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通用1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按照游覽順序,寫一寫自己游覽過的一個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豐富的想象,具體生動地進行描寫,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在這一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哪幾篇文章?(《海上日出》《記金華的雙龍洞》《頤和園》《七月的天山》)
2、它們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按照游覽順序描寫景物,描寫時抓住景物特點。)
3、我們的祖國有很多美麗的地方,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把自己喜歡的地方介紹給大家。
二、明確習作要求。
1、寫文章首先要審題,只有明確習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選材。
2、學生交流:要按游覽順序寫;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為重點來寫,寫出景物的特點;可以用過渡句,使景物轉換自然。
三、啟發思路。
1、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圖片。(出示: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世人矚目的天安門廣場,一望無邊的大海,聞名遐邇的黃山……)
2、剛才老師展示的這些地方,你去過嗎?有什么印象?
3、同學們在假期里還游覽過哪些地方呢?哪個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如何才能把你游覽過的地方清楚地介紹給大家,使別人也對這個地方感興趣呢?請小組成員討論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來介紹,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記錄下來。
(2)要按一定的順序介紹:由遠及近、由近及遠、游覽的`順序、從整體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過渡段或者過渡句。
(4)要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寫出景物的特點(形狀、顏色、大小等)。
(5)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四、習作指導。
1、補充題目。在橫線上填上游覽的地方名稱,可以是小區附近的公園、果園、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風景名勝等。
2、畫路線圖。可以先畫出游覽的路線圖,幫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過渡句,使景物轉換自然。例如,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4、習作思路示例:
開頭:可以總體介紹你所要寫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中間:詳細地描述這個地方的風景。
(1)抓住景物的特點,如長廊的長和美。
(2)按照一定的順序,如空間順序、時間順序。
提示:可以用“總—分”的構段方式寫每個自然段。描寫時適當運用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
結尾:總結自己對景色的感受。例如,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欣賞。
5、學生自由習作,老師巡視指導。
五、評中促改。
1、教師選擇在巡視過程中發現的兩篇優秀習作,請作者讀給大家聽一聽。
2、同學們,你覺得他的習作好在哪里?(圍繞習作要求來談)
3、結合剛才的點評,我們可以圍繞這些習作要求來修改自己的習作。
(1)是否按照順序來寫;
(2)是否寫出景物的特點;
(3)是否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
(4)是否運用過渡句;
(5)感受是否真實。
4、學生自主修改自己的習作。
六、拓展延伸。
寫完之后,同桌交流,互相修改習作。
板書設計
游
游覽順序景物特點詳略得當
運用修辭巧妙過渡真情實感
教學反思
1、因為前面已經學過四篇描寫景物的文章,了解了描寫游覽過的地方要按照順序來寫,寫的時候要詳略得當、巧妙過渡,抓住景物特點,所以大部分同學都能運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來進行習作。
2、在描寫景物時,因為學生缺少對景物的細致觀察,所以景物特點沒有很好地表現出來。今后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懂得什么是自我介紹。
2.能認真傾聽別人說話,記下別人說話的要點。
3.能夠有條理、流利地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敢于和別人交流。
4.能根據對象和目的的不同,適當調整介紹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范例引領。
1.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出示視頻:小豬亥亥的自我介紹。)
小豬亥亥和大家初次見面,跟大家打了招呼,介紹了自己,從他的介紹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對,聽別人講話時,要注意認真傾聽,把握主要信息,必要時還要做要點記錄。
師:把自己的.情況介紹給大家,讓大家認識、了解自己,這就是自我介紹。
2.來到新環境或者和陌生人打招呼少不了要做自我介紹,讓別人了解你、熟悉你、喜歡你。我們應該怎樣進行自我介紹?如何讓自己的表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今天的口語交際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吧。
3.出示亥亥的自我介紹文字。討論:你覺得他的自我介紹哪些方面好?好在哪里?
(落落大方,語氣親切、幽默,語言簡練,介紹了自己的姓名、性格特點、興趣愛好……)
二、明確要求,嘗試交際。
1.我們平時什么時候要進行自我介紹呢?
(認識新朋友,轉學到新班級,應聘小記者,參加節目……)
2.面對這些不同的情況,我們的自我介紹應該注意什么呢?
師生討論、歸納:
(1)對象和目的不同,自我介紹的內容也應該有所不同。
(2)自我介紹要客觀真實。
(3)自我介紹的語言要簡潔明了。
(4)自我介紹時要注意禮儀,落落大方。
3.補充資料:社交中自我介紹要注意“位低者先行”,主人先向客人介紹,晚輩先向長輩介紹,下級先向上級介紹。
三、創設情境,活化交際。
小組模擬嘗試:出示幾種情境,選擇不同情境進行模擬。
1.給出四個情境。
(1)新班級的班會上,做個人的自我介紹。
(2)參加班級干部的競選,做自我介紹。
(3)作為學校代表參加市級的演講比賽,做自我介紹。
(4)轉學到其他學校,在新同學面前做自我介紹。
介紹前,想一想是要向誰介紹自己,介紹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紹時要注意些什么。
2.小組選擇情境進行模擬練習,人人參與,積極交流,同伴之間互相提意見,看看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巡視,參與,適時指導。
3.踴躍展示,根據要求評星激勵。
四、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制作一張名片,把自我介紹的內容寫在上面。
2.在生活中,向陌生人進行一次自我介紹,認識一位新朋友。
板書設計
自我介紹
介紹內容
教學反思
1.本課“自我介紹”是生活中的常見交際,設計層次清楚,引導學生立足于生活實際進行積極交流。先明確要求,再選擇情境進行模擬練習,模擬時要貼近生活,形式靈活,讓學生感覺是生活再現,參與熱情會更高。
2.這種范例激趣導入,給學生做出了示范引領,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散,如果從讓學生認識與眾不同的自己的角度出發,使其亮出自己的自我介紹,然后評價其優缺點,再進行范例展示,效果會更好。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搓、葵”等7個生字。
2.了解用空行標示長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為每個部分列出小標題,把握主要內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內容和同學交流。
3.運用邊讀邊想、前后聯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學習閱讀長文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張圖片,一起來欣賞一下吧。(出示課文插圖)
2.在這張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分享)
3.這張圖片的主人公叫青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解決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嘗試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查閱字典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雪屑”——“屑”的讀音。
教師出示生字新詞,全班齊讀,讀中鞏固掌握。
三、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對作者的.認知,教師再補充。
2.你能用簡短的語言為每部分擬寫小標題嗎?
