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魯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魯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觀舞記》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積累字詞,以課本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為主。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文中描寫卡拉瑪姐妹優美舞姿的語句。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4.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欣賞優美生動的對舞蹈藝術的語言描寫。
2、通過反復吟詠作者觀舞后的感受,初步培養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主要教學策略: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及審美活動的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創設特定情境,引發興趣,激起學生的情感漣漪;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與文本作最直接的情感交流;逐步引導學生體會作品中最富表現力的語言,從感知層深入到體會層,不僅領略外在美,而且把握其中的意蘊,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能 力及文化修養。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美的起航
(多媒體展示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同學們,印度舞蹈藝術源遠流長,可謂文藝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華彩的服飾,頸的 輕搖,肩的微顫,傳達出神奇絢麗的民族風情,給人以 審美愉悅。今天,我們將在冰心生花妙筆的引領下,去開啟一段奇妙的尋美之旅
二、初讀課文,美的發現
1、運用自己喜愛的朗讀方式,自主閱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教師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之后,讓學生談談初讀課文的感受。(朗讀后談初讀體會,各抒己見,教師不要作硬性評定。 )
3、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一次觀賞印度舞蹈的感受,作者認為姐妹 倆的舞蹈有一種飛動的美
三、精讀課文,美的探尋
1、探尋舞蹈美
課文中作者說到:我只是一個欣賞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說 出我心中 所感受到的飛動的美!作者認為卡拉瑪姐妹的表演是一種飛動的`美,同學們, 我們也是欣賞者,我們雖不能親眼目睹她們姐妹倆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盡在作者的筆下了,請仔細研讀文中有關卡拉瑪姐妹表演的語段 ,請同學們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們的 這一句式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現自主閱讀,勾畫圈點。 小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討論。教師參與其中。全班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13段用生動優美的詞語寫出 卡拉瑪姐妹形體的美。
16段:這一段從衣飾方面寫出了舞蹈的美。
17段:這一組排比句,它寫出了卡拉瑪姐妹神態的多變,舞姿的優美,舞藝的精妙。
18段:這一段也是從形體方面的美來寫的。
本文就是從卡拉瑪姐妹倆的形體、服飾、神態、等方面來寫這印度舞蹈飛動的美。
2、探尋語言美
剛才大家已經感受到了卡拉瑪姐妹倆 那飛動的印度舞蹈美,這一感受讓我們久久不忘!這都源于作 者用語言來表現舞臺藝術,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
再次細讀課文,從文中找一找你認為寫得最精妙的句段,體會一下這些語段的精妙所在 ,請同學們用文章的語言真美,我覺得 最美,因為 的句式說話。(可以是詞語、句子、修辭等)
(1)讓學生先自主閱讀,尋找精妙句段,仔細體會。
(2) 全班共同交流,教師 傾聽引導。
小結:這一篇文章作者注重將視覺效果與自己的主觀感受相結合,運用了貼切的詞語,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加上作者細致的觀察,使文章 的語言搖曳多姿。
四、遷移拓展,美的創造
如果說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聲響的話,那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是心靈之舞。只有心靈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我們在欽佩卡拉瑪姐妹舞技的同時,也深深欽佩冰心的語言。同學們,正是因為這精美的描寫,讓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深深的印在了我們的心里。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段舞蹈,楊麗萍的《雀之靈》。要求學習冰心奶奶用優美的詞語來表現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要求:1、可用一個詞、一句話來表達;2、可以模仿課文25段的假設句,也可模仿第7段的比喻句,寫幾句排比的話;3、結合課文1218段描述,綜合運用精致的形容詞、動詞,生動的修辭,巧妙的方法,豐富的想象寫一小段文字。完成后同學們交流展示。
五、課堂小結
1、學生自己用一句話談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2、教師小結: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事物,愿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擁有一顆善于體會的心靈。
板書設計:
觀舞記
冰心
舞蹈美 → 飛動之美
↑
語言美 → 修辭之美
魯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的】
1、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得到識別天氣陰晴雨雪的知識。
2、體會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3、理解“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形式。
【教學設想】
1、安排一教時。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層層具體說明云的形態、光彩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系,應為教學的重點。可以通過列表,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放映有關云的彩色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
3、預習要求:
⑴認真看“閱讀提示”,把握學習的兩個重點。
⑵掌握課文注釋中的字、詞語(會讀、會解釋)。
⑶朗讀課文,注明段的序號。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解題
問:從課題看,說明的內容是什么?
