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12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感受父母濃濃的愛。
2、理解文章在情節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點。
3、感受小說“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怨”的風格特征。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在情節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透過語言,感悟、揣測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媒體:
多媒體輔助設備
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
2、誦讀法
3、導學點撥法
學法指導:
1、品讀感悟法
2、勾畫批注法
3、合作探究法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故事情節較簡單,他們很容易理解文本。但是現在的學生多數是只會享受,不想付出,對父母的愛視為當然,所以親情教育、感恩教育猶為重要。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課前播放韓紅的《天亮了》渲染氣氛。
師:在這個動人的`歌聲背后,隱藏著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1999 年10月3日,在貴州麻嶺風景區,正在運行的纜車突然墜毀,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難。而就在悲劇發生時,一對年輕的夫婦,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結果,兒子得救了,這一對父母卻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間,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們用雙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子。聽了這樣的歌曲和故事,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下面讓我們來學習另外一篇表達父母崇高愛心的文章,這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短篇小說《父母的心》。(板書課題)
二、 目標引航
見教學目標。
三、 預習檢查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瀨戶 襤褸 酬謝 不妥 失魂落魄 如數奉還
2、解釋下列詞語。
衣衫襤褸:
無精打采:
失魂落魄:
3、文學常識積累。
四、 初讀課文,感受父母心
大聲地朗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
要求:
(1)語言簡明
(2)內容完整(抓住小說三要素)
五、 再讀課文,揣摩父母心
文中的父母在送還是不送孩子這個問題上一直是處于猶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們的情感世界產生了哪些波瀾呢?
生生討論合作,師生共同完成板書。
情節 表情
貴夫人要小孩 猶豫不決
送走長子 難割難舍 濃濃的愛心
送走次子 無精打采
送走女兒 失魂落魄 淡淡的哀愁
要回女兒 失聲痛哭
(此環節穿插介紹作者的成長經歷,是學生能體會作品中那種哀怨的情調和傷感的情緒)
六、 三讀課文,評價父母心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告誡自己:遇事要理智點,不要感情用事。于是有人說:本文中父母的似乎沒有理智地處理問題,而是用感情代替了理智,因為他們覺得把孩子送到富人家,孩子的生活就會好些,而留在自己家中,或許一輩子都將生活在貧困中,那你贊同這個觀點嗎?
生自由發言,師適當補充。
七、 四讀課文,感恩父母心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曾說過:“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感恩節將至,江蘇電視臺“情感天下”欄目有幸邀請到這三位孩子,他們回憶了自己童年的經歷,節目結束前,主持人請三位嘉賓各說一小段話,他們會說什么呢?請你以其中一個孩子的口吻寫一段話。
學生寫作、發言,師生討論。
八、 總結全文(播放滿文軍的《懂你》)
讓我們共同祝愿小說中的一家人因為有了濃濃的愛心,他們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艱難險阻,健康而幸福地活著。同時也讓我們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渡春秋,讓親情永駐人間。
九、 布置作業
收集一些跟父母有關的格言、詩歌等,確定一個主題,制作一張卡片送給父母,以表達對他們的理解、感謝。
板書設計:
十五、父母的心
(日)川端康成
情節 表情
貴夫人要小孩 猶豫不決
送走長子 難割難舍 濃濃的愛心
送走次子 無精打采
送走女兒 失魂落魄 淡淡的哀愁
要回女兒 失聲痛哭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 2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筆法,把故事寫得波瀾起伏,曲折動人。
2、理解小說表現的深刻主題,即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學習重難點:
1、重點:情節的曲折性。
2、難點: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汪洋中的船,永遠惦念的是港灣;高飛的倦鳥,始終牽掛的是故林;天涯的游子,無盡思念的是親情。再優越的條件,也割不斷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愫!這種動人肺腑的親子之愛正是日本傳統文化的精粹,讓我們共同欣賞一個平常但催人淚下的故事——《父母的.心》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走近作者。
2、積累字詞:襤褸( )( )
失魂落魄:
無精打采:
如數奉還:
3、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學生討論、交流。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
2、分析人物形象:文中分別用了什么刻畫人物的方法?寫了幾個人物?概括其形象。
3、語言訓練:
(1)完成課后練習第二題。
(2)本文語言細膩、深沉且蘊含深刻,文中哪些話語最讓你感動,有感情的讀出來,并說一說為什么使你動情?
