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上冊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一語文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1
(一)朗讀全文,內化情感。
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四個省略號所表達的意思,并試著說一說省略的內容。
2.如果你是課文中的“我”,你會有什么感受?請你帶著這種感受朗讀課文。
(二)隨文練筆,加深感悟。
結合課后問題:你想對文中的母親、“我”和妹妹說點什么?引導學生同人物對話,并寫下來。
(三)背誦語段,豐富積累。
1.按照課后要求背誦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2.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四)拓展延伸,推薦閱讀。
1.引進史鐵生懷念母親的有關文摘。
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說:“沒想到這園子有這么大。”我放下書,想,這么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摘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我有一個凄苦的夢……在夢里,我絕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么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
──摘自史鐵生《有關廟的回憶》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
──摘自史鐵生《合歡樹》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概括文章基本內容。
2、勾畫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句子,了解其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3、深入人物內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1、2、3
【教學方法】 朗讀法、圈點勾畫法、精讀法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1、默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和重要詞語,借助課文注解和工具書疏通字詞。
2、讀課文2遍,初步了解文章內容。
課堂學習
一、預習反饋
3、將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齊讀三遍,把握其讀音和意義。
4、交流課前預習第2題,談談自己預習時初讀文章的感受。
二、默讀課文,了解內容
5、快速瀏覽全文,說說本文主要寫的是誰?
明確:王幾何。
6、王幾何本來叫什么名字?“王幾何”這個綽號是怎么來的?
明確:王幾何本來叫王玉琳,王幾何是上幾屆學生私下里給他取的綽號。
7、本文主要寫了王幾何的一件什么事?請用一句話簡要回答。
明確:本文主要寫了王幾何老師上第一堂課的情形,刻畫了一位風趣幽默、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學識廣博的老師形像。
8、 本文描寫的是一節充滿笑聲的數學課,說說這節課上令人發笑的源頭有哪些?
明確:(1)王老師啞笑。(2)王老師公布自己的綽號。(3)王老師讓同學們到黑板上畫圓和三角形。(4)同學們在黑板上畫圓和三角形,卻畫成了雞蛋、鴨蛋、蘋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9、 王老師在課堂上展示的絕活是什么?他這樣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語句回答)文章中的這段描寫,在結構和內容上有什么作用?
明確:反手畫圓和三角形。他這樣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說明一個簡單樸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鐵杵可以磨成針! 要大家牢記的是一種熱愛知識和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這段描寫在結構上總結了上文,在內容表達上點明了主旨。
三、再讀課文,咀嚼精華
10、“一個方頭大耳、矮胖結實的中年人夾著一本厚書和一個大圓規、一個大三角板擠進門,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講臺上。”這句話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寫方法?句中的“擠”、“眨眼功夫”有何表達作用?
明確:外貌描寫、動作描寫。一個“擠”字,突出了老師的胖;“眨眼功夫”寫出了老師雖然胖而動作卻十分敏捷的特點。
11、“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說,他臉上的每一個器官,每一條皺紋,甚至每一根頭發都在微笑!”這句話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夸張。突出了老師“笑”的姿態之特別,讀后讓人忍俊不禁。
12、“全班同學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彎腰,搖頭,擠眉,弄眼,一齊哄堂大笑!”這句話寫的是學生的各種種表現,對刻畫王老師有什么作用?
明確:通過對學生的動作、神態等描寫從側面烘托王老師的與眾不同,突出了老師的風趣與幽默。
13、“矮胖老師站在講臺上,雙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翹,胖臉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表達作用?
明確:神態描寫。極其生動逼真地寫出了老師得意洋洋的神態。
14、“這就是那些老同學給我取的綽號。天啦,本人太喜歡這美妙的綽號了!可惜,從來沒有一位同學當面喊我‘王幾何’……”這句話用的是什么描寫?表現了王老師怎樣的特點?
明確:語言描寫。突出了王老師語言幽默、風趣的`風格,也表現了王老師的思想的民主與開放。
15、“同學們對王老師第一堂課的評價只有兩個字:痛快!”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對“痛快”的理解。
明確:王老師通過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絕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綽號、讓學生到黑板上畫圓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劇效果,使學生身心徹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發泄,充分享受了課堂帶來的樂趣。
四、歸納主旨,拓展延伸
16、結合全文,說說王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明確:王老師是一位業務水平極高,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笑和嚴肅集于一身,受學生尊敬和喜愛的好老師。
17、 你喜歡王老師的這種教學方式嗎?為什么?
略。
課后學習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3
1.憶讀書
冰心
教學目標
①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法。
②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③鍛煉學生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表達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
教學重點:這篇我是想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旨在引導青少年懂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道理
教學難點:《憶 讀書》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這篇中主要向中學生講述有關讀書的問題。理解“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教學方法,手段:采用座談的形式較好,可以給學生更大的想像、發揮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為老師提供創新,靈活的教學方法。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 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1、 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詞語,查詞典,正音、釋義。
2、 讀順文,能夠流暢、清晰的朗讀課文。
3、 讀懂意,指大意,并能夠指出不同時期的不同書本帶給作者的影響。
導入新課:
詩人徐志摩曾表達過讀書后的不可言說的愉悅:'我覺得讀到好的詩的時候,真如聽到絕妙的音樂,五官都受了感動,精神上好像復新了一般。在詩里,似乎每一個字都是有靈魂的,它們在那里活潑地跳躍著。許多字合起來,就如同一個絕大的音樂會,很和諧地奏著音樂。這種美的感覺,音樂的領會,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間覺得,不能分給旁人的。'他指出了讀書給人的愉悅享受、精神熏陶。世紀老人,冰心女士,在回憶自己的讀書經歷時,也為我們總結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二) 誦讀活動
1、 同桌或前后桌的兩位同學為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
2、 誦讀要求與策略:
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要忘我、深入地體會;指出對方同學朗讀中的失誤與不足。
(三) 正音釋義
笸籮 天罡 地煞 無聊 朦朦朧朧 無病呻吟 不能自已
(四) 思考活動
1、 學生活動與要求
請同學快速瀏覽全文,圈畫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內容的語句。
2、 教師輔助策略
同桌為一組,交流意見。
(五) 交流活動
1、 關于本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課文通過回憶作者幼時、少時讀書的經歷及多年來讀書的經驗,勉勵青少年'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2、 課文緊緊圍繞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一中心內容來組材、選材的,請同學在文中圈畫作者回憶了幼時、少時哪些讀過的書。
明確:在2-10段,有《三國演義》、《聊齋志異》、《水滸傳》、《精忠說岳》、《茶花女遺事》、《紅樓夢》等。
這些內容體現了'多讀書'這一中心。
3、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回憶幼時、少時讀書經歷的?在文中圈畫表明順序的詞語。
明確:時間順序。
表時間的詞語:'七歲時'、'同時'、'到我十一歲時''在我十二三歲時'。
(六) 課內小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而人生中從親身經歷獲得的經驗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其他途徑,用別人的、間接的經驗來彌補缺失,豐富心靈,完善自我。
讀書,是人獲得人生經驗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們要多讀書。
(七) 課外小結
1、 請同學按時間順序,課外小結自己的讀書書目,并能指出每本書的主要優點或對自己的有益影響。
2、 關于對作家冰心的介紹。(可附圖、文)
3、 課外閱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冰心作品,向同學推薦,并附推薦意見。
第二課時
(一) 活動導引
1、 請同學介紹作者冰心及其創作。
2、 導入課文:正如同學們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謳歌和頌贊的是壯美的自然、純晶的童心、真摯的母愛。
巴金在談到少年時代和哥哥共讀冰心作品時的感受說:'過去我們都是孤寂的孩子,從她的作品那里我們得到了不少的溫暖和安慰。我們知道了愛星,愛海,而且我們從那些親切而美麗的語句重溫了我們永久失去了的母愛。……現在我不能說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給我加添過一點生活的勇氣,可是甚至在今夜對著一盞油燈,聽著窗外的淅瀝的雨聲,我還能想起我們兄弟從書上抬起頭相對微笑的情景。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學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創作之源是什么呢?