明確:云和天氣的關系即通過觀察天空中各種云來識別陰晴風雨。
二、朗讀課文(檢查讀音和語句停頓)
三、正音、正率和解詞
巒山(與“戀”區別)霎(與“剎”區別)盈縷(注意漢語拼音規則)
暈(還有一個音)朦朧連綿不斷(注意加粗字寫法)
解釋詞語:姿態萬千點綴一霎間預兆輕盈彌漫
四、統觀全文,了解結構
提示:聯系前面課文,《蘇州園林》是“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我國的氣候》是“先分說后總說”的結構。思考這一課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發言,歸納:
是“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
將課文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識天氣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問:課文第一段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發言,歸納。
“總──分──總”的結構。
“姿態萬千”總說云的形態;
“變化無常”總說云的特征。
中間八個比喻,分別說明云的形態之多,扣“萬千”;省略號后,“有時”“有時”“剛才”“一霎間”,緊扣“變化無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說明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看云識天氣”,引出全文的中心。
問:從第一段,看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你可以舉哪些例?
學生先自讀,再發言,歸納。
1、為了具體寫“姿態萬千”,用了八個比喻。結合課后練習二,說明這些描寫準確而生動,不僅形象具體,而且有動態特點。
為了具體寫“變化無常”。作者用“有時……美麗”,“有時……陰森”,“剛才……陽光燦爛,一霎間……大雨傾盆?進行對比。
2、用詞非常準確、生動:
例:各種云運動時有不同的特征,有的“飄”在空中,有的整齊地“排列”著,有的“來來去去”,有的滿滿地“蓋”住了天空;寫天氣變化用“點綴”、“籠罩”;“陽光燦爛”“烏云密布”“大雨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準確。
五、重點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問:第2段上下文有何關系?起什么作用?
學生發言,歸納。
“薄云”“晴朗”;“低而厚密的云層”“陰雨風雪”──承上說明“云的各種形態”,啟下引出“云和天氣”的關系。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默讀課文第3.4、5、6段。
思考這部分的結構層次。
同學討論,明確。
分為兩層:第一層(第3~5段)說明云的形態和天氣的關系;第H層(第6段),說明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系。
按課后練習一的要求,邊看課文,邊境表。可以補充每一類云的“位置”一欄。
云種類云的形狀位置天氣的情況卷云像羽毛像綾紗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天氣晴朗卷積云像粼波很高它不會帶來雨雪積云像棉花團2千米左右在天空映著溫和的陽光高積云像羊群2千米左右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空天晴卷層云仿佛白色調幕高它向前推進,天氣將轉陰高層云像毛玻璃低它預示將要下雨或下雪雨層云布滿天空更低雨雪就開始下降積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更低馬上就會下暴雨
由上面云的位置、厚薄和天氣的關系與第2段是相照應的。“象征”“預兆”用詞準確。
問:如何說明這部分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
同學從課文中找出例句,歸納。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說明卷云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云的形態特征;
“像棉花團似的白云”比喻積云的形態特征;
寫卷云聚集成卷層云時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云變成高層云時,用“這時的卷層云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云了”;
寫高層云變成雨層云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云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云到積雨云;“云底變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潰”、“烏云彌漫”描繪“積雨云”的發展變化。
4、用詞準確:
問:寫“積云”變化為“積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默讀第6段課文。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是過渡句、也是中心句。邊讀課文,邊填表。
光名產生和分布情況光彩天氣征兆暈產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里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華產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里紫外紅華環由小變大,轉晴,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虹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露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云彩云層變紅朝霞西陰雨襲晚霞東幾天晴
問:這段沒有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沒有細致的描繪,怎樣使語言鮮明生動的?
