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1
【課型】組文閱讀課
【學習內容】圖書:《貓》《小麻雀》《鸚鵡流浪漢》
【學習目標】
1.默讀選文,摘錄細節。
2.把握文意,概括中心。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鄭振鐸的《貓》這篇文章中,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對弱小動物的同情和關注,今天這節課讓我們打開圖書,繼續品讀人與動物的情緣,感受生命之美。
二、默讀感知
1.默讀《貓》(靳以)《小麻雀》《鸚鵡流浪漢》。
要求:以每分鐘400字的速度快速默讀文本,要求不發聲、不唇讀、不指讀。
2.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小組內交流。
答案示例:
《貓》:在對貓生動有趣的描寫中,抒寫了自己凄清落寞的心境,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懷念。
《小麻雀》:一只受傷的小麻雀被貓蹂躪,最后被“我”救下。
《鸚鵡流浪漢》:一只凍僵的鸚鵡在“我”精心照料下恢復了生機,然后逃走飛向了藍天。
三、品讀細節
1.默讀文章《貓》《小麻雀》《鸚鵡流浪漢》,圈點勾畫摘錄出描寫貓、小麻雀、鸚鵡細節的句子,并寫下自己的`思考。
2.賞析下面的句子,說說你的理解。
《貓》:
(1)呵,她是一個活著的小動物,時時會在我的腿上蠕動的。我輕輕地拍著她,她不叫也不鬧,只靜靜地臥在那里,像一個十分懂事的東西。
答案示例:
運用細節描寫,生動有趣地寫出貓可愛、懂事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得到第一只貓的滿心歡喜之情。
(2)她從來也不曾抓傷過人,也不到廚房里偷一片魚。她歡喜蹲在窗臺上,瞇著眼睛,像哲學家一樣的沉思著。那時候陽光正照了她,她還要安詳地用前爪在臉上抹一次又一次的。
答案示例:
運用細節描寫,寫出第一只貓溫和、安詳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第一只貓的喜愛之情。
(3)突然她會為一件小小的物件吸引住了,用前爪輕輕地撥著,驚奇地注視著被轉動的物件,就退回了身子,伏在那里,還是一小步一小步地退縮著——終于是猛地向前一躥,那物件落在地上,她也隨著跳下去。
答案示例:
運用細節描寫,生動有趣地寫出小貓可愛、頑皮的特點,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小麻雀》:
(1)它并不會飛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幾根長翎擰在一處,有一根特別的長,似乎要脫落下來。
答案示例:
外形描寫,寫出了小麻雀受傷后的情形,表達了作者的同情之情。
(2)小鳥幾乎是蹲著,胸離地很近,像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樣。它身上并沒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塊兒,非常的短。頭低著,小嘴指著地。那兩個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頂黑頂大的愣著。
答案示例:
細節描寫,尤其是對小麻雀“黑眼珠”細致傳神的刻畫,極力地寫出了小麻雀的恐懼、柔弱,表達了作者對小麻雀的同情和憐憫。
《鸚鵡流浪漢》:
(1)一只綠頸黃翅的虎皮鸚鵡,身子小小的,半死不活地耷拉著腦袋,微微有一絲氣息。兩只腳爪,一個只剩下兩枚腳趾,另一個,一枚腳趾也沒有,只留一坨光禿禿的腳掌,立在桌上,站都站不穩。
答案示例:
外形描寫和動作描寫,極力表現鸚鵡受傷后奄奄一息的可憐模樣,表達作者同情憐憫的感情。
(2)就在我接近籠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鉆出了籠子,拼命地扇動著翅膀,嘟的一聲,像粒子彈似的,往天空射去。
答案示例:
細節描寫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細致準確地描寫了鸚鵡迅疾的動作,表達了它急切盼望回歸大自然的心情。
四、概括中心
默讀《貓》《小麻雀》《鸚鵡流浪漢》,摘錄出表明作者觀點的語句,概括中心。
1.《貓》
語句:
中心:
2.《小麻雀》
語句:
中心:
3.《鸚鵡流浪漢》
語句:
中心:
答案示例:
1.《貓》:因為被母親生前所鐘愛,它們已經成為我自己悲哀的種子了。
中心:表達了凡事都要實事求是,對人對事都別存偏見私心,寬容仁愛,同情幫助弱小,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人生態度。
2.《小麻雀》:又不動了,可是身子長出來一些,還低頭看著,似乎明白了點什么。
中心:表達了作者同情弱小生命,關心被損害者命運的思想感情。
3.《鸚鵡流浪漢》:但重要的是,它寧可被凍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于是,尋找和回歸自然,就成為它一生中不斷重復的主題。
中心:作者借鸚鵡抒發了對追求自由者的贊美之情,表達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
三篇文章都表達了關愛動物,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一主題。
五、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生命之美
細細品細節
自然明中心
關愛動物,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2
一、教學目標
①繼續練習默讀和朗讀。默讀爭取每分鐘不少于500字。朗讀要做到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
②了解聯想與想像的基本常識,培養聯想與想像能力。
③學習改寫、擴寫等方式,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
④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理解課文。
二、教學設想
本單元選編的課文體裁多樣,有童話、詩歌、神話、寓言故事,都屬于文學作品,教讀這些課文,可參考以下做法:
①重朗讀指導,在朗讀中品味與感悟。
對內容較長的文章,可指導默讀,培養學生快速閱讀、了解內容的習慣;對抒情性強的文章,可指導朗讀,在有感情的.朗讀中深人體會文章。還可以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配樂配畫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深入感悟。
②注意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本單元文章內容都是虛構的,應該讓學生懂得虛構作品與寫實作品的區別。可嘗試運用續寫、改寫、擴寫等手法激活學生的聯想與想像能力,尤其要保護學生可貴的創新意識,不要拘泥于一種固定答案,鼓勵學生討論、爭辯,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③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深入理解課文。
引導學生理解本單元文章內容是虛構的,但是反映的都是生活的真實、生活的本質,可引導學生討論、聯系自己身邊的生活,感悟文章深意,培養學生向往真善美的思想感情。
④引導學生擴展課外閱讀。
可在教讀本單元文章的基礎上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閱讀作品,如安徒生、格林的童話故事,古希臘神話故事,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翻譯本),《西游記》等等,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聯想、想像能力。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及母親話語中含著的意思。
2.領會母愛無私、博大、寬容、深厚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以及母親話語中含著的意思。
2.難點:透過生活小事感受母親對“我”的愛,透過生活中的小事表達“我”對母親的深情。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樂曲《秋日私語》、《命運交響曲》、《春之聲圓舞曲》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關于母愛,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為她唱著贊美的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讀讀殘疾作家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淚下的母愛。
二、整體感知
1.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欣賞一下。你們需要音樂嗎?