(二) 誦讀活動
1、學生活動與要求
請同學速讀課文,圈畫出能表明作者讀書體會的詞語。
2、教師輔助策略
同桌為一組,交流意見并將文中內容進行概括。
(三) 交流活動
1、 在字里行間體現作者讀書體會的詞語
例如:《三國演義》讓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聽極了',還'含淚上床','哭了一場';
《水滸傳》讓作者'大加欣賞','氣憤填胸';
《紅樓夢》讓作者'嘗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個朝代和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滋味';
現代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作者'心動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遺事》則讓作者對外國小說'有了廣泛的興趣'。
以上內容體現了'讀書好'這一中心。
2、 請同學將本文結合自己上一節課后小結,概括歸納'讀書好'的體會。
① 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種情感,讓人獲得多種美的享受。
② 讀書能擴大知識面。
③ 讀書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④ 讀書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養。
3、 作者關于'讀好書'的體會是什么?
學生活動與要求
請同學速讀12-13段,圈畫出能表明作者讀書體會的詞語。
明確:書看多了,就會有比較,關鍵在比較:要選那些故事情節精彩、人物形象生動、有真情實感、語言質樸淺顯的作品來讀。
(四) 提高升華
1、 小結全文。
學生活動要求
能夠概括本文主要內容,理清記敘的順序,指出文中總結性的語句。
教師輔助策略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時引導、及時評價。
2、作者說:'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請同學暢談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以及作者的讀書經歷給予自己怎樣的啟示。
教師輔助策略
除關鍵詞語外,教師可提示文中的細節,如家庭環境的影響、讀《紅樓夢》不同年齡、閱歷的不同解讀等,引起同學的關注。
(五) 遷移活動
同學推薦自己喜歡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誦一首小詩;可以是背誦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紹一篇。
策略:鼓勵學生積極地表現自我,體會讀書要用心,要能夠讀出真心、真人、真情以至創造真我。
板書設計
憶讀書
中心內容 記敘順序
多讀書
讀書好 時間順序
讀好書
《憶讀書》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整體感受,把握課文記敘的主要內容。
概括事例,理清記敘的順序。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能抓住思想內容的要點,對作者所說的“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有比較透徹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養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課型:講讀
課時2課時
二、 教學過程
(一) 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1、 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詞語,查詞典,正音、釋義。
2、 讀順文,能夠流暢、清晰的朗讀課文。
3、 讀懂意,指大意,并能夠指出不同時期的不同書本帶給作者的影響。
(二) 正音釋義
笸籮 ( )
天罡 ( )
地煞 ( )
無聊
朦朦朧朧
無病呻吟 ( )
不能自已 ( )
懸念()
消遣()
風花雪月()
索然無味()
(三)作者簡介
冰心(1900~1999)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原籍福建長樂,生于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1918年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后,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惟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后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起發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畢業于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由俗語或謎語來導入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千層寶典一翻開,黑白縱橫一排排。歷代往事它記載,知識沒它傳不開。(請打一物)謎底為 書。
2. 學生回憶小組討論:自己閱讀過的一本好書,印象深刻的.書,向同學們介紹。
總結: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言如玉。我們還能從書中得到很多啟發,尤其是從一些名言警句中。
(四) 誦讀活動
1、 同桌或前后桌的兩位同學為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
2、 誦讀要求與策略:
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要忘我、深入地體會;指出對方同學朗讀中的失誤與不足。
學生活動與要求
請同學快速瀏覽全文,圈畫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內容的語句。
交流活動
1、閱讀后提問:冰心奶奶讀書的體會是什么?(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 課文緊緊圍繞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一中心內容來組材、選材的,請同學在文中圈畫作者回憶了幼時、少時哪些讀過的書。
3、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回憶幼時、少時讀書經歷的?在文中圈畫表明順序的詞語。
梳理結構
理解了的順序,我們看一看分為幾個部分?
4. 讓每位同學制定學年讀書計劃:
規定:一個月一期《讀者》,并要有讀過的痕跡,如圈畫、短評、摘記。
一年一本名著,在老師開的推薦書目中選擇。
(五) 課內小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而人生中從親身經歷獲得的經驗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其他途徑,用別人的、間接的經驗來彌補缺失,豐富心靈,完善自我。
讀書,是人獲得人生經驗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們要多讀書。
課題:《憶讀書》課型:講讀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冰心散文的藝術特色,品味平實、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 聯系自己讀書實際,引導自己對讀書要做一次總結。
3、深入理解'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意義,聯系生活實際,交流讀書經驗與啟示。
一、導入:1介紹作家冰心及其作品
2 回憶本文的主要內容。
二、分析新課:(本環節由學生討論整理)
1、 在字里行間體現作者讀書體會的詞語
2、讀書有哪些好處呢?試著概括一下。
“讀書好”這是全文的重點。
3、“多讀書”表現在哪些方面?
4、“讀好書”在冰心看來又應是如何的?