學生討論,明確。
引用了諺語,簡短、通俗、鮮明、生動。
最后讀第7段課文,說說每句話寫了什么,怎樣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學生回答,歸納。
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局限性;還要依靠天氣預報。──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提示:最后兩句話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時’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魯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再讀課文,理清故事發展脈絡
2、技能目標:合作探究文中語言,體會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文中呂蒙刻苦學習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
教學重點:
1、合作探究文中語言,體會人物特點
2、學習文中呂蒙刻苦學習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
教學難點 :
合作探究文中語言,體會人物特點。
學情分析 :
學生掌握文句的基礎上,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翻譯課文,課件。
教學過程:
結合學科特點,體現單元組教學環節,學習內容,時間預測,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自主學習設計,問題探究,單元組合作,同層競爭,人人參與,精講足練,聯系實際,點撥升華, 集體備課 個人備課
一、導入新課,抽層檢測。(5分鐘)
二、出示目標,自主學習。(8分鐘)
三、共同探究,構建知識體系。
(一)復習回顧:(3分鐘)(大屏幕出示重點)
根據小組課前展示情況,用3分鐘復習上節課學習要點。
(二)再讀課文,根據下列小問題,理清文章發展脈絡(5分鐘)
a.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b.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c. 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學法指導:再細讀課文后完成。
總結:文章圍繞學展開,出現的三個人物分別是:孫權 學--呂蒙 學—魯肅 學
(三)細讀課文,合作探究(10分鐘)
1、文章主要是通過什么方式來進行人物的'表達的?
2、孫權的話表現了對呂蒙的什么態度?從文中找出,仔細分析
3.呂蒙讀書后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4.結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猜一猜呂蒙說這話時,是什么語氣和心情?
5.通過上面的分析,你能總結一下人物形象嗎?
(四)拓展延伸:(6分鐘)
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樣的啟示?
(五)、當堂檢測(5分鐘)
(六)、作業設置:(3分鐘)
必做:同步一、二、能力遷移一;
選作:能力遷移:二
小結: 學科知識構建與板書設計
魯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層次美、語言美
2、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重點:
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
難點:
云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復雜,難于區分
設想:
運用巧妙裁剪法,難文淺教、長文短教。上成讓學生充分活動的說讀課即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并利用所創設的情境,選點進行說的話動,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學習。
課時:
一課時
操作:
一、第一個教學板塊:導入,檢查預習(3分鐘)
1、導入:同學們,昨天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氣情況。那么,誰能告訴我今天的天氣情況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對,通過天氣預報我們能夠準確知道某天的天氣情況。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現在正值鳥語花香、草長鶯飛的旅游季節,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邊沒有天氣預報,為了避免被雨水淋濕的尷尬,你該怎么辦呢?今天,讓我教給大家一招識別天氣的方法:看云識天氣(板書課題),我們將會受益無窮。
2、點出常用雅詞和諺語:
二字雅詞:峰巒招牌點綴預兆輕盈綾紗鱗波崩塌彌漫征兆
四字雅詞: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白云朵朵陽光燦爛烏云密布大雨傾盆絲絲縷縷朦朧不清密密層層連綿不斷群峰爭奇聳入天頂
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二、第二個教學板塊:朗讀,整體感知(15分鐘)
1、導讀:將課文分成五塊,教師指導學生朗讀(采用不同的方式齊讀、雜讀)。
2、自讀:框出依次介紹了哪些云和光彩?畫出對它們進行描寫的語言材料,并明確它們將帶給我們怎樣的天氣?(粗略板書)
三、第三個教學板塊:演讀,理清層次(10分鐘)
1、明確任務:請大家任選一種云,以第一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
①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
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教師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
2、對照課文,學生各人自說自講,在書上作記號
3、學生發言,先各自預演,后課堂交流。(邊演邊完善板書)
4、小結:通過自我介紹,我們認識了各種云彩,明白了它與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天氣,這樣我們對課文內容與層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四、第四個教學板塊:說讀,品味語言(15分鐘)
1、讀第一段,(分兩種讀法導讀)用一個字來評價語言上的特點。(美)
2、語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種修辭,有的是使用某種句式,有的是使用了優美的詞語,有的是使用了某種表達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謀篇的'形式。這篇文章有很多美點,小到一個詞語、句子,大到幾個段落,可謂俯拾皆是。下面請大家用美在,因為的句式,就文章的語言說一句評論式的話。怎么說呢?像這么說:如:
的語言美在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因為它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地顯示了天氣的天化無常。
五、第五個教學板塊:尋讀,課外延升(2分鐘)
1、點示:課文講的是看云識天氣,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通過看云才能識別天氣,我們可以看動物、植物、某種現象或一些感覺等都可以幫我們識別天氣,有的方法特別靈,有的已形成了諺語,被廣為流傳。你能說出一兩條來嗎?
