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教案(通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教案 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學習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文章的閱讀方法。體會數字說明的好處,認識以小見大,借手寫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
文章兩次對手作了特寫,分別從顏色、紋絡、掌面、手指、左手、關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細節描寫,并多次運用了打比方和數字描寫的方法凸現了這雙手的與眾不同。而這雙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業工人甘心奉獻,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這雙手的特點,在探討形成原因的過程中,感受張迎善的美好心靈應該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猜手誘趣
1、人人都有一雙手,可它們絕對不會是相同的。老師這兒有四雙手的具體描寫,猜猜他們的主人是誰好不好?(出示相關的句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這四雙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對了,有什么秘訣?(學生回憶活動過程,總結抓關鍵詞句的閱讀方法。)
3、小結: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歷使每雙手各有特點。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也是一雙手。想了解這雙手嗎?(板書課題)
[評析: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戲中學習最為輕松快樂。課前的猜手游戲,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無意注意,誘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使知識在情意的參與下進行記憶,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構,可謂一舉多得。]
二、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1、把預習時發現讀不準的、讀不好的生字說出來,提醒大家注意。
2、輕聲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具體描寫這雙手的句子用線劃下來。
3、你劃了哪些關于這雙手的具體描寫?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讀感悟,層層深入
1、形象感知,聯系生活,從外觀的角度了解這雙手。
(1)(出示學生劃出的具體描寫)把這些具體描寫多讀幾遍,想一想這是一雙怎樣的手?你是從哪里知道的?(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如抓關鍵詞句、結合生活經驗、聯系上下文、角色轉換、比較等大膽的談出自己對這雙手的初步感受。)
(學生可能從不同的方面談認識和感受,他們可能會說是一雙布滿傷痕的手,與眾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議的手等,教師要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并給以肯定。當學生談到大、硬、粗的特點時,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通過下面的方式方法給以引導。)
[評析:語文課程總目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有:“……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在以下環節中,老師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感知文本,大膽交流初步閱讀后的個性理解和體驗,此處設計很好地貫徹了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師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它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和全面發展。]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①方法指導:抓住具體數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
②展示按照這個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組織學生比一比,然后老師也來比。
(在形象直觀的比手過程中使學生對張迎善手大的特點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書:大
③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一讀。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個手指似三節老干蘑。板書:硬、粗。
①方法指導:這里運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把手指比作 。
②生活中你見過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樣的?你從中體會到什么了?(聯系已有經驗進一步體會出手的硬和粗。)
③結合自己的體會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④出示老繭:指讀。什么是老繭?見過誰長老繭?張迎善的手不僅磨出了老繭,而且布滿每個角落。(學生通過對關鍵詞“老繭”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見到的長老繭的人的手和張迎善布滿老繭的手比較,更深層的體會到底堅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結合此時的體會再來讀。
[評析:《課程標準》中倡導:“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都是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雙手的大、粗、硬的特點,老師運用了直觀對比、與生活經驗相結合等方法,幫助學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從而也啟發我們:回歸生活,把學生的已有經驗與學習內容結合起來,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方式。]
(4)小結:對這雙手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面對這樣一雙與眾不同的手,你想說點什么?(學生們可以結合自己的認識,談獨到的感受,闡發議論,說自己的猜測,講引發的思考,提不解的問題等)
(學生可能會談:這是一雙令人敬佩的手;可能會猜:這雙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會問:張迎善的手為什么會成為這樣呢?等等。教師可以通過“張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讓這位同學如此敬佩?”或“張迎善的手為什么會成這樣呢?”等問題,請學生默讀課文,自主學習。)
(5)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個同學講,其他成員要注意傾聽,然后一起討論,總結出一個大家認為最準確,最全面的答案。
(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尋求準確、全面的答案。)
(6)組織交流,及時評價。
[評析:看似簡單的小結,卻將學生對這雙手關注的視角,由表層的特點認識,轉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引入計算,關注數字,從價值的角度佩服這雙手。
(1)計算啟情。
好,我們一起來為張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樹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這雙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這雙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張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樹?這雙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設計意圖:把數學的內容引進來,使學生在一次次計算的過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數字的結論中,真正的感觸到:這么多次呀,怪不得這雙手會布滿老繭,怪不得這雙手會堅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從而體悟張迎善的勤勞、奉獻、了不起等。]
(2)圈數促情
課文中還有哪些數字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來,大聲地說一說。
[設計意圖:課文中出現了33坰,44.5坰,1300立方米,3500層積立方米,這些生活中不常見的數字和單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們認識起來是有障礙的。為了讓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張迎善的生活和學生的生活進行多層面地接觸,這里通過聯系他們天天見的教學樓、學校,使這些數字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有真實、立體的認識。]
①我們學校占地13畝,這33坰有38個學校那么大,44.5坰,就相當于50個學校這么大。
②把張迎善生產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我們的教學樓里,要蓋400層。
(3)過渡:看呀,就是這雙手,和土壤的幾十萬次接觸,創造了如此這般的財富。靜下心來再想想,難道這雙手所付出的,所創造的就僅僅是這些嗎?