2.播放音樂,供學生自己選擇。――《命運交響曲》、《春之聲圓舞曲》、《秋日私語》。學生選擇后,配以《秋日私語》,師生共同自由誦讀,欣賞散文的美。
3.剛才大家讀得很投入,看來,一篇美的散文確實能讓人深陷其中。讀完之后,感覺怎么樣?(引導學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調。)
三、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學生課下搜集)
附: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歲的他因病癱瘓,從此永遠坐上了輪椅。他寫的《我與地壇》被公認為中國近50年最優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是現在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兩條腿癱瘓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聽錄音,思考問題:
(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
(2)、為什么是懷念?
(3)、為什么會在秋天懷念?
(4)、課文寫母親關愛兒子是圍繞哪件事展開的?
3.學生自由朗讀
4.詞語小盤點(見課件)
四、整體感知課文。
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課文標題是“秋天的懷念”,請問文中懷念的是誰?文中有幾次寫到秋天?為什么文章的題目叫“秋天的懷念”?
(學生討論交流,代表發言)
五、重點語段品析
1.品讀第二段,母親又是怎樣對待兒子的?
――擋在窗前理解、體貼
――央求般的神色母愛執著
――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喜悅
――比我還敏感細心、體貼
2.母親此時,自己的情況是怎樣的?
身患絕癥
兒子癱瘓
自己做堅強的母親讓兒子成為堅強的兒子
3.我為什么去看菊花?(學生自由討論,共同明確)
六、師生共同總結文章主旨
明確:課文講述是身患絕癥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七、合作探究:課文為什么不以《懷念母親》為題,卻以《秋天的懷念》為題?(可留作課下作業)
八、課外延伸
1.感悟人生至理:課文最后一段為什么詳寫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有什么深意?
(這段話中的一連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寫北海菊花的美麗,實際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賦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覺悟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菊花象征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
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出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我明白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諦。)
2.情感升華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悟?請大膽說出來給同學們聽聽。
(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讓這唯一一次的活熱烈而輝煌;面對挫折和災難,我們不僅要有勇氣去面對,同時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關心;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兒活才是;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命運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奮斗來改變的!)
3.推薦閱讀
九、作業:
1.我想,你學習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你一定想對你的母親說點什么,請你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篇文章。
2.課外閱讀《我與地壇》。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雁陣北歸
樹葉飄零母親
菊花爛漫
偉大、無私的母愛
課題
2.《秋天的懷念》
教學
目標【學習目標】1.識記字詞。2.感受母愛無私、博大、寬容、深厚的特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關于母愛,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為她唱著贊美的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讀讀殘疾作家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淚下的母愛。二整體感知1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欣賞一下。你們需要音樂嗎?2播放音樂,供學生自己選擇。――《命運交響曲》、《春之聲圓舞曲》、《秋日私語》。學生選擇后,配以《秋日私語》,師生共同自由誦讀,欣賞散文的美。3剛才大家讀得很投入,看來,一篇美的散文確實能讓人深陷其中。讀完之后,感覺怎么樣?(引導學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調。)
三、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學生課下搜集)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歲的他因病癱瘓,從此永遠坐上了輪椅。他寫的《我與地壇》被公認為中國近50年最優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是現在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兩條腿癱瘓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聽錄音,思考問題:
(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
(2)、為什么是懷念?
(3)、為什么會在秋天懷念?
(4)、課文寫母親關愛兒子是圍繞哪件事展開的?
3、學生自由朗讀
注意感情的抒發與表達。
4、詞語小盤點(見課件)
癱瘓侍弄整宿憔悴
仿膳豌豆訣別爛漫
翻來覆去絮絮叨叨
四、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學生討論:你覺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氣是什么樣的?
總結: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的暴怒無常。
四、作業
預習課文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作者簡介
詞語盤點
教學反思:
課題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4
第一單元 成長的歷程
復習目標:
1、識記文章中的重點字詞和作者作品。
2. 學習運用所學的文學知識解答問題和寫作文。
3、賞析優美詞句
4. 積累文言文知識,會背誦默寫《童趣》。
復習重點:
1.掌握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特別要注意一些成語的正確使用;賞析文中的優美詞句和識記重要的文學常識。
2.感知文意,概括要點。
3.掌握欲揚先抑等常見的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4.掌握重點文言詞匯的意義及用法。
5.口語交際:這就是我。
復習過程
一、基礎積累(學生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到黑板板演)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1)在樹下拾得一只病蟬,透明的翅 shōu liǎn ( ) 了。
(2)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 xuán téng ( )。
(3)我的心在shòu gǔ lín xún ( ) 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4)那座懸崖就sǒng lì ( ) 在空地的另一邊。
(5)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 pán qiú wò lóng ( ) 般的枝一干,不斷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2.補全下面的四字詞語。
瘦骨( )( ) 頭暈( )( )
小心( )( ) 心驚( )( )
一絲( )( ) 忍俊( )( )
( )( )大物 明( )秋( )
夏蚊( )( ) 鶴( )云( )
3.根據解釋寫出成語。
(1)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
(2)因擔心災禍臨頭而驚恐不安的樣子。( )
(3)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 )
(4)忍不住笑。( )
(5)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
4.背誦默寫。
(1)余憶童稚時,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_______________。
(2)昂首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連詞成話:請至少運用下面三個詞語,并運用一種修辭,寫一段連貫的話。
忍俊不禁、小心翼翼、怡然自得、心驚肉跳、龐然大物、一絲不茍
二、回顧文章寫作技巧
(一)象征
象征手法是文學創作的一種表現形式,借助某一種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詩歌中的“海” “山”都具有象征意義,它們各自象征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二)伏筆
懸崖只有二十米高,小伙伴們都能順利的爬上,為什么“我”爬不上?
從前文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記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這樣就為下文埋下伏筆。
(三)思想主題
每篇文章都有它所表現的中心思想,有的是蘊涵在字里行間的,有的是議論點題,有的是直接抒發感情……我們讀一篇文章,就要讀懂其中的思想內涵。回憶《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表現的中心思想,思考它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四)先抑后揚
先抑后揚是文章的一種寫法,在我們第一單元中所學的課文中,哪篇文章運用到了這種寫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五)借景抒情
從未見過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的生長。作者借紫藤蘿抒發了什么情感呢?
