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寫景狀物,表達真情實感。
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學準備:《紫藤蘿瀑布》原文和作文格子紙打印、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好!今天周老師和大家一起研討的寫作內容,是站在你們語文老師的肩膀之上進行的,關于景物描寫,我們從七年級就進行過專項訓練(展示投影1)
【投影展示】
寫作訓練一: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七上第四單元)
寫作訓練二:觀察和描寫事物的特點(七下第三單元)
寫作訓練三:運用聯想,豐富寫作內容(八下第一單元)
【那么如何運用多種方法來寫景狀物,讓一枝一葉自然地融入自己的真情呢?(展示投影2)
我們先來(展示投影3)【請常棋媛同學朗讀自己寫的這一段文字。】(展示投影4)
【投影展示】
那天,我騎著自行車,扛著相機,想拍幾張美景作為素材留下來。
于是,我來到了公園。
風吹柳絮,枝葉搖曳,這兒真是一個令人心情舒暢的地方。看那片枝頭,小鳥們成群結隊的,熱鬧極了,似乎在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森林演唱會呢!
東臺實驗初中常棋媛
(師)【聽完后,同學們看看她筆下的公園之景有什么特點?(有生機)
選了哪些景物來描寫突出公園是個充滿生機的地方呢?
(柳絮、枝葉和小鳥)(投影紅色字體柳和小鳥)
【是的,在她的筆下,風吹柳絮,柳枝搖曳,小鳥歡鬧,有活潑潑的生命撲入視野,充滿活力。這就是我喜歡這段文字的原因。你也像我一樣喜歡這段文字的請舉手。
可是,我再用研究的眼光看,發現有點不夠味了。
風吹柳絮的季節,應該不是“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早春,而是“煙花三月”,柳絮的色彩,被風吹起的狀態,柳枝的形態,柳葉的質地甚至小鳥的如何歡鬧的,都令人遐想。
(師)【小結過渡:是的,我們寫景狀物就是要做到把身體的全部感官都調動起來,不僅能看到,聽到,還要觸到,嗅到,想到,這樣,筆尖流淌出來的文字就會靈動得很,討人喜歡得很。】
【因此,這節課我們要再向前走一步,雖說我們有意識地運用景物描寫了,但寫好景物對大部分同學來說有點難。今天周老師就帶著大家回顧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這是狀物抒情散文的經典篇章之一。我探尋寫好景物的兩個點,和同學們一起研讀,爭取在后面的寫作中有啟發,有提高。請同學們打開手中的材料,我們先看看宗璞是怎么描寫紫藤蘿的】(展示投影5)
【學生讀段落1-6】
(師)【宗璞筆下的紫藤蘿具有什么特點?】(師生交流、互評)
(繁茂、充滿活力)
(師)【作者運用哪些寫景手法來突出紫藤蘿繁盛和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特點?】
【師生交流、互動】
【隨機板書:抓住特征】
【小結:宗璞抓住藤蘿繁茂、充滿活力的特點,調動感官,運用奇妙的想象,匠心獨運的修辭,精心錘煉的詞句來描寫藤蘿,藤蘿仿佛就在我們眼前閃光,就在我們眼前流動。
如果老師把個別句子變換了一下順序,你看行嗎?為什么?】(展示投影6)
【投影展示】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
那深深淺淺的紫
仿佛在流動
在歡笑
在不停地生長
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
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紫色的大條幅上
泛著點點銀光
就像迸濺的水花
而那一片輝煌的淡紫色
像一條瀑布
從空中垂下
不見其發端
也不見其終極
【投影展示】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
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
像一條瀑布
從空中垂下
不見其發端
也不見其終極
只是深深淺淺的紫
仿佛在流動
在歡笑
在不停地生長
紫色的大條幅上
泛著點點銀光
就像迸濺的水花
仔細看時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
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小結:從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然后寫到這片輝煌的淡紫色中深深淺淺的紫,然后繼續寫這深深淺淺的紫當中的點點銀光,這個叫什么?叫從整體到局部。像瀑布,像大條幅,像水花,也符合觀賞景物的習慣,先欣賞整體美,然后才會走近,越看越細。寫作表現的真實也就是這樣體現的。
過渡:我們再看一段文字,當走近紫藤蘿了,我們會描寫什么呢?請你給括號內填寫上描寫對象。
2.添加描寫對象讀。
【每一穗花】
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來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開的花】
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放似的。那里裝的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小結:從每一穗花到每一朵盛開的花,視線越來越集中,這就像我們拍照,采用的是聚焦法,對盛開的花做定點特寫,再寫它們的形態,甚至香味,這樣可愛的充滿喜悅的藤蘿花如活潑潑呈現在我們眼前了。
這樣寫景,從整體到局部,甚至再精細點,到花蕊,細致而有序。
2-6節寫紫藤蘿,我們既回顧了寫景的多種方法,又學到對靜態物的描述方法,我們一般叫做狀物。我們可以聯想與想象,可以調動感官,可以妙用修辭,可以精心錘煉詞語。可以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動靜結合等。寫景狀物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今天哪怕就學會運用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寫法也會讓我們受益很多。這不僅是寫景的方法,還可以是文章段落展開的方式。
【活動二】看全篇,悟寫法
好的景物描寫中一定隱含一個“我”,“我”的情感或隱或現,但始終貫穿全文。
同樣,一篇文章中也應該這樣。狀物抒情的文章中巧妙安置“我”“物”還有“情”的呢?
請找出《紫藤蘿瀑布》中寫“我”的行蹤和動作的句子,讀一讀,悟一悟。
這些語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那里裝的是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我只是佇立凝望。
我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
我曾遺憾地想:這里再看不見藤蘿花了。
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
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預設:被紫藤蘿深深吸引,充滿喜愛,引發思考,陶醉其中,曾有遺憾,情真意切,被深深感染
同學們看到沒有,托物抒情的文章如何安置“我”“物”還有“情”,宗璞教給我們一種方法——
技法:巧妙穿插,景情“我”交融。
過渡:孩子們,好的景物描寫就應該這樣寫啊,這就叫由整體到局部的有序展開美,隨著視角不斷轉換,由遠到近,由低到高,紫也由濃到淡再到濃,深深淺淺,令人陶醉。而“我”呢,若有若無,若隱若現,融入自己真切的感受。注意啊,寫景時又不能讓“我”把物和情給遮蔽了。“我”和情要適度,要巧妙穿插,物我交融,景情交融。這樣的文章,既可感動自己,又會打動他人。接下來,我們一起看兩位同學的寫景練筆——
【活動三】比一比,評一評
1.比較兩個寫景片段,請你自選角度,評一評。
在陽春三月的煙雨中,我再一次看呆了,再一次為她駐足。
那是一株極其平凡的植物,深紫色的莖蔓奇曲而細長,幽紫色的葉子狹長細小,像極了竹葉,淺紫色的花瓣酷似梅花,沾著點點露水,嬌嫩極了。通體,也只有那嫩黃的花蕊不是紫色的。
她卻又是不平凡的,溫柔而深沉的紫,美麗而醉人的紫,嬌嫩而神秘的'紫,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她像個精靈,一個誤入綠色塵世而迷失歸路,卻擁有著不被凡塵所沾染的圣潔的紫色精靈。
射陽縣初級中學謝雨《紫竹梅贊》選段
窗外,柳絮紛飛,春風似乎也在與這位輕盈盈的小姑娘約會,擁抱在春天的懷中,翩翩起舞。
放下筆,我再也忍不住了,站起身來,跳著跑出房門。
雨后般清爽的大地從沉睡中蘇醒過來了,芳草般的空氣沁人心脾,撲鼻而來,渾身像散了架,酥軟得好比抽了脊柱的魚,盈滿了所有的感覺器官。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野性了,撒開雙腿,在遼闊的(開闊的)草地旁若無人地開始奔跑,風在耳邊吹著小號。我喜歡這有節奏的聲響聲,有快感,這應該是青春獨有的瘋狂。
東臺實驗初中常棋媛《大自然也是學校》選段
片段一:謝雨同學光寫一個“紫”字,就把筆力發揮到極致。由莖蔓到葉子再到花瓣,似乎看到一個深情凝視紫竹梅的小姑娘,她是蹲著的,大約是輕輕撫摸著她吧,由下而上,由外而內,深深沉醉,直至眼中心中都是這“溫柔而深沉的紫,美麗而醉人的紫,嬌嫩而神秘的紫。”“精靈”一喻,有自然純樸的可愛。
片段二:柳絮紛飛似輕盈盈的小姑娘,多么奇妙的想象與比擬;寫大地,如雨后般清爽,涼涼的、濕濕的,觸覺視覺混合;空氣是芳草般的沁人心脾,有視覺有嗅覺;描述人的舒坦就像抽了脊柱的魚,柔軟得很,新奇得很;最喜歡的就是寫景中安放一個外表看似沉靜,內心卻無比活潑的、甚至有點野性的小姑娘。“跳著跑出房門”“撒開雙腿”動作傳神。“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野性了”“我喜歡這有節奏的聲響聲,有快感,這應該是青春獨有的瘋狂。”情感流露很真誠。
這兩位同學的共同點就是寫景筆觸很細膩,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且融入自己的感受很自然,特別是小常同學的情感流露很真誠,不掩飾,很率真。但側重點又不一樣,謝雨寫單一的景物,寫景的層次展開就很重要。而小常同學這段文字節選自《大自然也是學校》,大自然啊,可是天地萬物,氣象闊大。因此,選景很重要,寫大地,寫空氣。最后自然還巧妙融入一個我。情景交融。渾然一體。不過有同學感覺這個“我”的內容略多了些。但是,老師卻喜歡這里的真情,所以一個字都舍不得刪去。只有一個“遼闊”詞語,請大家看看,有不對勁的地方嗎?