三、就課文中出現的名著來讓同學們說說他們所知道的內容。
如有關于《水滸傳》中的人物名稱及其綽號。
有關《紅樓夢》中人物命運。
有關《三國演義》中人物的分類。等等。
四、(1)課后二題,作者說“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結合自己的讀書經歷,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2)討論課后第三題
1、 小結全文。
2、作者說:'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請同學暢談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以及作者的讀書經歷給予自己怎樣的啟示。
(五) 遷移活動
同學推薦自己喜歡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誦一首小詩;可以是背誦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紹一篇。
1、 請同學按時間順序,課外小結自己的讀書書目,并能指出每本書的主要優點或對自己的有益影響。
3、 課外閱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冰心作品,向同學推薦,并附推薦意見。
板書設計
憶讀書
中心內容 記敘順序
多讀書
讀書好 時間順序
讀好書
作業:
片段作文訓練:書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讀一本好書如同與高尚的人交談,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本書,仔細品讀,你或許會有獨特的讀書體驗,或許會產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體驗寫下來,與人共享。
要求1、題材不限,題目自擬。2、字數200字左右。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體會和感悟親情、友情,學會理解親情,珍惜友情。
2、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理解本文巧妙的構思。
3、學習文章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具體生動的刻畫人物形象。
4、理解文章突出主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生活導入。
1、抽一個同學起來,問:你有過與父母發生吵架之類的過沖突沒有?
2、為什么會發生這些沖突?齊讀22課標題下面方框。
3、板書課題。羚羊木雕是非洲藝術家以羚羊為形體用一種黑木雕刻成的工藝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陸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譽的工藝品,其文化、藝術價值很高。非洲很多國家元首出訪,或歡迎來訪的客人大多喜歡贈送木雕。
二、整體感知。
(一)、速讀課文。回答問題:
○1、文章寫了一句什么事?用一兩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2、說說文章的思路或結構怎樣?
(二)、畫出段序。字詞板塊。
(三)、概括文章內容。
1、 提示:要用一兩句話概括文章內容,就要先理清文章記敘的六要素。板書劃線句子。
人物:“我”、萬芳、我的媽媽和萬芳媽媽、我的爸爸和奶奶。 時間:今天。 地點:我家里、萬芳家里及路上。
歸納:“我”送羚羊木雕給朋友萬芳后,被父母逼著要回來的`事。
2、還寫了其它事沒有?這兩件事要歸納進去嗎?
——上幼兒園我和萬芳就很好,語文老師管我倆叫“合二為一”。
——上星期一我和萬芳換褲子的事。
明確:這兩件事只不過補充說明我為什么要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這是文章的插敘部分,不是主要事件不歸納。
(四)、理解文章結構順序。根據板書講:
1、主要事件中為什么先從今天媽媽問我開始寫而不是按時間順序先寫昨天發生的事情呢?
倒敘。(如果文章順敘是:A—B—C—D 的話,那么倒敘就是D—A—B—C或C --A—B—D或B—A—C—D),倒敘就是把事情的結局或后來發生的事情提到前邊寫,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按順序敘述事物的起因和發展。 作用:采用倒敘的情況一般有2種:一是為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以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本文倒敘的作用:作者在文章開頭就直接擺出我和媽媽的緊張的矛盾氣氛起到了吸引讀者的作用。——這樣安排結構,使文章開頭更吸引人。也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2、另外兩件事在文章結構中屬于什么呢?
(1)、插敘。(A—b—B--C),插敘就是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暫時停頓,插進一些與中心事件有關的內容,插敘結束后,再回到原來的事件上繼續敘述。 文章通過“我”的回憶萬芳是我多么仗義的朋友這種心理活動來插敘了這兩件事。
(2)、插敘的作用:
(○1)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托的作用。
(○2)有時會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 使讀者更好地了解故事情節,或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本文有解釋的作用。解釋為什么我會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
(○3)使故事的脈絡更清晰。
(○4)使文章結構更緊湊。文章沒有按時間順序來寫,直接寫今天發生在“我”家里和萬芳家里的有關羚羊木雕的事,把幼兒園老師叫我倆“合二而一”和上星期一在學校運動場上和萬芳換褲子的事通過插敘穿插到今天的事中來寫,這樣的插敘就會使文章場面(地點)更集中,使文章結構更緊湊。
(○5)拓展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6)突出主題。(如,《紫藤蘿瀑布》的插敘為后面的議論作鋪墊,起到突出文章主題的作用。)
注意:倒敘與插敘重要區別是:倒敘是一件事的順序變化,插敘是相關事件的順序變化。
三、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線索就是貫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見的詞、句子或是情況等等;它是解讀文章含義,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詞條。
文章線索的分類分為以下幾類:
○1、以人物為線索○2、 以事情為線索 ○3、以物品為線索 ○4、以地點為線索 ○5、以時間為線索○6、以感情為線索。
文章的矛盾因“羚羊木雕”而起,文章內容圍繞“為什么送羚羊木雕,我怎樣要回羚羊木雕”來寫的。羚羊木雕這個物品是文章線索。
作用:以“羚羊木雕”作為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題材, 使文章結構更加緊湊、渾然一體。
四、作業:
1、你贊成父母做法還是孩子做法,為什么?
2、準備分角色朗讀課文。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5
一、教學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三、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①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②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五、教學設計
1、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2、感知課文內容
① 檢查生字詞。
② 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3、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a.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4、[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5、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 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②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6、主題。
[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7、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六、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七、信息反饋: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傾向
2.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系
3.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課型及課時]
1.討論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里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堆金錢,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么好呢?(窮朋友)為什么這樣選擇?(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沒有人認為金錢貴重,金錢萬能嗎?(搖頭)的確。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今天我們要共同地學習一下張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確教學目標
三、整體感知:要求學生根據自讀提示初讀課文
四、探究思考:
在這場矛盾沖突中,誰是誰非?如果父母市正確的,子女應如何對待?如果父母是錯誤的,在子女又該如何對待?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如何處理的?
再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傾向,點撥關鍵處:
1.文章開頭就寫"媽媽突然問我",我感到"突然",可見的"驚嚇",耶可見媽媽的"驚慌",氣氛一下子就很緊張。
2.第一部分是媽媽爸爸同"我"先后對話的描寫,這段描寫中,作者的思想傾向是怎樣的?
