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
第四單元 生命離不開綠色
單元主題分析:
本單元以“生命離不開綠色”為主題,編排了五篇課文。《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確會讓我們為植物世界的多樣、奇妙而贊嘆。《爬山虎的腳》會令我們真切感受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非常細致入微。讀完《門前的小樹死了》一文后,我們會不禁感嘆一個十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敏銳的洞察力和責任感。《綠葉的夢》會讓我們不由自主地跟隨作者沉浸在淡淡的回憶與美好的向往之中。《鳥的天堂》更是讓我們領略到一種時靜時動、神秘的美。
學習本單元,一是在于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逐漸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二是培養學生關愛綠色生命、愛護綠色家園、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這一切,要讓學生緊緊抓住文本中的語言文字,在自讀自悟中,自己去領略、去感受、去回味。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49個生字,并能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54個生字。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4、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字、詞、句。
7、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把握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識字,提高識字量。
2、通過品讀、演讀,感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
3、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4、能用普通話交談,并能就他人發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同時培養學生關愛綠色生命、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結合活動安排習作訓練,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4、樂意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清楚明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課時設置:
16《形形色色的植物》………………………2課時
17《爬山虎的腳》……………………………2課時
18﹡《門前的小樹死了》……………………2課時
19《綠葉的夢》………………………………2課時
20《鳥的天堂》………………………………2課時
閱讀鏈接《生命離不開的綠色》……………2課時
綜合學習四……………………………………1課時
口語交際《請你來當設計師》………………1課時
我的小筆頭……………………………………3課時
16 形形色色的植物
教材分析:
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抓住“形形色色”這一文眼,從植物世界的“龐大、復雜”與“奇趣無比、五光十色”之處落筆,以流暢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神奇有趣的植物世界。有詳有略,重點突出。作者對整個自然、對奇妙的綠色世界、對生命都洋溢著滿懷的熱愛。通觀課文全篇,文中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介紹植物的特點。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品讀體會、比較句式、仿寫等手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富有情趣的表達,讓他們逐步學會積累語言表達的“樣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龐大”“形形色色”“隨風見長”“五光十色”等詞語的意思。掌握十一個要求會寫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所傳達出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繼續學習從題目入手,抓住中心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3.要通過品讀體會、比較句式、仿寫等手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所運用的對比、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觀察、研究植物世界的興趣,培養對綠色生命的關愛情感。
重難點分析:
鼓勵學生自主識字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重點,教師要在課堂上安排出一定的時間來認讀,同時還要注意解決學生寫字中出現的共性問題。
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往往容易激發而難以保持,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不斷強化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深入到讀文、識字。如在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時,可以從內容入手,讓學生說說“植物世界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從哪些地方感覺到的?”要求學生邊默讀邊勾畫,并在書旁寫下批注。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搜集一些有趣的植物的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 教師板書課題:16 形形色色的植物
學生齊讀課題。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對題目中“形形色色”的理解。(“形形色色”是狀態詞,各種各樣、種類繁多的意思。)
2. 知道了“形形色色”的書面意思后,出示多種植物圖片,使學生對這個詞有一個更為直觀的感性認識,同時激發起他們閱讀的欲望。
二、自主閱讀與識字。
1. 學生出聲讀課文,遇到不易讀通順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理解的詞借助工具書把它弄明白。反復讀,達到字字響亮,句句通暢。
2. 出示詞語,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3. 運用各種方式理解文中詞語。
出示句子
“龐大” “隨風見長” “五光十色”等詞語可聯系生活實際、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4. 出示學習提示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談談:“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是怎樣有條理地圍繞“形形色色”介紹這些植物的。
出示中心詞語:龐大、復雜;奇趣無比、五光十色。先說一說,再將關鍵詞畫下來。
5.指名接段讀文,學生評價剛才那幾個同學讀書的情況。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味。
1. 讀出感受、作出批注。
學生再讀課文,要求一邊讀、一邊想,出示:“植物世界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勾畫有關的重點詞句。
2. 讀出觀點、產生共鳴。
引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可借助“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把交流與朗讀有機結合在一起,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準備了“孟加拉榕樹”、“曇花”、“待宵花”、“熱帶芭蕉”、“銀杏”和“電信草”的圖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相機出示。
第二課時
一、緊扣主題、深入理解。
1.寫作方法的滲透。
列數字:
出示句子“澳洲的杏仁桉樹,就有一百幾十米高”,可讓學生算一算,一層樓高三米的話,這種樹就要有四五十層樓的高度;“孟加拉有一種榕樹,樹冠可以覆蓋十五畝土地,樹陰下可以容納萬人乘涼。”假設一所學校有兩千人,那么就是有五所學校的學生同時站在這棵樹下乘涼。
對比:出示學習提示
高大的植物……微小的植物……。有些植物的壽命很長……有些植物的壽命又極短……植物的生長速度也不一樣,有的很快……有的植物長得又很慢……
打比方:
這兩片小葉就像貪玩兒的孩子,白天一刻不停地在“跳舞”,夜晚才會安靜下來……
2.閱讀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先體會段末省略號的用法,再按照作者“你也許以為……吧?不是”的設問句句式,進行一個簡短的續寫。
出示續寫格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課下搜集的有關植物有資料,進行續寫。
3.出示:植物世界里的故事和秘密是說不盡的,你還知道哪些秘密?快跟大家說一說吧!