第一部分:青銅一家做了一百零一雙鞋
第二部分:青銅冒雪去賣鞋
第三部分:青銅賣鞋給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銅準備賣掉自己的鞋
3.結合小標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冬季快要來了,青銅和妹妹葵花去采蘆花,他們一家子為了生計,要做一百雙蘆花鞋來賣錢。有一天下著鵝毛大雪,青銅為了家里生計,冒雪到鎮上去賣鞋。幸運的是,有幾個城里人把剩下的十雙蘆花鞋全部買去了。最后青銅甚至連自己腳上的鞋子也要賣出去……
四、品讀文本。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岳、湘”等8個生字。
2.能夠提出不懂的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3.積累描寫自然風光的對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第二單元主要學習的是什么?(自然的奧秘、科技的精彩)
2.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本單元的4篇課文,想一想:每篇課文講了什么內容?(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
二、學習“交流平臺”。
1.自評式的學習中,你有沒有遇到不懂的問題呢?
2.你是怎樣解決那些不懂的問題的?
3.讀課本第31頁“交流平臺”的內容,歸納解決問題的方法。(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查資料、請教別人)
4.小結:在以后的學習中,希望同學們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一定要積極思考,想辦法解決。
三、學習“識字加油站”。
1.看課本中的圖片。這是什么?(一張匯款單)
2.請你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疑問?(匯款單上的金額為什么要大寫?)
3.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為了防止金額被篡改。)
4.出示大寫數字,指名認讀。(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
5.同桌合作。一個說數,另一個用大寫數字寫出來。
四、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第一題。
1.由于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很多新的東西,他們的名稱有的是新出現的,有的是在原有含義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含義。
2.出示詞語:云技術、多媒體、克隆、互聯網,桌面、窗口、潛水、文件夾。
3.讀一讀詞語,說說這兩組詞語分別屬于哪一類。
4.小組交流這些詞語的意思。
(二)第二題。
1.在本單元的課文中,作者是怎樣介紹事物的?讀一讀課本中的句子,指出說明方法。(作比較)
2.作比較有什么好處?(將我們熟悉的事物與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較,能更好地突出被說明事物的特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強說明的效果。)
3.請你在學過的課文中找出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的句子,并與同學們交流,說說這樣表達的好處。
4.拓展練習:請你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事物。
五、學習“日積月累”。
1.學生齊讀“日積月累”中的句子,注意讀準“塞”“鎖”的讀音。
2.學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這些句子都是描寫自然風光的.詩句。
(1)“白馬西風塞上,杏花煙雨江南。”這是出自徐悲鴻的一副對聯。此段用南北方景色的不同,道出了地域文化的差異。
(2)“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這是一副回文對聯,就是上下聯從最后一個字往前倒著念和順著讀是一樣的。回文要做到“似倒而順,似順而倒”,這有賴于巧妙的藝術構思和藝術匠心。
(3)“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這是蘇州滄浪亭的對聯。上聯出自歐陽修的詩歌《滄浪亭》,“清風明月”指的是自然界的景物,它們沒有主人,人人可得而享之,所以說原本是無價的。下聯出自蘇舜欽的詩歌《過蘇州》,寫蘇州景物美好宜人,山水亦似有情,真不愧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是濟南大明湖的一副七言對聯,語言精練,對仗工整。上下聯巧用兩組數詞,僅用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幾個最具特色的景觀,就極其生動逼真地概括了濟南古城風貌的秀美景色。這不僅是對大明湖綺麗風光的精彩描繪,也是對風景如畫的濟南城的由衷贊美。
3.你還積累了哪些描寫自然風光的對聯?請全班交流。
(有雨云生石,無風葉滿山。雨過山頭綠,云來地上陰。萬色云霞花四照,一潭水月鏡雙清……)
4.讀了這些對聯,你有什么感受?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認識了數字的大寫,學習了新生詞匯,能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來介紹事物的特點,積累了描寫自然風光的對聯。同學們在生活中要多觀察,發現自然的美麗和奧秘,體會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
教學反思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通過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能針對問題運用多種方法解決。
2.在學習中,能夠通過朗讀品味、體會句子的表達方式,并且能夠運用學過的方法來介紹事物。學以致用,才能不斷提高表達能力。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同學互相交流自己身邊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跡。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語句通順,能夠根據口語交際的要求進行表達和評議,做到內容表述清楚具體。
2.認識描寫人的品質、心情的詞語。
3.積累描寫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閱讀成語故事,大致了解其意義,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4篇課文,今天,我們將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
二、學習“交流平臺”。
在本單元課文中,我們認識了一個個閃爍著精神光輝的人,有舍己為人、寧愿犧牲自己而救助別人的哈爾威船長,有為了戰爭勝利而英勇獻身的黃繼光,他們都讓我們肅然起敬。其實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在我們的身邊就可以找到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人。現在我們就來說說身邊值得敬佩的人。
1.小組交流:要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表達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課前所做的'觀察記錄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紹給大家。
3.在小組內輪流說說自己身邊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組評選:一是評選出所說的人物中誰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學習,二是評選出說得最具體生動的同學。
5.各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參加全班交流,小組同學共同幫助他把事情說具體。
三、學習“識字加油站”。
1.自由讀詞,自學生字新詞,體會其含義。
2.指名朗讀。
3.交流這些描述人物品質、心情的詞語,并聯系課文用它們造句。
4.推薦課外閱讀《中國名人故事》。
四、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第一題。
1.自讀成語,要求字音讀得準確。
2.你發現這些成語有哪些特點?
