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語文園地四》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語文園地四》,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語文園地四》1
【教學目標】
1.通過“交流平臺”的學習,能把握文字情感基調,通過語速、語調和節奏的變化讀出文字中蘊含的情感。
2.能發現“詞句段運用”中第一部分里左右兩組詞語在情感色彩上的不同。
3.理解逗號的用法,并正確使用。
4.通過看圖、學會橫版與豎版兩種寫法。
5.積累有關描寫國家民生的四字詞語。
【教學重點】
學會分辨褒義詞和貶義詞,并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
能把握文字情感基調,通過語速、語調和節奏的變化讀出文字中蘊含的情感。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交流平臺”。
1.讀一讀,找規律。
出示交流平臺中的內容
(1)讀一讀情景對話,你發現怎樣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交流。教師小結:①準確地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②通過調整語速、語調和節奏來表現課文的感情。
2.練一練,學運用。
下面這段文章選自聞一多的《七子之歌》,先想想課文表達什么感情?再想想用怎樣的語速、語調、節奏來讀?
七子之歌(節選)
香港
我好比鳳闕階守夜的黃豹,母親啊,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咬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啊,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啊,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1)學生自由練習,指名朗讀。(根據學生朗讀情況,追問二個問題:文字的感情基調是什么?用怎么樣的語音、語調和節奏朗讀?)
(1)教師指導:這篇表達強烈的希望香港回歸祖國的愿望,把香港比作兒子,大陸是母親,母子分離那是非常傷感的。所以可以讀得慢一點,語調低沉些,以體現受到的苦痛、傷感而又殷切希望回歸的.心情。
(2)齊讀,指名朗讀。
3.我拓展,我積累。
(1)平時閱讀中,你有哪些有感情朗讀的好方法?(學生交流,比如:朗讀時將一些關鍵性的詞語讀成重音,也能很好地表達感情。)
(2)出示;她找哇,找哇,終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個很小的泉眼。
自由朗讀,指名朗讀。
教師小結:讀這句話,我們可以從“找哇找哇”“終于”“很小”感受到小姑娘走了很多很多地方,走了很遠很遠的路程,花了很長很長的時間,費了很大很大的力氣,才好不容易的找到泉眼,還是很小的泉眼,為了讀出她的“不容易”,就要將這幾個詞語讀成重音,還要讀得慢、拖長音,就能很好地表達感情。
同桌互聽、讀。
【設計意圖:通過明確要求,結合實例,分享讀書方法,強化練習,讓學生學習有感情朗讀的方法。】
二、學習“詞句段運用”。
1.讀一讀,找規律。
(1)讀一讀這些詞語,你有什么發現?
(上下兩組相對的詞語意思相近,但是感情色彩不同。上面一行都是褒義詞——褒義詞就是表揚,肯定,贊許的好詞語。下面一行都是貶義詞)貶義詞就是批評、否定、貶低的不好聽的詞語。)
(3)讀一讀這些詞語,誰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
學生分享后,出示填空:
(舉世聞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臭名遠揚)壞名聲傳得很遠。
(興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得意忘形)形容高興得失去了常態
(足智多謀)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計。
(詭計多端)形容壞主意很多。
(嘔心瀝血)多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
(處心積慮)形容蓄謀已久。
填空:
褒義詞:()
貶義詞:()
(4)選擇其中一個詞語寫一段話。
學生自由準備,寫好后,四人小組交流。
推薦一名代表,全班交流。(關注情感色彩是否一致,句子是否通順。)
2.練一練,學運用。
讀句子,根據感情色彩選詞填空。
出示:
嘔心瀝血處心積慮得意忘形興高采烈臭名遠揚舉世聞名
(1)老師為了我們了一生,如今年過花甲,咱們可得經常去看望他。
(2)沒想到你們這么不長進,老是地想要分家產。
(3)大家聽說總政歌舞團要來我們這里演出,個個,奔走相告。
(4)你這次段考有點進步,應再接再厲,可別就,松懈下來了!