(六)開篇點題
開篇點題是文章的一種寫法。在《童趣》中,就開篇點題,并且總起全篇。
下文的三件事都是圍繞開頭的“ 物外之趣”展開敘述的
三、賞析優美詞句
(一)品工筆寫景之妙句:
1、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
2、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
“像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二)品人物描寫之妙詞:
1.找出課文中描寫“我”爬下懸崖走第一步時的動詞,并分析其作用。
2.父親指點“我”爬下懸崖時,“我”的心理有什么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文言文復習《童趣》
(一)內容復習
這篇文章,以( )為中心,回憶了童年時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 )件趣事。從文中描述看,第二、三段的情趣是建立在細致觀察和( )基礎上的。
1、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的三件趣事,請用簡短的文字加以概括。
2、作者把這種趣事稱為“ ”。
3、作者是怎樣獲得“物外之趣”的?
(二)字詞過關
1、考考你:解釋加點的詞
(1) 明察秋毫 (2)故時有物外之趣。 (3)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5)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
(6)凸者為丘,凹者為壑。 (7)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8)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9)鶴唳云端 (10)使之沖煙而飛鳴。
(11)蹲其身,使與臺齊。 (12)以草為林。(13)神游其中。
( 14)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15)驅之別院。
2、一詞多義
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
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 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3、句子翻譯
(1)故時有物外之趣。 (2)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3)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4)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5) 鞭數十,驅之別院。
五、口語交際:這就是我
1、新學期開始,大家都進入了新的班級,面對新的同學和老師,要想讓大家盡快地認識自己,就得做一個有個性的自我介紹,讓大家一下子記住你。首先要準確認識自己,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然后用個性十足語言表達出來。下面就請你為要在第一節語文課上做的自我介紹準備一段發言稿吧。(100字左右)
2.新班級馬上就要組建班委,考慮一下自己可以為新集體做些什么,可以勝任哪方面的工作。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擬一份簡明的發言提綱,大大方方地推薦自己吧。
3.班級組建學生社團,現在文學社正在招聘成員,請你為自己寫一份推薦稿吧,希望憑著你的才華和對自己的介紹能被錄取。(100字左右)
六,拓展閱讀
閱讀理解《心許子午蘭》
詳見配套練習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5
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向班上的同學介紹某個同學,說的時候要抓住同學的特征,條理要清楚,語句要通順。
活動目標
這次口語交際活動在于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向班上的同學介紹某個同學,說的時候要抓住同學的特征,條理要清楚,語句要通順。
教師指導
1.指導學生抓住同學的特征,學生都是剛升入初中的新同學,相處還不到一個學期,彼此還不太熟悉,要介紹清楚一個同學,就需要具備一定的觀察力,才能抓住同學的特征,講起來才不至于與別的同學混起來。
2.介紹是盡量避免羅嗦,枝枝蔓蔓,是聽的人抓不住頭緒,這就要求語言有概括力,句句話都說在點子上。
3.要求介紹的語言最好能夠生動有趣,教育學生要尊重同學,抱著欣賞的態度去介紹別人,發現別人的長處,向別人學習,要避免提到同學的`某些缺陷,造成尷尬的局面。
4.聽的同學要集中精力,積極思維,展開聯想,分析判斷抓住發言人介紹的要點,猜出究竟是哪一個同學。
5.提前向學生講明意義,并明確要求,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力求生動活潑,取得實效。
內容
在語文課上介紹某位同學的特征,讓其他同學猜出他(她)是誰。并比較水說得好,誰猜得對。
要求
1.要抓住同學的主要特征(包括身材,相貌,言談舉止,脾氣,性格,興趣愛好,個人特長等)進行介紹。
2.做介紹的同學力求語言形象,生動,不念稿子,聽介紹的同學要細心,抓住介紹的要點,并判斷出被介紹的同學是誰。
過程
1.分小組進行討論,總結特征,然后在小組上進行表演,全班分為8個組,,并從中選出膽大心細的,觀察力強的同學到班上進行表演。
2.由小組選出的八位代表在講臺上描述,要求用普通話,語速適中,聽的同學集中精力,積極思考。
結果評價
1.根據描述,其他同學能否迅速找出所描述的人。
2.口齒清楚,普通話流利,儀態自然大方,表述清楚,說話恰當等來評價。
注意事項
1.介紹時不能說出同學的姓名,職務。
2.用尊重,欣賞被介紹同學的態度進行介紹。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6
學習目標
1.熟讀,理解課文,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和句式,提高文言素養。
3.揣摩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學習在敘事基礎上發表議論的寫法。
4.理解文本主旨。
學習重難點
重點: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和句式,體會現代漢語與古代語法之間的區別。
難點:把握文章主旨,并理解“狼”這一形象在古人思維中的意義。
知識鏈接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房名,“志異”是記載奇聞異事的意思。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學法指導:
1.該篇文章是一篇小故事,趣味性強,相信同學們一定喜歡,建議同學們去看多的《聊齋志異》小故事。2.在閱讀的過程中,請同學們關注部分文言詞匯,如:止、敵、顧、前、去、犬、意、洞、隧等。可通過工具書或互聯網對這些字的古字形進行分析探討,便于加強掌握。
一、課前預習 基礎梳理
【字音梳理】1.分別給下列加橫線生字選出正確的讀音。
(1)眈眈相向 A.dān B.chén
(2)苫蔽 A.zhàn B.shàn
(3)少時 A.shǎo B.sáo
(4)弛 A.cǐ B.chí
【字詞解釋】2.解釋下列加橫線的字。
(1)目似瞑( ) (2)意暇甚( )