4、深入理解父母之愛:積累收集反映父母愛子女的故事、諺語、格言、民謠、詩歌等,互相交流。
四、總結歸納:
1、這篇文章講述 。
贊美了 的感情。本文的感情基調是 。
2、寫作特點:
(1)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
(2)濃濃的愛心中隱含著淡淡的哀怨。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 3
活動目的:
1、閱讀《父母的心》,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父母的愛是很偉大的。
2、激發學生閱讀課外書的興趣,知道簡單的閱讀方法。
3、通過閱讀,培養學生感悟和歸納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說一說看過哪些課外書
2、師隨機評價,簡介《父母的心》
二、運用讀書方法進行閱讀《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愛
1、生進行閱讀(快速默讀)
2、生分享故事內容(概括內容大意)。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寫的一篇小小說,它通過一對窮夫妻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表現了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小說字里行間既表現了濃濃的愛心,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充分展示了文學作品情感復雜多樣的藝術魅力。
3、邊讀邊把用得好的詞語和生動的句子畫出來。
4、生進行第二次閱讀。(精讀)
5、閱讀反饋:
你認為哪個詞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認為哪個句子寫得生動?為什么?
師對說得中肯的答案給以肯定,鼓勵學生如何去品詞品句。
6、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生談感受)
三、認識看課外書的作用
1、看了一個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會怎么做?
2、討論看課外書有什么作用
四、概括閱讀的方法
1、出示閱讀的方法
2、討論怎樣閱讀才會有更多的收獲?
五、課堂總結
總結:今天同學們通過平時學會的閱讀方法,自己學習了《父母的心》這個感人的故事,懂得了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顆崇高的愛心。其實有關這個題材的文章還有很多,大家可以回去找找,看看你能找到幾篇這類型的文章,帶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吧。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 4
教學目標
1、從文本出發,讓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和體會文中父母的深切的愛子心。
2、讓學生體會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設置。
3、通過學習本文,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小小說的這種文體。
教學重難點
體會并理解文中父母的深切的愛子之心。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引入文本
1、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學習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2、請大家和我一起讀讀課題(“心”字重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閱讀全文,然后復述故事(復述要詳盡)
2、在掌握了故事情節后,我們能不能把它歸納得更簡潔些?
本文的主人公是誰?
文章中的.這對父母幾次送出孩子,又幾次后悔而要回?
三、深入文本挖掘主題
1、我就有個疑問了,這對父母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三次送出去?
貧窮到無法養活孩子
希望孩子以后能過上好日子
2、既然送是體現對孩子的愛,這對父母又為什么一再反悔要回孩子呢?
他們是不是那種隨意爽約的人?
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實際隱藏著父母什么樣的感情?
③這種深切的不舍之情,你能從文中的哪些詞句中看出來?
④為什么會眼含熱淚,難割難舍?
⑤無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
⑥父母的魂魄是什么?
⑦加上痛哭失聲,這一連串的詞語呈現出一個什么樣的順序?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 5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文中窮人父母當時復雜
難點
領會窮人父母舍不得送走孩子的原因,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文中窮人父母當時復雜
教學難點
領會窮人父母舍不得送走孩子的原因,體會父母良苦用心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方法
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感知故事背景
1.指名讀課文第1-6自然段。
2.說說自己從中讀懂了些什么?
3.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歸納。
(1)窮人:有三個孩子(衣裳污漬斑斑)為了生活不得不出外謀生
(2)富人:衣著華麗富翁(沒有孩子)
(3)富人想抱養窮人的孩子。
三、感悟父母心
1.指名讀課文第7-17自然段。
2.邊讀邊思考:
(1)邊讀邊勾畫出文中描寫窮孩子父母神情的語句。
(2)窮人給富人孩子了嗎?為什么?
(3)讀了這個故事,你有怎樣的感受?
3.學生獨立思考,自讀自悟。
4.全班交流、匯報。
(1)文中描寫窮孩子父母神情的語句有:流著眼睛離開→難為情→放聲大哭→抽泣
(2)先給大兒子→繼承家業(要回)
再給二兒子→像奶奶(要回)
再給小女兒→舍不得(要回)
"與其把孩子送給別人,還不如全家一起挨餓......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吃點苦也是快樂的)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感悟父母對孩子的愛。
習、拓展延伸
1.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討論:夫妻倆生活那么困難,送一個孩子給富人家,不正好減輕他們的`負擔嗎?可夫妻倆開始答應,后來為
←么不愿意呢?請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2)全班匯報。
3.課件播放文中插圖,放飛想象的翅膀。
假如你是三個孩子中的一人,你愿意父母把自己送給富人家嗎?為什么?
