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有這樣一個小村莊》的教案
靳家彥老師的教學示范課《有這樣一個小村莊》既體現了靳老師深信每個學生都有可供開發潛能的樂觀態度,又體現了他在真正意義上重視學生的價值和尊嚴,更體現了他依靠創造性教學手段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樂觀教學思想。靳老師的樂觀教學思想是通過以下教學策略付諸于實踐的。
一、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教學目標的核心是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是個性和諧全面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標志。所謂學生的精神生活就是指學生在積極活動過程中,使德、智、體、美諸方面的需要和興趣得以發展、形成和滿足。在本課教學中,靳老師高度尊重并適當滿足學生各方面的正當需要,如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既促進了學生個性和諧全面發展,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初讀課文解決生字的過程中,一個學生把“裸露”讀成“lǔlù”,其他同學發現后紛紛舉手給他糾正,通過其他同學的幫助,該生也能夠正確認讀這兩個字,這時靳老師問他:“你以前不會讀,現在會讀了,你知道是誰幫助了你嗎?”“是同學。”“那你應該怎么做?”“謝謝同學。”靳老師又進一步啟發:“你幫助我,我幫助你,這叫--”同學們齊聲回答:“互相幫助。”通過這段看似無關的教學活動,靳老師成功地引導了學生之間的交往,提高了學生之間交往的質量,培養了學生良好的交往習慣和交往能力,共同組成集體網絡,以產生學習的“共生效應”。
二、“精”“深”“新”的教學內容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并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面。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樂學,就要在教學內容設計上體現“精”“深”“新”的特點。《有這樣一個小村莊》這篇文章描寫一個“很像樣”的小村莊由于人們肆無忌憚的亂砍亂伐,最后被咆哮的洪水沖走了,“什么都沒有了”,通過描寫,作者告訴人們必須要提高環保意識,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做出貢獻。這篇文章與我們現在大力提倡的環保活動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充滿了時代氣息,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課堂上,靳老師通過“小村莊原來什么樣,現在什么樣”“為什么會這樣”“人類應該怎樣做”三個問題使學生理解了文章的基本結構和含義,打破了傳統閱讀教學分段、寫段意、歸納中心內容、中心思想的舊框框,既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又有助于減輕課堂負擔,也體現了教師處理教學內容時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系統性、邏輯性、連貫性的原則。在處理教學內容中,靳老師依據學生“最近發展區”,使之具有適當的難度,讓學生覺得“高而可攀”。例如,在分析生詞“郁郁蔥蔥”的`意義時,他先請同學說出“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樹林的”,學生答是“郁郁蔥蔥”。靳老師接著問:“這說明樹林是怎樣的呢?”學生答:“樹林很茂盛。”“哪個詞形容茂盛?”“蔥蔥。”“除了茂盛還有什么呢?”“還有蒼翠。”“那么,哪個詞形容蒼翠?”學生異口同聲的說:“郁郁。”這時靳老師并沒有馬上指出同學們的錯誤,“是這樣嗎?請大家查查字典。”通過查字典,學生們發現事實是“郁郁形容茂盛,蔥蔥形容蒼翠”。在教學中設計此類適度的認知沖突,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三、促進教學過程的積極化
樂學的本質是通過合理滿足學生的各種需要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學過程的積極化。即,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始終處于自覺、能動、活躍的狀態。教學過程的性質是師生共同進行創造性勞動的過程,是樂教與樂學的和諧共振。靳老師教學《有這樣一個小村莊》充分地反映了這一點。首先,在教學啟始環節上,靳老師通過故錯法,使學生抓住關鍵詞“這樣”,引導學生產生問題--“是什么樣的一個小村莊,這個小村莊怎樣好或怎樣不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快速進入“學習角色”,以高效率參與、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其次,在教學目標確定上,三個問題均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提出的;在教學時間的分配和利用上,80分鐘的課上,幾乎有1/2的時間用于學生自讀自悟自得,使學生具有充分活動和互相合作的時間與機會;在教學效果達成方面,靳老師從未給任何一個學生以負面刺激。在教學過程中,靳老師利用學生自讀時間幫助個別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使教學在顧及全局的同時,滿足學生個別差異的需要,有效地解決了班級教學與個別教學間的矛盾。正如阿謨納什維利指出的:“教育的強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區別對待地致力于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個性特點。”
