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1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標語吧,標語起著警示人們的作用。標語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隨文識字,讀準字音。
2、品讀有關詞句,感受聾啞青年的勤奮專注。
3、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
體會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說我們這個班的同學特別聰明,那么,今天請大家盡情地展露你們的風采吧!首先,我給大家出一道IQ題,請聽題:魚為什么生活在水里?(學生回答)恭喜你,答對了!答案是“因為陸地上有貓”。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跟魚有關的文章。(師板書:魚游到了紙上)
請看黑板,齊讀一遍課題。(學生讀課題)我從大家瞪大的雙眼中看到了好奇的色彩,該不會是貓把魚趕到了紙上吧?你們對這個課題產生了什么疑問呢?(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
大家很會動腦筋,而且,看來這篇課文對大家很有吸引力。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各個自然段標上序號,并思考這兩個問題:
1、“魚游到了紙上”是什么意思?
2、是誰讓魚游到紙上的?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
2、檢查生字讀音:花港,清澈,一絲不茍,廠徽,聾啞。
好,大家都讀完課文了吧,還沒讀完的同學也請你們先停下來。我們來檢查一下這幾個生字的讀音。(指名讀,并讓學生指出該注意的地方,再全班齊讀)
3、解決思考問題。
解決了生字讀音后,讓我們看回這兩道思考題,第1題,“魚游到了紙上”是什么意思,誰來說說你的理解?(提問學生。魚畫得很逼真,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仿佛在紙上流動)大家的詞語積累很豐富。魚游到了紙上,這種表達方式你們喜歡嗎?仿照“魚游到了紙上”,如果要表達小鳥畫得很像,可以怎么說呢?老虎呢?(生仿句)這么有趣的表達方式,我希望大家記住它,以后也可以用到它。
好,看第2題,是誰讓魚游到紙上的?(一個青年,一個聾啞青年)
(三)感悟聾啞青年的恒心與專心。
1、感受聾啞青年的恒心。
這個青年能把魚畫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紙上,那么,他應該是從小開始學畫的吧?(生:不是)
你從課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生:第12段)
請全班齊讀第12段。(生讀第12段)
青年人學畫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
在學畫的一年多時間里,他是怎樣做的呢?(生: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從這一段中,你感受到他怎樣的品質?(生:有恒心,堅持不懈)板書:恒心
2、感受聾啞青年的專心(重點指導朗讀)。
文中哪個自然段描寫了青年看金魚的情景?(生:第4段)
請大家齊讀一遍第4段。(生讀第4段)
讀得很流利,但是還可以讀得更有感情。
哪位同學想讀給大家聽一下?(指名讀,并作及時反饋。你強調了個別詞語,富有節奏感,讀得很投入,你融入課文中去了,很好)
我們男生女生來比賽讀一讀。(不分高低,各有千秋)
在朗讀的時候,大家都比較默契地強調了這幾個詞:老是,呆呆地,靜靜地,從來。這幾個詞給你傳達了什么樣的信息?你從這段描寫中看到一個怎樣的青年人?(生答。看魚看得很入神,專心致志,認真,達到忘我的境界)(板書:專心)
聾啞青年聽不到金魚戲水的聲音,也無法用語言呼喚那美麗的金魚,他堅持每個星期天去看魚,呆呆地、靜靜地看魚,他只是在用眼睛來看魚嗎?請大家閉上雙眼(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那個最疼愛你的人,你能看到他們的樣子嗎?好,請大家睜開眼睛,誰來說說你剛才看到了什么?(生答)
剛才你是閉上眼睛的,那么,你是用什么來看的呢?(用心,用腦子)很好,對于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都很熟悉,用心記住了他們的音容笑貌。那么,聾啞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觀察金魚,眼里有魚,而且(生:心里有魚)。
(四)解讀“先游到了我心里”。
請大家齊讀最后兩個自然段。(生讀課文)
你們認為,青年心里的金魚是怎樣的?(生:各種動態的金魚都有,金魚的每個部位都很清晰,青年對金魚的特點了然于心)
“魚先游到了心里,然后才游到了紙上”,對這兩段話,你有什么體會?(讓生講自己的體會)
(五)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聾啞青年學畫魚的恒心和專心,下節課我們再一起來欣賞他畫魚時的高超技術。下課。
四、板書設計。
魚游到了紙上
心里
魚——紙上
恒心、專心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2
學習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②積累課文優美的語段,初步體會排比句式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認識分號。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④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二、朗讀感悟。①展示課件,讓學生欣賞畫面,聽課文錄音朗讀。②伴隨錄音,輕聲朗讀課文。③學生自由朗讀。④小組內輪流朗讀,相互評讀.幫助正音和順句。⑤師生引讀。以第二自然段為例:師:漓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師: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師:漓江的水真綠啊生: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師生合: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⑥小組內學生相互進行引讀。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暢談桂林山水的美。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做適當的評價和點撥。
三、理清文章思路。師:讀了這篇課文,你能察覺到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嗎?能不能給課文列出一個寫作提綱?②學生瀏覽課文,動筆列提綱。②歸納。
四、根據上述提綱練習背誦。
五、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從字詞的理解、文章的表達等方面提出疑問。
六、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下列問題:①“甲天下”“翡翠”“瑕”等詞語的意思是什么?②為什么在寫漓江水和桂林山之前要先寫“大海”“西湖”“泰山”“香山”?根據問題引導學生共同對話,在對話中解決問題。
第二課時
一、品味詞句和表達方式師:桂林山水風光秀美,作者描繪的語言也美,你能感覺到哪些詞句特別能引起我們欣賞的興趣?學生瀏覽課文,動筆圈點批注。學生相互交流。交流前,教師做一次示范;“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一句,作者連續用了三個相同的句式,讀起來有一種節奏感、音韻美,聽著這些句子真讓人陶醉。還有,作者用了很多確切的比喻,用無暇的翡翠來比喻水的綠。學生自由發言,師生點評。
二、積累和運用。
①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②仿照課文,寫句子。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③背誦課文。
三、拓展延伸。
1.自由讀,讀課后閱讀材料《濃碧》,稍做指導:與課文比較,體會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
2.課外繼續搜集描寫桂林山水的文章,比較體會。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發現相同的兩個字調換順序后組成的詞,所表達的意思不一樣。
2、能自主根據形聲字特點進行識字。積累運用詞語。
3、能自己讀懂小故事。
4、以“我們的小制作”為主題開展口語交際。
5、自主學習,樂于展示。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口語交際、積累詞語
2、難點:進義詞詞義的區分,口語交際。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學準備:投影儀、生字卡片、收集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出示詞語。
奶牛牛奶
圖畫畫圖
蜜蜂蜂蜜
牙刷刷牙
水池池水
山上上山