3.自選一個成語,試著說說它的含義和故事。
4.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競賽,使學生熟記這些成語。
5.推薦課外閱讀《成語故事》。
(二)第二題。
仿照例句,寫一組連續的動作。
1.寫出連貫的動作,把大動作分解成小動作來寫。
2.動作要體現人物的特點。
3.動作要符合生活實際。
4.準確運用多種詞語描寫人物動作,盡量避免重復。
5.從“蝴蝶飛舞”“小男孩在打羽毛球”“媽媽下班回到家”中選一種情況試寫。
五、學習“日積月累”。
1.學生齊讀“日積月累”的句子,注意讀準“強、患”的讀音。
2.學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這些句子都是描寫人物品質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文: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地前進。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譯文:戰勝別人的人有力量,戰勝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譯文:不抱怨天,不責怪人。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
譯文:因有憂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沉迷安逸享樂而衰亡。
3.你還積累了哪些與人物品質有關的名言?請在班內交流。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許多描寫人物品質、心情的詞語,學習了連續的動作描寫的方法,希望大家課后繼續搜集、積累與人的精神意志和品質有關的成語,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在自己以后的習作中正確運用它們。
教學反思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積累與自強不息相關的名言警句,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2.以句子訓練為中心,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并將成語用具體的情景表現出來,以強化句子訓練,使學生能在以后的寫作中加以運用,并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連續的動作描寫應用于寫作中,可以使習作更生動、具體。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恭、勤”等5個生字,會寫“囊、螢”等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借助注釋,理解文意,體會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這節課先來學習第一篇——《囊螢夜讀》。(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指導讀好“囊螢”。
3.理解“囊”,說說題目的意思:用袋子裝螢火蟲在夜晚讀書。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胤(yìn)恭(gōng)勤(qín)練囊(náng)焉(yān)
多音字:盛(chéng)數(shù)
3.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囊、螢、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囊”是上下結構,注意筆順,部首是“一”。“螢”是上中下結構,部首是“艸”。“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畫都是“丶”。“勤”是左右結構,注意左邊“堇”的寫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結構,不要漏寫右上的點。)
4.讀古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注意它的節奏,但停頓不等于斷開,尾音拖長可以顯得更有韻味。指名讀,師范讀,生再讀,生試著畫出朗讀的節奏。看看畫的節奏和老師的是否一樣。(出示)學生小組賽讀,師生點評。
看來,古文多讀幾遍就不難了。古文要讀出節奏和韻味也不難,我們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停頓。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課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螢夜讀”?(“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這里“練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絹做的口袋。)“以夜繼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讀出了什么?(這個人很勤奮,讀書刻苦。)
2.“囊螢夜讀”的主人公是誰?課文還在哪里寫了他的勤學刻苦?(車胤。“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
理解句子意思:從注釋來看,“胤”,晉朝人車胤。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恭”(謙遜有禮),“通”(通曉,明白);用組詞的方法理解“勤”(勤學,勤奮),“倦”(疲倦),“博”(廣博)。
3.從哪里可以讀出他“囊螢”讀書的原因?(“家貧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組詞理解“貧”(貧苦,貧窮,貧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貧寒,常常沒有燈油來點燈。
4.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
5.出示課文插圖,指導學生看圖,說說插圖的內容。
出示句子: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結合插圖,理解“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說說這一句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
6.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在小組中交流。)
7.全班匯報:(車胤)家境貧寒,不能經常得到燈油(點燈,以便在燈下讀書)。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個螢火蟲,照著書本,夜以繼日地學習。
四、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出令你感觸深刻的詞語。
2.出示課文,劃分節奏,標注關鍵詞語。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指名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五、課堂小結。
1.拓展閱讀。
原文:晉之車胤,家貧,不常得油。然日則耕作,無以夜讀。遇夏月,乃以練為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勤學不倦。年長,博學多通,時人譽之。(譽:稱贊。)
小組合作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再讀一讀。指名讀。
2.齊讀課文。
3.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車胤或者自己說點什么呢?(在條件如此艱苦的情況下,您堅持日夜苦讀,所以才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我也要向您學習。)
板書設計
囊螢夜讀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
家貧/不常得油,
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
以夜繼日焉。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吟一首《望天門山》導入,了解詩人李白。你還會背他的什么詩?(《望廬山瀑布》《將進酒》)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與李白有關的文言文。(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了解題目的意思。先看看“杵”的部首,猜猜這個字可能是什么意思。(木字旁,可能是木棒。)對,一頭粗一頭細的木棒。那么“鐵杵”是什么呢?結合注釋:用來舂米或搗衣的鐵棒。出示圖片,大家看看圖,這就是鐵杵,老婦人要把它磨成一根針。
3.讓我們走進課文,去了解這個小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大家自己試著把課文讀一讀。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同桌交流。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鐵杵(chǔ)還(huán)卒(zú)業
