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教案1
十四、春(第一課時)
目標預設:
1、理清文章思路,尤其能理解作者在觀察中的思維活動。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字里行間表達的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3、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在反復朗讀中,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
2、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事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1、借助資料,了解朱自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3、準備水彩筆及紙。
4、多媒體教學課件。
預習導學(多媒體顯示):
1、根據拼音寫漢字
(1)yùn niàng( ) (2)wǎn( )轉
(3)披suō( )戴lì( ) (4)liáo亮( )
2、填空:
(1)《春》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散文力作有《 》、《 》。
(2)“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自南宋__________的`《 》,意思是____________。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同學們,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充滿希望,春天詩情畫意。因此古往今來,許多文人視春天為筆下寵兒,寫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又綠江南岸”……那么,想問一下同學們,如果讓你寫春天,你會抓住春天的哪些特征來寫呢?(生答)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朱自清是如何來寫春天的。
二、課堂活動,強化訓練
《春》第一教時教學設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1、教師配樂范讀(鋼琴曲:水邊的阿狄麗娜)
2、學生自由讀課文,并小組討論:
(1)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2)作者抓住了春天哪些富有代表性的景物進行描寫,構成一幅幅春天的畫面?
(3)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找出相應的例句加以說明。
3、師生共同交流。(多媒體相機出示)
4、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次自由朗讀課文,自己喜歡的段落可以多讀幾遍。
要求:讀出感情,正確把握語調、語氣。
5、指名讀,把自己喜歡或者感覺讀得最好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多媒體配樂、配畫面)
其他同學點評。
《春》第一教時教學設計
三、延伸拓展,鞏固內化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散文,但更像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一首春的贊歌,這離不開他的觀察,你是否也能想象一下你眼中的春天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先用你的水彩筆畫在紙上,然后,根據你畫面的內容,寫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練筆,看誰又快又好!
四、布置作業
1、摘抄描寫春天的詩或文章,整理在筆記本上。
2、背誦《春》
《春》第一教時教學設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春》第一教時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學習散文詩的特征,品味文中婉麗秀美的語言,新穎別致的修辭,體會童年的美好,認識生活的絢麗多彩。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婉麗秀美的語言,新穎別致的修辭。
教學難點:
品味文章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過程:
1.導入
(播放歌曲《童年》)天真無邪的.童年,如詩如畫,如夢似幻,它那么美好,卻又那么短暫。不經意間,我們已走過童年,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歲月的風塵,在羅大佑的歌聲中深情的回望那段幸福時光!
2.初步感知
(1)在接觸課文之前,先來認識作者唐弢。(出示有關作者的材料)
(2)讓我們一起走進唐弢的童年世界,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出示要求)
3.尋找童年
(3)讀過此文,留給你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4)如此美好的童年在哪里呢?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思緒一起來尋找童年吧!
跳讀課文2—4部分,四人小組結伴同行,合作完成。
在海濱(充滿陽光,富有活力)
童年在原野(充滿童真,童趣)
在夜空(恬靜,歡快)
4.感悟童年
(5)作者給我們展示了如此美麗動人的畫面,讓我們身臨其境,一起來感悟童年吧!
(女生齊讀第二部分,男生齊讀第三部分,全班合讀第四部分)
5.品味童年
(6)如此絢麗多彩,如夢如幻的童年,源于作者飄逸的文字,別致的修辭和奇特的想象,讓我們再次品味童年。
(精讀2—4部分,勾畫出你最喜歡的語句,并簡述理由。)
(7)組內交流
(8)班上交流
6.眷戀童年
(9)面對如此美妙的童年,你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自由發言)
(10)由于時間的流逝,青春的遠走,一種時光不再的悔恨與懊惱彌漫在作者心頭。讓我們齊讀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和作者一起表達我們心中的眷戀之情吧!
7.留住童年
(11)唐弢用他那婉麗秀美的文字記錄了他童年的華彩樂章,我們自己的童年生活與作者相比一定更加的五彩斑斕。下面讓我們拿起手中五彩的筆,打開你記憶的閘門,留住你的童年生活吧!
(12)班內交流。
8.作業
(1)完成本課同步訓練習題。
七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熟悉神話故事情節,了解想象的特點。
2、通過認識神話人物,感受女媧樸實、勤勞的母親形象及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他們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
【教學重點】激發、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處處所洋溢的人類誕生的喜悅感情。
【教學時間】1課時
一、動畫導入
放兩段無聲動畫,要求學生說出其名稱:《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并提問:還知道與女媧有關的什么神話故事?從而引出課題:《女媧造人》
二、初讀解疑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內容?
2、帶著疑問,閱讀課文
3、分組解答:
以女媧的身份口氣解答剛才的疑問
三、細讀探究
認識焦點人物—女媧,品讀語言,感受人類誕生的喜悅。
1、小組討論:①你喜歡女媧嗎?為什么?請用“我喜歡(不喜歡)女媧,因為—”說話。②找出人類誕生時的歡呼場面及女媧此時的心理活動,加以品讀體會,談談你的感受。③根據文章內容說說你對女媧的認識。
2、教師評價整理:女媧是一個神通廣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獨,喜悅之情,她創造了人類,她得到了做母親的天倫之樂,她忙忙碌碌,像母親一樣勤勞智慧。從她的身上,我們看到神話的情節是想象的,想象大膽奇特而又合情合理,這是神話的兩大亮點。
四、閱讀比較
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樣豐富想象。
1、分小組討論交流,比較課文與《風俗通》譯文,看看作者豐富了哪些內容,哪里最見作者的想象力。
2、小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內容:①造人動機的產生②造人的具體過程③女媧的心理情緒④人造出后的歡快場面⑤作者的評述。其中③④兩點最見作者的想象力。
3、師點評小結:這些情節都是想象的,在科學水平不發達的遠古時代,人們無法對人類的起源作出科學的解說而大膽創造出來的。它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可貴的創造力和強烈的探求精神。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達,我們可以對人類的起源問題作出一些科學的`解釋:由猿猴進化而成。但這種說法現在也漸漸受到沖擊,可見茫茫宇宙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發現,去感受那種創造成功的喜悅。
五、放飛想象
1、口頭表達:請你改編女媧造人的原因,經過或方法。
2、書面表達:請你想象幾十萬年后未來人的外形生活情況(四人為一小組,一人執筆)。
3、布置課外作業:①收集書面材料,辦一期黑板報,描繪未來人類;②追尋人類起源,瀏覽科普網站。
六、贈送名言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欲望。
初中七年級語文優質教案的反思
《女媧造人》是一篇神話故事,想象奇特,構思巧妙,文字通俗易懂。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
一開始,我便以故事《女媧補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興趣,并由故事自然地過渡到對神話的了解,過渡到課文中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讀感悟、提問、合作探究。這一課的目標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在引導學生品味課文想象的豐富與優美之后,讓學生進行再造想象,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創新思維及想象能力。
這篇神話真實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媧造人過程中的心理和神態描寫。我讓學生將課文與課后的《風俗通》對比閱讀,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你更喜歡哪一篇。學生閱讀后得出結論:課文豐富了女媧為什么造人、怎樣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悅、造人的辛勞、怎樣讓人類自己繁衍生息等內容。通過析讀這些相關語段,學生明確了作者是借助想象來豐富情節,借助描寫來豐富細節的。然后以“一個( )的女媧”的句式來理解女媧形象。讓學生感知到女媧不僅是一個神,她無所不能;女媧還是一個人,有人的七情六欲;女媧更是一個母親,有母愛的情懷,有勤勞的品格。
七年級語文教案4
七年級語文教案:《心聲》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通過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
2、能力目標
⑴ 繼續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⑵ 通過復述故事梗概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⑶ 通過對標題含義的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文章重難點問題的理解分析能力。
3、情感目標
⑴ 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質;