四、寓教于樂
寓教于樂使教學不僅能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潛能,而且能有效地作用于學生的非認知系統,讓學生從學習本身享受到愉快的情緒體驗。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既要重視教的內核又要重視樂的形式。靳老師在《有這樣一個小村莊》教學中把二者較好地統一起來。靳老師通過繪畫的形式把小村莊原來的樣子和以后的樣子形象地展現在黑板上,給學生以生動的直觀感受,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而且,這種形象化的東西易于激起學生的興趣,開發右腦潛能,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靳老師還有意識地運用表情、眼神、姿態、語調等非言語表達手段。當有的同學因以前答錯問題不敢繼續回答時,靳老師不但鼓勵他“你一定行”,還親自把他領到黑板前,鼓勵他在黑板上畫出清澈的河水,并對他的畫予以充分的肯定;為了幫助同學區分“犁”和“黎”兩個同音字,他生動地表演犁地的動作;為了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領悟作者的思想,他在范讀中有意識地運用了聲調、重音、節奏的變換。特別是讀到最后一句--“什么都沒有了--所有依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頭”,靳老師的聲音低沉,充滿了惋惜、心痛之情,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由于缺乏環保意識,亂砍亂伐給人類自身帶來的巨大災難。
五、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文明在于創造,現代文明尤其離不開人們發揮創造性。創造性是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的創造和創新意識,它是學生樂學、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表現。教師要創造條件并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在《有這樣一個小村莊》教學中,靳老師通過巧妙的設疑問難,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化。例如,在請同學們到黑板上畫了“原來小村莊很像樣”,有山坡、人家、樹林、小河后,又要畫空氣清新。根據常識,我們知道,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根本無法畫。但靳老師故意問大家:“怎么畫空氣清新呢?”沒想到同學們紛紛舉手搶著回答,認為要畫上小鳥、白云、太陽、花草等。靳老師問大家:“為什么要畫這些呢?”同學們爭著說:“因為只有空氣清新的地方才有小鳥、白云、太陽、花草,所以畫上這些就可以表現出小村莊的空氣很清新。”對于同學們的獨特見解,靳老師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和表揚。在課堂上,靳老師還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借助提問和回答的方式,完成各種認知性作業。
在教學中,靳老師有意識地增強了教學方法中的情感因素,使其潛在的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他不僅教給學生知識和道理,更強調師生情感的交融。他認為,在學生面前矗立著兩本書,一本大書是老師,一本小書是教材,學生既要讀小書,又要看大書,教學的過程就是通過教材師生生命相互融合的過程。在正式上課前,為了消除師生間的陌生感(借班上課),他帶領同學們唱歌、做游戲,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創造融洽和諧的氣氛。在教學中,對指出老師錯誤的學生,他予以贊揚--“你勇于給老師指出錯誤的精神特別可貴”。對答錯的學生,他不僅給予熱情鼓勵--“你能讀好,老師相信你”,還盡量從錯誤的回答中找出合理的地方予以肯定,使這些學生也能感受到積極的心理體驗。例如,在講“犁”字的意思時,有的同學誤認為“犁就是牛拉的車”,雖然答錯了,但靳老師并沒有完全否定他的回答,他說:“犁是一種耕地用的農具,有時是用牛拉的,但不是牛拉的車,你說是‘牛拉的’還是對的。”靳老師的教學以“情”為基礎,“情”中融“理”,在“情”“理”作用下,使學生“樂學”。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有這樣一個小村莊》課中,靳老師以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為學生樂學的起點;以教學內容的科學設計、教學過程的合理組織、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為激起并滿足學生求知欲、促進學生樂學的關鍵;最終達到了創造性學習的結果。這些教學策略使學生變厭學為樂學,體現了靳家彥老師樂學的教學思想。
【小學四年級語文《有這樣一個小村莊》的教案】相關文章: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01-21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小木偶的故事》教案11-29
小學四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教案01-02
小學一年級語文這樣做不好教案03-28
《海底村莊》三年級語文教案03-07
高一語文教案《我有一個夢想》03-18
四年級語文《小英雄雨來》教案02-24
《小珊迪》四年級語文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