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
2、認真閱讀《語文讀本》第五單元以及其他的科普讀物,了解一些科學知識。
3、在閱讀中學習記敘和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了解議論和說明的方法。
4、關注和感受生活,運用自己的知識進行簡單的科技小制作。
5、進行采訪、調查、制作等實踐活動,了解身邊的科技發明情況,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學習寫簡單的科普說明文。
課時安排:
14課時
教學安排:
1、單元整體感知。
(1課時)
讓學生朗讀的第五單元,小組內交流自己閱讀的初步感受,提出自己的疑問,先在小組內解決,共同的問題由組長記錄下來,大組討論。
2、關注科學,親近科學,了解科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嘗試科技制作。(1課時)
交流自己知道的科學技術,科技成果,以及身邊的科學,交流自己心目中的或所了解的.科學家的事跡,暢談自己曾經做過或有過的科學想法,預想自己以后的打算。
3、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課文。(7課時)
(1)《斜塔上的實驗》2課時:反復誦讀,了解伽利略前半生的一些重要事跡,感受到他不信權威,不斷探求的科學思想和熱愛科學、甘心為科學奉獻終身的科學精神,學習他用實驗來檢驗理論的科學方法。并學習記敘與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2)《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2課時:指導學生通過一些具體的思維訓練,感受到創新思維的可貴性,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思想與創新意識,弄清創新思維的必備的要素,端正學習態度,積極投身到創新的洪流中去。
(3)《叫三聲夸克》1課時:引導學生多層次閱讀,感受科學家嚴謹的科學態度,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揚長避短,逐步具有敢于懷疑、敢于大膽想象的精神。
(4)《夢溪筆談》二則2課時:指導學生對照注釋,查找工具書,質疑等方式,讀通課文,讀懂課文。結合我國古代一些輝煌的科學、藝術等成就,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的文化,樹立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與責任感。
4、誦讀欣賞《論語》八則1課時:反復的誦讀,領悟古代先哲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暢談自己的感想,并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一則日記。
5、寫作:簡單的說明小制作:2課時。先動手做一件小制作或準備別人的一件小制作。并了解它的制作所需的材料、工具、過程、制作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項等。然后仔細觀察該小制作,形象的想象它的各部分的特征,最后按一定的順序,盡量的運用比喻較詳細的寫出該小制作的結構和特點。
6、作文修改:1課時。輕聲朗讀,培養語感,修改自己的文章。
7、綜合實踐活動:1課時。在本單元的學習的同時,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查找資料,分小組合作,完成自己的小發明、小創造或小實驗,并將在這一過程中的感受、收獲寫下來。利用黑板報、櫥窗、電視等在校內搞一個科普宣傳活動。在課上舉辦一次模擬科技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內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小組的小實驗、小發明和小創造,評價得失,展示優秀成果。最后圍繞本次活動寫一則日記。
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 2
【學習目標】
1.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致觀察的方法和抓住特點寫景的技巧。
2.整體感知課文的畫面美。
3.學習作者通過各種感官的感受和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立體、生動地寫景的寫法。
【學習重難點】
1.整體感知課文的畫面美。
2.學習作者通過各種感官的感受和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立體、生動地寫景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人們渴望春天,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不少詩人極盡贊美。唐代的杜甫寫下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韓愈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高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江蘇揚州人。毛主席高度評價他說:“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本文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2.了解背景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營造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學,所以他的文章有一種淡淡的哀愁,《春》是他的文章風格演變特別明顯的篇目。
3.朗讀課文,解決重點字音。
朗潤(rùn) 宛轉(wǎn) 黃暈(yùn)
披蓑(suō) 斗笠(lì) 應和(hè)
嘹亮(liáo) 抖擻(sǒu) 胳膊(gē bo)
搖曳(yè) 撫摸(fǔ) 鳥巢(cháo)
賣弄(nòng) 醞釀(yùn niàng)
4.解釋詞語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伙伴。
花枝招展:花枝迎風擺動,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艷麗。
欣欣然:高興的樣子。
朗潤:明朗潤澤。
趕趟兒:原意是趕得上,這里是“趕熱鬧”的意思。
醞釀:原意是造酒的發酵過程,這里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烘托:畫畫的一種方法,從旁邊或周圍涂抹淡黑或者淺的顏色,使畫的主要部分更鮮明、突出,文中是襯托的意思。
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5.初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課文主要是從哪些方面來寫“春”的?你能劃分出文章的結構層次嗎?