2、自讀詞語,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3、全班交流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每組詞語的兩個字都相同,只是交換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組都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因為顛倒了字的順序,所以表達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組的第一豎行是表示事物名稱或地理位置的詞,交換了字的位置,就變成了表示動作的詞。
4、你還能說出類似的詞語嗎?以小組競賽的方式,看哪一組說得多。
隨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然后用多種方法朗讀。
二、日積月累
(一)是“讀讀認認”;
1、投影出示字詞。
2、組內交流說發現。(形聲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識記新字。)
3、游戲識字。
*卡片認讀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確讀法;
*任意抽卡片認讀
*送信游戲
*同桌互讀,全讀對的給同桌畫顆星。
4、自由練習讀詞語,擴詞練習。
(二)是“我會填”;(“我會填”是選擇近義詞填空的練習。)
1、說說每組的兩個詞是什么關系。(近義詞)
2、結合生活分別用這兩個詞造句。
3、說說差別。
4、填空。
(三)是“我會讀”。
“我會讀”是閱讀《魯班造傘》這篇短文。
1、學生默讀明意,自主識字。
2、朗讀感悟:魯班善于思考,動手創造。
3、談談自己的讀書心得和想法。
4、把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或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口語交際
1、生將課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線編織蝴蝶結,用塑料瓶做成花籃,用紅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紙疊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愛的小制作。
3、小組交流、匯報制作過程。別人講的時候,聽的同學可以提出問題,講的同學要作解答。
4、小組推薦做得好、說得好的同學在班上展示、介紹自己的小制作。
5、評一評誰的小制作做得好,誰介紹得好。
6、將學生的小制作辦成一個展覽。
二、展示臺
1、導語: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當你碰到美的東西你會怎樣?(生交流。)
2、展示:與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圖片與材料。(內容不限)
3、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徑。
4、總結:每個人交流一個蘋果,得到的還是一個蘋果;每個人交流一個思想你便得到許許多多的思想,原同學們,時時處處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將美與他人分享。
5、為此專題辦個展覽。
三、作業布置:搜集李白與杜甫的相關資料。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4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2、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
弄懂課文內容,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學時間: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恐龍這種動物嗎?喜歡它們嗎?課前同學們已查閱了許多方面的資料。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聽了同學們的交流,我們都知道了恐龍是一種龐然大物,現在已經滅絕了,然而有誰回想到這種龐然大物會與靈活的鳥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呢?這節課就來解開這個謎團。
(二)整體感知,反饋預習。
1、讀全文(指讀,想:課文寫了什么,你對哪部分內容感興趣。)
2、查生字掌握情況(隨文)
3、指名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三)精讀重點,領悟寫法。
1、閱讀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
方法:
(1)先自己讀。
(2)再討論。
(3)匯報。
①第一種大約出現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長得……像鳥類……
④它們學會了滑翔……飛向藍天的鳥類。
2、閱讀感悟寫法上的特點。
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如:
(1)地上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年。
(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
3、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4、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5
13.夜鶯的歌聲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2.體會課文首尾呼應餓寫法。
3.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宛轉”、“興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相互照應的關系。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二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求:
1.初步了解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文。
1.學生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給課文的每個段落概括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要求:
1.在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樣理解課文中的幾句話:
(1)“有個孩子坐在河岸邊上,搭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著一件顏色和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手里拿著一塊木頭,不知在削什么。”(這個孩子是夜鶯,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敵人)
(2)“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只有我一個!”(在敵人不易察覺中戲弄敵人,體現出他的聰明。)
(3)“人哪?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體現出他的機智勇敢,鎮靜。讓敵人覺得他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讓他帶路。)
3.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機智聰明活潑能干自信)
4.小結。
五、作業。
第二教時
教學要求:
1.繼續學習課文,學習小夜鶯的品質及愛國的精神
2.學習課文的寫作特點。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學課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為什么有時學夜鶯叫,有時學杜鵑叫?(為了麻痹德國兵,以便后來他用鳥叫同游擊隊聯絡是不引起敵人的懷疑。)
(2)為什么夜鶯“有時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為了麻痹德國兵,讓他們覺得夜鶯還是個孩子,頑皮又貪玩)
(3)夜鶯回答德國軍官的突然問話,表現了他的什么?(機智,靈活)
2.交流,朗讀。
3.小結。
二、學習第三段。
1.學習這一段,想一想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從中能了解到夜鶯的什么?(主要講了游擊隊是怎樣從夜鶯那里了解到德國軍情況的。從中了解到夜鶯與游擊隊配合的默契,游擊隊與夜鶯之間的關系十分親密。)
2.讀一讀表現夜鶯機智的句子和游擊隊的對話,加深理解。
3.小結。
三、學習第四段。
1.“從松樹林里發出一聲口哨響”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游擊隊發給夜鶯的暗號,讓他迅速隱蔽)
2.游擊隊是怎樣消滅德國兵的?請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想一想游擊隊為什么會全殲敵人。
3.德國兵被消滅后,小夜鶯為什么又坐在原來的河岸邊?他在望什么?