(學生聯系實際,自由暢談)
五、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自己在這一節課學習中的收獲和方法。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 6
教學目標:
1、體會文中父母“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怨”;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認識4個生字。
教學重點
難點:體會文中父母“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現代小說家川端康成寫的一篇小小說。作者懷著淡淡的哀怨,描寫了在一艘輪船上發生的至親至愛的故事,優越的條件,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素,動人肺腑的親子之愛正是日本傳統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淚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創設情境:文章的題目是《父母心》,似乎不太完整,請讀文章后補充:父母心是——(小組內交流、補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圍繞“父母的心”設置了哪些畫面?你能否用一兩句話寫出“那位父親”和“那位母親”的心理?
2、你認為文中哪個畫面最感人?請簡述理由。
3、總結明確:作者就是這樣用曲折的情節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鮮明的個性特點,表現深刻的主題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課文(感受父母對子女濃濃的愛)
1、教師組織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愛,那么《媽媽,再愛我一次》中媽媽送走了兒子,是不是代表她不愛兒子了,請談談你的看法。
2、有人認為兩口子“寧愿一家六口餓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請簡述理由。
3、總結交流評價:愛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合作積累
1、學習生字
2、用“鮮花、果實、風華正茂、飽經風霜”四個詞語中的.任意三個,創設情境寫一段完整的話,不少于50字。(提示:可結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愛的表示)
3、課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關愛子女的故事、諺語、格言、民謠、詩歌?
選出其中最適合送給你母親的諺語、格言、詩歌,并說明理由。
五、布置作業
1、制一張卡片送給父母,以表達對他們的理解、感謝,主題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詩歌等。
2、設想一下,這一家人在團聚以后遭遇如何?續寫一故事。
板書設計
父母的心
要求送孩子時猶豫不決,要求商量
送走長子時條件優越,減輕負擔可難舍長子,想法換回
次子換回長子時難舍次子,設法換回
女兒換回長子時難舍女兒,要回女兒時,決意不送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 7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濃濃愛心中隱含淡淡的哀愁的寫作特色。
2、體會文中父母對于子女深沉的愛,并讓學生聯系實際學會理解父母。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2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1
教學用具:
兩份圖表、音樂《天下父母心》
教學過程:
一、生閉上眼睛,隨著老師的談話走進課文的學習。出示課題《父母的心》。導入設計:同學們,你們可曾記得:是誰第一次牽著我們的小手蹣跚學步,是誰第一次為我們背上小書包;是誰在我們高興時與我們一起歡呼雀躍,是誰在我們悲傷時偷偷的遞上白手絹兒;是誰在我們成功時為我們悄悄落淚,是誰在我們失敗時為我們鼓勁加油。可曾幾何時我們開始討厭這種關心,開始遠離這種親情。我們時常會想父母怎么這么煩?父母們也不時感嘆,這孩子們都怎么了,簡直不了解父母的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父母的心》去體會一下天下的父母心吧!
出示課題:父母的心
二、單介紹作者生平。
川端康成:日本著名現代小說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兩歲時父母雙亡,一直與祖父母生活,從小沒享受到我們看似平常的父母的關愛。
三、學生自瀆課文,用一兩句話概括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四、明確本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
送不送
讓學生再讀課文并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文中父母最終決定不送孩子的理由。
明確:送與不送都是基于父母對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五、讓學生分組完成填表任務,引導學生朗讀體驗本文濃濃的愛心中隱含淡淡哀愁的寫作特色。
父母的決定父母的`表現富太太的表現及心理變化
送大兒子
送二兒子
送三女兒
決定不送
六、談話由學生歸結本文主題。
本文通過一對窮夫妻拒絕優越條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表現天下父母對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七、拓展延伸。
師:親子之愛是人類共有的感情,父母對子女的愛是與生俱來的,是最無私、最偉大、最神圣的。但我們在理所當然的接受父母的愛時是否理解愛,珍惜愛,自己也學會愛了呢?