2、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講述。
3、學生收尋并積累識天氣的方法。
魯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師寄語:保留一顆天真爛漫的童心,一顆熱愛自然熱愛藝術熱愛孩子的童心。
學習目標: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3、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童真童趣。
4、啟發學生對藝術的認識與體驗。
基礎知識:
1、作者介紹:
《竹影》一文作者豐子愷原名豐潤,現代畫家、散文家。
2、請試著給加點的字注音。
撇開( ) 蘸水( ) 愜意( ) 朱砂( )
橫幅( ) 水門汀( ) 口頭禪( ) 參差不齊( )
3、解釋下列詞語:
(1)幽暗:幽暗:昏暗。
(2)愜意: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3)包羅:包括(指大范圍)。
(4)口頭禪:原指有的禪宗和尚只空談禪理而不實行,也指借用禪宗的常用語作為談話的點綴。今指經常掛在口頭的詞句。
(5)參差不齊:長短高低不齊。
理解探究:
1、、通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到底是寫什么的,是寫景的嗎?是寫人的嗎?還是寫事的?請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2、再讀課文,完成以下內容:
時間: 地點:
人物: 人物活動:
中國畫特點:
西洋畫特點:
3、課文《竹影》題目有何作用?
竹影是這篇課文的切入點,由此引出了對文章中心--如何欣賞中國畫,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的探討.當然,竹影也是童真,童趣的體現.
4、課文中寫“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了童趣,你認為文中哪些語句最生動的表現了童趣,請找出來并說明理由。
5、如何理解“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這句話的意思?試理解西洋畫與中國畫有何不同?
所謂符號是有兩個部分組成的,一是內容二是形式關鍵是內容而不是形式,關鍵是內容而不在于形式。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兩種審美體系兩種繪畫形式的不同。
每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響到本民族生活的各個方面。藝術是文化的鮮明的載體,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希臘—羅馬一脈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當大的差異,表現在哲學、宗教、藝術、科學等多個領域。中國畫重寫意,與我們民族傳統的審美觀有很大的'關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畫重寫實,也和西方文化重實驗相關。
合作釋疑:
6、文題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為什么開頭不寫竹子而從太陽落山寫呢?
竹影是全文的線索,寫太陽落山是為下文作鋪墊。
7、如何理解竹影中父親這一角色?
父親: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對孩子富有愛心。
父親的諄諄引導教育對孩子成長發展非常重要。
總結:由此可見,大人對孩子的指導教育,特別是引導孩子步入藝術的殿堂、成為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豐子愷有這樣一個好父親,也許,這就是他后來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8、本文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了哪方面的內容?表現了怎樣的中心思想?
