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范文
【我的思考】
這篇童話情深意濃,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整篇童話的語言樸實無華,全文雖沒華麗的詞句,但字里行間里蘊含著鳥兒對樹的真摯情誼。文章構思獨到,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在平淡的語言中有一種深摯透明的美。讀罷此文,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深情便躍入腦間,揮之不去。這種執著的愛,傳達的是人類最美好,最恒久的愛,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是一個師生雙方交互運動的過程,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情境,實現教與學的共振。因此,閱讀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的過程,本文的閱讀對話應體現多元性。我想對課文蘊含的道理,學生的認識可能不太一致,如,要信守諾言、珍惜友情;要保護環境,愛護樹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要無私奉獻。所以在課堂上老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只要能從課文中找出支撐的理由,不脫離文本的本意,都是可以的。同時在對話過程中,要注意對話環境平等化、對話方式多樣化、對話主題深刻化、對話結果個性化,以及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與教師價值觀的導向要有機統一。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讀,鋪墊基調
1、導入:
⑴ 課件出現悅耳的鳥鳴聲。 師:什么聲音? 生:鳥叫聲。 (鳥鳴聲、鳥兒在唱歌等。)
⑵ 師:一只美麗的小鳥坐在大樹上,正動情地為他的好朋友──大樹唱歌,大樹搖曳著茂盛的枝葉,正入神地聽著……這是一幅多么和諧、動人的圖畫呀!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關于大樹和小鳥的故事,請仔細聽、認真看。
2、FLASH 畫面下,范讀全文:
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動情的 FLASH 畫面,教師充滿激情地范讀全文,學生入情入境地傾聽著。
3、交流感受并揭題:
⑴ 聽了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學生交流。
⑵ 看來大家已經被故事打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動人的故事,齊讀課題──《去年的樹》。
(充分借助媒體渲染情境,直入主題。教師充滿激情的范讀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動情的FLASH畫面,自然引領著學生走進了鳥兒和大樹的世界。強烈的視覺沖擊帶來的情感上的共振,使孩子們身臨其境,為整個教學鋪墊了“情”的基調。)
二、入情朗讀、品味友誼
1、初讀:
請大家打開課文,帶著剛才的思考讀讀這個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又會有很多收獲。
2、交流:
⑴ 剛才大家都講到大樹和鳥兒真是一對好朋友,你能讀讀書中的一些句子,并說說它們是一對怎樣的好朋友?
⑵ 出示課文第一小節并自讀思考: 這是一對怎樣的好朋友?根據學生回答邊板書“形影不離、朝夕相處”等詞語。
3、積累:
大家可以把這些好詞語積累起來,寫在相應的小節邊上。
4、朗讀:
能讀出“形影不離、朝夕相處”嗎?為什么“天天”讀那么強調?
5、小結:
真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好朋友啊!
6、同法學習3、4小節,并指導朗讀對話:
⑴ 還能從其他句子中讀出它們是一對怎樣的好朋友?出示對話板書:依依不舍、難舍難分等,并讓學生積累在書上。
⑵ 天到了,大樹知道小鳥必須要去過冬了,可是小鳥真要離開大樹時,大樹對小鳥是那樣的依依不舍,讀讀分別時的對話。
⑶ 小鳥也是多么不愿離開大樹啊!于是對大樹承諾,讀句子。
⑷ 指導朗讀對話。
⑸ 真是一對難舍難分的好朋友啊!
(初讀交流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語言積累,引導學生將積累的語言內化并加以活用。如引導學生感悟“好朋友”,自然引出“形影不離、朝夕相處、依依不舍、難舍難分”等等貼切的詞語,并引導學生積累。而民主、愉悅的教學氛圍又使學生暢所欲言,課堂里充滿了多元化思想的碰撞。在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中,孩子們深深感受到鳥兒與大樹的深情厚誼,對“好朋友”這個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三、質疑研讀、感悟真情
1、追問: 樹到哪兒去了?
