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教案:秉筆直書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案:秉筆直書,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語文教案:秉筆直書1
授課時數:2課時
備課時間:20xx年xx月xx日
授課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秀品格。
2、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學習抓住要點,繪聲繪色的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品格。
教學難點;
學會提出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教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鼓勵提問。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課前同學們都查找了有關“秉筆直書”的資料,請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歸納學生的資料,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弄清“國王”、“莊公”、“國君”、“相國”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職責,知道“竹簡”是怎么回事。
二、自讀文章,整體感知。
1、圍繞課題“秉筆直書”,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嗎?(教師梳理歸納他們可能提的問題:誰秉筆直書?他為什么要秉筆直書?秉筆直書的后果是什么?)
2、圍繞自設問題,自己用喜歡的方式試讀課文。
3、小組討論交流。
三、交流匯報。
四、教師小結。
四年級語文教案:秉筆直書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秀品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太史秉筆直書的優秀品格。
二、教學重、難點:
1、根據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秀品格。
2、理解太史說的話。
三、教學流程:
(一)激趣揭題,導入新課
1、板書:秉筆直書
2、齊讀課題,解題:“秉”拿著、握著;“書”書寫。
3、質疑:讀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節讀文,檢查預習情況,正音、析詞。
2、討論: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你讀了課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品讀課文,深入理解
1、課文哪一段交代了史實?
2、默讀課文,思考:崔杼為什么要殺掉太史?太史在臨死前都說了什么?細讀課文,用波浪線勾出太史說的話。
3、匯報交流,以讀促思:
(1)“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
分析討論:這是什么句?改為陳述句怎么說?
指導朗讀:讀出斷然拒絕的堅定口氣。
(2)“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
討論: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讀出太史寧死不屈,剛正不阿的品質。
(3)“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
討論:太史仲用怎樣的神情說的?(面不改色、冷笑)這句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輕蔑、堅定)
(4)“我當然愛惜生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要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
暢談體會,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導:是哪句話觸動了崔杼,讓他作罷?
質疑:下文哪句話證實了“還有要寫的人”?
指導朗讀
(四)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教師串講板書,引導歸納。
3、學了這篇課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還有什么疑問嗎?
(五)布置作業:
1、給爸爸媽媽講講這個《不怕死的太史》的故事。
2、寫摘錄筆記。
四、板書設計:
附:
秉筆直書
中國歷史上,皇帝的權力一向至高無上,但有一種官員每天跟隨在皇帝身邊,隨時記錄皇帝的言行與得失,皇帝卻不能隨便閱讀這些記錄的內容。這種官員就是史官。在中國歷史上,設立史官,記錄國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制度和傳統。史官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記錄和編撰歷史。為了完成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有時史官要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但他們不屈不撓、秉筆直書,為后世留下了一筆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據《春秋襄公二十五》記載,春秋時期,齊國大臣崔抒與齊莊公為爭奪美女發生矛盾。崔抒借機殺死齊莊公,自己做了國相。對此,齊國太史記道:“崔抒弒其君”。崔抒不愿意留下弒君的惡名,下令把太史殺了。太史的弟弟接任太史,仍然寫道“崔抒弒其君”,又被殺了。太史的二弟繼任,還是這樣寫“崔抒弒其君”,又遭殺戮。太史的三弟繼續擔任太史,仍舊這樣寫:“崔抒弒其君”。崔抒顫栗了,他想正直的史官是殺不絕的,只好作罷。齊國另一位史官南史氏,聽說接連有三位太史因實錄國事被殺,惟恐沒有人再敢直書其事,便帶上寫有“崔抒弒其君”的竹簡向宮廷走去。中途得知第四位太史照實記錄沒有被殺,就回去了。齊南史的不畏強暴,秉筆直書,幾千年來被譽為中國古代史官的典范。
