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引導語:教育案例依據不同的寫作目的以及確定的寫作范圍、時間、重點,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歡迎參考閱讀!
三年級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王維孤獨、思念之情。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抓住重點詞句,小組合作體會王維在重陽節長安大街上熱鬧場面下內心的孤獨與思鄉之情
2、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情感態度價值觀:
抓住人物的內心體會王維的思念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詩人思念之情
教學難點:
借文學詩,理解古詩的意思及其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課文
1、(板書課題)朗讀課題,你讀懂了什么?
佳節:美好的節日,文中指重陽節
(課文中心詞)思親:思念親人(華山以東)
2、簡介王維
(1)文章的主人公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課題就來自這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指名讀、齊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在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奏的基礎上,師范讀奠定本詩憂傷的基調。
(2)說說這首詩中哪些詞語你不理解。
獨異茱萸倍憶山東
3、講解本課的題材:本文的題材比較特殊,文章中包含了一首古詩,這篇生動活潑、語言優美的故事主要圍繞詩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創作的背景及本詩所抒發思念之情來寫的。這篇文章的題材稱為“文包詩”。
學習方法: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在課堂上我們抓住相關語句來理解詩人當時身處環境和的心理來理解古詩,簡稱為“借文學詩”
二、詩文對照,理解古詩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讀第一小節,畫出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圈出詞語,說說你的感受。
2、交流相關語句,體會王維的孤獨
(1)15歲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王維年紀很小就離開父母,離開兄弟,離開朋友。
(2)與我們同學相比較,體會王維的孤獨。
(3)不覺已經兩年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王維離開家鄉的時間很長。再次與自己比較體會王維的孤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王維的孤獨。
3、理解異鄉,異客
說話練習:長安再繁華,這里沒有________沒有_________
那么,長安對于王維來說就是“異鄉”,王維對于長安來說就是“異客”。
4、“異”字解釋:
理解異:1、奇異,特別;2、別的;
異鄉,異客中異的理解
5、這樣的情景這樣的孤獨與詩中“獨在異鄉為異客”相對應。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讀出王維的孤獨。
(二)學習第二小節
1、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說說重陽節有哪些風俗。(指名說)
出示圖片(欣賞著一張張圖片,你能用那些詞語來形容人們過重陽節的情景)
出示:“熱鬧”
2、重陽節,長安大街也是一片熱鬧的情景,課文第二小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熱鬧來?畫出相關語句,圈出相關的詞語,把你的體會跟你的同桌說說。
(1)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找相關詞句,說體會
①抓住“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說熱鬧。
(2)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熱鬧的場面)
3、理解字詞
度:1、表示事物的性質;2、限度;3、量詞,次;4、過
一年一度()歡度節日()、
4、在這熱鬧的節日里,王維詩怎樣的?
(1)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2)這與哪句詩相對應?“每逢佳節倍思親”
(3)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4)理解詩句,倍:更加,讀出感情
(三)學習第三小節
1、自學要求:
(1)朗讀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詞句體會王維的心理
(2)理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小組合作學習
3、全班交流:說“思親”
(1)王維心里想了什么
(1)兄弟們會對王維說些什么?
(2)王維想到的不僅是他的兄弟們,看,文中還有一個省略號呢,你能把他補充出來嗎?
4、說話練習:
(1)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我與父母_____________,我和好朋友_________。
(2)王維想到的不僅是人還有與自己相關的事物呢。比如說__________________。
5、可如今,我們天各一方不能相會,這怎么不讓人思念呢!讀出思念之情。
6、交流古詩的意思,說說詩句中“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了誰?