3.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逢、卒”,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逢”是半包圍結構,注意先寫“夆”,再寫“辶”。“卒”是上下結構,部首是“亠”,注意“丨”不能插到兩個“人”中間。)
4.自由讀文,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注意句子的停頓,讀通語句。
課件出示: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老師范讀,抽生讀文,小組賽讀,師生點評。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出示圖片,邊讀課文邊看注釋,可以在文中圈點標注,把課文讀懂,知道課文講了在什么地方,誰,發生了什么事。(板書:磨鐵杵欲作針)
2.四人一個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注釋讀懂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在組內交流,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小組長記下來,等會兒在全班交流。
(師先講一句作示范,讓生明白怎樣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看部首猜字義:“媼”,部首是“女”,聯系前面的“老”,推測意思是老婆婆或老奶奶。
看字形猜字義:“曰”,外框是個口,里面一橫像舌頭,舌頭在動,意思是在說話,即“說”的意思。
3.組織交流。先由小組長交流本組不懂的問題,再抽幾位學生說說整篇文章的大意。
我們可以用組詞的方法理解“世”,世間,世上;“傳”,相傳,傳說;“過”,路過,經過,趟過。
“感其意”的意思是什么?(被她的意志感動。)“其”指的是老媼。
“問之”,指的是問誰?問什么?(老媼。你磨鐵杵做什么?)
古時的一個字,現在往往對應一個詞,古文語言更簡潔、凝練。
4.句式理解。
讀一讀,比較一下:A.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B.世傳李太白山中讀書。
A強調的是“山中”,B強調的是“讀書”。
5.繪聲繪色講故事。
磨針溪呀,在象耳山下。世傳呢,李太白讀書山中……
學生講述,師生評議。(可用多種方式講。可以用“評書”講法——話說,磨針溪,在象耳山下。當年李太白讀書山中……還可以用“說唱”講法,或者打著節拍誦讀。)
6.我們是采用什么方法學習這篇文言文的?
課件出示:反反復復讀課文,聯系注釋講文意,討論交流明道理。
7.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鐵杵成針”這個成語的意思?(將鐵杵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學生齊讀。)
四、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出令你感觸深刻的詞語。
2.出示課文,劃分節奏,標注關鍵詞語。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指名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五、課堂小結。
1.讀了這個故事,誰能用“鐵杵成針”說一句話?
(課件出示)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2.通過學習本課,你們從課文中受到什么啟示?(做學問要有恒心和毅力,只要肯下功夫,就會取得成果。)
3.拓展延伸:老師給你們推薦幾篇文言成語小故事,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
教學反思
學習文言文不在于逐詞逐句理解文意,而在于學法的領會和整體的感知。理解詞語時,可采用“換詞法”和“組詞法”。讓學生先猜再講,將一篇簡練的小古文擴成一篇生動的現代文,讓學生愛學、會學、樂學,并學以致用。
(1)注重誦讀,培養語感。在誦讀中體會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
(2)對課文不理解的部分提出質疑,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培養質疑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麻雀》是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課文講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其免受傷害的故事,贊揚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學情分析:
很多學生都很喜歡小動物,但對于有關動物的母愛的文章,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關于老麻雀的行為,和獵狗的后退學生可能會理解不透徹。
教學建議:
1.體現“學用語言”的教學原則。即通過品詞析句感受作者運用語言的精妙,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將閱讀和寫作關聯,促使學生把思想感情遷移到生活中,以表達真情實感。
2.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圍繞“愛”字展開教學,先整體感悟故事中的愛意,再逐一品析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形象,借語言文字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對孩子無私的愛、感悟“愛”創造的奇跡;最后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感恩有愛的生活,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升華。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文章是怎樣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
3.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老麻雀為保護小麻雀表現出的不畏強暴的精神,感受母愛的偉大。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聽、讀、悟、演、寫的方法逐步深入了解老麻雀對小麻雀深深的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動人故事中,懂得動物也有偉大的母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理清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難點
感受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而表現出的偉大母愛。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母愛的事例。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熟讀課文,了解文中角色間的關系。
難點
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讀課題。
2.《麻雀》是十九世紀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一百多年來,這個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靈。你們想讀讀這個故事嗎?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聽錄音朗讀,邊聽邊想: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自學生字,想想你用什么方法記字形,可與同學討論交流。
4.檢查自學情況,借助字詞卡,多種形式認讀。
5.同桌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6.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并標出自然段。
三、指導書寫生字
1.自由認讀課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要寫好這些生字有哪些地方必須特別注意?
3.教師示范,指導書寫。
4.學生自由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四、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麻雀
初步感知內容:老麻雀救小麻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
2.通過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
難點
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母愛的力量,使弱小戰勝強大。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些什么?