與這幾位正直的史官相比,西漢的司馬遷毫不遜色,他不但秉承了“秉筆直書”的實錄傳統,而且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為后世留下一部輝煌而浩大的歷史著作,不愧是中國最偉大的歷史學家。
司馬遷出生在西漢一個史官世家。父親司馬談在京城長安擔任太史令,他是一位學問淵博、目光遠大的史官,立志要編寫一部宏偉的歷史巨著。在父親的熏陶下,司馬遷從小就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10歲開始跟隨兩位博學的高師孔安國和董仲舒學習古代典籍。20歲時,司馬遷從京城長安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他考察歷史遺跡,采集傳說故事,憑吊古代先賢。在會稽(今浙江紹興),他探訪大禹的遺址;在沅、湘水濱,他憑吊詩人屈原;在魯國,他拜謁孔子的廟堂……通過這次漫游,司馬遷掌握了編寫史書的大量第一手資料。
司馬遷35歲的時候,父親在洛陽一病不起,臨終前拉著司馬遷的手,哭著說:“我們的先輩是周朝的史官,已成累世家學。后來咱們家一度衰落。你如果能再做太史令,那就可以完成編訂史書的大業……”司馬遷淚流滿面,低著頭對父親說:“兒雖然不成材,但一定能繼承先輩的事業。”不久,司馬談就去世了。
三年后,司馬遷果然繼承父職,做了太史令。朝廷上,他一絲不茍,詳細記錄下君王朝臣的一言一行,嚴格履行著史官的職責。私底下,他卻時時牢記父親的遺愿,決心寫一部貫穿上下三千年的歷史巨著。司馬遷廢寢忘食,刻苦攻讀藏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并開始著手撰寫《史記》。
正當司馬遷雄心勃勃撰寫史書的時候,不想禍從天降。天漢二年(前99年),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戰敗被俘,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說了幾句辯解的話,不想觸怒了漢武帝,把他投下大獄。第二年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并判處司馬遷“誣上罪”,處以死刑。按照漢代的規定,判為死刑的人有三種選擇:第一,伏法受誅,就是等著被處決;第二,以錢贖命,就是交出來五十萬,可以免死;第三,接受宮刑。當時,司馬遷俸祿不多,拿不出這么多錢贖買自己。接受宮刑,是最恥辱的一種選擇。但是如果接受死刑,那么多年的.心血就要付之東流,父親的遺愿也就無法實現。司馬遷在絕望中只好選擇接受宮刑。宮刑,既是對身體,更是對人的精神的極大摧殘。受到這樣的奇恥大辱,司馬遷悲憤欲絕,幾次想要自殺。但是,想起父親的臨終囑托,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資料,只為了完成《史記》的寫作,司馬遷在獄中忍辱負重,茍且偷生,希望出現一線轉機。
太始元年(前96年)漢武帝改元大赦天下,司馬遷遇赦出獄,這時候已經五十歲。喜怒無常的漢武帝又召司馬遷入宮做中書令。*佞小人群起而嘲笑司馬遷,朋友們知道后紛紛勸阻司馬遷入宮。可司馬遷說:“不進宮怎知宮廷秘史?不和帝王將相打交道,怎知他們靈魂善惡?我不應詔,史書又怎么寫?”司馬遷入宮做了太史令。他每天都忍受著巨大的精神折磨,“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司馬遷《報任安書》),而在私底下,司馬遷卻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廢寢忘食地寫作《史記》。
司馬遷很清楚,這本實記實錄的《史記》,必然會遭到漢武帝的毀滅。完稿后,他就同時準備了三份。一份是手稿,后來漢武帝追查,他便將手稿呈交上去。果然不出所料,手稿被漢武帝當眾燒毀了。第二份是副稿,由才智出眾的女兒司馬英抄寫,以便“藏之名山,傳之后人”。第三份是腹稿,他每寫一篇,都讓外甥楊惲(司馬英的兒子)學懂背熟,牢記于心,以確保《史記》能夠傳給后人。祖孫三代,就這樣繼承祖輩寫史大業,苦心孤詣,精心保存,才讓這部不朽的著作流傳下來。
經過前后十六年的時間,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終于實現了父親的遺愿,寫成了《史記》這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
在歷史上,說真話是要付出代價的。中國史官的厄運由來已久。司馬遷忠言直諫,橫遭劫難。司馬遷去世500年后,北魏時期發生了一樁駭人聽聞的崔浩《國書》血案。崔浩因為直書國史,慘遭殺害,許多無辜者也橫遭屠戮,這次血案共殺死20xx余人。就在不遠的清朝,也曾發生過一件慘絕人寰的“莊氏史案”。莊氏雖非史家,卻因私撰史書被清廷判罪,全家被滿門抄斬,已經死了的也被掘墓戮尸,除此以外,凡是與此書有涉的人,包括作序者、校閱者、資助者,就連刻字、印書、賣書、買書、藏書、讀此書者都一并處死,有人根據禍及700家的記載推算,認為被屠殺的至少在1000人左右。中國史官的厄難,給人們留下了一道永遠抹不去的心理陰影。清初詩人陳恭尹有詩云:才生文字即風波,鬼哭雖然吏亦歌。三尺龍泉方寸印,不知誰較殺人多。
歷史還是公正的。那些隨意掩蓋罪惡、粉飾歷史的,反倒曝光在歷史的青天白日下,把自己涂抹得一團漆黑。一向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卻也因為恣意草菅人命,在歷史上留下極不光彩的一頁。因為司馬遷,因為李陵,更因為無數屈死的冤魂,他將難以逃脫歷史的審判。
因為種種原因,歷史充滿了無數的眩惑,隨著時過境遷,更是迷霧重重。但是因為有了這些不畏權貴、秉筆直書的史官,才讓后人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還原歷史的本色。“晉之董狐,書法不隱”,“齊之南史,直書崔弒”。他們代表著公正,傳承著人類的良知,他們用整個生命書寫歷史,用血肉之軀維護著歷史的真實。
統治者瘋狂的殺戮和殘忍的刑罰并沒有徹底阻斷真理的聲音。透過一場場血雨腥風,我們仍然能夠窺見歷史的本來面目,或許有些模糊,有些支離,但讓后人總結成敗得失,辨別善惡忠*,以史為鏡,鑒往知來,足矣!
四年級語文教案:秉筆直書3
《秉筆直書》原文
戰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名光),被相國崔杼殺害了。