(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和抓關鍵詞的方法,了解這26萬棵樹只是張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這些木材、林場、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間完成的,也就是說如果張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話,他付出的、創造的將不僅僅是這些,從而感悟張迎善的可貴和偉大。)
[評析:語文學習中常常蘊含著時間操作的因素,以上環節中老師適宜的把握住了這些因素,巧妙地將數學計算引入語文課堂,通過一串串數字的形象感知與比較,既幫助學生深刻體悟到了語言文字,突破了學習難點,也打破了學科界限,在語文學科與數學學科的整合中,促進了學生整體的實踐能力的發展,實現了語文學科的多重功能價值。]
(4)看看這些數字,再想想這雙手,孩子們你又想說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說,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并請他們來板書。)
(5)拓展豐情。林業局負責人說:這是一雙創建綠色金庫的手。什么是金庫?綠色的金庫指什么?為什么說森林就是綠色的金庫?
小結:這大森林啊,的的確確是綠色的金庫,而這金庫的創造者就有張迎善,就有張迎善的這雙手。讓我們再來重溫這雙手的具體描寫好嗎?有感情的讀一讀。
3、借助課件,引發想象,從情感的角度贊美手,贊美人。
(1)課件燃情。(出示樹木漸漸連成林場、又連成一山山森林的課件,在音樂的渲染下教師語言描述)大家看,就是這雙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樹木;就是這雙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場;就是這雙神奇的手,連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聯想升情。作者說:看著這雙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綠的森林,孩子們看著這雙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時通過這雙手學生看到的已經不僅僅是一雙手了,可能是一車車的木材,可能是一彎彎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動物,也可能是張迎善以及和張迎善一樣的勞動者美好的心靈,幸福的笑臉……)
[評析: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強氛圍,還在于語文學習需要熏陶感染。運用課件的精巧設計與相機呈現,把學生在一次帶入文本情境,使學生在語文本的對話中展開聯想,在聯想中情感進一步升華。]
小結:張迎善,一個平凡的林業工人,用這雙普通卻又不普通的手,創造了不凡的事跡。
四、作業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風寒清潔工人的手,傳遞知識老師的手,勤勞能干爸爸的手,溫暖細膩媽媽的手,還有你們,稚嫩靈巧的手等等,課后請你仔細觀察,試著把它寫一寫。
板書設計:
一雙手
硬 美麗 1天 3000次 26萬多棵
粗 一雙手創造財富 10天 30000次 33坰44.5坰
木色 了不起 20天 60000次 1300立方米
大 奇 26萬棵 780000次3500層積立方米
與眾不同 創建綠色金庫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教案 2
教學目標:
1、養成圈點批注的讀書習慣。
2、學會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寫人物的寫法。
3、體會和理解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和理解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會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寫人物的寫法。
教具使用:
多媒體課件。
教學策略:
引導自學、以讀促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圈點批注、合作探究、總結提升。
一、導入新課
1、欣賞圖片(課件出示):說一說,這可能是誰的手?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2、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二、檢查課前預習----我來考考你
1、字詞預習檢測。指名讀一讀,糾正字音。
2、課文初讀感知。
(1)這篇文章寫的人物是誰?這個人物的職業是什么?
(2)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份?本文的體裁是什么 ?
三、自主學習
(一)整體感知——認識一雙手。
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閱讀課文,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本文寫了( )的一雙( )手。(誰的一雙怎樣的手)
(二)細讀課文,解讀“一雙手”---動起你的手來。
1、作為一名記者,采訪一位林業工人,為什么單單要寫他的一雙手呢?這雙手有怎么樣的與眾不同之處呢?再讀課文
⑴用曲線畫出描寫張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語句,并在書上做出適當的'圈點和批注。
⑵說說在你的眼中,張迎善的手是一雙什么樣的手?
