選設計題目優秀的學生并給予鼓勵。(特別是學困生)
3、教師用小黑板出示練習題。(重點是學困生)
4、反饋課文主要內容。(小黑板出示課文主要內容的練習題。)
四、學生提出預習中的疑難困惑
教師做好記錄,以待下節課解決。
五、針對課文內容及疑難布置第二課時的預習內容
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伽利略)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四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理念:
綜合名家名篇,發現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可以彌補單純的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空白,可以把連續的線性思維和零散的點狀、碎片思維有機結合起來,更有利于孩子在眾多跳躍的信息中提取關鍵、有效的信息,更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經過反復研究,我們提出融合“非連”文本法,即“通過在閱讀教學中,融合非連續性文本,輔助連續性文本的理解、運用、創新,以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的方法。”
此課教學采用融合“非連”文本法,通過讀文教學設計非連文本,促進閱讀理解;改變補充形式,激蕩學生情思;圖文印證,體會寫作方法;以“非”促“連”,發展語用能力;適時呈現,激發閱讀期待等方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
教學目標:
1.理解“固執、膽大妄為”等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學習通過對具體事例及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初步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伽利略以亞里士多德的結論正確為前提,所做的大膽的推測。
教學準備:PPT
教學流程:
課前熱身環節:分享故事,明確點贊 點贊詞
一、回顧導入,整體感知人物。
1.人物名片
姓名:亞里士多德
國籍:古希臘
職業:大哲學家
成就:影響了幾乎所有之后的西方哲學家
姓名:伽利略
國籍:意大利
職業:數學教授
他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還記得伽利略做了什么事?
師板貼: 產生疑問 反復試驗 公開試驗
【教學意圖】改變資料的補充方式,變單一文本為綜合文本,變連續文本為非連續文本,更能激活學生思維,更能激蕩學生情思,因為它是承載信息的媒體不是從左到右直線性連續呈現,而是多維分布性呈現的文本。利用人物名片的“非連”文本,喚醒學生對人物的初步印象,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對課文有整體把握。
二、學習“產生疑問”,為“善于思考”點贊。
1.去掉關鍵詞填空,幫助理解“一快一慢的兩種結論”。
2.看著動畫演示,學會表達。
3.用上文中的句子演示圖標。
4.總結伽利略產生疑問的過程,滲透思考嚴謹。
5.伽利略產生疑問,點贊詞呢?(交流、板書)
6.師小結學習方法。
【教學意圖】對非連續性文本的解釋說明,往往是以連續性文本的形式呈現的,因此,利用非連續性文本組織閱讀教學,學生必須在非連續性文本跳躍的`信息之間,積極思考內化連續文本的信息,最后以連續性文本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既促進語言文字的內化積累,語言能力又得到發展。學生通過動畫、具體的圖標演示,理解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并學習表達,還從中感受伽利略的品質,并學會點贊。
7.生自主學習,走進伽利略的內心。
出示:(默讀4-6自然段),你從哪些語句看出伽利略很贊,劃出來?在語句旁邊請寫出點贊詞!