⑵ 培養學生對理想目標執著追求的精神;
⑶ 通過師生互吐心聲,讓“心聲”架起師生之間愛的橋梁。
六、教學及活動流程
1、教學準備階段
⑴ 在設計好教學思路的基礎上,搜集相關素材,應用信息技術,制作本課的多媒體課件;
⑵ 指導學生預習,包括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等。
二、課堂教學活動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出示契訶夫《萬卡》中萬卡的圖片,并配有《萬卡》中的相應文字,提問學生。
2、導入:契訶夫的《萬卡》曾感動過許多人,一個小男孩兒讀了《萬卡》,勾起了他對往事深深地懷念,也由此引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同學們想深入了解這個故事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黃蓓佳的小說《心聲》(出示課題)。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師生互動,進入情境。
(二)檢查預習,理解故事梗概。
1、讀準字音,注意字形
發窘 抽噎 撇嘴道歉 瑯瑯 過癮簪子 窸窣 恍惚
2、指名2人復述故事梗概,教師根據復述情況,指導學生復述的技巧。
3、師生共同總結。(出示行文脈絡)
公開課前( 讀課文)→回家路上( 讀課文)→次日放學( 讀課文)→公開課上( 讀課文) 1、齊讀生字詞,讀準字音。
2、快速瀏覽課文,復述課文。
3、同桌討論,填空,鞏固對文章脈絡的理解。
加強基礎,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及綜合概括能力。
(三)精讀課文,鞏固心理描寫寫法,理解“心聲”的含義。
1、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心理描寫的.作用。
2、與學生共同總結李京京的“心聲”是什么。
1、從課文中找出最能體現京京心理的各種描寫語句,感情朗讀并在小組中加以討論分析,在班上交流。
2、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刻理解李京京的“心聲”。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既提高朗讀水平,又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
心理描寫:1、人物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聲;2、作者直接描述人物的心聲;3、通過行動描寫揭示內心活動。
(四) 結合師生實際,傾訴“心聲”。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傾訴“心聲”,教師隨機點評。
2、教師傾訴自己的“心聲”: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每位同學都能像李京京那樣在課堂上勇敢地回答問題;也希望每位同學都擁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作為教師,我也將努力做到公正、平等地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關注像京京這樣特殊家庭的孩子。
學生各抒己見,用流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心聲”。
師生平等對話,培養學生的愛心,營造積極主動、民主快樂的學習氛圍。
(五)布置作業
出示作業:以李京京的身份給他鄉下的爺爺寫一封像凡卡寫的那樣富于感情的信。
(六)板書設計
心聲
黃蓓佳
公開課前 → 回家路上 → 次日放學 → 公開課上
(想讀課文) (偷讀課文) (聽讀課文) (終讀課文)
“心聲”: 渴望親情 呼喚平等
七年級語文教案5
課題名稱:《孫權勸學》
課型: 講讀
課時安排: 1課時
內容分析: 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鑒》,人物形象孫權、呂蒙、魯肅性格鮮明,各具風韻;人物對話富有情趣,雖然短小,但卻令人尋味。
學情分析: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翻譯課文,并通過朗讀了解文章的創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本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2、識記重點字詞及其翻譯;
能力目標
準確朗讀課文,正確翻譯課文,并通過文章的朗讀與分析了解
文章的創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應該學會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長文化養料;同時,在自己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應該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 并認真的'加以改正。
教學過程
教 學 內 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語
同學們,中國有句古諺:“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見,良藥與苦口,忠言與逆耳總是相伴相隨的。然而,我認為如果講究說話的策略,良言卻可以被包裝上一層甜蜜的外殼,變得易于人們接受,那么將會產生“良藥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達效果,這便是語言的藝術與魅力。今天,便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孫權勸學》這一堂課,讓我們共同步入三國時代,來領略一下古人的語言表達的藝術風采。
導入新課
聽講
二、簡介作者生平、創作以及《資治通鑒》的基本情況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借鑒。治平三年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他反對王安石實行變法。元豐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國政,數月間盡廢新法。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著有《司馬文正集》、《嵇古集》。
2、《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294卷,又考異、目錄30卷。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于經濟、文化。全書貫穿1362年史事。有“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世之得失。”
組織學生進行材料交流并出示板書
將課后查閱的資料在班內進行交流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本文主要講了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乃始就學”,后其才略突飛猛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
范讀課文并對學生進行“如何概括段意”的學法指導
概括段落大意
三、準確翻譯課文,并識記重點詞語
1、 師生互動進行掌握文章的基礎知識:學生設疑,教師答疑;
2、 教師出示板書,檢驗討論結果,并完成“研討與練習”第二題。
組織、參與學生討論,并進行適時指導
分組討論:
1、 設疑;
2、 翻譯文章
四、揣摩品味課文
1、 認真朗讀課文,試回答如下問題:
1)孫權勸學的過程與結果分別如何?你查到了那些資料可以說明呂蒙學有所成?
(過程:指出“學”的必要性: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指出“學”的可能性:“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三國演義》第76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云長敗走麥城”等)
2、 試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完成板書)
3、 試分析《孫權勸學》與《傷仲永》兩篇課文在創作風格以及人物形象呂蒙何方仲永的不同?
(《孫權勸學》:對話為主,言簡意賅;
《傷仲永》:敘議結合,借事說理。
呂蒙:年長好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學,毫無所成。 )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啟發、引導學生完成思考問題
討論,回答問題,聽講,記筆記
五、表演課文
1、 按原文內容表演課文,盡量使用原文的語言進行對話;
2、 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進行表演,使用現代漢語進行表演;
3、 將表演的背景設置為現代社會,可進行合理的想象,中心議題應該展示《孫權勸學》一文的現代意義。
提出表演的要求與規則,并組織學生進行課文劇的表演
表演課文,評價表演
六、總結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們可以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活水”來充實自己的頭腦,武裝自己的思想。雖然英雄已去,但他們的豪情與才智卻獎被人們永世傳誦。還記得《西江月》這首蕩氣回腸的古詞嗎?讓我們一同來背誦一下,感受歷史,激勵斗志。
總結全文,背誦《西江月》
聽講,背誦《西江月》
七、布置作業
學完《孫權勸學》一文,想必你一定有所感觸,試結合你對呂蒙的認識寫一篇短文,題材、字數不限。
布置作業
記錄作業
板書設計
15、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
孫權 → 呂蒙 ← 魯肅
(善) ↘ (聽) ↓ (證) ↙
勸
七年級語文教案6
一、作者簡介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人。現代作家、文學史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二、故事背景
《貓》是鄭振鐸從事文學創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內容已經觸及五四時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個性解放等問題,即使是對不會說話的貓,因為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枉了一只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傷。這些深表懺悔的話,表明了作者受到了當時頗具影響力的某些人生觀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傷害無辜,不欺凌弱小的影響。
三、理解詞義
1.污澀:骯臟且不光滑。
2.憂郁:憂傷愁悶。
3.毫無生意:沒有一點生機和活力。
4.慫恿:鼓動別人去做某事。
5.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6.悵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無:好像有,也好像沒有。
8.凝望:目不轉睛地看;注目遠望。
9.畏罪潛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寫養第一只貓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③一?段):寫第二只貓的來歷、外 形、性格和丟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寫第三只貓被“我”冤枉并打傷,最后死“我”痛悔不已。
五、問題歸納
1.“我家養了好幾次的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內容上交代了“我”家養的貓的結局,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在結構上起著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第一只貓的特點的?