可以用“這是一雙 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
2、我來為張迎善這雙“手”建檔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的膚色
手指: 紋絡: 掌面: 手的大小
手指細節: 手的別號: 手的價值
3、縱觀檔案資料,用一個恰當的詞語說說這雙手給你的總體印象。
4、請同學們結合文章語句,議一議造成年輕的張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
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對這雙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你還認為他的手丑嗎?請再次用“這是一雙 __ 的手”的句式,談談你的深層感受。
6、作者說:“看著這雙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綠的森林……”你覺得這一結尾有何妙處?
7、欣賞圖片體會貢獻。
四、深入探究,賞析“一雙手”
1、同學們,這篇文章寫的很短小,卻非常成功,這與文章的寫作藝術是分不開的。請你就文章的某一個角度評說一下其成功之處。(如:多角度的描寫、語言、修辭以及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的運用)
2、學生匯報,師總結。
五、情感升華,贊美“一雙手”
1、讀了文章,你一定對張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認識,在你眼中,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2、全文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作者對這位普通勞動者的禮贊之情,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想說,那么請你也選擇一種方式表達對他的贊美之情。
3、課堂總結。
張迎善是具有不畏艱辛、艱苦創業、默默無聞、樂于奉獻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課文表達了作者對張迎善的熱愛、敬仰和贊頌之情。
六、作業
1、仔細觀察父母親的手,寫一篇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張迎善那樣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的事例。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教案 3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描寫、記敘、說明等表達方式,了解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等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2、學習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寫人物外貌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有意識地細致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的良好習慣。
【過程與方法】
1、學習“學思同步”的教學思想,巧妙地設置疑問、啟迪學生豐富的聯想。
2、教給學生“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的閱讀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訓練,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和理解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及作者對為人類創造綠色的普通勞動者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重點研讀文章7至9節,了解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形的寫作方法。
【難點】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作者的采訪過程,了解這雙手背后的故事,理解“美,是以丑為代價的”這一哲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學過不少寫人的文章,而寫人的文章要寫得成功,勢必要把人物寫得成功,那么寫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呢?……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寫人的文章——一雙手(板題)同學們課前對課文進行了預習,下面我想了解兩個簡單的信息:
1、這篇文章寫的人物是誰?
2、這個人物的職業是什么?
3、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
作為一位記者,采訪一位林業工人,為什么單單要寫他的一雙手呢?這雙手有怎么樣的與眾不同之處呢?
〔二〕感知內容,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聽讀的同學注意圈劃“文中是如何具體從細處描寫作者所見到的張迎善的手的特征的”)。
2、填充句子:文章寫了一雙__________的手。
①填充句子(兩個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同時對寫手特征的的句子進行評注。
②齊讀所填充的句子(感知多角度寫手的效果)。
③評注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色深、大……
3、形象感知手“大”的特征。
學生量自己的手,并記錄下尺寸和張迎善的手進行比較。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討論
課文的題目明明是“一雙手”,作者為什么在文章的開頭偏偏先列舉了各種各樣的手,而且是一雙雙未曾留下深刻印象的手呢?
〔點撥〕作者開頭所列舉的手中,每兩種構成一組截然不同的手,基本上概括了從不同角度去衡量的手,寫這些手目的是為了烘托突出“一雙手”。
2、重點研讀
閱讀課文4~18節,投影要求解決下列問題:
①作者寫的是怎樣一雙“奇”手?朗讀描寫手的特征的精彩語段和句子。畫出寫手的特征的重要語句。
②作者根據自己采訪的順序,從什么角度寫“奇”手的?
③從各段中找出反映采訪過程的主要動詞。
④文章哪一句話是寫“一雙手”給讀者的最初印象的`?
3、討論
文章用“半截老松木”比喻這一雙“奇”手有什么不足之處?從畫出的描寫手的特征的語句中找出相關的內容。
〔點撥〕沒有寫出這雙手的特征“大”。
4、重點分析
說說“緊緊”“裹”等字的表達作用。
〔點撥〕
①說明手很大;
②寫出了手的力量;
③說明張迎善這個人很熱情。
5、細節分析
文中描寫手最細膩、最具體的是哪幾節?分別寫出了哪些特征?