二、默讀課文,了解寫作順序
1.根據課后第二題自學。根據題中的三個內容,試著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2.與同桌或小組里的同學討論交流,了解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3.你最喜歡哪部分內容?為什么?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再讀一讀。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默讀課文,討論交流。
(1)遭到大風猛烈的搖撼,從樹上巢里掉在地上的小麻雀是怎樣的?畫出表現小麻雀弱小可憐的詞語。
(2)獵狗走近小麻雀,它想干什么?畫出表現獵狗兇猛厲害的詞語。
(3)引導學生將上面的內容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小麻雀處境的危險。
(4)就在小麻雀即將遭到不測的時候,又發生了什么事?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圖文對照,討論、探究:
①為什么老麻雀飛下來時像一塊石頭落地?
②在文中找出兩個描寫老麻雀“臨戰”前緊張姿態的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什么?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③“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④老麻雀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⑤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描寫老麻雀形象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動之情讀出來。
2.齊讀第6自然段。
思考討論:兇惡的獵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這是為什么?你從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聯系上文,品味感悟。
(1)看到老麻雀和獵狗搏斗,“我”會怎樣想?
(2)“我”為什么急忙喚回獵狗,并把它帶走?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4.小結:母愛,這是存在于小生靈老麻雀身上的令人欽佩的偉大情感,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是它驅使老麻雀放棄自己安全的環境,鋌而走險飛落在兇惡的獵狗面前,誓與獵狗進行殊死的較量,掩護和拯救自己的幼兒。母愛,是多么的無私和偉大啊!
四、朗讀背誦,積累語言
1.把自己最受感動或最喜歡的段落找出來,多讀幾遍,熟讀成誦。
2.把自己讀了本文后的收獲與同學交流。
3.提出自己還沒弄懂的問題與大家討論。
4.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在采集本上。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
2.老麻雀為什么使你感動?
3.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例子,贊頌一下母愛。
六、課后延伸
1.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把這個動人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用實際行動,回報媽媽的愛。
板書設計:
麻雀
小麻雀
救吃
斗
老麻雀獵狗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課件生動性、直觀性等特點,讓學生讀、說、看、想,繼續練習從內容體會思想,學會感受愛、挖掘愛。我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由、輕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我從三個方面來著手:一、從聽覺音樂上、語言上;二、從視覺課件上、圖片上、電影片段上;三、課堂的結尾讓思維放飛,意味深長。我還在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產生疑問又在讀中解決問題。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語文園地》包括“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和“日積月累”三個板塊。“交流平臺”是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詞句段運用”安排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讓學生在詞語運用中感悟詞語的意思和用法,進行詞語積累。另一部分是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不同的語氣表達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日積月累”是積累、背誦古詩。
學情分析:
設問句的運用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教師在教學“詞句段運用”這個板塊時應著重講解,除了用讀來感受語氣之外,還應創設更多的情境來訓練。
教學建議: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閱讀時從題目入手,通過審題提出問題,通過閱讀解決問題。這樣的閱讀思路,可以收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發現。
2.能夠借助工具書和同伴交流的方式讀詞語,并對詞語進行理解和運用。
3.學習古詩《別董大》,領會詩的大意。
【過程與方法】
通過詞語訓練,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對古詩句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積累成語和古詩,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難點
學會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描寫人的成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學生自由朗讀對話。
2.分角色朗讀。
3.圈點批畫出講述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的句子。
4.出示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齊讀。
5.出示例文,學生試概括主要內容。
二、詞句段運用
(一)讀一讀,想想這些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哪些人。
1.誰能正確地讀一讀下面的詞語。
(1)讓學生先借助拼音,自己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查。
(3)然后教師抽查學生認讀情況。
2.比一比誰聰明,誰能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
3.哪些詞語是你不懂的,提出質疑。
4.誰能說說這些詞語都是用來形容哪些人的?
5.賽一賽,看誰記得多,記得快。
(二)讀下面兩組例句,體會句子的不同語氣,然后想想在后面的兩個情境中你要怎么說,寫下來讀一讀。
1.復習學過的修辭方法。
同學們,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我們學了不少修辭方法,誰能舉例說一說。(比喻、擬人、夸張等)
2.修辭的好處。
(1)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文字更優美,表達更清楚,語氣不同)
(2)自由讀文中兩組話,思考:每組的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之處?
(3)體會不同(語氣不同,表達意思相同)。
(4)反問句的特點。
無疑而問,只問不答。把一個確定了的意思用疑問形式表達出來叫反問。
(5)出示情境,討論交流打算怎么說?
(6)交流評價。
三、日積月累
1.自由讀詩句,讀得正確流利。
2.小組討論,說一說對詩句意思的大致了解,然后全班交流。
3.配樂齊讀,練習背誦。
4.拓展延伸:回家把這首詩背誦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的教學主要是為了查漏補缺、鞏固,再加上適當的拓展,針對這些目標,我制定了這次的教學方案,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當然這主要是針對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情況來說。相對來說,學生對詞語意思的理解還不夠,這是我沒有想到的,以后要在這一方面有所加強。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寓言兩則》中的一篇。本文取材于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
主要寫扁鵲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
這篇寓言故事耐人尋味,有著多元的寓意,從蔡桓公的身上,我們分析出:剛愎自用、太過固執就沒有好的結果;還可以讀出應該防微杜漸,把“毛病”扼殺在萌芽狀態。否則,它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嚴重。
一次次通讀課文后,文章中的兩條主線顯現出來:一條是扁鵲勸蔡桓公的句子,一條是蔡桓公明知扁鵲是名醫卻不傾聽別人建議的幾次語言和神態的表現。教學中,兩條主線并進,更能深入理解文章所蘊涵的道理,對于文本,也做到了多元化解讀。
【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的閱讀教學要能夠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四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基本達到要求,因此,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根據本文是古文翻譯而來的這一特點,引入古文,讓學生和古文來一次“親密接觸”,使學生體驗到學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掌握“腸、燙、湯、睬”等生字。
2.能用題目拓展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讀好人物的對話。抓住人物對話,揣摸人物心理。
4.懂得防微杜漸,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5.引入古文《扁鵲見蔡桓公》第一段,體味文言之美,感受學古文的樂趣。
【教學重點】:
自讀自悟了解蔡桓公“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體會人物的心理;反復地讀扁鵲的解釋,
明白寓意。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練習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交流以前讀過的寓言故事,讓學生明白寓言故事的特點----小故事,大道理。
二、揭示課題,簡介主角
1、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2、讀了課題,想知道什么?