明確:全文圍繞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繪春、贊春三個部分。作者運用總分總的結構,第1自然段盼春,第2~7自然段繪春,第8~10自然段贊春。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細讀全文,交流討論:
1.作者具體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將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春景圖,你能不能分別給它們擬一個恰當的三個字的小標題?
明確:作者分別從草、花、風、雨、人五個方面具體描繪春天,這五幅畫面分別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
2.從這五幅圖畫中,你認為這篇文章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融情于景,抒發了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
(二)品析畫面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品析其中一幅圖畫。重點分析一個畫面,以“我喜歡____圖,因為它美在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敘述出來。
明確示例:
1.我喜歡春草圖,因為它美在寫景的細致。如:“偷偷”,運用擬人修辭手法,寫出了小草在人們不經意間悄然而出的情態。“鉆”寫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寫出小草的質地。“綠綠”寫出小草的顏色。“滿是”寫出小草范圍很廣。[美在寫法多樣。如:文中除了對春草的正面描寫還有對春草的側面描寫,就是寫人的活動。坐、躺、打滾、踢球、賽跑、捉迷藏。人們的行為寫出了春回大地給人們帶來的喜悅之情。美在描寫角度層次清晰。如:文中對春草的描寫由點、近(“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到面、遠(“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2.我喜歡春花圖,因為它美在寫景的層次清晰。如:寫春花圖,由樹上——樹間——樹下。(美在多種修辭方法綜合運用。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爭春的熱鬧場面,更顯得生機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體生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為鮮明。美在寫景的描寫手法多樣。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些都是作者的聯想之景,由花兒甜香引起的遐想。美在寫景的角度多樣。如:“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態;“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帶著甜味兒”是花的氣味;“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是花下傳出的聲音。作者觀察了春花的形、色、味、聲,因此作者對春花的`描寫才會有態有聲、有色有味。)
3.我喜歡春風圖,因為它美在寫景的角度多樣。如:觸覺,“吹面不寒楊柳風”,既寫出了春風的溫暖,又寫出了春風的柔和;嗅覺,“還有各種花的香……”寫出了春花特有的芳香;聽覺,“跟輕風流水應和著”,把無形、無味、無聲的春風寫得有形、有味、有聲、有情、有感。
4.我喜歡春雨圖,因為它美在寫景語言的優美、生動、準確。如:“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寫出了春雨細密、輕盈的特點。[美在寫景手法的多樣。如:動靜結合,由靜(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到動(慢慢走著的人,工作的農民)再到靜(房屋在雨里靜默著)。美在寫景層次的清晰。如:從物到人、由近及遠。]
5.我喜歡迎春圖,因為它美在用詞準確、生動。如:“城里鄉下”說范圍之廣;“家家戶戶”表人數之多;“老老小小”言年齡之全;“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用疊詞表現人們迎春的活力。
(三)深層探究
你從文章的寫作思路上感悟到了什么?
明確:盼春、繪春、贊春這三部分的順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發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來臨時,作者熱切地盼望她的到來。“盼望著,盼望著”的反復吟詠,將那種渴望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也為全文定下清新活潑的基調和抒情的旋律。待到春天降臨人間,作者則盡情地欣賞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作者集中筆墨從不同的側面繪出春的色彩。最后以贊美作結,用三個比喻句各自成段,熱情洋溢地頌揚了富有創造力的美好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四、課外拓展
朱自清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無不充盈著活力和生命力的靈氣,以至于也撩起了我們的喜愛之情。請你仿照課文中的“春天像……”的句式寫兩句話,說說你對春天的感受。
示例:春天像一個指揮家,他打碎河上的冰,指揮著小河重新歌唱。春天像辛勤的園丁,精心地呵護著花草,讓它們茁壯生長。春天像一位畫家,盡情地揮動著畫筆,打扮著祖國各地。春天像一個鬧鐘,它喚醒沉睡的小草,給大自然增添一分色彩。春天像一首歌,歌里有小河的流水聲和鳥兒的叫聲,還有小朋友們的笑聲……
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如夢令》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如夢令》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3、通過《如夢令》的學習,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具準備
李清照的圖片及人物介紹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同學們,誰能說說這節課要學的“詞”的是什么?
