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課時教案
【教學構想】
1、本課反映的是兒童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宜從聯系學生的自身生活經歷與體驗入手,去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去正確的認識生活,體味成長中的快樂與煩惱。
2、緊扣教材,運用聯系比較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意旨;運用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領悟學習和生活的真諦。
3、自主探究與討論交流相結合,聽說讀寫與實踐模仿相結合,以增強全員參與的興趣,促進動腦動口動手能力的全面發展。
【學習目標】
1、熟記魯迅的有關知識。
2、理解并運用描寫景物的手法。
3、學習并運用聯系比較法,進行探究學習。
4、培養熱愛自然,關注生活的態度。
【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描述百草園的部分,寫景抓特點、按順序、多角度描寫的手法
2.難點:主題的理解及對學習、對生活的正確認識。
【教學準備】
1.多媒體材料:(1)范讀錄音;(2)有關圖片。
2.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百草園生活是兒童熱愛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生動體現。
2、學習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童年,是一個多么令人向往的快樂歲月,可是,每個人都必須告別童年,成長為一個大人,當一個成人回顧童年時,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一篇此類題材的名篇。魯迅先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已學過他的作品《風箏》,哪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有關魯迅的情況?
(二)簡介作者和作品
魯迅(1881~1936)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于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舊事重提之六》。后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里讀書。
(三)題解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四)檢測預習情況
給加黑的字注音。
確鑿( )椹( )斑蝥( )攢( )斂( )鑒( )覓( )秕( )傳授( )蟋蟀( ) 蟬蛻( )竇( )拗( )金叵羅( )錫箔( )
(五)整體感知
通讀課文,然后解決下面問題。
1、先聽錄音,然后指定學生朗讀全文。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1)前后兩個生活片段各傾注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兩個生活片段中各寫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說說你們的印象。
(3)圈出你不認識的或不理解的字詞,畫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2、細讀百草園部分,劃出中心句。
3、小組討論:樂園中使魯迅感到有無限趣味,包括哪幾方面?(提示:從不同角度概括。
4、齊讀第二節,思考:重點寫的是百草園的哪個位置,用什么句式來體現?
運用: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仿寫一段話。
(六)合作研討
1、百草園里有哪些趣事?
2、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七)拓展延伸
(1)劃出表現哺鳥動作的動詞,推薦兩小組分別上臺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魯迅,兩人演小鳥;要求模擬出以下動作,魯迅:掃開、支起、撒、系、牽、看、拉、捉拿;小鳥:飛翔、落下、啄食、飛走、罩住。)
(2)對照自身的學習、生活,有何新的認識?
(八)作業
1.抄錄課后所列字詞并用兩個成語造句;
2.比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11-25
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03-16
仿《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2-1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設計08-20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課時教案05-31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05-13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06-13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精選05-1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心得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