8.生自主學習,師巡視指導并發現。上臺寫點贊詞。
三、學習“反復試驗”,為“嚴謹”點贊
1.先來交流第4段“反復試驗”。
2.文中“反復”可以換“重復”嗎?生談理解。
3.設想:伽利略“反復試驗”考慮的不同條件。
伽利略反復試驗記錄表
不同條件 重量不同 高度不同 天氣不同 ……
鐵球1
鐵球2
4.伽利略這樣反復試驗,補充點贊詞是? 師寫:嚴謹
【教學意圖】在學生學習遇到瓶頸時,教師的幫助是雪中送炭,但絕不是全盤“奉獻”,而在于恰到好處的“提點”。非連文本,只提醒關鍵處,就像溝渠疏通關鍵的節點,就像點燃的火種,火焰就自然地蔓延開去。記錄表的作用,就是讓學生積極地發散思維,去感受伽利略試驗過程考慮到的不同條件,體會到伽利略在反復試驗中的嚴謹。
四、學習“公開試驗”,為“膽大不妄為,執著” 點贊。
1.表格:“公開試驗”前后,人們的不同反應。查找
公開試驗前:
公開試驗后:
(相機出示)“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
“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2.想象一下:人們說話時的表情、動作和心理?讀出人們的指責。
3.“公開試驗”冒著生命危險,補充布魯諾資料。
4.“公開試驗”后,圍觀的人們反應--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說話訓練。
公開試驗前:
公開試驗后:
“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
“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5.側面描寫的妙處:
公開試驗前后人們的反應寫得這么詳細,可以去掉嗎?生談理解。
(內容上:伽利略的堅持和壓力;人們的盲從和看到試驗結果后的醒悟
形式上:內容更加豐富、增加可讀性)
6.這次公開試驗讓人明白道理: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通過連線,理解句子的含義讀。
不是全都對的 全都錯
全都對
全都不是對的 會出一點錯
7.拓展思維,談身邊的事例。
8.總結寫法: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
【教學意圖】設計填寫非連續文本,促連續文本的閱讀,學生根據設計的需要,邊讀邊提取相關信息,以形象的方式呈現出連續文本所表達的意思,既促進學生積極閱讀、思考、理解,又能檢驗學生閱讀過程中理解是否有偏差,以便及時糾正。用公開試驗前后人們不同反應的表格,培養學生對信息提取整合能力,對作者為何將此寫得如此詳細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和閱讀評價能力,用連線題更準確地理解“不是全都對的”,更形象直觀,且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五、升華文本,拓展延伸。
1師小結:點贊詞
2.為“像身邊努力的人”點贊。
六、板書
23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產生疑問 思考嚴謹
反復試驗 堅持、執著
公開試驗 膽大不妄為
具體事例 人物品質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四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亞里土多德說的那句話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據這句話推出的兩個結論的旨義。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學習過程與方法:在自學的基礎上填空,理解字、詞、句。
情感與態度:學習伽利略獨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實踐的科學精神和認真研究的科學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難點:
1.針對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兩個結論的含義。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給課文分段,說出各段段意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具準備圖片。
三教學過程
預習探究(一)揭題,審題
1.導入談話:17世紀意大利有個偉大的利學家叫伽利略,他曾經以很大的勇氣,沖破人們對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膽地研究物體從高處落地的規律。這篇課文就是介紹當時伽利略研究這一問題的經過,課文的題目就是他研究的結果。下面我們來看著他的這一結果是怎樣得來的?
2.著(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了解自學情況
1.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跟著默讀,邊讀邊思考:伽利略是誰?他做了一個怎樣的試驗?最后試驗結果怎樣?
2.根據學生的朗讀,糾正字音。注意提醒著(zhuó)地更(gēng)改的讀音。
3.根據提出的思考題,檢查學生讀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
(伽利略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開試驗,把一個重10磅的鐵球和一個重1磅的鐵球,同時從斜塔頂上落下,結果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同時著地)
4.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信奉:相信,并照著去做。
相稱:事物配合起來顯得合適。
結論:從前提推出來的結果。
固執: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尋常:平常。
合作交流品讀體驗
(三)講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第—自然段,思考:
(1)這一段講什么?(講人們稱伽利略為辯論家)
(2)什么樣的人叫“辯論家”?人們為什么稱伽利略為辯論家?(辯論家指有一定辯論口才和辯論能力的人。因為伽利略在學校念書的時候,提出的問題,有的連老師也無法解答,可見伽利略當學生時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3)根據老師剛才的敘述,想—想“不尋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簡單。伽利略平時肯動腦,善思考,能發現疑問,與其他同學不一樣)
2.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們信奉亞里土多德表現在哪里?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相信,并照著去做。“人們把他的話當作真理……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2)從這里可以看出,人們對業里士多德的信奉已達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
(3)這段話中,“不容許、更改、責備、違背”這些詞語怎么理解?