2、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代是這樣,在古代也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了解掌握《如夢令》的有關知識
《如夢令》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
關于詞的知識,我們來看一下資料。請同學們迅速地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
2、詞是怎樣分類的?
三、理解領悟《如夢令》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1、下面,我們就具體地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第一首詞——《如夢令》。
2、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3、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的比賽,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的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老師配樂范讀,學生搶答。
題目:
①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②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③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
④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
⑤她是一個人去的嗎?
⑥為什么要“爭渡”?
⑦為什么會“誤入”?
⑧慢慢劃出來不行嗎?
⑨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答題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隊,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何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里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爭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晰,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它們鳴叫著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花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
原來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看到。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補這個遺憾呢?(愿意!)
好,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配樂范讀)
請第個代表隊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老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對畫的評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完畫面的美感,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節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老師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隊,并為訪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要求:選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中一面旗,答錯扣一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的機會。
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樣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由本文內容延伸到詞的意境,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小結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的比賽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像今天這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 4
【學習目的】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認知)
2、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和感情。(能力)
3、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能力)
4、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重難點】
1、重點:
⑴ 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⑵ “山”、“海”的象征意義。
2、難點:
詩歌的主旨的明確。
要解決好這兩個學習重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引導,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要相機點撥。
【教材分析】
詩歌在表達的主題和感情上往往顯得豐富而含蓄,因此造成在欣賞和理解上的因人而異,但我們不能就此忽視對詩歌主旨的把握。《在山的那邊》主題相當集中、明確,表達的是信念與理想在人生追求中具有的巨大意義。如果片面強調個人感悟,而置理解上出現的偏差于不顧,反而不能真正達到欣賞詩歌的目的。所以在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個性發揮的空間時,教師也要注意有藝術的引導,以期不會在開學初就給學生一定的“傷害”,這將不利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真正貫徹,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的形成。所以主旨的明確與個性的感悟處理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設想】
一、學習方法
讀──講──讀──賞──讀。
“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整體把握內容和感情。
“賞”: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
課堂討論──評述、質疑。
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理由,然后師生相互質疑。
二、媒體設計
第一節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母親教我的歌》。
第二節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大海》。
課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圖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么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么啟示呢?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掌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在課文句子中劃出詞語,明確詞不離句。查詞典,明確認知上有困難的詞語的意思和讀音。
讀課文做到字正腔圓、順暢流利。
2、整體感知:
熟讀課文,把握內容及感情。
⑴ 詩中的“海”和“山”蘊含著什么意思?
探究學習:
詩的第一節寫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現實中“海”和“山”。
第二節詩寫了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其中“山”比喻困難、障礙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邊是海”實則是詩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為理想而艱苦奮斗的積極行動。“山”不止一座,只有堅持不懈翻過連綿群山,才能見到那美麗的大海;理想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撓的艱辛跋涉。所以這首詩寫了詩人對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發了詩人渴望實現理想的感情。總之詩歌意蘊很豐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還需深入把握詩歌的深層含義。
(以上探究內容,盡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思考,多說,不強求標準的答案,意思正確即可,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 )
⑵ 朗讀這兩節詩應該分別讀出什么語氣?并說明理由。
(配樂,營造氛圍,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探究學習:
第一節應讀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
第二節應以“肯定、堅決”的語氣為主旋律。
重點練讀語句:
(生四人討論,各組合作學習,擬朗讀處理方案)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處理方案一:一、二行喃喃自語、聲音由平漸高語速由慢漸快;三、四行語鋒陡轉、語氣加強、肯定堅決、語速急緩交錯;五、六行語速稍慢、稍拖音、低沉但渾厚轉為高亢響亮再轉為低沉減弱,要讀出對理想的渴望。