(3)屠自后斷其股( ) (4)乃悟前狼假寐( )
(5)綴行甚遠( ) (6)兩狼之并驅如故( )
(7)一狼乃從( ) (8)屠大窘( )
【文學常識】3.蒲松齡(1640-1715)字 ,一字劍臣,別號 ,世稱 ,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出生于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后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 。
二、獨立思考 課文初探
1.借助注釋初讀課文,然后合上書,嘗試用自己話講述該故事。
2.請你逐段分析本文,簡要闡述各個段落所描寫的內容。
三、集思廣益 合作探究
1.同學們,本文情節波瀾起伏,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和動詞的合理使用生動表現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以及屠戶心理行動的變化,請同學們互相合作,將這系列動作描寫與動詞找出來進行分析。
示例:“綴行甚遠”、“并驅如故”一個綴字與一個驅字,生動表現了狼的貪婪與兇狠形象。
2.搜集與狼相關的成語,看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樣的?與同學共同搜集狼的有關資料,看看狼的真實形象是怎樣的,并說說你的收獲。
課堂檢測
1.解釋下列加橫線的意義或用法
(1)顧野有麥場( ) (2)屠乃奔倚其下( )
(3)乃悟前狼假寐( ) (4)屠暴起( )
(5)以刀劈狼首( ) (6)蓋以誘故( )
2.下邊句子中點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
A.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B.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
C.狼亦黠矣,而傾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說明其中的語法現象,并翻譯該句子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參考答案
一、課前預習 基礎梳理
1.(1)A (2)B (3)A (4)B
2.(1)閉眼;(2)空閑;(3)大腿;(4)睡覺;(5)緊跟;(6)原來;(7)跟從;(8)困窘急迫
3.留仙;柳泉居士;聊齋先生;《聊齋志異》
二、獨立思考 課文初探
1.略。
2.第一段描寫了屠戶遇狼,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的雙方,是故事的開端;第二段寫屠戶畏懼狼,兩次投骨不能擺脫狼的追蹤,表現了屠戶的謙讓和狼的'貪婪。第三段寫屠戶御狼,表現屠戶情急之下的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第四段講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警覺和狡詐艱險,這是故事高潮和結尾。第五段發表議論,點明主旨,說明人類的聰慧將永遠戰勝邪惡勢力。
三、集思廣益 合作探究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不前二字表現了畜生的謹慎,眈眈又表現了狼的兇惡。“徑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等都表現了狼的狡詐,“懼”“投以骨”“復投之”表現了屠夫的害怕和僥幸心理;“顧”“倚奔”“弛”“持”等,變現了屠戶決心斗爭的覺悟。“暴起”“劈”等動作描寫表現了屠夫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
2.成語如: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等等,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邪惡狡詐形象,通常用其形象表現惡人或邪惡勢力。狼實際上是一種十分有特性的的動物,它們群居,擁有十分團結的力量,它們對自己的配偶忠誠,護犢愛幼,這是在人類世界中都值得深為贊賞的品質。如此看來,狼并非是一種十惡不赦的動物,我們對它也存在著片面的看法與誤解。故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
課堂檢測
1.(1)看見 (2)于是 (3)才 (4)突然 (5)用 (6)用來
2.C
3.(1)前進,形容詞用作動詞。翻譯:狼不敢前進,瞪著眼朝著屠戶。
(2)像狗一樣,名詞活用作狀語。翻譯:一會兒,一只狼徑直離開,其中的一只像狗一樣坐在前面。
(3)打洞,名詞用作動詞。翻譯: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想鉆洞進入來攻屠戶的后部。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7
學習目標
1、知道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的有關文學常識。
2、從蚊子的成功與失敗中得到人生啟示。
學習重難點
重點:更笨進一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體裁。
難點:領悟到盲目自高自大的可笑性。
知識鏈接
《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擬人化的動物,它們的行為舉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借以形象化地說出某種思想、道德意識或生活經驗,使讀者得到相應的教育。這些故事篇幅短小卻寓意深厚,有的教導人們要正直、勤勉;有的勸人不要驕傲、不要說謊;也有的說明辦事要按照規律,量力而行;還有不少反映了強者雖兇殘但卻常被弱者戰勝以及各種寓意深刻的人生道理。內含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諷刺懦弱、懶惰,贊美勇敢斗爭,教人如何處事,辨別是非好壞。
學法指導:
在本部分要學會抓寓言的特點,更加深入認識寓言這種體裁。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1、判斷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1)寓言是將生活哲理寄托在一個假想的`、具體形象的、具有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種文學體裁。()
(2)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動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東西和現象。()
(3)寓言主題的表現都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較深刻的道理寓于簡短的故事之中。()
(4)寓言在藝術手法上的重要特點是夸張,此外,還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蚊子臨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哪個詞語表現出來的?它的悲痛說明了什么?
2、蚊子敢于向獅子挑戰,而且能夠取勝,這說明了什么?
