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背誦名篇名句。
2.體悟作者安貧樂道,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情懷。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托物言志等手法表達自我的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受音韻之美
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銘”者(板書:銘),記載也,在器物或碑石上刻字,表示永記不忘,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文體。為了便于廣泛傳誦,牢記不忘,文字簡約的銘文都非常講究修辭,講究押韻。本文雖然篇制短小,但運用對偶等修辭,句式整齊,節(jié)奏明快,同時通篇協韻(“青”韻通押到底),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了音韻之美,乃韻文也(板書:韻)。
欣賞配樂朗誦《陋室銘》。
師:感受這篇銘文的音韻之美,一要把節(jié)奏韻律讀好。
復習節(jié)奏的概念(句中根據音節(jié)或意義進行有規(guī)律的停頓叫做節(jié)奏)。指名根據剛才欣賞的配樂朗誦,朗讀文中停頓需要注意的幾個重點句子(投影: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②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要求正確停頓。
師生正讀:
、偬/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②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生齊聲誦讀全文,體味明快的節(jié)奏韻律之美。
師:感受這篇銘文的音韻之美,二要把韻腳讀好。
復習韻腳的概念(放在句尾的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生標出韻腳。生齊聲誦讀全文,體味押韻的回環(huán)往復之美。
師:感受這篇銘文的音韻之美,三要韻譯(針對這篇銘文作為韻文的特點,根據韻文韻譯的原則),而不是一般的翻譯。一般的翻譯只注意求索原文的意蘊美,而韻譯還注意不失原文的音韻美。這樣翻譯后,與原文保持一致的美。翻譯時,盡量讓上下句的字數相等,結構基本一致,同時注意押韻。
學生利用書下注釋,結合自己的理解,老師點撥,韻譯。
參考韻譯: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在于深,有龍(潛藏)則可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蘚給階前鋪上綠毯,芳草把簾內映得碧青。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的沒有淺薄的庸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孔子說:(雖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簡陋的呢?
韻譯后,師出示教參普通的翻譯(略),讓學生在比較中鑒別。在鑒別中感受韻譯的韻致?韻味。
生伴著音樂誦讀《〈陋室銘〉韻譯》,體味韻味如歌的音樂之美。
【點評】扣住銘文用韻的特點,運用誦讀這一語文教學的第一教法,既感受了銘文的音韻之美,也通過韻譯為接下來的理解情操之美作了鋪墊。
二\理解情操之美
師:剛才我們從課題中的“銘”字入手,感受了這篇銘文的音韻之美。下面,再從這個“銘”字入手,理解作者的情操之美。
指導學生默讀課題注釋①,明確銘文是什么樣的文字(“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進而依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機板書:德),明確這篇銘文屬于后者。
師: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德行,這美好的德行表現在陋室的哪些方面呢?
師生共同活動,明確:室外之景——境佳。“苔痕”能“上”階,“草色”能“入”簾,用比擬法把自然物寫活了。仿佛這些清新、美麗,生機盎然的植物也成了往來于“陋室”的“客人”,它們以自身特有的清麗姿色,裝點著這間散發(fā)出沁人香氣的茅舍。這從一個側面表現了陋室主人的“德馨”,仿佛它們皆因主人的德馨遠播而來。室中之客——儒鴻。古人很重視“無友不如己者”“非賢友則無取之”這些儒家的交友之道。既然往來的、談笑的都是些知識淵博的賢友,“陋室”主人的德才那就可想而知了。室內之事——趣雅。你看,陋室主人悠閑地彈著“素琴”,沒有繁弦急管那種嘈雜的聲音,沒有官府事務纏身,潛心靜默地讀經。這里簡直像“世外桃源”一樣清靜幽雅,在這樣美好的環(huán)境中彈琴、讀經不正是古時的君子之風嗎!這是在含蓄地暗示陋室主人是君子(其實這種含蓄的暗示也是在為下文省略的“君子居之”植根)。君子可是我們中國人評價一個人道德水準的最高標準。“鴻儒”“金經”和“素琴”,從交往?學習和愛好等方面寫出陋室主人追求之不陋,陋室主人的道德品質,由此可見一斑。
相機板書:境佳儒鴻趣雅
師:作者的議論句集中地表達了陋室主人有著怎樣美好的德行呢?