對,可以換成“開闊”或“寬闊”,這樣寫的才是屋外的草地,而不是草原。我們寫景用詞要特別注意,用得不好有可能讓我們情感失真。真實很重要。
過渡:同學們,山水草木,花鳥蟲魚,萬物皆可寫,萬物皆有用。好好寫一寫吧,我寫,是因為我有,我寫,是因為我愛。這就叫一枝一葉總關情!還在等什么呢?我們來學寫吧!
【活動四】學一學,寫一寫
最美在校園。選擇你熟悉的景物,如校園里的“小草”“柳樹”“茶花”“玉蘭花”等,哪怕是一片葉子,皆可入景。請展開你的想象和聯想,寫一個片段,既要抓住特征,具體描繪其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真情。
活動:學生互相推薦展示現場內容,點評。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寫作課我們一起探討,共同努力,在景物描寫上又向前走了一步,寫出了融入自己真情的特征鮮明的景。不過,我從大家的習作中還發現一個問題,很多同學寫景還不會選擇,寫小草、小花的同學,我們的校園有,別的校園也有,大街上、田野里到處有,是不是?我最喜歡寫“進字牌”的同學,因為這是彰顯我們東中精神的大景。我有人無,這獨特的景我一定要好好寫。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及重點]
1、了解斑羚在危急關頭的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
2、體會本文詳略得當的敘述與具體生動的描寫。
3、理解人類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處的重要性。
〖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描寫了動物世界極其悲壯的一幕,故事驚險,扣人心弦。文章通過描繪一群斑羚飛渡懸崖的場面,熱情贊揚了它們可貴的種族精神和整體精神。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不必深敲細推,逐句講解。宜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個故事講清楚,如何細致描繪飛渡場面。可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種觀點,并注意指導學生積累字詞知識。
[教學課型及課時]
1.自讀課2.一課時
[教學設想]教學方法
1.教師范讀——掃清文字障礙——學生誦讀——教師、學生質疑釋疑——學生感悟。
(解說:詩歌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本課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提出疑問。質疑可能會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詞上的,或是詩句上的,或是關于時代背景、作者情況等方面的,均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提出來的疑問,教師不必一一作答,先發動全班同學來討論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存疑,或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課外作深入探討。然后讓同學說說或寫一點各自感悟到的東西。)
媒體設計
1.多媒體:選取材料制作成課件
2.錄音機:伴奏帶。
3.投影卡片:介紹作者及其詩意的卡片各1張,共五張。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課文
找一名學生生動地復述《斑羚飛渡》這個故事。
復述指導:復述是口頭表達的基本功,進行此類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閱讀課文時,把難記的內容和其他一些難記的詞語畫出來,強化記憶,就可以少花時間,又能復述清楚。復述時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之處。教師注意引導。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文中的這些斑羚沒有姓名,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樣說清楚的?
明確:作者注意分類起了名目,又給個體起了名目,有了這些名目,就便于敘述了。分類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輕斑羚""小斑羚"等,個體的名目有"鐮刀頭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這些名目,故事才敘述得清清楚楚。這一點看似小事,其實在寫作上很重要。
2.在這群斑羚中,你對哪只斑羚的印象最為深刻?為什么?
明確:(學生自主探究、討論并自由發言)鐮刀頭羊,因為它成功地指導了這次飛渡。
3.鐮刀頭羊是怎樣指導這次飛渡的?
明確:(逐步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閱讀后回答)
可采用范讀或指名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和思想感情。
4.鐮刀頭羊“悲哀地學了數聲”,如何理解此時頭羊的心理?
在危難時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視著這只頭羊,而頭羊沿著懸崖巡視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絕路,而后面又有狩獵隊的追擊。頭羊一時想不出拯救這群斑羚的辦法,只好仰望蒼穹,悲鳴數聲,表現了內心的絕望。
5.頭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的行列,后來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隊伍里了?