參考答案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1、(1)√(2)×(3)√(4)×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蚊子的醒悟是通過“嘆息”表現出來的。“自己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句中的“最強大”與“小小”、“較量過”與“消滅了”形成強烈反差,兩相比照,尖銳地諷刺了勝利后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識。
2、蚊子的“挑戰宣言”貌似狂言。實際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抑制了獅子的優勢。它的膽量、信心,是建立在敵我雙方力量進行冷靜分析的基礎上的。啟示人們,世上萬事萬物,各有所長所短。強者有短處,弱者也有長處。弱者如果能揚長避短,就可能以小勝大,以弱勝強。蚊子的遭遇說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8
活動目標
行楷字的筆畫組合
教學目標
對學生分析楷書和行楷的關系,辨析行楷與楷書的異同。讓學生理解行楷技法,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理念。展示一些硬筆書法作品,培養學生的書法審美價值,激發學生寫字的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點擊多媒體,顯示《祭侄文稿》)
同學們,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書法作品《祭侄文稿》。這篇作品是顏真卿為追祭在“安史之亂”中被殺害的侄兒季明的即興之作。全文氣勢磅礴,雄奇豪邁,跌宕多姿,其沉痛悲憤之情溢于筆端,是一件以情入書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二行書”。下面請同學們看一幅鋼筆行楷作品:
這幅作品,神態瀟灑,富于魅力,字體勻稱舒展,清爽悅目,很適合初學行楷字的人學習。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行楷技法。
二、點擊多媒體:行楷字的特點
1、用筆流暢。行楷的用筆靈活、方便,一般需要逆鋒、頓筆、停筆、回鋒等嚴格的運筆,不強調用筆中更多的提按、筆畫形態,只要求筆道流暢,多取順勢,變轉合理,行筆巧妙。
2、連筆。所謂連筆就是把字筆畫之間的運筆過程連起來書寫,即前一筆畫的收筆與下一筆畫的起筆相連接。連筆分為實連與虛連。筆畫之間通過游絲來聯系的為實連,筆畫之間沒有游絲但筆斷意連的為虛連。連筆的原則是按照漢字書寫的筆順,除了少數的筆順變化以外,大體上與楷書的筆順相同。如:
3、省筆。所謂省筆是指在行書中,有的筆畫可以省去不寫,或與別的筆畫連起來一筆寫成。在省寫的過程中,有的筆畫改變了楷書的形態,楷書中一筆、兩筆,甚至三、四筆的點畫,在行楷書中可以一筆寫成。注意:省筆不能自己隨心所欲地減省筆畫,必須合符約定俗成的規矩。如:
4、改變原有的筆順。與楷書相比,行楷書的筆順不是一成不變的。行楷書的書寫,根據實際需要,個別地方由于書寫到具體部位時,筆畫的連結、縈帶、減省等使字形發生變化,相應的筆順也隨之改變了。當然,筆順的變化也不是隨意的,也必須符合約定俗成的規矩。如:
5、形態多樣。楷書的每個漢字形態單一,而行楷字由于結字自由,字形變化多樣。對我們初學者來說,只需掌握其中常見的一種即可。如:
三、點擊多媒體:行楷字筆畫寫法(見右表)
練習時注意:
1、行楷書中的點最富于變化,有時成為一條短的、斜的線段,有時直接與前后筆畫順勢相連,有時需要加鉤挑,加強呼應。
2、懸針豎“”一般用在豎畫的最后一筆的字,如:等,但不可寫得太長。
3、行楷書中的捺一般可以寫成反捺“”。
4、行楷書中帶有“折”“鉤”的筆畫,要寫得比較圓轉,不要棱角太多,過于生硬。其中的鉤已基本消失,變成了筆畫的延伸。
學生進行行楷筆畫練習。教師巡視,將一些習作通過投影儀展示出來,教師進行以表場為主的點評。
四、學生臨寫下面的例字(見教材第110頁)
練習時注意:
行楷中自然連帶的規律是筆畫組合中最基本的規律。難就難在“自然”二字上,要達到自然須細心練習。
“三”字是橫式筆畫,在上一筆收筆時,自然地帶出牽絲向左下,再寫下一筆。最后一筆橫停筆后抬筆即可。
“川”字是縱式筆畫在前一筆收筆時,自然地向右上帶出牽絲,再書寫下一筆。
“合”字是撇、捺兩筆的自然連帶,向左下寫出撇后,不用出鋒,沿原路返回一半處,自然向右下轉筆寫出捺。
“少”字是左邊點和右邊點的自然連帶與呼應。筆斷意連,而最后一筆撇,直接由右點向左下帶出。
“自”字是撇和豎連為一筆書寫,字框中橫畫筆筆相連至最后橫收筆。
寫“布”時,首筆橫自然提筆向上,與撇的起筆連接一筆寫完。寫“巾”的鉤時,也是收筆后自然向上提筆后帶出一豎。
“書”字的首筆是橫折,書寫時直接向左折45°角,帶出下一筆橫折鉤的書寫。
“打”字是左右結構,左邊提的收筆恰好是右邊“丁”的起筆,一筆連接寫完。
寫“享”字橫向筆畫右上帶向左下,是可以多處出現牽絲現象的一個例字,不要寫成處處牽絲,應是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省略,“子”的鉤筆和橫可連可斷。
第二行:“單”字,上頭是左邊點與右邊點的自然邊帶;“樸”“仙”“得”“明”“到”字均是左右結構的自然連帶;“之”字,上頭點與橫的自然連帶;“開”字,先是橫式筆畫的連帶,后是縱式筆畫的連帶;“子”字,鉤筆與橫畫的自然連帶。
第三行:“就”字,兩點為左邊點與右邊點的連帶;“向”字,豎與折的連帶;“己”字,折與橫的連帶;“她”字,撇與橫、鉤與豎的連帶;“兩”字,橫與豎、豎與折的連帶;“那”字,撇與橫、橫與橫的連帶;“回”字,里面的口字的筆畫連帶;“經”字,絞絲旁、橫撇與點、橫與豎與橫的連帶;“么”字,折與點的連帶。所有這些連帶,都應重在自然。
第四行:“發”字,撇與折的連帶;“還”字,折撇與豎的連帶;“要”字,橫與撇折的連帶;“同”字,橫與豎的連帶;“把”字,橫與豎、鉤與提、提與橫折的連帶;“著”字,左邊點與右邊點、橫與橫的連帶;“作”字,撇與豎、橫與豎、橫與橫的連帶;“多”字,撇與折、折與點、點與撇的連帶;“前”字,上頭左邊點與右邊點、下面橫與橫、橫與豎的連帶。以上這些連帶,同樣要講究自然(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練習結束后,同桌互相點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教師將部分習作通過投影儀展示出來,表揚好的習作。
五、點擊多媒體:行楷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見教材第111頁)
練習時注意:
1、第一字是領頭字,下筆前應認真想一想它的位置、大小及落筆的輕重等,后面的字都要以這個字為準。
2、字距疏密要安排妥當。字與字之間既不要太擁擠,也不要太稀疏。
3、所有文字的中心點都應安排在同一條橫軸線上,切忌一頭高一頭低或成一條彎曲線。
4、行與行的間距要明顯大于字距,行距及字距一般自始至終都要均勻。
5、標點符號的書寫要規范。
6、書寫格式有兩種:一是內容在前,作者及題目寫在最后一行偏右處;二是題目居前頭,寫在中間,作者寫在題目的下一行居中處。
7、紙的上、下、左、右要留出適當的空間,切忌撐滿,要給人以疏密得體、和諧清新的感覺(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挑出幾份習作,通過投影儀展示、點評、鼓勵)。
六、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主要介紹了行楷字的特點,行楷字筆畫的寫法及行楷字的自然連帶。有許多同學通過兩個月的練習,行楷字寫得相當漂亮。請同學們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好好地練習行楷字,記住:能寫一手漂亮的行楷字,你的學習、工作、生活是占盡便宜的!
