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自然之道》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的生字,理解“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欲出又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響徹云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學生的見聞,激發學生探究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引入,質疑激趣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帶給人類的啟示。
(簡單的導入,開篇的質疑,既能節省教學時間,又能達到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爭取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注意這些詞語的發音。
2.出示詞語,檢查認讀與理解情況。
出示:企圖 情愿 蠢事 補救 偵察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見死不救
3、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課文主要內容的格式:
指名說,然后總結:“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龜,而傷害了許多幼龜。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理解;而解釋詞語更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有很多教師對課文中的詞語置之不理,這是導致學生理解能力差、詞語積累少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 深入研讀,體會文意
激發興趣:
我們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格島,就是為了觀察幼龜怎樣入海,怎么會傷害那么多幼龜呢?
(一)、學習課文3—5自然段
1.默讀課文3段,把描寫幼龜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幼龜為什么要這樣做,并且想一想:哪個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2、學生讀有關的句子。
3、出示句子: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
學生齊聲讀句子。
指一位學生到前面來學著幼龜做做這個動作。
老師和那個學生談話:
你為什么要這么做? 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假如你遇見食肉鳥會怎樣做?外面沒有食肉鳥你會怎樣做?你真是個稱職的小偵察兵,同伴們非常相信你。
同學們,根據小幼龜的表演和課文中的描寫,你覺著那一個詞語用得更好,好在哪里?
師:可就在幼龜躊躇不前,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他拉到沙灘上去。看到這種情景,我們和向導的表現有什么不同呢?
讀第四自然段,思考我們和向導的態度有什么不一樣?畫一畫有關的句子,想一想為什么?
指名說我們態度是:板書:緊張、焦急
請讀一讀有關的句子。再指導讀,怎么才能讀出緊張焦急的感情?
向導的態度是怎樣的?板書:若無其事、極不情愿
請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出示句子:向導若無其事地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板書 我們 緊 張 焦 急
向導 若無其事 極不情愿
指導朗讀:(2)若無其事是什么樣?該怎樣讀?
4.教師采訪學生:你就是向導,請問你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可能出現的回答:(1)向導沒有同情心;(2)向導了解幼龜的生活習性,知道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殺身之禍,但迫于游人的壓力而不得不做。(3)也許他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后果會那么嚴重;(4)也許他更喜歡鳥類,他希望饑餓了的嘲鶇有口飯吃;(5)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是想給其他人一個教訓。
再出示句子:他極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龜,向海邊走去。
你從極不情愿又看出了什么?
(向導非常不愿意去做這件事情。但是看到同伴們著急,心里過意不去,就只好抱起小海龜,按照我們的要求把小海龜放進了大海。)
指導讀:這句話應該怎樣讀?
那只小海龜得救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課文里卻寫道:“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讀剩下的課文段落。
(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以及有價值的討論更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為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供了保證。)
(二)學習課文6-8段。
首先來回答: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去說,注意表達的順序。
1、 說到偵察兵時。
2、 教師出示句子: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小幼龜從巢穴里魚貫而出——
3、 從這些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幼龜的多,都爭著向外爬)
4、 怎么讀?
5、 老師問學生:你就是巢穴里的一只小幼龜,你來告訴大家,你們為什么要爭先恐后的爬出來?
(我們派出去的偵查兵沒有回來,他肯定看到外面沒有危險,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險,他會返回巢穴中的。)
這說明了向導抱走了小海龜是給了后面的小海龜一個錯誤的信息。就是這個錯誤的信息使成百上千的小幼龜提前出了巢穴,接著又導致了什么后果呢?
學生接著談一談。
老師:數十只小幼龜已經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這些小幼龜被食肉鳥們吃掉時,又是怎樣的場景呢?讓我們來展開想象,選出其中一種情況寫一寫,看誰寫的具體形象。
1.引導學生看書中插圖,想象當時情景。
一只幼龜正興奮地向前爬著,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見到我親愛的媽媽啦!忽然一只鰹鳥飛快地俯沖下來,使勁地啄它的頭。小幼龜被這樣的突然襲擊嚇壞了,它本能地把頭和四肢縮進了殼里。那只鰹鳥并沒有放棄對幼龜的襲擊,它用又尖又長的嘴朝著幼龜的殼里使勁地啄,幾下子就把幼龜的頭啄得血淋淋的。一會兒,小幼龜變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覺,四肢無力地伸出了龜殼。鰹鳥津津有味地把幼龜吃了下去。
一只幼龜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腳步,可就在這時——
一只幼龜便向前爬著,邊想回頭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還沒有張開口,就——
一只幼龜正低著頭奮力地向前爬著,忽然聽見同伴一聲慘叫,它還沒有回過神來,就——
一只幼龜剛剛把腦袋伸出巢穴,想追趕同伴,可就在這時——
一只幼龜經過奮力地爬行,終于到達了海邊,它激動地想:“我終于可以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了。”突然——
……
學生讀自己寫的句子。
老師:我們親眼目睹了這樣凄慘的場景,感到了震驚,急忙學著向導的做法在海灘上營救著小海龜,累得氣喘吁吁,但是這已經無濟于事了,對小幼龜的彌補也是謹小慎微的`。所以——
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理解。
(1)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老師:食肉鳥們因為吃了無數的小幼龜而高興地叫著,但是活下來的小海龜這時候會怎樣想?它們會對我們說什么呢?
采訪學生:你會說什么?
假如你就是那只小小的偵察兵,你在大海里也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你是不是應該為我們就了你而感到高興呢?
學生回答。
老師總結:
我們好心卻做了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沒有得到幼龜們的感謝,所以——
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灘上。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從這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板書:傷心
(2)比較句子,體會“悲嘆”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師:加上“悲嘆”好在哪里?(能體現出向導極度悲傷難過的心理。)
板書:悲傷
根本可以換成什么詞語?
向導為什么會如此悲傷?(非常自責、后悔——幼龜的災難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師:再次讀這個句子,感受向導的悲傷之情。指讀、齊讀。
(展開想象,讀寫結合;句式對比,體會用意。達到了寫作訓練與加深閱讀理解雙贏的目的。)
師小結:看來向導既不是沒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讓饑餓的食肉鳥有口飯吃,他對幼龜的生活習性還是很了解的,也知道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危險,但迫于游人的壓力而又不得不做。當然,也許他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后果會那么嚴重。
2.談感悟、談啟示。
同學們,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可能出現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復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做決定或指揮;人不要自作聰明,要知道,有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辦壞事;…)
3、師小結:
同學們說得好,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板書:遵循)
布置作業: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例就是人們破壞了自然規律,發生的后果總是事與愿違,都是有哪些呢?我們課下調查一下,下節課交流。
(采用聯系對比等方法,進一步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板書設計
我們 緊 張 焦 急 傷心
自然之道
(遵循) 向導 若無其事 極不情愿 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