明確:斑羚群分為兩撥之后,頭羊發現老年斑羚那拔少十來只,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須使兩撥斑羚數量一致,于是頭羊從年輕的`行列走出,歸入年老的隊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隨著歸入年老的隊伍中,然而,選擇老年斑羚那撥,即是選擇了死亡,因此頭羊“悲愴地輕咩了一聲”,表達了它沉重而悲壯的心情。
6.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飛渡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請充滿感情的給大家描述一下。
明確:(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種觀點)斑翔飛渡的情景,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橋墩架設起來的橋。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沒有一只老斑羚為自己調換位置,它們心甘情愿用生命為下一代開通一條生存的道路。“坦然面對死亡,為的是群體的衍生,這是一種至高至上的境界。井然的秩序,坦然無私的等待,更令人嘆息不已,肅然起敬。“我沒有想到……”這的確是始料不及的,不能不令我們這些萬物靈長的人類感嘆不已,贊嘆不已。從“竟然”“從容”“心甘情愿”等詞語中,我們不難發出作者濃郁的溢美敬重的情感的流露。
7.鐮刀頭羊的結局如何?你對鐮刀頭羊的態度是怎么樣的?是褒還是貶?請把你的真知灼見說給大家聽一聽。
明確:(學生閱讀后回答)
8.找出文中有關彩虹描寫的句子,閱讀體味:課文中多次寫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明確:(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是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二是斑羚飛渡時彩虹相映,三是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結合上下文語境細心推敲體會,不難發現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種神秘色彩,并推動情節發展,頭羊之所以想出飛渡的辦法,或許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啟示;二是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三是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9.在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迫切學習的金子般的東西呢?(目的在于組織討論文章的主題)
明確:(學生討論、探究,教師適時引導)面對種群的滅絕,這群進退維谷的斑羚為了種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它們的智慧、才能,膽識,特別是從容鎮定,舍已為人的情操,可貴的整體精神,為自己、也為人類唱響了一曲悲壯的生命贊歌,放射燦爛無比的人生光彩。
10.結合你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談談你學習完本文后的感悟。
明確:(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把握文章的技巧,學會運用,同時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作文思維能力,即選擇生活中的題材,表達某一個道理或某一種感情。教師講一個感人流淚的故事結束全文)
[布置作業]
(打出投影片)課下把你的感悟整理一下,寫下來,字數300字左右,然后同學們自由交流,看誰寫得好。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篩選關鍵信息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學習通過恰當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及結構層次更有條理地來介紹說明對象。
2、選擇合適的材料和順序,通過仿寫、點評、修改等方式進一步理解,并學會運用說明文相關知識。
3、通過對比閱讀感受中國橋梁建設的偉大成就,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學習概括、篩選信息及如何抓住事物特征進行介紹和說明,理解文章通過恰當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及結構層次更有條理地來介紹說明對象的寫作要點。
教學難點:
選擇合適的材料和順序,通過仿寫、點評、修改等方式進一步理解,并學會運用說明文相關知識。
教學創意:《中國石拱橋》是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的第一篇,也是初中階段第一篇說明文。本課的設計思路是:1、通過小組探究、模擬導游等方式在把握本文內容的基礎上,以問答互動的形式了解學生對說明文知識的理解。2、通過對比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到本文的人文情懷。3、通過補寫現代石拱橋的典型例子的方式,考察學生對說明文知識的運用。由課內到課外,由古代到現代,由知識到人文,由學習到實踐,希望能以文本閱讀為支撐,以口頭表達與寫作訓練為落腳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賞橋,了解橋之義
學生活動:(展示各種各樣橋的照片)這些橋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你能結合自己的觀察和理解,用一句話說說“橋”是什么嗎?(生交流)
明確:架在河上、陸地上、峽谷上的連接兩岸可供人們通行的建筑物,就是橋。
二、說橋,領悟橋之理
學生活動:本文約1700多字,請大家用三分鐘快速默讀全文,邊讀邊勾畫關鍵語句,再組合文章的關鍵句為大家介紹本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①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在世界橋梁出現得比較早。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發揮作用。
②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它們幾乎到處都有,且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杰作。其中最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的盧溝橋。
③為什么我國的石拱橋會有這樣光輝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其次,我國石拱橋的設計有優良傳統,建成的橋,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再其次,我國富有建筑用的各種石料,便于就地取材,這也為修造石橋提供了有利條件。
④兩千年來,我國修建了無數的石拱橋。解放后,全國大規模興建起不少石拱橋。近幾年來,全國造了總長二十余萬米的這種拱橋,其中的一孔,長達150米。我國橋梁事業的飛躍發展,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個角度討論:這篇文章為什么會放在初中階段第一個說明文單元的第一篇?
提供以下四個思考角度:
①從說明方法的角度思考:通過組合關鍵句已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那其他內容是不是可以刪除?為什么?
②從說明文語言的角度思考:本文的說明語言準確嚴謹,但是一些不確定表述,如“大約”“可能”“幾乎”等詞多次出現,你如何看?請結合具體語句作簡要分析。
③從說明順序的角度思考: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例子能調換先后順序嗎?為什么?文中還有這樣的例子嗎?
④從說明結構的角度思考:文章的題目是《中國石拱橋》,那么開頭兩段講石拱橋的特點是否多余?最后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三、游橋,欣賞橋之美
學生活動:這么多例子里面,作者將趙州橋和盧溝橋重點介紹,那么趙州橋和盧溝橋是怎樣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征的?請大家按照自己的興趣分成兩個導游小組,組員進行如下分工:
①說明圖繪制:根據課文內容,畫出趙州橋或盧溝橋的示意圖,在相應的位置上標出數據。
②導游詞整理:根據課文內容,大體按照以下格式有條理地梳理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導游詞,可在書中相應位置批注。
如:歷史悠久——趙州橋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
③趙州橋(盧溝橋)介紹:根據課文內容、導游詞以及自己的合理發揮,有條理、有重點、有詳略、有趣味地為大家介紹一座橋。
(兩個組分別派代表上來在黑板上邊畫圖邊介紹這座橋)
四、布置作業
①請在積累本上完成本課重要字詞字音詞義的積累。
②根據文章內容,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題的'表格。
③文中還有哪些沒說全的說明方法?請課下批注,并交流。
第二課時
一、比橋,體會橋之情
學生活動:看【積累拓展】五的材料(一),與文中第6—8自然段對比閱讀,看看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
明確:《中國橋梁史料》選段集中介紹盧溝橋本身的情況,分橋拱、橋墩、橋面、橋欄等幾個部位,列舉大量數據與事實,一一介紹。課文則重點介紹盧溝橋的結構特點、橋欄上的石獅子,也介紹盧溝橋的審美價值和歷史意義。因為《中國橋梁史料》是部橋梁學的專業著作,所以主要從學科專業的角度,介紹盧溝橋作為一座重要建筑物的技術細節;課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要讓普通讀者在有限篇幅內比較全面地了解盧溝橋,自然不能過多聚焦技術細節,但又要讓讀者對盧溝橋的建筑特點有所了解,所以選擇結構特點和最的石獅子作為說明重點。
二、寫橋,領略橋之韻
世界跨徑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貴州省羅甸縣大小井特大橋即將在今年建成,當地人民都非常開心,其中有個同學想把這座橋補寫到說明文《中國石拱橋》里,以此告慰我國橋梁專家茅以升爺爺的在天之靈。在準備寫作的過程中,這個同學產生了疑問,你們能幫他解決嗎?
學生活動:看鏈接資料,想想大小井特大橋適合補寫到《中國石拱橋》里嗎?為什么?
補充資料:大小井特大橋資料及圖片
【資料一】:大小井特大橋的簡介
大小井特大橋始建于2016年6月29日,工期38個月,全長1、5公里,主橋主跨為450米,2018年6月30日橫跨在貴州省羅甸縣大井河上的大小井特大橋順利合攏,大小井特大橋是平塘至羅甸高速公路關鍵性工程,是世界跨徑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
全橋共58個吊裝節段,節段凈吊重達160噸。橋臺所在山坡峰頂與河底相對高差約250米。上百噸重的節段被一節一節吊到200多米的高空后再精確移動到位拼結起來合龍。
【資料二】:大小井特大橋的施工環境
作為我國典型的高山峽谷大跨度鋼管拱橋和世界同類型橋梁之最,大小井特大橋結構、技術復雜,質量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大橋拱座施工現場地形陡峭,邊坡開挖高度高,開挖方量大,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技術難度大,拱腳預埋件安裝精度要求高。纜索吊機安裝施工主塔拼裝高度高,主索安裝跨度大,施工安全風險高。主拱安裝施工拱肋縱向運輸距離長,吊裝重量大,主拱對接精度、線形及高程控制要求高,主拱懸拼施工時間長,斜拉扣掛施工難度高。山區機制砂C60自密實混凝土技術難度高,混凝土頂升高度高。
同時,大橋本身也將成為當地景區的一道風景線。大小井特大橋建在布依族居住的大小井風景區。景區河水碧綠清澈,兩岸古榕參天蔽日,翠竹亭亭玉立,農田阡陌縱橫。還有鬼斧神工的溶洞,神秘莫測的天坑。已合龍的大小井特大橋,與景區相互襯托,遙相呼應,成為景區又一道風景線。遠處觀望大橋,整個大橋猶如一座"天橋"。橋梁建設者們在"空中"修起了"天路",在"天路"上建起"天橋"。
【資料三】:大小井特大橋的修建意義
該橋是貴州本地企業完全自主建設的第一座大橋。大橋預計2019年8月全部竣工,年底實現通車,通車后從平塘縣到羅甸縣只需1個小時,比走省道快2個小時,對打通貴州的"斷頭路",加快黔南地區橫向連接運輸大通道的形成,加快貴州建設交通強國西部示范省,助推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脫貧攻堅有著重要意義。
明確:材料選擇符合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可以補充進去。
學生活動:試著將大小井特大橋補寫進課文里。之后選一篇代表習作集體修改、點評。
引導學生學會搜集、取舍鏈接資料,運用所學的說明文知識進行片段寫作,綜合提高語文素養。
三、尋橋,領略橋之新
勤勞智慧的中國古代人民創造了石拱橋建設的無數奇跡。以茅以升為代表的現代橋梁專家開創了中國橋梁建設的新局面。今天,有“基建狂魔”之稱的中國當代橋梁建設者們,不斷開創新的造橋技術、刷新橋梁建設的世界記錄,大小井特大橋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還有更多創新的橋梁工程等著我們去了解、介紹和贊頌。
四、布置作業
課后請同學們觀看紀錄片《超級工程2》第二集《中國橋》,搜集2018年中國新建大橋的相關資料,試著再給其中的一類或一座橋寫一段說明文字。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誦讀欣賞古詩《蟬》《孤雁》《鷓鴣》—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三首古代詠物詩,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
2.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
3.熟記詩歌。感受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誦讀,讀準字音結構。
2、了解一般詠物詩的方法。
教學方法:
1、反復吟詠誦讀,讀準字音、節奏。
2、對照注釋理解詩意。
3、品析鑒賞、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導言: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了不少古代詩歌了,這些詩歌可以說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給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我們再一起來欣賞三首古詩。同學們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三首古詩安排到了一個單元,是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以動物為題。這些詩歌在內容上說,屬于詠物詩。
誦讀欣賞(一)蟬
蟬
虞世南
垂瑞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一、誦讀
1、老師范讀,學生齊讀。
2、要正確讀音、斷句。
3、識別詩體。
二、誦讀
1、應用多種方式誦讀
2、對照注釋初步理解詩意。
3、提出質疑,師生互助解答疑問。
4、提出問題:(1)這首詩寫了蟬哪些特點?