“是的!人們啊……照亮你的眼睛”語氣漸強,應讀得鏗鏘有力,最后一句應該上揚很高。這段寫出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驚喜萬分。聲音洪亮、慷慨激昂,讀出這種喜悅!個別示范后,全班齊讀。
總結: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同學們對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把握得很好,其實句子內部也有急緩輕重的區別。關鍵還是對詩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處理好。看來這任務要下堂課來完成了。
(齊聲朗讀課文)
3、課堂小結:
在這一堂課里,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詩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讀聲中,我聽出了大家愛這篇意蘊豐富的詩歌。其實我國是詩的泱泱大國,優秀詩歌比比皆是,有興趣課外找幾篇讀讀,你一定會更喜歡這朵文學世界的奇葩──詩歌。
三、布置作業
1、語言訓練:
讀一讀,寫一寫詞語至少選三個造一段話。
2、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3、對不理解的語句質疑。
第二課時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聽寫生字詞。
2、背誦喜歡的句子,豐富語言,積淀語感。
3、讓能背誦全文的同學表演。
二、研習課文
詩的語言是非常新穎、凝練、含蓄的,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把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一起討論。
1、自主閱讀。圈劃批注。
2、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并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
課文悟讀:
⑴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提示:“鐵青”詞典上意思: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青的臉色。根據語境,應選擇盛怒時人的臉色。這里用來形容山,既和山的青色相符,又傳神地表達了大山在孩童眼里的威嚴與無情以及我的沮喪的心情。這句詩言簡意豐,語言既形象又生動。詩人慣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
⑵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提示:這句的三個數量詞用得特別好。“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師備問: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么樣?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從這句詩你得到什么啟示?跌倒后要能爬起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把這句讀一讀。
學法指導:抓住關鍵詞語細加品味,細微處有無限煙波。
⑶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的枯干的心靈”
提示:細加品味“在遠方”、“雪白”、“夜夜”、“一次次”、“漫濕”。這里道出了理想和信念對人生追求的巨大意義。它給人以艱苦奮斗的內驅動力。即使漫漫旅途布滿荊棘,只要堅信遠方有海在為你暄騰,你將充實而有活力。雖然渴望實現理想的心人皆有之,但真真正正屢敗不餒執著地為理想不懈努力的`人才是最終的強者。
讀法指導:關鍵字詞在朗讀時要做突出處理。平時要多提高語言感悟力多揣摩發現!
⑷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提示: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抓住關鍵字詞“不停地”、“無數座”、“一次次”、“終會”等。理想境界的實現最終是屬于耐心等待的人。不能因為達不到預定目的就大失所望,前功盡棄,躑躅不前。理想的實現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只會讓你陷入失望的深淵。只要執迷不悔,勇往直前,努力耕耘,理想定會不期然給你驚喜,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這環節品味與朗讀的結合,課堂氣氛活躍、輕松但不失緊張)
3、深入理解詩的內涵后,全班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師生對課文內容相互質疑。
三、體驗與反思
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從這首詩中感悟到了什么?并把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經歷與同學分享。
四、課堂小結
學完這首詩我們已深深懂得:要見到山那邊的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為了這個“海”,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五、布置作業
1、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2、課外薦讀冰心哲理詩: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3、預習《走一步,再走一步》。
【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海)
重重困難 理想境界
不懈努力
讓好詩陪伴大家一起成長!
【教學反思之學會傾聽,提高效率】
本課實際上共上了三個課時。在設計上側重于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自主質疑、合作解疑、探究學法方面有了初步嘗試,學生很喜歡這樣的課堂。但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中,為提高課堂的效率,務必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師生、生生之間的立體傾聽、對話習慣得想辦法落實,只有這樣才能集思廣益,讓學生在欣賞同學的同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或反駁或補充的過程中思維反復碰撞,提高藝術修養和鑒賞水平。這種學習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得逐步培養學生。我相信只要我提高生活感受和知識儲備,下次表現會好些。
由于經驗問題,對現代詩歌的教學總體感覺較迷惘,總覺不能整體把握現代詩歌教學之網。網中之點,點點連成一個系統的詩歌教學之網的想法只能縈繞于心,求解之法暫無能為力。
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了解一點關于象征的知識。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
教學難點:
對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探討,師點播小結。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我們欣賞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領悟了如何面對誤解和挫折的哲理,這節課我們來一起品讀《未選擇的路》,說道路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每天走來走去腳下他的不就是路嗎?是的,然而我們可曾思索過,這路和我們生活有什么內在聯系呢?我特別難忘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也有著特別的意蘊,那么,它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介紹
三、詩文理解
1、學生朗讀詩文查找生字詞。
2、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3、學生放聲自讀。
4、談談感受,結組討論,你感悟深的是那。
5、找各組同學依次概括各節的主要內容。
(1)詩人站在林間交叉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有向往,但卻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其中的一條,而且選擇了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
(2)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著艱難和挑戰。
(3)詩人心中雖仍躊躇但還是踏上自己選擇的路,開始艱難的跋涉。
(4)詩人沒有告訴讀者他的結果怎樣,而是未選擇的`路嘆息。
(插入課件)
6、小結:詩人重點寫了未選擇的路,為什么?其實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是舍棄。當我們無法選擇時,其實也已作出了一種選擇。詩人為什么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表面是寫自然的路,實際是寫人生的路。這種寫法就是象征,表面是淺顯的,實質卻是深刻的,詩人所寫的重點不是那條已選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全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條路可選擇,但一個人往往走一條路,因為人生短暫,更因為人生沒有返程而只能放棄其他許多條路,許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選擇都帶著偶然性和隨意性,那位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路,而詩重在對未選擇的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深入的思考人生選擇的問題,一定要慎重選擇,當你作出了一種選擇你也就放棄了另一種人生的路。
7、能談談你心中從本詩明白的道理嗎?