7、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三、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在這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王維想到了很多人,很多事,心理久久不能平靜(心緒不寧)寫下了這首詩
出示古詩
1、指名讀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抓住重點字詞)
3、全體朗讀(配樂)
4、吟唱古詩
四、拓展
1、每逢佳節倍思親
(1)以后,人們離開家鄉,漂流外地,每逢節日總是特別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此時人們會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為此,這句詩也成了萬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絕句,讀“每逢佳節倍思親”。
(2)很多同學離開家鄉,遇到團圓佳節,心中充滿對親人的無限思念,此時我們就可以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佳節,出差在外地的爸爸心理十分想念媽媽和你,此時他也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快要到,今年不能回家陪家人過年,心中無限惆悵,此時,我們可以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2、思念家鄉的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3、《雜詩》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五、板書
23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以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文包詩
每逢佳節倍思親。借文學詩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六、反思
這篇課文是我的一堂教研課,在之前試上中學校領導、教研組成員都給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在幾經修改中,我最終確定本堂課的教學。
1、抓住文章的題材確定教學方法。本文是一篇題材特殊的文章,文包詩。作者根據古詩包含的情感再現詩人創作場景與詩人當時內心活動。因此就此我確定文本的學習方法為“借文學詩”。借助課文來學校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所蘊含的情感。教學中,我先出示課文,抓住文中主要詞句來體會詩人的心理。如第一小節中“15歲”、“離開家鄉”、“兩年”等詞語體會王維當時的年幼、孤獨。第二小節中“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再現當時熱鬧的場面,并與詩人當時的孤獨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突出詩人更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在這基礎上理解古詩,學生覺得容易了多。
2、以古詩為主
本文雖說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但是在教學中我嘗試著以古詩為主。上課伊始我出示古詩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古詩的節奏。在理解課文時,通過每一小節的學習我要求學生找到相對應的詩句并讀出感情。在課文結束時學生對人物感情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他們對古詩的.情感也進一步的升華,學生朗讀古詩的感情就自然流露出來。
3、“先扶后放”的學法指導
俗話說:教師為了不教。在課堂上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在課文第一小節中我們師生一起通過關鍵詞語的理解來體會詩人的情感;第二小節中我給學生提出學習要求:課文哪些句子、詞語可以看出重陽節長安大街的熱鬧?畫出句子圈出詞語把你的感受跟小組交流一下。;第三小節中,我直接出示自學要求:(1)朗讀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詞句體會王維的心理(2)理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樣通過先扶后放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
三年級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運用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明白古詩的意思,體悟古詩的情感
3、初步了解“對比”的寫作方法,并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課堂小練筆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用韻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
2、初步了解“對比”的寫作方法,讀寫結合。
教學過程:
自評:課前預習,完成小練習:佳節就是怎樣的節日呢?(交流課前復習)
一、復習導入,引出古詩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23課——每逢佳節倍思親(誰來讀課題)
2、這句千古名句出自唐代大詩人誰的詩呢?
3、農歷的九月初九,你們知道是我國的什么傳統節日呢?(重陽節)對,也就是課文題目中的——佳節。如此重陽佳節,詩人王維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呢?這首詩寫了些什么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去一探究竟吧!
二、讀題質疑自主釋疑
王維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呢?讀讀這句話,你一定就會明白了。
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你從中讀懂了什么?緊扣“15歲”“兩年”來體會詩人獨在異鄉的感受。
2、利用板畫理解異鄉和異客
3、句式練習:一個15歲的孩子,獨居異鄉,高興時多么希望(),可是他只能(),傷心時多么渴望(),可是他只能()。
4、獨自一人,異鄉求學,這就是詩里面所說的——獨在異鄉為異客
過渡:天天思念親人的王維,為何"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三、詩文對照,理解詩意
師:讓我們去讀讀課文了解一下王維看到的重陽熱鬧景象是什么樣的,是什么觸動了他思親的這根心弦呢?
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指名學生讀。感受大街上的熱鬧
2、師:看到這些詞,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呢)?你想到了哪些詞?(歡天喜地熱鬧非凡)
3、而此時,王維的心情怎樣呢?
出示: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指名讀。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倍”是什么意思——更加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誰能來說一說呢?
4、師:課文學到這里,同學們你們知道,王維詩因為什么才會更加思念親人的呢?
5、體會這樣的心情讀這句詩,感受心情讀課文。
四、披文入境領悟詩情
1、師:看著這樣的情景,王維真的是思緒萬千阿!他都想了些什么呢?
默讀課文第三段,圈圈畫畫,王維想到了什么時候的情景?