(2)作者針對“蟬”的特點發表了什么樣的議論?
三、誦讀
1、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自由誦讀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詩下提示,然后提出問題:
(1)你從“蟬”的哪些特點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潔的人”?
(學生各抒己見)
(2)你知道作者這樣寫的原因嗎?
(即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作者、了解寫作背景,又體會了詩歌的深層含義。)
四、誦讀
1、采用各種方式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情感的把握,朗讀比賽。
2、讓學生歸納詠物詩的一般特點。
(借物抒懷,托物言志。)
教師小結:誦讀欣賞詠物詩關鍵是要仔細推敲詩句背后深藏的寓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情和志,知人論詩,這樣才能達到誦讀的目的。
誦讀欣賞(二)孤雁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這是一首悲傷而執著的孤雁: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兒飛著、叫著,追尋它的同伴。詩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實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首詠物詩寫于大歷初杜甫居夔州時。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稱佳絕。
1.全詩的詩眼是(孤)詩骨是(飛鳴聲念群)
2.頷聯“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單的雁影,遺失在萬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憐意”:“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頷聯兩句形象地寫出了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凄苦之情。
一、用誦讀欣賞的方法自己體會詩歌《孤雁》的思想感情。
二、將《孤雁》改寫成一篇散文,在班里交流。
誦讀欣賞(三)鷓鴣
鷓鴣
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晚唐詩人鄭谷,“嘗賦鷓鴣,警絕”(《唐才子傳》),被譽為“鄭鷓鴣”。可見這首鷓鴣詩是如何傳誦于當時了。
鷓鴣,產于我國南部,形似雌雉,體大如鳩。其鳴為“鉤辀格磔”,俗以為極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聲以抒寫逐客流人之情。鄭谷詠鷓鴣不重形似,而著力表現其神韻,正是緊緊抓住這一點來構思落墨的。
開篇寫鷓鴣的習性、羽色和形貌。鷓鴣“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暖戲煙蕪錦翼齊”,開首著一“暖”字,便把鷓鴣的習性表現出來了。“錦翼”兩字,又點染出鷓鴣斑斕醒目的羽色。在詩人的心目中,鷓鴣的高雅風致甚至可以和美麗的山雞同列。在這里,詩人并沒有對鷓鴣的形象作工雕細鏤的.描繪,而是通過寫其嬉戲活動和與山雞的比較作了畫龍點睛式的勾勒,從而啟迪人們豐富的聯想。
首聯詠其形,以下各聯詠其聲。然而詩人并不簡單地摹其聲,而是著意表現由聲而產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韻。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傳說帝舜南巡,死于蒼梧。二妃從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側,是為黃陵廟。這一帶,歷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遷客流人到此最易觸發羈旅愁懷。這樣的特殊環境,已足以使人產生幽思遐想,而詩人又蒙上了一層濃重傷感的氣氛:瀟瀟暮雨、落紅片片。荒江、野廟更著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種凄迷幽遠的意境,渲染出一種令人魂消腸斷的氛圍。此時此刻,畏霜露、怕風寒的鷓鴣自是不能嬉戲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鳴了。然而“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反復吟詠,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聽鷓鴣的聲聲哀鳴而黯然傷神。鷓鴣之聲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這二句之妙,在于寫出了鷓鴣的神韻。作者未擬其聲,未繪其形,而讀者似已聞其聲,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風韻了。對此,沈德潛贊嘆地說:“詠物詩刻露不如神韻,三四語勝于‘鉤辀格磔’也。詩家稱鄭鷓鴣以此”(《唐詩別裁》),正道出這兩句詩的奧秘。
五、六兩句,看來是從鷓鴣轉而寫人,其實句句不離鷓鴣之聲,承接相當巧妙。“游子乍聞征袖濕”,是承上句“啼”字而來,“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鷓鴣聲而發。佳人唱的,無疑是《山鷓鴣》詞,這是仿鷓鴣之聲而作的凄苦之調。閨中少婦面對落花、暮雨,思念遠行不歸的丈夫,情思難遣,唱一曲《山鷓鴣》吧,可是才輕抒歌喉,便難以自持了。詩人選擇游子聞聲而淚下,佳人才唱而蹙眉兩個細節,又用“乍”、“才”兩個虛詞加以強調,有力地烘托出鷓鴣啼聲之哀怨。在詩人筆下,鷓鴣的啼鳴竟成了高樓少婦相思曲、天涯游子斷腸歌了。在這里,人之哀情和鳥之哀啼,虛實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最后一聯:“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詩人筆墨更為渾成。“行不得也哥哥”聲聲在浩瀚的江面上回響,是群群鷓鴣在低回飛鳴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聞”在呼應?這是頗富想象的。“湘江闊”、“日向西”,使鷓鴣之聲越發凄唳,景象也越發幽冷。那些怕冷的鷓鴣忙于在苦竹叢中尋找暖窩,然而在江邊踽踽獨行的游子,何時才能返回故鄉呢?終篇宕出遠神,言雖盡而意無窮,透出詩人那沉重的羈旅鄉思之愁。清代金圣嘆以為末句“深得比興之遺”(《圣嘆選批唐才子詩》),這是很有見地的。詩人緊緊把握住人和鷓鴣在感情上的聯系,詠鷓鴣而重在傳神韻,使人和鷓鴣融為一體,構思精妙縝密,難怪世人譽之為“警絕”
小結:本節課我們用誦讀欣賞的方法欣賞里了三首古代詠物詩,這讓我們又一次領悟到與人類朝夕相處的動物們,以他們獨特的特點寄托著人類的情感,以他們的靈性給人以啟迪,以他們的內在品質給人以心靈的凈化和升華。“關愛生命”人用我們的行動依然是我們不變的主題。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學習目標:
1.激發孩子對家人的愛心。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種方法,感受文學作品的寫作特色。
學習重點、難點:
1.傳授學生揣摩課文語言的方法,體會文學作品中感人的片段,從而培養學生對家人的熱愛,體會親情的概念。
2.中重點語句的揣摩,以及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課時:兩課時
教學方法:賞析 誦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閱讀《童年》的開頭段落,結合圖片,介紹作者。烘托一種沉重的氛圍。然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感受“我”的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板書課題,扣住“朋友”,整體體會的要旨。
二.點撥
1.朗讀課文,說說 “外祖母”和我的關系。
學法指導:①要了解一篇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的“文眼”。即的關鍵句。在記敘文中,就要多觀察文題和的最后一段。②在每讀完一段時,要及時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這樣就能盡快的把握的中心意思。
[明確]:
外祖母是我終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貴的人。……
2.讀課文,結合人物描寫片段,說說你所認識的外祖母。
學法指導:人物描寫的方法有:語言描寫;外貌描寫(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情描寫……另一種分類: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所有的描寫都是為了刻畫人物的性格。
[明確]:
外貌描寫:
頭發——多、密、長、黑、厚
眼睛——光芒(氣憤、愉快、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小、圓
臉——皺紋(但年輕、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軟、大、紅 牙齒——堅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分析: 健康 慈愛 樂觀 堅毅
語言描寫:
溫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鮮花一樣溫柔、鮮艷、豐潤
分析:對話的內容有關頭發;睡覺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滿意,但只要和“我”說話就顯出輕松,平等,和藹;關愛(朋友);比喻句說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對“我”的愛,“我”完全體會出了這里的愛。
動作描寫:
梳頭、編辮子、嗅煙草
分析:反襯她眼睛的明亮。
神態描寫:
快活
總之:“我”的外祖母是一個飽經生活的艱難卻永遠年輕、樂觀、慈愛的老人。