(5)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都是的古代建筑。
(6)這些民族敗類,干了那么多傷天害理之事,早已了,在我們這里是婦孺唾棄。
3.我拓展,我積累。
出示:
鞠躬盡瘁爭先恐后肝膽相照不拘一格
剛愎自用趨之若鶩臭味相投離經叛道
(1)成語中的褒義詞和貶義詞語還有很多。自由朗讀,積累成語。
(2)你還能說出哪些褒義詞和貶義詞?
三、語句段運用
1.讀一讀,找規律。
(1)讀前兩個句子,頓號和逗號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頓號表示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是短語內部的結構關系,而逗號表示的是句子內部的結構關系。頓號可以用在并列的詞語之間,也可以用在當作詞語用的短語之間。)
(2)出示:毽子越做越講究:有黑雞毛、白雞毛、蘆花雞毛等,各種顏色的毽子滿院子飛。
學生加標點符號,加好后,指名回答。(根據學生回答追問,為什么用頓號或逗號?)
教師小結:第一句中的“”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東、西、南”;第二句中“桃子、石榴、蘋果”,第三句中“黑雞毛、白雞毛、蘆花雞毛”屬于并列詞語,是短語內部的結構關系,用頓號。
2.練一練,學運用。
出示: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標點符號。
(1)球類運動包括手球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網球高爾夫球冰球棒球壘球毽球乒乓球臺球冰壺橄欖球曲棍球水球保齡球健身球彈球等
(2)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黑暗到處是寒冷沒有風雪雨露沒有草木鳥獸自然也沒有人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3.我拓展,我積累。
兩人一組,開展“你寫句子,我點標點”的游戲。
四、書寫提示
1.看一看,找規律。
(1)有幾種排法?有什么不同?
(古詩橫版與豎版兩種寫法。書寫時注意四點;一是無論橫版、豎版的書寫注意詩句都要居中寫,上下左右的文字要對齊;二是注意書寫內容包括古詩題目、詩句、作者;三是注意橫版與豎版書寫的格式不同,橫版從上到下書寫,豎版是從右到左書寫;四是要注意字的筆畫、結構等方面的細節。
2.練一練,學運用。
(1)自選一首古詩,注意詩句居中并上下對齊。
(2)注意橫版與豎版書寫格式不同。
(3)注意筆畫、結構等方面的細節。
3.我拓展、我積累。
(1)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古詩,認真書寫。
(2分享自己的硬筆書法,選擇大家認可的,進行全班展示,互相學習并積累。
五、學習“日積月累”
1.讀一讀,找規律。
出示:
太平盛世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政通人和人壽年豐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多事之秋兵荒馬亂流離失所生靈涂炭
家破人亡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內憂外患
(1)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些四字詞語都是描寫國家民生的詞語,上面8個詞語是歌頌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一派欣欣向榮的褒義詞,下面8個詞語是描畫國家落后,民不聊生衰敗景象的詞語。)
(2)自己查資料或工具書,給自己不懂的詞語寫注解。
根據學生交流出示:
太平盛世:安定、興盛的時代。
國泰民安:泰:平安,安定。國家太平,人民安樂。
豐衣足食:足:夠。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安居樂業: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政通人和: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人壽年豐:人長壽,年成也好。形容太平興旺的景象。
夜不閉戶:戶:門。夜里睡覺不用閂上門。形容社會治安情況良好。
路不拾遺: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多事之秋:多事:事故或事變多;秋:時期。事故或事變很多的時期。
兵荒馬亂: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景象。
流離失所:流離:轉徒離散。無處安身,到處流浪。
生靈涂炭:生靈: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
家破人亡:家庭破產,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慘相。
哀鴻遍野:哀鴻:哀鳴的鴻雁。比喻啼饑號寒的災民。比喻在天災人禍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饑民。
民不聊生:聊:依賴,憑借。指老百姓無以為生,活不下去。
內憂外患:多指國內不安定和外敵侵略。有時也比喻個人的情況。
2.練一練,學運用。
用上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描繪出民不聊生、國家多災多難的場面。
多事之秋兵荒馬亂流離失所生靈涂炭
家破人亡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內憂外患
3.我拓展、我積累。
(1)你還能說出哪些描寫國家民生的詞語?