明確: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我"本來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以為既然是爸爸送給我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最好的朋友,可見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是很明顯的。
傾向表現的最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說明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預期的"堅定",正是固執生硬的表現。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這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上批評了"爸爸"的不是。
再從對話的神態、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盯著""十分嚴厲""堅定的說""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起來""小聲的說""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低著頭不敢看他""聲音有些發抖""哭著喊了起來""心里難過極了"。可見父母為了木雕怎樣傷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敘"我"和萬芳的真摯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誠無私的友愛。這一部分,又涉及兩個孩子家長的情節,不要忽視。一處是,我0不小心,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坐在樹底下偷偷的抹眼淚。為甚么呢?因為"又心痛褲子,回家挨說"。這就可見父母平日的為人了,只要損害了財務,也不管原因,對孩子就沒有好態度,否則孩子怎么會"怕"呢?另一處寫萬芳媽媽,不但不夸獎萬芳的仗義,反而"讓他對著墻站了一個小時"。萬芳也深知"我"的媽媽的脾氣,"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再站兩個鐘頭"。這些都是批評的筆觸。
4.第三部分為什么寫奶奶呢?
明確:奶奶直到"我"淌眼淚,才憋不住"突然說:算了,這樣多不好。"奶奶很體貼孩子的感情。反襯之下,顯得爸爸媽媽只知道東西名貴,卻全然不顧孩子傷心,這樣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說什么,可是,他沒有說"。奶奶是長輩,說話還有顧忌,因為他知道兒子媳婦的為人,左右為難。可見,寫奶奶也是為了批評爸爸媽媽的不是。)
5.讀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無賴的痛苦心情,作者把這種心情描寫得很細膩,思想傾向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結尾,作者同情的寫道:"我呆呆的望著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當然主要是怪父母。
總結語:總起來說,課文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內心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后心里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愿。"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個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度,走了兩個極端,"爸爸"舍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最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并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教案在今天推行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下面是一篇20xx年初一上學期語文教案設計,歡迎各位老師和學生參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的懷念》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三組中的第三篇課文,屬略讀課文。
人間自有真情在,本組課文的字里行間涌動著人間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一個“情”字,貫穿本組課文的始終,四篇課文就是四首美好情感的贊歌。本組課文的重點訓練項目是: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想溝通。它是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提出的新要求。
(二)教材的特點
《秋天的懷念》這篇略讀課文是現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史鐵生寫的,主要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的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感人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本課語言通俗易懂,內容豐富,感情真摯,無論是從能力還是情感上,都是學生學習的一片優秀課文。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有兩點:一是讓學生受到偉大母親的熏陶感染,接受一次“愛”的教育;二是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
(三)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的內容,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蘊含著的豐富的情感。
(四)教學難點
作者是怎樣通過小事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
以上重點和難點要在教學中重點訓練,加以突破。
二、教學目標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確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熟讀生詞。
2、能力目標:(1)通過各種讀書方法,最終達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通過讀課文,讀懂課文,受到偉大母親的熏陶感染,感受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制定本篇課文的依據是:第一,根據小學語文大綱對高年級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閱讀教學中的要求: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見解,能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小學語文教材教法以及學生自身的素質,在教學中安排了好幾種學習方法,并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以閱讀提示為引子,使學生通過動口、動手、動腦,通過讀書、思考、討論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這篇20xx年初一上學期語文教案設計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課堂拓展
問題:從課文看,這兩個孩子都沒有所謂"價值觀念",你看,他們那一次交換的禮物,是名貴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這種感情純潔是純潔,可是這種做法畢竟不對,這樣確實給父母出了難題。討論討論,生活中應該怎樣處理這類事情?怎樣預防這類事情?要從課文中找插敘戶根據。
明確:鼓勵學生從多方面考慮:例如,"爸爸"松齡楊木雕給孩子的時候,應該介紹一點有關這件工藝品的知識,讓孩子知道他的珍貴,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間送東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見。如果想課文寫的那樣,已經成為既成事實,處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轉一些,要注意保護小朋友之間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萬芳的媽媽暗示一下,萬法方媽媽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會同意自己孩子收受這么珍貴的東西的,重要得倒是叫萬芳媽媽不要責備孩子。
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學習本文的感受,題目自擬,課下交流。
為大家整理了初一上冊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
寫好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因此,各位老師要特別重視,為了能夠很好的幫助各位老師備課,特別準備了這篇初一上冊第一單元語文教案以供參考!
教材分析:
《紙船》這是一曲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深情的呼喚。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志,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道德、情感、價值觀目標: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寫一段話,準備在班里交流。閱讀冰心表現母愛的詩篇。查閱有關冰心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可知這小小的紙船曾滿載著一個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紙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學,在遠離祖國的太平洋上,眼含熱淚、專心執著地疊著一只只紙船,然后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希望總會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親身邊。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就是以紙船寄托對母親的眷戀之情,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同學們要想感悟詩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讀詩歌。
二、初讀詩歌,指導朗讀
①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或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意境,要讀得深情、低沉。)
②朗讀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奏、劃出重音。
(過渡)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學生運用朗讀方法再次齊讀,直至背熟。為進一步理解詩歌打好基礎。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教師適時提出: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學生歸納總結)這是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深情的歌。
[教師導學]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作很多,但這首詩卻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游戲世界找到一個可以寄托對母親無限思念的物品——紙船,并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全詩共三節,每節各表達了什么內容?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7
【學習目標】
1. 朗讀感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2.品味語言,學習運用心理描寫和環境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3.讀議結合,學習保爾的革命人生觀,樹立積極的人生觀,真正感悟生命的意義。
【學習重難點】
1.品味課文環境描寫、人物描寫和哲理性抒情。
2.感悟學習保爾的革命人生觀。
【課時】1課時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1.查資料把握小說文體知識,小說的定義及三要素。分析小說的一般方法。
2.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交流,你喜歡的情節或人物并闡明理由。概括,這部長篇小說描寫,歌頌的是什么?概括與課文相關的情節。
3.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可查工具書)并根據閱讀實際補充在后面。
踱 著步子( ) 碌 碌無為( ) 岔 路口( ) 高 聳( )
如 茵 ( ) 空 寂 ( )
( )( )( )( )( )( )
4.結合課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義。(可查工具書)并根據閱讀實際補充在后面
陰郁: 幽思:
高聳: 茵:
碌碌無為:
5.本文題目《 》選自 《 》該書是根據前蘇聯作家( )根據( )創作的.體裁( )文中主人公的名字叫( ).關于作者情況( ).
6.快速閱讀課文,標記段落序號,了解大概內容,感受文章要點。
7.摘抄并背默課文中,既是激動人心的內心獨白,發人深省的格言,又是直抒人物赤誠心懷更是千千萬萬革命青年的座右銘的段落。
8.朗讀課文2-3遍,把你閱讀時遇到的問題,疑問寫在下面,課堂上交流.
課堂學習
一.情景導入: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翻開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鏗鏘有力的話語又一次在耳邊回響,一種莫名的力量再次從心中升騰.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再一次體味,飛越時空,超越國界的保爾精神.
二.自主合作學習
1.出示學習目標
2.交流預習情況,展示預習成果.