二、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 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有些生字如“孟、貪、秘”是學過的字進行組合成為新字,“貌”字的部首是豸部,帶豸部的字“豹、貂、豺”等大都與動物有關,“貌”字是個特例。
2. 讓學生挑出最難寫的字進行指導。
“貌”字筆畫較多,豸部書寫時注意提醒學生不要少點或少撇,且結構要勻稱,教師要范寫。
“冠”字容易誤寫,學生常會多寫一點或少寫一橫。
“貪”是一個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一個“今”字,不要誤寫成“令”。
3. 學生練寫其他的生字。
17 爬山虎的腳
教材分析:
爬山虎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植物,人們利用它善于攀爬的特性,常把它種在墻根下來裝點院落。盛夏里,它厚實的葉子遮住了整面墻壁,就像一道綠色的屏障,給炎熱的苦夏帶來陰涼。
葉圣陶先生以此為題,用他清新質樸的語言、落墨有致的思路、細致生動的描寫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腳”的形狀與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娓娓道來,如敘家常,行文中處處體現著對小生命的敬意與熱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做到正確認讀、理解和書寫本課的生字、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義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以品讀感悟、想象畫面為主要手段,輔以查閱資料或實地觀察,使學生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以及作者是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逐漸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重難點分析:
課文的重點部分是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須比作“腳”。先介紹了它的樣子。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運用“觸、變、巴、拉、緊貼”等一系列動詞,通過腳觸著墻時的一些變化,清楚地寫出了爬山虎爬墻的過程。這一自然段描寫逼真、細膩,作者對事物觀察的極為認真、仔細。
在教學中,一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進行細致、連續的觀察的;二是學習作者是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的。這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查閱爬山虎的資料。
教師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出示爬山虎的圖片,教師讓學生匯報:你了解關于爬山虎的那些資料?(師生共同交流關于爬山虎的資料)
教師導入:今天就來學習葉圣陶爺爺寫的一篇和爬山虎有關的。教師板書課題:17 爬山虎的腳
學生齊讀課題。
2.引導學生看到題目思考“想知道什么?”
學生對課題質疑: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爬山虎的腳有什么用途?為什么作者不寫“爬山虎”卻以“爬山虎的腳”為題?
教師導入:同學們有這么多的問題想知道,我們通過學習課文就可以找到答案。我們馬上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式解決。
出示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用出示文中的生詞,檢查學習情況。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均勻”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漾”來形容蕩起水波,而課文恰恰是把滿墻的葉子比作綠色的海洋,微風拂過“漾”起波紋就再恰當不過了。
對于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4.教師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圍繞爬山虎寫了哪些內容?(圍繞爬山虎寫了它的葉子和腳)
三、讀中感悟、深入品味。
1.自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葉子有哪些特點?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知道的.?出示爬山虎葉子的三種美
葉子的特點:
(1)色美,綠。從“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和“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知道爬山虎的葉子突出的特點是綠,但也經歷了有紅到綠的變化。
(2)形美,整齊均勻。從“一順兒……沒有……也不留一點空隙”說明爬山虎葉尖朝下,鋪得均勻長得茂密。
(3)動態美。“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教師引導學生想象,這樣美的葉子的背后,是爬山虎的腳頑強地支撐,才使它舒枝展葉,任意吸吮著陽光,顯出這般的勃勃生機!