(2)根據學生回答,進行褒義詞和貶義詞的分類,并積累這些詞語。
【設計意圖:借助大家的智慧,在讀一讀、分一分、背一背中積累更多的詞語。】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語文園地四》2
【教材分析】
語文園地有3項內容,分別是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交流平臺版塊是通過交流利用關鍵句歸納段意;詞句段運用分別安排了仿寫片段以及學會用新的修改符號補充修改片段;日積月累部分學習唐代大詩人韋應物的詩《滁州西澗》,表達作者憂傷的情懷。
【教學目標】
1.交流平臺,了解關鍵語句的作用,能用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
2.詞句段運用,學會觀察時主動思考、提出問題,并及時記錄;認識并會使用表示對調、移動的修改符號,嘗試用修改符號修改語段和習作。
3.積累古詩《滁州西澗》,感受詩中描寫的美好景色。
【教學重難點】
1.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了解古詩《滁州西澗》的意思,并背誦古詩。
2.學會邊觀察邊思考,并能仿照例句寫出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教學策略】
1.借助例文,學會遷移
在教學“交流平臺”內容時,教師可以呈現例文,讓學生找關鍵語句,并訓練學生借助關鍵語句概括自然段大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課內到課外,遷移運用,由說到寫,層層深入,將本單元語文要素“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的訓練落到實處。
2.發現規律,拓展升華
“詞句段運用”指向實踐運用。第一部分與單元語文要素“觀察事物的變化”有關。教學時,可以先呈現示范語段,引導學生發現語言規律:每段話前面部分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最后一句則是由此引發的思考,即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回憶值得思考的生活現象,并提出問題。運用范例中習得的記錄方法進行練筆。最后還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觀察生活現象,深入思考并提出問題,隨時記錄。第二部分通過比較、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掌握表示對調和移動的修改符號,并遷移運用到習作的修改中去。
【教學準備】
一盆含羞草。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關鍵語句,并能用關鍵語句概括段意。
2.學會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及提出的問題。
3.認識并學會使用表示對調、移動的修改符號。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回憶片段,自然過渡
1.交流平臺,說說發現。
(1)課件出示《富饒的西沙群島》第5自然段,用找關鍵語句的方法概括這段話的大意。
課件出示:
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樹林里棲息著各種海鳥。遍地都是鳥蛋。樹下堆積著一層厚厚的鳥糞,這是非常寶貴的肥料。
(2)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段落中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請大家找一找。
(3)這段話的第一句話好在哪里?
①學生交流。
②“也是”在文中起過渡作用。這句話概括了這段話的主要內容,是段落中心句。
(4)小結:“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直接寫出了第5自然段的大意,它是本段的關鍵語句。
2.課件出示《花鐘》第2自然段。
課件出示:
不同的植物為什么開花的時間不同呢?有的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曇花的花瓣又大又嬌嫩,白天陽光強,氣溫高,空氣干燥,要是在白天開花,就有被灼傷的危險。深夜氣溫過低,開花也不適宜。長期以來,它適應了晚上九點左右的溫度和濕度,到了那時,便悄悄綻開淡雅的花蕾,向人們展示美麗的笑臉。還有的花,需要昆蟲傳播花粉,才能結出種子,它們開花的時間往往跟昆蟲活動的時間相吻合。
(1)找出這段話的關鍵語句。
(2)探討:可以直接用這個關鍵語句概括這個自然段的內容嗎?(不可以,這個關鍵語句概括不完全。關鍵語句雖然和段意有關,但有時候需要對關鍵語句進行改造,才能概括出段落大意)
(3)概括本段話的大意。(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昆蟲活動的時間有關)
3.課件出示《小蝦》第3自然段。找出關鍵句,概括本自然段大意。
課件出示:
缸里的小蝦十分有趣。它們有的獨自蕩來蕩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動動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蝦,它們會立即向別的安靜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氣似的,不停地舞動著前面那雙細長的腿,腿末端那副鉗子一張一張的,胡須也一翹一翹地擺動著,連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這時碰到正在閑游的同伴,說不定就要打起來。小蝦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時還會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4.拓展延伸。課件出示語段,找出關鍵語句。
課件出示:
章魚受驚時會變成白色,憤怒時又會變成紅色。此外,它還能變成綠色、棕色、紅棕色,或是周身出現有掩護作用的斑點。看來,章魚真是一種善于變色的海洋生物。
5.比較四個語段關鍵語句的位置,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關鍵語句有的能直接概括段意,有的與段意有關,略微改變,就能準確概括段意。關鍵語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可以在段首,也可以在中間,還可以在段尾。用關鍵語句概括段落大意是個好方法。
6.圍繞一個關鍵語句寫一段話,師生交流。
關鍵句:春天的校園真美!
