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教案芙蓉樓送辛漸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案芙蓉樓送辛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教案芙蓉樓送辛漸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詩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內心情感,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氣節的決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走進詩人內心,揣摩情感變化。
難點:
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詩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內心情感,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氣節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大屏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你讀出了什么?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別董大》高適
《贈汪倫》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2、匯總離別詩里的名句,讀,你讀出來什么?
自古離別多惆悵,有辛酸,有無奈,有思念,有囑托……有這樣一位詩人,他也提筆寫下了一首離別詩,他一改以往離別時悲悵的筆調,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中去品味個中滋味。
3、老師板書芙蓉,強調寫法,“”芙蓉“即木芙蓉,一種植物,本是荷花的別稱,李白的詩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里指的解釋即為荷花,不過宋代以后,很少有人將荷花喚作芙蓉了。
4、生齊讀課題,出示全詩。用一句話說題目的意思。誰送誰?哪兒送?芙蓉樓在哪兒?
二、初步感知詩歌,熟讀詩歌,把握韻律。
1、提示”壺“,部首:士
2、自由讀詩3遍。讀準字音,詩句讀通順。
抽生讀,師點評。
A:(微笑)嗯,讀得好!字字落實,比如”平明“的”兩個后鼻韻“,她讀準了,再比如”夜入吳“”如相問“的”如“翹舌音的,她也讀準了,讀得真好!誰再來讀一讀?不但讀得字字落實,而且要讀出古詩特有的那種味道。尤其是前后鼻韻讀得好。
B:送你四個字,聲情并茂。他不但用嘴巴在讀,更用眼神在讀,用表情在讀,更用整個生命在讀,真好!我們一起來讀,怎么讀呢,聽清楚要求,每一句詩的前四個字你們讀,后面三個字馮老師來讀,明白嗎?好,準備。題目和作者也由馮老師來讀。把頭抬起來,深深吸上一口氣。交換讀
3、這首詩,我們反反復復讀了好幾遍,讀詩不但要讀出它的節奏和味道,更要關注和體會它帶給我們的那一份情緒和那一種感覺。
這是一首送別詩,樸實平淡的送,飽含了作者幾多深情和惆悵呢?
三、品詩意
1、從詩的前兩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此時此刻你覺得哪一個詞最能表達你的感受?提示學生把詞語寫在黑板上,師點評
想一想:詩中的哪個字或詞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感覺和情緒?好的,不著急,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靜靜地默讀詩。想一想這首詩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情緒,你在這些地方做一做記號,明白嗎?有些同學不用老師提示,已經把筆拿起來了,好習慣,這就是我們多年來養成的默契。
2生反饋,
寒:
A山行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意思為,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
什么樣的雨稱為“寒雨”呢?“寒雨”怎么樣呢?板書:雨
“秋風秋雨秋煞人”,“寒雨”不僅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暗淡氣氛。
B江,板書江
此時江面感覺如何?
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蕭瑟的秋意。
C吳地
今江蘇鎮江一帶,三國里的孫吳故地,稱吳。這里用了連和入,字面上寫雨勢的平穩連綿,將于悄然而來的動態能為人感知。這雨何時來的?詩人感知到了嗎?
D這寒意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嗎?對,更浸透在兩個離別的友人心頭上。
3.透過詩句,我們也仿佛和王昌齡站在芙蓉樓上看到了什么?
這樣的一幅畫面,那就是(師指著板書,學生說,吳江夜雨圖)
此刻有這樣的一幅畫面在你腦海定格,你看到了寒氣籠罩的江面上……此畫面在你腦海定格
你看到了紛紛揚揚的秋雨……
此畫面在你腦海定格……
雨點滴落在你身上,寒意侵入了你的……(心)
此時你的感覺是,……你心里泛起的情緒是……
師:這就是詩人,而你眼前出現的是……
生:
師:又一個詩人,是的,孤獨,因為一想到朋友即將離我而去,一片估計油然而生……
4.初解孤
師:因為孤獨,詩人在滿江煙雨中,又看到了什么……
生:楚山。
師:怎樣的楚山?生:孤獨的,孤寂的。孤傲的,用孤說詞語……
從哪個字看出來的?誰“孤”呢?僅僅是“楚山孤”嗎?還有誰是孤零零的?