三.課后消化
1.朗讀全文3遍
2.仿寫訓練
寫人最好是寫眼睛,課文三次寫了外祖母的眼神。體會這些描寫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你能用幾句話寫出父親或母親(也可寫其他人)對你進行教育時的眼神嗎?試試看。(課后完成)
板書設計:
外貌描寫:頭發——多、密、長、黑、厚
眼睛——光芒(氣憤、愉快、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小、圓
臉——皺紋(但年輕、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軟、大、紅 牙齒——堅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語言描寫:溫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鮮花一樣溫柔、鮮艷、豐潤
動作描寫:梳頭、編辮子、嗅煙草
神態描寫:快活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復習整體讀課文抓中心的方法和人物描寫的.方法。
二.揣摩外祖母對“我”的影響。
1.外貌描寫中感受到對“我”的影響。
[明確]:突出老人的特征,對生活的不如意,與對我的態度的溫和做個對比;在對比中表現對我的深愛;開朗的性格,年輕開朗的心態,是外祖母成為“我”的朋友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如此困難的并不順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樂觀,必然對“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也賦予“我”在人生中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和力量。
從一個孩子的視角來觀察和描寫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齒、衣服、眼神等,都寄寓著“我”對外祖母的愛。特別是比喻句,表現“我”和外祖母“朋友”的關系。
2.從議論的語句匯總體會“我”對外祖母深厚的感情。
[明確]:最后一段的抒情議論,表達“我”對外祖母的感激,寫出了外祖母對“我”一生的重大影響。
“她從來……花邊”,運用形象的比喻告訴我們,沒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沒有溫暖,沒有陽光,外祖母的“愛”把“我”從黑暗中帶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愛使“我”的世界豐富多彩。
“她馬上……朋友”,三個修飾語,表現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極為重要,也極為特殊的位置。
“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對我無私的愛,對生活的愛,和她那樂觀的精神和堅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使我有了戰勝生活中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3.完成課后練習。
三.小結:
這篇自傳體小說,通過“我”的體驗與感受,表現外祖母這個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滿幽默感,對年幼的“我”關心備至,用平等、關愛的心態關注著我的成長,給了“我”最大的支持與安慰,是“我”“最珍貴”的“終身朋友”。通過具體、細膩的描寫,把人物表現的淋漓盡致,獨具魅力。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2海燕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2、了解.寫作時間以及作者的基本情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課文在寫法上的幾個特點如:生動、細膩的描寫;真摯、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離開家的經歷,都有過想家的時候,想家鄉的親人,想家鄉的一草一木。
請將自己曾經有過的這種經歷講述給同學們聽聽。
2、講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當時的具體情景。
3、出示在本課中出現的生字、生詞。
4、帶領學生讀課文,做到整體感知。
二、品味內容,體會感情
1、帶領學生找出描寫家鄉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細品味。
2、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春景圖”和“海天圖”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的描寫。
3、帶領學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之間的不同之處。
三、本課小結
這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通過對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第二課時
一、重溫課文。理清情感線索
幫助學生整理文章的線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與“鄉愁”之間的聯系。
二、輻射閱讀,探究主題
1、引導學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為什么作者會認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師發放課外補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寫法上“詠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點。
三、短文.寫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鄉的小燕子,產生了淡淡的鄉愁。
你是否也有過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觸發了某種情感的經歷?試寫一篇短文,記下當時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課小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鄉的小燕子,產生了淡淡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海燕》一課全文以“鄉愁”為線索,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部分運用倒敘的手法對故鄉小燕子進行了描述。通過對春風、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寫,把一個溫暖、舒適而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故鄉的春天再現了出來。后部分作者從遐想回到現實,并帶著對故鄉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對海上的小燕子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從而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理解文言虛詞。
2、能力:培養學生借助工具書、注釋理解課文的能力。培養掌握學習技巧的能力。
3、情感:體會課文中描寫的人物的品質,虛心請教,不驕傲不自滿。
【學法指導】
學習本文,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課文內容可從刻畫人物入手,體會揭示的道理。
【重點、難點】
1、重點:①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解決辦法:學生討論,教師講解。
2、難點: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解決辦法:學生自讀、討論、教師點撥。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同學們,我們在本冊第六單元中,已經感受了我國古代詩歌、散文深邃的`內涵和優美的韻味。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七單元,進一步加深這方面的體會。《賣油翁》用淡淡的筆墨,揭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同學們想知道這個人生道理嗎?我們一起來學習。
1、初讀
①播放朗讀視頻
②師范讀課文,正字音,正斷句。
③生自讀課文,注意字音。斷句及節奏。
④分角色朗讀(請學生自由分角色朗讀)。
⑤評價朗讀情況(學生自由發言評價,師指導,從普通話、語氣、情感、神態等方面評價)。
2、解讀
通過閱讀環節,學生已初步理解了課文。怎樣朗讀得更好?學生已明白,只有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正確朗讀。由此,開始解讀文章內容。
①分組討論,疏通課文大意。
②學生質疑,師生解答。
③教師針對字、句理解質疑,學生回答,鞏固基礎知識。
④翻譯全文。
3、品析
1、說說陳堯咨對待賣油翁的態度的前后發生了什么變化?兩個人物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2、讀了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了什么道理?
【課文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賣油翁》一文,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虛心,不能恃才自傲。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本著這種精神,去探索切合實際的學習、生活技巧,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工作、生活質量!