4.課文為什么寫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樹葉差不多的綠顏色呢?(當孩子把敵人帶進伏擊圈,接到游擊隊發出的暗號時便于迅速隱蔽。)
5.小結。
四、總結全文。
1.課文緊扣題目,請把出現“夜鶯”的地方劃出來。
2.“夜鶯的歌聲”的含義。
一是小孩叫夜鶯,他把敵人帶進游擊隊的埋伏圈,讓游擊隊消滅敵人,夜鶯的歌聲是勝利的歌聲;
二是小孩用夜鶯的叫聲報告敵人的情況,夜鶯的歌聲是傳遞情報的聲音;
三是小孩是個愛祖國、恨敵人,機智勇敢的小孩,夜鶯的歌聲是熱愛祖國,勇敢地和敵人斗爭的頌歌。
3.通過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過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小男孩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侵略者經過的記敘,反映了蘇聯少年的機智勇敢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4.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互相呼應)
板書設計:
夜鶯的歌聲
起因:引敵發現
主動接近
巧答盤問
取得信任
經過:誘敵進伏擊圈
機智勇敢的
巧妙報告敵情
愛國主義精神
結果:全殲敵人
夜鶯又叫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詞語訓練,提高形象地運用語言的能力。
2.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興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和書面的能力。
課前準備
1.搜集關于鄉村生活的圖片、文字以及自己獨特的感受。
2.實物投影儀。
第一課時
我的發現
日積月累
復習詞語
1.認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2.聽寫詞語。
3.同學們,在學習完這組課文后,你們一定有很多新的發現,試著說一說。
我的發現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句子,看你有什么發現。(屏幕顯示三個句子)
1.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
2.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把物當作人來寫)
3.組內交流。
4.換一換,將加點部分換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再讀一讀,你又會發現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換成“擺動”)
5.試一試,說一個或幾個這樣的句子。
日積月累
(屏幕上出現詩句)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體會詩意。
3.背誦詩句。回憶全詩,嘗試背誦。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將你了解的描寫景物的其他詩句背給大家聽)
第二、三、四課時
談話引入
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大家在綜合活動中又搜集了課外資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獲吧!這節課,我們就再次走進田園,去看看你們對田園生活的學習成果吧!
口頭交流展示
1.小組交流,互說互評。邊說邊展示自己課外學習的成果,如:搜集的圖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關農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2.代表交流,師生共評。評一評誰的收獲大,感受深。
習作
1.精彩回放:
a.讀一讀:上節課整理的好詞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詞句的。
c.寫一寫:你感受最深的內容。
d.用一用:本組課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來展現鄉村生活的表達方法。
2.學生習作:
a.教師啟發思路。(將自己知道有關農村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把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繪下來)
b.教師個別指導。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薦代表交流。
e.師生共同評議。
f.獨立進行修改。
3.展示臺:
將自己的習作展示在“學習園地”中,請同學們觀看、評議。
反映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畫面或照片。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7
語文園地五教學目標
1.繼續深化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和熱愛。
2.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3.發現并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積累關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語故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課前準備
1.整理本組課文收集的相關資料。
2.搜集關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談話導入
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如何讓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無限的延伸,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通過這組課文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對生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準備
1.默讀提示,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2.投影出示:
內容: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現象;
講講自己知道的熱愛生命的故事;
談談自己獲得的感受、得到的啟發。
3.回憶本組學習的幾篇課文,瀏覽搜集的資料,閱讀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確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樣說。
5.自己輕聲練習講述。
暢所欲言
1.自由選擇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評議、指正。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個別指導。
2.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臺交流,要求講話學生清楚流暢地表達,聽者認真、安靜地傾聽。教師引導學生大膽進行評議、辯論。
總結評價
1.自我評價:自己在這節課中發言是否踴躍,表達是否清晰,態度是否大方,思維是否敏捷,
與同學的交流、合作是否積極等。
2.學生評價:你認為這節課誰的表現最佳?為什么?