6、寫法探究
作者為什么要寫張迎善的手,而不是通過其他的描寫來刻畫人物?
〔點撥〕這一雙手正是張迎善不畏艱辛、無私奉獻精神的最好體現。
7、關注
舉身邊的例子闡述“美,是以丑為代價的”這一哲理。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這篇文章寫的很短小,通過一雙手反映了一位林業工人的高尚的品質,寫得非常成功,這與文章的寫作藝術也是分不開的。請你就文章的某一個角度評說一下其成功之處。(如:選材、語言、修辭以及對比、列數字、打比方等方法的運用)
寫一篇短文:媽媽的一雙手(也可寫令你難忘的一雙手)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教案 4
培養目標:
1、知識目標:按句式說幾句完整、連貫的話,再連成一段話寫下來。
2、情感目標: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愛勞動的品質
3、發展目標:在自主的語言實踐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及初步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揭示課題。
導語: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現在老師有一個謎語讓大家猜,大家要認真聽,動腦想,看誰先猜出來。
1、老師讀謎語:我有兩個好朋友,你有他有大家有。會寫字,能畫畫;會掃地,能洗碗。樣樣事情都會做,猜猜看,它是誰?
2、學生說謎底,老師板題“一雙手”。
二、句式輔助,訓練說話。
過渡:人人都有一雙手。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寫一寫自己的“一雙手”。
1、練習用“我有一雙(怎樣)的手”的句式說話。(指定一小組同學“開火車”說,師板書:能干等)
2、練習用“我用自己的雙手(干什么)的句式說話。
①在“我有一雙勤勞的手”的歌聲中,同學們開始動手做事,他們有的系紅領巾,有的整理書包,有的削鉛筆,有的擦桌椅,有的撿紙,有的'拼圖,有的畫畫……忙得不亦樂乎。
②指定一小組的同學“開火車”用句式把剛才的事情說一說。
③指定一小組同學“開火車”用句式說一說平時還做過哪些事情。
3、練習用“長大以后,我要當,用”的句式說話。
過渡:小朋友們從小就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務活兒學著做,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長大以后,你們的手還想做什么呢?下面,請你們看幾幅圖想一想,圖上畫的是誰?用雙手在干什么?
①老師逐一出示圖片,學生看圖思考。
②指名回答
過渡:說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用句式互相說一說,將來你的手要干什么?
③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④指名回答
⑤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大家都有美好的理想。我們只有現在好好學習,掌握好科學文化知識,篚了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三、從分到合,由說到寫。
1、把三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2、把三句話連成一段寫下來。
四、信息反饋,檢查效果。
1、學生讀小習作,大家評議。
2、四人小組交流,互相修改習作。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教案 5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1、掌握生字詞,了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抓住人物局部特征多角度描寫人物的方法。
2、能針對文中所寫事物的特點和寫法圈點批注。
3、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
能在反復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學習抓住人物局部特征多角度描寫人物的方法。
2、運用圈點批注的方式自主閱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在反復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一個課前活動導入本課)
師生之間的一次握手,然后讓這位學生談談握老師手的感覺,再請同學們同桌之間也相互握握手,感受一下同學的手有什么特點。今天就通過我們的合作來學習課文《一雙手》。
二、整體感知課文。
1、介紹作者
姜孟之,當代作家,山東乳山市人,中國作協會員。曾任小學中學教員、中學校長。《一雙手》是作者所寫的報告文學《烏馬的傳說》中的節選。
2、引導學生討論
作者握過很多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讀到這兒,我又想到一個問題:課文題目明明是“一雙手”,作者為什么偏偏列舉出“各種各樣的手”,而且又是一雙“未留下很深的印象”的手呢?大家可以議論議論。
請一位同學把二、三兩段讀一下。
(板書:天下第一奇手)
三、精讀課文,理清課文內容。
1、那么,這一雙手哪些地方“奇”?作者怎么寫“奇”的?請大家一起來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4段到第18段。請同學運用讀書“四到”閱讀這一部分課文。
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哪位同學自愿讀的?