2.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3.小結:葉圣陶爺爺,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葉子描寫的這么美,是因為他注意觀察,又抓住了葉子的特點來描寫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它圍繞爬山虎主要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和腳。)
2.指名讀關于爬山虎顏色美、形美和動態美的句子。
3.教師導入: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爬滿墻,鋪得那么美,這和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系,這節課就來學習課文的重點——爬山虎的腳。
二、品讀課文第三到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描寫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腳的生長部位、形狀、顏色和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品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出示讀文要求
學生讀課文,要求一邊讀、一邊找出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詞語,讀一讀,說一說。
出示爬山虎的腳
(1)讀課文,找出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詞語,勾畫下來,再讀一讀,說一說。
位置:長在莖上。
形狀:枝狀的六七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
顏色:嫩紅的。
(2)指導讀“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作者在這里運用了一個比喻句,將每根細絲比喻成蝸牛的觸角,形象逼真。
3.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1)出示思考:爬山虎的腳是怎樣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用“▲”畫出爬山虎在墻上爬的動作的詞語。
教師要引導學生先勾畫出描寫爬山虎是怎么爬的“觸、變、巴、拉、緊貼”等一系列動詞,然后借助,演示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2)齊讀,體會作者運用動詞的準確。這里用詞多準確啊!我們在習作時也要注意用詞準確。
(3)那是不是所有爬山虎的腳都緊緊巴著墻?(不是。)那沒觸著墻的怎樣了?讀第五自然段。(不幾天就枯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
觸著墻的怎樣了?(巴在墻上相當牢固。)你是從哪看出來的?(相當、休想。)
師:正因為有了腳,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滿高墻;正因為有了腳,爬山虎才不怕風吹雨打,牢牢地巴在墻上。此時此刻,你最想用一個什么詞來贊一贊爬山虎的腳?(神奇)
三、引導發現,發散思維,總結寫法。
1.學了這課,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了哪些啟發?(觀察細致,要抓住特點,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
2.你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什么?(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準確生動的詞語,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
四、寫字。
1.學生挑出最難寫的字進行指導。
“莖”字容易寫錯,它的中間部分不能寫成“又”字,寫時不要交叉。
“漾”字右下方是一個“永”字,要與“水”區分開。
“萎”字結構比較復雜,提醒學生把字寫緊湊。
“拂、費”兩個字中都帶一個“弓”字,教師注意指導“弓”的筆順。
2.讓學生找其他生字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如左右結構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就不盡相同。“鋪”要寫得左窄右寬;“貼”要寫得左右相當。
3.學生練寫其他的生字。
五、拓展延伸。
出示:你也像作者那樣仔細觀察過自己感興趣的植物嗎?你有什么發現?同學之間交流一下,再試著寫下來。
19 綠葉的夢
教材分析:
《綠葉的夢》是當代女作家葛翠琳用愛之心、美之眼、情之筆書寫的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作者用詩意的題目、詩意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間都散發出大自然濃郁、清新的氣息,都散發著童年生活的真實、美好。貼近自然、貼近兒童生活,是這篇課文的特色。讀著它,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淡淡的回憶與美好的向往之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啟蒙、標本、覓食、洋溢、清熱明目、祛痰止渴”等詞語的意思。掌握十一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了解頓號的用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段。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描寫孩子們在大自然里和綠葉快樂嬉戲的場面展開想象,體會綠葉帶給孩子們的樂趣和作家所要傳達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樂于像作家一樣熱愛生活,關愛自然。
重難點分析:
課文的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則具體描寫了孩子們快樂的“綠葉之夢”。這三段是課文理解的重點與難點。教學中,要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鼓勵學生說出各自的感受。可結合課后的習題“綠葉的夢是一個怎樣的夢?”來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揭題: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綠葉的夢,讓我們一起走進一個嶄新的世界,跟隨女作家葛翠琳追逐綠葉的夢。
板書課題:19 綠葉的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出示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生詞的意思。
2.用出示文中的生詞,檢查學習情況。
3.采用多種方式去理解詞語。
如:聯系上下文理解“覓食”“洋溢”等詞語;通過查字典,查資料弄懂“標本”的意思;“碾盤”“高粱稈”可以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認識;“啟蒙”“清熱明目”“祛痰止渴”等詞語則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去理解。
4.教師指名讀課文,要求:讀出自己的疑惑、自己的感受。
學生思考:在童年的記憶中,是誰讓我對“綠葉”開始著迷?