不容許:不許。
更改:改換、改變的意思。
責備:批評的意思。
違背:在這里是不遵守、不服從的意思。
(4)小結:這些詞集中表現了當時人們對亞里士多德是絕對相信的,達到一種盲日相信的程度,這是一種迷信。這種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懷疑的科學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表現伽利略敢于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所具有的科學精神和勇氣作了很好的反襯。
(四)板書設計
34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伽利略懷疑分析試驗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優化作業設計。
(1)讀拼音,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靠不住的。
二、教具準備
投影片
三、教學過程
品讀體驗(一)講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齊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亞里士多德講過什么話?伽利略對這話是怎么看的?(亞里士多德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對這話產生了懷疑)
2、伽利略為什么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這怎么解釋呢?”)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亞里士多德的話當作兩種假設,推出兩個結論。這兩個結論是什么?(①把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的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兩個球,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10磅重的鐵球慢。
②如果看做是一個整體,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10磅重的鐵球快)
4.這兩個結果一樣嗎?是什么樣的結果?(不—樣,是相互矛盾的)
5.根據同一句話,會推出兩個相互矛盾的結果,所以伽利略認為這句話是靠不住的,值得懷疑。
6,他打算怎么做?(用試驗來證明不同重量鐵球落地的情況)
(二)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讀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樣用事實來證明的?(經過多次試驗來證明)
2為什么要進行多次試驗?(一次試驗,沒有說服力,要經過多次試驗才能說明問題。伽利略進行了許多次試驗)
請找出能反映試驗多次的—個詞語,說說它的意思。(總是同時著地的“總是”一詞。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這樣)
3.伽利略多次試驗的結果怎樣?(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4.齊讀這段話,加深印象。
(三)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1.齊讀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開試驗前,人們是怎樣想的?(人們都不
相信伽利略的試驗會成功,認為他糊涂、固執,事實會讓他丟臉。“固執”:堅持己見,不肯改變的意思。是貶義的)
2.人們為什么會這樣想?(因為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大哲學家,人們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個25歲的年輕人)
3.當看到試驗結果時,人們的態度有什么改變?(人們忍不住地驚訝地呼喊起來)
4.這說明什么?(說明伽利略試驗成功了,這事實出乎人們意料之外,人們為這位年輕人的大膽和聰明感到高興)
小結:伽利略從懷疑亞里土多德說的那句話開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據亞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話推出兩個互相矛盾的結果,接著經過多次試驗,證明亞里土多德的這句話是靠不住的。最后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公開試驗,證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對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鞏固延伸1讀了這篇課文,伽利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權威,敢于獨立思考,提出問題,以認真的態度研究科學的人)
2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①以亞里土多德的一句話為線索,貫穿全文。②鮮明的對比,用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問題進行對比;用試驗前后人們的態度的變化進行對比。
(四)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懷疑(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兩個相互矛盾的結論)-------善于思考
試驗(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科學態度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詞語填字,并給這個字選擇正確的解釋,用“√”表示。
不容______改:①、改變、改換;②、經歷;③、計時單位
_______妄為:①膽囊;②膽量;③某些器物的內層大。
3、讀了這篇課文,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著重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去感知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課后覺得課堂設計處理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細讀文本,了解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我設計的意圖在于通過抓住描寫兩個人物的語句,讓學生感受到亞里士多德當時是絕對的權威,而伽利略只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教授。事實上,學生也達到了這個教學目標,對于伽利略的勇敢就更加佩服不已了。
二、通過演示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原本以為這篇推理性較強的文章比較枯燥,學生可能不怎么感興趣,但事實上,合理地讓學生利用實物演示,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四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要求】
1、自學、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
2、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教學插圖、語段卡片。
【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大家已經預習過,現在書就在你手邊,想不想把課文再讀次?哪就請大家讀吧。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
2、學生自主讀書。
3、進行讀書交流,把自己喜歡的語段讀給大家聽。教師針對學生的讀書情況,適時激勵評價。
二、創設情境,合作研討
1、出示課文插圖,認識這座塔嗎?這就是世界聞名斜而不塌的比薩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同學們,你們誰有勇氣像當年的伽利略一樣,也在這座高塔上做做這個試驗。
2、這么多人有勇氣,老師真高興,但是老師告訴大家,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請大家讀讀這句話:(出示亞里土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是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人們都信奉他,把他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現在你要說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那人家是不會相信的。所以,老師想請大家再認真讀讀書,仔細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為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說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問些什么問題?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
3、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4、進入情境,質疑研討:
⑴ (請位學生上講臺)現在年輕的數學教授、著名的辯論家伽利略先生已經來到大家面前,一會兒他將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他嗎?