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拓展遷移: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云,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后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童趣
兒子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畫,花、蟲、魚無所不通。向來抱著“給兒子一個快樂童年”的觀念,我對周圍人建議兒子進美術班接受早期培養的勸說無動于衷,由著他在紙上放馬馳騁,自由想象。
兒子有段時期迷戀畫十二生肖,并且喜歡對我們進行提問。這下麻煩來了,因為紙面上十二個奇形怪狀的動物似是而非,讓人難以辨別。好在我發現了一個秘密:兒子畫的老虎無論象貓還是象鼠,額頭上無一例外地標著個“王”字。掌握了這一決竅,每次提問,我都踴躍回答,搶先將老虎說出,贏得兒子一個贊許的微笑,剩下的難題留給老公。
兒子對太陽有個貼切的比喻:太陽象個小刺猬。理由是太陽發出的光線看上去象刺猬身上的刺。這比喻令我大跌眼鏡。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兒子絕妙的比喻,不由對著那只刺猬發笑。
兒子對說謊的人深惡痛絕。一次全家到公園玩,老公陪兒子玩“海陸空”游戲。管理員對老主顧實行優惠政策,老公假稱自己也是老主顧。兒子聽了大叫“爸爸說謊變長鼻子!”
某一日老公到幼兒園接兒子,騎車走在路上,夕陽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長。兒子忽然對著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變長了!”這一發現讓兒子重新記起老公在公園的惡行,恍然得出結論:原來說謊的人鼻子真的會慢慢變長呀。我和老公無語。兒子坐在車背后,詩興大發:小孩子說謊,大了變長鼻子;大人說謊,老了變長鼻子;老人說謊,死了變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無限的詩意在里面。兒子的文學“才能”初露倪端。我聽了感慨萬千:有兒如此,夫復何求?
魯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一、課文整體理解
該文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
這種矛盾是親情與友情之間的矛盾,說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于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里。
二、教學設想
《羚羊木雕》是作者張之路的一篇微型小說。
該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結構精致,布局巧妙,情節發展曲折,矛盾環環相扣。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符合人物個性。設計時只能有所取舍,把更大的自由、發現的快樂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課文,并聯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去體驗人物思想感情,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從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沖突,使自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教學目的
1.學習掌握課文中的有關生字詞。
2.運用多種方法閱讀課文,重視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充分感悟本文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賞人物形象。
3.理清文章線索、結構,品味語言,隨文講解烘托、反問的修辭手法及敘述中的倒敘和插敘。
4.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設好自主學習的情境,引導和組織探究性問題的提出及解決,整體感知課文的人文精神。
5.聯系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正確處理好親情、友情的關系。從中獲得有益啟示,并能有效地解決好類似問題。
四、重點、難點
1.重點:①充分感悟文章中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賞人物形象,整體感知課文的人文精神。
②文章線索、結構,品味語言,敘述中的倒敘和插敘。
2.難點:①整體感知課文中的人物思想感情,人物形象的`人文精神。
②通過是非曲直正的辯論,正確處理好親情、友情的關系,從中獲得有益啟示,并能有效地解決好類似問題。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六、課型設計:
探索式品讀型精讀課
七、教學手段:
自制多媒體課件一套
八、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幻燈片1):說明:學生分若干學習小組,每組只完成預習的部分內容。學生并將其自制成若干張資料卡片,同時教師也編入課件中。
(二)課堂教學
引入教學:(大約1分鐘)
1.導語
剛剛升入中學不久的你們,如春天的小樹在悄悄地長大,而且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可能事事聽從家長了。面對學習,面對友情,你們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并產生矛盾,父母也許會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于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學習張之路寫的《羚羊木雕》。這篇微型小說講的就是發生在家中的這樣一個故事。
新課教學:
1.題目解說。(大約1分鐘)
羚羊木雕是非洲藝術家以羚羊為形體用一種黑木雕刻成的工藝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陸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譽的工藝品,其文化、藝術價值很高。非洲很多國家元首出訪,或歡迎來仿的客人大多喜歡贈送木雕。這里作者把《羚羊木雕》用來作為文章的標題。全文內容就是與它有很直接的關系。
第一,快速默讀、感知課文。(大約10分鐘)
教師要求:全班分成左、中、右三個學習小組。各組學習情況由教師、學生現場給予評價。
1.快讀要求。(幻燈片2)
一組:找出生字、多音字6個左右并查字典注音、解釋。
二組:文中有哪里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由什么事物引起?