3.朗讀課文自主完成.
(1) 保爾在什么場合思考這種人生的哲理?邊讀邊畫出人物行蹤的句子,劃出環境描寫中表示肅殺氣氛和新春氣氛的語句抄寫在集錦本上。思考,全文按照( )的變化來展開敘述,用( )描寫渲染氣氛并通過( )描寫來發表議論。
(2)保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完成句子.
保爾是一個 的人,因為 .
4.交流點撥,精讀課文,深入思考:
(1)文章的環境描寫渲染了哪兩種不同的氣氛?
(2)本文進行了雙重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3)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你眼中的保爾.
三.點撥講解:
1.學習方法指導:
小說文體知識,小說的定義及三要素。分析小說的一般方法。環境描寫的作用.心理描寫
2.板書設計
生命的意義
小 人物 : 保爾
心理描寫
環境 : 渲染氣氛
鋪墊作用
說 情節 : 所見所思
四.練習測評 :
聽讀后,自己大聲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七段探究下列問題:
1.文中哪些詞語表明保爾對生命的珍視?
2.“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抒發了保爾怎樣的感情?
3.“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句意在提醒人們什么?
4本段表達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5.表明保爾怎樣的感情?
6.這是一段富有深刻哲理和濃郁抒情色彩的名言,是保爾緬懷革命烈士,深刻思考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的結果,既是對烈士的( ),也是對自己的( )。
7. "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兩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請仿寫.
五.拓展提高
1.怎樣理解“人,應當趕快生活”?請簡要地談一談.
2.學習本文后你想到的是什么?(進行心理描寫片段訓練50字左右)
六.布置作業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8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大致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在《〈論語〉六則》中,每條語錄都滲透著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合作學習——討論與展示
(一)深層理解
1.學生朗讀、背誦、討論、賞析
2.組織學生在文中指出相應的句子
(1)從文中找出關于學習方法和態度的句子。
【點撥明確】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學習要經常溫習)
“溫故而知新”(在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過程中,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要結合,要辯證地對待學思之間的關系)
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提出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要隨時隨地向人學習,擇善而從)
(2)課文在學習方法方面強調什么?在學習態度方面又強調什么?
【點撥明確】歸納: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二)朗讀文句,拓展創新
1.學生朗讀(分齊讀、散讀、個人朗讀)。
2.(1)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2)課文中有些話已升華為成語,試著把它們找出來。
(3)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夠,結合課文說說,并闡明今后的打算。
三、拓展延伸
課文中,孔子教給了我們很多學習方法,你還知道哪些好的學習方法呢?請介紹給大家。
1.思路對比學習法,即課前進行預習,以自己的思路去分析理解。課上,保持精力高度集中,認真聽老師講解和分析,將老師的分析同自己先前的分析理解加以對比,將對比后的結果總結、歸納,看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有哪些需要改進的。
2.善借老師智慧學習法,即悉心洞察老師備課和講課的'過程,借助老師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水平。
3.全面學習法,即把所要讀的材料從頭到尾反復閱讀,直到熟記為止。
4.學習方法有多種多樣,我們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成績。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9
教材分析: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難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學情分析:
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2、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3、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1、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
2、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3、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①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②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
③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10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朗讀詩歌做到節奏分明,讀準重音,讀出感情,并能背誦。
2、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和風格。
能力目標
1、理解聯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2、通過復述,運用比較法揣摩語言,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聯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2、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朗誦法;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生互動,創設寬松的教學氛圍 :
老師激情導入,設計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歡做的一個動作——兩手大母指按在太陽穴,閉上眼睛,靜靜地輕揉。學生的心弦被扣動,有表現自己才智的欲望,營造了民主、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現在請一位同學有節奏、有感情的背誦李白的《靜夜思》。
師問: 生答:
1、詩人看見了什么? (月光)
2、詩人由月光聯想到什么? (白霜、故鄉)
3、李白思的是什么? (故鄉、親人)
4、郭沫若的《靜夜》與李白的《靜夜思》都表達了一種在靜謐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詩又表達了怎么樣的情懷呢?
二、寫作背景
這首詩選自《女神》之后的詩文集《星空》,寫于1921年至1922年,這時國內的“五四’海潮已過,政局混亂作者思想感情極端矛盾,他既對現實不滿,有強列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反抗精神,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現實的空幻境界里找尋暫時的逃避和慰安。因此,詩中想象大膽,表情含蓄。
三 、誦讀與感悟
1、學生自由誦讀。
2、正音:籠罩lǒng zhào 模糊 móhu 鮫人jiāo
3、朗讀指導:節奏和重音 (課件)
4、分組討論,自由、合作、探究:
哪些是寫實的`詩句?哪些是想像的詩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板書:
寫實:月光、樹林、白云、疏星
想象:天河、海霧、鮫人、流珠
小結:第一節寫實,寫人間的月色和晚景。第二節寫想象,想象天河岸邊鮫人對月流珠的情形。
5、配樂范讀,領悟旋律
配以低沉的音樂,輕柔、舒緩的節奏,老師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讀。
問:
①聽了老師的朗誦,你們感悟到了什么旋律?
學生討論、歸納:憂傷、迷惘、追尋……
②哪些詩句充滿了憂傷?
學生討論、歸納:月光淡淡、籠罩著村外的松林、白云團團、漏出了幾點疏星。
6、請同學們用優美的散文語言描述一下全詩的意境。(課件)
淡淡的月色,籠罩著村外那一片松樹林;天上團團白云之間,隱隱約約露出了幾顆星星。詩人獨自站在大海邊,望著遠處迷蒙的海霧,不由得思緒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邊,是否也有一位美麗的鮫人,如我一樣,面對如此寧靜、美好卻又凄清的月夜,傷懷流淚呢?
7、請同學們體會一下,詩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緒?(課件:主題)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極其寧靜美好的月夜晚景圖,表達了詩人對時代的失望情緒,也隱隱地流露出對祖國、家鄉和親人思念之情。
8、聯想在詩中的作用(課件)
這首詩成功地運用了聯想,由星空聯想到天河,聯想到《鮫人流珠》的傳說,從而抒發了詩人復雜的心情。
四、秀一秀
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學生自由發揮,展示個人風采。
五、拓展延伸:
1、理解小詩
繁星 冰心
嫩綠的芽,和青年說:“發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 和青年說:“貢獻你自己!”
深紅的果兒,和青年說:“犧牲你自己!”
(1)詩中的“和”是什么意思?
(2)這三節詩的先后順序能不能調換?為什么?
(3)“嫩綠的芽”、“淡白的花”、“深紅的果兒”說的話能不能調換?為什么?