讓學生用魯賓孫初上荒島時用的好處與壞處對比走出困境的方法試著理解自己的父母。完成下表并交流。同時放音樂《天下父母心》為學生營造一個愛的氛圍。
壞處我很煩好處我理解
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目的:讓學生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使他們懂得愛,學會愛。)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 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課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寫作技巧。
2、掌握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初讀理情節、品讀析人物、悟讀明主旨。
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父母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愁
教學重點:
1、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2、感受父母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愁。
教學難點:
感受父母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愁。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朱自清的《背影》和梁曉聲的《慈母情深》,這兩篇文章讓我們感受到:父愛如山,深沉而又偉岸;母愛如水,細膩而又溫柔(板書)。那么父母之愛又是一種怎么樣的感情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父母的心》。
二、檢查預習情況
請學生簡單介紹作者,老師指導補充
(1)給下列字注音或組詞:
瀨( ) 傭( )酬( ) 艙( ) 襤褸( )
(2)解釋:
失魂落魄:
如數奉還:
作者介紹
同學們自愿舉手回答和完善,老師補充注意事項:川端康成曾獲得諾貝爾獎,作者身世對其創作的影響。
三、初讀課文,理清情節
1、閱讀課文,初步體會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感受文中父母的心情變化。
2、劃分段落,進一步掌握文章結構和故事的展開
破題(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關系。
開端(3-6)想領養孩子。
發展(7-12)三次送換子女。(送大兒子→用二兒子換大兒子→用小女兒換二兒子)
高潮(13-16)要回女兒。
結局(17)一家六口團聚。
3、小結:這個故事的三次送換,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小說情節的.一波三折。
四、品讀課文,分析人物
再讀課文,想想:三次換子女時,父母分別用了什么樣的理由?有什么不同的表情?你能從中體會到父母什么樣的心理?完成下表: 次數 理由 表情 心理
五、悟讀課文,明確主旨
三讀課文,你覺得把孩子送給別人是愛嗎?要回孩子是愛嗎?說出你的理由。
討論后教師總結:在父母的心頭,兒女就是他們一生不變的牽掛。不管是風來了還是雨來了,他們永遠是我們的庇護神。正如俗話所說: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送與不送都是愛。
六、總結
小說寫作特點: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小說主題特點:濃濃的愛心 淡淡的哀愁(父母的心的內涵)
七、布置作業
1、仿寫“父愛如山,深沉而又偉岸;母愛如水,細膩而又溫柔。”
2、思考日常生活中父母為我們衣食住行各方面做出的努力,我們又做出過什么讓他們欣慰的和傷心的事;把它們分別列寫出來,交給父母。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 9
學習目標:
1、能體會父母親對兒女的深情。
2、能聯系生活,對文章內容及感情進行拓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檢查昨天布置的預習情況導入。
老師提問:
1、能用一句簡明的話概括本文的內容。
2、孩子,你認為該不該送?
學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體感知。
由于學生意見不統一,請同學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思考:
出示課件:
1、用“圈點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況下的神態變化的詞語。
2、根據父母的神態變化,你覺得他們是怎樣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這樣的父母的,并說出理由?
3、為何父母最后還是沒有把孩子送掉?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讀課文,然后各抒己見。
小結:
通過對文本的理解,我們體會到父母對孩子的愛。這種至愛親情是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的。再優厚的物質條件,也是不可能動搖這份天下最誠摯、最濃郁的感情的。
老師再講一個發生在自己母親身上的真實事情:我的母親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時,母親都會重復這樣一個故事。母親小時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貧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鎮上一個比較富有的人家。但是母親一逮著機會,就會偷偷地逃回家,每當回到家時,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時,那個親熱勁甭提有多高興了。可是好景不長,被自己的父母發現后,馬上就被送回“鎮上的那個家”。無論母親如何哀求,如何掙扎,都無濟于事。雖然母親也看到父母的眼淚,但每次她的父母都會咬緊牙,把她送回去。每次講到這兒,都會老淚縱橫。我知道,這將是母親一生的痛,是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痕。因此,我覺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給別人,這種行為是不應該的。這對孩子的'一生都將造成傷害,是無法彌補的。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看手中的補充資料《母愛無言》,閱讀后,思考:
1、文中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分別體現了什么?(用一句簡明的話概括)
2、聯系課文,看看兩文有和相似點?
3、聯系自己,你想對自己的父母說些什么?
閱讀后思考交流。
四、情感升華
自古以來,有很多文人贊揚這種父母親情,請同學們把已經收集到的有關這方面的名言、諺語、格言盡情地展示出來。并談談你最喜歡的一句是什么?
