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杏兒熟了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下冊杏兒熟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語文下冊杏兒熟了教學反思1
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圍繞“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奶奶?”這一話題展開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去發現,在小組合作中討論,在交流中感悟、延伸。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學生在第七自然段的探究性學習中,能準確地找到描寫奶奶動作的詞句來分析奶奶的性格特點,特別是對“挑”字的把握,準確地抓住了奶奶慷慨大方的特點。再如,在將奶奶前后兩次笑的對比探究中,學生都有自己個性化的發現,而且認識逐漸深入,不僅認識到奶奶的心情高興,而且挖掘出奶奶對孩子們那種無私的愛,在一步步的探究中,奶奶的形象越來越高大。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話題非常感興趣,也樂衷于發現和探究,思維活躍,發言積極。這使我發現,只要我們為學生創設好準確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性學習的主題,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能力往往是令人吃驚的,其中學生個性化的理解與創造性的回答,也往往令教師驚喜不已。
由此可見,探究性學習作為合作探討共同提高的學習,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創造精神,值得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大力提倡。
三年級語文下冊杏兒熟了教學反思2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重點部分時,要抓住“我”和奶奶對待“偷”杏兒的孩子們不同的態度來學習。在表現“我”的`態度時,引導學生抓住“我沒好氣”、“心里不高興,暗暗怪奶奶偏向他們”,學生通過抓關鍵詞體會出“我”對小伙伴埋怨、責怪,對奶奶的不滿。在體會奶奶的品格時,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奶奶的“動作”、“語言”。例如:“走”、“扶”、“揉”、“回過頭說”,讓學生體會出奶奶心腸好。“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讓鄉親們嘗個鮮,杏兒就會越結越多”讓學生體會出奶奶的善良淳樸。最后我進行總結:同學們以后寫作文要想體現一個人的精神或者品質時,就要學會抓住這個人的“動作”、“語言”、“神態”、“衣著”等來表現!為了讓學生學著運用這種方法,課后布置了一個小練筆:誰是你最熟悉的人?抓住動作表現人物的品質。學生能仿寫得不錯!
三年級語文下冊杏兒熟了教學反思3
《杏兒熟了》這篇課文講述了作者回憶小時候“我”和奶奶數杏兒,奶奶分杏兒給鄰家小孩這兩件事情,其中重點回憶了奶奶分杏兒的故事,表現了奶奶寬容、慈愛的美好品質。
在課堂上,我將重點落在了第二件事情上,抓住“我”和奶奶對待“偷”杏兒的孩子們不同的態度來學習。在表現“我”的態度時,引導學生抓住“我沒好氣”、“心里不高興,暗暗怪奶奶偏向他們”,學生通過抓關鍵詞體會出“我”對小伙伴埋怨、責怪,對奶奶的不滿。在體會奶奶的品格時,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奶奶的“動作”、“語言”。例如:“走”、“扶”、“揉”、“回過頭說”,讓學生體會出奶奶心腸好。“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讓鄉親們嘗個鮮,杏兒就會越結越多”讓學生體會出奶奶的善良淳樸。最后我出示奶奶的關鍵動作,讓學生嘗試著根據奶奶的動作復述分杏兒的故事,學生有了前文的學習和關鍵詞的支撐,可以更好地練習復述這一單元學習重點。
在找奶奶的動作體會人物特征部分,學生花費了較長時間在文中圈、全班交流動詞,并且學生在沒有動詞的支撐下似乎也能感受到奶奶的寬容。于是課后我請教師傅,是否可以省略掉圈動詞這一環節。師傅告訴我,圈動詞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感悟人物,更是讓學生在讀文圈詞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文本,感知文本,為下一步學生抓奶奶的動作復述做鋪墊。如果省略這一環節,學生復述的難度就會大大增加。這才使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在借鑒別人的教案時并沒有讀懂它背后的含義。
從中我也深刻體會到,雖然我現在不能獨立設計一份高質量的教案,但是在借鑒別人的教案時,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否則很難取得較快的成長。
【三年級語文下冊杏兒熟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年級語文《杏兒熟了》教學反思02-05
《杏兒熟了》教學設計03-27
《杏兒熟了》教學設計「優秀篇」05-19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杏兒熟了》教學設計11-14
浙教版四年級下《杏兒熟了》教學反思04-27
小學課文《杏兒熟了》優秀教案04-12
三年級語文杏兒熟了第1教時教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