本題可運用內容歸納概括三步法進行分析。從毛色、形態、性情和動作等方面來寫。“花白的毛”“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寫出了第一只貓的毛色和形態;“很活潑”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陽光里滾來滾去”,撲搶“紅帶”或“繩子”的動作,都寫出了貓的活潑的特點。
3.“我心里也感著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 ” 這句話包含作者怎樣的情感?
本題可運用作者情感分析法進行分析。將貓稱為伴侶,說明“我”對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為它的不幸而難過。“酸辛”,既有對小貓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貓的痛苦。
4.“三妹常指它笑著罵道:‘你這小貓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會亂跑呢!’”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這只小貓太活潑了,以至于讓人提心吊膽,生怕它丟了。三妹的玩笑話表現了她對這只小貓的喜愛之情。為下文這只小貓的亡失埋下伏筆。
5.“過了二三個月,它會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間便不再聽見討厭的吱吱的聲了。”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這只貓在為“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的同時,還為家庭作了貢獻,它的活潑、能干,更增添了“我”及家人對它的喜愛之情。
6.“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預警。”這句話能否刪去?
不能,因為這句話表明由于太喜愛這只貓了,找不到它,心中難免會有不祥之兆,也為下文寫小貓的'亡失作了鋪墊。
7.“我也悵然地,憤恨地,在詛罵著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這句話可以看出,我們都在批評什么人?
三妹埋怨鄰居家的丫頭,“我”詛罵捉走貓的人,實際是批評了兩類人:一類是事不關己、不聞不問、麻木不仁的旁觀者;另一類是損人利己、自私自利、橫刀奪愛的小人。這兩類人都會給善良的人帶來傷害,而有時這種傷害是長久的。
8. “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本題可運用中間句(段)作用分析法進行分析。這句話寫出了作者因守護不住生命而產生的痛心與惋惜之情。那種失落感久久縈繞于心,作者不想再讓自己品嘗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從對上文兩只小貓的敘述過渡到對第三只小貓的敘述,結束上文,為第三只小貓的出現埋下伏筆。
9.“張媽便跑來把貓捉了去,隔一會兒,它又跳上桌 子對鳥籠凝望著了。”句中的“凝望”一詞有什么作用?
兩次提到“凝望”,寫出了貓對兩只鳥的關注,為下文“我們”冤枉小貓埋下伏筆。
10.“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這句話在內容上是對全文的總結。“我”目睹了前兩只貓的不幸后,又親手制造了第三只貓的悲劇,一種負罪感永遠不能消除,見了貓就會觸發靈魂的傷痛,永遠愧對這類生命。“永不”則抒發了決然毅然的情緒。并且這句話與文章的開頭遙相照應,使文章在結構上具有了首尾照應的特點。
11.本文用第一人稱來敘事,有何好處?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貓的主人,“我”喜歡前兩只貓,厭惡第三只貓,“我”是前兩只貓的悲劇的目擊者,又是第三只貓的悲劇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稱敘述,可以極其自然地借“我”之口,抒發真實感情,揭示作品主題,引起讀者共鳴。
12.在寫第三只貓的結局時,用了什么詞語直接描寫“我”的思想感情?仔細體味詞語的含義。
作者用了“難過”一詞來表達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對以前兩只貓的亡失的感情,“難過”所表達的痛苦要強烈得多。因為自己的武斷冤枉了第三只貓,“我”深感內疚和自責。越是內疚和自責,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強烈。
13.寫第二只貓的文字中還提到了周家丫頭和“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周家的丫頭”代表著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一類人,“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代表著不顧別人,自私自利的—類人。作者借第二只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與鞭撻。
14.本文一共寫了三次養貓,刪去寫前兩只貓的文字可以嗎? 為什么要重點寫第三只貓?
三次養貓的故事層層推進,寫花白貓、小黃貓是為詳寫第三只可憐貓作必要的鋪墊,也是為了與第三只貓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畫形象、凸現中心。因為寫第三只貓最能表現主旨。
六、課文主題
文章通過對三只貓不同結局的敘述,抒發了“我”對三只貓的不同情感, 表達了“我”對第三只貓的內疚、自責,進而也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即做事不能主觀臆斷,那樣會留下痛苦的回憶;如果冤枉了別人,而對方又難以辯解,那會給自己留下更大的痛苦。
七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品味積累文章精美語言。
2、過程與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材簡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的散文,作者在選材上頗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輝”的'道理,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就表現了一個重大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有傳統在新的時代的得到了發揚光大。結合實際生活 ,體會身邊的親情,培養尊老愛幼的人文素養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二、 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 讀準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用一句話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能換個角度為本文再擬一個題目,并說說理由嗎?