師生共同活動,明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等議論性的句子集中地表達了陋室主人甘居陋室,不以為陋,追求安貧樂道,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美好德行。(相機板書:安貧樂道,保持高尚節(jié)操)
具體分析?概括后,生齊聲誦讀,讀出作者的情感,體味作者的節(jié)操之美。
【點評】扣住銘文稱述品德的特點,從對陋室的描敘和作者的議論等角度,由分散而集中,領悟陋室主人德行的美好。設計由具體而抽象,頗合邏輯。
三\鑒賞表現之美
1.作者借吟詠陋室來稱揚陋室主人美好的德行,這叫什么表現手法?運用這種表現手法有什么好處?
師生共同活動,明確:托物言志(相機板書)。本文構思新穎,托物言志,借助贊美簡陋的居室來歌頌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安貧樂道的情趣,表達了對世俗塵囂的鄙棄,反映了作者遭遇政治挫折后的心境。在這里,托物言志的好處是把作者抽象的道德品質表現得具體化?形象化,含義深刻而不枯燥,語言生動而不呆板,頗能激起閱讀的興趣并發(fā)人深思。
2.題目叫陋室銘,文章開篇卻從山?水,仙?龍寫起,這里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好處?
師生共同活動,明確:比興。(相機板書) 這兒的山?水,仙?龍,既是興也是比。宋李仲蒙《困學紀聞》曰:觸物以起情,謂之興;索物以托情,謂之比。觸物為信手拈來,索物為著意經營。山?水,仙?龍,是信手拈來嗎?作者要著意經營什么呢?一是借比興站高處立意,暗示自己是仁者是智者,且不聞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嗎?二是借仙龍點睛山水之名行歌頌自己道德品質之實。平凡的山水何以名?靈?靠仙龍。簡陋的屋子怎么不陋?靠主人散發(fā)出花木般芳香的美好的德行。三是結構上突兀而來,避免了平鋪直敘,一覽無余,這不正是智者所為嗎?四是內容上起暗示作用,含蓄有味,能激起讀者豐富的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3.“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又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有何好處?
師生共同活動,明確:用典?類比。(相機板書之)“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個類比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把“陋室”比成“諸葛廬”和“子云亭”,一是作者以諸葛亮和揚雄自況——他胸懷雄才大略,盡管當權的保守勢力把他貶謫到邊郡(簡要插說寫作背景略),但他的政治抱負和文學志趣不變,或者像隱居南陽的'諸葛亮那樣遇賢主而出仕,或像楊雄在成都草堂里著述《太玄》那樣安貧樂道,賦詩著書,不管怎樣,都要做出有益于天下的大事。仁者,愛人也,這才正是仁者所為。文末引用孔子典故可謂切合題意的妙手天成。引孔圣人語作為論據,無疑在當時是最好的論據,充分而不可辯駁。作者的真實用意是什么?就是用圣人肯定的操守為自己的道德品質作最好的定論。
【點評】對表現手法的揣摩和品味,使學生在更深刻地體會到文本的人文美的同時,也感悟到作者文法的高妙。鑒賞表現之美,可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一試身手的欲望。
四\創(chuàng)造自我之美
本文采用比興的表現手法,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表達你真摯健康的思想感情。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通過贊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的意愿。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表達積極向上的健康情感或新穎深刻的哲理。
指導:本文托物言志的構思思路是“三層式結構”,即“引出事物一描敘事物一托物寄意”。
師:誰來說說本文的三個層次?
明確:“山不在高……惟吾德馨。”引出事物。
“苔痕上階綠……無案牘之勞形。”描敘事物。
“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托物寄意。
學生微型創(chuàng)作。
【點評】在教教材和學課文的基礎上,用教材教和用課文學,實現選文教學功能的多重融合,實現文本教學價值的最大化。
五\比賽背誦全文
師提示:掌握助你快速背誦的秘訣——多看一眼板書,尤其是托物言志的思路“三層式結構”。
生隨著音樂齊背。背出韻味,耳醉其音;背出情感,心醉其情。
【點評】學生多次誦讀,透徹理解文本,老師精心點撥思路,學生背得又快又好。起于書聲,結于書聲,首尾圓合。
【《陋室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陋室銘》教學設計03-20
陋室銘教學設計02-26
《陋室銘》精品教學設計04-02
人教版《陋室銘》教學設計03-23
《陋室銘》人教版教學設計03-23
劉禹錫《陋室銘》教學設計02-27
《鯨》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22
燕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07
《坐井觀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