3、簡介扁鵲。
4、過渡:扁鵲是一位名醫。創造了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是中醫的鼻祖,曾經治愈了大家認為已經死去的虢國太子,被譽為神醫。可是有一位病人,居然讓這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醫束手無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大家一定會在《扁鵲治病》里找到答案。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認讀生字。
3.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告訴我們,這個故事在講什么?
四、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人物想法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你能不能了解扁鵲和蔡桓公的內心想法呢?
生: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我覺得扁鵲是非常誠懇的想為蔡桓公治病。(帶著感情讀)
扁鵲是名醫,還應帶著關心去讀。(指名讀)
師:同學們從扁鵲的語言中體會到了扁鵲的內心,從他的動作又能體會到什么?
找動詞:“一會兒”體會到時間很短暫。
師:是啊,扁鵲不愧是名醫啊,只用了“望聞問切”中的“望”,而且是一會兒就看出蔡桓公有病,這可見扁鵲的醫術高明。(板書:醫術高明)
2、再讀讀蔡桓公的語言,你能從蔡桓公的言行中體會到什么?
生交流并指導朗讀。
3、確實是一位自以為是的蔡桓公啊。剛才我們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體會人物的內心,從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課件出示學法:品讀言行——體會內心——感悟性格)
師:大家用這種方法學習第二三次拜見的情形,你能體會到人物的內心想法的變化了嗎?
五、自主學習后兩次見面情形
學生用以上方法自學,教師出示自學目標:
1.扁鵲心情有什么變化?
2.揣摸蔡桓公的心理?
師:扁鵲的心情有什么變化?你從什么地方體會到的?(從語言體會到扁鵲越來越焦急。)
(課件出示重點語句:)
(引導朗讀)扁鵲是一位有責任的名醫,看到蔡桓公明明有病,卻不肯醫治,他急啊!
看到大王的病越來越嚴重,他急啊!
看到大王的'病更加嚴重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啊,他心急如焚。
師:我們把扁鵲的三次勸說放在一起,分男女生來讀,要讀出扁鵲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
(男女生對讀)
師:可是蔡桓公呢,對扁鵲的勸告有什么表現?(不高興。不屑一顧。)
師:蔡桓公面對扁鵲一次又一次的勸說,會怎么想?
學生交流
師:扁鵲一遍又一遍說他有病,蔡桓公卻一次又一次否認,蔡桓公怎么樣?
“固執己見”。(板書)
師:我們把人物的性格特點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鵲一次又一次冒死進諫,你覺得扁鵲怎樣?
有責任心。很高尚。很愛國。
師:(小結)是啊,這都體現了扁鵲的醫德高尚。(板書:醫德高尚)
師:(再次總結學法)那么作文時我們可以通過(生: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這就是高明的寫作方法。
師:扁鵲第四次見到蔡桓公時,他的病已經深入骨髓了。根據我們前面的學,完成一份蔡桓公的病歷。(課件出示表格)
(師引導讀病歷)
師:蔡桓公是一個明君,他在位時到處招賢納士,想有一番作為,可惜年僅44歲就病死了,蔡桓公死于什么呢?(不聽別人的勸告,自以為是。)
六、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1.找到了死因,再看病歷,剛開始只是微小的毛病我們用“微”來概括(板書),結果不治,不聽勸告,病情漸漸加重,我們用“漸”來概括(板書),最后病死。這說明要活好,需要聽取別人的意見,要“防”啊(板書),用一個詞來概括“防微杜漸”這充分說明了小錯不改會量成大錯。
2.初識古文:通過這個寓言的學習,我們明白了很多道理。這則寓言出自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韓非所著的《韓非子》。這樣生動的一個寓言故事,課文用了436個字來寫,而韓非僅僅用了198個字就講清楚了。
今天我們就來讀讀原文的第一段(課件出示):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jiàn),扁鵲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hào)治不病以為功。”
3、我來讀原文中的句子,你能不能找到課文中相關的語句呢?
