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童年絮味》課文內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況。
2、品味《童年絮味》風趣的語言,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時物質生活的艱辛與對美好世界的向往,進而更加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4、概括《生命》中老師所說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童年絮味》課文內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況。
2、品味《童年絮味》風趣的語言,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味《童年絮味》風趣的語言,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時物質生活的艱辛與對美好世界的向往,進而更加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例
童年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幸福的階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值得我們留戀的,我們和童年生活也是無憂無慮的,那我們大家來談一談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難忘的事或人。(學生回答)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我國當代女詩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樣的?
(二)《童年絮味》題解
本文是當代女詩人舒婷的富有情趣的一篇敘事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在極度匱乏的物質條件下度過的充滿笑聲而又略帶辛酸的童年時光,抒發了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表達了對追求自由與快樂的純真童心的贊美之情。同時,也通過與今天的孩子們對比,引起人們的思考。
(三)《童年絮味》導讀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在文中都寫到了童年的哪些事情。
討論歸納:
①童年的玩具只有一個;②多姿多彩的大自然;③初學識字自得意;④自編小辮美極了;⑤家教嚴歷成習慣;⑥左鄰右舍關系密;⑦乘涼還有小表妹;⑧夏秋冬季我都愛;⑨如今給兒買雨鞋。
2、重點難點解讀。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作者生活的時代是我們國家經濟落后,物質條件差,那時的孩子們少玩具生活較苦。但他們卻同樣的熱愛生活,追求快樂,以艱苦的環境里照樣玩得豐富多彩。他們跟大自然親密接觸,他們從不缺玩伴他們可以享受漫長的暑假,健康成長。而今天的孩子們,物質生活優越,他們有大量的玩具與玩伴,往往被封鎖在單元里與電視電腦為伴,或是被各種興趣班占去了課余時間,這是現在孩子們的痛苦之處。為了讓今天的孩子們健康成長,應該給他們真正減負,把假期和課余時間還給孩子們,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學與玩的關系,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健康快樂地成長。
(2)作者愛勞動的習慣是怎樣養成的?對她今后有何影響?
作者愛勞動的習慣與小時候所受的教育有關,作者很小的時候就自己洗衣服,洗自己的碗,還要接受外婆的嚴格檢查,漸成習慣,不以為苦反以為樂,時常陶醉在自己的勞動成果中。直到長大后,這個好習慣仍伴隨著她。
3、綜合研討,探究下列似乎矛盾的現象。
(1)為了貪吃灶糖就公開宣稱要嫁給賣糖的老頭兒(《揀麥穗》),小小年紀就把自己打扮得像“小妖精”(《童年絮味》),這些小女孩是“不害臊”還是挺可愛?或是二者兼有?為什么?
明確:這兩位小女孩當然是挺可愛的。首先,為了貪吃灶糖就決計嫁給賣糖老漢,這在實用性上是很不合算、毫無價值的。但是小女孩對此完全無知。正是這個無知襯托出了心靈的純潔。這樣的未被世俗功利熏染的心靈是可愛可貴的。把自己打扮得成了一個“小妖精”,小女孩的姨媽們看到后差點背過氣去,說明在實用性上無可取之處,甚至適得其反。但是小女孩的愛美之心是真誠的,純潔的,也是幼稚的,她以為自己美極了,她并不知道這個后果。這樣,相反的實用效果卻反而使人注意到了她的愛美心靈和幼稚可愛的童真。其次,“不知羞”在成人的詞典里,在成人的身上是貶詞,而在這特定表現兒童心靈的情境里,正是這“不知羞”才顯出她們心靈的純潔和心地的坦然。她們一點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被人笑話,這是多么的純潔無邪!再次,為吃灶糖而公開宣稱要嫁給賣糖老漢,從理性講,絕對是荒唐可笑的。把自己打扮成了“小妖精”,從效果講也是可笑的。所以,兩篇作品中周圍的人們均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讀者看后想來也是開懷大笑。但這笑聲是善意的、寬容的、充分理解對象的,因為這里更多是令人可愛的純潔、幼稚、天真無邪。如果由此認為這些小女孩是“不知羞”和“挺可愛”兼而有之,那也應屬于幽默諧趣的表現效果問題,也就是說,幽默常常把優點和缺點集于一身。換言之,這不是令人討嫌的“不知羞”,而是令人可愛的“不知羞”。
(2)“我”的樂園——百草園,原本只有一些野草;“我”最心愛的寶書——《山海經》卻是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本子;類似的描述,《童年絮味》也有,請具體指出。交代這些童年的心愛之物、歡樂之處原本的“簡陋”,不會煞風景嗎?為什么?