8、師總結: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一旦選擇了決無重走之機,所以必須慎重,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慎重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誰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四、放聲自讀,再次感悟,記下你心中的哲理句。
課后反思:
詩是美的,哲理確實深刻不易理解的,好詩只有結合生活才有更深的體會,對于初中生來說,還不可能很好的把握,但從淺處去品味,魚和熊掌總的有所舍棄,選擇的求學也就放棄了嬉戲,生活需要有所取舍。
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訓練,使學生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初步感知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了解“山”與“海”的意象。
教學重點
1、詩歌朗讀的停頓、節奏、情感。
2、“山”與“海”的象征意義的初步探究。
教學難點:
“山”與“海”的象征意義的初步探究。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Powerpoin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意圖
一、導入:
同學們,我前幾天翻閱過你們的軍訓日記,走入中學校門的你們,憧憬著美好的學習生活,意氣風發,躊躇滿志。老師非常理解和欣賞你們,因為每個人都有夢,尤其是小時候,對未來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向往和設計。今天,我們要學習詩人王家新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表達的也是詩人同樣的情懷。(教師板書課題、作者)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能把自己和課文聯系起來,便于學生投入詩歌的意境。
二、了解詩歌,了解作者情況,解決字詞。
1、簡要了解詩歌及朗讀要求。
提問:同學們,你們了解的詩是什么樣子的?
詩歌是通過精煉、優美又有節奏的語言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詩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我們要通過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同時要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詩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幫助自己成長。
2、關于王家新(幻燈片)
王家新:湖北人,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985年任《詩刊》編輯。詩集有《紀念》(1985)《游動懸崖》(1997)
3、熟悉詩歌,解決字詞。
a、請學生打開課本,自己試讀兩遍。第一遍解決字詞問題,第二遍嘗試有感情的朗讀,理解詩歌的內容。
b、教師出示課件并請同學朗讀生字詞
癡想chī隱秘yǐn鐵青tiě
凝成níng誘惑yòu喧騰xuān
漫濕màn一瞬shǜn間
隱秘:隱蔽,不外露。
一瞬間:一眨眼之間。
誘惑:吸引,招引。
癡想:發呆地想。
喧騰:喧鬧沸騰。
c、山那邊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找尋答案。請同學們聽老師讀一遍。
教師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師可以以幾個詩句為例,然后讓學生討論、自己劃出節奏及意義重音即可。)。
調動學生的學習體驗,對詩歌的學習有準備。
讓學生有自己理解的空間。
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朗讀方法,掌握朗讀節奏與重音,可以幫學生理解詩句意義
三、整體感知,初步了解“山”“海”的象征意義。
問題:
山的那邊是什么?請在原文中找出回答。
你認為詩中的山和海僅指的是大自然的山和海嗎?它們還蘊涵著什么意味?