⑵ 質疑研討,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① 伽利略為什么有信心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② 伽利略為什么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③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是否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其表現是否是膽大妄為、固執?
三、觀察體驗,交流評價
1、觀察體驗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試驗。
2、交流:
你們看到了什么?這項試驗說明了什么?通過這項試驗,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樣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全都是對的?
3、評價:
你怎樣評價伽利略?該怎樣認識亞里士多德?
四、延伸拓展,遷移運用
現在,如果老師把課題改成鐵球和木球同時著地你們認為可以不可以?請大家課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樣做做試驗。請把你的發現以你喜歡的方式告訴別人,包括老師。
【總評】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想,這段話的中心意思就是因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把探究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得到主動發展。而崔云宏老師這節課的最大特點正是體現了這種精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從學習的內容、形式等方面滿足學生學習的不同需求,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崔老師在第一個教學環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就讀書的形式提出: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就讀書的內容提出:對你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這樣,從讀書的形式到讀書的內容都給了學生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讀書,去感悟。優等生也好,差等生也好,都有自己的事干,都會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獲。一改過去那種用一把尺子提要求,結果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不到滿足的做法,從而增強了學生主動進取的信心。
二、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用心去讀書,在交流、探究中得到主動發展
崔老師在第二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合作研討中再次提出讓學生認真讀書時說: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為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說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提些什么問題?短短的一段導語起到了以下的作用:一是通過兩個假如,引導學生在讀書時要進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用心去讀,悟;二是就你會向伽利略提些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展開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入理解的過程中得到主動發展;三是在如何讀懂課文方面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使學生明白只有這樣用心去讀、去悟,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容。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四年級語文教案7
教材分析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敘述了伽利略通過思考分析,發現了亞里士多德關于“兩個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重的先著地。”這句話存在矛盾,他通過反復試驗證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最后勇敢地在比薩斜塔公開試驗,讓大眾明白了并不是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都是對的。選編本文的意圖是,希望學生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能受到啟發:我們尊重權威,但不能迷信權威,在自己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像伽利略那樣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從而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究,以取得相應的成功。同時,能領略到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品質的寫法。另外,課文通過環境描寫和側面描寫的方法烘托人物特點的方法,也值得學生學習。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這樣的文章主要內容理解不難,只要老師在課堂上拿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做這試驗,學生就明白了。但是,引導學生明白伽利略是如何分析發現了亞里士多德關于“兩個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重的先著地。”這句話存在錯誤就有點難。要想突破這難點,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反復讀,抓住關鍵詞理解。另外,也要采用這樣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文章通過環境描寫和側面描寫烘托人物特點的寫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3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辯論、信奉、不容更改、真理、違背、膽大妄為、固執等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蘊含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4、初步領略文章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詞典等方法理解生字詞。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伽利略是怎樣分析發現亞里士多德關于“兩個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重的先著地。”這句話的錯誤以及他是如何通過試驗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生字詞,收集有關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資料。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和兩個大小不一樣的鐵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師:同學們,你們相信科學家說的話都是對的嗎?
(估計大多數學生都會說相信,也會有幾個學生說不相信,老師就請雙方各派一兩個代表說說各自的理由。)
2、師:是的,早在17世紀的意大利,有位著名的科學家就通過一個著名的試驗證明了這一點。這位科學家就是伽利略。(幻燈出示伽利略的照片。)
請學生交流伽利略的資料。
3、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個著名的試驗: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幻燈出示課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指名朗讀,提醒學生注意:“著”的'讀音。
(二)、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并指導學習生字詞
1、幻燈出示生字詞:伽利略、辯論、信奉、違背、十磅、拴住、拖住、解釋、宣布、比薩城、膽大妄為、固執、不容更改、真理。
指名朗讀生字詞,學生讀錯的,老師指導讀對。
2、請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老師請同學舉手回答。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比較難寫的生字:辯、磅、釋、薩、妄。指導學生辨別 “辯”的形近字:辨和辮。
(三)、帶著問題朗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幻燈出示問題
(1)、伽利略質疑哪位哲學家說的哪句話是錯的?
(2)、伽利略為什么會認為這句話是錯的?
(3)、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伽利略是怎樣做的?