同學交流,明確。
請同學們用手中智慧的筆,以你喜歡的文學樣式,學學古人,寫一段話,來頌揚這種淳樸美麗的情感。
學生先自寫,然后小組交流,按組推薦一至二篇,上臺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并說出推薦的理由,然后請同學點評。
五、老師總結
同學們寫得非常有真情實感。都把對父母的愛紛紛訴諸于筆端。最后讓我們共同祝愿文中的主人公因為有父母的濃濃愛心,相信他們一定會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健康幸福地生活著。同時也衷心祝愿我們每位師生的家庭和睦,親情芬芳。
請欣賞FLASH課件:《讓愛住我家》
六、布置作業。
1、把自己課上的習作精心修改后,謄抄在作文本上。
2、根據文末,發揮想象,補寫一個結尾,他們一家六口將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 10
一、說教材
《父母的心》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五篇課文。這一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至愛親情。在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已經體會到了父親深沉的愛、母親溫暖的愛、手足真摯的愛。《父母的心》是日本小說家川端康成所寫。他年幼父母雙亡,只好寄居在體弱多病的祖父家中。不久,祖父也猝逝了。作者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懷,因而特別渴望父愛、母愛。作者的編寫意圖是想讓學生們能夠理解父母對子女的至愛親情。這篇小說情節短小,但卻一波三折。父母的形象也在這跌宕起伏的情節中升華。
二、學情分析
初中生普遍逆反心理比較重,不能理解父母對他們的關愛,所以親情教育、感恩教育仍然非常重要。而在這一單元中的學習都是有關于至愛親情的,所以,在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倦怠情緒。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人物的細膩描寫,理解文中父母的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至愛親情,學會理解父母和珍視親情。
學習一篇課文,首先應該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寫作背景。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升華為自己的感情世界。我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敘事筆法”作為教學目標,是因為初中生擅長的文體是寫記敘文,但學生卻很容易犯記流水帳的毛病,讓學生在本文簡單的情節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說的中人物的描寫讓學生們看到了人物的特征,然后了解了人物的性格與心理。而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都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愛,父母為其傾注了一切,但是理解父母辛苦的又有幾個呢?因此在情感上有必要讓他們學會體諒父母,懂得感激、孝順父母。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
教學難點:
透過語言感悟、揣測人物,理解父母的感情變化。
(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設定是根據新課標提出的: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五、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情境創設法、講讀法
(情境的創設不可缺少,它就是餐桌上的那道開口湯,有了它課堂的情境才能引人入勝。情境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和開拓了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情境教學所具有的廣遠性,能促進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
(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初二的學生基礎好些的對課文的理解就透些,基礎不好的就難些,所以在課堂中講授是不可缺少的。對于農村中學的孩子來學,學習的條件有限,他們往往不會主動的去提前收集資料,所以講授可以轉化為學生接受的過程。)
(文本內容需要多讀才能理解。吃不透文本也就理解不了作品所蘊含的感情。所以要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誦讀后學生有個整體的對課文的認識。古代教學就處處體現誦讀的地位,現在,有些時候因為要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誦讀在教學中的地位。)
學法:互動、合作
(課堂學習的氛圍很重要,這就需要學生們能在獨立思考后的基礎上互動起來。大家把各自的理解、想法與同學們一起探討,最后達成共識。這種互動在課堂上是不可缺少的。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揮了他們的特長,也讓學生們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六、說教學程序
1、情境創設
收集表現出父母之愛的圖片,創設一個情境。然后發問。
導入:父母的愛是什么?(生各抒己見)
是的,父母的愛不是閃閃發光的鉆石,不是津津有味的美食,它只是我們在悲傷的時候一句簡單的安慰,只是我們在寒冷時一個溫暖的懷抱,我記得有人說過:父母的愛像是那一片大海,而我們則是那小小的帆,永遠也走不出那片海。無論我們多大,在父母眼里我們永遠是孩子。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日本小說家所寫《父母的心》。
(提問式導入,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呼喚學生心中對“父母之愛”的親身體驗,在導入語的召喚下,學生的內心感情會有所起伏,為學生理解文本作鋪墊。)
2、整體感知(《課標》中要求的“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主要內容”獲得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
再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
分角色朗讀,進入角色,體會感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 教師 、文本之間的對話。不僅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還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3、合作探究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
a、課文如果一開頭就寫貧窮父母一個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現父母愛子之心?
b、課文的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在“送子”“換子”“要子”的情節中是怎樣來表現父母那濃濃的愛的?