三組:合作完成
文章部分情況分析一覽表
內容時間事情敘述法線索
1開頭今天發現羚羊不在倒敘
以羚羊木雕的所屬變化關系為線索
今天要羚羊順敘
2上星期換褲子插敘
3昨天送羚羊
1今天要回羚羊順敘
結尾今天小結反問句
注:表中行書字部分由學生填寫。
2.學生默讀2分鐘后教師提問學生齊答。(幻燈片3)
①我為什么要把“木雕”送給萬芳?
②“我”把羚羊送給萬芳時,萬芳送給我什么禮物?
③爸媽為什么非讓我把“羚羊”要回來?
④當“我”從萬芳那里要回羚羊后,萬芳對我的態度怎樣?
⑤“我”為什么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
3.學生匯報自主學習情況,教師評定各組成績寫在黑板一角。
一組學生抽兩人上黑板寫字注音。有錯學生定正。
(幻燈片4,含注音)
抹(mǒ)攥(zuàn)逮(dǎi)怦(pēng)怦(pēng)樹(shù)杈(chà)寒(hán)顫(zhàn)
三組學生抽一位上黑板填表。
二組回答問題。
注:上述三組問題如有錯皆為本組或它組學生定正。
二、分角色朗讀,整體感悟課文。(大約20分鐘)
教師要求:在每個學習小組中抽學生按角色分工有感情地朗誦,但只讀人物對話部分,教師參與其中讀故事敘述者部分。可讀全文,也可只讀前半部分。
(幻燈片5)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2.注意發現師生閱讀中的問題。
媽媽故事敘述者我爸爸奶奶萬芳萬芳媽媽
3.你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4.你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其余同學思考:學生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
學生先評價出朗誦中的問題,并給各組計分。教師可將學生的喜歡以角色分成幾個方面。教師讓學生表述,學生相互辯論要擺事實講道理,并根據自己喜歡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說話的分寸。給表現好的組加分。
第一步,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是些:
喜歡萬芳。萬芳很仗義,我對不起她,但她對得起我。
喜歡我。我也是有情有義的人又送了羚羊,只是父母不準我送東西,還強迫我要回來。
喜歡父母。父母很愛我還買羚羊給我,我有問題極時教育我。
喜歡奶奶。奶奶為我好,站在我這一邊。
喜歡萬芳媽媽。對子女要求嚴格。
不喜歡媽媽故事敘述者我爸爸奶奶萬芳
第二步,教師應整體考慮是在學生第一步辯論時把下列問題一并解決。
問題拓展(幻燈片6)
①我既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好?
②我該不該把羚羊送給萬芳?父母逼我取回來,我送了該不該取回來?
③羚羊已送了萬芳,你如果是父母你怎樣處理?
④怎樣才能避免這場不愉快的事發生?
三、品讀語言,練習對話。(大約5分鐘)
教師要求:1.跳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值得借鑒的對話語言,讀一讀,劃下來。
2.學生交流,自己選的語言與大家分享。
注意對學生所選出的部分句子要求講明美在那里?隨文講出烘托、反問的修辭手法。并一起講明寫作特色。
四、小結:(大約3分鐘)
先評定出各學習小組的成績,表揚表現好的學習小組和充分肯定同學們認真學習,深入思考,敢于提出問題并積極參與辯論解決問題的勇氣。
《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由此教育“我”。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這樣就起了沖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于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當然更不能沖動,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我們要學會非常理智地考慮問題。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盡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沖突。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五、練習:
寫出一篇自己家庭矛盾的前前后后。
魯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 簡介作者;
2, 了解課文中采用的先總說后分說的說明順序及分類別,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3, 初步學會分析說明文的一般結構;
4, 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5, 掌握新的生字及基本詞語,如竺,逞,肆虐,
6,感受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加快了改造自然環境的步伐。
一、 導入
:同學們,平常大家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后都有氣象預報,那么你知道我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創始人是誰嗎?竺可楨。他是我們浙江紹興人,竺可楨不僅是氣象學家,而且還是地理學家,今天我們學習竺可楨老人寫的一篇事理說明文《向沙漠進軍》。
二、 題目
大家首先來看一下這個題目:進軍,本意是軍隊出發向目的地前進。如紅軍渡過烏江,向川滇邊境進軍。今天竺可楨老人卻響亮地提出了向沙漠進軍的口號。昨天已經布置大家預習了,你在讀了課文后,覺得這個題目中用進軍,包括了哪幾方面意思呢,或者說說明了什么呢?