3.教師評價:總結本節課中學生突出的優點,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第二、三課時習作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暢談了自己對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師認為大家的發言都很有見地。把你們所談的內容進行加工整理,寫下來就一定會成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請大家根據同學們的發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吧。
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1.學生默讀提示,畫出習作要求。
2.投影出示習作要求:
內容具體;
寫出真實感受;
題目自定。
試寫初稿,反復修改
1.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請同學們完成初稿后,自己認真進行修改。
3.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4.按照小組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朗讀佳作,共同賞評
1.每小組推薦一至兩名同學,分別朗讀各自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中的成功之處。
謄寫作文,制作墻報
1.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直到滿意后再抄寫在作文本上。
2.整理習作和資料,辦一期以“熱愛生命”為專題的板報。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成語故事
復習導入
1.讀詞語卡中的詞語。
2.聽寫其中的詞語。
我的發現
1.同學們,學習完本組課文后,你發現一些句子有較深的含義嗎?下面請同學們先來看看小林和小東都發現了什么。
2.學生交流小林和小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重點探究理解句子較深含義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總結方法。如:仔細想、聯系時代背景、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抓住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瀏覽本組課文,你還能發現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的深層含義或言外之意。
日積月累
1.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導學生讀正確,然后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或認識,之后請學生快速背誦。
2.教師補充出示一些名言,請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艱苦都能忍受,什么環境也都能適應。──丁玲
b.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爾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車爾尼雪夫斯基
d.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愛因斯坦
e.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愛因斯坦
3.請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關于熱愛生命的名言,共同進行賞評。
4.鼓勵學生課下將自己最喜歡的生命格言制成書簽。
成語故事
1.自己讀故事,感受句子的含義,畫出不懂之處。
2.小組交流,談談自己對這個成語故事的理解,互相質疑解難。
3.全班交流,說一說這個成語故事蘊含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成語的體會。
4.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8
4.七月的天山教學要求: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體會作者通過記敘游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出來的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3.體會課文精當、華麗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1.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2.培養熱愛祖國邊疆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2.體會并學習使用絢麗多彩的語言風格。
課前準備:
學生借助課前“閱讀提示”充分預習,借助工具書正字正音和解詞,收集相關資料,初步了解課文的寫景狀物順序和特點。
教師制作演示課件,附配樂課文朗誦。
課時安排:1——2課時
學習過程:
(一)用設境式教學導語引入新課。
同學們,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實奇妙無比,引人入勝,每當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千姿百態、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清代詩人洪亮吉也有詩云:“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現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發烏蘇望天山》一詩中贊道:
“蒼蒼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這些名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寫天山綿亙數千里,地域廣袤,景物豐美。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教師演示課件,小結:
(演示)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全長2500千米,寬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為7435.3米,峰頂白雪皚皚。天山博格達峰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海”。在博格達峰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峰,翠綠的云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相傳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來到這里,王母娘娘就在這里設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稱“瑤池”。現在這里已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
2.解題,了解作者,明確學習任務:《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游記散文,選自于《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學習要求──抓住景物特點,積累語言)。
3.提出學習方法(演示)。
(三)根據“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閱讀: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觀察點的移動,由山外到山里。)讓學生找出課文的脈絡句,即地點變換的句子。(“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學生朗讀(或配樂朗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后交流)
(明確:寫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A、襯托,如:以藍天和云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B、比喻,如:說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確:用“蜿蜒無盡”,寫森林之廣大。以馬蹄濺水,幾聲鳥鳴來襯它的幽靜。以林間“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來襯它的稠密。以林外陽光燦爛和林中閃著煙頭的紅光來襯它的幽深。最后,以“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駱駝”來突出森林之富饒。)
(4)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學生邊交流,教師演示。
(“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描其色;
“像……織綿……彩霞……長虹”——繪其艷;
“賽八寸的瑪瑙盤”——狀其大;
“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顯其多;
“用不著離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描繪聲音、描繪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閱讀《天山景物記》
(五)拓展訓練。
1.歸納寫作特點、然后進行小練筆:
(1)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全文從總體上說,以游蹤為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或由遠及近,或自上而下,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開細膩的描寫。作者抓住特征,用簡練而又形象的筆觸加以描繪,使之活靈活現,躍然紙上,構成一幅幅生動、奇美的畫面。
(3)絢麗多彩的語言,飽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邊疆風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運用了比喻、映襯、夸張、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2.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確的線索,采用合理的順序和即景抒情。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間隔、聯結、相背而行、譴責、懶惰、俗語、平衡、山洪暴發、脫鞋綰褲、理所當然、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
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系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課文,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學重點:
讓學生解決搭石是什么,怎樣搭石和為什么搭石幾個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從平凡的事物中感受美。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三分鐘說話訓練: 話題〈〈亮麗風景〉〉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談話,并課件出示:(),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師:同學們,我們的家鄉內蒙,有著數不勝數的優美風景,你認為什么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2、師生交流。
3、在作家劉章的家鄉—河北承德,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教師板書課題:搭石)
4、學生質疑:看了這個課題,你聯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劉章?