師:詩中有一對表示時間的詞語,“夜和平明”,什么時候感受到寒雨?什么時候看到楚山?王昌齡一共寫了兩首《芙蓉樓送辛漸》,此為其一,是天亮時在芙蓉樓送別辛漸時所作,另外一首是描繪前一天夜里兩人在芙蓉樓里飲酒話別時的情形。
出示另一首芙蓉樓送辛漸,指名學生讀。
師:窗外秋雨綿綿,芙蓉樓內二人相對而坐,飲酒道別,他們會說些什么?抽3—5人說
此情此景,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凄涼,憂愁)
師:這種情感凝聚在詩中哪個字中?(孤)帶著這種感覺,誰想讀前2行。
5、走進作者,品讀文字
師:猜猜看,這王昌齡何以孤獨至此,中晚唐的詩和婉約派宋詞往往將雨聲寫在窗下的梧桐,檐前鐵馬,池中殘荷等瑣碎的事物上,
《夜雨寄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唐)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浪淘沙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聲聲慢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而王昌齡卻將聽覺、視覺、想象概括成連江入吳的氣勢,如若讓你給這幅吳江夜雨圖著色,你會用什么色調?
為什么?想映襯作者的心境?什么境遇?
生:
師:你查過資料?什么叫貶謫?
可能是因為屢遭被貶,現在的我們誰也不清楚當時的王昌齡,送別辛漸的王昌齡到底是因為什么而感到孤獨,孤寂,孤僻,但我們分明感受到那種滿江煙雨的寒意,冷意,孤意,抬頭看黑板,大家看,在王昌齡嚴重,寒意的秋雨是景,浩渺的江面是景,孤寂的楚山是景,這樣的景層層包圍著誰?
生:王昌齡
師:聽,王昌齡在吟誦……生跟著誦讀
四、悟詩情,再品孤。
師:好友辛漸要走了,即將見到家鄉的親友,猜想一下,王昌齡的家鄉可能會有哪些親友?
生:年邁的雙親,結發妻子,兄弟姐妹,友人
師:這些親友見到信件后可能會問些什么?
生:他為什么不回來?
他是否吃飽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錯?為什么屢遭被貶?
師:是啊,洛陽親友的問題,疑惑,王昌齡都想到了,但他在送別辛漸時只有一句囑托的話語,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師引讀:當友人問起時,王昌齡會豪邁地說……
當結發妻子問起時,王昌齡會深情地說……
當年邁的雙親問起,王昌齡依舊堅定地說……
師:冰,玉有什么特點?(純潔、透明、潔白無瑕)
師:王昌齡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吶喊,是想表白自己的什么?(不因兩次被貶而改變自己冰清玉潔的品質)師:早在六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就用“清如玉壺冰”來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唐開元宰相姚崇自寫下《冰壺誡》“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乎清也。”以來,盛唐詩人如王維李白也曾用冰壺自我鼓勵。
倘若你離家多年未歸,會給親友帶去的口信是什么?
生:報平安
師:
“玉壺”比喻什么?王昌齡的真心
那為什么王昌齡卻不是通常的平安竹報,而是傳達自己依然冰清玉潔,保持操守的'信念?
師:王昌齡從清澈無暇,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精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洛陽親友,這比任何相似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親友的深情。
師:寒氣漫天的夜雨,打濕了他冰潔的真心沒有?
煙波浩渺的吳江,隔斷了他對親友的傾訴沒有?
此刻,那孤獨的楚山呢?在這吳江夜雨圖中,又是怎樣的氣勢?
生:雄渾,豪邁,孤傲,
師:王昌齡,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出塞,從軍行,他同情,寫了宮怨詩,這是怎樣的王昌齡?