回答后歸納:
1、標題表明治理沙漠難度很大,因為如果是輕而易舉的事,就無需進軍了。
2、表明治理沙漠行動規模很大,因為進軍指的是眾多軍事人員的行動。
3、這個標題表明沙漠對人類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們的敵人一樣。因為進軍是去攻擊敵人。
4、標題表明治理沙漠的行動是有計劃的。因為進軍都是有計劃的行動。
5、還表明治理沙漠的目的是征服沙漠,使它為人類服務。這就像進軍的目的是征服敵人一樣。
三、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沙漠對人類的危害(由第3點引入課文學習。)
剛才有同學說了 這個標題表明沙漠對人類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們的敵人一樣。因為進軍是去攻擊敵人。請同學們打開課本P98,看看沙漠對人 類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又是怎樣危害人類的,人類該如何治理沙漠,向沙漠進軍呢?
我們課文一開頭就說: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大家劃一 下主干會發現是沙漠是敵人。因為沙漠是敵人,所以我們要向沙漠進軍。一開頭就點題。
1) 問:去掉之一行不?有何作用?(你能否舉個例子?)說明除了沙漠是我們的自然敵人外,還有其他的自然敵人。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如地震,桑美臺風。
2) 問:這個自然敵人作者用了什么詞語加以修飾?最頑強為什么說 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范讀第一自然段,請同學們思考從哪些詞語可看出最頑強的敵人。(有史以來)不斷地斗爭沒有能征服,(反而)并吞(將別人并入自己)
小結:這段總說了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敵人之一。這段中心句就是這一句。
3) 為了說明沙漠是人類的敵人,作者還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來增強說服力?舉例子。舉了哪幾個例子來說明沙漠的危害?請一個同學朗讀2,3兩段,其他同學用簡要的語言來概括一下所舉的事例。
明確:A,曾是西方文明搖籃的地中海沿岸兩三千年來不斷受到風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漸變成荒漠了。(西方文明搖籃--荒漠)B,曾是天然草原區的我國陜西榆林地區由于風沙侵入,關外三十公里變成沙漠。(由天然草原區--沙漠)
小結:為了具體說明沙漠對人類的危害,作者舉了地中海沿岸和我國榆林地區兩個例子。這兩個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個是兩三年前古代西方的事例,一個是幾百年前中國的例子,時間久遠,地域跨度大,充分說明沙漠對人類危害由來已久,處處存在。從而突出了它最頑強的特征,喚起人們征服沙漠的緊迫感。
第一部分其實告訴人們為什么要向沙漠進軍。
四、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如何征服沙漠
沙漠既然有如此的危害,那么我們怎樣才能防御沙漠侵襲,征服沙漠,向沙漠進軍呢?我們要征服沙漠,向沙漠進軍,首先必須了解沙漠進行危害的特點,所謂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只有了解敵人,才能征服敵人,只有了解了沙漠這個敵人的特點,才能采取針對性的科學方法,征服沙漠,向沙漠進軍。
(1) 聽課文錄音(第4,5,6段),思考沙漠侵襲進攻有什么特點,采用何種武器和方式,作者采用什么樣說明方法作具體介紹,人類如何防御風沙侵襲?思考完成下列表格。
沙漠侵襲人類防御
說明方法: 方 法
武器 進攻方式 特點
明確: 1,沙漠逞強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風和沙。
2,風沙進攻方式主要有兩種:游擊戰和陣地戰。
( 這里的武器游擊戰陣地戰都用了引號,起什么作用?表示特殊含義。)
3,按風沙不同的進攻形式和造成危害程度定義:
游擊戰:風沙飛揚襲擊禾苗。
特點:沙粒隨風飛揚,風愈大,沙的打擊力愈強。
陣地戰:狂風移動沙丘埋葬田園。
特點:風推行動沙丘,緩緩前進,造成危害。
問:課文中提到:沙丘的前進并不是整體移動的。如何理解?它是怎樣移動的呢?我們用文字結合圖示說出狂風推動沙丘前進的過程。 提示:沙丘的移動
