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在山的那邊》教案
《在山的那邊》通過作者自己一次童年的經驗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說山的那邊是海。媽媽是由我的癡想,疑問而說起的這話,并非指理想。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七年級語文《在山的那邊》教案,歡迎閱讀與借鑒!
教學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
③聯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 復述課文內容,體味人生的哲理。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認真預習《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課文內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和注釋中的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寫“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是怎樣處理的”練筆,準備上課時在班里交流。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在山的那邊》是詩人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抒寫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要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設計
初步感知
①導入
同學們,當你進入中學,跨入人生道路一個新的起點時,你一定對未來充滿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中共同的目標。《在山的那邊》這一課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體驗給我們非常有益的啟示。《在山的那邊》是詩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在詩里,他述說了童年時代美好而朦朧的“夢”——對大海的熱烈向往,長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尋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詩人雖然已無數次見過童年時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個“海”依然遙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讓我們來品讀一下這首詩歌,從詩中找出答案。
②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③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過渡)《在山的那邊》是一首詩,詩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在詩中,詩人要用形象而精練的語言來表達他反復體會的情感。我們要理解詩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讀,體悟“海”與“山’’的象征意義,領會它們所蘊含的意味。學生先自由朗讀,再聽老師朗讀,并且邊聽邊思考問題。
④屏幕投影思考題
a、詩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還蘊含著什么意思?
b、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帶著問題聽讀,然后討論回答、相互評論、補充(可由教師鼓勵學生探究回答,答案不必求統一,讓學生在聽讀討論后對詩歌有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礎上,可讓全班學生再次朗讀詩歌,加深印象,也為進一步賞析詩歌作準備。
精讀品味
(過渡)對詩歌有了大概的了解,還要品讀詩歌形象而精練的語句,好的詩句總有畫龍點睛之處,品讀這些詩句,就能更好地領悟詩歌所蘊含的意味,獲得思想啟迪。
①自主、合作探究
可用屏幕投影思考題,學生思考:
a.自由朗讀詩歌第二節,思考作者是怎樣看到全新的世界,實現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認為最形象、精練的語句,反復品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后,可四人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抓住不同的語句談感受,體會到詩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達了人生的信念;并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啟示我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只要戰勝困難,堅持奮斗,理想終將實現。
②朗讀指導
可用屏幕投影朗讀知識:重音(重讀、輕讀)、語速、停頓。
教師指導朗讀,把朗讀和品味結合起來,通過反復品讀,更好地領悟詩歌所蘊含的意味,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
學生可在教師指導朗讀的基礎上齊讀、分讀。
[教師小結]詩人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啟示我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只要戰勝困難,堅持奮斗,理想終將實現。這首詩意象壯闊,意蘊豐富。一座山,也可以指無數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戰勝困難。但是,怎樣翻無數座山,卻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樣翻過無數座山,到達理想的境界,是教師和學生下節課共同探究的問題。
作業
①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豐富語言。
②課后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生活哲理。與《在山的那邊》比較閱讀。
教學設計
感知內容
①導人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困難?(讓學生根據課前準備的內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議論,也可插話。)《在山的那邊》的作者一次次翻過無數座山,戰勝困難,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聯系你的學習生活,你又是怎樣做的?當在生活中戰勝了困難,你想過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嗎?如果把這道理推而廣之,就會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成為戰勝一切艱難的法寶。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樣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給我們以啟示的。
②默讀文章
(過渡)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意思,還要讓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默讀完課文,請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大屏幕投影復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過程。
[學法指導]
a.默讀要求(時間、內容)
b.復述要求(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情節)
學生討論、交流、補充、評論(可小組交流,也可大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時,要突出重點,給學生創造一個探究閱讀的氛圍,重點可放在“脫險”的過程。
合作探究
(過渡)以上復述故事情節,同學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寫“我”童年一次“脫險”的經歷。既是“脫險”,又是怎樣脫險的呢?其中又蘊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樣說的?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問題。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我”陷入怎樣的險境?又是怎樣脫險的?
b.這件小事給你哪些啟示?
學生朗讀課文后,四人小組討論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從這篇課文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后,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大屏幕投影問題:
聯系生活,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樣戰勝困難,實現理想的?
學生拿出準備的練筆,可小組交流,也可全班交流(只要學生聯系自己,無論體會大小,教師都要鼓勵)。
[教師小結]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學習了《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兩篇課文,給你留下什么思考呢?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困難。怎樣面對無數困難,將是我們初中學習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實際問題。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召喚著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學生再次朗讀《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最后
拓展延伸
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還給你哪些啟示呢?假如你是“我”,將怎么辦?假如你是“我’’的同學,將怎么辦?杰利與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自己下來?
以上作業,請同學們在課間討論交流,整理在練筆本上。
點評
教案把兩篇課文內容綜合在一起閱讀,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確立的。創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體現了教師大膽、靈活的教學觀念。教案從初一學生學習實際出發,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在朗讀教學中,給學生以朗讀方法的指導,并把朗讀和品味結合起來,使學生既受到高尚情操的啟迪,又得到美的藝術感染。在閱讀教學時,教案努力形成一種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學習空間。例如:教案中《在山的那邊》要求“探究詩中的‘海’與‘山’蘊含著什么意思,學生有了探究的體驗,知道這個問題并不難。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多角度理解回答。這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提高了學習的能力。
【七年級語文《在山的那邊》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在山的那邊》的教案04-25
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教案05-26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在山的那邊》教案08-19
《在山的那邊》七年級語文教案03-13
在山的那邊七年級語文教案03-20
七年級上冊語文《在山的那邊》教案03-15
語文七年級上冊在山的那邊教案04-25
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教案04-23
七年級語文教案《在山的那邊》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