積極向上,憂國憂民,壯志雄心
師:這樣的詩家天子王昌齡,在屢遭被貶后,仍壯志雄心,在他被貶期間,許多好友紛紛做事來表達對他的同情和安慰,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指名讀
但不管世事如何變遷,王昌齡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師:盡管友人已離我而去,但作者的內心更加孤傲堅定,從孤獨到孤傲,讓我們走進冰清玉潔的王昌齡,齊讀全詩
即景生情,情蘊景中,那蒼茫的江雨,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了詩人送別詩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孩子們,這就是詩歌的魅力。
五.拓展
這首詩寫了一種情緒,人人都會有的情緒,一個大寫的孤子,這是人類共同的情感,所以古今中外表達此情的詩歌不計其數。
大屏幕展示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獨坐敬亭山李白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王維
師:正所謂煙雨迷蒙吳江寒,孤傲寂寥望楚山,但孩子們,你們想過嗎?人有悲歡離合,若沒有了那場送別,這滿腹的豪情壯志又與誰訴說呢?所以王昌齡這樣寫道:洛陽親友如相問……
從此,送別詩成了傳遞情義,表達惆悵訴說衷情的上好方式。于是王勃寫下了: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王維在送別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詩:勸君更盡一杯酒……
高適作別董庭蘭寄語:莫愁前路無知己,……
李白對自己粉絲王倫贈言:桃花潭水深千尺,……
它送別故人孟浩然留下千古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
這就是經典的魅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節課就上到這兒!
四年級語文教案芙蓉樓送辛漸2
教材簡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經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因為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學生自主誦讀,教師范讀,材料補充,教師引導補白等多種手段,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充分體現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個性化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
2、過程與方法
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重點
能通過不同方式的讀,理解體會詩意,感悟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難點
能在不斷的補白及小練筆的過程中感悟作者內心,理解人物品質。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播放歌曲
《相見時難別亦難》)
1、談話:相見時難別亦難,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自古以來就是
最永恒、最凄美的話題,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潑墨揮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稱為“七絕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齡也不例外,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請同學們自讀課題,并說說通過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對送別詩的一個課外積累,同時是為整堂課渲染一種氣氛,使學生初步感受那種離愁別緒,為感悟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礎,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目的。)
2、學生談感受。
資料補充:辛漸是王昌齡的同鄉,這次是要送好友辛漸回他們的故鄉去,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
(設計意圖:在此處做資料的補充,可以幫助學生走進作者內心,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及那種難舍難分。)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打開課本,請同學們自由讀詩。
(點撥:注意讀詩要強調字與字之間的停頓,讀出它的節奏來。)
2、指名朗讀,教師點評,并進行范讀。
指導讀法:我們讀古詩文,光有節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讀出自己的體會與感受來。(再次練習朗讀)
3、借助注釋,結合你自己的感受,談談你的腦海中留下了什么影響和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加之注釋及課前的相關資料的補充,使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定的畫面,拉近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初步感悟詩歌的空靈之美。)
三、精讀古詩,重點品悟
(學習前兩句)
師:同學們對詩的理解和感受談的都字斟句酌,你是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
(借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總結。)
1、學習體會“寒”感悟“孤”。(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
(1)自然的“寒”與楚山的“孤”。
師:“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場趁著夜色潛入吳地的雨的確帶點寒意,就連那楚山看起來都是那樣孤零零的,讓我們一起讀出這場雨的寒意與楚山的孤寂——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民送客楚山孤。(齊讀)
(2)離別的“寒”內心的“孤”。
(點撥: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還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與孤獨的?)學生談體會。
