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精品教學設計(匯編)
《驚弓之鳥》教學設計第一篇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詞語的意思。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和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即更羸說的話。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說一說有關鳥的成語。(如:一石二鳥)
2.根據自己在預習中的理解,談談驚弓之鳥的意思。(學情估計:整個成語的意思學生可能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教師重在引導,比喻意義無須學生此時說出。)
二、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內容
學法:自學、討論交流。
方式:小組學習。
出示自學思考題
1.讀課文,讀準音,把語句讀通順,同時標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新詞的意思。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學情況
1.(本班學生在拼音上有些問題)認讀生字,主要是“弦”“慘”二字。
2.談談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詞的意思。
4.本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質疑
讀了課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請提出來。(能討論解決的討論解決,當堂不能解決的師生梳理歸納成幾個中心問題。)
五、指導書寫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點;“獵”可換偏旁;“愈”不能忘記橫;“雁”內是雙人旁。
六、小結
七、作業
想辦法解決課上歸納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就來深入的學習課文。誰來說一說,上節課我們歸納了哪幾個問題?下面,我們就細讀課文,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導自學課文
1.自讀課文。思考:(1)哪幾個自然段寫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2)六到九自然段寫的是什么?(3)課文的敘述順序是怎樣的?(先說事情結果,后講事情原因。)
2.集體交流。
3.學習1到5自然段。
(1)指讀1到5自然段,思考:讀了這幾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充分讀,充分說。)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件事的經過嗎?(引導學生加進表情、動作等。特別注意“直往上飛”和“直往下掉”二詞。)
(3)指導朗讀。
更羸和魏王說話時應是怎樣的語氣?(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懷疑;結果令魏王吃驚。)
方法:a學生練讀b教師指導(適當的時候可范讀)c指名分角色讀
4.學習6到9自然段。
(1)過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
學生默讀思考,然后小組討論。
(2)集體交流。
要引導學生理解:認真觀察:看到飛得慢;聽到叫得慘。
分析:受過傷、孤單失群、害怕。
推斷: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為學生鋪路搭橋,但不能講,因為學生如果不主動思考,就喪失了思維過程,此環節就無價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話復述6到9自然段的內容嗎?
(4)朗讀指導。
三、小結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驚弓之鳥”一詞的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比喻意義。)能用這個詞說一句話嗎?
2.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布置
在小組內復述全文。
附:板書設計
10 驚弓之鳥
觀察 分析 判斷
飛得慢 受過傷 害怕
掉下來
叫得慘 孤單無群 高飛
《驚弓之鳥》教學設計第二篇
教材簡析:
《驚弓之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閱讀課。 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只大雁,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來。原來這是一只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大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 “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怕得不得了。從這個故事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據所見所聞作出正確分析。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知識:
(1)、學習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驚”“孤單失群”“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
(2)、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善于觀察思考,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3)、 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4)、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
(1)學會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2)培養學生樂于觀察,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方法及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抓住重點詞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練習和不斷的品讀中突破重難點,理解成語比喻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了解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知道成語是語言寶庫中的瑰寶。養成自覺進行詞匯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更羸說的一段話,聯系全文內容體會更羸分析判斷的合理與正確性為重點。根據魏王由“不信”到“吃驚”“奇怪”的態度變化,使學生明確,把觀察、思考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的思維方法是正確的,是值得學習。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具準備:小黑板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文題,聽課文錄音。
1.導語: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明的偉大民族,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世界里,有一顆永不磨滅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語。成語對于我們的口頭和書面表達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說說你了解的哪些成語嗎?從學生回答引出今天要講的“驚弓之鳥”。
2.放配樂錄音。
二、指導自學。
1.自由默讀課文。要求:
(1)一邊讀一邊將遇到的生字、生詞圈畫出來。
(2)把每個自然段用數碼標記清楚。
2.自由朗讀。要求:
(1)看清句子的標點符號,試著讀出說話人的語氣來。
(2)把不理解的詞用不同顏色的筆劃出來,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全班學生列舉不理解的詞語,并鼓勵查閱工具書的同學幫助解2、出示小黑板(寫著:魏、箭、獵、雁、弦、悲、慘、愈、痛、拼、命)。
(1)、指導學生鞏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讀并理解詞意。
3、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
能手:具有某種技能,對某項工作、運動特別熟練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長射箭。
本事:就是本領的意思。
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愈合:傷口長好。
拼命:不顧及性命,文中指大雁盡最大力量往高處飛。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 常驚奇。
四、自由朗讀,思考、討論:
課文寫到幾個人物?主要寫誰? (更羸、魏王兩個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張弓不搭箭就使大雁從半空里直掉下來。)討論:更羸是怎樣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的?
五、齊讀全文,讓學生 排順序。(出示小黑板):
( )更羸介紹他是怎樣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 能掉下來的。
( )接著試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 )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來。
六、課后作業。
朗讀全文,查閱工具書理解課文中不懂的詞語,收集有關大雁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驚弓之鳥》的課文。(板書課題)(2)《驚弓之鳥》的鳥是大雁,哪位同學知道大雁是怎樣的.鳥?學生發言后,教師歸納:大雁是一種候鳥,每到秋天就從北方飛到南方去,春天又從北方飛回南方。
(3)誰能說說“驚弓之鳥”是什么意思。(釋題:“驚”從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3)故事中的鳥是一只怎樣的鳥?它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樣的程度? (教師將學生的質疑歸納,用幾個“?”在黑板上標出)
二、深入學習課文,自讀自悟。
弄懂:
1、那是一只怎樣的鳥?
那是一只受了箭傷的大雁。你從課文的哪里知道的?
(1)、“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2)、“更羸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2、從哪里看出那只鳥害怕弓弦響?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3、這一段有兩個“直”,意思一樣嗎?
找出句子:“只聽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指名學生讀出這句話,朗讀前指導:讀課文不僅要讀得正確、流利,還要讀得有感情,能讀出感情來。語速要快稍快,緊張一點)。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讓學生理解:“直往上飛”的“直”是一個勁的意思,應這樣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應這樣表示:↓)。請一名學生用手勢配合表演。全班同學邊讀句子邊演示。
4、魏王的態度發生怎樣的變化?(“信不過”——“大吃一驚”——“奇怪”)。
(1)、感情朗讀第3、6、8自然段,讀出魏王的“信不過”、 “大吃一驚”、奇怪”的語氣。
(2)、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驚”的意思,了解“驚”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訴學生,聯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
5、為什么更羸只拉以下弓就使大雁掉下來了?
自學第8節:
(1)、思考填空,用( )在書上括出答案。
它飛得慢,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慘,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概括板書。
板書: 飛得慢——箭傷未愈 叫得慘——孤單失群(3)、“孤單失群”是什么意思?(離開同伴,無依無靠) 這兩句話前后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因果——先果后因)
老師總結:(板書)
觀察:飛得慢 叫得慘 傷口裂開
思考:箭傷作痛 孤單失群 往高處飛 ↗ | 心里害怕 ↗ | 結果:不用箭 只拉弓聽到弦響 ↗ 掉了下來
三、學生試著復述這個故事。
四、分解色朗讀五、作業。
1、摘抄你認為不錯的詞語。
2、小練筆:寫寫你眼中的更羸是什么樣的。
【《驚弓之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03-25
《驚弓之鳥》教學設計誰有?02-22
《驚弓之鳥》的教學設計誰有?03-14
《驚弓之鳥》教學設計(精選12篇)01-17
《驚弓之鳥》優質原創教學設計03-12
《驚弓之鳥》優秀教學設計匯總03-12
小學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03-04
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2篇01-31
三下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