品味探究
(一) 朗讀鋪墊
1、指名學生范讀
2、學生自主評價,總結朗讀要領。
3、學生相互挑戰讀
4、教師范讀片段,學生評價。
(二) 學法指引
① 教師示范,提問題,學生解答[來源:學,科,網Z,X,X,K]
② 教師引導學法 “問題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學生分組探究學習
②全班集體交流
交流引導的重點:
A、理解主題,感悟親情
B、感悟積累精美語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交流
讀文章《三代》,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覺得自己應該怎樣做到尊老愛幼。
2、說說你知道的關于尊老愛幼的故事、成語、諺語、俗語、歌曲、詩歌、美文。
(五)、小結:談談本節課學習的收獲
七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① 在教師指導下,培養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
② 學習欣賞神話傳說。
③ 培養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
④ 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活動重點
①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② 口語表達。
③ 想像寫作訓練。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① 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組成合作小組,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及活動內容給小組命名。
② 圍繞活動內容廣泛搜集資料,上網查詢資料,整理資料。
③ 每組準備一個檔案袋。
○教學設計
導入
可從放映《星球大戰》影片片段導人活動,喚起學生對未來世界的遐想,對人類起源的思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科學探索熱情。
故事大王比賽
① 每組每人搜集一種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在小組內互講故事。
② 每組選出一名講故事的代表,參加班級故事大王比賽。
③ 比賽將評出一、二、三等獎。
④ 小組將部分參賽的神話故事進行搜集整理、匯編成冊。
自由辯論會
① 搜集查找關于“人類起源新說”的資料。
② 從中選定一種說法,并圍繞這一說法繼續查找相關資料。
③ 讓小組成員熟悉資料內容,為參加班級自由辯論會做好準備。
④ 辯論形勢靈活,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展開辯論。每一小組可在比賽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根據資料證明自己觀點的成立,同時還可以反駁其他的小組的觀點。
a. 以小組合作情況、發言情況及準備資料的多寡評出一、二、三等獎。
b. 比賽后與其他小組交流資料,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并匯編成冊。
給未來人畫像
① 每組設計一幅未來人像,可以用電腦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
② 每幅畫要做簡要說明,說明主要包括:(1)外形設計理念;(2)服飾搭配理念;(3)人體結構的'變化:如皮膚、肌肉、骨骼會有哪些改變……
③ 畫像要求100cm×80cm,將畫像懸掛在教室墻壁上,每組派代表到畫像前闡述本組的創作理念。
④ 根據畫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設計是否有創意、說明內容是否充分,評出一、二、三等獎。
⑤ 每人以“未來世界”為題,寫一篇想像作文。
成果展覽
① 每組派出一名代表作評委會成員,組成評委組。
② 每小組將本次活動編輯的冊子、資料、獲獎獎狀整理好,布置一個有特色的展區。
③ 每小組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區前,回答評委組提出的問題,并為本組展區設計·作簡要的解說。
④ 由評委組給各個展區做出評定,評出一、二、三等獎。
活動評價
根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的情感和態度,同時也根據小組在各個活動中的獲獎情況,評出最佳合作獎、最佳口語交際能力獎、最佳表現獎、最佳創意獎等一系列獎項。
活動小結
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了解了關于人類起源的發展過程,感受了古人豐富的想像力及神話傳說的魅力,培養了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都得到較好的確培養和提高。
七年級語文教案9
【學習目標】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本上;
3、學生查找豐子愷的漫畫或散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用兒歌《影子》導入,學生齊讀兒歌:
影子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是個小黑狗,
常常跟著我;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是個好朋友,
常常陪著我。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影子有關的文章──《竹影》。(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
1、小組內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漫畫作品、散文;
2、請同學在班上介紹豐子愷的情況,明確豐子愷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在繪畫及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⑴ 學生讀完課文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生字、詞及其注音。
⑵ 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2、討論、明確中心:
問題: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么樣的中心?
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四、探究交流
1、再讀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為最生動形象的描寫,并試著說明理由。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找生動形象的描寫句,并陳述理由。
五、質疑問難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共同解決。
六、延伸拓展
1、小結導入:本文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它與上學期所學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請大家不妨回憶一下《童趣》。
2、復習舊課,請同學背《童趣》,其他作評價、修正、補充。
3、延伸拓展:
⑴ 述說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語言簡潔,盡量表現童真、童趣,時間不超過2分鐘。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述說,然后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⑵ 討論課后“研討與練習”三。
⑶ 教師小結。
七、鞏固拓展
1、豐子愷的成功與其父的教育引導有關嗎?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給了你怎樣的啟發?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為題寫一篇短文,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
2、細讀課文第6段,歸納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然后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與美術課完成一幅水彩畫或一幅國畫。
【課后記】
本文充滿了童趣,在授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進行思考;同時,也可以借助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生活中處處有美,但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的觀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
七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感知故事情節,感受到科學工作者專注忘我的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
2.品味文章通俗易懂,而且生動活潑的詼諧語言的魅力。
3.從對于動物行為的冷靜觀察和熾熱描述中,感受人們對動物的關愛和對人類自身行為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1.從對于動物行為的冷靜觀察和熾熱描述中,感受人們對動物的關愛和對人類自身行為的思考。
2.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及評注的讀書方法。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小說常識和自學能力,能自己搜集資料并借助資料理解課文內容,感性認識較強,但理性分析不足。本文內容生動、語言形象,學生很容易被其情節和語言所吸引,就是對小說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分析還需老師引導完成。
課時分配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下面介紹一位人物,大家猜猜他是誰。他是當今最杰出的博物學家之一。研究對象是鳥類和魚類,曾有人稱他為現代的法布爾,因為他不僅像法布爾那樣,用別具一格、魅力十足的語言提供了大量新事實和新發現,而且還在動物思維與行為的基礎原則和理論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他是動物行為學的開山祖師,1973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他向一般大眾描述動物行為的生花妙筆,通俗有趣,流傳最久,最為膾炙人口,被譽為所羅門王散落人間的“指環”。
康拉德·勞倫茲。
對,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康拉德?勞倫茲先生的《動物笑談》,看他是如何與鳥成為好朋友的。
二、交流資料
同學們都查找了有關本課作家、作品等的資料,請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檢查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訓練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自主獲取知識的表現)
作者簡介:勞倫茲是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也是現代動物行為學的。由于其對動物行為學研究方面開拓性的成就,曾獲1973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除了在學術上的成就之外,勞倫茲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在動物行為方面的通俗寫作。著有《所羅門王的指環》、《灰雁的四季》、《狗的家世》、《攻擊的秘密》等多部作品。在他的深刻觀察以及生花妙筆之下,讀者可以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嚴謹和趣味。
《所羅門王的指環》是科普作家、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獲得者勞倫茲的經典科普著作。本書將科學知識與文學趣味巧妙結合,將讀者大眾引入有趣的動物行為學世界,作者通過介紹斗魚、水鼩、寒鴉等動物的'生動故事,使人們認識到大自然的美好,認識到動物行為學的意義所在。
為什么書名叫《所羅門王的指環》呢?勞倫茲說:“根據史料記載,所羅門王能夠和鳥獸蟲魚交談,而他卻需要借助一枚指環。這事我也會,雖然我只能和幾種我特別熟悉的動物交談,但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幫助,這點他就不如我啦!活潑的生命完全無須借助魔法,便能對我們訴說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實面貌,比起詩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三、速讀課文,說“笑談”
快速通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我”與動物之間哪幾件“笑談”?
四、合作欣賞,品“笑談”
作者是怎樣把小水鴨和“可可”寫得如此可愛的呢?文中有許多吸引人的描寫,你最喜歡哪一段,找出來,把你的感受、你喜歡的理由寫在書的扉頁;再有感情地朗讀,細細地品味。(老師準備了合適的音樂,給朗讀的學生配樂;先小組朗讀,然后全班展示。)
五、質疑探究,議“笑談”
再讀課文,思考:
1.作者“逗笑”“怪誕不經”“瘋子”般奇怪行為表現出作者的什么精神?