(4)請想象一下“嫩綠的芽”、“淡白的花”、“深紅的果兒”它們各自的愿望是什么?
2、請仿照例子用下面所給的6個圖形,先拼成一幅圖,再說說它所表示的含義,并給所拼圖形起個名字。
例子:
我這幅畫名字為《青山綠水》,它可以給人的身心帶來美的享受。擁有清秀潔凈的自然環境是人類共同的心愿,希望大家都來珍惜保護這份靈秀,不要隨意破壞!
六、作業設計
1、背誦
2、閱讀《倍速》第27課練習《云和月》,完成作業。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11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中學 □小學 2.學科:語文
2.課時:1課時
3.學生課前準備:
(1)推薦學生通過百度搜索搜集整理作者的相關介紹。
(2)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3)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二、教學課題
《秋天》是一篇篇幅短小的優美的詩文,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致為“緯線”,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因此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有感情的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進行語言積累;
2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3過程和方法目標: 反復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閑靜的意境美。
4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三、教材分析
何其芳《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以“關注自然”為主題,《秋天》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致為“緯線”,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我盡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采用激發興趣法(引秋)、問題導引法(品秋)、討論質疑法(品秋)、誦讀法(誦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閑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學之前用百度在網上搜索《散步》的相關教學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參考,了解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網上找到課文的朗讀錄音學習參考,課堂上帶領學生朗讀課文。還下載了幾個PPT課件,根據本人及所教班級學生情況重新設計制作適用的課件。使之更為適合課堂使用。
四、教學方法
以“先學后教”的思想理念為指導,我采用的是“自讀品悟——誘導點撥——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運用朗讀、討論和品讀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深入思索,反復咀嚼,品味文章的美感,體悟文章意旨。教師適時點撥,并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充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 一)、音樂鋪墊,深情導入
背景音樂為《秋日私語》
(出示秋天的風景畫)【師】(邊投影出示邊深情地導入)提及秋天,我們會自然聯想到碩果掛枝、糧倉滿溢、農人慰心的笑容。的確,秋天是一個成熟和收獲的季節,因為土地是真誠、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獲”是秋天用收成證明著播種者的品質;秋天又是寬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腸去孕育勃勃生機的滿園春色。現代詩人何其芳以他敏銳的詩心捕捉,繪寫出了秋天的風彩,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秋天》,體味動人的秋魄。
〖柔和的的音樂、深情的導入旨在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到秋天的意境中來,為文本的情感解讀作鋪墊。
(二)、簡介作者,檢查字詞
1.介紹作者
生簡介作者
(這一環節可采用課前預習的方式讓學生搜集資料,自主學習,有利于節約課堂時間。)
2.①字詞識記(各小組抽C等生到黑板展示,其余學生由小組長組織聽寫。)
丁丁 (zhēng) 背簍(bēilǒu) 肥碩(shu) 撒(sā)下 青鳊(biān)魚
烏桕(jiù)葉 歸泊(bó) 枯涸(hé) 清洌(liè) 夢寐(mèi)
②釋義:課前查資料批注在文中相應的位置并識記展示在黑板,其余的展示在本子上)
丁丁:伐木聲。
肥碩:這里指果實又大雙飽滿。
棲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寥闊:高遠空曠。
枯涸:干涸,沒有水了。
清洌:水清。
夢寐:睡夢。
(語文課代表針對展示作講解和總結,再留2分鐘時間記憶)
3.明確學習目標(投影出示)
(三)、初讀課文,掌握朗讀節奏與重音
【過渡】 這首詩寫得很美,需要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我先給大家兩分鐘時間,小聲的讀一下全詩。
1.兩分鐘速讀課文,劃分全詩節奏(投影出示):
由小組完成節奏劃分(老師投影出示):
再請兩個小組展示朗讀。然后播放《秋天》朗讀
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 zhēngzhēng )地/飄出幽谷。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用背簍(bēilǒu)來裝/竹籬間肥碩(shu)的/瓜果。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向江面的冷霧/撒(sā)下/圓圓的網,
收起/青鳊(biān)魚似的/烏桕(jiù)葉的/影子。
蘆蓬上/滿載著/白霜,
輕輕搖著/歸泊(bó)的/小槳。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
溪水/因枯涸(hé)見石/更清洌(liè)了。
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
秋天/夢寐(mèi)/在牧羊女的/眼里。
2.【過渡】 一首優美的樂曲往往通過高低起伏的音調來表現它的內容,同樣詩歌要讀得好,也需要突出一些重音,你們認為這首詩中哪些詞語需要重讀?(不說理由)老師也找到了一些需要重讀的詞語,我已經把它們標出來了。現在大家看著投影再齊讀一遍。 (投影出示)
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 zhēngzhēng )地/飄出幽谷。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用背簍(bēilǒu)來裝/竹籬間肥碩(shu)的/瓜果。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向江面的冷霧/撒(sā)下/圓圓的網,
收起/青鳊(biān)魚似的/烏桕(jiù)葉的/影子。
蘆蓬上/滿載著/白霜,
輕輕搖著/歸泊(bó)的/小槳。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
溪水/因枯涸(hé)見石/更清洌(liè)了。
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
秋天/夢寐(mèi)/在牧羊女的/眼里。
3【過渡】 現在大家的朗讀已經大有進步了,但似乎還不能表現出詩人的感情。可能有些同學覺得重讀只是單純地加強語調,但事實上重讀只是在朗讀中把相關的詞突出出來,既可以加強語調,也可以使語調變輕,關鍵是要和其它的讀音有對比。如何判斷讀法呢?關鍵是在讀的時候投入你們的情感。這就需要大家在朗讀時把把詩人帶給我們的畫面展現在你的頭腦中。下面我來給大家讀一讀,請大家閉上眼睛,就好像你已經走進了一個美麗的秋天的世界,正在用眼睛觀察、用耳朵聆聽、用心靈感受每一個美好的`事物。
(四)、細讀課文,品味字句
1、【過渡】 我想剛才同學們的腦海中已經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那我再給你們一分鐘時間,請你們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幅畫面,先給它起一個名字,再想一想這幅畫面上有些什么,那些詩句能表現這些畫面,把這些詩句輕聲地讀出來。學生首先讀出相應的句子,再說說這些詩句讓他聯想到了什么。學生回答集錦
第一節, “稻香”使人滿口生香。“飽食”寫豐收之景,擬人。“稻花香里說豐年”說的是對豐收的猜測,而這里則是對豐收場景的直接描繪。“棲息”一詞使整節詩充滿了一種豐收后的喜悅與滿足感。秋天“棲息”在農家,它給農家帶來了什么?(豐收)
第二節,漁人到底收起了什么呢?(是魚,是樹葉,還是別的)無論他收起了什么,他的心情都是快樂的,他肯定有所收獲,或者是魚,或者是喜悅的情感。這只是秋天的一場游戲。
第三節,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會夢見什么?這里到底是她的夢寐,還是詩人的夢想。也許一個更加燦爛,更加富饒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詩人的希望里。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教學時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我在學生先“速讀”把握文章主干的基礎上,借助“心讀”讓學生深入到文本,理解、品味,而不流于“小和尚念經”的外在形式。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靜靜地傾聽文章的配樂朗誦,一邊在腦海中浮現文章所寫的情境畫面,讓我們跟著何其芳作一次愉悅的心靈旅行。
2、播放【百度視頻搜索】《秋天》配樂朗讀
【師】看到大家怡然沉醉的表情,我想文章一定撥動了大家的心弦。那么,你能否說說是什么如此打動你的心呢?