(1)找出文中在送換孩子時描寫父母神態的詞語。
(2)找出父母要回孩子時的理由。
(3)由以上分析可見這些描寫神態的詞語傳達出父母怎樣的心情?
對于這個環節,學生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與學習伙伴共同分析、探討、總結。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以發揮,而且還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課標還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還指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決疑難”,所以處理這一環節需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本,通過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才能對文本的理解立體起來,才能走進父母深沉的內心去感受、品讀父母親對子女那難以割舍的至愛真情。
4、拓展——講述“愛”的故事
播放韓紅的歌曲《天亮了》,師講述這首歌背后的真實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10時20分左右,在貴州麻嶺風景區,200多名游客在馬嶺河峽谷谷底唯一的纜車乘坐點,等待乘坐纜車去山頂吃中飯。11時10分,一陣難以想象的擁擠后,面積僅有五六平方米的纜車車廂,竟滿載了35名乘客,又一次緩慢上升,10多分鐘后到山頂平臺停了下來。工作人員走過來打開了纜車的小門,準備讓車廂里的人走出來。就在這一瞬間,纜車不可思議地慢慢往下滑去。纜車緩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墜去,一聲巨響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斷裂的纜繩在山間四處飛舞…… 在纜車墜落的那一剎那間,車廂內來自南寧市的潘天麒、賀艷文夫婦,不約而同地使勁將年僅兩歲半的兒子高高舉起。結果,這個名叫潘子灝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點輕傷,而他的雙親卻永遠卻離開了人世……
韓紅從小沒爸爸,我5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然后母親又不在身邊,所以父母的這種愛對她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但是有哪個孩子不愿意有自己的爸爸媽媽呢?她被父母這種本能的愛所深深打動,創作了《天亮了》。
(學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個體。在感受文中父母的心之后為學生講述一個這樣殘忍、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能夠加深學生理解父母的心。聽的時候很震撼,之后會引發思考。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圖回報,子女就是貪婪的索取者。在你享受愛的同時,你是否明白這份愛?)
5、課堂活動
活動一、請學生們寫出想要對父母說的話。
活動二、請學生們把上述話語告訴父母。(可以打電話、發短信、發微博等。)
(農村中學留守兒童居多,他們和父母的見面機會少,自然溝通的也少。這個活動的設計是想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感情上孩子是愛父母的,但都缺少直白的表達,而父母有時愛的方式容易讓初中生誤解,所以這個活動,不僅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而且也加深孩子與父母的感情。唯有理解了父母的心,學生們才會寫出真摯的話語。這個活動,班級里的學生都會也都能積極的參與其中,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6、結束語
父母的愛是對子女的不舍,父母的愛是對子女的心疼,父母的愛是為子女哭泣的眼淚,父母的愛是與兒女一生相守的日子。讓我們為這一家人祈福,愿他們度過暫時的困難,永遠快樂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 11
新課標中“提出“努力改進堂課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從而落實課堂的實效性呢?我認為前提是備好課。下面我就說說我是怎樣來構思這一課的教學設計的。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父母的心》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五篇課文,本文是日本著名的現代小說家川端康成寫的一篇小小說。課文描寫了在一艘輪船上一對貧困夫婦把子女送給貴夫人,又索回來的至親至愛的故事,說明了優越的條件,也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表達了天下父母對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本課與《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親》這四篇文章組成一組課文,主題是“血濃于水的至愛親情”。前四篇課文已對學生進行了父愛、母愛、兄弟之愛的親情教育,本文被選為第五篇課文一是想讓學生通過情感升華獲得新的感悟;二是想讓學生學習用一波三折的手法有力表現人物內心情感。
2、學情分析
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故事情節又較簡單,他們理解文本不在話下。但是現在的學生多數是阿哥、公主之類,只會享受,不想付出,對父母的愛視為當然,所以親情教育、感恩教育猶為重要。所以教學本文,我將安排一個課時,并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用十分鐘的時間引導、點撥學生的學習即可。
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設計,我努力做到“三個維度”的有機統一,并根據前面對教材特點的分析,因此,結合課文內容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寫法;品味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閱讀中理解小說表現的深刻主題,即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至愛親情,并讓學生聯系實際學會理解父母和珍視親情。
4、說教學重難點
本文作者用一波三折的寫法把一對深愛著孩子的父母親割舍一個孩子時心靈遭受地艱難地抉擇和巨大的悲愴有力的表現了出來,而這一切都是通過對他們的語言、神態、動作的刻畫。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1、理解用故事情節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理解小說表現的深刻主題,即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教學難點:透過語言感悟、揣測人物的內心世界應該是教學本文的難點