板書設計
賣油翁
陳堯咨—自矜—忿然—笑遣
熟能生巧
賣油翁—微頷—笑答—酌油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教學目的:
1、體味詩歌的內涵。
2、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入: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極力推助北伐,被罷官。詩人回歸故里,內心郁悶。對照官場的偽詐,他更感受到鄉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重新為國出力。這種心境與游境相吻合,于是兩相交涉,產生了流傳千古的《游山西村》。
2、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當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熏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宜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的愛國熱情。《關山月》《書憤》《示兒》等篇均為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游山西村》寫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當時詩人罷官閑居,住在山陰鏡湖的三山鄉。“山西村”即三山鄉西邊的村落。
3、《游山西村》賞析
這是一首紀游抒情詩。
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上年臘月釀制的米酒。渾,酒水混濁,指酒的質量不好。古人飲米酒,需要濾去酒釀(酒糟),方為清酒。未經過濾的則為濁酒。豚,是小豬。足雞豚,意謂雞豚足。這兩句是說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
次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仿佛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于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回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于是頓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給人們的啟發,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讀后,都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這里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于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范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第三聯“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社”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這一天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著豐收的期待。這個節日來源很古,《周禮》里就有記載。到宋代還很盛行。而陸游在這里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贊美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前三聯寫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無時,隨時。詩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后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于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愿從今而后,能不時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詩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風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這樣的民風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鄉居閑散的思想情感。
4. 試比較《歸園田居》《游山西村》兩首詩的異同
可從思想內容、情感抒發、風格等幾方面比較。
兩首詩都以農村生活為題材,都選擇了“一天”中農村生活的剪影,都表達了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不同之處:
《歸園田居》是五言古詩,寫了田園的勞作之樂,平淡而又富于情趣,樸素的語言和醇美的詩意和諧統一,表現了詩人意訣官場、熱愛田園、回歸田園的意愿。風格質樸醇美。《游山西村》是一首記游的七言律詩,寫自己在村民家做客的所見、所聞、所感,生動描繪了美的田園風光,展示了農村特有的人情美、風物美、民俗美,表達了詩人的向往之情,但不是決意歸隱。因為詩人雖賦閑在家,但仍有志報效國家,所以僅有重游之念,而無歸隱之意。詩風自然閑適。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字詞的解釋和文章的翻譯。(重點)
2、在理解的基礎上背熟全文。
3、理解語句的比喻意義,領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重難點)
4、感受蓮花的高潔之美和作者潔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歸納預習筆記。
㈠作家作品簡介,例如:
周敦頤,( )朝著名哲學家,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謚號元公,本文選自( )。
㈡ 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疏通文意。
1、字音字形,例如:
周敦頤 蕃 淤泥 濯 蔓 褻玩 噫 鮮有聞
2、重點字詞的解釋,例如:
①蕃 ②獨③益清 ④亭亭⑤植 ⑥濯⑦褻玩 ⑧宜⑨予⑩鮮
3、重點句子翻譯,例如:
①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③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⑤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㈢文言知識積累,例如:
通假字(蕃)
古今異義(鮮、予、宜)
重點虛詞(之、而)
詞類活用(蔓、枝、遠)
文言句式(“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
三、初步領悟,前5小題用原文語句填空:
1、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2、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4、“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6、《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 )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 )為蓮的總陪襯,以( )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 )。
7、《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抒情( )。
四、合作探究
1、文章第一段是從哪三個方面來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美好的品質的?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品質?
2、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舉例說明第二段所用的修辭方法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5、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6、作者借本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認為這種思想的現實意義是什么?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3白鵝
教學目標:
1、了解.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筆下的白鵝的鮮明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準確描摹的方法。
3、品味欣賞本文生動而風趣的語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回憶曾經讀過的以“鵝”為題材的詩文來導入新課。如駱賓王的.《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討論:這首詩突出了鵝的什么特點?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白鵝》寫于1946年夏天。抗戰期間,豐子愷內遷重慶,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當時正值戰時,生活條件艱苦,而人們內心更是焦慮苦悶。豐子愷在讀書、作畫之余,在院子里種豆、種菜、養鴿。養鵝,這成了作者排遣苦悶的一種寄托。
三、范讀課文
四、討論課文1一4段內容
1、作者筆下的鵝有什么鮮明特點?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對這些詞語的意義加以比較:
傲慢:輕視別人,對人沒有禮貌。
高傲: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極其驕傲。
傲人:驕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樣子。
3、為了突出白鵝傲慢的特點,作者怎樣稱呼鵝?(“鵝老爺”)
“老爺”一詞原是舊時代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種尊稱。作者用以稱呼白鵝,可見白鵝在他家中擁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鵝也就有理由表現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詞常被用以形容人輕視別人,對人沒有禮貌,作者為什么用這個詞來形容白鵝作者對白鵝懷著一種怎樣的感情?
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1~4段。要求繪聲繪色,通過朗讀來領略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第二課時
一、研究課文1~4段的寫法
1、學生自由朗讀1~4段。
2、為突出鵝的特點,作者將鵝和其他動物比較著寫,結合文中內容作具體分析。
3、作者之所以能對白鵝作如此生動傳神的描寫,是因為他對白鵝觀察得非常仔細。描寫鵝吃飯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試作分析。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鵝吃飯時所表現出的傲慢?
二、討論課文第5段的內容
1、作者用淺顯質樸的文字,輕松幽默的筆調,勾勒了白鵝既可笑更可愛的形象,表達了對白鵝的喜愛與懷念。自由朗讀第5節,然后說說作者及其家人喜愛白鵝還有什么原因。
2、談談你對文章結尾的兩句話的理解。
3、這節文字主要寫白鵝的貢獻,但其間仍不乏表現白鵝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來欣賞一下。
三、按照“思考與練習四”的要求進行口頭作文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教材簡解】
《陋室銘》是部編本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幾篇文章分別表現了人物不同的優秀品質與風范。《陋室銘》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陋室進行描繪,極力表現“陋室不陋”,從而表達了作者高潔的品性及安貧樂道的情懷。對于文言文的教學,我們通常側重于文言字詞、翻譯句子等知識的教授,如何將品德的教育較好地融入這篇文言文的教學中,這是我們這篇教案所要解決的問題。
【目標預設】
1、朗讀課文,了解“銘”文的特點,感受其押韻美。
2、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發揮想象,體會“陋室不陋”。
3、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體會作者高潔曠達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貧樂道的情懷。
【重難點】
1、反復朗讀,體會作者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設計理念】
人一生之中不免會遭受各種不順與挫折,語文的學習,不應該僅是知識的學習,我們應該從語文課上學到生活的態度,學到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了這個想法,教學安排上就著重讓學生多讀,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本文的音韻美,感受作者的樂觀與曠達,感受作者高潔的品性與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初讀陋室,感音美
1、導入