⑴ 就這樣,轉眼春天終于到了,小鳥馬上回來找它的好朋友大樹來了,可是,出示句子(可是,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里。)……讀 。
⑵ 去年的好朋友大樹不見了,小鳥多著急啊!它到處找,到處問,結果找到沒有?
⑶ 追問:樹到哪兒去了?生說,
板書:砍倒。樹到哪兒去了?
板書:切成細條:樹到哪兒去了?
板書:做成火柴:樹到哪兒去了?
板書:化為燈火。
2、研讀最后三小節:
⑴ 最后在一個村子里油燈旁,兩個好朋友終于相見了,請大家讀讀課文
最后3小節。
⑵ 想象鳥兩次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的內心活動,體會鳥對樹的深情與留戀。
(這一設計既為整個教學推進提供了寶貴時間,提高了實效。同時教師在這一環節中以急促的、誠摯的語調,突出了小鳥想找到好朋友的急切心理,并與學生共同營造了“追尋”的氛圍,讓學生深深體會到鳥兒的誠信與執著,為“燈火”環節做了良好的鋪墊。)
四、練筆交流、升華真情
1、練筆:
⑴ 鳥對大樹的情,大樹能體會到嗎?瞧,這搖曳的燈火,不正是大樹跳動的心嗎?就在他將要被燃盡的時候,大樹也有多少話想對小鳥說啊。你們能幫助他說出來嗎?
⑵ 請寫下大樹想對小鳥說的話,并一邊指導,引導多元體會。
2、交流:
在抒情的音樂中學生深情朗讀所寫的大樹想對小鳥說的話,師生邊激情點評。
3、小結:
今天,我們不但在課堂上與同學、與老師一起進行了交流,我們還走進課本,跟文章中的角色進行對話,這樣的讀書才真的把書讀懂、讀活了。
以后我們還可以試著跟作者進行對話,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的文章。
(“情動而辭發”。整堂課以情為線,入情導讀,真情對話,激情點評,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滋養、語言上的訓練。此時,小練筆“大樹對鳥兒說”的安排水到渠成。學生從課始一直集聚的情感,在這時得以充分抒懷,孩子們贊美鳥兒與大樹友誼的真純的話語讓人動容,對于大自然的愛護與關注讓人感懷。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在這兒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想這就是我們想要的語文教學的美好境界吧!)
【我的反思】
一、自感成功之處
1、從整體來看: 我深深感受到整堂課充滿了濃濃的人文關懷,教師、學生都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教師以飽滿的激情引領學生進入文本,親身觸摸文本,感受深層內涵。師生互動自然和諧,創設了良好的對話氛圍。教師始終重視與學生進行多元化對話,設計層次呈階梯狀遞進,使學生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個性化的語言、獨特的感受由此自然生成。
2、從課堂的各個環節來看:
⑴ 揭題環節:
充分借助媒體渲染情境,直入主題。教師充滿激情的范讀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動情的 FLASH 畫面,自然引領著學生走進了鳥兒和大樹的世界。強烈的視覺沖擊帶來的情感上的共振,使孩子們身臨其境,為整個教學鋪墊了“情”的基調。
⑵ 初讀環節:
初讀交流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語言積累,引導學生將積累的語言內化并加以活用。如引導學生感悟“好朋友”,自然引出“形影不離、朝夕相處、依依不舍、難舍難分”等等貼切的詞語,并引導學生積累。而民主、愉悅的教學氛圍又使學生暢所欲言,課堂里充滿了多元化思想的碰撞。在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中,孩子們深深感受到鳥兒與大樹的深情厚誼,對“好朋友”這個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⑶ 精讀交流環節:
對于第二年鳥兒尋找大樹環節的處理。我巧妙地設置了“大樹到哪兒去了?”這一看似簡單的問題,依次追問一位位學生,層層推進,使學生思維處于循環推進狀態,在與老師的問答對話中自然追隨著鳥兒的找尋蹤跡進入了文本的`重要環節──“燈火”環節。這一設計既為整個教學推進提供了寶貴時間,提高了實效。同時教師在這一環節中以急促的、誠摯的語調,突出了小鳥想找到好朋友的急切心理,并與學生共同營造了“追尋”的氛圍,讓學生深深體會到鳥兒的誠信與執著,為“燈火”環節做了良好的鋪墊。同時,配以真情的朗讀,學生在教師的循循引導下,感悟到了情感的多層次、多角度的表達方式。
⑷ 練筆展示環節:
“情動而辭發”。整堂課以情為線,入情導讀,真情對話,激情點評,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滋養、語言上的訓練。此時,小練筆:寫寫“大樹對鳥兒說”的安排水到渠成。學生從課始一直集聚的情感,在這時得以充分抒懷,孩子們贊美鳥兒與大樹友誼的真純的話語讓人動容,對大樹無私的奉獻精神讓人感動,對于大自然的愛護與關注讓人感懷……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在這兒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想這就是語文教學的美好境界吧!