2、剛才我看了一下,許多人在課本上作了圈點勾畫,標出了重點詞語和重要語句,有的還在有疑問的詞句旁邊加了問號。說明大家不僅眼口都到了,而且手也到了。我提幾個問題,著重檢查一下同學們讀書時心有沒有到。
①課文是人物專訪。作者是從什么角度來寫人物的“一雙手”的?(動詞:握→抽→裹→察看→問→量→搓→介紹手)
②課文的哪一段是寫“一雙手”給作者最初的印象的?主要是哪幾句話?
板書:粗→老→硬→干→色深→厚
③我再問第三個問題。有人說,世界上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你們覺得用“半截老松木”比一雙“奇手”有什么不足?還有手的哪一個特征沒有表現出來?
④下面討論第四個問題:課文中寫一雙手,寫得最細膩、最具體的是哪幾段?
3、下面請同學默念課本上描寫手的細部的'語句,兩分鐘后,請一位同學不看書,指著手圖,分析張迎善的手的各細部的特征。
總結:課文先總寫“一雙手”,又從細部寫“一雙手”,都是寫的作者采訪中的所見。接下來作者著重寫關于手的所聞。通過所聞,交代形成天下第一奇手的原因。
四、探究升華。
1、32歲的林業工人張迎善的手為什么會成為這樣的“天下第一奇手”的呢?從課文中找出四句話來具體分析一下張迎善的手為什么變得粗、硬、老、干、厚、色深的。
2、同學們,作者先寫了“所見”的手的外形的特征,然后又通過“所聞”寫出“一雙手”創造的奇跡。把所見所聞結合起來,用一句話概括,該怎么說?奇手創造奇跡。
3、作者從所見寫到所聞,最后一段,又自然地寫出了所感,請大家齊讀最后一段。
4、總結:這雙手是既丑又美。表面上丑,實質上美。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有一種創造美的精神,從艱苦的勞動和奮斗中,發現美,贏得美,享受美。
五、本課總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手。我們每個同學,也有一雙手,更有一顆獻身四化的愛國之心。我們要用自己的手去學習、工作、建設,我們要像張迎善那樣,獻出美的青春,去建設美的祖國,創造美的生活,開拓美的未來。
六、布置作業。
1、仔細觀察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的手,以《的手》寫一篇小作文。
2、高效課時通p89,第2、3、4大題。
板書設計
一雙手姜孟之
一雙奇手(粗、硬、老、干、厚、大、色深)
(創建綠色寶庫)
一個人不畏艱辛、無私奉獻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教案 6
學習目標:
1、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細致準確地描寫一雙手,表現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3、積累課文中的生字詞。
教學重難點:
1、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細致準確地描寫一雙手,表現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一雙手:紅活圓實的,是少年的手;纖細修長的,是少女的手 ;枯瘦如柴的,是老人的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雙特殊的手。(板書課題)
二、 出示目標
1、理解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細致準確地描寫一雙手,表現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 設疑自探
請同學們自主閱讀課文,你一定會獲得下列信息:
1、 你掌握了如下生詞 :
扛鎬( )上山 造林33坰( )
睡眼惺忪( )( ) 火寥寥( )( )地痛
2、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提出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
⑴這是一雙什么樣的手?有什么價值?(詞語概括)
⑵作者是如何描寫這雙手的?(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⑶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主探究以上問題。
四、解疑合探:
1、針對自探中未解決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
討論要求:
⑴人人參與,熱烈討論,大聲表達自己思想。
⑵組長控制好節奏,全力幫扶展示或點評同學。
⑶沒解決的問題組長記錄好,準備質疑。
⑷非展示組繼續討論,做好點評或質疑準備。
2、展示要求
⑴書面展示同學要行動迅速,字跡工整,答題規范。
⑵口頭展示同學要聲音洪亮,條理清晰,語言簡練;
⑶非展示同學要繼續討論,修正答案,準備評價。
評價要求:
⑴聲音洪亮,吐字清楚,條理清晰。
⑵點評解題方法及思路,用紅色粉筆恰當指出展示成果的優缺點。
⑶補充或闡述自己的不同觀點并打分。
隨著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你又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文章開頭寫“各種各樣的手”有什么作用?