1、 客觀條件:風速達到每秒5米以上,
2、 沙丘移動部位:迎風面的沙粒
3、 移動的沙粒數量:成批
4、 移動方向:隨風移動
5、 移動過程:從底部到頂部,過了頂部,由于風速減弱,在背風面的坡上落下。
小結:沙丘向前移動過程一起來敘述一下。可見這篇說明文語言非常簡潔,明晰。沙丘前進不是整體移動,而是波浪式前進。幾個沙丘常常聯在一起,成為沙丘鏈。速度雖然不快,但所造成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表現在哪里?森林全被摧毀,田園全被埋葬,城郭變成丘墟。 這段文字是怎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先總說后分說。
說明方法:分類別,舉例子, 列數字
(2)針對風沙襲擊和沙丘進攻這兩種沙漠侵襲方式,人們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防御。
問:防御風沙襲擊可采用什么方法?培植防護林。它的作用是什么,效果怎樣?針對風的。那么防護林培植中有什么要求嗎?并行排列,兩列距離有要求。 除此之外,還可采用什么方法?培植草皮, 它的作用是什么?針對沙的,減少沙的來源。 問:抵御沙丘進攻的方法是什么?植樹種草。
課文中有兩句話中的固定充當什么成分大家必須先理解:
1,這種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護草皮和灌木,防止過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來。(偏正短語)
2,濕水層的水分足夠供應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動賓短語) 由于沙丘可分為固定沙丘和流動沙丘。根據不同特點,區別對待。哪位同學來說一下。 對一部分(已長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轉移陣地的)固定沙丘:妥善保護草皮和灌木,防止過度砍伐和任意放牧。(過度和任意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對流動沙丘:植樹種草。(濕水層的水分足夠供應固定沙丘的植物需要) 上述方法的確能防御風沙襲擊,固定沙丘陣地。但是用課文中的話來說,還只是采取守勢,是被動地防御風沙襲擊。我們應該是主動向沙漠進軍。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主動地向沙漠進軍,并且使沙漠為我們所用,在向沙漠進軍中取得徹底的勝利呢?這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同學們回去后可以思考一下。 如有時間,先朗讀課文,后課后練習二中3小題分析。
五、 布置作業:課后練習二三四。
附板書:
向沙漠進軍(事理說明文)
竺可楨
一、為什么要向沙漠進軍。
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
最頑強:有史以來,不斷斗爭,沒有能征服,反而并吞
舉事例:1,西方文明搖籃變成荒漠。
2,天然草原區變成沙漠。
二、怎樣向沙漠進軍?
沙 漠 侵 襲 人 類 防 御
說明方法:分類別,列數字,舉例子 方 法
武器 進攻方式 特點
1, 培植防護林(減少風的力量)
2, 培植草皮(減少沙粒來源)
【魯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上冊《孫權勸學》教案魯教版03-15
魯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竹影》教案03-31
魯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口技》優秀教案04-26
七年級語文上冊《竹影》教案魯教版11-11
《向沙漠進軍》魯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4-26
魯教版七年級語文《愛蓮說》教案04-26
魯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05-02
魯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觀舞記》課文教案04-17
魯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亡羊補牢》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