七、作業
臨寫課本第110—111頁上的行楷字。行楷字寫得好的同學,請用行楷字抄寫課文中的古詩。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9
一、活動目標
1.正確認識自我,展現自我風采,樹立信心,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
2.用普通話口齒清楚地介紹自己,發言時態度大方。能根據不同的目的調整說話的內容和方式。
3.在介紹自我的基礎上進行寫作練習,要求盡可能集中、明了、簡潔地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力求寫出一點新意。
二、活動指導與建議
1.可以把全班同學先分成若干個活動小組,讓同學們在小組中介紹自己。然后由各小組推薦幾位同學在全班作自我推薦或自我介紹。“模擬面試”,可以由幾位同學或老師扮演考官,并事先準備一些與招聘內容有關的問題。
2.本單元的三項活動同樣是作自我介紹,但是目的卻不盡相同。活動一,目的是讓新同學盡快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因此,介紹要盡可能地全面,說出自己的個性特點。活動二,是學生為了承擔某項工作而作的自我介紹,所以要重點突出,就自己從事該項工作的優勢作集中闡述。活動三,是讓學生在假設的場景中作自我推薦,趣味性、目的性強,重在在雙方的對話交流中展現自己的風采,文明得體地應答。
綜合性學習應該是學生的一次自主性活動,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行選擇、設計和組織,以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不過,鑒于本次活動是中學階段的第一次,教師可以多一些監督和指導。
4.無論進行哪一項活動,每位同學在自我介紹后都應留出一點聽眾提問的時間。這一方面是為了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另一方面是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多的互動空間。
5.可先布置口語交際要求,只準打腹稿或列提綱,不得寫成書面文稿;在完成口語交際練習的基礎上,再布置寫作練習。
6.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創造良好的說話環境;寫作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注意怎樣選取合適的角度來表現自己,如突出個人的某一方面特點,或多角度介紹自己等。務必強調要寫出新意、寫出個性。
7.建議在兩周內完成本單元學習任務。其中課內占4課時(2課時口語交際,2課時作文及講評)。
三、活動評價
教師可根據口語交際和寫作練習的具體本情況,給出分數。
1.口語交際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評價:一、參與意識;二、說話的內容和方式。
2.本次作文可以從兩點評價:一、語言表達是否通順;二、文章是否有新意,是否寫出了個性。第二點可以由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新意既可以是對全篇文章而言,也可以是對一句話、一個詞語而言。
3.建議從第一次作文起,為每個學生建立寫作檔案,以便如實、全面了解學生七至九年級階段的寫作發展水平。
四、有關資料
1.語言是個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練,練才能熟,熟能生巧。練什么,怎么練呢?
語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練口、練耳是基礎。語言還是文字之事,所以在口耳訓練的'基礎上還得練眼、練手。
過去教語言,往往忽略口、耳,只注意手、眼。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開花的辦法。充其量這叫插瓶,也許能開兩朵花,然而開不多,也開不久。
練口,要從發音練起。要從小訓練發音準確、清晰。發音含糊,拖泥帶水,把詞句中的某些音節“吃掉”之類的現象,必須糾正。要練讀,大聲地讀。字讀得對,句讀清楚,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語氣神情,才算合格。要練說話,要求說話一字不茍,清楚完整。說稀里糊涂的話,說半截話,都應當糾正。“這個,這個”“那個,那個”“嗯”“啊”之類的東西,應當避免。進一步要求說話爽朗流利,有條理。所答非所問,拖沓重復,漫無邊際,語無倫次等等現象,都應當糾正。
2.說話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在現想現說的情況下,準確、簡明、流利、動聽地說整段整篇的、連貫的話語能力的教學活動。通過說話教學,能夠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接收能力,活躍思想,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說話是運用有聲語言通過口耳進行交際的語言形式,具有自然性和濃郁的生活色彩。一般講,說話中,短句多,長句少;自然句多,嚴密句少;并常運用語音的音高、音長、音強、音色來表情達意。進行說話教學,必須充分注意說話本身的本質特點。說話教學的具體目標是:發音準確,口齒清晰,語調受聽;說話有實在的內容和明確的觀點,意思集中,前后一貫,不散漫,不離題;用詞妥帖,語句完整,句式靈活,無語法錯誤;能在限定的時間內實現說話的要求;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先想再說,敏于表達,不講粗話。說話教學可以分為獨白體說話教學和會話體說話教學。獨白體說話教學可以采用指導學生看圖說話、復述、轉述、講故事、口頭作文、演講等教學方式;會話體說話教學的方式主要有對話、討論、辯論等。說話教學還可以與讀文教學、寫作教學和課外語文活動相結合,隨機進行。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10
【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全文結構。
2、品味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結構,全面把握文章內容。
2、文章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繁衍(yǎn)遷徙(xǐ)譬如(pì)小憩(qì)棲息(qī)遨游(áo)慚愧(kuì)冥思遐想(xiá)覓食(mì)搓捻(cuō niǎn)花團錦簇(cù)
2、解釋下列詞語:
企盼:盼望。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遷徙:遷移。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
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一點不敢疏忽。
二、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后,對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革命斗爭中致殘以后,又能寫出鼓舞了數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們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倫·凱勒。
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海倫·凱勒的風貌,投影顯示作者事跡簡介: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生于亞拉巴馬州,在波士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莎莉文老師的協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寫作,還學會了說話,上了大學,并且成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1900年,海倫進入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并于1904年榮譽畢業。當年她和她的老師莎莉文合著的海倫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的故事》)發表,即引起轟動,成為著名的英文名著。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明確:
這篇課文選編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親近自然》《關于“愛”的含義》合在一起編成課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課文的主線十分清晰,寫莎莉文老師“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
四、學習課文
圍繞下面問題,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1、海倫·凱勒在什么時間,怎樣認識了安妮·莎莉文老師?這位老師對她有什么影響?
2、莎莉文老師是怎樣教育“我”認識具體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師又是如何讓“我”認識、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師又是怎樣逐步引導“我”認識“愛”的?