2、交流
3、同學們看看這些詞,你有什么發現嗎啊?(對比)讀讀句子
4、互評:小練筆:同桌寫出一句得一顆星。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只能();不能(),只能();不能(),只能()……
5、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的內心深處,感受那刻骨銘心的思親之情。(出示整節文字)配樂齊誦。這正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6、師:多么巧妙的寫法呀!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又到了重陽佳節,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王維想了很多很多:他想到了過去——(引讀),想到了現在——(引讀),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引讀),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個詞來表達呢?(思緒萬千)
7、王維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揮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屏幕出示古詩,悠揚的音樂聲起)師引讀這首詩。
五、拓展延伸引用詩句
千百年來,除了王維,還有無數的游子們吟誦了許多思鄉的歌:窗外那輪皎潔的明月,勾起了李白的思鄉之情……(引背《靜夜思》)。慈母親手縫補的衣裳,喚起了孟郊的思母情懷(游子吟)同學們,讓我們試著在特定的情境中來引用這些千古名句吧!
三年級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并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
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時候有許多節日,有的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像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古代一位詩人在重陽節思念親人而寫詩的事情。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14 每逢佳節倍思親
2.解釋題意。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里的詩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2)簡介王維
王維(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后遷局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
三、初讀課文。
1.輕聲自讀課文,讀順課文。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節等方面辨明讀音。
(3)抽生字卡片讓學生讀生字詞。
3.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
指導要點。
逢:半包圍結構。注意內部的結構。
佳:由8畫寫成。右部是兩個“土”疊加,不是中間一“豎”到底。
倍: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右上下兩端齊平。
插:12筆寫成。右部的筆順為:“撇、橫、豎、撇、豎、橫、橫折、橫、橫”,末“橫”左連“豎”筆,右連“橫折”部,且讓“折”部末端下露些。
憶:左部“豎心旁”筆順是“點、點、豎”。
異:需注意上半部分。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讀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細讀課文,理解并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分自然段講讀。
我們已經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事情,當時的王維是怎樣一個人呢?請讀: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 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兩句)說了什么?
板書:王維
(3) 小結: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講的是唐代詩人王維15歲離家,到京城長安已有兩年。
(4) 齊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佳節”指的是什么節日?為什么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呢?請讀: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2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四句)
前三句說了什么?
板書:重陽 登高
重陽節這一天大街上很熱鬧,他們扶著老人,攙著孩子,你可以從那個詞語看出來(扶老攜幼)。
從哪里可以看出,重陽節是個“佳節”?(大街上很熱鬧,人們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們把重陽節看做是個佳節)
這種情況使王維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為什么逢到重陽節,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聯系,那句話說明王維15歲離開家,來到長安已經有兩年,他年紀輕,長期離開自己的家鄉,看到重陽佳節京城長安家家歡慶的情景,自然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家家歡度節日的景象,更加思念親人。點名題目。
(4)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王維主要想念哪些親人?具體想了哪些事?請讀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五句話)
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插茱萸
教師講述:茱萸是一種有著強烈香氣的植物。古人重陽節登高,把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辟邪。這兩句話是王維回憶以前重陽節和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況。王維除了想到這一層,還想到了什么?讀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這三句話里有兩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說)
第一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說了?(表示王維思念兄弟們有些想法省略不說了)
第二個省略號表示什么?(表示王維猜想兄弟們思念自己時有些話省略了)
你們看,詩人王維思念兄弟們多么深切,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的確體現了“倍思親”的思想感情。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思念兄弟們的具體內容。
(4)齊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王維是怎樣來表達自己這種思想感情的?我們一起來看第四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說了什么?“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思緒萬千就是想頭很多,想法很多)這一句話同上面哪個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聯系?(這一句話和第三自然段關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點名了什么?(點名了重陽節)
“憶”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不是今天的山東省。
這個詩歌的意思是:重陽節思念家鄉的兄弟們。
(3)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異鄉 客
(4)看圖,加深體會詩句意思。
圖畫上的人是誰?從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詩人?
點示:桌子上的紙上寫的是繁體字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未寫題目。
(5)指名講讀詩句的意思。
(我孤身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他鄉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著茱萸,唯獨缺少我一個人)
(6)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感情。
(7)齊讀第四自然段。
二、 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2)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3)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 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異鄉客 客 王維
登高 插茱萸 遙知 少一人
【三年級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語文上冊《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09-22
每逢佳節倍思親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06-08
三年級上語文教案07-28
三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課堂教學設計06-21
西師版三年級上語文教案09-06
三年級上語文優質課教案08-26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花鐘》教案12-13
八上語文白楊禮贊教案10-31
三年級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反思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