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崔杼叫太史伯記錄這件事,說:“你要這樣寫: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伯聽了崔杼的話,嚴肅地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崔杼沒想到一個史官,無權無勢,只憑著一支筆,卻敢和自己作對,就生氣地問:“那你打算怎么寫呢?”太史伯說:“我寫給你看吧。”
崔杼等他寫好,拿過竹簡一看,上面寫著:“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崔杼大怒,對太史伯說:“你長著幾個腦袋,敢這么寫?”太史伯說:“我只有一個腦袋,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伯殺了。
太史伯的弟弟仲接替了哥哥的職位。他把自己寫的竹簡呈交給崔杼,“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崔杼一看,氣得說不出話來。他想不到天下竟有這樣不怕死的人,氣哼哼地問:“你難道沒看見你哥哥的下場嗎?”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崔杼不再說話,吩咐手下把他也殺了。第三個太史叔還是不屈服,也被崔杼殺了。
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雖然十分生氣,心里卻很恐慌。等到第四位太史季上任,崔杼把他寫的竹簡拿來一看,上面還是那句話。,崔杼問:“你不愛惜性命嗎?”太史季說:“我當然愛惜性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崔杼嘆了一口氣,只好作罷。
太史季拿著寫好的竹簡從崔杼那兒出來,路上碰見南史氏抱著竹簡和筆迎面走來。南史氏對太史季說:“聽說三位太史都被殺了,我怕你也保不住性命,是準備來接替你的。”太史季把寫好的竹簡給他看,南史氏才放下心,回去了。
《秉筆直書》教案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8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秀品格。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關于戰國情況的資料。
學生準備:查找關于戰國情況的資料,以及“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的解釋資料。
教學過程:
一、釋詞導入,激發興趣。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國時期在齊國發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板書:秉筆直書。學生齊讀課題。)
戰國時期離我們太久遠了,在聽故事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幾個那個時期常用的特殊詞語。(出示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
掃清了聽故事路上的攔路虎,我們可以來欣賞這一個小故事了。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秉”的象形字寫法理解字的含義:拿、握。)
那“秉筆直書”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賞完這個故事之后你一定會了解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秉筆直書》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生字。(出示生字詞:崔杼獨攬大權伯仲忠貞屈服顛倒黑白)
(指名學生領讀生字。)
(出示重點、難點字:獨攬顛倒秉筆直書。學生提示加點字的寫法。生齊讀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讀課文。)
(2)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后才放心地離開了。(引導學生了解大體內容即可)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崔杼殺害了國君,卻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太史們并未按照他的話去做。在這個小故事中,你覺得崔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崔杼大權獨攬的地位以及殘暴、易怒的個性。)
[設計意圖:先引導學生了解崔杼的殘暴以及位高權重,從而使學生想象人們對于崔杼的態度:害怕甚至于服從。然后引導學生了解太史們對崔杼不屈服的態度,在強烈的對比中使學生感受太史的剛正不阿。]
你從課文的哪個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讀1—2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
(學生指名朗讀1—2自然段。學生讀畫的句子。)
(出示句子:)戰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名光),被相國崔杼殺了。
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
從這兩句話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殺國君”、“獨攬大權”等詞語體會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舊不滿足,很殘暴。)
2、謀殺國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這樣的人會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幾代人的唾罵的,那么崔杼希望這件事讓后世的人們知道嗎?(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記錄歷史的太史們怎樣寫這段歷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歷史事實……國君光被相國崔杼殺害
(通過兩個句子的對比,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顛倒是非”的含義。)
3、如果這個位高權重并且非常殘暴的崔杼對你提出了要求,你會怎樣做呢?