三、說教法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我將采用“讀、想、寫、說”相結合教學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合作交流的習慣,并通過探究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對文本得以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說學法
我們語文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本課教學著重指導學生以下的學習方法:
(1)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通過讓學生細讀、品讀、精讀,深刻領會作者所要表達思想情感。
(2)教給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方法,通過讓學生思考問題,相互討論,培養學生愛動腦筋的習慣,為學生今后自主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計劃用時4分鐘)
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并引用歌詞“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們為撫養兒女/遭了多少罪”并用激情過渡“當我們漸漸長大時,卻發現為我們辛勞一生的父母已變成白發蒼蒼的老人。此時在你的心靈深處是否泛起點點漣漪?”這樣用激情的方式從感性上喚醒學生在生活中對“父母之愛”的親身體驗,從而架起課文與學生有效溝通的橋梁。
用PPT課件展示作者川端康成的簡歷,幫助學生了解作者。
(二)快速閱讀,整體感知,梳理情節(計劃用10分鐘)
同時運用PPT課件展示以下預展的問題
1、用簡潔的話概括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并說說這個故事表達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2、父母本來想把孩子送走,后來又不送了,原因是什么?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理解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主題和體會“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從而獲得整體感知,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三)仔細閱讀課文,感悟文中父母的真情(計劃用時5分鐘)
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完成:
找出文中在送換孩子時描寫父母神態、語言、動作的詞語,這些詞語表達出父母怎樣的心情?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回答這一題,我設計了下面的問題)PPT出示問題
(1)財主夫人要求送一個孩子給她時,父母的表情是怎么樣的`?
(2)送走長子時呢?
(3)用次子換回長子時呢?
(4)用小女孩換回次子時呢?
(5)要回小女孩時呢?
以上幾個環節,讓學生通過反復揣摩文中父母在送每一個孩子時的語言、神態、動作來理解他們復雜痛苦的內心世界,從而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拓展提高品味語言,體會感情(計劃用時5分鐘)
飽含深情地自由朗讀課文,用筆畫出你認為最精彩、最能表達感情的句子,并用“父母的心是_______,它讓我想到了”的格式說出你的感受。(小組討論、自由發言)
(五)創設情境,抒發感恩之情(計劃用時15分鐘)
我是這樣設計的:
過渡語: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曾說過:“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感恩節將至,江蘇電視臺“情感天下”欄目有幸邀請到這三位孩子,他們回憶了自己童年的經歷,節目結束前,主持人請三位嘉賓各說一小段話,他們會說什么呢?請你以其中一個孩子的口吻寫一段話。
這樣的課堂設計,不僅可以讓學生練筆,拓展思維,鞏固知識,而且在寫作中,又可以升華情感,適時地進行感恩教育。
(六)小結(計劃用時6分鐘)
我是這樣設計的:
孩子們,趁著我們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多一份關心,盡一份孝心,也許只是粗茶一杯,也許只是淡飯一碗,但在愛的天平上他們是等值的,因為——孝心無價。
讓我們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把下面這部短片送給他們,愿天下的父母一生健康、平安。
PPT播放感恩動漫課件
六、說板書設計: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首先送大兒子眼含熱淚,難舍難分
用二兒子換大兒子無精打采
用三歲的女兒換二兒子失魂落魄
最后請求歸還女兒痛哭失聲
父母對子女濃濃的愛
本課的板書設計是把貧窮夫妻“三送、三要”孩子的決定、表情簡單板出,體現了小說的深刻主題和情節特點,及父母復雜曲折的內心世界。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直觀形象,突出重難點。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 12
我說課的題目是《父母的心》,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父母的心》是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一艘輪船上一對貧困夫婦把子女送給人家,又索回來的感人故事,說明了優厚的條件,也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表達了天下父母對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這個單元的課文是圍繞著“血濃于水的至愛親情”這一主題來安排的。從作者的編排意圖看,目的是要學生理解父母之愛心,做到“我愛我家,我愛我親人”
二、說學情
我所教的初二(16)班是個中快班,大多數同學思想活躍、思維敏捷,喜歡提出問題、回答問題,認識能力理解能力還不錯。但由于這個單元的前幾篇課文已經學習了有關父愛、母愛以及兄弟之情的文章,因此,在對本課的內容比較容易理解的同時,也會造成學生對課文產生滿足感或不感興趣的情緒,因此,老師在教學上應盡可能求新,盡可能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閱讀文本,感受文本;大力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又根據以上對教材特點、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簡單為兩點:
1、欣賞文學作品,能夠有自己的情感體驗。
2、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體會父母對兒女的濃濃的愛心,去體會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淡淡的哀怨。
四、說教學方法
一、導讀法: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養成默讀的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根據這個要求,我采用了“導讀法”,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文本。