(預設歸納學生的話題: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為什么劉章認為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設計意圖:出示課文的中心句,導入新課,并且看課題質疑,在“搭石”和“風景”之間劃上聯系的同時,也打上了問號,使學生產生閱讀興趣和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隨文解詞,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明確目標:用自己喜歡方式,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劃出生字新詞和難讀的詞語,并思考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我們的語文課堂要書聲朗朗,也要靜思默想。讓學生朗讀課文,可以有效解決生字的讀音問題,而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默讀課文,則能讓學生更好的思考。】
3、檢查反饋:
(1)課件出示:譴責 懶惰 協調有序 輕波漾漾 人影綽綽 理所當然
師:看得同學們讀得入情入境的樣子,一定是成竹在胸,看看這些詞語,誰能讀正確。(2)理解“脫鞋綰褲”。
師:還有一個詞,雖然不是生字詞,但是它比較難讀,請大家看老師寫這個詞。(師板書:脫鞋綰褲,并把“綰”字突出)
指名讀,查字典了解“綰”的意思,再創設情景理解“脫鞋綰褲”的意思。讀著這個詞的時候,我們是否可以看到劉章所描述的情景:沒有搭石時,人們出工、收工需要——(生:脫鞋綰褲),趕集、訪友需要——(生:脫鞋綰褲),來來去去,需要——(生:脫鞋綰褲);有了搭石后,人們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脫鞋綰褲),趕集訪友、來來去去,都不需要——(生:脫鞋綰褲)。
師:也許正因為如此,(手指課件,引讀)搭石,構成了家鄉一道風景。(3)學法遷移,理解其它重點詞語。
師: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屏幕上的這些詞語,還有哪些詞語讓你似乎看到了一道家鄉的風景。結合理解運用:協調有序 輕波漾漾 人影綽綽
把這些詞帶入中心句“(),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朗讀。(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相機評價。
【設計意圖:詞語教學應該是有層次,有質量的,“脫鞋綰褲”的教學先從讀準字音開始,讓學生查字典理解字意,做動作理解詞義,再結合課文語境理解,然后把“脫鞋綰褲”帶入課文中心句朗讀,再把這種學習方式遷移到“協調有序、輕波漾漾、人影綽綽”的教學中,力圖把詞語教學高效、豐滿、立體。】
三、初品“搭石”,小結本課,引發深思
1、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學生自由閱讀第一個自然段,劃出相應的記號。
2、出示句子:進入秋天,天氣轉涼,家鄉的人們??這就是搭石。(1)指名朗讀,相機評價。
(2)自由朗讀,質疑:你讀懂了什么?(解決學生之前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感悟:正是因為有了人們的“搭”,兩岸普通的石頭才能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搭石,它們構成一條“路”,架起了一座“橋”,聯結了兩岸的小村莊,也聯結了鄉親們的生活。)
3、學生自讀自悟
默讀課文,把你最感興趣的地方對讀幾遍,并把體會和感受批注在旁邊。
4、小組討論交流。
四、小結本課,引出下節課要討論的話題。
師:這節課,我們不僅讀通了課文,還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為什么作者劉章深情地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那又是一道怎樣的風景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構建閱讀背景。
1、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隨作家劉章一起認識了搭石,我們反復詠嘆了這句話—出示:(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指名朗讀)。
2、課文哪幾自然段寫出了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道風景?(2—4自然段)
3、自由朗讀課文2—4自然段,思考、出示: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的風景?你是從哪句子讀出來的,把這些句子畫下來。
二、精讀課文,體會意境,想象拓展。
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靈活進行三個板塊的學習。
1、指名朗讀,質疑:讀著讀著,哪些詞語最讓你感動?(相機板書:善良)
2、理解“踏”。
師:你現在就是這位大叔,您今年高壽啊?您這么急著趕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我看到您剛才已經從搭石上過去了,怎么又回來了呢?我還發現您在這塊搭石上踏了幾個來回,您這是—
師(質疑):你們覺得這是怎樣的踏? 師(朗讀指導):是啊!正是這個小心的踏,踏了幾個來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這位老人的善良,你還能把這種形象讀出來嗎?
3、體會淳樸鄉風,豐滿人物形象。
師(引述):看見上了年歲的老人還如此善良,你覺得中年人會怎樣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們這樣大的孩子呢?(更換主語,引讀句子,例:一身風霜的中年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真是—淳樸鄉風,代代相傳啊!
師:所以作者深情地寫道——(生: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寫滿善良的風景。
預設2:出示“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讀。
2、理解“協調有序”。(板書:協調有序)
師(質疑):這幾句話描述了一個怎樣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師(引述):作者寫得如此生動,使我們如同身臨其境,現在讓我們走到那一行人當中去吧。師: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緊跟上去);我——(生抬起腳來),你呢——(生:緊跟上去);你——(生:抬起腳來),他—(生:緊跟上去);我們——(生:抬起腳來),你們——(生:緊跟上去)??這就是——(生:協調有序)
3、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師:這樣協調有序的畫面,真是讓我們久久沉醉,請大家閉上眼睛(播放音樂,范讀),你似乎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相機體會兩個比喻:“像輕快的音樂”、“畫一般的美感”)
4、美讀佳句,背誦積累。
師:所以作者深情地寫道——(生: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布滿和諧的風景。
預設3:出示“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指名朗讀。
2、師(質疑):你從這段話中感受到了什么?(板書:謙讓、尊老、理所當然)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讓我們情不自禁地要表達自己的贊美,如果你當時正站在岸邊,你準備用怎樣美好的語言來贊美他們呢?
(生交流)。看樣子,你還真不是劉章的老鄉啊,他們是不會這樣說的,從這段話中找出一個詞來證明。
4、理解“理所當然”。
師(質疑):說說你對這個詞語的理解。(生交流)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
5、先扶后放,寫話訓練。(出示課件)
師:是的,家鄉人把尊敬老人、互相謙讓看成理所當然的事,他們不把許許多多美好的行為與看成理所當然的事,你能不能仿照課文中的句子,寫幾句話。
假如遇到孩子來走搭石,大人總要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__總要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生寫話,稍后交流。
師:所以作者深情地寫道——(生: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畫滿謙讓、尊老的風景。【設計意圖:三個畫面,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教學,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并且通過三次吟誦中心句,每次都有不同體會和感悟,層層深入,步步遞進,一詠三嘆,不露痕跡的理解文本人文內涵。】
三、總結全文,升華課文人文內涵。
1、師(小結):今天,我們走進了作者劉章的家鄉,和他一起欣賞了搭石構成的美麗風景。同學們,現在你們覺得這搭石還是普通的石頭嗎?它是什么?