明確:《童年絮味》以那些破布娃娃、破藤桌“舞臺”、荒郊野地、防空洞、九曲巷為玩樂對象、場所都屬于類似的描述。描述這些童年的心愛之物、歡樂之處的“簡陋”,并不會使文章遜色,相反,卻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審美的重點感——
其一,荒蕪的園子、拙劣的印本、破桌荒地,這些都是真實的。在大人們的眼里,這些大約都成不了他們的樂園和愛物。比如《阿長與〈山海經〉》中的“我”成年后,就買過了一本精致得多的石印本《山海經》,而原先長媽媽送的那本早不知丟到那里去了。但在生活經驗很有限、事事感到新鮮好奇、常常把幻想和想像當現實的兒童的`心靈世界里,這些荒園陋物卻可能成為他們心靈上有著無限趣味的樂園,成為滿足他們童心的最為心愛的寶書,成為他們童年游戲的大好場所。物不擇好壞,事不計真假,要的只是能真正成為他們心靈上的樂園,這正是童趣生活的最真實的特點,這是幾乎所有人的童年時代都有過的“過家家”體驗。所以,無論是原始素材的實錄還是文學創作的編造,描述這些童年心愛之物、歡樂之所的“簡陋”,恰恰更能增強文章的真實感。
其二,心靈上的樂園卻是簡陋之物。這一反差,突顯了審美的重點不在實用而在情感、情趣。“我”懷念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不在乎這里只有一些野草和讀書生活的枯燥,而在于有過“我”的童趣童真童心。“我”動情地憶起這部最初得到的最為心愛的寶書,不在于書本質量如此粗劣,而在于這里寄寓了一個人道關懷的動人故事。“我”的童年引“我”無限眷戀,不是“我”擁有過奢侈的玩具、豪華的游樂場,而是破桌破椅都記錄著“我”童年的情趣。
(四)《生命》導讀
1、默讀《生命》,體會文中老師所說的道理。
2、概括《生命》中老師所說的道理。
明確:要尊重每一個生命,關愛每一個尊貴的生命,生命的實質就是充滿著自由的活力,要為他們(它們)自由地、充滿活力地活著而高興,以寬廣的胸懷善待每一個人,善待每一個活生生的生命。
3、討論:借用《生命》中“老師”所領悟出的道理,你是否能欣賞到《童年絮味》所包含的趣味和意義?
《童年絮味》也就是像《生命》中的“老師”一樣,以對生命的新的感悟去感受、看待周圍的生活,以升華了的理性認識去照看具體的感性生活。《童年絮昧》就像“老師”在足球場上看到的孩子們“找樂子”情景的翻版。《童年絮昧》所包含的全部意義就是生命的意義,更具體一點,就是“老師”最后說的“生命的實質”,也是“老師”在本段文字開頭說的“多么自由啊,不肯受壓制”,它的趣味就是以童年情趣的形式展現著這充滿自由活力的鮮活的生命。文中的“我”及童年伙伴們也是在到處“找樂子”,替洋娃娃整容。捉蝴蝶、捉迷藏、鉆防空洞、捧著大詞典大聲唱讀、把自己打扮成“小妖精”、與同學打架、自編自演戲劇、泡海水、過春節、秋游野餐運動會……,所有這些童趣生活就是活著的生命的趣味。
4、寫作特色:
(1)語調詼諧,充滿童趣。
(2)以比鮮明,引人深思。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詞句品味積累”。
2、完成《伴你學》中相關練習。
【教學總結】
在教讀本文的時候,我讓學生先讀一遍,談點感受。由于七年級的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對于哲理性的敘事散文還沒有較深的認識,所以談的比較膚淺。我就引領他們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寫了那些事情,為什么寫這些事情,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最后大多數學生都體會到了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尊重每一個生命,珍愛每一個生命。
教學本文,在備課時我的心靈就受到了深深地觸動:讀完這篇文章,我掩卷沉思。我們都是有生命的,但誰何曾認真正視過自己的生命?仔細想來,每每在別人的生命因天災人禍、疾病困苦而飽受煎熬甚至夭折時,才想起:哦,有生命真好,能好好活著真好,平安健康真好!而對于其他的生命,我想,去關心、愛惜他們的就更少之又少了。那么,究竟是什么令我們對生命毫無感動甚至漠不關心呢?