你怎樣理解“在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詩句?。
調動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的積極性。
四、再讀詩歌,領會詩人艱難的探索、永恒的`追求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艱難險阻,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唯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詩歌,更容易掌握詩人的思想感情。
五、自學討論。
(問題:在大家朗讀的過程中,哪些地方給你的感觸最深呢?哪些句子、哪些詞你覺得寫得最好?為什么?請大家思考,并和同學們交流自己的看法。)。
為下節課深入的學習做準備。
繼續加強詩歌與學生實際的情感鏈接。
六、作業。
1、字詞練習
2、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寫寫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山:困難挫折
海:理想目標
困難——艱苦奮斗——理想境界
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1.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培養快速閱讀課文的能力。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感悟課文所表達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體會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2、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現勞動人民的純樸可愛和懷念社戲的關系。
難點:
本文結尾對“豆”與“戲”的評價、贊美的理解。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理清課文脈絡,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1、多媒體播放《童年》MTV
師:一首輕松活潑的歌曲,把我們帶到了天真爛漫的童年,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憶,今天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的一篇小說《社戲》,從中看出魯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2、簡介作者魯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課文朗讀的錄音磁帶,學生輕聲跟讀,熟悉課文內容。
2、解決課文的生字詞。
3、學生速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用一句簡潔的話來概括全文內容。
4、文中的“迅哥兒”是魯迅自己本人嗎?
三、理清文章層次:
1、思考:本篇課題為《社戲》——主要敘寫“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時,夜晚航船去趙莊看戲。,由此可見小說的中心情節是“看社戲”但是除了看社戲以外,前前后后還寫了哪些活動?(提示:請同學們注意開頭和結尾的.內容)
明確:
“看社戲”——中心情節〔詳寫〕
隨母親省親小住平橋村;釣魚放牛的鄉間生活。
(平橋村是“我”的樂土)——開頭
六一公公送豆——結尾
2、既然中心情節是“看社戲”。那么,圍繞這一中心又寫了幾件事?
明確:看社戲前的波折
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趙莊看社戲
看社戲后歸航偷豆
3、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涵。
思考:本文課題《社戲》,但真正寫社戲的內容又不多,我們是否把標題改為“平橋村一夜”?你同意嗎?為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意圖的感悟。然后組內推薦一位代表全班交流。教師以平等的方式,發表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
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正確領會長媽媽這一人物形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學習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品味細節描寫。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阿長和《山海經》”的資料。
2、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X導入
(一)導語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萬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板書標題、作者,
(二)作者介紹
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檢查預習情況
學生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駭擄悚煌急瘡疤詰問渴慕霹靂煩瑣懼憚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
明確: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
2、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三、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
思考: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哈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3、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運用了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師:這篇課文中,你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生提出問題,師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師補充: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托了她怎樣的愿望?
生回答后,師明確:
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焦急的神態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態溢于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辟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托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五、拓展延伸
元旦的古怪儀式中,特別傳神的是第二天清早阿長的惶急情景,這里只有動作和神情,動作先是“將我按住”,再是“搖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著我”,此時真是無聲勝有聲,有豐富的潛臺詞,你設想一下,阿長心里最想說什么?
六、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獲。
2、教師結束語:魯迅筆下的長媽媽,她雖然多事饒舌,有些令人厭煩的規矩,但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盡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七、布置作業《導與學》
八、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事情:喜歡切切察察睡覺擺“大”字懂得許多規矩講“長毛”的故事買《山海經》
形象特征:饒舌多事不拘小節迷信但真誠、善良無知淳樸關心愛護、熱情善良
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能正確說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過畫面的賞析,準確描述小曲表現的形象,體會形象中蘊涵的意境。
3、通過對比閱讀,學習用具體的意象表達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能背誦并默寫課文,積累古代描寫“愁”的詩文。
研究目的`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根據學生課前學習的情況自然導入)
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1、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節奏。
2、根據頁X,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要求:找出詩歌中的景物,并通過想象在頭腦中勾畫出畫面。
3、評價活動:可采用多種方式。如,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畫面等。
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過渡語:(由形象到意象)。
介紹有關背景,為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感情。
2、組織學生活動:
⑴小曲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閱讀課文后根據課文內容闡述理由。
⑵小組討論。
⑶評價。明確了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這些詞語對表達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四、深入體會詩中的意境
1、過渡語、指導語。
2、組織學習活動:
⑴教師出示一幅畫面。要求:根據你對這首曲的理解,找出這幅畫中與原曲意境相違背的地方,根據課文內容說出理由。
⑵展開你想象的翅膀,再次配樂朗讀課文,體會悠遠的意境。
3、歸納總結。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非常講究意境的創設,而意境是很抽象的,因此,很多作家都通過精選典型的意象來達成目的,這首小令是這方面的典范。
五、遷移拓展
欣賞白樸的一首《天凈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1、朗讀。
2、說說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表達了怎樣一種意境?