2、正像同學們說的那樣,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樸的鄉親,就讓我們飽含著贊美之情,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3、總結全文:同學們,一塊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調優美;一塊搭石,就是一段諧調的舞,姿態婀娜;一塊搭石,就是一首謙讓的詩,娓娓動聽;一塊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畫,賞心悅目。然而,這些美好的行為,在鄉親們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當然),而在我們眼里,卻構成了最美的風景,這就是——(生齊:搭石)。四.課外延伸:
走搭石,這是鄉親們每天生活中極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筆下,平凡之中卻顯現出不平凡的美。由此可見,作者是一個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人。羅丹說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那,在我們的身邊那些平凡的事物是美的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走出課堂,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美。請大家現在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交流后指名說說自己發現的美。
五.作業設計:
一、看拼音寫漢字
平hénɡ()
fú()下身子 山hónɡ()bào()發 lǎn()duò()
二、寫出下面句子中詞的反義詞
1.如果別處有搭石,唯獨這一處沒有,人們會譴責這里的人懶惰。
()
()
2.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
三、選擇恰當的關聯詞填空
要是??就??
無論??只要??就
如果??就??
因為??所以??
1.()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邊的人沒處落腳,()會掉進水里。2.上了點年歲的人,()怎樣急著趕路,()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
3.()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會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
四、理解句子的含義,在你認為準確的說法后打“√”。再讀一讀正確答案。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A.這句話贊揚了搭石任人踩踏,卻無怨無悔,默默無語的品格。
()
B.這句話實際是贊揚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c.這句話含義深刻,不僅寫了搭石任人踩踏、默默奉獻的精神,而且贊揚了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搭石也是鄉親們相親相愛、友好互助情感的紐帶。
()
【板書設計】
搭石 = 風景 理所當然
課后反思: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習以誠懇的態度、真誠的語言與他人交流,懂得真誠待人是一種良好的品德。
2.學會在合作中說真話,告訴別人心里話。
3.積累有關誠信的詞語及古詩文名句。激發學生待人誠懇、講信用的思想情感。
課前準備
讓學生排練一個小品:一學生在校園里亂扔垃圾,另兩個學生據理勸導。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創設情景,引入話題
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例如:別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個同學病了,好幾天不能來上課;有的同學在校園里隨地吐痰等等,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事情呢?
1.剛才幾位同學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樣的話想說?
(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揭示“以誠待人”的交際主題)
2.想一想,平時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這樣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樣對待的?
討論交流
1.個人準備后,在小組內交流。
先由一名學生舉一具體的事例,再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然后對這一做法作評價。接著,其余學生輪流發言。
2.各小組選派一位學生準備在班上交流。
3.班級交流:對參與交流的學生作適當的鼓勵和評價,并隨機規范其語言。
提建議
在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成幾條明確簡要的建議,一一寫在黑板上,然后做歸納整理,再在條文前加上幾句關于以誠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議書。課后抄錄并張貼在教室里面。
第二、三課時
習作
我的發現
學習“我的發現”
1.讀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說說小東說了習作上的哪些好經驗。
2.歸納過渡:習作除了留心觀察周圍,把自己觀察到的事物寫下來之外,還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對別人說的話寫下來。
明確本次習作要求,啟發思路
1.閱讀習作提示。讓學生明確:寫的是自己想說的心里話,要真實,不說假話。
2.思考表達的內容。先要想好,最想對誰說自己的心里話,再考慮要說的話,可以是歡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煩惱的事情、難受的事情……
3.學生醞釀交流、師生個別談話:
根據習作要求,學生自行醞釀,指名個別交流,啟發學生的習作思路。教師隨機與個別學生輕聲交談。
4.學生動筆。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課時
日積月累
趣味語文
詞語盤點
1.學生自讀。
2.同桌互查。
3.學生質疑,教師釋疑。
4.記記寫寫。
日積月累
1.告訴學生,這些都是從古詩文中選取的名句,每句話都是包含著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讀。
3.說說自己能讀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師釋疑。
5.熟讀、背誦。
趣味語文
1.聯系本單元《中彩那天》等課文,指出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自讀。
3.師生共同舉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誠信”等等。
選取其中的一個帶有“信”的詞,再根據這個詞語的意思,寫一個事例。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11
一、理清思路
課文以空行為標志,分為五大段。
二、學習第一段
1.默讀第一段。思考:從哪些地方你讀懂了什么?
通過學生自己讀文,悟出字里行間的意思,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學生會回答:第1自然段從“黑色的碎瓦”、“空曠的花園”、“燒焦的樹”可以看出戰斗緊張激烈,剛剛結束。沒有人會在這里停留。
從軍官陰沉的臉上閃出一種冷笑的光,“誰教你這樣吹哨子的?”可以看出這么好聽的夜鶯的叫聲,引起敵人的懷疑。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從這個感嘆號中看出孩子機智巧妙地戲弄敵人。
這一段講了德國兵發現了學夜鶯叫的孩子,并叫他帶路。
2.這一段中你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他們研究語言文字的潛力,提高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有人會問:“為什么這個孩子在離敵人很近很近的地方?他不害怕嗎?”有人會問:“德國人是侵略者,小男孩干嗎還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呢?”有人會問:“‘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這句話什么意思?