2.質疑:對文章的某個句子的理解、文章內容等,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
小組合作、探究質疑,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3.通過學習課文,你有什么感想,就“關愛動物”這個主題,談談你自己的感悟。
(學生分組討論,師作總結。)
小結:是啊,因為關愛,鳥與人變得親密、友好。因為關愛,讓鳥與人彼此心靈溝通,真情相融。關愛是一把火,能融化心中的冰;關愛是一縷縷陽光,普照萬物,使自然更美,人類更美——只有釋放關愛,人與動物才會更和諧。
結束語:
瞧,這又是另一幅美麗的畫面。有這樣一個法國小姑娘,她出生在非洲,在叢林里長大,把大象視為哥哥,和小豹子一起甜蜜入睡,與鴕鳥共舞……這不是童話,這是全球暢銷書《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為我們講述的法國小姑娘蒂皮和非洲野生動物交朋友的真實故事。就讓我們帶著《動物笑談》給予我們的啟示去讀讀這本書。我們棲息的地球是如此美好,我們祈愿讓真誠的關愛充滿生活的每個角落,讓關愛之情流淌于萬物之間!
板書設計
動物笑談“我”學鴨子叫和行走“我”車站學鸚鵡聲呼喚“可可”“可可”咬下父親的衣服扣子“可可”將母親的毛線纏在樹上關愛動物和諧發展
七年級語文教案11
課標要求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對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關內容,學習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及表達作用。
2、學習通過充分調動感覺器官細致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
3、賞析精美語言,體味蘊含的情感。
4、朗讀并背誦課文,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麗。
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
1、誦讀,把握好重音和停連,感受漢語聲韻之美。
2、理清作者思路,學習抓住景物特征有層次地寫景的方法。
3、研讀五幅圖畫,賞析精美語言,感悟作者用詩情畫意和音樂之美的藝術語言,表達出對春天的熱愛,歌頌與贊美之情。
4、掌握“比喻”的修辭手法。
學習難點
1、領會狀物抓住特征,寫景注意層次
2、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致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按順序、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寫法。體會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營造出自然、美麗、溫馨的春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2、朗讀教學法。每一個步驟都注意突出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悟,學會朗讀抒情散文,體會春的優美意境。
3、自主探究教學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會的研讀、精讀、品讀的學習方法,品味文中傳神的語句。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朗讀,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整體把握課文感情學生自主掌握課文構架。
第二、三課時:深入學習課文的表現手法(情與景關系)、修辭手法(比喻、擬人);重點語句解析(結合課后練習題);課文結構。
課后實踐:如果有條件,教師可選擇帶領學生集體春游,以拍照、寫生、唱歌、野炊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回歸生活。
學習過程
一、導學
1、情景(問題)導入
復習舊知識,展現春的意境
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怎樣描繪春色的?(同學背誦:“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油東吳萬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樣描繪的?(同學背誦:“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進行比較,激發興趣
以上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沒有呢?讓我們細讀課文,領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
2、目標導學
⑴、掌握生字詞,文常
⑵、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語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⑶、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脈絡,概括好五幅圖。
二、自學
夯實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醞釀()()烘托()披著蓑()
抖擻()()朗潤()()鳥巢()
撐()傘嘹()亮趕趟()兒宛()轉
窠()巢應和()黃暈()
2、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江蘇東海。是我國現代的___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助學
(一)讀春:
春天,是那么的美麗,現在我們共同來讀一讀作家朱自清筆下的春天,一起來感受一下那美麗的春景)放配樂朗誦,領會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調。(引導朗讀課文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
朗讀指導:
①讀音正確,聲音洪亮。②把握好感情基調的變化。③讀出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美感。
感知課文:現在我們先聽一段朗讀錄音,然后再跟著音樂一起朗讀一遍課文,注意朗讀的語調、停頓、感情。
1、教師播放錄音,全班一起靜聽或是跟讀錄音朗誦。請大家放松心情,發揮想象,春天就在我們身邊。
2、聽完錄音,播放音樂(班得瑞《春野》),創設舒緩的情境,全班齊讀課文,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教師給予評價)
3、全班朗讀完畢之后,再請學生舉手分段朗讀。(教師給予評價)
4、學生讀完教師點評,指出優缺點。
教師提示:朗讀本文的感情基調是充滿喜悅和希望。基本語調是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語音越自然、質樸越好、切忌拿腔拿調。要讀準字音,口齒清楚,吐字有力,而且是自然流暢地讀出。體會感情,把握重音、停頓、速度、抑揚等。朗讀時語勢多揚少抑,用聲多輕少重。開頭要讀得欣喜,充滿生機。中間部分則需要精雕細刻:“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這段可以讀得俏皮、活潑。“風里帶來新翻的泥土的氣息……”“鳥兒將巢安在繁花綠葉中……”“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幾句要調動各種感官來體驗春天的味道、春天的聲響。結尾的三段是文章的點睛之筆,作者謳歌春天、熱愛生命的思想在這里得到升華。因此,“娃娃”要讀得輕些、高些,略有虛聲。“小姑娘”則用高而明亮的聲音來表現她的快樂、活潑。最后一段,要加強吐字的力度和氣勢,聲音洪亮、有力。
教師示范重點語句的朗讀。師點撥:本文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
(二)賞春:
課文整體把握:這一部分主要是學生自主探究開展。把學生分成為6個小組(第一小組負責課文1-3自然段;第二小組第4自然段;第三小組第5自然段;第四小組第6自然段;第五小組第7自然段;第六小組8-10自然段。)
提問:
1、讀完課文,大家說一下朱自清都寫了春天的哪些景色?
以小組為單位,請同學們互相探討總結,并把本小組的成果寫在黑板上。
五分鐘后。請各小組代表呈現本組答案。
2、作者又是怎樣形容他們的呢?(這個問題教師要根據學生寫在黑板搬上的點小組回答并,要小組派一個人到黑板上寫出。)
第一組
山:朗潤水:漲太陽:臉紅
小草:鉆嫩嫩的綠綠的(春草圖)
第二組(春花圖)
桃樹、杏樹、梨樹: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蜜蜂:嗡嗡地鬧著蝴蝶:飛來飛去野花: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第三組(春風圖)
春風:“吹面不寒楊柳風”像母親的手鳥兒:賣弄清脆的喉嚨
牧童:短笛成天嘹亮地響著
第四組(春雨圖)
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農民:披著蓑房屋:稀稀疏疏靜默
第五組(迎春圖)
風箏:漸漸多了孩子:也多了家家戶戶、老老少少:趕趟兒似的
“一年之計在于春”
第六組
娃娃——小姑娘——青年
要求每個小組讀出所找詞語的句子。
3、請每個小組標出的課文線索。
每個小組把自己的結構圖寫在黑板上,并解釋原因。
合并同類項。
教師要給予指正和肯定。找出線索圖,使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為第二節課的深入解析做準備。
線索:盼春——繪春——頌春
第一部分(1)是盼望春的到來。(盼春)
第二部分(2~7)具體描繪春天到來時自然的不同景物。(繪春)
第三部分(8~10)寫的是作者贊美春天。(頌春)
教師小結:朱自清先生以急切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來;然后又用細膩的彩筆描繪春天的美景;最后,最后他又滿懷喜悅歌頌了春天。其中:
“盼春”是本文的開端,作者滿懷期待與喜悅,采用擬人化手法,描繪春天在“東風”吹拂下姍姍來到人間。
“繪春”主要是作者全面而精細地觀察和描繪了春天到來時自然景物的變化,寫得生動有趣。
“頌春”是本文的結尾部分,以三個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題旨,歸結全文。
4、文章的`重點是第二部分“繪春”。作者以充滿詩意的語言,精心選擇了春天特征的幾個具體畫面,形象描繪了春天的生機勃勃。誰來說說共為我們描繪了幾幅圖畫?你能分別為它們取個名字嗎?