(4)、反復試驗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之后,伽利略做出了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
2、指名朗讀課文,指導朗讀。請學生帶著這四個問題在讀中思考,在文中劃出相關句子。
3、小組積極討論這四個問題。
4、請學生回答這四個問題,如果學生不懂,老師可指導學生反復朗讀相關片段,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問題。
在學生回答第一個問題時,老師可請學生交流“亞里士多德”的資料,讓所有的學生都了解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他對世界科學做出的貢獻是無人可比的,是個非常了不去的人。
在學生回答第二個問題時,老師幻燈出示“伽利略的疑問”,先引導學生質疑:伽利略是怎樣想的,請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請其他學生解答。學生都不懂,老師播放動畫,引導學生通過列數學式明白亞里士多德關于“兩個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重的先著地。”這句話是錯的。老師再通過引導學生抓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這三個關聯詞,了解伽利略思考問題的嚴謹性,并指導學生用這三個關聯詞造句。(幻燈出示這三個關聯詞語。)
相機板書:善于質疑
在學生回答第三個問題時,老師抓住“反復”一詞,并通過和學生一起用兩個大小不一樣的鐵球(也可以用不同重量的物體)做實驗,引導學生想象伽利略每次試驗成功后的想法是什么,導致他繼續試驗,從而體會到伽利略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他不允許自己的試驗結果有半點差錯。
相機板書:反復試驗
在學生回答第四個問題后,板書:公開試驗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通過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請同學們踴躍交流自己的體會。
板書:我們要尊重權威,但不能迷信權威。
(五)、布置作業
幻燈出示作業超市,學生任選其三
1、課后及時復習生字詞。
2、抄寫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句。
3、熟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寫在相關片段的空白處,下節課討論。
4、劃出自己認為需要仔細體會的句子,在旁邊寫下感受,下節課交流。
5、課外收集和本篇課文類似的故事,如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布魯諾的故事,下節課交流。
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善于質疑 反復試驗 公開試驗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四年級語文教案8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于挑戰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土多德的理論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試驗求證后,在人們的辱罵和猜疑中走上比薩塔,用事實證明了真理,課文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并學習伽利略大膽懷疑,相信科學,追求執著的精神。
2、認識3個字會寫12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伽利略試驗的過程與結論,并受啟發,初步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設計思路】
1、以課外收集的資料來認識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從倍受人們推崇的希臘先哲到年輕的伽利略。他們都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人物介紹中,不要揚此抑彼,各有各的杰出之處。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的資料來互相映證。
2、教師稍作補充當時社會背景,即科學界對權威的崇拜與盲從。16世紀時,布魯諾因堅持“日心說”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的資料。伽利略質疑權威不僅要面對人們的嘲笑譏諷,還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風險。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體會伽利略勇于為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
【教學準備】
1、伽利略的生平圖像。
2、伽利略的故事。
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實驗,電影片斷。
4、生字詞練習卡片。
5、記者所用的道具如攝影馬甲,玩具攝像機。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展示伽利略的圖像,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我所知道的他的情況有限,哪位同學向我詳細介紹一下他的成就。
學生展示自己的.課前預習情況。
二、同學們收集的資料很豐富,除此之外,哪位有心的同學收集有亞里士多德的故事給大家講一講
學生會爭先恐后,因為亞里士多德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的很廣。
三、激發完興趣后,學生自學生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
⑴ 自己小聲讀課文。
⑵ 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⑶ 畫出生字詞,借助字典,消化生字。
2、小組合作互相聽讀課文,并正音,做個好的傾聽者。
3、小組自主合作分段朗讀課文,老師分別巡視指導。
4、自由默讀課文,劃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畫出使自己深受啟發的句子。在文章的空白處大膽,寫一寫自己的感覺。
四、全班讀書交流
1、自己放聲朗讀課文,或與同桌互相讀。
2、會開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段落。其它同學找其讀得好的地方。
3、小組自由合作,推舉一位讀的好的同學,為大家范讀。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四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06-27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10-01
鐵球伽利略,四年級下冊《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語文教案08-12
夢見兩個女人同時對自己示愛的寓意10-19
同時的近義詞07-26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二教案06-09
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園地八》04-04
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園地二》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