3.大家討論這些問題。
發散大家思維,活躍課堂氣氛。
小結:孩子是主動和敵人接近的,此時已做好誘敵入埋伏圈的準備啦!孩子在敵人面前裝著什么都不懂也不怕的樣子,來掩護自己,麻痹敵人。孩子對敵人的憎恨,把德國鬼子稱之為野獸。
4.默讀這一段思考: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機智、勇敢、沉著、自然。
5.他憑著機智勇敢,引著德國鬼子一步步地朝伏擊圈走去,敵人還認為他是“蠢東西”呢?其實呢?
三、學習第二段
1.第二段應該讀出什么語氣呢?
孩子故意麻痹敵人,使他們覺得這只不過是個頑皮的小孩。什么也不放在心上,挺聽話的一副沒什么心眼無憂無慮的樣子。要讀出輕松、幽默的語氣。
2.指名讀第二段,大家評議,老師指導。
3.其中“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要讀得輕松,語調上揚些,顯得歡快。
“你們這里有游擊隊嗎?”是敵人故意問的,說明敵人心存戒心,語氣要低沉一些。
“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孩子不正面回答,用話岔開,說明他機智,語氣應似疑惑不解的。
四、學習第三大段
1.讓學生小聲自讀第三大段。找出小男孩是如何配合游擊隊員殲滅敵人的句子來。然后指名回答。
2.抓重點語句、深入理解。
投影出示重點句,指名朗讀后,大家分成四人學習小組討論。
⑴ “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這句話中的“夜鶯的歌聲”指什么?這時教師可以出示兩種解釋,讓學生判斷。
① “真的夜鶯鳥的叫聲”。
② 小男孩的口哨聲。
讓學生在選擇答案后,說明理由。使學生從中體會出游擊隊員埋伏在樹林深處。他們是通過小男孩學夜鶯的口哨得知情報的。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語句中蘊含著人物間的活動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兩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換詞。把“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換成:“夜鶯的歌聲由遠及近了。”行不行?為什么?討論,認識到換成“由遠及近”不行。因為“越來越響”有提醒和暗示的作用,讓游擊隊員快點準備好。這說明孩子和游擊隊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第二步在這一段中去掉這句話行不行,為什么呢?不行。因為這句話說明小男孩發送情報十分及時,鎮靜、自然,能麻痹敵人。同時體現出配合十分默契。游擊隊員同小男孩之間巧妙地織成天羅地網,只等德國鬼子來鉆啦!而此時德國鬼子還全然不知是怎么回事呢?
⑵ 體會下一個重點句,投影打出:“32個鬼子……”那個人說。“兩挺機關槍。”
體會出原來夜鶯和杜鵑已不是鳥叫聲了,而是暗號。一聲夜鶯叫代表一個敵人,一聲杜鵑叫代表一挺機槍。可以想到,孩子同游擊隊用這種方式聯系已經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協助游擊隊消滅敵人。
五、學習第五段
讀讀倒數第1、2自然段。想一想這兩個自然段和開頭三個自然段之間有什么關系?從這樣的開頭、結尾中你知道了什么?
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的關系,是首尾照應。這樣的寫法使文章結構嚴謹,渾然一體。從而更有力地表達了小男孩發出夜鶯的叫聲,是為了配合游擊隊殲滅敵人的主題。
六、小結
小男孩用夜鶯的歌聲在村口引誘來德國鬼子;又用夜鶯的歌聲向游擊隊傳遞情報。他巧妙地幫助游擊隊消滅敵人。讓我們永遠記住他這位小夜鶯,永遠記住他的歌聲吧!
七、作業
搜集有關衛國戰爭的故事。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12
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出示課題:自然之道。
2.教師質疑,進入新課:自然之道是什么呢?
二、初讀識字,了解課文大意
看視頻,理解課文意思
課件出示以下生字詞:
幼龜沙灘偵察嘲鶇企圖蠢事返回攔住海鷗帽子
響徹云霄氣喘吁吁愚不可及
1.那么這篇文章圍繞著“太平洋綠龜的幼龜”寫了一件什么事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瀏覽課文。
2.指名說,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課文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作者、七個同伴、向導、幼龜和食肉鳥。)
(2)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我們和向導在加拉巴哥島看到食肉鳥在啄一只幼龜,我們勸向導救了它,結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大家很后悔。)
(3)了解了文章的內容,你有沒有讀不明白的地方?(讓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1)剛才有同學說到“幼龜在爬入大海前要先出來探路”,你找到了描寫“幼龜探路”的那一段嗎?
(2)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3)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幼龜?(小心、謹慎、機警)從哪些詞語中感覺到的?(探、偵察、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引導學生理解積累以下詞語,并指導朗讀。 “探”是什么意思?(伸出)
為什么不用伸出?(探在這里是不讓別人看見它,能看出它很小心、謹慎。伸出,就看不出來。)
探的時候欲出又止,能看出小幼龜很機警,有保護自己的生存方法。學習第5—8自然段:幼龜慘遭捕食。
(1)探路的幼龜遭遇險情,按理說其他的幼龜們會出來嗎?