過渡: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這段文字承接著作者直抒胸意地對“綠葉”的著迷又開啟了童年時代“綠葉之夢”的大門。
三、理解課文,感悟語言。
1.學生默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
出示思考:讀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是從文中哪些詞句感受到的?勾畫有關的重點詞句,并在書旁寫下批注。
2、個性化閱讀指導。
重點品讀:
第三自然段:回歸大自然的孩子們開心快樂、無拘無束的場面。“跑遍”、“爬大樹、鉆叢林”、“歡樂的笑聲”、“樂譜”在這些文字中我們看到孩子們對美的向往與追求躍然而出。
(1)在大自然之中,孩子們有哪些快樂?
(2)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大自然給予你的快樂有哪些?
(3)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孩子們放飛心情,放飛自己,綠葉和鮮花裝扮成了童年的“樂譜”。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朗讀這一段。
第五自然段:“背著、扛著、奔跑、歡呼、摟、積、躺、翻、坐”一系列的動詞描寫,使孩子們的形象躍然紙上,也使得孩子們野外活動那種愉悅的心情、暢快淋漓的感受畫面般展現在我們面前。
(1)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出孩子們采集樹葉時的一系列動詞。
(2)出示帶頓號的句子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知道頓號的用法。“那許許多多留做標本的葉子,成了我們的珍寶:圓形的、條狀的、桃形的、針狀的、蛋形的、元寶狀的、葉面帶茸毛的……”
(3)小結方法:
通過補充省略的內容,讓學生知道頓號表示句子內部最小的停頓,常用在并列的詞或詞組之間。
第二課時
一、聯系生活、拓展練習。
過渡:綠葉使我們增長了許多生活知識。綠葉的夢最后成就了一個完美的結局——孩子們收獲了知識,收獲了快樂,童心就從那里一天天走向成熟。每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都曾編織一個五彩繽紛的夢境。你的夢里有什么?哪些植物為你的童年增添了美的色彩?
1.同學之間互相說說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游戲!
2.出示練習
綠葉的夢是快樂的夢,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綠葉的夢是_____的夢,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寫字。
1. 讓學生挑出最難寫的字進行指導。
“匯”不要將右邊寫成“工”字;
“戒”字右邊最后一筆撇不要丟掉;
“垂”字書寫時要做到布局均勻、緊湊,注意中間一筆最長;
“攏”字要和“擾”字區分開。
2. 讓學生找其他生字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如上下結構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不盡相同。“荷”字要寫得上扁下方,而“盆”字相好相反,書寫時要上方下扁。
3. 學生練寫其他的生字。
三、課后延展。
出示推薦閱讀:
《翻跟頭的小木偶》、《最丑的美男兒》、《小淘氣的決心》
20 鳥的天堂
教材分析: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贊美。
在表達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點,進行表態與動態的描寫;二是借景物描寫表達感情與直接表達感情相結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八個生字,會寫十一個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陸續、繼續”“緩緩、漸漸”“靜寂、熱鬧”“應接不暇”等詞語的意思,讀準“的、應、干、禁、數”等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背誦文中描寫榕樹樣子和鳥兒活動情景的段落。
3.體會靜態和動態的描寫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義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大榕樹的奇特、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場景,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3.品味文本:讓學生在朗讀和交流中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和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由衷贊美,感受人與自然、動物的和諧之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重難點分析:
了解大榕樹的特點,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是學生學習本課的重點。
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大榕樹的奇特、美麗、眾鳥紛飛的壯觀場景,以及樹、鳥、人融洽相處的優美意境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自制。
學生準備:課前引導學生查閱有關本課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學生收集的資料、圖片。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
2.板書課題:鳥的天堂。學生就題目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出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法解決。
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用出示文中的生詞,采用多種方式去理解詞語。
出示:“漲潮”、“畫眉”圖片。
3.教師指名讀課文,生生進行評價。
出示:動靜對比
4.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幾次經過“鳥的天堂”?每次見到了什么景象?為什么兩次見到的所見所聞會不一樣?