誠然,我們教師是最不應該漠視生命的人,因為我們每天和眾多鮮活的生命打著交道。我是一個喜歡孩子的人,記得剛剛畢業來到學校,看到天真可愛的孩子,我笑了,如同沉河一樣,是一種從心靈的笑。那時候,最強烈的感受就是:和孩子在一起無憂無慮,和孩子在一起我也成了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生命如此燦爛。那時候,每每親朋好友對我的職業表示羨慕時,自己也覺得從事這個職業的幸福。
教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事業,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有著鮮活生命的人。我們對待學生不能像對待等待加工的工業材料那樣,按照我們的意圖把他們加工成一個個符合我們自己意愿的成品;從而抹殺了他們的個性,遏制了他們的思想,使他們失去了創新的能力。這樣是不利于社會的發展的。我們面對著幾十個鮮活的生命無動于衷,對一個個有思想的生命更多的時候是壓制,而往往這些抑制個性、不尊重生命的做法被我們堂而皇之地冠以“愛”的稱號。
北大教授錢理群這樣說:我熱愛教師工作,卻恐懼于“教書匠”。在讀他的這句話時自己還不甚理解。而在觸摸《生命》后,我幡然醒悟:教書匠如同木匠、鐵匠一樣,他們面對的哪里是生命啊,已然成為了“教書機器”、“老師油子”,這不就是對生命的漠視、不尊重甚至不負責任嗎?這樣說也許任何一位教師都會難以接受,可你敢說在你的教師生涯中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嗎?
清晨,步入校園,孩子們看見你,立正敬禮“老師好”,你立正回禮“同學好”了嗎;課堂上,學生啟而不發,你暴怒之下口不擇言,你考慮過一個生命受到的傷害嗎;孩子們有了快樂或是憂傷,他找你傾訴嗎?即便是傾訴了,你和他同喜同憂了嗎……捫心自問,我就有做得不當的地方,班上的學生閑著沒事就愿意和老師說話,我哪有那個功夫和他磨牙?教學進度趕不上,美術音樂上什么上,一律改成語文課,我哪有和孩子們商量?學習任務完不成,鋪天蓋地一通訓斥,我哪有心思去傾聽學生或真或假的“借口”……往小了說,是我對學生缺乏耐心,缺乏愛心,往大了說,這就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每個人的心里可能都有被黑暗遮蔽的時候,不幸就在那時乘虛而入。每個人的心里可能都有脆弱的時候,他因此走上了歧途。但就是這些,都能夠得到寬容。”我們的孩子們呢,那么質樸、天真,不大干凈的臉龐上一樣是清澈的眼睛,他們對這個世界懵懂地感受著、探究著,努力著。對于他們,我還苛刻什么呢?他們同樣是生命,他們都有生活的權利,他們都可以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我有什么理由漠視他們的生命呢?非常欣賞沉河的這一句話,“愛才是唯一的才能”。的確,正是對學生的愛,促使我們鉆研教材教法;正是對學生的愛,促使我們走進他們的心;正是對學生的愛,促使我們絞盡腦汁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還是對學生的愛,促使我們沒有結束地去干我們的活……
凡事可以重來,唯獨生命例外。在珍視孩子的生命的同時,我們不也在實現著自己生命的價值嗎?有位老師說:批著學生的作文,我就神經病一樣,跟著哭,隨著笑。我說:“不,這就是教師的幸福,這就是教師對生命的感動,這就是教師生命價值的實現!”是啊,當看到孩子們精彩的文章,美麗的圖畫;聽到他們美妙的歌聲,暖人的話語;感受到學生對同伴的關心,對班集體的熱愛,我釋然了。我看到了我生命中有盛開的花朵,這些花朵,正是我可愛的學生的生命之花,我又不禁沉重起來,因為我的生命已經不再那么簡單,我的肩膀上多了份沉甸甸的責任。
生命從零開始,最后又歸結為零。其中,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過程則是最有意義的,也是我們惟一能夠把握的。好比一個圓圈,從終點又回到起點,圈中的無數點點就是生命的印跡。
請每一位從教者再讀一遍沉河的《生命》吧!請你多讀幾遍這幾句話“我帶著感動回到我上課的教室的,因此我沒再為教室里不聽話的學生而惱怒,也沒再為那些不用功的學生感到失望。我要用最動聽的語言給他們講課,用無限的耐心給他們解疑。”你一定會有所感動和改變的。
【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語文《生命,生命》ppt課件09-10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 生命》教案12-20
七年級上冊語文《生命生命》教學實錄12-16
七年級上冊語文《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2-16
七年級上冊語文《生命》ppt07-05
七年級語文上冊《勇氣》教案設計10-15
七年級語文上冊《風箏》教案設計08-17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案設計11-07
七年級語文上冊《散步》教案設計11-06
七年級上冊語文《生命生命》教案2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