學生回答集錦:
第一節的第一句,我喜歡這句話是因為清晨空氣非常清新,在幽谷里的心情也非常好。
我認為露珠被伐木聲震落的一瞬間很美
“肥碩”因為秋天到了,要收果子了
第三節的“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因為牧羊女做夢都想到了秋。
蟋蟀聲響說明是清晨
蟋蟀聲的回蕩感覺原野特大
秋天成了一個頑皮的孩子,和漁民做游戲
【師小結】 總結:三幅畫面我可以給它們起個名字:農家豐收圖,漁夫晨歸圖,牧女思戀圖,每幅畫面給我們的印象都是不同的,農家豐收圖(絢麗多彩),漁夫晨歸圖(淡雅朦朧),牧女思戀圖(遼闊空遠),而詩人用什么貫穿起了三幅畫面?(喜悅的情感)
(五)、再讀課文,歸納方法
如何才能朗讀好詩歌:一、情感投入;(在朗讀中通過語調的仰揚頓挫、輕重緩急的對比展現詩歌情感的起伏)二、視覺再現。(在朗讀時要在眼前出現一幅幅相關的畫面)。
下面請一位同學來給我們讀讀這首詩歌,再請另一個同學進行點評。最后全班在一個學生的領讀下朗讀全詩。
鑒賞詩歌的方法:
1.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2.視覺再現,欣賞詩歌的繪畫美。
3.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美。
朗讀全詩
(六)、遷移訓練
現在我們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再來欣賞一下其它的詩歌。現在就請同學們先讀讀美國詩人狄金森的《秋晨》,說說這首詩展現了什么樣的畫面。這首詩所展現的畫面和課文相比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
秋天什么令你最感動?模仿兩首詩的寫法,寫一兩句現代詩,寫一寫你心目中秋天最美的東西
播放《秋天》
六、板書設計:
秋 天
何其芳
農家豐收圖
鄉村秋景圖 霜晨歸漁圖
少女思戀圖
七、課后作業
1、學生課后誦讀課文,并將自己的配樂朗誦錄下來,教師對學生交上來的錄音作品作出評價,評出名次,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在全班播放好的錄音。
2、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
(語文教學的陣地不僅僅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在課余生活中輕松地去進行語文學習,讓學生感知到:“生活處處有語文”。)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① 快速閱讀課文 ,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② 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學重點:
教學札記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
學會搜集一些資料,加深對看云知識和天氣知識了解。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查 字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并讀一讀。
峰巒( ) 一霎( )間 綾 ( )紗 彌( )漫 月暈( ) 崩( )塌( ) 絲絲縷縷( ) 勻稱( ) 朦( )朧( )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峰巒: 一霎間: 預兆:
崩塌: 彌漫: 千姿百態:
變化無常:
3.自己收集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
二.研討學習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致。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 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為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征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系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云識天氣》
1.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二)學生快速朗 讀課文,給文章分段并歸納段意。
云名 形態變化 位置 厚度 天氣征兆
卷云
卷積云
積云
高積云
(三)整體感知課文,思考
a.云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同學們討論后完成下表:
晴天云彩簡表
雨雪冰雹云成變化簡表
云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 置 天氣征兆
卷層云
高層云
雨層云
積雨云
b.質疑:文章介紹這八種云,按照什么順序?
c.本 文主要介紹了哪些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征?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四人一組討論,完成下列表格:
光彩識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征兆
暈
華
虹
霞
e.探究質疑:文章把云分為八類,把光彩分為四種來描述,這樣分類有什么好處?
教師 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 ,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三、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段等。
布置作業: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鞏固:檢查預習的情況。
教后感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表達的積極進取、熱愛生命的人生態度。
2、結合實際體驗,感悟生命內涵的豐富性。
教學設想:
(一)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多種形式的閱讀(默讀、朗讀、品讀),在自主學習中體會作者積極進取、熱愛生命的人生態度。
(二)以生動、形象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想象和體驗,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共同探討、感悟生命內涵的豐富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進入中學生活,你的人生又翻開了新的一頁。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共同的目標。然而,人生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話題。第單元的課文寫的是作者對于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文章,將引導你體味人生、關愛人生。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第三課《生命生命》。
(說明:導語設計注意中、小學語文的銜接;并用X飽滿的語言使學生入境傳情。)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會文章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初次感知課文,教師提出默讀要求:
(1)結合文后注釋理解詞義。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指導學生學會看文后注釋,注意中、小學語文的銜接;整體感知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學生通過投影復習、反饋文中字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再次默讀課文。品讀文章,提高讀書質量,默讀要求:
(1)在文中勾畫出你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
(2)找出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句子。
學生交流:
1、朗讀自己勾畫的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并試著有感情的朗讀,處理好朗讀技巧。
2、交流自己找出的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句子。理解這些句子的含義,
并結合作者的身世,體會文章表達的積極進取、熱愛生命的人生態度。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感悟文章的`優美語言和表達的思想內容。
3、齊讀課文。
(師):杏林子本人就是一個熱愛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而奮斗的榜樣。讓我們和作者一起感受這支生命的贊歌。
在前兩次默讀、同學交流、語段理解試讀的基礎上,出聲齊讀文章,再次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從而增強對生命意識的體會和認識。