【設計意圖】
借助例文,回憶學過的知識,了解關鍵語句的作用,學會用關鍵語句概括段意。
板塊二
發現規律,學習表達
1.課件出示“詞句段運用”部分的兩個例句。
課件出示:
r這時候刮起了狂風,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我想,它們飛得這么低,怎么能看到遙遠的家呢?
r這個路口總是很暢通,那個路口卻總是堵車。兩個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別卻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觀察兩個例句,找找它們表達相似的地方。(這兩句都是先寫作者觀察到的現象,后寫作者提出的問題)
(2)用橫線畫出作者看到的現象,用波浪線畫出作者提出的問題。
(3)師生合作讀,感受這種表述方法的妙處。
2.小結學法。
師:我們在觀察身邊的事物時,也要和作者一樣,一邊觀察,一邊思考,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
3.聊一聊生活經歷。
師: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有沒有觀察后的思考?
4.學生交流。
5.自主觀察,嘗試練寫。擺出課前準備好的一盆含羞草,讓一位同學上來用手觸一下葉子,其他同學先認真觀察,再提出自己的疑問。
課件出示:
我發現含羞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及思考寫下來。
(2)組織學生圍繞思考是否深入,問題是否合理,對練寫的語段展開評價。
【設計意圖】
從范例中習得記錄的方法,進行練筆。先觀察現象,再寫觀察后的思考,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學會觀察,主動提問的習慣。
板塊三
運用符號,修改病句
1.初讀段落,交流感受。
2.學習修改。
(1)回憶以前學過的修改符號,指名說說名稱和作用。(改正、增補、刪除)
(2)認識表示對調、移動的修改符號。
①對調符號:表示前后相鄰的兩個詞語或短語位置的對調。
②移動符號:圓圈內是將要移動的.內容,分叉號放到移動后的位置。
(3)語段中還用了哪些修改符號?(刪除、插入)
3.句子練習。
(1)課件出示修改前后的句子,讓學生比較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
課件出示:
我養了螃蟹一只。
我養了一只螃蟹。
它最愛顯擺它的鉗了。
它最愛顯擺它的鉗子了。
向我高高舉起那大鉗子剪刀似的。
向我高高舉起那剪刀似的大鉗子。
(2)學生交流。(修改后語句變得通順了)
4.閱讀語段。
(1)課件出示課本中修改了一部分的語段。
課件出示:
(2)讀一讀,說說除了已修改的部分外,你還發現了什么問題?