當崔杼要求太史們在史書上寫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時,太史們是怎樣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了解太史們均在竹簡上寫下了“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1)太史們分別怎樣拒絕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學生分角色讀課文2――4自然段,其余學生注意聽,畫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交流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出示描寫太史語言的句子。)
(2)朗讀指導。太史的職責是什么?(引導學生了解太史的職責是真實的記錄歷史)
面對崔杼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太史們心中會怎樣想?(引導學生用“嚴肅、義正詞嚴、臨危不懼”的語氣讀句子。比賽讀。齊讀。)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當從文本出發,引導學生在感悟文字的過程中接受文本所要傳達出來的信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學習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機會,讓學生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礎上深入體會太史們所共有的堅守本分的精神。]
(3)崔杼是個非常殘暴的人,太史們為什么還要這樣說,這樣做呢?他們不害怕嗎?
(引導學生結合句子體會太史們“忠于職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書:恪守本分。)
4、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心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崔杼心理變化的詞語。)
(出示:生氣――大怒――氣得說不出話來――生氣并恐慌――長嘆一口氣。)
崔杼的心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體會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真言必將戰勝謊言,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設計意圖:崔杼的心理變化是貫穿全文的一條次要線索,襯托出了太史們忠于職守的精神給人的巨大的震撼,由于其分布位置較散,所以安排在分析完文章的要點后體會。]
教師小結:太史伯、仲、叔、季堅持自己的本分,寧肯舍棄生命也不歪曲歷史事實的剛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讓他心存恐懼地放棄了繼續殺害太史來掩蓋自己罪行的行為。故事到這里似乎應該結束了,可是課文中還出現了另外一個記錄歷史的人――南史氏,他來做什么呢?
5、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
其他同學考慮南史氏前來做什么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導學生體會“剛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們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筆直書”含義。)
四、小結。
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情況,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讓我們向剛正不阿的.太史們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欽佩,你還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去了解,這節課就上到這里。
《秉筆直書》教學反思
本課寫的是戰國時代的歷史故事,故事出自《東周列國志》。題目概括出了太史的本分。課文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敘述了戰國時代,相國崔杼殺了國君光,他讓太史們寫“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堅決不從。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讓太史按史實記錄。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犧牲自己的性命,以死維護了太史的本分,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錢,而是在他們心目中,歷史太重要了。世間就有這樣的人,寧愿挨打、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學習本文時,我根據編寫意圖和安排
意圖,確立了“以讀為本,引導感悟”的教學思路。
在教學的設計上有這樣幾個特點:
1、以悟促讀,以讀助悟。
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朗讀課文非常到位,從開課時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默讀,到指生讀課文、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分角色讀、小組合作讀等,這一系列的讀,讀出了層次,學生在讀中感悟到了太史的高尚品質。
2、鼓勵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開放學生思維的空間,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超出學生甚至老師的知識范圍,但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通過課外查找資料來解決,喚起主體意識積極參與,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故事的興趣。
3、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秉筆直書的資料并作整理,課堂上進行交流,使學生更深刻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情感。結課時布置作業再讓學生查找資料,并啟發資料來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年級語文教案:秉筆直書4
教材依據:
《秉筆直書》一文是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即“話語”主題情境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歷史故事。課文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敘述了戰國時代,相國崔杼殺害了國君光,他讓史官們更改歷史,史官們堅決不從,崔杼連殺了三位史官,最后不得不讓史官據實記錄。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本文共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簡潔明了地交代了史實-----相國崔杼殺了齊莊公。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寫崔杼妄圖篡改歷史,史官堅決不從。崔杼連殺三位史官仍未得逞,最后不得不讓史官按史實記錄。
設計思路: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借本課“秉筆直書”的主題內容-語言的魅力,眾史官尊重史實、盡職盡責、恪守本分的高尚節操,加以課標對四年級的閱讀要求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并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通過聚焦“史官精神”的質疑、探究、解疑的過程,充分調動每個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本著“一個都不能少”的全納精神,盡量確保每位孩子參與到課堂的對話中來,盡可能珍視每位孩子的閱讀感受。
學情分析:
本文為歷史故事,但仍有現實意義。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制作字卡,搜集資料,了解課文的背景及人物,從而拉近和文本的距離;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識字方法運用靈活多樣;故事通過人物對話展開情節,可采取表演課本劇的形式激活人物,感受豐滿的人物形象及其高尚的精神;亦可根據人物特點及表達的情感,采取多種方法讀,如指名讀,同桌、師生互讀,聲情并茂,身臨其境,感受人物特點,激發閱讀興趣。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幾位史官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自己的職責,敢于直言的凜然氣節。
教學重點:
理解幾位史官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自己的職責,敢于直言的凜然氣節。
教學難點:
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及內化表演,理解幾位史官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自己的職責,敢于直言的凜然氣節。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學習任務單。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屏幕出示:名人名言:讀史使人明智。
預設:師:同學們,讀一讀這句名人名言,說一說它的意思。
生:讀歷史可以讓人變得聰明。
……
師:那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秉筆直書》這個歷史故事吧。
二、溫故知新。
1、復習詞語。
出示詞語:忠實、蠻橫、畏懼、冷笑、屈服、獨攬大權、顛倒是非、無權無勢、面不改色、貪生怕死及意思,指名學生上臺連線,再任選詞語說說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四年級學生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2、出示金鑰匙:學會用“誰”,“怎么樣”,“為什么”,“結果怎樣”,這些要素連起來敘述一件事情。教給方法,學生兩人一組探討交流。
預設: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從以上方面給予評價,教師給予鼓勵和肯定,目的不是完全敘述正確,而是學會這種方法。
出示內容概要:春秋戰國時期,崔杼弒君,獨攬大權,他讓史官們在史書上寫先君是害病死的。因為史官們不畏懼崔杼的權勢,秉筆直書,以事實寫歷史,結果有三位史官被殺害了。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四年級學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
三、合作探究。
1、出示合作學習任務、過程及方法:
任務:默讀、同桌互讀課文,畫出幾位史官的語言、行動及神態的句子,在書上畫出來,小組交流。
過程: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匯報:他們的語言、行動和神態表現了什么?
2、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單。
語言行動及表現神態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南史氏
3、分享成果及表演內化。
預設:小組發言人上臺匯報表演,集小組智慧于一身;
學生點評,教師指導朗讀:
(1)讀出太史伯的“嚴肅”,太史仲的“面不改色,冷笑”等;
(2)讀關鍵詞句:“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史官的本分,豈能隱瞞真相,顛倒是非”;“ 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我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 但倘若貪生怕死,就失了我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 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
教師進一步指導這些句子的有感情朗讀,隨文營造情境,學生上臺表演內化,設身處地地感知,情感共鳴,從而為下一步理解史官品質奠定基礎。
語言行動及表現神態太史伯"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史官的本分,豈能隱瞞真相,顛倒是非呢?""我只有一個腦袋,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書: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嚴肅太史仲"我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書: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面不改色、冷笑太史叔不畏懼、不屈服……太史季"我當然愛惜性命。但倘若貪生怕死,就失了我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史官,越顯出您心虛。"還是那句話……南史氏放下心,回去了
(3)從幾位史官的語言、行動及神態可以看出他們具有怎樣的精神?