3、請選擇一句或幾句,發揮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描寫出文中意象所表達的意境。
4、搜集古詩詞中有關描寫“愁”的詩句,理解用具體的意象表現抽象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六、課后學習
完成作業。
請選擇兩首小令中的一首,寫一段3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
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能準確理解文章內容。
2.對批注進行再批注,品味文章風趣幽默的語言。
3.感受科學研究者專注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對動物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默讀文章,運用互評批注的方式,品味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的特點。
教學難點:
品味語言風趣幽默的特點,形成表達完整的語段,并能夠獨立按要求做批注。
一、導入
進入初中后,我們的閱讀質量有了飛躍性的提升。看到大家越來越多地沉浸在書香之中,老師非常欣慰。周末期間,很多同學都閱讀了《所羅門王的指環》一書,現在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讀書的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
(白板操作)生簡要介紹:
1.作者勞倫茲;2.《所羅門王的指環》;3.精彩片段朗讀和賞析。
這個片段真是讓人忍俊不禁,其實這本書里有意思的片段非常之多,我們的課文亦取自此書的精華之一,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動物笑談》吧!相信大家會有更深的了解和體會!
二、閱讀課文,提出問題
1.請大家默讀課文,圈點勾畫。并思考:要學好這篇課文,我們需要弄清楚哪些問題呢
(6分鐘,生閱讀勾畫課文)
2.生根據閱讀及理解的情況,自主提出需要學習的問題。
(經過開學以來的學習,以學生自學能力,大致提出的問題類型應該是圍繞“寫了什么”、“怎么寫的”和“為什么寫”這幾個板塊。)
3.生提出問題,師當堂板書:
生1:本文的題目----動物笑談如何理解
(由于該題目比較簡單,學生已可以回答,所以直接提問并明確《動物笑談》的題目含義——談論與動物有關的趣事,及題目的作用。)
生2:勞倫茲是一位怎樣的科學家
生3:文章寫了哪些趣事
生4: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色
生5:作者是怎么寫這些與動物有關的趣事的
4.整理排序:我們應該先解決什么問題為什么
明確:先解決生3的問題“寫了哪些趣事”——應先分析“寫了什么”,再考慮其他。
三、問題化學習:概括事件
1.迅速閱讀文章,概括“有趣的場景”。
要求:(1)語言準確簡潔;(2)突出“有趣”。(生速讀勾畫,師巡視指導。)
2.生分別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四個有趣的場景。師適時點撥引導,生相互補充。
明確:學母水鴨叫聲,屈膝爬行;
為喚回可可,在公眾場合模仿鸚鵡難聽的鳴叫聲;可可咬掉老教授身上的扣子,整整齊齊各排一堆;可可把鮮艷的毛線纏到門前的檸檬樹上。
3.思考:作者對于這四個場景,用的篇幅筆墨是一致的嗎明確:有詳有略,作者根據行文的重點和主旨決定詳略。
四、問題化學習:品味細節
1.接下來解決哪個問題為什么
明確:應該學習“作者是怎么寫這些與動物有關的趣事的”——進一步應解決“怎么寫的”。
2.作者是如何活靈活現地展現這些有趣場景的明確:細節描寫
3.自主學習:再讀課文,尋找喜歡的細節描寫,并進行品味賞析。
4.小組討論交流及展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以同桌合作的形式,共同賞析,分享交流成果。
(約三對學生上來合作讀、賞喜歡的細節,并操作白板進行批注。)
五、問題化學習:語言風格
1.能活靈活現地展現有趣的場景,作者自身的語言素養也是功不可沒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勞倫茲的語言風格。微課:勞倫茲的語言風格
明確并板書:清晰干凈、生動傳神、富有幽默感。
2.針對他語言的詼諧幽默,你還能找出文中的其他語句來進一步證明嗎
六、問題化學習:探究作者及拓展延伸
1.不管多么尷尬的場面,作者都能一笑置之。什么樣的作者才能寫出這樣生動而幽默的語言
解決最后一個問題:勞倫茲是個怎樣的科學家從哪看出生思考并明確:熱愛動物、獻身科學
2.思考:學習本課,我們可以受到什么啟發
明確:我們要平等對待和尊重其他生命。越走近自然,才會越熱愛和敬畏自然。
在這一點上,勞倫茲的體會是最深刻的。3.生齊讀勞倫茲的話:
“你對大自然知道得越多,就會更深刻、更持久地為它的真相所感動。”
——康拉德·勞倫茲《所羅門王的指環》
七、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的梳理和回答,學會了概括內容、品味細節,并由文及人,探究了作者的語言風格和精神境界,還收獲了思想啟迪。希望大家今后都能以這種問題化探究的形式來走進每一篇課文,相信一定會有更長足的進步!