4、出示投影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應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應碌碌無為而羞愧……”
(補充名句,激發學生情感,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感悟生命內涵的豐富性。
1、說
(師):作者從生活中的尋常小事,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你也能從生活中的尋常小事,感悟出有關人生的認識和道理嗎?當然生命本是多姿多彩、博大豐富的,你也許有和作者不同的、作者未提到的獨特的感悟和體驗?我們先欣賞幾幅圖片,看看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投影展示五幅圖片,教師先示范(選一幅圖):
(師):我看到了白茫茫的雪地上,有一串串深深淺淺、歪歪斜斜的腳印伸向遠方。我們想到生命是一場艱難的跋涉,那深深淺淺、歪歪斜斜的腳印正記錄著我們人生的歷程。
其余四幅同學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已有的體驗,學生談了關于生命的不同認識和感受,言之有理,都應給予認可。
2、寫
通過課文、圖片、同學們的交流,結合你自己的實際體會,寫出你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
學生當場寫作,并進行全班交流,共同體驗生命內涵的豐富性。
老師也交流自己寫的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
四、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一起欣賞生命。其實欣賞生命的過程,也是在欣賞多姿多彩的自己。盡管只有短短的45分鐘時間,老師非常有幸能和同學們共度了一段難忘的生命時光。愿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熱愛生命、珍惜時間,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書寫自己人生的篇章。
五、布置作業:
以“生命”為主題的綜合性作業:
1、查詢有關生命的形成和起源。
2、摘抄有關生命的名言、警句。
3、收集珍愛生命的名人佚事。
4、上網搜索感悟生命的精美散文。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14
目標:
1、結合課文學習理解詞語:酸澀、慷慨陳詞、屈辱等。
2、理解“教室里自然爆發出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的心頭都飄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3、把握文章的主題,體會師生之間濃濃的情誼。
重點:了解劉老師是一位溫柔善教,熱愛學生的好老師,體會濃濃的師生情。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多媒體課件
時間:一課時
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一段話,指名讀。
2、師:這段話中的“蘇老師”指的是我國著名作家:蘇叔陽。他曾經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河北北京師范學院、北京中醫學院。這是他的一位學生回憶蘇老師為他們授課時的風采。蘇老師上的“黨史”課之所以吸引人,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與他的老師——教歷史課的劉老師分不開的。
3、揭示課題,板書
二、學習第一節
1、課文開頭告訴我們什么?自由讀,交流
2、針對這一節,提問
三、學習2-5節
1、作者從小到大,有很多老師教過他,在他看來,劉老師的教學有些什么特點呢?
默讀第5節,思考,交流。(學生答得好,答得不好)
板書:動作、神態、語言;與眾不同
指導朗讀
2、過渡:劉老師教的是歷史課,在很多人的眼中,歷史是比較枯燥的。劉老師上的歷史課吸引作者的有哪些?
從第四節中找到相關語句,理解“慷慨陳詞”、“哽咽”等詞義。
后來,作者能考入大學歷史系,包括他自己在給學生們講“黨史”吸引學生,這都是與劉老師有很大的關系。
板書:吸引人
3、全文從頭到尾都是在寫劉老師,其中第2、3節是從人物的外貌、一個動作具體展開描寫的。
與同桌一起找找相關語句,讀一讀,說說從中能看出什么?
板書:忠厚,幽默,敬業
4、課文不但寫了劉老師,還寫了“我們”
出示句子,齊讀,分析
文中對于“我們”的側面描寫,是為了說明什么?
板書:尊敬
5、剛才我們從四個方面對劉老師進行了分析,你對那個內容印象最深呢?找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讀一讀,試著背一背。
四、學習第6節
1、正因為劉老師是這樣一位好老師,所以作者在幾十年后還會——(深深地、深深地思念著)
2、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句,但包含著學生對老師的崇高的敬意和無盡的思念。同時又與簡潔的開頭相呼應。
過渡:的確,每個人的成長歷程都離不開師長的引導,就象花兒離不開園丁的栽培一樣。一位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文中的劉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好老師。
五、讀寫結合
剛才我們抓住四個方面對劉老師進行了分析,接下來請同學們模仿這種方法,對某個人物進行描寫。(根據時間,也可抓住一方面描寫)
(參考內容:xx老師教我們課。奶奶是位慈祥的老人。┄┄)
板書:
35、我的老師
劉老師教我們歷史課
忠厚、幽默、敬業與眾不同尊敬吸引人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15
一、導入談話
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苦樂觀是一種人生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樂觀。那么學者、思想家梁啟超在本文中是怎樣論述自己的苦樂觀的?(板書課題、作者)
作者沒有一般的談苦與樂,而是把論題集中在“最苦與最樂”上。(在“最”字上加點)
二、快速閱讀,整體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樣得出答案的?(從第1、2段中找答案)
2、人生什么事最樂?作者是怎樣引名言來論述的?(從第3段中找答案)
3、人們應該怎樣對待責任?(從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設問句,提出了關于人生痛苦的許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觀點,自然貼切,水到渠成。
2、責任盡了,算是人生第一樂事。作者引用古語、俗語、孔子的話,從解除心理負擔,體會有活力的人間趣味這個側面,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3、應該像君子那樣,“把這種。種責任攬在身上”、“日日在那里盡責任”,而不是“將責任卸卻”。
三、精段研讀,品位語言
研讀第四段,明確如下要點:
1、“然則”——過渡銜接詞語。(聯系前一段的“翻過來看”,理解銜接嚴密的特點。)
2、“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設問句、句中引用名言。(聯系1、3段開頭的設問體味大處著筆、語言凝重的特點;孟子的話“終身之憂”與前面“苦后是樂”說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確理解。)
3、“曾子還說哩”——敘述語句,帶上語氣助詞“哩”。(聯系其他處的語氣助詞品位凝重中的輕靈。)
4、“那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對偶句。(從內容角度體味凝重;從詞句的容量角度體味簡練)
5、“苦中真樂”——苦樂觀。(與“苦樂循環”、與“盡責任”聯系起來看)
四、聯系生活,思考討論
1、聯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談談你對文中“苦樂循環”一句話的理解。
2、“知足常樂”的說法與本文中講的苦樂觀是否一致?為什么?
3、你所希望的的快樂是什么?你認為如何實現?
(要求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各抒己見)
五、課后研習,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與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語、名句,注明出處;試試用來證明作者的苦樂觀。
2、寫一篇心得體會。
板書設計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
最苦最樂
貧?失意?老、死?知足、安分、達觀(不苦)現象
欠錢沒還如釋重負
負恩惠未報盡心安理得
責得罪人沒賠禮責吃苦——真樂
任該做沒做任(苦樂循環)本質
勇于責任,不逃避責任,能享受真樂!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08-25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01-05
初一上冊語文禮記教案08-20
初一上冊語文《黑信》教案08-11
初一上冊語文優秀教案09-26
初一語文上冊《春》教案03-16
初一上冊語文教案02-08
人教版初一語文上冊《春》教案03-03
初一上冊語文《羚羊木雕》教案03-19
初一上冊語文《綠色蟈蟈》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