二、對不足之處的思考
1、在課堂中如何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我想這也是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問題吧。有時充足的思考時間帶來的師生對話可能更為精彩,也可能更多元深刻: 如兩次“看了又看”的設計,我覺得如果有充裕的時間,教師能充分引導的話,可能挖掘得能更深一些吧。但“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個問題往往因課堂時間的有限性所局限,有時真的不知如何妥善安排,尤其是在這種很想相對完整展示自己教學思想的課里。
2、雖然在課堂上我始終重視與學生進行多元化對話,引導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似乎學生的思維也始終處于活躍狀態,個性化的語言、獨特的感受也不斷生成。這些曾使自己感到竊喜與得意之處,現在細細反思總感有太多“釣魚式”的誘導痕跡。是的本課內涵很豐富,有些理解學生一時沒有感悟到的老師在課堂上是否一定要“誘”出來呢?也許老師在結課時引導學生:這個故事發表以來,人們都很喜歡,每個人讀它,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讀它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們讀出了一對好朋友間深厚真摯的友誼,讀出了鳥兒的執著與誠信……課后大家再去讀讀、討論討論,你還能讀出更多。這樣的處理是否更利于學生接受呢?
3、由上面的1、2兩點想到了老師的教學觀問題: 課堂上是否真正讓學生成為主人?還是在“啟發引導”的幌子下,更多的在考慮教師自己的任務能否圓滿完成、自己設計的所謂亮點是否展示?是真正的為學生還是為自己?我不禁自問,但我明白自己以后更該怎么做了。
4、另外,今天的課沒有很充分地展示最后的練筆后的交流環節,使得最終配樂下學生與文本角色的真情對話、師生間的激情點評這些預設亮點沒有亮出來,而且課上沒有用上最終在第一個教室里修改好的課件,對課中的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留下了少許遺憾。客觀原因:今天早上所在班級的電腦出不了聲音,學生一次又一次地換教室而導致教學時間減少,且多少產生心里慌亂。主觀原因:自己的準備還是不夠充分周到,尤其是多媒體(如課件)的使用應充分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
由此想到:平時備課所預設的內容不僅只是教案中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還應包括教學環境的估計、利用與創設等。如今天的課上我就沒有估計到 FLASH 動畫和朗讀配樂的出音效果如在臨時安排的課堂出現變故該怎樣應變的問題。理想的課堂境界需要精心的準備,其間千萬別忽視了教學環境,這也是我今天的收獲之一。
【課文《去年的樹》教案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語文《去年的樹》課文原文01-15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課文原文01-17
三年級《去年的樹》課文原文01-17
關于去年的樹教案05-08
去年的樹讀書心得04-18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2-24
四年級課文去年的樹讀后感12-14
高二語文課文《三棵樹》教案設計范文07-18
四年級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