學生默讀課文,討論交流,明確:
1、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倫·凱勒從母親的.手勢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樣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尋常的事情要發生。她站在臺階上等待。后來,“一個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緊緊地抱在懷中。我似乎能感覺得到,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師。”
2、文中寫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為一個陌生人第一次摟抱我,有意識地給我玩具,教我拼寫洋娃娃“doll”。還教我學會了拼寫“針”(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這些詞。特別具體寫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師讓我一只手接觸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寫出“水”這個字,使我終于領悟到“水”這個字就是我手上流過的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從此,海倫·凱勒開始大量認識具體事物。
3、莎莉文老師把我帶到大自然中,運用我的觸覺、嗅覺,以及學到的詞匯,讓我在頭腦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師讓我坐在樹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氣變化,暴風雨來臨,在最危急的時刻,老師來了,扶我下來。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總是對人微笑,給人仁慈。
4、莎莉文老師用的是情感體驗法。通過情感體驗和對各種不同事物的對比,使海倫從中去感受。
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輕輕地摟著我,在我手上拼寫出了‘我愛海倫’幾個字。…‘莎莉文老師把我摟得更緊了,用手指著我的心說:’愛在這里。…“這時,我突然明白了,這個字原來指的是腦子里正在進行的過程。這是我第一次領悟到抽象的概念。”“剎那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覺到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
五、朗讀訓練
課文第二部分寫得非常優美,簡直是一首散文詩,充分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敢于體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教師可讓學生朗讀、點讀,甚至有選擇地背誦。
六、小結
本文是美國教育家,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這篇課文,既表現了一位富有愛心的老師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在向莎莉文老師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時,也為這位聾啞女孩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動。同時文章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
七、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11
學習目標
1、熟悉中國傳統寓言小故事的風格。
2、積累文言知識。
3、體會文章寓意,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切忌道聽途說。
學習重難點
重點:積累字詞,提高文言素養。
難點:體會古人思維與古人的世界觀。
知識鏈接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于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干,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一統后的'意識形態。但后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
學法指導:
1、文言文普遍注重朗讀,請有意識進行朗讀訓練;2、有意識那中國傳統寓言小故事與西方寓言進行對比,分析其不同之處。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1、給加線的字注音。
溉汲()杞人()崩墜()
躇步()跐蹈()舍然()
2、解釋劃線的詞。
(1)及其家穿井(?)?(2)國人道之(?)?3.不若無聞也(?)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傳說的人把這句話聽成了什么意思?
2、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了一個什么道理?
課堂檢測
1、翻譯下列句子
(1)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訴我們的危害。
參考答案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1、略
2、(1)等到;(2)說,傳言;(3)如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個勞動力。而傳說這句話的人聽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個人。
2、道聽途說的話不能輕信,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說明求賢不應該僅憑傳聞,對于傳聞必須驗之以理。在現實生活中對待傳聞都應采取調杳研究的確良審慎的態度、去偽存真的求實精神。
課堂檢測
1、略
2、以訛傳訛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12
復習導引
(一)復習目標
1.回顧基礎知識,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單元的知識結構。
3.品位賞析文章中的精美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4.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二)復習重點
1.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2.品位賞析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三)復習方法
構建知識網絡,梳理剖析主干知識;強化訓練以實現理解,,互動探究以尋求規律。
第21課 風箏
1.在本單元的5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蘊最豐富的一篇,應該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宜從多種角度加以引導,拓展思維空間。
2.訓練探究文意的能力。這篇課文的難點較多,正是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要讓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劃出來,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發問精神。教師教學用書里提出并解答了的九個問題,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點,可以一次性提出來;同時,在“有關資料”中精選部分有助于探究課文主題的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將問題整理一下,根據材料和課文,有步驟地研究。
3.課文研讀要以難為樂,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徹。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一步就是收獲,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將來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講深講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魯迅的人格、胸懷。
第22課 羚羊木雕
1.可以分角色朗讀。
2.課文從孩子的.眼光和心態看待——場家庭矛盾,敘事角度和敘事語氣與學生很接近,據此,教師應設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可以提問:女兒既然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恰當?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發生?
2.這場矛盾沒有一個完滿的結局,留下一個空白,正好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比如探討人物語言后的許多刪節符號所蘊涵的意味:比如指導學生分組,分別代表矛盾的三方,討論這場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發展變化的幾個層次。
4.抓住人物內心變化發展的線索。
第23課 散步
1.先要求學生跳讀課文,思考:“文章講述的是什么事?表現哪個方面的話題?以此來整體把握課文。
2.問題研討:①你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②散步本來是一件小事。作者卻小題大做、大詞小用,請把這些地方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意圖。⑧對我們寫作有什么啟示?
3.研討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比如全文中母親僅有兩句話,第一句話“還是走小路吧”,因為她是“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后說的,有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所以應該讀成拖音“還一一是一一走小路吧”。而第二句“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不必大聲,應讀出母親吩咐兒子時的坦然。而“我”的那句“走大路”,讀的時候要表現出斬釘截鐵、沒有商量余地的味道。
詩兩首(《金色花》《紙船》)
1.從揣摩語言入手,抓住其中的情景描寫或重要語句展開討論(見教學用書): 同時,最好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想象畫面和情景,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動筆畫幾幅詩意圖。
2.在課的最后就本課組織一次朗誦比賽,鼓勵學生配樂朗誦。
3.了解散文詩的特點,了解冰心“小詩”的特點。
4.利用自讀課本,擴展閱讀泰戈爾詩、冰心小詩。
第24課 《世說新語》兩則
1.基本教學模式應當是“誦讀一討論一—誦讀”。兩次誦讀的要求應有所不同,前—次要求和復述故事結合起來,達到基本成誦,并且讀懂,字詞句過關,最好能翻譯;后一次是背誦課文。
2.探究討論的重點可以有:A、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句更好?為什么?我們能想出一二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詞嗎?B、你如何看待陳元方的為人原則、是非觀?
3.簡要介紹《世說新語》這部書。
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
1.本次活動大多是學生個人在家庭中活動,所以,教師要做好布置和安排。比
如:A、通過適當途徑和方式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對活動心中有數,便于活動順利而有效地展開;B、活動涉及到對家長的咨詢、追問或采訪,教師最好和學生一起討論一個具體的采訪提綱,設計一些具體問題。
2.提前一周布置下去,提出具體要求。在這期間可以抽查學生的訪談提綱或記錄,以收到督促、監控之效。
3.評價不可缺少。評價的方式可以有:自我評價→同桌互評→小組評價→教師批改→講評作文,還可以通過問卷形式征求家長意見,了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對表現優秀的同學予以表揚。評價的時候還需注意定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4.課內活動時間:寫作2教時,交流1教時、評價1教時。
關于課后練習
1.體現了少而精的原則。就數量來看,精讀課文三四道題,略讀課文兩三道題, 引導學生少做練習多讀書,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
2.練習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用。
3.兼顧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如《羚羊木雕》—文后的練習,具體分析略)。
4.特別強調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拓展,并嘗試讓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比如《風箏》和《散步》后都附錄了用來比較閱讀的短文,通過課內外的比較閱讀,對兄弟間的手足情和母子之間的親情有一個更深入的體驗和思考。
5.十分強調通過誦讀來理解、體味和感悟課文,有些還特別要求背誦。
6.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發散性的題目(略)。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13
借景抒情又稱寓情于景,是指文學作品中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通過景物來抒情,是一種寫作手法。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一、教學目的:
明確什么是景物描寫,在閱讀的基礎上學會描寫景物。
二、教學重難點:
明確敘述與描寫的區別;如何在寫作中進行景物描寫。
三、教學方法:
利用所學應該課文知識采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方法,在理論指導下進行寫作訓練。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略。
(二)教學內容:
1、確本課重點:
(1)明確敘述與描寫的區別;
(2)如何在寫作中進行景物描寫。
2、步驟:
(1)課本第89頁《看云識天氣》第一段中的句子。
問:舉例的兩個句子各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它們在表達上起了什么作用?