我們曾經學過劉禹錫的《秋詞》,知道了他對秋天的獨特感受。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陋室銘》,看看他對居室又有怎樣的認識?(教師板書課題作者,學生齊讀課題作者)
2、了解“銘”
(課件展示)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齊讀)
3、感音美
請同學們速讀這篇文章,看看文中哪些字是押韻的?所押的韻是什么?本文韻腳:名ing,靈ing,馨in, 青ing,丁ing,琴in, 經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韻
朗讀指導:對于韻腳,我們朗讀時應該讀得響亮些,讀得稍微長點,使韻腳能有別于一般的字詞。
要想把這篇文章讀得更有韻味,更美,我們還得了解這篇文章的節奏。下面老師來朗讀一遍,請同學們注意字音及節奏,在書上做好標注。看看你們劃分的對嗎?請按照這個節奏,我們男生女生分別來讀一遍,看哪隊讀得好。
二、再讀陋室,解“德馨”
作者寫的陋室,是他被貶和州做刺史時居住的狹窄簡陋的屋子,但他絲毫沒有感受到房子的簡陋。文章的哪句話體現了這個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請結合注釋說說它的意思。這句話的關鍵詞是德馨。對于關鍵詞,我們朗讀的時候會重讀,以示強調。請你為大家朗讀下這句。文中是如何體現屋子主人德馨的?請畫出相關語句。
展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體現了主人德馨,這句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來回答。
預設: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這句話的意思是苔痕長到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了青色。我仿佛看到作者在綠色鋪就的地毯上漫步。
這里有兩個表示顏色的詞分別是綠、青,走在綠色的天地中,你有怎樣的感覺?環境優美啊,秀麗啊,在這樣美的環境中,人們往往拋卻一切,沉浸在這美景之中,內心也變得寧靜。這句該怎么讀?一生試讀這種喜愛之情。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陋室與作者說笑的都是博學多才的人,來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強調:鴻儒與白丁兩個詞語的意思。
我仿佛看到作者正與博學多才的朋友暢談大笑,好不愉快!這里作者寫自己交往的朋友都是博學多才的,還有誰博學多才?作者自己。
那么這句應該怎么讀,你試試。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這句話的意思是作者在陋室里可以撫琴調弦,閱讀佛經。
我仿佛看到作者在陋室里愉快得撫琴調弦,翻閱佛經,沉醉其中,不知還漏出會心的笑容。
這里作者彈的是一種沒有加裝飾的琴,住在一間簡陋的屋子里,可見他生活條件如何?——不富裕,很清貧,很貧窮。但他是否因此悲傷呢?“談笑有鴻儒”, 作者依舊談笑風生,與朋友說樂。除此,他還閱讀佛經,可以看出他的高雅及悠閑。
這句又該怎么讀,你試試。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世俗的音樂擾亂耳朵,沒有官府公文使身體勞累。
我仿佛看到作者,如居仙境一般,沒有世俗紛擾,沒有名利羈絆。
擾亂作者的是世俗的音樂,什么樣的音樂我們稱之為俗樂呢?(趣味不高的,令人討厭的,俗的)作者向往的是雅的東西,高尚的,不粗俗的。使作者形體勞累的是官府的公文,代表著權利與名利,作者不喜歡這些東西,可見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懷。
愉悅開心之情來讀。
我們連起來,將體現屋子不陋,主人德高的語句齊讀一下,感受作者那種愉悅淡然自適的心情。
(學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想象中感受作者的德馨,并對學生朗讀進行適時指導,引導學生讀出作者雖居陋室,但內心依然淡然自得的情懷來。)
三、插讀背景,陋室陋
(展示背景)貞元九年(793),劉禹錫中進士以后,官至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可謂官運亨通。因他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德宗皇帝貶至安徽省和州當通判。按照當時地方官府的規定,他本應住衙門三間三廈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縣是個勢力之徒,他見劉禹錫貶官而來,便多方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門,由原先的三間屋縮小一間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全家老小根本無法安身。劉禹錫覺得這縣官欺人太甚,憤然寫下了《陋室銘》,并請人書碑勒(lè)石,立于門前,以示“紀念”,一時轟動朝野。
四、 三讀陋室,悟其道
房子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居住在這樣狹窄簡陋的屋子里,作者竟不以為陋。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懷?怎樣的品德?(二三學生交流)
我們來回憶上學期學過的《論語十二章》里孔子贊美顏回的句子。
(展示)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粗飯,喝的是一瓢冷水,住在簡陋的小房子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孔安國稱這種品德為:安于貧樂于道。作者居陋室,不以為陋,這是安貧。能夠保持高雅情操,堅守自己,這是樂道。
文中作者還寫到誰具有這種情懷?——諸葛亮、揚雄,讀出相關語句。
誰能說說諸葛亮和楊雄,結合注釋
諸葛亮,蜀國丞相,政治家,文學家,我們學過他的《誡子書》。
楊雄,西漢哲學家、文學家。
兩人都是有才華有抱負的人。我們看看他們曾經的住房。
我們來了解廬和亭(PPT展示)都是比較簡陋的。但是他們卻能甘于淡泊,堅守自己的志趣。
作者寫他們實際上是為了寫誰?——寫自己,自己也像他們一樣具有高雅的志趣與偉大的抱負。這是一種類比的手法。
文中還有沒有使用類比這種手法的?借他物來寫自己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把自己有品德比作山中有神仙,水中有蛟龍,突出自己的不俗,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
如神仙一般,似蛟龍一樣,居住在陋室中,陋室就變得不陋啦?孔子怎么說的?
孔子云:何陋之有?
(課件展示)《論語﹒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處引用孔子的話,再次論證“陋室”因“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應。使文章渾然一體,達到“不陋”的完美境界,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及安貧樂道的情懷。
作者這里省略了“君子居之”。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期盼之情,我也會成為像孔子那樣的君子,不跟你和州知縣這種小人為伍。
五、總結學到這里,我們知道了這篇文章作者淡泊名利和安貧樂道的情懷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居室的具體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叫做托物言志。那么這篇文章中所托的“物”和所言的“志”分別是什么?
明確:物:陋室(對陋室的環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進行描寫)
志:高潔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本文通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寫出了陋室不陋的特點,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和高潔的品質及安貧樂道的情懷。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在寫作時可以通過對物的描繪,來表達心志和情懷。
六、品讀陋室,學淡泊
我們再來以舒緩的語調,以閑適的心情,體會作者淡泊的心境與安貧樂道的情懷。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復習目標:復習二單元基礎知識,閱讀背誦《木蘭詩》
復習方式:講清要點、學生整理。
復習重點:二單元基礎知識,文言文基礎。
復習用具:多媒體。
復習過程:
一、常規字詞復習2——40個3—6課
二、默寫《木蘭詩》1---3段
三、復習二單元基礎知識
1.文學常識整理
要求:
(1)出處、作家(時代或國別——地位——籍貫等——以書下為主)
(2)寫心得
2.解釋詞語12個:
第7課?1.征發?2.哽第9課3.熾痛?4.標直?5.嗥鳴?6.讕語?7.亙古?8.污穢
目標冊:崎嶇?阻抑?回環曲折?亦復如是
3.目標冊重點
四、《木蘭詩》
1.詞語解釋22個
2.通假字2個?⑴帖?⑵火
3.翻譯、理解
4.默寫
見文言文練習2
五、作業:
注音40個,解釋詞語12,每個一遍,文學常識一遍。
文言文解釋詞語22個,通假字2個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1石榴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出現的生字和新詞。
2、揣摩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深層含義、表達作用。
3、體會詠物記敘文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課文中描寫石榴枝干、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確領悟文章的主題,理解作者執著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指導初讀
1、帶領學生認識石榴,觀察講臺上的`一盆石榴。
2、引導學生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石榴。
3、帶領學生.總結石榴的特點。
4、指導學生分析描寫石榴枝干、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征的句子,
二、抓住特征,分析課文
1、帶領學生品味描寫石榴的句子。
2、帶領學生閱讀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帶領學生重點討論作者為什么將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臟”。
三、深入探究,體會感情
1、給學生發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結合背景組織學生討論:在石榴眾多的特點中,作者為什么偏偏選它在五月開花這一特點來寫?
3、帶領學生閱讀全文,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課小結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懷,通過對石榴的具體生動的描繪,歌頌真善美,贊揚了不怕威壓、堅貞剛勇、奮發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時也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執著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第二課時
一、輻射閱讀,體會寄情于景的寫法
1、帶領學生閱讀《白楊禮贊》片段。
2、帶領學生閱讀《荔枝蜜》片段。
二、.寫作練習
指導學生觀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寫其特征,同時練習“托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的寫法。
三、本課小結
要寫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學會觀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學會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及空城計得以成功的原因,讓學生感受到故事本身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對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學難點:
分析計策成功施展的原因,理解展示人物之間較量的作用。
教學思路:
通過閱讀-復述-練習-討論-表演等形式,培養學生讀、思、說、做的能力,在動腦、動口、動手的樂趣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
教學步驟:
一、復述故事
昨天我們已經把《空城計》這個故事的情節脈絡理清了,也布置大家課后反復朗讀,體味故事懸念迭出、扣人心弦的特色,現在就請一位同學給我們再來講述一下這個故事。
二、分析人物形象
我們非常明確,故事的主人公是——孔明、司馬懿
1、孔明
師:這里有一張圖片,大家肯定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孔明,因為他有他的衣著、動作、神態特征,根據課文中描述的應該是——“披鶴氅,戴綸巾”,“憑欄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
很好,大家都注意到孔明這時候是“笑容可掬”,是不是他在施展空城計的時候一直保持這種神態的呢?如果不是,你能找到課文里描寫他的幾次“笑”嗎?你覺得這幾種笑態有何不同?你能揣摩他臉上掛著笑,可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嗎?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分析:
“笑容可掬”“撫掌而笑”“拍手大笑”
“笑容可掬”是孔明故作輕松、故作姿態的表現。即使神機妙算,他這時候心里還是有些吃不準,他可能在尋思:“你會上我的當嗎?”