運用烘托的手法,以眾多的“各種各樣的手”突出了“一雙手”。
六、運用拓展
1、請同學們仿照本文寫法,寫一個片段,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描寫人物外貌,來塑造人物的形象。字數不少于100字。
2、請你聯系課文內容,為張迎善寫一段頒獎辭。
七、小結
張迎善,一個平凡的'林業工人,用這雙普通卻又不普通的手,創造了不凡的事跡。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寒風清潔工人的手,傳遞知識老師的手,粗大有力爸爸的手,溫暖細膩媽媽的手,還有你們,稚嫩靈巧的手。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教案 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繼續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質疑、解疑,自主閱讀的能力。
4、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在勞動模范張迎善那雙粗糙的大手背后,是這位林業工人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美好心愿和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
5、引導學生初步感悟,數字說明的好處
教學重點:
繼續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質疑、解疑,自主閱讀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齊讀、指認、聽寫生字新詞。
2、指名分段讀課文,鼓勵、矯正學生讀文。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說說課文寫的是誰的“一雙手”?張迎善是誰?
2、結合課后問題閱讀課文。
(1)張迎善的手是一雙怎樣的手?
a、讀課文,劃出描寫這雙手的樣子的段落或畫出有關句子。
b、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是一雙怎樣的手?
(黑、硬、大、粗、傷痕累累、非常有力)
c、摸摸你的手,說說自己的手是怎樣的?
d、你認為張迎善的手好看嗎?你看到、摸到這雙手會喜歡這雙手嗎?
(2)這雙手為什么成為這樣?
a、默讀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畫出重點詞句。
b、交流所畫詞句,引導學生發現課文的數字描寫,并通過“坰”的計算,從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課文中多次運用數字描寫,而那些數字給你留下深刻印象,這是為什呢?
(引導學生了解運用數字說明事物,可以讓人從空間上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加深印象。
引導學生體會數字說明的好處,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可運用數字說明的寫法,把文章寫得更具體、形象、生動。)
(3)再次引導學生說說:現在你認為張迎善的手是怎樣的一雙手?(了不起、尊重、敬佩……)你喜歡這一雙手嗎?
(引導學生感悟張迎善是為了綠化小興安嶺,在長年累月、不計其數的種樹過程中,才使自己的'雙手磨得傷痕累累,活像老松木,從而體會張迎善為我國的植樹造林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而讓學生喜歡這一雙手,對張迎善產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3、總結全文。
(1)通過學習課文,我們了解了因為長年累月的辛苦,張迎善的手很不好看,可正是這雙寬大、粗糙、有力、勤勞的手,創建了翠綠的森林、創造了無法估量的財富。張迎善的一雙手是創建綠色金庫的手。張迎善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獻的質樸心靈令人敬佩。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對張迎善的敬意。
三、作業:
小練筆:觀察一雙手,可以是爸爸、媽媽的手,也可以是自己的手,學習寫《一雙手》。
寬大、粗糙、堅硬、有力、
勤勞、能干、創建、造福
張迎善
一雙手
贊美
敬佩
一雙手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教案 8
教學目標
1、能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學習抓住人物特征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體會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3、學習給課文做圈點批注,并對自己喜歡的句子發表看法
4、品味課文的語言風格,反復揣摩句子的深刻含義。
重點
1、學習圈點評注等讀書動筆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學習抓住特征表達人物的寫作方法。
難點
1、品味課文的語言風格,反復揣摩句子的深刻含義。
2、體會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活動時間
1課時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請你們觀看有關四幅畫:
(1)飲食店小妹的指甲都變形下陷了
(2)足浴保健員的指關節長了黃豆大的老繭
(3)長時間戴手套,醫生的手掌和手背白白的,與腕部膚色形成鮮明對比。
(4)魚肝油廠女工的手特別白皙細嫩
同學們仔細觀察,能探究發現什么
同學們仔細觀察思考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寫人的文章——一雙手(板題)
二、解讀《一雙手》
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完后,請同學們朗讀。
同時思考:
1、用簡明扼要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課文是怎樣去寫主人公張迎善的"一雙手"的并思考描寫一雙手的用意是什么
讓同學們自瀆課文,并思考問題
1)請同學朗讀課文,讀完請同學點評