八、課后作業
1.課后練筆:寫一個與動物相處的場景(模仿勞倫茲的語言風格)或寫寫本課的讀后感。
2.拓展閱讀:《所羅門王的指環》
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了解《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和其他相關內容。
3、反復朗誦并理解歌詞內容,感受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難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二、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學生齊讀。
三、內容研討
1、解題
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2、這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著眼點完全相同嗎?
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3、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并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即“望”字。)
4、“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志,這就是文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5、小結課文
四、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主體——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望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五、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六、課外作業
1、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2、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并進行表演唱。
七、板書設計
序曲——主體——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望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反復朗誦本文,學生能夠感知全文內容;在語法上掌握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采用誦讀和演示相結合的方法,在情境中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清思路,繪出五幅春景圖,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閱讀和欣賞優美散文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學這類文章的能力。
2、文章所描述的關于春的五個畫面。
教學難點
文章中比喻修辭的運用。
教具使用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45分鐘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3分鐘)
請學生背誦上一節課學習的《再別康橋》。
二、導入新課(3分鐘)
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共同感受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體會到作者對康橋的柔情,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經典的散文。咱們知道,一年有四季夏有夏的熱烈,冬有冬的冷艷,秋則有秋的悲涼,而春天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爭相回答,有可能是“春暖花開”、“萬物復蘇”、“萬象更新”等等,但無論回答什么都無所謂,引導學生學習今天要學習的朱自清的《春》。我們共同來欣賞一下著名文人朱自清對于春的感悟。(板書題目和作者)
三、作者朱自清簡介
(展示課件)(3分鐘)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改名自清,字佩弦;,生原籍浙江紹興于江蘇東海;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其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郁、語言洗煉、文筆清麗、極富有真情實感。
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蹤跡》《背影》《春》《歐游雜記》等。
四、整體感知全文(32分鐘)
(一)朗讀全文,熟悉全文內容
1、聽錄音示范朗讀,解決生字詞。(播放視頻、音頻資料)
2、學生分組朗讀。
(二)設置問題,探究合作學習
在進行這一教學環節時,將學生分成若干組,鼓勵學生探究、討論、合作,在相互討論中解決問題。
1、問題一:請問大家閱讀完課文后,文章可以分成幾大部分?
在老師的鼓勵下,各組代表踴躍回答該問題。
生:該文可分三大部分,即第一段為第一部分;第二、三、四、五、六、七段為第二部分;第八段到最后是第三部分。
2、問題二:請問同學們這樣分的依據是什么?
生:是根據內容的不同而分的,盼春、繪春、贊春。
3、問題三:請說一下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總領全文
4、問題四: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一共勾勒了哪幾幅春的畫面?請描述出來。
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
5、問題四:在文章當中,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比喻、反復、擬人
(教師重點講解比喻的類型及作用)
五、教師小結(2分鐘)
在本節課中我們學習了作者的相關知識,從總體上感知了文章的.內容,對文章勾勒的五幅春的畫面(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有了感性的認識,同時也初步領悟到了作者對于春的熱愛。
六、作業布置(2分鐘)
1、請你說出五幅春的畫面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2、找出文章當中的比喻和擬人的句子,說說好處?
七、板書設計(展示課件)
盼春:總領全篇,開啟下文。
春繪春: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贊春:三個比喻“新”“美”“力”。
【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03-01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15篇03-01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15篇)03-01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匯編15篇)03-01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集錦15篇)03-01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集合15篇04-17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通用15篇04-19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合集15篇04-25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反思03-28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