二、激趣法:又根據“把課內和課外語文學習結合起來,到生活的海洋里,到大語文環境中,去汲取語文和思想的瓊漿”的課標要求,我采用了“激趣法”,即以課外相關的內容來激發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又培養學生養成關注課外文章、閱讀課外文章的習慣,為學生尋找作文的素材找到“活水源頭”。我上課時報刊上文章的運用,諺語、名言、詩歌的引用,電視廣告的活用,音樂的播放等等都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的。課本只是個載體,是個橋梁,根據課文內容,對課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習慣,應成為我們老師,特別是我們語文老師努力的方向。
此外,我還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啟發式、辯論式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五、說教學程序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程序來實現。我的教學程序分為五個部分:
(一)情景導入
(二)學生速讀,整體感知課文
(三)探究交流,理解課文
(四)拓展延伸
(五)感情升華
(一)情景導入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1)、我引用了不久前《南國都市報》上發表的《五歲幼兒被鐵籠中的黑熊咬住小手,母親以手“喂”熊救愛子》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引出新課 。
(2)通過作家簡介,幫助學生了解作者及作者的寫作風格。
(二)學生速讀,整體感知課文
在速讀之前,我首先提出三個問題:
1、文章的題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你們認為父母的`心是怎樣的?請讀文章后補充:父母的心是____
2、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可文中的父母卻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走,這是什么原因呢?
3、本來父母打算把孩子送出去,這可使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何最后又不送了,原因是什么?你能說出具體的原因嗎?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體驗,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對文本有了自己的了解和理解。特別是第三個問題的設計,讓學生整體把握了小說“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又讓學生體會到“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難割難舍的親子之情。
(三)探究交流,理解課文
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提出了這個有爭議的問題:有人認為兩口子“寧愿全家六口餓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請簡述你的理由。通過這個問題的辯論,讓同學們各抒己見,一方面既鍛煉了同學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又讓學生感覺到優越的條件,也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更加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接著我就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布置一道課外練習題:文中“與其舍掉一個孩子,還不如爹媽兒女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好”,設想一下,這一家人在團聚以后命運會怎樣,為課文續寫一篇文章。(字數200字以上)
通過這道題的設計,學生不僅能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又能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
為了讓學生讓感到父母之愛不是憑空的說教,其實父母之愛就在身邊;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父母的愛,感激父母的愛,做到由感而發,我在這里設計了這個內容:同學們,其實啊,親子之情是人類共同的感情,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這樣感人的故事,哪位同學也來說說父母對我們的愛心故事吧!讓同學和你一起分享父母那甜蜜的愛。(自由發言)
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平時父母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無不充滿著愛意,這種愛像涓涓的流水,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感到無比的溫馨和幸福。
(五)感情升華
根據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的課標要求,我更加注重在教學中的熏陶感染作用,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作為這一環節的重要內容。首先,我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小結,讓學生明白既然父母這么愛著我們,那么我們學生又應該怎樣理解父母,報答父母呢?其次,我又接著通過音樂影片的播放,借助多媒體的特殊效果去震撼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真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心靈深處產生感激父母,要報答父母的強烈愿望。如果這樣的教學效果能達到,那么比起在這節課教多少生字、生詞及寫作方法等等來說更有意義。(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段音樂影片,感受一下它的運用效果。)
【北師大版七上《父母的心》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A版六上《夜鶯之歌》教案設計08-24
北師大版語文一上:《小小的船》教學設計01-17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設計10-17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語文期中試卷07-31
北師大版一年級上《認識圖形》說課稿06-29
四年級上《語文天地四》教學設計北師大版06-23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1單元教案設計08-26
北師大版語文《理想的翅膀》說課稿12-15
七上《雨的四季》教案設計(通用10篇)09-15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