2)交流思考的兩個問題,各抒己見,然后同學點評,老師也出示參考意見
課文先用六手襯一手,指出他的手是天下第一手。再從各個角度進行描寫
(一)有寫視覺中觀測到的
(1)總體—把手比作半截老松木
(2)手背—
(3)手心—
(4)手指—
(二)有寫觸覺中感知到的
(1)握手—寫手之大
(2)搓手—寫手粗糙
(三)有寫自己動手量的
用數字表現手之大
用意是為了贊揚林業工人的無私奉獻。
三、賞析《一雙手》
請同學們用圈點勾畫下批注的形式完成
1、作者綜合運用描寫,記敘,說明等表達方式,請各舉一例說明其作用。
2、找出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或段落,并分析其含義,說說喜歡的理由。
3、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局部特征來刻畫人物形象的
四、情感升華
本文主人公的事跡感人,全文抒發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學了課文,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想說,那么請用"對聯"來抒情吧!我出上聯,請對下聯:
上聯是:人民教師用粉筆育后代
五、開展活動——現場模擬亮風采
男生扮演張迎善,女生學當記者,采訪本文主人公,注意記者的'風度及提問的藝術性。
開展活動
六、鞏固拓展
學做有心人:
手,它除了取物,工作,其實一個人的靈魂也是在上面的
請同學們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細觀測你身邊的一雙雙手,如父母的,朋友的,同學的,清潔工的,營業員的……用心去感悟手背后的故事,寫一篇有真情實感的短文。
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來塑造人物形象。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教案 9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生字詞以及重點詞語的意思。
2、了解張迎善的手的寬大、粗糙、有力、勤勞等特點。
3、體會張迎善無私奉獻的精神。
4、學習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張迎善的手是一雙怎樣的手?他的手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教學難點:
通過數字,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質。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一雙手”
1、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初學了《一雙手》這篇文章,今天我們將更加深入地認識姜孟之筆下的這雙手,看看他的手有什么特點?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老師先檢查一下你們昨天的學習情況。
(出示詞語)誰愿意把這些字詞大聲地讀一讀。
(相機處理“惺忪、鎬、坰”的意思,解讀形聲字“裹”)
3、你知道本文寫了誰的一雙手嗎?誰能按照提示完整地回答。
(出示課件)
二、細讀“一雙手”
1、作為一名記者,采訪一位林業工人,為什么單單要寫他的一雙手呢?這雙手究竟有怎樣的與眾不同呢?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找出描寫張迎善手的語句。(出示讀書要求)
2、說一說在你眼中,張迎善的手是一雙怎樣的手?你是從那句話看出來的?(出示課件)
a、在兩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間,我驚訝了:我握的是手嗎?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導讀:你見過老松木嗎?是怎樣的?(粗糙)而作者說張迎善的手“活像半截老松木”,你能給“活像”換個詞嗎?而這更加說明張迎善手的——粗糙。讀句子。
(出示老松木和手的對比圖)
你見過這樣的手嗎?你呢?……我也沒見過,見到這樣的手,你感到——驚訝。把你感受送進句子中讀一讀。
這一句結束時用了(!),足以說明作者的驚訝之情,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句話。
b、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緊緊地裹住了。
導讀:你通過這句話中的哪個詞發現張迎善的手是“有力”的?(緊緊),帶著你的發現再讀一讀句子。齊讀。
c、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紋絡深、粗,染著黑土色。
導讀:孩子們,看看我們的手,是什么顏色的?而張迎善的手為什么是木色的呢?
(出示手的圖片)
看著這雙木色的手,你感到(驚訝)。依舊是驚訝,把我們的驚訝之情再次送到句子中吧。讀句子。
d、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個手指似三節老干蘑。
導讀: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堅硬)讀句子。在以后的寫作中,也可以運用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動。
孩子們,看看我們的手,哪兒有老繭,為什么張迎善的手布滿了老繭,為什么呢?由于長期植樹,這雙手才會像鼓皮一樣硬,才會布滿老繭啊。再讀句子。
e、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長過指甲的地方,刻著四條形成上下兩個“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紋,手指各個關節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
導讀:這段話重點寫了張迎善的左手大拇指,為什么他的大拇指沒有指甲?張迎善栽樹僅僅是上下插幾次嗎?他會怎么做?讀句子。
這里有一個“刻”字,為什么作者不用“畫”“描”等詞呢?讀句子。
請同學們再看看文中的插圖,這是一雙怎樣的手啊?!再讀。
f、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導讀:我聽到大家很自然地強調了“大”,到底張迎善的手大不大呢?請同學們拿出尺子來量一量自己的手,看看自己的手有多大?