七、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1.激趣:在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長河中,許多寓言故事闡明的深刻的哲理警示著每一個人,其實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寓言故事都是從古文中翻譯而來,如:鄭人買履,亡羊補牢等等。
2.推薦閱讀:《扁鵲見蔡桓公》原文,另外自己課下搜集一篇古文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并熟讀古文。
【板書設計】:
扁鵲、蔡桓公
醫術高明、自以為是
醫德高尚、固執己見
防微杜漸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語文園地》包括“交流平臺”“識字加油站”“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四個板塊。“交流平臺”教給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批注的學習方法。“識字加油站”中認識和識記菜蔬。“詞句段運用”教會學生使用生動的俗語和學習表達不同的心情。“日積月累”旨在積累八個字成語。
學情分析:
閱讀文章時學會用批注的方法,本單元課文、“交流平臺”進行了學習和總結。俗語學生平時關注得較少,把俗語用貼切,是教學和日常生活都要重視的。選一個表達心情的詞語用描寫動作來表現這種情感是一個難點。
教學建議:
1.把時間和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總結。
2.充分利用書本上提供的范例引導學生發現并及時總結學法。
3.“詞句段運用”中要重視積累和運用并重,更要在運用中體會。
4.“日積月累”側重理解、背誦成語。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補充一些成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用批注法閱讀文章。
2.學會圍繞重點詞語寫一段話。
3.理解、背誦成語。
【過程與方法】
結合生活實際學習安慰別人。
通過具體動作的刻畫表達人物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俗語和成語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圍繞重點詞語寫一段話,通過具體動作的.刻畫表達人物心情。
難點
通過具體動作的刻畫表達人物心情。
理解、背誦成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回顧本組學習內容,交流閱讀課文的方法。
2.交流平臺主要講了什么?概括出來。
(批注法來閱讀文章)
3.用這種方法對文章作批注。
(1)閱讀文章要在什么地方作批注。
好的地方(詞用得好、寫得生動);有啟發的地方、有疑問的地方、重點的地方(中心句、中心詞、文章的關鍵句)。
(2)批注的方法:畫一畫,寫一寫。
(3)作批注對學習有什么好處。
4.同桌交流自己作的批注,了解別人的想法,給自己帶來啟示。
二、識字加油站
1.同學看圖片上的事物,你在超市中看到它們擺放在哪個區域?它們分為哪一類?
學會歸類是認識事物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2認讀這些字,你有什么發現?
它們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極大地豐富我們的餐點,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營養,它們叫什么?我們吃的是它們的哪一部分?圖文對照,邊記字,邊思考。
看課件認識蓮藕、紅薯、芋頭是地下莖。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興趣。在生活中積極主動識字。
4同桌交流識記方法。
5.你在生活中還認識了哪些蔬菜的名字。展示給大家。
重點指導“韭”的筆順,“蒜”的讀音
6.說說自己愛吃什么蔬菜,為什么?教育學生不挑食,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三、詞句段運用
(一)你知道下面詞語的意思嗎?說說你會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它們。
1.不懂的可以查字典。
打頭陣: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比喻沖在前面帶頭干
挑大梁:比喻承擔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占上風:指占據有利的地位,處于優勢。
破天荒:借指事物第一次出現。
栽跟頭:摔跤,跌倒;比喻失敗或丟丑。
敲邊鼓:比喻從旁幫腔,從旁助勢。
開綠燈:比喻準許做某事或未某事提供方便。
碰釘子:比喻遇到拒絕。
2.弄懂意思后再讀這些詞語有什么感覺?有趣,形象生動。
3.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把這些用對會非常有意思,創設語境,讓學生練習用詞說話。
今天勞動,誰(打頭陣),帶領大家一起干。小明做事總不積極,從來都是個(敲邊鼓)的,他(破天荒)地要求(挑大梁)。他怕老師不同意,會(碰釘子),請小紅一起找老師請戰,老師滿口答應,為他(開綠燈),他決心大干一場。
(二)選一個詞,仿照例子用動作描寫來表現它。
1.讀這些詞語,有什么發現。都是表達心情的。
害怕生氣自豪快樂著急傷心
2.讀例子,用動作來表達情感。
你體驗過哪種情感,動作是怎樣的,和同伴交流,用動作表達出。
3.讓同學們演一演,學一學,再寫一寫。
示范:她聽了他們的話,什么也沒說,只是慢慢地轉過身,輕輕地撿起掉在地上的掃把,趁大家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抹去掛在腮邊的眼淚。
四、日積月累
1.先讀正確,再了解成語的意思。
2.看看這些成語中有哪些含反義詞,哪些含近義詞。
3.交流自己搜集的成語。
4.抄寫成語。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
交流平臺識字加油站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
教學反思:
在詞語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者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意思,再創設語境,讓學生在運用這些詞語時進一步加深理解。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教學成果較好。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語文園地》包括“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和“日積月累”三個板塊。“交流平臺”是讓學生明白怎樣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詞句段運用”,一部分是讓學生為動物找家,另一部分讓學生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日積月累”讓學生積累關于秋天的諺語。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語文學習重點和難點進入了對文本的理解。這是一個艱難的瓶頸期,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很難對一篇文章進行準確、深入的理解。抓中心句、中心詞、關鍵詞句,體會句子的含義等深層理解文本的能力都將從現在開始,一步一步在老師的指導下形成。這也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在課堂上要對文章進行精讀、品讀重點句段,引領孩子逐步體會理解文章的方法。
教學建議:
“平臺交流”這一板塊的內容是要學生養成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習慣。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給予足夠的重視,讓孩子慢慢領悟消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
2.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
3.比較句子,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
4.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過程與方法】
熟讀成誦,辨析領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理解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難點
培養如何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秋天的諺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出示文中語句,讀通,讀懂。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發現作者描寫的細膩之處。
3.思考:作者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寫得這么細致、具體?