①敘述表達直白
②描寫表達具體形象
(2)什么是描寫?描寫是指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文字,對人、事、景、物進行具體描繪和刻畫的一種表達方式。
(3)從描寫對象上分,可以把描寫分為幾類?三類:
①人物描寫: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②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③景物描寫(本課重點)
(4)怎樣才能讓筆下的景物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呢?先看課本53頁《春》第4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景物的,他采用了哪些方法來描寫?
①生齊讀后自由回答。
②師小結:這段文字作者采用從上到下的順序,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來突出春花競放的動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來突出花色艷麗;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來突出野花的多和亮麗;借用聯想來突出花的繁茂;通過味覺來寫花香(花里帶著甜味兒)通過動靜、虛實、高低、多個角度,集中筆墨描寫春花這一景物,為我們勾勒出一幅五彩繽紛、立體感極強的優美的“春花圖”畫面。
(5)欣賞完作者精彩的描寫之后,老師請同學們用敘述的語言把這段文字的內容表達出來。(生完成后交流)
(6)對比以上兩種表達方式我們可以看出面對同一描寫對象,要使它鮮明、形象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采用哪種表達方式更好呢?
明確:描寫。因為敘述平淡、直白,描寫具體形象。
(7)通過以上分析同學們能總結出幾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明確:描寫景物的方法:
①加修飾語即有你所描寫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質、顏色、狀態的詞,把景物寫活。
②運用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可以把景物描繪得更加形象。
③融入作者的感受即情景交融。寫作中只有抒發真情實感才能深深打動讀者,引起他們的共鳴。
(8)方法找出來了就要學會運用,接下來我們就用這幾種方法完成景物描寫的片段練習。老師出示用敘述表達方式所寫的內容,學生用描寫的方式改寫。
①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是烏云。
②再往上,就是晴空。這蒼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草灘,草灘上有山巒。
③而我的腳下是公路。一幅多美的畫卷啊!
學生完成練習后,老師點評,并出示原文內容讓學生比較,進一步體驗景物描寫的方法。
(9)作業:根據課堂時間靈活完成。
老師出示兩幅圖畫,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分組完成寫作訓練。
要求:
①認真觀察
②抓住景物的特征
③運用描寫方法
完成后點評,小結。
3、板書:
什么是描寫?
描寫是指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文字,對人、事、景、物進行具體描繪和刻畫的一種表達方式。
2、從描寫對象上分,可以把描寫分為幾類?三類:
①人物描寫: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②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③景物描寫(本課重點)
①加修飾語
3、寫景物的方法:
①運用修辭手法
②融入作者的感受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14
學習目標
1、知道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的有關文學常識。
2、體會到文章的諷刺寓意,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
學習重難點
重點:熟悉寓言這種新的文學體裁。
難點:領悟到盲目自高自大的可笑性。
知識鏈接
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系到寓言的未來。中國歷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處在于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學法指導:
1、閱讀寓言故事,不能只看其表面意義,一定要深度咀嚼其中所寄寓的意義。許多故事你看后也許會會心一笑,或覺得其荒誕,或覺得其滑稽,但請千萬別忘了以其反思自己的人生,也許它所諷刺的幽靈還徘徊在你的頭上
2、要有意識地對比西方寓言故事和中國傳統寓言故事的異同,以便于加深對寓言這一文學體裁的理解。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寫法很巧妙。一開始就用“ ”來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實際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
2、《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古希臘奴隸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臘民間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篇。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他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來問價,請說出他此刻的心理?
2、墨斯三次問話,神態、語氣一樣嗎?為什么要“笑著問道”,這“笑”有什么含義?
三、集思廣益合作探究
1、通過對文章的梳理,你一定懂得了自高自大者的滑稽與可笑,可有人認為,自高自大只是一個人的性格問題,如尼采如此自負,自詡是太陽,但他無疑還是一個偉大的人。與同學們討論討論,各抒己見,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自高自大這一問題的,并據討論結果寫一篇不低于三百字的討論結果。
課堂檢測
1、赫耳墨斯聽到自己的雕像作為添頭“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說了些什么?
參考答案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1、想知道;想得到。
2、伊索;三百五十七。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先問宙斯雕像的價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價錢不高后,他十分滿意。問赫拉雕像的價錢之后,他更覺得自己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
2、第一問是探詢;第二問時“笑”寫出他滿意又得意的心態;第三問時他已經有把握勝所有的神,顯得很狂妄。
三、集思廣益合作探究
1、略。(言之有理即可)
課堂檢測
1、略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15
一、學習目標。
1、培養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2、培養豐富的聯想、想象能力。
3、積累詠月的詩詞。
二、學生活動。
1、課前準備:利用書籍、報刊、網絡收集關于詠月的詩詞、佳句,謄寫在小卡片上。
2、小組評析其它詠月的詩詞佳句。組長記錄有價值的賞析,綜合成一篇賞析短文,全班交流。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誦明月之詞,歌窈窕之章”這是歷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們將通過《十五夜望月》來學會如何賞析這些名句佳作。
(二)賞析《十五夜望月》。
教師印發《十五夜望月》的賞析文章,讓學生加以體會,并進一步展開討論,哪些地方特別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見解或補充?
在唐代詠月的篇章中,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三)誦明月之詩。
小組之間把準備好的有關“明月之詩”的小卡片,相互交換賞析,組長記錄學生的賞析或評價,大家動手把有價值、有個性的見解綜合成一篇賞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維訓練。
用媒體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見的月,(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樓新月、水中望月等)學生對自己有所感悟的圖景發揮想象、進行聯想。
(五)學生小結。
你認為這堂課好不好?說明原因。
這既是使學生總結所得的過程,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所需的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因此,學生即使否定了這堂課,教師也要辨證地接受學生的否定。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06-24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經典)06-24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案(精華)06-24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12-06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通用13篇)07-28
七年級語文上冊單元考試試題11-27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