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蘇珊》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 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積累生字、生詞。
2.能力目標
初步閱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提煉概括主要信息。
3.情感目標
人與人之間應該單純的相愛,不要復雜的相互猜忌,甚至仇視。
二、教學要點
探究合作,體會對比的情節。
三、教學難點
人與人之間應 該單純的相愛,不要復雜的相互猜忌,甚至仇視。
四、教學流程
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課前閱讀了《蘇珊》這篇課文,我們了解到在盧浮宮的博物館有一件最感人的東西是什么,為 什么眾多知名116學者百般思考查證不解其義,而蘇珊卻了解呢?下面我們來共同揭開這個謎底。(板書課題)。
學生打開書閱讀課文 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導入本課。
走進作者 了解作者。
阿拉托爾•法郎士 (1884-1924),原名阿拉托爾•蒂波,法國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法蘭西學院院士。法朗士是公認的語言藝術大師,尤其善于 以豐富美妙的想象表現寓意深刻的哲理。1921年瑞典學院把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了他,以表彰“他輝煌的文學成就,其特點是高貴的風格,深厚的人類同情,優雅和真正高盧人的氣質”,著有長篇小說<<苔依絲>><<企鵝島>><<諸神渴了>>等 ,詩集<<金色詩集>>,三幕詩劇<<科林斯人的`婚禮>>。法郎士于1924年10月24日逝世,法國政府和人民 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學生課下搜集
有關法朗士的資料,小組代表予以展示
培養學生搜集查找能力, 走進名人
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同學聽。
2.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3.聽朗讀,解決生字詞問題。
注意 劃線字的拼音
花萼(è ) 犢皮(dú )胳膊(bo ) 玩偶(ǒu )贈送(zèng )
4.復述課文 。按照什么人做什么事結果怎樣來復述。
點擊思維:
1.注意“難”和“模”是多音字,在此處分別應該怎么讀?苦難( nàn )模樣(mú)
2.“嬌美”不要誤寫為“驕美”,“晴朗”不要寫成了“晴郎”。
3.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語含義是新課標對識記詞語的基本要求,“神圣”指極其崇高而莊嚴的,不可褻瀆的。
1.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1):盧浮宮里的一件最感人的古希臘“大理石雕像的斷片”,為寫蘇珊做鋪墊。
第二部分(2——8):蘇珊用愛和童心來解讀學者們的迷團,揭示作品主題。
第三部分(9):蘇珊離開盧浮宮,在春天的草地上快樂玩耍,準備為她的玩具娃娃小麗雅克妮過生日,深化主題。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劃生字詞。
2.大組交流
3.質疑問難。
4.分段讀課文
理結構,列提綱:
培養學生的語感語速語調的能力
掌握生字詞,為理解課文掃清障礙
初 讀感悟,了解課文的內容
合作探究 思考:
(1)在盧浮宮博物館里,為什么那塊大理石像的斷片是“最感人”的?請在文中選出最貼切的一句話回答。
(2)學者們是怎樣去解讀的?得到什么結果?
(3)蘇珊得到什么結論?
(4)這樣學者與蘇珊在解讀“最感人”的大理石像斷片意義,作者用到了什么表現手法?
(5)學者們從來沒有弄清楚為什么這兩個姑娘每人手里要拿著一朵花,蘇珊是怎么認為的?根據是什么?
參考答案:
(1)兩個美麗女子在“彼此交換蓮花”
(2)他們翻過許多書---又大又厚的書、羊皮精裝的書,
還有犢皮和豬皮精裝的書,他們從來沒有弄清楚什么意思;
(3)“她們是在彼此祝賀生日快樂”
(4)對比。古希臘雕像的斷片因年代久遠,形象不完整,又找不到相關的文獻資料,所以學者專家“費了那么多的精力和思考、那么多辛苦的日子和不眠之夜”而不能解讀,小蘇珊很快舊解讀出來。在強烈的反差中,蘊涵深刻的道理,揭示出作品的主題。像“古希臘雕像的斷片”這樣的藝術作品單從學術角度去研究,把問題復雜化,很難得出正確的結果,只有用心靈和情感去理解才能發現藝術真諦。讀來輕松愉快,卻又發人深思。
(5) 蘇珊認為她 們是在彼此祝賀生日快樂。因為 她們是在同一天過生日,又因為她們兩人長得一模一樣,所以她們也就彼此贈送同樣的花。
1.讀句子
2.發表自己看法
3.個人準備
4.小組交流
學生自讀課文,讀后回答問題
合作探究,突破重難點:
兩種思想相碰撞,就會閃現智慧的火花!
布置作業:
用心體會生活,寫出生活中的一個最讓你心動人與人交往的場景。(不少于400字)
學生課下寫作
學以致用
【七年級下冊《蘇珊》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相關文章:
《背影》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4-12
《燕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4-13
《畫風》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4-13
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04-13
《掌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4-13
《林海》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04-13
白鵝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4-13
匆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4-14
《頤和園》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04-14