師:是啊,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中,也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啊,這場雨使作者平添了幾份孤獨!該怎樣讀出那種寒意呢?(指導激情誦讀前兩句。)
總結: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還會為什么感到寒心嗎?這里還暗含著同學們所不了解的一些歷史背景。
(課件出示補充資料:王昌齡曾在朝廷為官,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廉,卻屢遭奸佞小人詆毀誣陷,兩次貶官,開元二十七年,被貶為江寧丞,開元二十九年,又被貶到非常偏僻的龍標作縣尉,但始終不肯向惡勢力屈服,頑強斗爭,直到最后“安史之亂”時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終年不到六十歲,他一生壯志未酬,這首詩是他第二次遭貶時所作。)
隨機提問:你認為這個寒,我們還能怎么理解?(學生談體會)(3)對世態心寒,更覺孤立無援。
引導談話:世態的炎涼,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覺寒心啊,朋友的離去更讓他覺得孤立無援,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種復雜的內心。(齊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找含義深刻的字切入,品讀感悟,從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對作者復雜的內心的深入理解,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梯度的引導過程,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可謂水到渠成。)
四、走進作者內心,感悟人物品質
(學習后兩句)。
1、小練筆,走進作者內心。
(1)(播放雨聲的音效及古詩后兩句,創設情境,補白)過渡:面對這蒼茫的煙雨,孤峙的'楚山,聆聽著窗外傳來的這淅淅瀝瀝的夜雨聲,詩人思緒萬千,輾轉反側,無法入眠,那個無眠之夜,他在想:“————。”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通過一個情境的創設,再次拉近學生與當時環境、文本、作者之間的距離,以小練筆的形式,引導學生切身體會作者內心,能與作者對話,同時也為感悟人物品質奠定基礎。)
(2)指名發言。
(3)情境創設,引導激情朗誦古詩后兩句。
師:于是,在那長亭外,瑟瑟秋風中,我們聽到了這樣一句話(生):“————”。(師)那是他對家人如冰心玉壺般一覽無余的愛啊!
師:在那古道邊,萋萋芳草地上,我們聽到了同樣一句話(生):”————。”(師)那是他對朋友如冰心玉壺般純真的情啊!
師:在那一葉小舟上,茫茫滄海邊,我們也聽到了那句話(生):————。”(師)那是他對朝廷如冰心玉壺般清澈見底的忠心啊!
(設計意圖:此環節仍然采用教師創設情境激情引導的方式,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想象與朗讀的欲望,而且這一個個腦海中不斷變換的場景,和朗讀后老師及時的補充,也會使學生明白,作者那種對家人,對朋友,對朝廷矢志不渝的愛無論何時何地都未曾改變。與此同時對“冰心”、“玉壺”這兩個抽象的詞語也已經形象化,學生對此已經有了個性化的理解。因此,此時的朗讀,已經化為了學生情到深處的一種自然、真實的流露。)
2、感悟人物品質。
(1)師:沒有了對親人的竹報平安,也沒有了封封家書中字斟句酌的牽掛,千言萬語化作臨別時的一句叮嚀:“————。”學生再次激情補白。(古詩后兩句。)
(2)引導:望著朋友遠去的背影,王昌齡決絕的轉身,再也沒有回頭,難道是他不想回家嗎?(想)可是他能回家嗎?
(3)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總結:是的,他要讓那些惡勢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與磨難,他都不會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潔,保持著自己的信念。
(設計意圖: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想要回家但又不能回去的內心,從而體會他剛正不阿,不畏強權,不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此環節是本課的一個點睛之筆。)
五、課后拓展
如果你是王昌齡的家人或朋友,聽到辛漸的一番描述,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可以以書信的形式,也可用詩歌的形式。
四年級語文教案芙蓉樓送辛漸3
學習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整首詩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賞并感受送別詩的不同風格
⒉過程與方法
學習運用聯想的方法體會古詩意境的.方法
⒊情感態與價值觀度
體會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激發學生從小立志做品質高潔的人。
教學重點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難點
從“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壺“中體會到詩人表現出來的堅強品質。
課前交流:
今天看到這么多的同學與我一同學習,感到非常高興。你們班一共有多少同學?……差不多是我們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歡大班上課熱烈的氣氛。
哦,忘了自我介紹,我姓鄭,鄭成功的鄭。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你能介紹一下自己嗎?
真好,我宣布,從現在開始,我又結識了( )位新朋友。你們愿意與我交朋友嗎?
好,那就請朋友們與我一同進入這“古韻流香“的課堂吧。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看到“古韻“二字,你能聯想到哪些詞語?
說得沒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在人類文明史上流香溢彩,舉世聞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詩的迷人魅力。
讀詩題
(出示2:課題)我們一起來來讀詩題:芙蓉樓送辛漸
師:讀詩先讀題,你從詩題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發了哪些疑問呢?