六幅圖畫:
第2自然段是春歸圖。第3自然段是春草圖。第4自然段是春花圖。第5自然段是春風圖。
第6自然段是春雨圖。第7自然段是迎春圖。
點撥:這幾幅圖畫為我們描繪出了濃郁的春色。每幅圖畫作者的觀察方法和描寫角度都不同,但都抓住了它們各自的特點,融入另外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5、最后我們再一聽一段朗誦錄音,播放PPT,讓學生邊看邊聽(也可以跟讀),把春天的氣息帶入課堂。要求每一個小組認真聽,稍后要每一個小組朗誦自己負責的部分。
全班一起聽錄音,各小組按次序,有感情地朗誦。配樂(班得瑞《春野》)。
本節課小結:這節課主要是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用范讀、配樂、圖片展示等創設情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采用分小組的形式,發揮大家分工合作的積極性,通過幾個問題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探討。
四、用學
1、根據拼音寫漢字。
⑴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xīnxīnrán()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⑵鳥兒將cháo()安在fánhuānènyè()當中,高興起來了,hūpéngyǐnbàn()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
⑶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huángyǜn()的光,hōngtuō()片安靜平的夜。
⑷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suō()著,戴著lì()。他們的房屋,xīxīshūshū()的,在雨里jìngmò()著。
2、下面字詞中有幾個錯別字,你能找出并改正出來嗎?
花枝招展拱托一年之際在于春趕趟兒
軟棉棉喉嚨吹面不含楊柳風舒活筋骨
3、根據解釋寫出相應的詞語。
(1)歡歡喜喜的樣子。()
(2)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態優美。()
(4)舒展、活動。()
(5)明朗潤澤。()
(6)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7)一年的計劃在春季考慮安排。()
4、修辭方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B、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C、鳥兒將巢安在繁華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歌喉。
D、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從括號里選出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鬧飛)著。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濕潤朗潤)起來了。
④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________(襯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靜寂靜)而和平的夜。
五、評學
1、填空
①《春》由________春、繪春、________春三部分構成,其中“繪春”又是由________圖、________圖、________圖、________圖、________圖五幅畫面構成。
②《春》是一篇優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發了________之情,表達了作者_______的情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在《春》這篇文章中,朱自清給我們展示五幅圖畫,你分別給這五幅圖畫配上相應的古詩。
春草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花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風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雨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春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置作業:①有感情的誦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及相關的詩詞句。
②各小組在找出自己所負責段落中找出,自己認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畫出來。可以從修辭方法、表現手法、情感表達、詞語特點等多角度分析,體會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下節課我們繼續探討。
③建議:大家如果感興趣,課下可以自己家里拍攝的關于春天的DV、照片或是繪畫拿過來分享一下。
4、課外延伸:仿照課文結尾句子
春天還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裝扮人生;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用畫筆繪出五彩的世界。
七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脈絡及梁實秋散文小品的風格。
2.理解狀物散文的特點托物言志。作者對鳥的生存和命運的情思,寄托著作者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和對囚籠般的現實的不滿。
教學重難點:
理解狀物散文的特點托物言志。作者對鳥的生存和命運的情思,寄托著作者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和對囚籠般的現實的不滿。
學法指導:
把握“物”的特點,理清“情”的脈絡,就能較為妥帖地體察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詩歌中鳥的形象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微風燕子斜,細雨魚兒出。
大自然鳥語花香,充滿歡樂,充滿靈氣,生機勃勃。而梁實秋筆下的鳥卻帶給人悲苦,什么原因呢?就讓我們一起品讀梁實秋的散文小品文《鳥》。
二、作者簡介:
梁實秋是臺灣卓有成就的文學研究家、翻譯家,同時也是被臺灣尊為散文一代宗師的小品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小品,廣涉人生世態,內容豐富,或回憶往事、記述個人經歷,或敘寫家庭生活、讀書生涯,或憶念故鄉、發家國之思,或描寫社會面貌、文化習俗,作品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韻味濃郁。
三、整體把握文章
第一層(1-2小節)寫自己愛鳥而感受到鳥的苦悶。
第二層(3-5小節)寫生動細膩的描寫了鳥悅耳的鳴叫和優美的形體,表達了對鳥的欣賞喜愛之情。
第三層(6-7小節)寫鳥在帶給人喜悅的同時,也給人悲苦。
四、問題探討
1.作者寫了哪些鳥?
《鳥》并不限于某一鳥,有杜鵑、麻雀、喜鵲、烏鴉、貓頭鷹、鷺鷥等,有家養的,有野外的,更多更多是“不知名的小鳥”
2.請同學們輕聲散讀課文,整理出描寫鳥的聲音、外形的詞語。
清脆、嘹亮、圓潤、和諧、色彩斑斕、玲瓏飽滿
細瘦而不干癟、豐腴而不臃腫、臨風顧盼、高踞枝頭、俊俏、輕靈
這些詞語在詞性和詞語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都是褒義詞
表示作者喜愛、贊美之情的詞語。對鳥的濃濃的喜愛之情
3.從文中找“愛鳥”的原因。
有對籠中鳥的同情(2節);對比寫鳥的苦悶;有對鳥的美麗的贊美;還有通過鳥來寫人的心情,實際也是對鳥的愛:繪鳥鳴的清脆、嘹亮,先排除“吱吱喳喳”、“呱呱噪啼”,再刻畫其長叫而音階豐富,短叫圓潤而不單調,似和諧的交響樂,細膩地創造了悅耳的效果;繪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沒有比鳥更俊俏的……
4.前面4節寫作者對鳥的喜愛,為何后面兩節卻寫了“悲苦”、“傷感”之情?這兩種矛盾的感情出現在同一篇課文里是否不太協調?
如果說前面四節是真實而生動地體現了作者“喜愛著鳥的可愛”的話,那么后面兩節卻是訴說了作者“悲苦著鳥的悲苦”,同樣反映了作者對鳥的關愛,這種愛比前面四節可能要顯得更深刻更豐富。
5.第五段中“我對鳥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義是什么?
作者愛鳥只愛其聲音形體,并非受人們賦予鳥身上的各種文化意蘊的影響。
含義:指歷代詩文在杜鵑、夜鶯、云雀等身上長期形容、渲染而成的象征意蘊。
6、最后一段說“自從離開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蕩”的鳥兒,聽不到“悅耳的鳥鳴”了,字里行間蘊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對鳥類自由、活潑、俊俏的盡情贊美。
五、品讀課文
師:在課文中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反復朗讀,并在該句的`空白處寫上旁批,說明喜歡的理由
例:我喜歡第二節中描寫聲音的句子,特別是“有時是獨奏,有時是合唱,簡直是一派和諧的交響樂”這一句,它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鳥叫聲的美妙動聽。
六、比較探究
閱讀下面關于貓的說明文字,比較與本文的異同
貓是老鼠的天敵,人們養貓主要是為了捕鼠.貓有著獨特的捕鼠功能.貓有著獨特的感覺器官,除了靈敏的耳朵外,它還有一雙白天黑夜都能看到物體的眼睛,白天瞳孔縮成一條線狀的縫,晚上放大成圓形.眼的上邊與嘴的兩旁有長而硬的毛與胡須,上面布滿極細的神經,可以幫助它感覺黑暗中的情況.此外,它足下有柔軟的肉墊;趾上尖銳的鉤爪,平時縮在里面,在撲向老鼠的剎那,猛的伸出,觸著鼠身,入其肌膚,萬無一失.