5.學習運用。
(1)用修改符號在課本上修改語段。
(2)交流反饋。
(3)出示修改后的語段。
課件出示:
我養了一只螃蟹,它眼睛、嘴巴都不怎么顯眼,鉗子倒是很大。它最愛顯擺它的鉗子了。有一次,我用一根小棍輕輕點了它一下,它立刻轉動身體,向我高高舉起那剪刀似的大鉗子。我又點了幾下,它鉗子越舉越高,突然,整個身子翻了過去。它急了,腿和鉗子在空中亂舞,好不容易才借助玻璃缸壁翻過身來。
6.遷移練習。課件出示學生習作中需要修改的片段,集體修改。
【設計意圖】巧用對比的方法學習,引導學生在對比中發現,在對比中學習。通過復習學過的知識,自然過渡到修改符號的學習,讓學生更加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及延續性。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了解古詩內容,能夠說出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3.品味語言,體味意境,吟誦古詩。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板書古詩題目,讀古詩題目。你從詩的題目中知道了什么?(本詩寫的是滁州西邊山澗的景色)
2.《滁州西澗》究竟描繪了怎樣的景色?讓我們跟隨詩人的筆觸,一起去看看。
3.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指名讀詩,熟讀感知。
4.師:這首詩寫了什么?試試用自己的話來解釋詩句,將沒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詞做上記號。師生交流。
5.再讀古詩,理解大意。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在充分自讀自學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更準確、完整地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
板塊二品讀詩文,感受美景
師:反復吟讀了這首詩,“滁州西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的呢?
1.“美”的印象。
(1)從“幽草”感受到美。低聲吟誦,想象畫面,細談感受。
(2)從“黃鸝深樹鳴”感受到西澗靜謐的美。細細品讀,想象畫面。指名讀。
2.
感覺到“荒涼”或“自在”。(從“野渡無人舟自橫”感受到的)從哪個詞讓你感覺到“荒涼”或“自在”呢?(“舟自橫”)
【設計意圖】古詩詞講究用詞精妙,在教學過程中力圖帶領學生揣摩、品味詩中的“關鍵詞”,感受詩意。
板塊三
結合背景,悟出詩情
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再讀一讀這首短小的七言絕句,看一看能否從中找出最能表現詩人情感的一個字或幾個字來。學生可能會找到“獨憐”“自”,各談理由。
2.了解韋應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他一直有著怎樣的想法,就能幫助我們理解他在詩中寄托的情感。(課件出示韋應物簡介)
課件出示:
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人民疾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處于進仕退隱的矛盾之中。中唐時期腐敗,人民生活貧苦,他有志改良而無能為力,有意隱退而又不能,進退兩難,只好任其自然。
3.你從詩中哪些地方讀出他這樣的情感?(“幽草”“無人”“舟自橫”)
小結: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這一幅山水畫,看似沒有主人公的存在,其實詩人的靈魂無處不在。整首詩字里行間寄托著詩人的情懷。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歌語言的探究,細細品味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板塊四
回味吟誦,感受詩意
1.回顧吟誦小知識。提示:平長仄短,入短韻長。
2.同學們試著自己給詩句標注平仄節奏。
3.跟著吟誦音樂練習吟誦,小組交流。
4.全班同學一起吟誦詩歌,個別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課堂上通過各種形式反復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畫面,引導學生體會、積累,學會運用。
【教學反思】
1.充分交流,主動探究。
“交流平臺”學習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學習經驗,“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教師選取了典型語段《富饒的西沙群島》第5自然段進行新的知識的引導,讓學生找出能概括該段大意的句子,引出“關鍵語句”的含義。學生通過對本單元課文《花鐘》《小蝦》等特點鮮明的語段的回顧與對比,在探究中明白了關鍵句的作用及其在段落中的位置特點。整個過程,教師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充分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2.品味詩句,積累古詩。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在教學韋應物《滁州西澗》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方法理解詩意,感悟意境。初讀,精讀,研讀,層層深入,抽絲剝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出韻律,讀出畫面,讀出詩情。熟讀成誦,完成經典詩文的積累。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語文園地四》】相關文章: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1-08
語文園地一四年級下冊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03-07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教案07-20
五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教案07-27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語文園地四04-13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教案03-25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精選10篇)03-14
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07-16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語文園地五》04-16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語文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