(2)但我們來看看這樣的一幕吧:
課件出示文中“幼龜出巢遭遇捕食圖”。
①你看見了什么?指名說。
②看圖理解“魚貫而出”(寫出了幼龜很多)并指導朗讀。
③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寫了這幅圖所畫的內容?(5—8段)④齊讀5—8自然段。
⑤誰能試著歸納這幾段內容,拿出習題紙,自己做。
向導抱走幼龜后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沙灘上無遮無攔,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數十只幼龜立刻成為它們的口中之食,不一會兒,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響徹云霄的歡呼聲。
⑥齊讀這一段話。
3.前后對比,探究原因,理解課文中心句。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13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課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對擺搭石、走搭石等畫面的描寫,表現了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家鄉人、家鄉事的懷念贊美之情。
本文作者劉章是以詩歌著稱于文壇的,他的詩質樸純真而又簡約大氣,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課文選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詩歌相同的特點。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本文描寫了農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農村生活中的平凡鏡頭,通過細節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樸素中閃爍著的美好思想
【學情分析】
作為學習該教學內容的四年級學生來講,已經有三年的小學語文學習經歷,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能聯系上下文對有關詞句談出自己的感受,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課教學將通過細節描寫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所描寫的平凡事物中所蘊含的美,這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既有學習的基礎,也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積極引導,創設學生熟知的情境進行體驗,引導學生對重點詞句反復品讀,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風景、協調有序、理所當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課題
師:昨天啊我們已經學習了生字詞,今天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課件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板書并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1、師:請同學們翻開書103頁。昨天,老師要求同學們預習了課文,現在同學們再來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多音字“間”的讀法并組詞,理解間隔的意思)
2、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怎么過小溪呢?書上找一找。(脫鞋綰褲,理解綰的意思)
如果沒有搭石,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必須(脫鞋綰褲)師:從這一次又一次的脫鞋綰褲啊,你體會到了什么?(生回答并再次齊讀課文)
3、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三)自主尋美,體會情感
1、請大家默讀課文的2-4自然段,聽要求:邊讀邊用波浪線劃出描寫人們走搭石的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注意多音字“行”的理解)
A、請同學們看一看,這里還有幾個新詞“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我們來讀一讀。怎樣的動作叫協調有序呢?(生自由回答)
B、我們合作讀讀,老師讀前面的,同學們讀“抬起腳來”,老師讀后面的,你們讀“緊跟上去”。明白了嗎?試一試。(讀時速度漸快)
c、沒有人踩腳,也沒有人掉進水里,是有人指揮嗎?(沒有)沒有人指揮,大家的動作那么的整齊,配合得如此默契,這樣的動作就叫做(協調有序)。依次解釋清波蕩漾、人影綽綽并有感情的讀。
2、一行人走搭石讓我們感受到了畫面美、音樂美。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你有什么體會?(謙讓)
假如一位“老人”和一個“青年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生:“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并請同學上來表演這個情景體會這一美好品質)
(四)激發想象,練習說話
1、每天會有許許多多的人來走搭石,同學們想象一下還會有什么樣的人走搭石呢?人們又會怎么做?(抱著小孩的婦女、幫她把孩子抱過去)
2、這里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家鄉人的美好品質。其實會有很多很多人來走搭石,尤其會有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來走搭石。請同學動筆寫一寫。請用上“假如來走小溪邊,家鄉人會”這樣的句式寫上一兩句就可以了。
【總結本課,布置任務】 看到這一道道風景,一幕幕動人的畫面,你覺得作者僅僅是在寫搭石、贊搭石嗎?(他還贊美了家鄉人的美好品德)所以作者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出示句子,師生齊讀)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家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你能從平常不起眼的小事中發現美嗎?請把它寫下來,注意把小事的細節寫清楚。
【板書設計】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朗讀“妻子、拜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學習要練好基本功的道理。以及恒心,毅力,名師指點的重要性。
4、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主要內容,體會學習要練好基本功的道理。以及恒心,毅力,名師指點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寓言兩則)我們以前學過寓言,你們知道“寓言”是什么嗎?
2、板書(紀昌學射)。說一說課題是什么意思?
二、自讀自悟,把握內容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習生字,強調寫“昌”“妻”兩個字要注意的地方。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紀昌想學習射箭,向飛衛請教。飛衛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住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做到之后,飛衛才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三、質疑交流,感情朗讀
1、質疑: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讀明白了些什么?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想和大家討論。
2、梳理問題:
(1)紀昌為什么學習射箭?
(2)紀昌學習射箭,為什么花那么大力氣練眼力?
(3)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討論解疑:
(1)從哪看出紀昌花大力氣練眼力,讀2、3自然段找出怎樣練習眼力的語句:
出示: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這梭子來回穿梭。
自讀句子,說一說從“躺”“睜大”“注視”等詞語中體會到什么?妻子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
他用一根長頭發,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讀句子,說一說從“每天”“聚精會神”等詞語中體會到什么?有感情地朗讀。
(2)假如紀昌不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聯系生活談一談。
(3)假如紀昌沒有和飛衛學習,而是和一名普通箭手學射,他會成為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嗎?
4、小結:
無論學習什么技藝,都要扎實的基本功入手。學習者要有恒心,毅力,再加上名師的指點就會事半功倍。
四、回歸整體,抒發感受
1、自己再讀一讀全文,進一步體會文章中告訴我們的道理。
2、復述故事。
板書設計
紀昌學射
認真 恒心 毅力
學習要練好基本功──成功
名師指點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新課標語文《升國旗》教案03-09
人教新課標語文四年級教案11-17
人教新課標語文《大還是小》教案03-01
人教新課標語文《小兔運南瓜》教案02-25
人教新課標語文《雪地里的小畫家》教案02-24
人教新課標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03-06
人教新課標語文一上《語文園地八》教案03-20
人教新課標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的教案04-29
人教新課標語文三上:《給予樹》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