預設:
學生:他們勇敢,不畏強權;他們盡本分,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他們秉筆直書等等。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落實素質教育。】
4、這篇歷史故事在寫作方面有什么值得我們借鑒的?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通過以上表格引導。
出示:
寫作借鑒:通過人物語言、行動及神態等的描寫來表現人物
特點及品質。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讀寫結合”是語文能力訓練的必由之路。】
四、小練筆。
史官們秉筆直書的精神對你有什么啟發? “讀史使人明智”,讀完這篇歷史故事,你有什么啟發?
預設: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教師指名說。
1、 學生寫下來,教師選取1-2個投展,其他同學同桌互評,教師引導學生從內容、書寫、標點三個方面進行點評,每個方面得一顆星。
2、 反饋得星情況,得三顆星的同學為本堂課“書寫之星”,其他同學再接再厲。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落實素質教育。】
五、作業布置。
拓展、積累以下和語言有關的詞語: 美言 謊言 直言 謠言 忠言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的學習要指導學生不斷豐富
語言積累。本課從“秉筆直書”拓展開與“語言”相關的詞語,引導學生從這方面進行積累,豐富詞匯量。】
板書設計:
人物:
品質:
教學反思: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思本節課:
得:
1、本節課內容的設定能夠遵循本班學生學情,在學生思維和能力能觸及的范圍內,操作性較強。
2、課堂能夠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失:
1、對于學生回答問題后的評價性語言還不夠豐富,另外,學生回答完,有重復學生話的情況,有待改進。
2、指導朗讀史官語言的環節,僅僅指名學生讀了一遍,應反復采取多樣化方法讀,如同桌互讀,并相互評價,將讀落到實處。
效:讀文并隨文設定主題情境,這樣學生內化表演起來水到渠成,達到共鳴,入文入情;讀完課文,寫啟發,將讀寫結合落到了實處。
改:
1、豐富課堂評價語言。
2、采取多種方式讀,將讀落到實處。
3、加入課堂檢測環節,起到鞏固提高的作用。
四年級語文教案:秉筆直書5
課時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會認讀生字8個,正確規范書寫生字11個;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秀品質;
3、▲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抓住重點,繪聲繪色的復述課文。教學媒體課件教與學活動過程學習內容教師導學學生主體活動
一、回顧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細讀品悟第一課時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一篇歷史故事《秉筆直書》,你知道題目的意思嗎?
1、課前同學們預習了本課這篇歷史故事并且查閱了相關的歷史資料,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2、檢查課文閱讀3、檢查生字認讀4、通過預習,你還讀懂了什么呢?學習課文1-3段1讀課文,邊讀邊畫能夠表現太史伯剛正不阿的詞句;2默讀畫出的詞句,說說你的理解引導: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3、對比來看崔的表現,讀讀他的話,再看插圖,讓你想到什么引導學生理解題目意思。根據課前學習,了解歷史背景及人物的關系,輪讀課文。課件出示讀生字。
了解課文的大意
1、讀課文劃詞句。
2、默讀思考。學習內容教師導學學生主體活動四、總結全文揭示中心
4、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不同的精神小結:秉筆直言的太史伯犧牲了,正義并消失了嗎?
學習課文四、五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
2、利用剛才的學習方法抓住人物太史仲、季的`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品質。對比人物不同表現深入理解
3、小組合作談自己的理解
4、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精神
5、為什么描寫太史叔的部分寫得簡單呢?
小結:
陰謀又沒得逞的崔此刻心情如何呢?
學習課文六自然段
1、自由朗讀讀課文
2、想想:作者寫這段想告訴讀者什么?
3、文章帶給你怎樣的啟示?