誰愿意再讀一讀,把手大的特點通過讀體現出來。
3、同學們,看著這些板書,你想說些什么?(與眾不同)
4、我們平常見到的手,有的纖細,有的美麗,有的白皙,有的柔嫩,而張迎善的手卻是(板書),為什么他的手會如此與眾不同,讓我們驚訝呢?同學們想一想他的手為什么會變成這樣?你們先根據課文內容討論一下。
5、通過數字理解張迎善的手所做得貢獻。
栽一棵樹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就算三次吧,張迎善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樹,那手就得往土里插一千多次,十天二十天呢?他總共栽了多少棵樹?(26萬多棵),就算26萬棵,手得往土里插(3×260000)780000次。
張迎善造林、改造跡地林和次生林總共77.5坰,就算77坰吧,東北的一坰相當于我們現在的15畝,總共也就是(77×15)1155畝,我們學校本部占地25畝,那么張迎善造林和改造跡地林和次生林的面積相當于46個我們學校啊!
還有,張迎善這雙手生成的木材和枝丫有多少呢?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把這些木材放在像我們班級這么大教室里,足足能放滿30間!
這就是張迎善在短短的四年所做的貢獻啊!
6、看到這些數字,在讀讀手的特點,你僅僅感覺到這是一雙手嗎?你想說些什么?
(偉大,無私,奉獻)
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齊讀最后一段。
三、深化“一雙手”
1、孩子們,作者除了看到了這一山山翠綠的森林,還會看到什么?把你的發現融入到省略號中,再讀這段話。
2、(播放課件)再讀。
3、請同學們再讀課題,記住這雙粗糙、有力、堅硬的手(讀);記住這雙無私奉獻的手(讀)。
四、學寫“一雙手”
孩子們,本文在寫作上有一個技巧,就是抓住了一雙最具特征的手表現人物,突出了人物的品格,我們以后在寫作中可以嘗試。(出示課件)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教案 10
教學目標:
1、能通暢朗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感受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運用圈點批注法學習課文。
3、能運用抓住特征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運用圈點批注等讀書動筆的方法。
2、自主閱讀感悟通過一雙手刻畫出的人物形象及抒發的感情。
3、品味重點語句的含義,學習抓住最具特征的部位表現人物精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讀一讀:
1、本文寫誰的手?
2、這雙手有什么樣的特點?
三、想一想:
課文是怎樣去寫主人公的“一雙手”的?
四、評一評:
評價一下張迎善手的外形。
五、找一找:
造成張迎善手“奇丑”特征的原因有哪些?
六、品一品:
相對于張迎善的手的丑的外形,而了解了造成他手丑的原因之后,你還認為他的手丑嗎?
七、說一說:
概括這篇散文通過描寫一雙奇手寫了一個什么的樣人?
抒發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八、做一做:
仔細觀察家人的手,寫一篇小作文。
九、練一練: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鐵鎬()瞬間()得逞()
火燎燎()鐵鑄()一坰()
xīng sōng()cuō()手紋luò()
2、指出下列比喻句分別屬于比喻中的`哪一種。
(1)我握的是手嗎?那簡直是半截老松木。()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節老甘蔗。()
(3)這是一雙創建綠色寶庫的手。()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達方式。
(1)我去小興安嶺的烏馬河林業局采訪。()
(2)這雙手皮膚呈木色,紋絡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3)(他的手)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
(4)這雙手虧得是肉長的,若是鐵鑄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4、本文刻畫人物運用的描寫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緊緊地裹住了”,一個“裹”字突出了張迎善的手___________。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節老甘蔗”,突出了張迎善的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指各個關節都纏著線”,一個“纏”字突出了張迎善的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幾個數字突出了張迎善的手___________。
(5)“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紅了”“他的手仍呈木色”,這一對比突出了張迎善的手___________。
6、簡答題
(1)課文對張迎善同志的外貌是抓住什么描寫的?有何作用?
(2)從張迎善的回答為什么不貼膠布涂手油的談話中,我們除了看到他豐富的植樹經驗外,還可以看到什么?
【四年級語文《一雙手》教案】相關文章:
一雙手套10-07
一雙手作文05-13
奶奶的雙手09-24
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園地一》07-07
我需要一雙手08-16
一雙手的力量作文03-19
一雙手套作文05-22
那一雙手作文03-19
語文高一教案12-08
牽著這雙手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