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生閱讀方法的引領與指導,積極借鑒他人的教學長處,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現做一總結,以為自勉。
一、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于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是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內容,而且如果培養好,甚至接近于一勞永逸的事情。因此,在學期之初,我對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做了具體的要求。一是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到“三備”即備課本、備練習本、備詞典,并在第一節課前都先檢查,讓學生形成了一種意識。另外,在學習一般課文時,我都要求學生做到“四畫一批”讀書法,即畫生詞、感觸、發現及疑問,并作讀書旁批,教學生學會自己去讀書。在學習文言文時,我強化了“逐詞解釋,連詞成句,錦上添花”的譯句方法,由課內到課外,讓學生形成了習慣與能力。這些做法讓學生養成了善動手、善于查閱的習慣,這對語文的學習尤為重要。
二、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
本學期,我仍然堅持給學生廣開閱讀之門,但吸收上一屆學生的教訓,我把學生自由讀書改為老師推薦讀書,并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西游記》為首部要讀的'書。從名著開始,讓學生學習精典的文字,不再魚龍混雜。為了引導學生讀書,我注意引領學生一起讀《西游記》,并帶領他們從對情節的關注轉移到對文字的關注、對人物品格的關注上來,讓他們覺得這部小說的好多文字很有味道,并逐漸愛上這種文字。引領學生要有正確的讀書理念,即“思想為貴,文字次之,情節為輕”,然后我教給學生寫讀書筆記,學會用“詞句積累+感觸積累”的方式寫筆記,給他們貫徹了“重感受,次評價,輕摘抄”的讀書思想。并把自己的讀書筆記讀給學生聽,把自己的筆記給學生看,言傳身教,讓學生逐漸對讀書有了一定的興趣。為廣泛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改革課前常規活動內容
一直以來,我的課前常規活動都是以背誦為主。但從這批學生來看,在入學之前,他們已把本冊內應背誦的古詩及文言文都背下來了,因此,我改變了做法,即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在課前由學科長牽頭進行背誦內容的檢查、生詞音形義及文學常識的背誦及聽寫、文言文的翻譯、練習本的整理情況的檢查等,老師以抽查的方法進行督促檢查,對好的提出表揚并在小組內加分,對表現不好的給予鞭策。這些方法彌補了我工作量大,紙筆訓練不足的問題,并增加了檢查的力度,效果不錯。
四、做了兩個細節的事
1、加強了學生卷面及寫字的糾正
學生的書寫不僅關系到寫作的得分,其實對其它文科甚至理科都很重要。甚至認真的書寫對考試做題的成功率都會起不少的作用。因此,本學期我一如既往地進行學生寫字與卷面的糾正工作。我的方法不是讓所有學生被動地進行每天練習,而是有側重點地把書寫有問題的學生找出來,分成幾個組,沒選中的同學可以自愿參加,以參加為榮,這樣讓學生不覺得這是件丟人的事情。再就是我注意幫助學生找平時寫字的毛病所在,而不是盲目地練習,比如楊鴻飛的“豎”筆都寫成弧形,我注意讓他堅持寫好此筆,頭面一下子有了大的改觀;而馬奇鵬同學的“橫”筆都是中間向上拱起,也是弧形,我同上督促,其進步也非常明顯。
2、在預習課上增加了“說文解字”環節,也稱得上是一種游戲,即讀完文章后,把特殊生字的音、形、義進行分析,一般是字形的較多,比如,“孽”字,有人就說,這個字比較好記,就是薛仁貴的兒子罪孽深重,是他有箭射死了自己的父親。比如對比較容易寫錯的字如“稽”,有的學生就用分解背誦的方式進行記憶,即“禾、尤、旨”,這樣就不會錯。另外還有學生能注意到哪些讀音容易錯,一些詞語應用時應注意的什么,通過分析字形旁來分析字義等。這種做法,使學生有了研究的意識,對學生少寫錯字、白字、別字都有長遠的意義。
3、強化了讀書的“注釋意識”,尤其在讀文言文時,這種意識很重要。我提出了“向‘圈’(注釋)鞠躬”的口號,并告訴學生,注釋是幫助我們的,我們應該具有感恩之心,向它鞠躬理所當然。
五、取得的成績
1、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深化,動手意識,思考意識也在加強
2、學生年終考試成績,獲全縣第一名。
3、參加了市教研室舉辦的魯迅作品研討活動,并代表慶云在會上作報告。
六、存在的問題
1、不善于“彈鋼琴”,由于教務工作較繁瑣,使自己在語文教學上深入不夠,用時少,學生的作業量小,甚至不能及時批閱、講評,影響了成績的大幅提高。
2、學生的實際寫作訓練少,致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不明顯。
3、進度慢,影響了最后的復習,成績雖然仍是全縣第一,但比第二名僅多了2.7分,有些學生甚至都了60多分,需要做工作還有很多。
力爭在下學期彌補這些不足,更會理的工作,更有效地工作,使自己充實并快樂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