4.讀文中旁批的話。
5.在此基礎上要求聯系自己的習作情況,想想有什么好的經驗。
二、詞句段運用
(一)連一連,為下面的動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兩組字,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廄”的字音。
2.讀完后告訴學生動物的家的稱謂,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3.生自己連一連。
4.教師訂正。
(二)讀下面兩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詞語,體會每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師出示例句,學生自由讀。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
3.比較一下每組里前后兩句都有什么變化,體會加點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不同。
4.師生交流,體會不同。
5.小結:這二組句子,每組里的兩個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組里的第二個句子表達的語義更準確一些。我們平時閱讀文章與說話時,要注意這樣的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6.請學生說說類似的例子。
三、日積月累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中的語句,要求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語句,糾正字音。
3.你發現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
4.交流自己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丟:指立秋后,氣溫降低,炎熱的天氣就會逐漸涼下來。
二八月,亂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時人們亂穿衣服的情況。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話,秋天打霜會到的早。
八月里來雁門開,雁兒腳上帶霜來:到了農歷八月,大雁就要開始南飛遷徙,大雁一旦南飛,就要下霜了。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襖。
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指北方一些地區,農歷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還像春天一樣溫暖。
5.鼓勵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積累諺語。
教學反思:
教學中只要能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形象直觀,訓練扎實,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教學時,我利用最具感染力的音樂,和諧的音符與優美的文字,給孩子們創設了樂于接受的情境,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讓他們在想象的空間里思緒飛揚,在獨特的感受中暢所欲言,點燃他們求知的欲望。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訓練、列舉,讓學生辨別同音字與形近字,正確地搭配詞語。
2.積累名言警句。
3.練習寫字。
4.閱讀欣賞《繁星》,感受文中描繪的意境,感受本文用詞語造句的特點。
5.通過語文綜合學習(搜集、交流與星空有關的資料并完成一篇相關的習作),融觀察、閱讀、交流、習作于一體,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教學重點
閱讀欣賞與習作。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搜集的資料。
2.準備“漫談星空”發言稿。
教學時數
4課時
第一課時
一、有趣的漢字
1.學生自讀詞語、讀讀想想,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學生匯報,明確“秘、密、蜜”三個字為同音字與形近字。
3.討論:怎樣區分“秘、密、蜜”這組形近字。
4.學生齊讀詞語體會。
5.學生列舉其他同音字及形近字,并想辦法區分它們。
如:惱——腦決——絕在——再嘗——常
二、詞語搭配
1.學生獨立完成。
2.針對個別現象由同學互幫互助解決。
三、名言警句
1.學生自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反饋,解疑。
3.明確:本類三組詞語都是戒驕戒躁、虛心類。
4.引導學生繼續積累這類名言。
5.讀一讀名言,增強記憶,加強理解。
6.選擇或收集一則寫在語文筆記本上作為座右銘。
四、作業
1.積累同音字、形近字。
2.收集名言。
第二課時
一、寫字板
1.讓學生仔細觀察對比2個左右結構的字或4個上下結構的字,看看它們各部分占位比例有什么不同。
2.學生交流。
3.教師重點指導寫其中的一兩個字。
4.學生練寫。
5.小組內評比打分。
二、閱讀欣賞
1.自讀思考,文章講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默讀:用“”畫出你不懂的地方。
用“”畫出你認為精彩的詞句。
4.學生匯報。
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如:半明半昧:昧——昏暗的意思。
搖搖欲墜:墜——落下的意思。
5.再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6.指名朗讀、賽讀。
7.積累好詞好句。(充實“詞語庫”)
第三課時
一、學習準備
1.讓學生觀察星空,找一找北斗星、北極星、銀河等。
2.讀一讀有關星空的叢書,了解一些有關星星的傳說,搜集一些有關資料和圖片。
二、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的學習準備及完成作業情況等。
三、活動程序
1.小組交流有關星空的資料。
2.小組報選代表準備在班級匯報。
3.小組代表逐一匯報。介紹的內容包括資料的`出處、內容、自己的感想和體會,也可以接受同學的提問。
4.評出最佳資料搜集員、最佳發言者。
第四課時
一、習作指導
1.說一說:參加“漫談星空”活動,你又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還聽到了哪些美麗動人的故事?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應該選擇哪些資料?
3.討論:開頭可寫些什么?怎么結尾?
二、習作練習
1.將發言的內容,整理成一篇發言稿,題目自擬。
2.學生修改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謄寫作文。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讀文章,發揮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桂花。”一句話意思。
3.體會作者表達濃濃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語: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會給人以永久回憶。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生活文章。(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3.教師:讀了課題,你有問題要問嗎?
(學生自由提出疑問)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式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書交流。
(l)請學生選讀感興趣段落。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引導學生重點探究以下問題。
1.“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①從文中找出“我”喜歡桂花句子讀一讀,說說“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2.重點理解搖花時樂趣。
(l)為什么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2)畫出“我”搖桂花句子。
①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情景。
③為什么說桂花紛紛落下來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導感情朗讀。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搖花樂’,還有那搖落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四、課堂總結
1.課文通過回憶小時候搖桂花時有趣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童年往事無比懷念以及對家鄉熱愛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由于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文章,學生會很感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和理解,自己發現問題,并在讀書、思考、討論交流中自己解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童年生活,說一說不能忘懷人和事,在閱讀學習中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部編版小學語文下冊教學計劃08-26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6-24
部編版小學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精選9篇)02-17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教案03-09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12-14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名師教案03-24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案12-14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教案12-14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荷花》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