“撫掌而笑”是他覺得如釋重負,或許正在慶幸:“你果然中吾計矣!”
“拍手大笑”則是他發自內心的對司馬懿的自豪的嘲笑,“哈哈,到底還是我略勝一籌啊!你真是太傻了呀!”
問:通過這三笑,我們再來聯系整個故事,孔明是個怎樣的人?說的時候應該結合課文,做到有理有據。
答:足智多謀——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大開城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圍繞城門的“空”設了一道計謀嚇退司馬懿。
處亂不驚、臨危不懼——在司馬懿兵臨西城,眾官“盡皆失色”的情況下,孔明卻依然在司馬懿的大軍面前鎮定自若,“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計謀。
神機妙算——料定司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馬懿的疑心來使自己的計謀成功施展。
2、司馬懿
問:司馬懿呢?其實,在空城計之前,孔明與司馬懿不止產生過一次交鋒,我讓同學們回去閱讀《三國演義》第95回,了解《空城計》故事背景。現在我們就請一位同學來說說這個事情。
分析:其實就在“空城計”之前,孔明剛剛誤用馬謖,失了街亭、柳城。故事是這樣的:魏主曹丕新亡,十五歲的曹睿即位。孔明欲借此機會伐魏。參軍馬謖獻反間計,令曹睿將司馬懿削職還鄉。孔明聞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萬大軍伐魏,一路上斬將略地,勢不可擋。曹睿聞之大驚,只得重新起用司馬懿。此時魏將孟達欲謀反,遣人密報孔明,表示愿里應外合,但不慎走漏風聲被司馬懿部下所殺。司馬懿猜透了孔明的戰略意圖,不與蜀軍正面交鋒,卻去斷蜀軍的糧道,奪取街亭、柳城,后又率十五萬大軍來奪西城,才有課文中的這一出好戲。
可見,司馬懿本身并非平庸之輩,他也是個有著深謀遠慮的大將之才,只不過他疑心病重(“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認為孔明想暗算他);剛愎自用(驕傲自負,不聽司馬昭的勸告,還罵兒子“汝輩豈知”結果被孔明空城計嚇退。)
3、小結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這一故事中,羅貫中成功地塑造了孔明這一形象,從正面著重刻畫了他的外貌、神態、語言和動作,那么寫司馬懿有什么作用呢?寫他老謀深算也好,狡詐多端也罷,最終還是敗給了孔明,就能更加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謀,計高一籌,這就是在刻畫人物時經常用到的側面描寫的“襯托”手法。
三、分析“空城計”施展成功的原因
問:剛才我們分析了兩個人物形象,老師現在有一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解答。司馬懿既然是以個老謀深算之人,那他為什么會中了孔明的計?或者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此次帶兵而來的不是司馬懿而是司馬昭,孔明的空城計還會成功嗎?
分析: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正是因為孔明深深了解司馬懿,知道司馬懿對自己的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險,自以為深深了解孔明,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另外,孔明知道司馬懿剛愎自用,必然不會聽從別人的`意見,所以在關鍵時刻,孔明敢于“弄險”,并且一舉成功。
《紅樓夢》有詩云“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空城計”正是應證了這種有趣的現象。《三十六計》是這么解釋空城計的:“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之敗戰計之一,連孔明都承認此乃“不得已而用之”,屬無奈之舉,然而最終得以成功施展,除了孔明的膽量和氣魄,也在于計策本身的“奇”字之上。
四、欣賞合作小組改編的課本劇
五、欣賞京劇《空城計》片段,替司馬懿寫一段唱詞回應孔明。(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進行。)
六、布置作業
1、找一找諸葛亮還有什么光輝戰績
2、《每課一練》
3、預習新課
《空城計》復習資料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環境。閱讀小說可以從故事情節入手,整體感知小說的內容;然后通過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題;此外,還要注意環境描寫對人物情節的作用。
1、與《三國演義》并稱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為:《水滸傳》、《紅樓夢》、《西游記》。
2、文中第一段從哪兩個方面突出形式危急,運用了什么手法?
對比雙方兵力突出形式危急;以眾官的驚慌襯托孔明的處驚不變。
3、“懿笑而不信”,司馬懿為什么“笑”?
是一種懷疑繼而輕蔑的笑,他不相信諸葛亮會冒這么大的險。
4、說說司馬懿心理變化的過程。
由笑到疑到撤兵
5、司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
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
6、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計,是因為。
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7、諸葛亮為什么不棄城逃走?
吾兵止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8、諸葛亮最后說“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他為什么不退?
因為他做事一向謹慎。
9、文中三次寫到諸葛亮的笑,請從文中找出來并用適當的詞語形容這三次笑。
第一次笑:“笑容可掬”,這是鎮定自若的笑。
第二次笑:“撫掌而笑”,是脫險之后的歡笑。
第三次笑:“拍手大笑”,是成功之后的自豪大笑。
《空城計》教學反思
(一)通過審題質疑,理清文章內容。
從審題質疑出發,抓住課文脈絡,諸葛亮為什么要擺空城計,怎樣擺空城計和空城計成功的原因。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內容學生基本能讀懂,但真正能理解諸葛亮擺空城計成功的原因并不容易。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學習重點段落,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二)創設情境,激發思維。
為了便于學生理解空城計成功的原因,我截取了電影中與文章內容吻合的片斷,意在讓學生能通過直觀的形象情境,讓學生進入課文意境和角色之中,理解課文內容。
(三)根據課文內容設計恰當的語言和思維訓練點。
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根據提示概括地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習為什么擺空城計時,根據課文內容理解“蜂擁而上”“臉色發白”并展開想象說話。學習怎樣擺空城計時,用小標題概括并復述課文。
(四)有待改進的地方
教學過程中的評價語言過于單一,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僅是一種智慧,一項技能,更是一門藝術,多思、多學、多練就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愈來愈精彩。電影片段的運用流于形式,還未落到實處,可讓學生帶著要求觀看效果更佳。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學習目標:
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2-3段。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口技》。(板題:口技)
(過渡語)我們將如何學習這課文呢?請看:
二.顯示學習目標:
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1段。
(過渡語)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成學習目標呢?好,下面開展自學競賽。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一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先學。
1、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指導準備譯講課文第2-3段。請看:
2、投影出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并對照課下注釋練習翻譯,10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譯講課文(如有不會的地方,可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譯講方法:先讀一句原文,再解釋重點詞,最后連起來翻譯整個句子。
3、學生自學,準備譯講;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過渡語)下面,請大家對照譯講方法譯講課文2-3段。
2、指名譯講:后進生先譯講,發現錯誤,請其他同學幫助更正;如還不對,老師更正,并分類板書學生譯講錯的詞語。
3、質疑問難。
(1)過渡語: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鼓勵不懂的同學舉手提出疑問,大家給予幫助。
四、第二次“先學后教”(二讀課文,背誦2-3段)。
(一)先學。
1、師:同學們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正確譯講了,下面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誦課文第2-3段。
2、學生自背,發現不熟的地方,反復讀,準備抽背。
(二)后教。
1、學生齊背第2-3段。
2、互背。
3、指名背。
五、當堂訓練:
完成課后的習題。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3-31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3-01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09-05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03-23
七年級語文下冊 《愛蓮說》教案04-29
七年級下冊語文《紙船》教案03-26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3-26
七年級下冊語文狼教案03-23
七年級下冊語文《白鵝》教案03-12
七年級語文下冊的復習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