狀物散文以描寫為主,物為我所用,借物抒懷,托物言志,寫自己對人生的思考;說明文以說明為主.
說明文嚴密嚴謹盡量客觀,使用的方法偏重科學說明;狀物散文帶有情感理趣,比較主觀,使用的方法偏重文學.
七、小結:
人和世間萬物都屬于自然,地球是人和一切生靈的共同家園。人們在享受自然的同時,別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愛護一切生靈。正是有了千千萬萬的生靈,地球才生機勃勃,地球才風情萬種,才姿態萬千!
七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二、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
三、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學習課文細致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了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
教學難點
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難在兩點:1、是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2、是有些難解的詞語。
第一課時
一、導入:魯迅先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有關魯迅的情況?
二、題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優美散文。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點明了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范圍。
三、查預習。
1、給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釋詞。
確鑿záo,菜畦qí,桑椹shan,輕捷,油蛉líng,máo,纏絡chán,攢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臥,豁huō,斂liǎn,腦髓suǐ,陌生m?。鑒賞,人跡罕至hǎn,覓食mì,竹篩shāi,秕谷bǐ,系jì,傳授sh?u,書塾shú,
四、整體把握
通讀課文,然后解決下面問題
1.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從這個題目得到了哪些信息?(“從??到??”表示這篇文章大致包括兩部分,同時也告訴我們文章前后兩部分的內容。)
2.快速閱讀課文,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以及中間的過渡段。(從開始“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中間“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是寫三
味書屋的部分;中間“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是兩部分之間的過渡段)。
五、細讀課文
問:把前后兩部分聯系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①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
②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③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說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些。第三種說法,最易為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為合理。)
第二課時
一、問題探究
1.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于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對比關系,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陳腐的生活相對比,一個是多么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泛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么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表現了兒童對它的厭惡。另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襯托關系,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還有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系,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對本文結構的`不同理解,實際上表現了對文章主題思想的不同理解。對文章的主題思想,可以允許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來與文中提到的百草園中的赤練蛇毫無關系,但作者卻由此生發聯想。對于為什么要寫這一內容,歷來看法不一。有的說是表現長媽媽的迷信思想,有的說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惡的愿望,有的說表現百草園里存在著惡毒的事物。教學時可以撇開這些不同的觀點,重點讓學生想一想:童年魯迅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感興趣?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一聯想對作者闡述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是否有幫助?最后讓學生明白:不管別人的爭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魯迅對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態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為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教育。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根據上下文弄懂語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語意重點。
1.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
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中哪個內容是強調的重點?請你仿寫一段話。)
“單是”以后的內容是作者強調的重點。
2.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
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為說到原因時是用表示猜測語氣的“也許”。
三、作業
下面這段話中連續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準確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仔細品味,然后自己寫一段話,或敘述做某個游戲的過程、或描寫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著用上一系列動詞。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教后記: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那里卻是另外一道風景: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讓學生走進魯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長的足跡。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學生的思維,表現在對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讓學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圍。學生有一個相對寬裕自由空間。
第2課《爸爸的花兒落了》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
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生在世,人們夸贊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可是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輩唱一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他們同樣值得我們夸贊。現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愛的父親吧!
二、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
2、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花”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c、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速讀課文后,四人小組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
a.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b.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c.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的離開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呈怎樣引出的?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的?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a.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后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于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后畢業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
b.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典禮結束后,“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
怕是一種預感。至于寫他進家門以后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c.是說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于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業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2、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3、進一步閱讀文章,思考“研討與練習”:
4、準備說說自己的爸爸。
第二課時
一、研讀與賞析
教師導學
上節課我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已經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內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這節課我們就文章的重點進一步學習和探討,使自己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請同學們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典禮后“我”急著回家兩部分,可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
a.對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么影響?
b.畢業典禮后“我”回家時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情景預示著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再讀有關內容,然后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明確:
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成好的習慣,但是他表面的嚴厲中又有無限的關愛,關心自己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我”以后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弟弟妹妹們只是自顧自地玩著;爸爸種的夾竹桃垂下了好幾枝,很不像樣子;小青石榴從樹上掉下來,老高急匆匆地告訴醫院來了電話,等等,這些都預示著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將不久于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體驗與反思
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討論“我們”為什么很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教師應給學生自由說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并且明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煩惱,但只要正確對待就一定會解除煩惱,迎接新的挑戰。
進一步提問:
1、課文中還有什么情節會引起你的閱讀興趣?談談體會。
2、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說;世上只有媽媽好。今天的文章讓大家重新認識了父親,那深沉的愛,那感人的愛,讓我們說真話,訴真情,用自己的心聲說說,“世上還有爸爸好”。
七年級語文教案1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動物笑談》,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五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這一單元的課文圍繞“生命之趣”選編了四篇寫動物的文章,本課描繪了鳥的各種生動的情態,并且由鳥及人,借物抒情,通過寫鳥來寫自己對那種自由自在、瀟灑自信的美好生活狀態的向往和喜愛,也含蓄表達作者對于人生社會的思考。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單元的教學重點是“生命之趣”,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
2.把握文章脈絡及作者散文小品的風格。
能力目標:
1、默讀課文,勾畫重點語句把握文章思路。
2、指導學生通過摘錄和勾畫,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3.理解狀物散文的特點托物言志。
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對鳥的生存和命運的情思,寄托著作者對無拘無束的生活的向往和對囚籠般現實的不滿。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作者對鳥的情感,我確立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文章內容,理解狀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對于動物的體裁興趣極大,本課的出現,可以讓學生感受作者對鳥的摯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給學生一次特殊的情感體驗。同時七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主題并不難,但如何把作
者的情感理解加深一個層次及語言品味還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希望借這篇深厚而美好的文章喚醒孩子們的愛心,珍惜和平自由的生活。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而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征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默讀法,合作探究法、教師點撥法。
(二)說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對象所采取的研究態度。”具體而言,就是引導學生在興趣和質疑中學會學習。根據以上依據,我采用的學法有:默讀法、合作探究、談論法,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精讀課文,細節探究
總結課堂,拓展延伸
布置作業,課后鞏固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導入情節的創設,是興趣激發的一個重點,也是創設學習氛圍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會用富有感染力的話語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具體設計:同學們,你們家養過鳥嗎?養的都是什么鳥?又是怎樣養鳥的呢?(生)養鳥是一種悠閑,更是一種樂趣,今天讓我們走進文學大師梁實秋,看看他筆下的鳥是什么樣子的。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話題說起,增加學生的親切感,同時便于下一步展開教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將重點字音及成語解釋在書上進行勾畫和補充,進一步熟悉課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關于作者
梁實秋,(1903—1987),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雅舍小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被譽為
“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實秋散文經典。今天我們所學的《鳥》則是這類散文的典范。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文中表現“知性”的。(設計此環節是為了拉近學生和作者之間的距離,也進一步了解作者。)
2.朗讀課文,把握生字詞。
摶(tuán)羽翮(h?)蜷伏(quán)柵欄(zhà)飲啄(zhuó)呱呱(gū)曳著(ya)長喙(huì)豐腴(yú)迷惘(wàng)鳶鷹(yuān)
(此活動針對學生的課前預習開展,有效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3.整體感知。
閱讀時,要求用著重號標出課文寫作的對象,用橫線標出劃出寫鳥的特點的文字,用波浪線標出作者愛鳥體現在哪些方面,用著重號標出作者悲鳥的內容,批注自己閱讀的感受。
4、理解課文的結構
理解文章整體結構,要注意通過文章的結構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詞語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結構方式為提出對象,對對象進行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點明意義。理解結構要從抓線索或文眼入手。
第一部分(①):提出全篇主旨
第二部分(②):籠中鳥的苦悶。
第三部分(③~⑥):自由之鳥可愛。
第四部分:(⑦)不自由的鳥不可愛。
(此環節通過對于課文行為思路的把握概括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精讀課文,細節探究
默讀課文,合作探究:
1.第5段“我對鳥并不存任何幻想”中“幻想”的含義是什么?“我”對其不存有幻想的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在文中寫了哪幾種鳥?作者對這些鳥的
態度分別是怎樣的?