第二課時
一、回憶課文,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簡單了解了課文內容,把課文分成了四部分。
1、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回憶:
鳥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和他的朋友幾次經過“鳥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出示大榕樹圖片,介紹大榕樹。
3、師:那為什么兩次見到的所見所聞會不一樣?這節課我們就深入學習這篇課文《鳥的天堂》。
二、讀中品味、深入探究。
1、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
(1)自由朗讀文中描寫榕樹的段落,看大榕樹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哪些語句能看出來的?
師:這是一棵怎樣的大榕樹?從哪體會出的?
(2)學生自由交流感受。
師:請你把描寫榕樹段落的語句讀一讀吧!
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
●指名讀。
●這是一株什么樣的榕樹?
重點分析: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
強調:“一株”
體會“不可計數”是什么意思?
看圖片理解:枝上又生根。(解釋榕樹的氣根)
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教師范讀重點語句。
看圖片理解:“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
(3)看著這株榕樹,作者發自內心的贊美,他是怎么說的?
“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請同學們重點朗讀第8自然段,你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學生自由說。
師預設:你不明白:“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么?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你是怎樣理解的?
學生暢所欲言
●師: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師:這“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感受多么奇妙,難怪作者發出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學生齊讀)
這也是我們內心的贊美。這是贊美榕樹,更是贊美神奇的大自然!
●師小結:
這一段作者由“遠”及“近”地對榕樹的大小,它的根、葉、枝干的形狀、顏色、大小等進行了描寫,這是靜態描寫。(板書:靜態)
2、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
師: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但是沒有見到一只鳥。這怎么能稱之為鳥的天堂呢?但第二次經過這里眼前又是一番熱鬧的景象!這棵大榕樹上生活著許多鳥,這些鳥是怎樣活動的?
(1)課文哪幾個段落具體寫了鳥?自己讀一讀,看看你最喜歡哪個句子?
(2)學生自由交流。
同學們讀的這些語句寫出了鳥兒什么特點?
鳥兒真多啊,我們的眼睛都看不過來啦,課文中哪個詞能說明這一點?(應接不暇)你能聯系上下文解釋一下嗎?
你又從哪些語句能看出鳥兒生活的自由快樂?師:在畫眉鳥的歌聲中,我們仿佛看到了樹、鳥、人和諧相處的動人畫面。在你心中,這還只是一株大榕樹嗎?那是什么?(鳥的天堂)
(3)鳥的天堂多熱鬧啊!讓我們歡快地讀一讀這些句子吧。
3、作者看到這里不禁發出一聲感嘆: “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師: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體會。
思考:“鳥的天堂”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課文中有的地方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加?(可小組進行討論。)
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鳥的天堂。鳥兒生活在這里自由自在、幸福快樂,真像在天堂一樣。
三、深入閱讀、探究原因。
1、學生在充分讀文后,思考:這株大榕樹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抓住課文中的具體語句來交流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因為:(1)榕樹之大,給鳥兒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生活空間。
(2)榕樹枝葉茂盛,給鳥兒創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
(3)人們對鳥兒的愛護,使得鳥兒能在這里無憂無慮地生活。
2、“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感到一點留戀”,你覺得作者在留戀什么呢?
師:留戀的是那棵茂盛大榕樹,他為鳥兒提供了一個快樂生活的天堂。留戀那榕樹下百鳥齊鳴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
四、作業。
背誦文中描寫榕樹樣子和鳥兒活動情景的段落。(7、8、12、13自然段)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初二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試題12-18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課件12-24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作文08-06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集體備課教案05-04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教案03-17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教案03-01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復習教案02-25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07-31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