第二課時
一、角色朗讀課文
二、回顧本課的學習方法
三、學寫生字四、讀一讀“語文天地”中四句寫“聽話”感受的句子,說說你對這些句子含義的理解。
1、“此時無聲勝有聲”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表現出一種“話不多,但意蘊深刻,意味悠長的意境”。
2、“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是在贊美說話者的博學。
3、“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用比喻的手法,說明忠言的好處。
4、“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寫出了良言與惡語給人們的不同感受。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朗讀課文
2、邊讀邊畫邊體會如:“面不改色”“冷笑”“忠實”“貪生怕死”“事實”等重點詞語都能表現人物性格。
3、小組學習
4、朗讀課文,明白寫作中內容相近的簡寫突出太史們堅貞不屈的精神。
5、讀課文,明白一批又一批的太史們都具有的秉筆直書的精神
四年級語文教案:秉筆直書6
學習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8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秀品格。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投影:關于戰國情況的資料。
學生準備:查找關于戰國情況的資料,以及“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的解釋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題示標。
1、激趣導入: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國時期在齊國發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
2、板書:秉筆直書,學生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出示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
二、自主探究。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秉筆直書》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生字。(出示生字詞:崔杼獨攬大權伯仲忠貞屈服顛倒黑白)
(指名學生領讀生字。)
(出示重點、難點字:獨攬顛倒秉筆直書。學生提示加點字的寫法。生齊讀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讀課文。)
(2)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后才放心地離開了。(引導學生了解大體內容即可)
三、合作提升。
1、出示自學提示。
2、細讀課文,讀后小組交流。
3、討論:
(1)崔杼殺害了國君,卻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太史們并未按照他的話去做。在這個小故事中,你覺得崔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崔杼大權獨攬的地位以及殘暴、易怒的個性。)
[設計意圖:先引導學生了解崔杼的殘暴以及位高權重,從而使學生想象人們對于崔杼的態度:害怕甚至于服從。然后引導學生了解太史們對崔杼不屈服的態度,在強烈的對比中使學生感受太史的剛正不阿。]
(2)你從課文的哪個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讀1-2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
(學生指名朗讀1-2自然段。學生讀畫的句子。)
(3)出示句子:戰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名光),被相國崔杼殺了。
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
從這兩句話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殺國君”、“獨攬大權”等詞語體會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舊不滿足,很殘暴。)
四、總結解惑。
1、謀殺國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這樣的人會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幾代人的`唾罵的,那么崔杼希望這件事讓后世的人們知道嗎?(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記錄歷史的太史們怎樣寫這段歷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歷史事實……國君光被相國崔杼殺害
(通過兩個句子的對比,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顛倒是非”的含義。)
2、如果這個位高權重并且非常殘暴的崔杼對你提出了要求,你會怎樣做呢?
當崔杼要求太史們在史書上寫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時,太史們是怎樣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了解太史們均在竹簡上寫下了“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1)太史們分別怎樣拒絕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學生分角色讀課文24自然段,其余學生注意聽,畫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交流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出示描寫太史語言的句子。)
(2)朗讀指導。太史的職責是什么?(引導學生了解太史的職責是真實的記錄歷史)
面對崔杼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太史們心中會怎樣想?(引導學生用“嚴肅、義正詞嚴、臨危不懼”的語氣讀句子。比賽讀。齊讀。)
(3)崔杼是個非常殘暴的人,太史們為什么還要這樣說,這樣做呢?他們不害怕嗎?
(引導學生結合句子體會太史們“忠于職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書:恪守本分。)
3、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心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崔杼心理變化的詞語。)
(出示:生氣大怒氣得說不出話來生氣并恐慌長嘆一口氣。)
崔杼的心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體會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真言必將戰勝謊言,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教師小結:太史伯、仲、叔、季堅持自己的本分,寧肯舍棄生命也不歪曲歷史事實的剛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讓他心存恐懼地放棄了繼續殺害太史來掩蓋自己罪行的行為。故事到這里似乎應該結束了,可是課文中還出現了另外一個記錄歷史的人南史氏,他來做什么呢?
4、(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愛學考慮南史氏前來做什么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導學生體會“剛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們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筆直書”含義。)
五、鞏固運用。
1、小結: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情況,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讓我們向剛正不阿的太史們致敬!
2、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欽佩,你還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
3、學習叢書《愛因斯坦》《人民藝術家常香玉》,圈畫好詞佳句,并概況文章主要內容。
課后反思:
1、本課字、詞掌握較牢固,能復述課文主要內容。
2、學生能提出問題,知道太守們的可貴品質。
【四年級語文教案:秉筆直書】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秉筆直書》教案03-18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秉筆直書》教案優秀03-18
下冊語文秉筆直書教學設計11-08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秉筆直書》教案設計范文(精選9篇)11-24
秉筆直書教學設計06-09
《秉筆直書》教學設計12-16
《秉筆直書》教學設計優秀09-14
秉筆直書的教學設計優秀11-25
(精)《秉筆直書》教學設計優秀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