作者寫了令人觸目驚心的籠中鳥、令人喜悅的鳥、蠻橫無情的鳥以及令人悲苦的鳥。看到觸目驚心的籠中鳥,作者是無比的關注;在四川欣賞到令人喜悅的鳥的聲音、形體,作者對這些鳥是充滿“愛”的;對蠻橫無情的鳥,無法幻出詩意;看到那些令人悲苦的鳥時,作者則是充滿同情。
3.前面4節寫作者對鳥的喜愛,為何后面兩節卻寫了“悲苦”“傷感”之情?這兩種矛盾的感情出現在同一篇課文里是否不太協調?
4.“再令人觸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見的辦在籠里的小鳥兒了,但是我不忍看。”作者為什么不忍看?
(設計這幾道問題,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5、品析下面句子,說說它們好在哪里。
在文中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反復朗讀,并寫上旁批,說明喜歡的理由。
6、這篇文章整體上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此環節主要讓學生感受本文的語言風格,體會擬人比喻等手法的好處,把握關鍵詞語來賞析文章,體會情感)
(四)總結課堂,拓展延伸
1、積累有關鳥的古詩詞名句;
2、積累有關自由的名言警句。
(此環節設計讓學生在笑的同時感受到人和動物之間的平等,學會尊重生命,熱愛生活,是情感上的再加深)
(五)布置作業,課后鞏固
1、閱讀梁實秋的其他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懷。
2、試著向作者學習,用生動筆調為你所熟悉的動物寫一個“素描”。
(此環節設計有讀有寫,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四、說板書:
板書能幫助學生更清晰、更明了地理清課文的層次,概括出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鳥》教學反思
優點:做到了長文短教,梳理情節時給出幾個關鍵句,讓學生填空,既做到了梳理情節,又可有效篩選信息。
在講到梁實秋對自由的向往時我例舉了很多相關的詩文,如莊子的曳尾涂中,裴多菲的自由詩,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等,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主旨。
有講有練。這一單元主要是講人與動物的關系,很多學生都有養小動物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從來歷外形性情趣事四個方面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大部分學生有話可說,而且語言生動形象,比如二班魯曉倩同學給自己的寵物取名為“蛋炒飯”,是一只小兔子,題目就很引人注目。
有一些學生無從下筆,這時候我給學生播放了《瘋狂動物城》里面的經典片段,給大家一個直觀的形象,有同學寫道“珍愛生命,遠離樹懶”,有同學摹寫了樹懶的外形及動作……所以,寫作要善于抓住契機,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這樣才能有路可尋。
不足之處:生字詞沒有檢測,應該在學完之后立即檢測,加以鞏固。
七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2)掌握本課的重點詞語,理解文章主題。
(3)學習課文謀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寫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在學生掌握生字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再進行解析課文。讓學生既從情感上受到熏陶,又能學到行文布局的,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蟬》的學習明白:不論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的活。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讀懂課文,體會文章的寓意。
(2)借鑒文章的“先揚后抑”的方法。
2、難點
(1)透過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2)從整體結構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學設計:
一:課程導入:
在上課之前,我要先讓同學們猜一種生物:這個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還必須要經歷一次蛻變,才能最終在樹上唱出那最響亮的歌聲。
明確:學生舉手回答:《蟬》
二、教授新課
1、聽錄音,注意朗讀時的語氣以及生字詞。
2、教師板書易讀錯的生字詞。
明確:聽完錄音之后,讓學生到黑板上注音。
3、學生朗讀課文:
(1)單個學生朗讀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問題一:作者對蟬的態度是怎么樣的?其中有沒有變化?從原文中找到依據。
明確:
煩朋友的話寬恕(理解敬佩)
第一段:知知不休(抑1)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話(揚1和揚2)
第二段:寫病蟬(抑2)第七段:直接寫對蟬的寬恕
對蟬的厭惡
外貌:透明的翅收斂著
動作:身軀微微顫動抒寫對蟬的贊美之情
語言:沒有聲響
最終目的
寫作手法:欲揚先抑、托物言志
問題二:17年埋在泥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
明確:千年的等待,換取的只不過是短短的`一瞬間,就像煙花只為一時的璀璨,流星也只為一時的輝煌!但是,煙花的美麗,我們欣賞到了,流星的飛逝,帶走了我們的夢想!所以,它們是幸福的!而蟬,同樣也是在唱響自己的夏天,也在為自己幸福的生活著,那么,作為人的我們該怎么辦呢?要好好的活,要有意義的活,
問題三:那是蟬的生命意義?“那”具體指代什么呢?
明確:不論生命長短,都必須好好活著。
三、本課小結
在《蟬》的世界中,作者看到了不一樣的精彩,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就讓我們在這小小的世界之中活出我的精彩吧!聽歌曲《我要我的精彩》。
四、作業
同步練習冊的第一題和第三大題。
五、板書設計
對蟬的厭惡
外貌:透明的翅收斂著
動作:身軀微微顫動抒寫對蟬的贊美之情
語言:沒有聲響
【七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七年級語文《安要塞鼓》教案教案03-27
語文七年級教案01-17
七年級語文松鼠教案03-17
七年級語文下棋教案03-31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3-31
七年級語文《散步》教案08-20
七年級語文《詠雪》教案03-07
七年級語文:《春》教案03-31
七年級語文繁星教案03-31
七年級語文《長江》 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