預設:1地點 2送別詩 3送辛漸
師板書課題
疑:1芙蓉樓在哪里 2辛漸和王昌齡是什么關系? 辛漸要去哪里?(注釋)
點擊相關鏈接,提供給學生學習資料
那王昌齡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讀詩人
三、讀詩人(出示3:詩人)教師導語:
那么王昌齡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詩人
先請同學們把自己預習所得交流一下吧
學生交流關于王昌齡的資料
師:同學 出示資料
用一句話說說從這段文字中了解到關于王昌齡的哪些信息
1,一生坎坷 2 很重感情 3廣交朋友 4才華橫溢
四、品讀詩文,入境入情。
1,自由朗讀全詩及注釋
2,(出示課件)指名朗讀 4人左右
3,聽范讀,發現不足
4,模仿誦讀
5,你通過朗讀古詩和注釋知道了什么?
四年級語文教案芙蓉樓送辛漸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能正確默寫名句。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播放古典音樂,教師配樂講述,引入課題。
導語: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瑰麗的文化遺產,它就像一顆閃亮的明珠,散發出熠熠的光輝。本學期我們一起輕叩詩歌的大門,感受了《詩經·采薇》中遠征戰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詩圣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喜悅心情;宋代詞人辛棄疾那忘懷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樂……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步入古詩的殿堂,跟隨著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來欣賞他寫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
二、知詩人。
(出示王昌齡像)師:這位就是詩人王昌齡,課前大家查閱過了他的相關資料,你們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課件出示詩人簡介)
三、釋題。
師:學習古詩,應從題目入手。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樓”是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送”是送別的意思。“辛漸”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與朋友分別時,詩人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來讀課題。
三、整體誦讀,品評朗讀。
過渡:辛漸既是王昌齡的同鄉又是他的好友,辛漸即將回到家鄉,王昌齡在芙蓉樓為他送行,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詩人在芙蓉樓送別好友的情景。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
1、初讀古詩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詩,注意讀正確,讀流利。
(1)指導讀得正確。
師:誰來讀一讀這首詩?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他有沒有把每個字的讀音都讀準了。
(2)指導讀出節奏美。
師:我們知道,古詩具有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大家試著讀讀看能不能讀出節奏來。指名讀一讀《芙蓉樓送辛漸》,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在讀時是怎么停頓的,有沒有讀出節奏與韻律。
2、師配樂范讀。
3、學生配樂朗讀。
四、感悟詩歌內容。
1、自讀自悟。學生結合注釋仔細地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可以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跟同桌講一講。
2、集體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知道了什么?
過渡:結合注釋,我們已經對這首詩的內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說,古詩是語言的鉆石,它凝練、雋永,值得我們細細地品味、琢磨。讓我們先來品品第一、二句。(出示一、二句詩)
五、品詩,悟情。
1、教學一、二兩句,感受含蓄的離別情懷。
(1)請同學們認真讀讀一、二兩句,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機板書: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說你看到的情景嗎?面對著這樣的凄風冷雨,這樣孤零零的楚山,又要與好友分別了,詩人心中是怎樣的感受呢?(板書:孤寂)詩人表面上寫楚山孤獨,其實是在表達自己孤寂的內心啊!
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再讀這兩句。(指導朗讀)
師:芙蓉樓一別,辛漸即將回到故鄉洛陽與親人團聚,而這里就只留下詩人一個人了,再沒人陪他飲酒,陪他吟詩,與他交心了……想到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學生說感受)所以在第一、二句這樣寫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師引生再讀)。
【四年級語文教案芙蓉樓送辛漸】相關文章: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03-27
求芙蓉樓送辛漸賞析03-07
《芙蓉樓送辛漸》原文及鑒賞03-09
王昌齡古詩《芙蓉樓送辛漸》08-20
《芙蓉樓送辛漸》全文鑒賞03-23
求芙蓉樓送辛漸的詩意啊11-12
芙蓉樓送辛漸賞析怎么寫?05-23
芙蓉樓送辛漸的詩意是什么?12-30
芙蓉樓送辛漸古詩原文賞析03-30
芙蓉樓送辛漸古詩翻譯賞析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